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与潜意识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总第27期) 2000年6月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o.2

Jun.2000创作灵感与潜意识思维

洪申我

摘要 创作灵感具有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爆发性与随机性、意外性与合目的性、经验感性的特征,它与潜意识活动脱离常规逻辑限定的特点有关,是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意义及其相互联系的一种不合逻辑规则的重新发现与组织,这种发现与组织常发生在理性神经活动的兴奋疲劳之际,对信息组合取负反馈形式,类似思维领域中的“耗散结构”,是在思维活动逻辑因果线性区外的崭新结构形态。

关键词 灵感 潜意识 思维 关系研究

人们在进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时,偶会遇上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即他们冥思苦想然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却在意外的场合获得理想的结果。如门捷列夫在梦中悟出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列夫・托尔斯泰散步时看见一朵折断的牛蒡花,产生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的构思,郭沫若创作《女神》时,不时受到一种无法自主的力量冲击致使诗句滔滔涌出等;中国古代亦有诗人梦中得佳句的传说。这种不受制于理智而“忽然出现了你能够做到的事情”〔1〕(托尔斯泰语)的现象,在科学创造和文学创作中是不胜枚举的。人们把这种不受理智控制的一旦“豁然开朗”的精神活动称为“灵感”。因为它的降临不可思议地神秘,过去人们往往将其视为神灵的凭附或神的昵近。这种解释带有太多唯心主义色彩,当然是不科学的。但是,由此又有人走向反面,否认有灵感存在。那末,灵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该如何解释它存在的合理性呢?我以为,我们不妨把灵感称为潜意识思维,这样更合乎它的本来面目。

我们先来看看作家创作灵感的特征。首先,灵感的产生是在作家对某一问题掌握了大量的材料,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之后产生的。一个与文学素昧平生的入,绝不会得到灵感的青睐。所以,尽管灵感的产生是突如其来的,但在此之前,作家对该问题已经在心理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并且已经经历了一段紧张的思考。它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偶然得之。倘若托尔斯泰没到过高加索,没听过流传在民间的关于哈泽・穆拉特的故事,那么牛蒡花是绝不会引发他的构思的;郭老如果不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具备了铭心刻骨的感受,也是创作不出不朽的诗篇的。这个特点已经有很多

8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0年

文章论述过,此处不再赘述。

灵感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爆发性与随机性。也就是说,灵感是来无影去无踪,既不可预告,又不肯久驻,更无法追寻的高度兴奋的精神现象。它的过程似雷光电火,在一瞬间照亮一切,并且随即消逝得不留蛛丝马迹,是不受理智控制的;这还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灵感的来临往往有某个事件作为触因,事件的出现有如网络结构的联结点,它沟通了伸向四面八方的凌乱思路,将它们联结起来,组成一幅有秩序的网络图象。一团乱麻经过这个联结点,便显出它们的条理性。

灵感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意外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灵感来临时的形态呈现着某种无序性,即它不是按照常规程序去组织思路,也就是说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掌握,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取相对固定反映的格式,而是开辟一条不按常规逻辑进行的崭新的认识与排列组合途径。此处所指的无序性是仅指这意义上的无序。实际上,它是意外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问题的解决出乎意料之外,但解决问题的指向又与原来的目的大体一致。作家在繁浩的材料和线索中迷失了自己,他无力按常规理性的思考去驾驭杂乱的线索与材料。灵感的出现帮助他解决了疑难,通过意外的蹊径将混乱化为一个有机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整体,而这一整体的诞生恰恰就是作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作家其时无法作出圆满的解答。意外性与合目的性在灵感现象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表现形态看,创作灵感对生活现象的组织是取经验的、印象的、感性的方式,这是灵感的第四个特征。灵感来临的时候,作家对生活现象的意义、本质的理解,并非那么明晰深入,不是通过理智的思考对现象进行过滤加工改造再加以综合,而是直接将分散的具体材料组织构成总体图象。这一点与形象思维有同有异,相同处是二者都不离开具体感性形象材料;不同在于形象思维是经过典型化过程,对具体形象经过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化阶段,作家把握住了具体事件的本质意义去将分散的材料构成完整统一的文学形象;而灵感产生的构思过程,作家对生活现象的掌握并未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他知道材料应该如何组织才好,但为什么该那样组织却不甚了然。前者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后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差异。此外,灵感来临时常有的迷狂状态等特征,因与本文探讨的问题无关,恕不一一列举。

那么,我们何以把创作中的灵感称之为潜意识思维呢?思维,本来是人类的一种心智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在理智支配之下进行的。潜意识则是不受理智控制的心理活动。表面看来,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是什么把这对立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从灵感的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建立在大量摄取外界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印象通过各种感官输送进大脑神经中枢,化为形形色色的信息储存起来。信息意义的理解,信息之间的联系,在平时理智活跃的时候,一般是按常规思维逻辑思路去认识、沟通或处于隔绝状态。但是,当理智活动处于或近乎休息状态时,储存的信息可能突破常规逻辑思路的束缚,重新自我认识或产生新的联想,沟通人们未曾注意到的、不理解的渠道,建立一种不合常规的联系,将分散的信息连成整体。我们平时睡眠中做梦,也是潜意

识心理活动的表现。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没有白日外界刺激的信息储存,就不会有夜里的梦。但是,梦大都是荒诞不经的,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梦不是建立在顽强的探索、紧张而有目的的思考基础上,而是偶然之中的偶然组合,当然显不出它的合理性。而创作灵感———潜意识思维的组合方式尽管有偶然性,但它却是建立在有意识的持续探索基础之上,是经过一个酝酿过程且对目标指向不断强化后产生的,所以它尽管有意外性,又同时具有合目的性。因为它是合目的性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说它亦是一种思维;又因为它不在意识控制之下,所以我们称之为潜意识的思维。虽然灵感来临时对信息的组合不受理智的控制,但在此前进行的信息选择储存等诸方面,都有理智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灵感并非凭空产生,它的基础是理智的活动。

现代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有关潜意识活动的科学知识,朱光潜先生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曾有专章论述“迷狂症和多重人格”问题,容我们在此举两个例子:有一个怕见钟楼的病妇,她自己全然不知道为什么一到钟楼打钟时就心里悲痛,后来查明病因是二十五年前她母亲病死时适逢钟楼打钟,从此钟楼和当时悲痛的感情便发生联系,只是她自己并未意识到;另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发迷狂症时老将右腕翻来复去,将右足提起放下。原来她家里很穷,有一次听父母诉苦,很受感动,因而得了迷狂症,发病时常叫道:“我要做工!”她的职业是做木偶眼,工作时的动作就是她发病时一再重复的动作。〔2〕

第一个病例,病妇将钟楼与悲痛联系起来的心理活动,不受意识制约;第二个病例,少女发病时的动作同样不受意识控制。但她们发病时的心理活动与动作分明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我们无法否认亦是思维的表现,因为它们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储存在大脑中的外界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并向某一目标运动的心理活动,亦即思维,只不过它们不受意识控制罢了。朱光潜先生解释这是因为“某种运动的能力从主意识分裂开来之后,在潜意识中固结起来。主意识上台时,该运动就不能发生……潜意识上台时,该运动不受意识的节制,便不断地发生。”〔3〕从这两个例子的分析中,证实了在潜意识状态中大脑依然可能进行思维活动。

现在,让我们回到原来讨论的问题上。创作灵感与上举的两个病例存在着有趣的相似之处,它是在作家的主意识处于抑制状态时,潜意识对储存信息的处理活动。所以,灵感可视为大脑神经系统的一种尚未为人们认识的功能,是大脑细胞(物质)的特殊运动过程。不过,灵感与上述两病例又有不同,病妇与少女在潜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是两种信息的直观组合;而灵感状态中各种信息的联系既不一定是直观的、也不一定是在主意识清醒时可以理解的结构方式,而是一种奇特复杂的运动。物理学中的“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运动。电磁作用的电磁场,行星传递引力的引力场,是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它们区别于实物形态(间断形态)的不同处在于它们是充满整个空间,具有相互传递作用的能力的连续状态。这是一种远离人们的直观,而且远离用常识概念联系起来理解世界的物质活动的连续状态。灵感也就是大脑活动的特殊的“场”,它是以凝缩的形式包容了作家以往的实践经验(间断形态)及认识发展———注意,不仅仅是以往的认识结果,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远离我们日常理解遵循的规律而呈现出来的脑细胞中信息相互作用的特殊活动(连续状态)。无论灵感现象有多少特异之处,但如前所述,它仍然

9第2期 洪申我 创作灵感与潜意识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