《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
一、教学目的
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国家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部门之一。2000年,WTO的评估报告指出,旅行和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能创造出良好的就业机会,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催化剂。经济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使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旅游业。然而在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遇到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和矛盾。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对旅游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历史的、逻辑的了解和认识;必须充分认识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必须从适当的角度出发,从同时兼顾和满足旅游者、旅游业和旅游接待地区居民三方利益。如果不了解旅游者,不了解旅游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必需的专业化知识,难以应对全球一体的市场化竞争和专业化经营时代。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是各旅游专业人才教育中都有必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旅游学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从,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旅游是世界性的社会现象,但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因国界而改变的,只有了解和吸取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和借鉴国际学术界在旅游研究方面取得的共识性成果,才能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尽快使我国跻身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
通过双语教学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双用人才”。
二、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课程针对旅游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要性的阐释和论述。主要阐释目前在国内外旅游学界已经达成共识性的与旅游有关
的基本概念,讲述社会发展与旅游活动之间的关系,阐述现代旅游活动的种类、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分析旅游活动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介绍旅游业宏、微观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讲述旅游对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的基本影响,以及探讨旅游发生、发展、演变及其分布的基本规律。
旅游学理论方法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式的途径逐步从其他相关学科移植、渗透和融合而来。为适应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着的旅游现象,旅游学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过滤、积淀、整合,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成果,拓展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并分化出很多新学科,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较为宽广的学科体系。
旅游学科属于交叉学科,涉及自然、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门学科。由于研究的成分多,现象复杂,学科的综合性特别明显。随着学科的发展,旅游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还会不断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将不断深化旅游学概论是对旅游学学科理论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旅游学科的核心和灵魂,对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与指导意义。根据学科对象和内容,旅游学与许多相邻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关系。作为其他所有与旅游相关的学科的基础学科,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三、课程基本内容
《旅游学概论》本课程内容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说明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其目前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阐述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的概念,现代旅游活动以及旅游者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从空间的角度观察旅游现象,并了解旅游活动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旅游者、旅游产品的基本概念,旅游产品的概念、特征,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
第二部分简要讲述人类旅游活动发展历史,以及旅游业产生及其发展历程。通过对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观察和了解,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第三部分阐述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认识旅游者类型及其特点。
第四部分介绍旅游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旅游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旅游业宏微观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五部分介绍旅游商务运营的相关知识。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行业的组织结构状况及旅游业组织的整合,旅游企业的运作、游客管理和辅助性服务,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等。
第六部分论述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的收益与成本。认识旅游不仅对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带来积极的影响,开发管理不当,还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旅游开发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活动,必须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才能确保旅游发展的永续性。考虑到旅游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部分将特别介绍国际最新的旅游业环境-社会界面管理模式。
第七部分预测影响旅游业未来发展演变的重要趋势性因素,勾画未来旅游发展蓝图,并介绍世界各国前沿性的旅游研究结论与规划管理理念。
四、教学环节与课时
《旅游学概论》双语教学总课时数为72课时,具体课时分配详见课时分配表。本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实践课时14课时,其中研究性训练4课时,所设计的问题用来衡量学生对主要问题的理解;实践案例讨论10课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过的内容来解答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课堂讨论。两项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数的20%。
课时分配详见具体章节。
五、测试要求
课程测试采用闭卷形式,以百分制计分。其中,客观题占40%分值,包括
单项选择题、多向选择提、填空题、判断并改错题;主观题占60%,题目类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按照学校命题要求和授课情况选择具体题型:“期末考试一律用外语命题,学生用外语作答的比例应占总分的60%以上(其中以简答、论述题形式要求学生外语作答的比例应占总分的20%以上)”。
按照学校课程考试办法规定,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具体比例为2:2:6。期中考试成绩低于60分或平时成绩低于60分者(按百分制计),即认定该课程为不及格,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凡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者(按百分制计),即认定该课程不及格,不再与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计算课程考核成绩。”
六、参考书目
1.J Christopher Holloway.The Business of Tourism.外语教学语研究出版社
2004
2.Tourism Geography.Stephen Williams.Routledge.London.1998
3.Mcintosh&Goeldner.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Sixth
Edition).John Wiley&Sons.1990
4.Adrain Bull.The Economics of Travel And Tourism(Second Edition)东北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4
5.Dennis Nash.Anthropology of Tourism.Pergamon.1996
6.Chris Cooper Et Al,Tour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Second Edition),
Longman,1998.
7.Clare A.Gunn,Tourism Planning:Basics,Concepts,Cases(Fourth Edition),
Taylor&Francis,2002.
8.Edward Inskeep,Tourism Planning: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
9.A J Veal,Research Methods for Leisure and Tourism:A Practical Guide,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