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最新教案)

合集下载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2)》。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涉及第107页至第109页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

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是12米,宽是8米,小明想将这块地毯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他们运用画图策略。

学生在纸上画出长方形的地毯,并尝试找到合适的小正方形。

3. 合作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讨论如何通过画图来找到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4. 讲解例题:我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如何找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列出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答案。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小明想将这块长方形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请用画图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数学知识、检验答案。

2. 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逆推法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

2. 提问:你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二、探究(10分钟)1. 出示例题: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剩多少钱?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小明有10元钱,书的价格是8元。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10 - 8 = 2,小明还剩2元钱。

4. 检验答案:小明有10元钱,买书花了8元,确实还剩2元钱,答案正确。

三、实践(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小华有15元钱,他想买一支铅笔和一本练习本,铅笔的价格是3元,练习本的价格是5元,他还剩多少钱?2. 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独立完成练习题。

3.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 教师点评,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拓展(5分钟)1. 出示拓展题:小刚有20元钱,他想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和一个玩具,铅笔的价格是3元,练习本的价格是5元,玩具的价格是10元,他还剩多少钱?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等。

3.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 教师点评,总结各种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数学知识、检验答案。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 巧用问题的条件;2.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等式简化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分析与解决问题;2.解决问题的策略 - 巧用问题的条件;3.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策略 - 巧用问题的条件;2.求解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等式简化的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 复习(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引入新知(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如下图),引导学生使用问题的条件来分别解决问题。

图片1 图片2•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问题条件,思考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问题。

并将学生的解决办法进行梳理。

3. 学习新知(25分钟)•讲解“巧用问题的条件”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详细讲解如何根据问题条件来解决问题。

•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甲数是乙数的 $\\frac{4}{5}$,乙数是丙数 $\\frac{6}{7}$,如果甲数为210,问丙数是多少?–从A到B共有40千米,比赛开始时小明在A点,且小明比小李慢20分钟到达B点。

小明跑的速度是每小时13千米,小李跑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问小李到达B点用了多长时间?•通过讲解与举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条件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利用问题条件来简化问题。

4. 练习(25分钟)•分布式练习:在课堂上分发一组关于“巧用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5. 汇报(10分钟)•分组汇报答案。

6. 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巧用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总结。

七、板书设计•巧用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利用问题条件来简化问题八、作业布置•作业:分段巩固作业,至少10道“巧用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的题目。

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引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本篇文章将介绍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2.能够按照四个基本步骤,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能够将四个基本步骤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1.复习本节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即解决问题的策略(1)。

2.新课本节课介绍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理解问题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需要认真阅读问题,并弄清楚问题中的信息、条件和要求。

理解问题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问题的类型和解题思路。

•第二步:选择方法选择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

需要根据问题的类型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例如,如果问题是关于面积和周长的,那么可以使用换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三步。

需要根据选择的解题方法,运用相关公式和方法,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第四步:验证答案验证答案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

需要将计算结果代入原问题中,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满足要求,则算法正确。

3.练习针对上述四个基本步骤,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1.导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假设一个人需要走过一条长50米的路,他每分钟能走10米,问他需要走多长时间才能走完这条路?通过讨论,引出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

2.教学针对每一个基本步骤,进行解释和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这些策略。

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小明今天要乘坐公交车去学校,车站离他家有500米,他步行时每分钟可以走100米,这条路上有一个24小时便利店,店里的零食价格很实惠,他想去买点东西,请问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车站?等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画图、举例验证、逆向思考和优化策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策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展开。内容包括:
1.巧用画图策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方法,直观展示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举例验证策略:教授学生通过列举具体实例,验证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逆向思考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逆向求解,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优化策略:介绍常见的优化方法,如线性规划、统筹法等,让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2)》核心素养目标: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组员进行交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关注和鼓励。
1.针对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在逆向思考策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沟通的能力,通过画图、列举等策略,增强学生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4一. 教材分析《2、解决问题的策略(2)》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画图策略的基本方法,本节课将进一步巩固画图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画图策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画图策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画图策略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将画图策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画图策略的应用。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画图策略的应用。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如何解决。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巩固画图策略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奥数教案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奥数教案

(三年级)备课教员:第七讲解决问题的策略(二)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游戏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生:好。

师:听清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把它平均分成四等份并剪开,然后用剪出来的四个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贴在练习纸上。

比比看,哪组合作默契,剪拼得又快又美,现在开始剪拼。

学生动手操作拼图,教师行间巡视,挑选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师:大家拼的图形是不是不一样?生:是的。

师:每个人拼的方法不一样,图形也不一样,对吗?生:是的。

师: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方法,那在我们的数学中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有多种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看一下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卡尔家新购置了三件家用电器,共花掉3650元,其中买电视机用去2355元,买电饭锅用去了880元,买饮水机用去多少元?师:认真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刚才读完题后,你能从题中找到哪些信息?生:卡尔买了三件电器共花掉3650元,买电视机用去了2355元,买电饭锅用去了880元。

师:那问题是求什么呢?生:买饮水机用去了多少元?师:是的,我们要求买饮水机用去了多少元,先求什么?生:可以先求出买了电视机后还剩多少钱。

师:是的,那怎么求呢?生:3650-2355=1295(元)。

师:非常棒,还买了电饭锅用去了880元,所以我们还要减去买电饭锅的,那怎么求呢?生:就是用剩下的钱减去买电饭锅的钱就是买饮水机用去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归总和归一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继续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有信心吗?(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学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 教学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步骤。

2. 学会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粉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师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原理。

2. 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运用列表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谈话:“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结构完整的问题。
教案续页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
教学
感悟




学生活动
教师辅助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思路,或从上面讨论的思路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思路,列式算出结果,再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并按自己的想法完成检验。




知识

技能
进一步学习用合理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过程

方法
在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找寻策略中制造认知冲突,在冲突中领悟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展示自己列式解答和检验的过程和结果,并说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怎样列式解答,怎样检验的。
比较:请大家比较上面的两道题,说一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再问: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抓住怎样的关键?
总结
提升
5.回顾与反思。
启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够吗?
提问: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
板书: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追问:表中哪个数量在变化?哪个数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

5.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5.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5.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 掌握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2. 培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2.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和小华一共做了35个风车,小明做了20个,小华做了多少个?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芳和小丽一共做了52个花环,小芳做了30个,小丽做了多少个?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问题。

4. 学生分享自己的画图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第5.2节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涉及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字与计算”的第四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发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分而治之和数形结合。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一些看似困难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逆向思维、分而治之和数形结合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2.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引入新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困难的数学问题,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观察演示教师准备一些小道具,如积木、算盘、黄金分割线、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形纸片等,通过随机的组合方式将这些小道具组成一些看似复杂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给出自己的做法。

教师通过学生的思考和答案引出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逆向思维、分而治之和数形结合,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第三步: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具体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习的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问题1:一块正方形的蛋糕需要分成若干块,每一块要求面积相等,试问分成几份才能保证每一份的面积相等?解题思路:•逆向思维:如果知道了蛋糕总的面积和分成的份数,那么就可以得到每一份的面积;•分而治之:可以先把正方形划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然后再根据小正方形的数量来确定分成的份数;•数形结合:将蛋糕面积表示为一个正方形,然后再将这个正方形划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最后按照每一份的面积来确定分成的份数。

类似的问题还有:问题2:一个数的3倍再加1等于40,求这个数是多少?问题3:有一个数字是69,如果它的第2位和第4位交换,得到的新数字比原来的数字多24,求这个数字是多少?通过这些问题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对于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或两种策略,缺乏对多种策略的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在这一策略指导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画图策略和方程策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已知的策略解决。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列式解决多步混合运算问题。

2.能够理解和应用问题中的关系式,解决多种类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沟通、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列式解决多步混合运算问题。

2.理解和应用问题中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1.整合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运用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中。

2.理解和应用问题中的关系式,解决多种类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

教学内容1. 重温上节课知识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预先准备一道上节课所讲知识点相关的习题,提醒学生熟悉相关知识点。

这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进入本节学习做铺垫。

2. 引入新知识点:列式求解数学问题在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前,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有代数式的例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代数式的应用价值。

然后,教师给一个例子,通过列式求解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明列式求解能够较为快捷地解决多步混合运算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列式求解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讲解关系式教师可以通过多个例子,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关系式。

并让学生发现问题中的关系,通过标记法表示出来。

4. 练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多道练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掌握所学知识。

5. 总结通过练习和讲解中的点滴收获,让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详细的解释和例证,让学生掌握本节所讲的知识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3.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一起研究、讨论题目和答案,并相互分享解题经验和思路。

教学评价1.总结本节课所讲的新知识点,并归纳出要点,让学生掌握要领,作为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2.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及时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和尚需掌握的重点。

3.通过课堂练习和随堂测试,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理解难度和实际操作难度,合理安排课程,确保课堂授课氛围活跃生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继续探讨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寻找有效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如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策略。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一些常用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特例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汇报讨论结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细致地解决各种问题;
2.能灵活地运用问题解决策略;
3.能运用表格和图形等信息工具描述问题。

教学重点
1.巧妙地组织思路,解决问题;
2.运用多种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
1.运用表格和图形等信息工具描述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识
1.反复强调多种问题解决策略;
2.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新授课程
1.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
2.根据问题症结,运用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3.运用表格和图形等信息工具描述问题。

活动安排
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每一个策略的意义及其运用方法;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3.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小问题,并分享给全班。

总结与归纳
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
2.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尤其是各种问题解决策略与信息工具的运用;
3.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强调本课所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教师留的相应作业。

教学评价
1.学生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自我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及分享等活动,提高了彼此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3.考评学生在课后提交的作业。

参考资料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2.课程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2.掌握通过模拟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学会运用算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解决问题的策略;2.模拟法;3.算式法。

三、教学重点1.模拟法的应用;2.算式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模拟法的思想;2.运用算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举一个困扰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导入,让学生讨论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入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展示问题解决过程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并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展示模拟法和算式法的应用。

3. 引入模拟法1.老师介绍模拟法的思想,即通过实验、模拟等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2.从简单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体验模拟法的应用。

4. 引入算式法1.老师介绍算式法的思想,即通过公式、运算等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2.从简单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体验算式法的应用。

5. 练习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模拟法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运用算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老师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方法。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2.搜集和整理本单位或家庭中能够运用模拟法和算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既是讲解者,也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不同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策略”和“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将继续深化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认识,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转化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问题解决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转化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转化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

2.准备教学PPT。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第二个问题案例:有一个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转化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呈现第三个问题案例:有一个三角形,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有一个不规则图形,求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提取信息和建立方程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基于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提取信息和建立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如何通过问题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2.讨论型教学法;3.体验型教学法;4.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呈现教师先给出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明有10元钱,他去超市买了3个苹果和一瓶300ml的饮料,苹果每个0.8元,饮料4元/瓶。

请问小明还有多少钱?2. 引入学习策略通过讨论,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取信息和建立方程。

(1)提取信息为了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提取问题中的信息,例如:•小明有10元钱;•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0.8元;•买了一瓶300ml的饮料,饮料4元/瓶。

(2)建立方程根据提取到的信息,可以建立如下方程:0.8×3 + 4 = 10 - x其中,左边是花掉的钱数,右边是剩余的钱数。

求解x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分组,自己出一个实际问题并且利用提取信息和建立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学生完成后,让每一组的学生来到讲台上做答。

4. 拓展学习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建立方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思考建立方程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2.在家长的帮助下,思考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解决的问题,并写在作业本上。

七、教学反思这一节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通过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

通过讲授和练习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提取信息和建立方程的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
回顾刚才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
三、练习巩固,稳定策略
1.例题。
(1)先在下面图中填一填,再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朵u
绿花
黄花多()朵
红花
?朵
(2).先想一想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是根据什么条件求的,再解答。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比较:解答过程相同点和不同点。
4.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3.启发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一下子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呢?
4.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
5.小结:可以根据上面的条件,按照顺序,用图表示,并且要表上数据。
6.现在不看上面的文字信息,你能一下子判断出谁多谁少了吗?
二、新授探究,领悟策略
1.从上面的线段图中,我们一下子就能知道三种球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很容易地判断出谁多谁少。从中我们发现线段图中确实很管用。
重点学会借助线段图解决源自步计算的问题。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自主学习法等。
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学校购进一批球类,篮球比排球多20个,足球比篮球少10个。
提问:你知道什么球最多,什么球最少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如果我想知道“足球有多少个”,求的是线段图中的哪一条线段?
3.课件出示:排球有50个。你能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所有的条件和问题吗?
4.看了这张线段图,你能说说有哪些条件,
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问题是什么?
5.根据线段图,你会解决“足球有多少个”这个问题了吗?学生独立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教学难点: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宽=长)
2.初探:
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
摘录信息:
学生摘录信息后列式解答。

16×14+14×14
(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列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

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

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
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
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
(3)列式解题。

18÷3×8=48(平方米)
提问:18÷3求的是什么?
2.小结:提问: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 (8+3) 求的是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课件出示“练一练”题目的文字部分。

学生阅读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提问:你打算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启发学生想到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

(3)画示意图并解答。

要求: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

完成后,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小组里的同伴交流。

(4)组织交流。

展示学生所画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题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在图中画出增加或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