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如珠三角,分析产业集群现象及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结合具体案例,如珠三角,分析产业集群现象及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珠三角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之一,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是指相邻区域内存在大量同种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通过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对地区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方面,产业集群在吸引外资和扩大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遍布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创新人才加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也提高了地区吸引人才的能力。
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转移和人才流动,有助于提升地区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
然而,产业集群的存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大量的企业集中在区域内,会带来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如用水和排放污水的问题。
此外,在经济危机或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时,过度集中的产业集群也可能会导致失业、经济下滑等问题。
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明显提高了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但也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和管理。
世界工厂是哪个城市
谢谢观看
东莞的制造业发展:
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 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诺基亚、 雀巢美极、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家,500强企业有4家。
世界工厂是哪个城市
珠江三角洲模式,即珠江模式,是人们对广东省珠江流域中以广州、深圳等为中心的14个市县, 自改革开放以来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由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 先生首先提出,他认为珠江模式不同于苏南的城市群地区(苏南模式),也不同于温州的农业区 域(温州模式),珠三角地处大陆南端,同时又毗邻香港、澳门,可以借助境外的资金、技术、 设备和市场,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世界工厂是东莞。
东莞,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化。
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 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中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影响。
首先,以中国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业集群为例。
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为代表,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业集群之一。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和服务企业。
这种集聚效应带来了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人才和资金的聚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产业集群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次,以意大利的时尚产业集群为例。
意大利以米兰为代表的时尚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完善的产业链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地区,设计师、面料供应商、加工厂、品牌商等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集群。
这种集群效应不仅带动了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发展,也成为了国际时尚产业的引领者和标杆。
再次,以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为中心,形成了世界知名的汽车产业集群。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丰田、本田、日产等知名汽车制造商,以及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企业。
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系统。
最后,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竞争激烈,合作与竞争的平衡需要谨慎把握;产业集群外部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群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也需要我们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与学案一体化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说明其重要性和优越性2.通过阅读有关统计图表,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并能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其形成的原因,理解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我国城镇分布图和有关数据统计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理解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50-55 ,完成以下内容,小组内核对答案。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省的_________部,__________江下游,毗邻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________,被称为我国“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紧邻__________的优势地理条件,发展________经济。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以“___________”为基本模式,其中__________地区扮演“店”的模式,__________地区扮演“厂”的角色。
彼此紧密合作,优势互补。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标志是__________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用地_______用地__________用地_______用地交错分布,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型经济繁荣,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小组探究一】1.读右图,探究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国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
属于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有充足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对农业生产有利。
(2)从海陆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地处__________,南临___________,有便利的_____________。
(3)从相对位置看,珠江三角洲紧邻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隔海相望。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梁倩雯
目 录
Content
01 区域产业转移 0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0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
Part one
区域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概念: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 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过程 。
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
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D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
是( B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1、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 观察下图,简述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进行生产技 术变革;另一方面为承接 技术、资金 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腾出了空间。 (2)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地区,其工业发展水平得到 提升, 产业结构也得以优化升级。
4.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珠江三角洲地区:高 耗能、高 污染产业的转出有利于地区环 境污染的治理。 (2)承接地:大批产业转移工业园建立,改变了原有的地理景观,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5.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1)珠江三角洲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对 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2)承接地:带来大量 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化。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文科)(导学案,含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二班第小组学号: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及其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4.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重难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难点)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66):“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
〈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课后提高案;(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工业化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_______________,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市。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全国最大的__________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1990年之后是第二阶段,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
珠三角产业转移
案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
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
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
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
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
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
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此,他们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如扩展战略联盟,世界最大的1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参与结盟;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由1991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56%。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达6.4万家,分支机构87万个,分别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收入1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出口的2.7倍。
例如阿迪达斯公司已将95%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其他国家东亚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2课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考纲展示]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会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一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自读教材·抓基础]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_____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___________。
②出现水质性缺水:首先,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其次,__________________需水量不断增加,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2)人地矛盾加剧--------表现①______________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_急剧下降。
(3)重复建设突出--------表现①城镇盲目_______________,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②____________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
2.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①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②采取各种措施治理_____________.保护水土资源;③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_,优化人居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调整_______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对第二产业,改造并淘汰__________________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措施:①在城镇规划中,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②_____________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③__________应合理布局.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中国产业转移的案例
中国产业转移的案例
中国产业转移是指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传统产业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达到经济均衡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中国产业转移的案例: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向西南地区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力成本的上升,许多制造业企业开始向西南地区转移。
例如,四川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贵州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之一。
2. 东北地区向华北地区的产业转移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但随着经济下滑和人力成本的上升,许多制造业企业开始向华北地区转移。
例如,河北成为了中国重要的钢铁和制造业基地之一,天津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制造业基地之一。
3. 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中部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和制造业基地之一,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力成本的上升,许多制造业企业开始向东部地区转移。
例如,江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浙江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中国产业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地区的转移,还涉及到产业的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社会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引导,促进产业的合理转移和可持续发展。
第3目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与反思_图文(精)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初级中学李建芬【课程标准】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分析它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人文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探究出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会我国不同区域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位置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和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基于初中生由于地理知识的匮乏,需要课前准备相关资料,通过各种地图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一一分析,从而自然而然地推理出珠三角的区域优势,得出了开放的农业和开放的工业这个结论。
懂得区域发展要尊重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与分析归纳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珠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和工农业方面的有关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前展示珠江三角洲的景观图,提问:同学们,你看到的景观图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哪一地理区域?师: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
1.出示课题《开放的珠江三角洲》2.活动:欣赏视频,记录信息。
1.学生:珠江三角洲。
2.活动一:学生看视频,写写看到的相关信息,观后回答。
区域经济的经典案例
区域经济的经典案例
一个经典的区域经济案例是中国沿海地区的珠三角经济区。
珠三
角位于中国广东省,主要包括深圳、广州、珠海和东莞等城市。
此区
域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重
要的制造业和出口基地之一。
珠三角经济区的崛起始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政府
在该地区引入了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成
功吸引一大批国内外制造业企业和外商投资,珠三角经济区成为中国
经济的增长引擎。
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
和家具等领域。
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华为、腾讯、海尔和富
士康等,都在珠三角设有生产基地。
这些企业的成功为珠三角经济区
带来了高效的供应链和全球竞争力。
珠三角经济区还在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不同城市之
间的产业互补和合作加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深圳市以创新和
高科技产业为主,广州市专注于现代制造业,珠海市发展旅游和服务业。
这种合作和互补为整个区域提供了更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珠三角经济区的成功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了
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和人口流动等社会经济问题。
政府不得不
采取各种措施来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总之,珠三角经济区是一个经典的区域经济案例,展示了改革开
放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这一成功实例为其他地区和国家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2)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一、珠江三角洲地理概况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它由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等多个城市组成,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性商贸与交通枢纽区,被誉为中国的“世界工厂”。
二、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珠江三角洲位于南中国海沿岸的一个海湾,三面环水,西北部与大陆相连。
三角洲地形由珠江及其支流塘沙江、北江等冲积河在近海部位形成的沉积平原组成。
该地区地形平坦低洼,河流纵横交错,多湖泊沼泽。
2.气候特征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干燥。
全年降水丰富,分布较为均匀。
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尤其适宜稻米、茶叶等农作物的种植。
三、人文景观1.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广州市、深圳市等城市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绿色的城市公园构成了这一地区的人文景观。
2.历史文化遗迹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广州市的陈家祠是一座古老的宗祠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而深圳市的世界之窗是一个大型的主题公园,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建筑风格,成为游客们常去的旅游景点之一。
3.民间艺术与音乐文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样,如粤剧、木偶戏等。
广州曲艺和客家山歌也是该地区的特色文化。
此外,广东音乐,尤其是粤语流行歌曲,享有盛誉,其流行音乐产业也繁荣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1.资源开发与保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限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为了保护环境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加大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力度。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和绿色发展。
2.水环境保护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渔业区域。
区位经济案例
区位经济案例区位经济是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区位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区位经济的案例。
首先,中国的珠三角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区位经济案例。
珠三角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靠近香港和澳门,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使得珠三角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珠三角地区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美国的硅谷也是一个区位经济的典型案例。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全球高科技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硅谷地区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同时,硅谷地区还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如谷歌、苹果、脸书等。
这些优势使得硅谷成为全球创新和科技发展的中心,地理位置成为了硅谷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非洲的卢安达也是一个区位经济的案例。
卢安达地处非洲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然而,长期的战乱和政治动荡使得卢安达的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近年来,随着政局的稳定和和平的到来,卢安达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卢安达还积极参与非洲东部经济共同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中国的珠三角、美国的硅谷还是非洲的卢安达,地理位置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地理位置的优势应该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政府和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能否被称为世界工厂
中国能否被称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一词的概念,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最早的世界工厂是18世纪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从蒸汽机和电灯的发明,英国率先进入工业时代,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
在当时的情况下,英国被称作最早的世界工厂。
伴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和亚洲,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唯独没有收到战争炮火洗礼的美国迅速发展经济,一跃而起取代了英国在经济上的霸主地位,成为历史上第二个世界工厂,在钢铁、汽车、化工、机器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以及军事装备等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生产规模和出口份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工业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直至20世纪中叶的全球金融危机,日本在二战之后迅速的发展经济力量,从以出口重化工业产品为主导逐步转向以出口附加价值高的机械电子产品为主导,成为机电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接下来的五十年里,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国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于是出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接下来的世界工厂是否会在这些国家中诞生?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原因是现在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字样,越来越多的国际制造型企业来到中国,平均年GDP增长率高达9.8%,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但是中国真的能够担当得起世界工厂的重任么?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工厂,必须该国的工业有一系列重要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位居前列,有一大批工业企业成为世界制造业领域的排头兵,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发展趋势能够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工厂要为世界市场大量提供出口产品,不能仅仅看该国工业产品的总量。
如果从生产总量上看,中国很多工业品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例如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各类纺织品以及日用轻工业品。
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仅2001年,中国出口商品额达2660亿美元,其中90%属于工业制造品。
同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80%已进入中国,39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已跃居第二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
有研究报告统计,中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的共8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目前中国制造业位居世界第四,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三大世界级制造区域。
随着经济总量和制造能力的发展,关于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议论越来越多,“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亦成为WTO架构下世人关注的一大热点。
“世界工厂”究竟是什么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是重要产业的一批企业在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世界的排头兵,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
在世界经济史上,英、美、日先后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突出的是,“世界工厂”在科技研发上始终站在世界前沿,掌握着各项制造业新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领导了世界经济和科技走向。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由单一国家制造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很少。
确立研发优势的关键是掌握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含量高的传统产品中的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目前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手中。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判断“世界工厂”的概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
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
并且,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其主要特征与工业化时代已有所区别:它是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与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的延伸和扩展相互关联。
但不同的是,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其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
“世界工厂”的变迁世界工
“世界工厂”的变迁摘要: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英、美、日先后获“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等称号之后,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大踏步向“世界工厂”迈进。
尽管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离合格的“世界工厂”尚有较大距离,但其发展势不可挡。
文章分析了中国“世界工厂”化同当年日本“世界工厂”化的不同特点,并指出中国的“世界工厂”化与当前日本的“产业空洞化”问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两个不同侧而。
从18世纪30年代起,在英国诞生了纺纱机、多轴纺纱机、蒸汽机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掀起了第一次产业革命高潮。
随着英国的机器传人欧洲大陆并与当地的诸多技术革新结合,法、德乃至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相继掀起了产业革命高潮。
到1860年前后,英国工业发展达到鼎盛期,国内外贸易迅速扩大,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这样描述欧美产业革命盛况:“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力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进入20世纪,全球性制造中心日渐移至美国。
随着T型福特汽车、电除尘器、电冰箱、空调等民用产品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相继面世,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家电生产国。
二战后,日本从战争废墟上开始经济复兴,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
到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风靡世界,“世界工厂”的桂冠转到了日本头上。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而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却是“收获的十年”。
在“内力”(改革)和“外力”(外资)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中国制造的出口品犹如洪水涌向世界各地。
于是,在日本等国人们开始热烈议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那么,曰本是否已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正在发生何种变迁?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件)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978~1994年的探索起飞阶段
1、方向:香港、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珠江三角 洲地区。
2、类型: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3、原因:改革开放的政策;相对廉价和丰富的劳动
力和土地资源。
1994~2003年的快速提升阶段
1、方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由日本、韩国、欧 美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2、类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3、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提高,但人才 多、技术高、设备先进、管理能力强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珠江为界,东岸形成电子信息设备制 造业基地,西岸形成电器产品制造业基地,优化了产业布 局。
3、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了资本、信息、技 术等生产要素与承接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 势互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产业承接地之间的产业 分工与合作。产业承接地通过承接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 争力,形成区域间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产业同质竞争。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 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 (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 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 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 家要改善投资环境以降低企业生产的内 部交易成本。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某产业从a地转移到e地,影响其产业转移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产业,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同 时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促进产业分工和合作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状况存在差异。国家或地区根据 自身的生产要素优势,承担相应的产业发展阶段或产品生产环节, 能够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于世界工厂的精彩演进
由于较早地 鼓励私 营经济的 发展 ,它们对 当地 经济发 展的贡献率就更高 。 以浙 江省为例 , 该省的私营 经济去 年纳税额 已达 70多亿元 ,占该省 税收 的7 %。这些情 5 0 况都说 明 ,非公有 制经济 已经 形成 了相 当的基 础 。 现 在 中国的私营企 业 已遍布 第一 、第二 、第 三产
始
开发研究院( 中国 ・ 深圳 ) 公共政策组
各 国纷纷努力争 夺在全球经济结 构化和经济 分工 中的有利 和优势 地位 ,因为这 将直接 影响本国的经济 增长和国 家经 济实力 。随着这 一历 史性变 化 , 任何的封 闭和锁国政策 , 都将 妨碍流动 并必将带来 的竞 争力 的丧失 。 以认为任何 国家 的经济利益 不再 仅仅体现 为基 于本 国资源和 可 资本的传统 “ 民族工业 ” ,而是融人经 济全球化的 世界工业 、世界 产业 和 “ 界工 厂” 世 。如果说美 国是吸引金融 资本最强有 力的国家 ,那 么中 国则是 吸引产业资本最 多的国家 ,中国的加工制造地 位必须在技 术、规 模和结构上提 升和升级 ,进行 机制转换 、组织创新 、结 构优化 。“ 界 世 工厂”也非单一 的产业 概念 ,它一定要 和金融资本相 结合 ,在后工业 经 济时代 ,技术 的创 新 、开发 ,知识产权 、专利 技术的取得等 不再是一个 缓慢 的过程 , 会由于资本导 向而加速流动 ,因此 “ 将 世界工 厂”的形成 ,
巨 大 而 正 在 发 展 的市 场 令 世 人 瞩 目 。 近 年 来 世 界 汽 车
时应该 是众多外 商尤 其是跨 国公司 的研
究 开 发 中心 、生 产 制造 基 地 和 地 区总 部 。
— —
国务院体 改办副主任
潘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2—2001年,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由内向型开始转向外向型发展。(浦东崛起 和江浙地区的新发展)
• 2001年至今,经济融合和结构调整阶段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和城市布局之间的分工
合作趋势日益明显,长三角经济融合前所未有地展开。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模式比较
我国制造业赶超全球提供了比
较优势基础,但现在这些优势
随着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
及市场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
已经难以维持原样,但这并不 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就丧失了竞 争力。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产业整合;传统的“前店后厂”模式逐步形成“店厂合一”的局面。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 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资本的有效供
给——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本密集型、技术密 集型)——信息密集型
• 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即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
集型、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转换,印证了动态比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Logo
主要内容
1 2 3 4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模式比较 中国=“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 1979—1984年,经济起步阶段
经济开始起步,对外开放程度低,发展以内向型经济为主。
资本来源 产权结构和 组织结构
长三角:集
企业、市场、 政府三者的 关系
长三角:依
产业的外向度
长三角:贷款
和民间积累; 投资
珠三角:外来
体产权和私有 产权为主;
珠三角:以
靠政府推动, 市场化程度相 对较低;
长三角:经
历了以区际贸 易为主的内缘 型发展道路, 产品以国内市 场为主; 向度一直较高 ,产品以国外 市场为主
• 1984—1992年,经济起飞阶段
经济高速起飞,对外开放程度大为提高,发展由内向型转向以外向型 经济为主。
• 1992—2001年,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
• 2001年至今,经济融合和结构调整阶段
构筑珠三角协作大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珠三角的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过去几十年中,政策优惠和土
地、劳动力要素供应充分,为
“我们现在的优势,恰恰是 过去三十年积累起来的新 优势,主要包括工业链条 完善、国内市场基础雄厚 这两方面,现在不是有很 多企业迁出中国又迁回来 吗?关键是怎么适应这些 变化”。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中国=“世界工厂”?
• 一般来说,“世界工厂”有两重基本含义。首先,一个国
家或地区要成为“世界工厂”,其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
并参与国际分工;其次,该国或地区要在国际分工中扮演 工厂的角色。
• 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 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较优势理论中关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与产业结构转移
的关系以及温特尔主义中关于集群效应的观点,符合产 业动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吻合。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 1979—1992年,经济缓慢增长阶段
内生性增长模式,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为主。(江浙乡镇企业和城乡 个体私营企业)
外方产权为主 ,以三资企业 为主要组织形 式
珠三角:市
场化程度则相 对较高
珠三角:外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模式比较
•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民营化和外向化已
成为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
•制度的创新与突破极大地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 •城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