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一、接收清朝与组建民国 • “北方临时政府”:袁世凯修改退位诏书 • 由新旧而南北:南北临时政府统一问题
出台一项不介入战争的二十四点声明: • 交战国不能占据中国领土和领海,不准
在中国领土或领海上交战; • 不能利用中国领土作为发动进攻的地区; • 交战国的军队和武器如经中国领土,将
依法扣留或没收。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8月15日,日本向德国最后通牒:要求德国限 期一个月内,“无条件并无偿地将胶州租借地 全部交给日本帝国政府,以便最后将其归还中 国”。(《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第1卷)
• 德国无回应;中国初反对,并在山东集结军队, 但最后屈服。
• 日本要求把山东排除在“中立区”之外,9月2 日登陆山东半岛。
• 中日重启谈判,催生1915年5月“二十一条”。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国际形势: • 英国希望中国参战,缓解压力; • 日本担心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变化,反对
参战; • 其他各国重心亦在欧洲,不愿在中国的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 • 民元的府院关系:内阁总理的更替 • 政党内阁与混合内阁的分歧 • 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政治。 • 1912年底至1913年春间,国民党赢得第一
届国会大选,取得优势地位。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祺瑞(日)的争斗。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一、欧战与中国政局 • 后袁世凯时代的北京政府内部争斗,实质
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直接反映。 • 最集中的反映:府(总统府)、院(国务
院)之争 • 个人之间:黎元洪、冯国璋(英美)与段
祺瑞(日)的争斗。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一、欧战与中国政局 • 1914年7月28日,欧战爆发,中国政府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三、皖系军阀统治与广州护法军政府 • 1917年新政府格局: • 冯国璋任代总统 • 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并掌实权。 • 8月13日,北京政府发布 • 《大总统布告》,对德、奥宣战。 • 1918年3月,北京政府成立参战督办处。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统问题: • 从清朝、北方临时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到
北京政府。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一、接收清朝与组建民国 •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南下问题 •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政体:内阁制 • 内阁总理:唐绍仪 • 新内阁的组建 • 同盟会与各政党
副总统冯国璋,反对参战; • 总理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1917年1月,
500万日元的“西原借款”),主张参战。 • 1917年8月14日,段政府向德国和奥匈
帝国宣战。 • 黎元洪罢免段,后召张勋入京“调停”。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1、皖系:段祺瑞,控制中央政权及河南
、陕西、甘肃、山东、福建、浙江等地。 • 2、直系:冯国璋,控制江苏、江西、湖
北、直隶等地。 • 3、奉系:张作霖,控制东三省。 • 4、滇系:唐继尧,控制云南。 • 5、桂系:陆荣廷,控制广西。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张勋,辛亥革命时任江南提督
,后退守徐州。民国成立后,其 部官兵仍留长辫,被称为“辫帅 ”与“辫军”。二次革命后,任 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安徽督 军等。
安徽、山东等地的讨袁武装起义。 • 北洋集团的内部分裂:四川陈宧的动向。 • 袁世凯取消帝制及逝世。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一、欧战与中国政局 • 后袁世凯时代的北京政府内部争斗,实质
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直接反映。 • 最集中的反映:府(总统府)、院(国务
院)之争 • 个人之间:黎元洪、冯国璋(英美)与段
• 通电支持黎元洪解散国会,暗中 与前清遗老、复辟分子密谋,谋 划复辟清朝。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1917年6月1日,黎元洪请张勋来京调停。 • 7月1日,张勋、康有为等人入宫,奏请溥
仪复位,得允后,通电各省“遵用正朔, 悬挂龙旗”。 • 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与黎元 洪、冯国璋政治合作,讨伐张勋所部。 • 14日,段祺瑞由津入京,组织新政府。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三、列强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 • 1、沙俄与外蒙古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三、列强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 • 2、英国与西藏:麦克马洪线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 • 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 • 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 1914年7月,《文官官秩令》。 • 1914年底,《大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
• 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 •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 • 宋案的本身与宋案的历史(尚小明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 • 北京政府的财政问题与借款问题。
• 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爆发,9月 间宣告失败。
• 10月6日,袁世凯由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 统;10日,就任。
问题上与日本产生摩擦。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国际形势: • 1917年,欧洲战场的劳工问题:出现缺
口,向中国征募17万劳工。 • 法、英承认日本在欧战期间取得的在华
利益,尤其是山东问题,以及德国在太 平洋赤道以北的领地问题。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国内局势: • 北京政府的“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
十年,无连任限制;继任人由总统推荐三人,选 会对上述三人和现任大总统都可以投票。
• 祭天制度。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Leabharlann • 二十一条争议与反响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 • 恢复帝制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 • 舆论哗然: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 护国运动:云南蔡锷组织护国军 • 革命党在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
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一、接收清朝与组建民国 • “北方临时政府”:袁世凯修改退位诏书 • 由新旧而南北:南北临时政府统一问题
出台一项不介入战争的二十四点声明: • 交战国不能占据中国领土和领海,不准
在中国领土或领海上交战; • 不能利用中国领土作为发动进攻的地区; • 交战国的军队和武器如经中国领土,将
依法扣留或没收。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8月15日,日本向德国最后通牒:要求德国限 期一个月内,“无条件并无偿地将胶州租借地 全部交给日本帝国政府,以便最后将其归还中 国”。(《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第1卷)
• 德国无回应;中国初反对,并在山东集结军队, 但最后屈服。
• 日本要求把山东排除在“中立区”之外,9月2 日登陆山东半岛。
• 中日重启谈判,催生1915年5月“二十一条”。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国际形势: • 英国希望中国参战,缓解压力; • 日本担心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变化,反对
参战; • 其他各国重心亦在欧洲,不愿在中国的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 • 民元的府院关系:内阁总理的更替 • 政党内阁与混合内阁的分歧 • 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政治。 • 1912年底至1913年春间,国民党赢得第一
届国会大选,取得优势地位。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祺瑞(日)的争斗。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一、欧战与中国政局 • 后袁世凯时代的北京政府内部争斗,实质
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直接反映。 • 最集中的反映:府(总统府)、院(国务
院)之争 • 个人之间:黎元洪、冯国璋(英美)与段
祺瑞(日)的争斗。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一、欧战与中国政局 • 1914年7月28日,欧战爆发,中国政府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三、皖系军阀统治与广州护法军政府 • 1917年新政府格局: • 冯国璋任代总统 • 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并掌实权。 • 8月13日,北京政府发布 • 《大总统布告》,对德、奥宣战。 • 1918年3月,北京政府成立参战督办处。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统问题: • 从清朝、北方临时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到
北京政府。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一、接收清朝与组建民国 •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南下问题 •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政体:内阁制 • 内阁总理:唐绍仪 • 新内阁的组建 • 同盟会与各政党
副总统冯国璋,反对参战; • 总理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1917年1月,
500万日元的“西原借款”),主张参战。 • 1917年8月14日,段政府向德国和奥匈
帝国宣战。 • 黎元洪罢免段,后召张勋入京“调停”。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1、皖系:段祺瑞,控制中央政权及河南
、陕西、甘肃、山东、福建、浙江等地。 • 2、直系:冯国璋,控制江苏、江西、湖
北、直隶等地。 • 3、奉系:张作霖,控制东三省。 • 4、滇系:唐继尧,控制云南。 • 5、桂系:陆荣廷,控制广西。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张勋,辛亥革命时任江南提督
,后退守徐州。民国成立后,其 部官兵仍留长辫,被称为“辫帅 ”与“辫军”。二次革命后,任 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安徽督 军等。
安徽、山东等地的讨袁武装起义。 • 北洋集团的内部分裂:四川陈宧的动向。 • 袁世凯取消帝制及逝世。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一、欧战与中国政局 • 后袁世凯时代的北京政府内部争斗,实质
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直接反映。 • 最集中的反映:府(总统府)、院(国务
院)之争 • 个人之间:黎元洪、冯国璋(英美)与段
• 通电支持黎元洪解散国会,暗中 与前清遗老、复辟分子密谋,谋 划复辟清朝。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1917年6月1日,黎元洪请张勋来京调停。 • 7月1日,张勋、康有为等人入宫,奏请溥
仪复位,得允后,通电各省“遵用正朔, 悬挂龙旗”。 • 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与黎元 洪、冯国璋政治合作,讨伐张勋所部。 • 14日,段祺瑞由津入京,组织新政府。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三、列强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 • 1、沙俄与外蒙古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三、列强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 • 2、英国与西藏:麦克马洪线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 • 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 • 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 1914年7月,《文官官秩令》。 • 1914年底,《大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
• 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 •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 • 宋案的本身与宋案的历史(尚小明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 • 北京政府的财政问题与借款问题。
• 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爆发,9月 间宣告失败。
• 10月6日,袁世凯由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 统;10日,就任。
问题上与日本产生摩擦。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国际形势: • 1917年,欧洲战场的劳工问题:出现缺
口,向中国征募17万劳工。 • 法、英承认日本在欧战期间取得的在华
利益,尤其是山东问题,以及德国在太 平洋赤道以北的领地问题。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国内局势: • 北京政府的“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
十年,无连任限制;继任人由总统推荐三人,选 会对上述三人和现任大总统都可以投票。
• 祭天制度。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Leabharlann • 二十一条争议与反响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 • 恢复帝制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 • 舆论哗然: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 护国运动:云南蔡锷组织护国军 • 革命党在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