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存钱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认识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能辨认这3种钱币的图案和面值,区分大小。
教学重点•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的认识和辨认。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一些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小小存钱罐;•盲目钞票(可以用纸张代替,也可以使用一些大小、形状相似的小物品代替)。
教学过程引入新知识1.介绍小小存钱罐的作用,告诉孩子们可以用它来存钱。
2.给每位学生分发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要求他们观察、摸索和比较这三种钱币的大小、厚度、图案以及面值。
练习和巩固1.引导学生们说出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的面值,并请他们将不同面值的钱币分别放入小小存钱罐中。
2.可以让学生们用盲目钞票(或者代替的物品)进行游戏。
要求他们闭上双眼,摸到一个东西后说出它的面值,如果回答正确,则可以将该东西放进小小存钱罐里面。
拓展活动1.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来观察和细心品味人民币上的图案、文字、颜色等,让他们感受到人民币的美妙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来设计出自己的小小存钱罐,并在班级里举行展示和评选活动,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创造与分享的快乐。
思考题•你还知道哪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它们上面的图案有哪些?面值数字和大写中文数字有哪些区别?教学反思教学成果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对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它们的面值、图案、颜色等有了更准确的辨认和区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感受到了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究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教学困难和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对钱币的认知还不够完备,而难以准确地区分不同的面值。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教具、游戏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个困难。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大小和图案相似的物品,以这些物品来训练和测试学生们对钱币的辨认能力。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小小存钱罐
第六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民币的认识。
教材分析: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明白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1元、1角、1分人民币。
教学措施:本单元内容生活性特别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钱打交道,然而具体到元、角、分的转换运算学生还没有清楚地认识。
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应多创造情境重点讲解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通过当堂达标、自主练习、同步训练、单元检测题等措施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课时安排:2课时、信息窗1—人民币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人民币,纸片。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师:请大伙儿看屏幕,说说您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小华)拿一枚一元的硬币投到存钱罐里)师:您明白我国的钱叫什么不?学生看主题图,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板书课题:人民币的认识活动二、解决问题如何数?师:听听小华还说了什么?课件:“我想数数存钱罐里有多少钱,大伙儿说我应该如何数呢?”师:快来一起整理一下吧。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师:大伙儿所想的数钱方法还真多,我们来看第三种方法: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小小存钱罐教案
小小存钱罐教案教案标题:小小存钱罐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金钱的价值和储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储蓄习惯和理财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如加减法和货币计算。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起学生的兴趣,向他们展示一个小小存钱罐,并解释它的作用和意义。
2. 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存钱罐?你们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吗?”知识讲解:3. 解释金钱的价值和储蓄的重要性。
讲解金钱的用途,如购买物品、支付服务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储蓄是重要的。
提醒他们储蓄可以帮助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活动一:制作小小存钱罐5. 分发材料给学生,包括空罐子、颜料、刷子、贴纸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自己的小小存钱罐。
6. 引导学生在存钱罐上贴上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图片或标语,以提醒他们储蓄的目的。
活动二:设定储蓄目标7. 让学生思考并列出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例如购买一件玩具、旅行等。
8. 引导学生计算需要多少钱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并鼓励他们设定一个合理的储蓄目标。
活动三:储蓄挑战9. 鼓励学生每天或每周将零钱存入自己的小小存钱罐中,并记录存入的金额。
10. 设立一个储蓄挑战,例如每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可以打开存钱罐并数一数里面的钱。
11. 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储蓄进展,激励他们互相竞争和支持。
总结:12.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储蓄的重要性和好处。
13. 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计算他们存入存钱罐的总金额,并与储蓄目标进行比较。
14. 鼓励学生继续坚持储蓄,并在实现目标后与班级分享自己的成就。
教案评估:15. 观察学生在制作存钱罐和参与储蓄挑战活动时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16. 与学生进行个别对话,了解他们对储蓄的理解和态度的变化。
17. 收集学生的存钱罐作品和储蓄目标,评估他们是否理解了金钱的价值和储蓄的重要性。
教案扩展:- 鼓励学生通过做家务、副业等方式赚取零花钱并存入存钱罐中。
- 邀请银行职员或家长讲解储蓄账户和利息的概念,进一步扩展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了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小小存钱罐|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小存钱罐|青岛版(五四)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一节《小小存钱罐》。
这一节主要教授学生如何理解和计算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存钱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使用存钱罐来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存钱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3. 学生能够培养存钱、理财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使用存钱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以及一个存钱罐。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存钱罐,以及一张记录自己存钱情况的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入存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0元可以换成100角,100角可以换成10元等。
3. 实践: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存钱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存钱的心得,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货币单位换算关系10元 = 100角100角 = 10元2. 存钱罐的使用方法存钱:将纸币和硬币放入存钱罐中取钱:需要时,从存钱罐中取出所需金额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尝试进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并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根据学生的零用钱金额,进行相应的换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对于那些还不太理解的学生,我会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带好自己的存钱罐,进行一次实际的存钱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存钱的乐趣,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
六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初步了解人民币的面额。
2. 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的单位,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2. 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1角=10分。
3. 人民币的计算: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不同单位的名数换算后再相加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兑换,人民币的计算。
2. 教学难点: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
2. 认识人民币(1)让学生观察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说出它们的单位。
(2)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关系。
(3)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练习。
3. 学习人民币的计算(1)讲解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2)讲解不同单位的名数换算后再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人民币的计算练习。
4. 实际应用(1)设计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共同讨论,总结经验。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人民币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人民币的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实际任务,如购物、找零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青岛版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货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货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重点,强调货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货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当你购买一件商品时,需要支付的金额为____元,你给了售货员____元,你应该找回____元。
(3)合理消费的意思是____,不浪费金钱。
3.简答题
(1)请简述货币的使用方法。
(2)请列举三个你学到的理财建议。
(3)你在小组活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你认为这个角色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4.应用题
(1)小明有20元,他想买一本12元的书和一支3元的笔,他需要找回多少元?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货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人民币中的1元、5角、1角等不同面值的货币,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2.简单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如找零、计算总价等。
(二)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1元可以兑换几个5角?(A. 1个B. 2个C. 3个)
(2)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5元,你有20元,你应该找回多少元?(A. 5元B. 10元C. 15元)
(3)以下哪个选项是合理的购物预算?(A. 30元B. 50元C. 100元)
2.填空题
(1)人民币的常见面值有____、____、____等。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数学教案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单位,认识人民币,知道不同面额的用途。
2. 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计算出购买物品的总价。
3. 培养学生学会合理规划和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培养节约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人民币:介绍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及其用途。
2. 学习加减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购买文体用品:以购买文体用品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学会计算价格。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人民币的真实货币或者模型,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一份文体用品的商品清单,包括价格等信息。
3. 准备一些小存钱罐,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及其用途,让学生认识并熟悉各种货币。
2. 新课导入:教师向学生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
3. 实践环节:教师给出一份文体用品的商品清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出购买所需的总价。
4. 学生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强调合理规划和管理零用钱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小组讨论: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购买计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
3. 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商店老板或银行工作人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货币和购物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商店或银行,让学生亲身体验货币的使用和交易过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青岛版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一)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图片师:同学们认识吗?看他们手里拿的什么?师:你们有存零花钱的习惯吗?存下来的钱你打算干什么呢?师:同学们做的非常棒,我们一定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用存下来的钱做有意义的事情。
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呀?(二)出示小朋友数存钱罐钱的图片师:我们看这位小朋友他就想把自己存的钱捐给山区的小朋友。
你们愿意吗?师: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师:看来,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呀?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小存钱罐里的人民币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认识1元、1角、1分师: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辨认方法。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而认识人民币已不再是难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二)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1、师:你们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请利用学具人民币,小组同学一起认一认这些人民币,不认识的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2、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分币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什么图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自己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就像爱祖国一样。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数学教案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货币单位换算,如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2 培养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培养节约意识。
1.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货币单位换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2 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合理安排购买文体用品的费用。
2.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货币换算知识,计算购买文体用品所需的金额,并进行支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小小存钱罐为载体,引发学生的兴趣。
3.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制定消费计划。
3.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真实体验购买文体用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话题:通过谈论学生们自己的存钱经历,引入小小存钱罐这一主题。
4.2 讲解货币单位换算:让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3 制定消费计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制定购买文体用品的费用计划。
4.4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货币换算知识,计算购买文体用品所需的金额,并进行支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能熟练掌握货币单位换算,如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5.2 学生能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培养节约意识。
5.3 学生能在实际购买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购买文体用品外,还可以用存钱罐里的钱做什么。
6.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合理规划日常开支。
6.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消费计划和理财心得。
第七章:教学实践7.1 安排一次实地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购买文体用品的过程。
7.2 在购物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货币换算知识。
第八章:作业设计8.1 布置一道货币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消费计划,设计一份家庭理财表格。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六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信息窗1——认识人民币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人民币的认识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人民币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人民币的换算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数感培养: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学生的数感将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3.应用意识: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人民币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模拟购物、存钱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逻辑推理: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学问题。
8.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9.创新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探索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10.情感态度: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情感态度,提高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①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2.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根据反思活动中的反馈,我将制定一些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可能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或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存钱罐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存钱罐一、素材解读1、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以儿童熟悉的数钱、花钱活动为背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呈现了两组儿童倍感亲切的活动画面,把儿童的记忆拉回到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提练学生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理解。
2、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二、单元知识分析1、知识与经验分析。
经验:虽然是初次学习人民币知识,但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是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早已丰富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它的根源来自于社会生活的进步。
今天的儿童与五、六十年代儿童相比,再也不是目不识丁,花钱卖东西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教师大可不必反复去强调“1元=10角”等知识,要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来使学生理解掌握。
知识:100以内数的计算是本单元人民币计算的知识基础。
2、教材的地位。
有三点:人民币认识的初次学习阶段与结束阶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知识构成。
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信息窗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信息窗2: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三、单元教材解读(一)信息窗1的解读1、情景图的解读。
在儿童(特别是幼儿)的世界里,人民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跟着家长去逛街、逛商店,喜欢的东西怎样才能得到?家长把一张小小的纸片交给售货员以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到手,多次这样的经历之后,儿童知道了这张小纸片就是“钱”,是可以购买与兑换物品的人民币。
于是能够得到人民币,成为儿童非常向往并且乐意去做的事情。
为此,他们会经常收集小面额的人民币,把它们装在存钱罐中,期望能把钱攒得更多更多,然后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的存钱罐装满了以后,打开存钱罐数一数有多少钱的情景。
2、情景图中的信息。
以隐性方式呈现人民币的相关信息。
从图中可以看出,桌面上有一堆刚刚从存钱罐中打开的人民币,小朋友正在数出共有多少钱。
第五单元 小小存钱罐——《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认识人民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及图案,并能说出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2.能在小组合作中分辨识别1元、5元、10元、50元纸币及1角、5角、1元硬币。
3.能正确操作小小存钱罐,学会认真节约,形成良好的储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及图案,学会分辨识别。
2.难点:能正确使用小小存钱罐,懂得储蓄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展示人民币不同面额的钞票和硬币,要求学生按照面额顺序排列,并说出每种面额的名称。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一些小小存钱罐,让学生自由观察,学生感受到新奇、有趣的同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 集体探究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三人,先在课桌旁边放上一些人民币,让学生们自己分辨出人民币的面额并说出名字。
每组完成后,再进行汇报,让每组选一位同学展示他们组所分辨的人民币,其他同学听后判断有无错误。
4. 小组合作教师让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一组小小存钱罐、纸币和硬币。
学生们自己选择一名组长,其他同学进行分工协作,让组长把他们所分辨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存进小小存钱罐中,并在小组内进行互相协调和一起解决问题的共同学习过程。
每组完成后,教师让各组展示存钱罐,其他同学进行观察评判。
5. 典型操作教师提供一些大红花图案用于学生练习,让学生们用存钱罐按照红花个数存钱,红花越多,存钱量就越多,供学生做参考和评估。
6. 课堂总结教师采用观察、口头提问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人民币的面额有哪些?分别是多少钱?2.哪个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它的符号是什么?3.小小存钱罐有什么用?应该如何使用它?4.储蓄的意义是什么?四、教学评估在课程中,可以采用各组学生展示存钱罐的方式进行评估。
教师从小组中随意抽取一组,让该组展示存钱罐的容量,评估他们是否懂得正确使用存钱罐且存钱的数量是否有所增加;或者在下一课堂上加入相关问题的作业,以此来进行检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题是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兑换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难点则是让学生们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进行实际的兑换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人民币的实物模型,以及一些模拟交易的道具。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以一个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女孩用她的零花钱买糖的故事,以此来引发学生们对人民币的兴趣。
3. 实践:然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模拟交易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4. 巩固: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列举出他们所见过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 请学生们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活动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包括人民币的各种面值的认识、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讲解、模拟交易活动的组织,以及随堂练习的设计。
人民币的各种面值的认识是本节课的基础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解释每种面值的含义。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数学教案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的货币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预算和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货币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换算: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简单的预算和计算: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所需支付的金额,以及找零的计算。
3. 购买决策: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货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学会简单的预算和计算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进行购买决策的能力,以及合理消费、理财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购买文体用品为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货币的换算、计算和购买决策。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购买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 反思教学法:让学生在购买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合理消费观念。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货币单位换算、计算方法、购买决策等内容。
2. 文体用品清单:列出各种文体用品的名称、价格和数量。
3. 模拟货币:为学生提供模拟货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4. 计分器或黑板:用于展示计算结果。
5. 视频或图片素材:展示不合理消费的案例,以引导学生反思。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小明的购买经历的短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
2. 讲授货币单位及换算关系:教师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提供的文体用品清单,计算出购买所需支付的金额。
4. 分享购买决策:各组汇报计算结果,分享他们的购买决策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购物者和收银员,实际操作货币的计算和找零。
6. 反思不合理消费: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不合理消费的案例,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六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六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有几种面值和名称。
2.能正确认识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和纸币。
3.能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对人民币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元、5角、1角硬币和纸币各10枚,和1个小存钱罐。
2.老师准备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和纸币各5枚、一副草稿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出示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询问学生它们的名称和面值。
2.让学生看一下自己带来的人民币,询问有几种面值,与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进行比对。
2. 思考(15分钟)1.始终以“我要给我的钱包充钱”为主线,告诉学生“我有一个小小存钱罐,我想把一些零钱放进去”。
2.让学生计算15元钱需要多少个1元硬币、多少个5角硬币、多少个1角硬币。
3.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将零钱放入存钱罐中。
3. 游戏练习(25分钟)1.让学生用1元/5角/1角硬币堆出10元、5元、1元。
2.让学生用人民币纸币堆出10元、5元、1元。
3.让学生将不同的人民币面值分类,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4.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描述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让学生感悟存钱的好处,懂得节约、少花钱,多积攒小钱变成大钱。
3.让学生告诉老师,他们今天所体验的是难度大小递增的哪些活动?四、教学反思通过综合运用讲解、操作、实验等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把人民币的面值和名称讲清楚;通过游戏锻炼,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增强对人民币的认识。
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能力提升。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2. 课程平台: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平台,教学活动将在课堂内进行;
3. 信息化资源:人民币图片、教学PPT、动画视频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游戏、实践活动、问答等。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小朋友用人民币购买文具的故事引入新课。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和换算关系。
-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如何使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购物。
- 解答疑问:回答学生关于人民币使用的问题。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并在纸上简单记录关键信息。
-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练习题,如“计算购买物品需要支付多少人民币”。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网站或书籍,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first-grad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curious and interested in learning new things. They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explore and learn through practical actions. Some students may be good at hands-on activities, while others may prefer visual or auditory learning.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数学教案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货币单位换算,如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2 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观念,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购物。
1.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货币单位换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 元= 10 角,1 角= 10 分。
2.2 购物预算: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的文体用品的价格,制定购物预算。
2.3 购物实践: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运用货币单位换算和预算的知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货币单位换算的基本知识。
3.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购物预算和购物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讲解货币单位换算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4.2 让学生制定购物预算,培养他们的预算能力和合理的消费观念。
4.3 让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活动,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运用货币单位换算和预算的知识,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对学生进行货币单位换算的测试,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5.2 观察学生在购物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预算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收集学生的购物预算和购物实践活动报告,评价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准备货币单位换算的道具,如纸币、硬币等。
6.2 准备购物实践活动所需的文体用品清单和价格表。
6.3 准备购物实践活动的场景布置,如货架、收银台等。
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货币单位换算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预算和实际购买过程中。
7.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购买过程中运用预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小小存钱罐|青岛版(五四学制)
2、挑战环节
学生口答:2元=( )角 5元=( )角 10元=( )角
3、同桌探讨80张1角钱是多少元?
回答预设:80张1角是80角,80角里面有8个10角,1个10角是1元,8个10角是8元。
4、挑战环节
学生口答:40角=( )元 100角=( )元
5、请同学们思考1角可以换多少枚1分?(板书 1角=10分)
6、思考1元=( )分
四、奖励币兑换
用刚好的奖励币进行奖品的兑换。先和同桌将奖励币兑换小面值得奖励币,再进行奖品的兑换。(同桌一人有4张1元奖励币,另一人有40张1角奖励币)
五、畅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题: 小小存钱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和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少”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探究新知
1、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用到了人民币咋?你认识那些人民币?
2、课件出示100元人民币,学生描述人民币的正面、背面都有什么?
3、说说你是如何辨别人民币的面值。
4、小组合作将人民币分类
红包中装有1元、5角和1角纸币及1元、5角、1角、5分、2分和1分硬币。
通过小组合作将红包中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受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学重点】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难点:在操作、观察等实际活动中,学会兑换人民币。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第5套人民币样币、存钱罐、信封学生准备:第5套人民币样币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拿出一个存钱罐,看,这是什么?知道它的作用吗?(存钱)听,里面已经攒了不少的钱。
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同学们可以将平时的零花钱攒起来,积少成多,将来用这些钱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结合学生发言,出示情景图。
)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用到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揭示课题,板书:认识人民币)师: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存钱罐里有多少钱吗?生:想知道。
师:画面上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想知道他的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课件出示情境图,解读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呢?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认一认(课件出示:第5套人民币)这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你认识吗?请拿出你桌子上的学具,小组互相合作,互相认一认吧!师:你最熟悉哪一种钱?每人找出一个,跟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认出的。
小组汇报小结:认识一种钱。
我们可以从钱上的颜色、文字、图案等来辨认。
看,这些钱上面都有一个国徽,它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爱护人民币,平时拿了钱之后也要注意卫生,钱上面有很多细菌,要洗手。
2、练一练抢答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5元 2元 1元 5角小结:有关元的人民币,你都认识了哪些?角的呢?分的呢?向学生说明:元、角、分是人民币的3个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存钱罐1、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以儿童熟悉的数钱、花钱活动为背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呈现了两组儿童倍感亲切的活动画面,把儿童的记忆拉回到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提练学生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理解。
2、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二、单元知识分析1、知识与经验分析。
经验:虽然是初次学习人民币知识,但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是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早已丰富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它的根源来自于社会生活的进步。
今天的儿童与五、六十年代儿童相比,再也不是目不识丁,花钱卖东西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教师大可不必反复去强调1元=10角等知识,要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来使学生理解掌握。
知识:100以内数的计算是本单元人民币计算的知识基础。
2、教材的地位。
有三点:人民币认识的初次学习阶段与结束阶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知识构成。
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信息窗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信息窗2: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三、单元教材解读(一)信息窗1的解读1、情景图的解读。
在儿童(特别是幼儿)的世界里,人民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跟着家长去逛街、逛商店,喜欢的东西怎样才能得到?家长把一张小小的纸片交给售货员以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到手,多次这样的经历之后,儿童知道了这张小纸片就是钱,是可以购买与兑换物品的人民币。
于是能够得到人民币,成为儿童非常向往并且乐意去做的事情。
为此,他们会经常收集小面额的人民币,把它们装在存钱罐中,期望能把钱攒得更多更多,然后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的存钱罐装满了以后,打开存钱罐数一数有多少钱的情景。
2、情景图中的信息。
以隐性方式呈现人民币的相关信息。
从图中可以看出,桌面上有一堆刚刚从存钱罐中打开的人民币,小朋友正在数出共有多少钱。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共1个例题。
红点:你存了多少钱?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1)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并能认读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经历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在欣赏人民币图案的过程中,渗透爱护人民币教育。
(情感)(2)对存钱罐感情的描述是教学的切入点,同时也能接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3)对儿童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正确分析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探究性学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虽然人民币的认识是教材中的起始内容,但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与基础,所以也就有了探究的保障。
(4)学习材料准备:一是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为各组准备的钱数从1分到1元不等,每种面值的要有多个,1元的可以有几张,5角的有2张或4张,2角的是5张或10张,1角可以是10张或20张。
5分、2分、1分的为学生提供硬币。
5分的提供2枚或4枚。
二是表格,提供教材所示的表格,以便让各个小组及时记录。
面值一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各有几张(枚)钱数一共存了()元()角()分(5)对教材进行正确分析是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你说我讲编排中,首先是分类,然后是兑换,最后是计算,既解决到底有多少钱的问题。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分类--兑换--计算。
分类: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梳理认知。
全班交流:一是交流分类的最后结果,可以把表格中各有几张进行填写;二是交流每一类人民币正反两面都有什么。
以此为基础,对每一类人民币进行梳理,如面值等。
兑换:情景--活动--梳理。
出示一幅画面或提供实物,标出价格,如橡皮单价为1角,手绢单价为1元。
请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分别付款。
把不同的付款方式都要进行揭示。
梳理:一是揭示不同的付款方式,二是揭示1元=10角,1角=10分。
计算:小组活动--交流汇报--梳理指导。
小组活动:填写表格(各有几张、几枚)--分类计算--合计计算。
交流汇报:让各个小组汇报填写的结果。
梳理指导:结合各个小组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反思计算过程,修正错误计算。
(二)信息窗2的解读1、情景图的解读。
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
教材以这以背景为基础,呈现了一幅小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的情景。
我们可以想象,小学生读了这样的情景以后,马上可以勾起他们对已有活动体验的回忆,同时也能激发学习的欲望与渴望。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情景图呈现了十几种文体用品以及这些物品各自的价格,与例题学习有关的信息是:乒乓球、乒乓球拍、橡皮。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共2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应付多少钱?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加法计算。
第二个红点:买一块橡皮要找多少钱?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减法计算。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1)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人民币钱数的计算。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付款、找钱等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材料准备除教学挂图外,还应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帮助学生梳理计算的算理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人民币的计算比起100以内数的计算要复杂的多,因为在计算时既要考虑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还要考虑计算时的进位。
(4)梳理信息。
帮助学生梳理情景中的信息,并且把有用信息与问题进行有效的组合是教学的重要基础。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第一个红点: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应付多少钱?列式与猜想--探究与验证--反思与升华。
列式与猜想:在组合信息与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列式,并且猜想出得数。
探究与验证:指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探究7元6角+8角的得数到底是多少,是不是得8元4角。
反思与升华:一是总结方法。
教材中两种思路的方法是:第一种方法:元转化成角,角再转化成几元几角。
既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二种方法:把单位是角的钱数相加,再把7元与1元4角相加。
既先算零头(部分),再算整。
第三种方法:7元6角+10角=8元6角,8元6角-2角=8元4角。
既算整找零的方法。
二是梳理算理。
既每一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教师要把每一种思路的思考过程进行板书,要让学生反复去说。
可以结合人民币的演示进行梳理。
6、关于类化练习。
例一:第一组:9元4角=()角第二组:94角=()元()角7元2角=()角72角=()元()角6元3角=()角63角=()元()角2元7角=()角27角=()元()角第三组:6角+8角=1元4角第四组:8元6角+8角=9元4角7角+5角=1元2角6元7角+5角=7元2角9角+4角=1元3角5元9角+4角=6元3角9角+8角=1元7角1元9角+8角=2元7角通过纵横的对比分析,找到计算的共同特征:第一组先把几元变成几十角,然后再与几角相加;第二组先把几十角变成几元,再与剩下的几角合为几元几角;第三组得数都是1元几角,因为两个钱数相加以后大于10角(1元);第四组的得数都比第一个加数中的几元多了1元,因为两个几角相加以后大于1元。
例二:第一组:1元-7角=()角第二组:43角=()元()角1元-5角=()角55角=()元()角1元-1角=()角39角=()元()角1元-4角=()角66角=()元()角第三组:50角-7角=()角第四组:5元-7角=()元()角60角-5角=()角6元-5角=()元()角40角-1角=()角4元-1角=()元()角70角-4角=()角7元-4角=()元()角通过纵横的对比分析,找到计算的共同特征:第一组先把1元变成十角,然后再与几角相减;第二组先把几十角变成几元,再与剩下的几角合为几元几角;第三组得数都是几十角,因为两个钱数相减其实就是几十减几;第四组的得数都比被减数中的几元少了1元,因为两个已经从几元中借出来了一个1元。
7、自主练习第1题:先填出结果----解释结果第2题:教师不妨收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本题只读钟表上的时刻不会有太多困难,重要的是要通过此题使学生知道:圣火传递的意义及由来。
还要可以补充谁传递的,路线图等等。
另外把时刻之间连结起来一定要有情节,这些情节要靠教师提前收集资料并做整理。
第3题:对于问题,不仅要知道结果,还应用算式会说明解释。
如2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买一件可以买哪些,剩余多少钱;买2件能买什么,剩余多少钱?还可以提出如买2件用多少钱等,这个疸一是要用算式作解释,二是要能从中找到规律----2件最大38元,最少13元。
第4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属相及家长的属相选择物品,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P43你知道吗?作为人民币认识的知识拓宽很有必要。
除此之外,还可收集其它的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办成手抄报等等专版。
P44课外实践:教师可作为一个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为商品、玩具定价钱。
活动时可几人一组,1人当售货员,1人当顾客,2人当裁判看计算对不对,然后转换角色。
P44我学会了吗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去调查这些物品的单价,可能调查结果不尽相同,教师可统一单价,然后以此单价为准展开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