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公开课精品教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课时安排:课时一:导入 + 阅读 + 分析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描绘农村景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探索。

2. 阅读(15分钟):共同朗读《石壕吏》,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与节奏。

然后,让学生再次独立朗读,体会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描绘。

3. 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主题和形象描写。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诗人通过哪些形象描写展示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诗人表达了对农民的什么样的情感和敬意?- 诗歌中的“石壕吏”象征着什么?-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课时二:深入理解 + 探究意义1. 深入理解(15分钟):学生分小组,共同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老师适时进行点评和补充。

2. 探究意义(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诗歌中表达的农民的辛勤劳作进行对比。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劳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你认为辛勤劳作的人生有何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于“石壕吏”的人物?课时三:以小组合作形式呈现成果1. 小组合作(30分钟):学生根据对《石壕吏》的理解和个人思考,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模仿《石壕吏》的形式,创作一首表达其他职业劳动者的诗歌;- 通过图片、PPT等形式,呈现诗歌内容和创作过程。

2. 分享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并简要介绍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课时四:总结 + 提问 + 拓展1.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石壕吏》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2. 提问(15分钟):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诗歌《石壕吏》中的“壕吏”是指什么?为什么被称为“石壕吏”?- 诗中所描绘的农民形象给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3.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农民和农村的现状,与现实社会问题相联结。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全文;(2)了解唐代“三吏三别”的背景及《石壕吏》的创作背景;(3)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壕吏》;(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2)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3)培养热爱和平、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石壕吏》的字词解释;2. 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分析;3. 战争背景下人民的生活状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点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象和手法的鉴赏;3. 对战争背景下人民生活状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代“三吏三别”的背景,引出《石壕吏》;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石壕吏》,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意象、手法,分析诗文结构;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石壕吏》,分享学习心得;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战争的看法,珍惜和平生活;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石壕吏》;2. 写一篇关于《石壕吏》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3. 收集其他关于战争题材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石壕吏》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和手法鉴赏能力;2. 过程与方法: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情感体验中对战争的看法,珍惜和平生活的态度。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互动性;2. 情感教学:以战争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优秀的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石壕吏教案杜甫石壕吏教案

石壕吏教案杜甫石壕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石壕吏教案2. 课程类型:语文课3. 课时安排:45分钟4.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代表作《石壕吏》的历史背景。

分析《石壕吏》的诗意、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5.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简单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提问:“谁能简要概括一下《石壕吏》的内容?”2. 文本分析(15分钟)分析《石壕吏》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描绘的战争场景和百姓的生活困境。

讲解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如“石壕吏”、“夜半军兴”、“老翁逾墙走”等。

3. 艺术特色解读(15分钟)分析《石壕吏》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用词等。

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手法,体会其严谨的结构和深沉的情感。

4. 思想内容探讨(10分钟)讨论《石壕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提问:“《石壕吏》中体现了杜甫哪些思想观念?”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石壕吏》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推荐课后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

三、作业布置1. 背诵《石壕吏》。

2. 写一篇关于《石壕吏》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对《石壕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石壕吏》的情况和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板书设计1. 《石壕吏》2. 杜甫3. 诗意:战争、百姓困境4.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用词5. 思想内容:忧国忧民六、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理解《石壕吏》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解决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战争背景;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中的文化内涵。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文本分析、艺术特色解读、思想内容探讨等环节的课件。

《石壕吏》教案设计(通用10篇)

《石壕吏》教案设计(通用10篇)

《石壕吏》教案设计《石壕吏》教案设计(通用10篇)“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

《石壕吏》教案设计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石壕吏》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二、教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导入新课: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叫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请看影片ppt2 (背景音乐)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ppt3请看三幅对联: ppt4(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二)走进作家、了解背景(3分钟)请问:这三幅对联所指的人物是谁?(杜甫)大家都说是杜甫,请围绕对联说说理由(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围绕对联介绍作者) 附: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Ppt5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请问:杜甫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石壕吏》?(生答)ppt6杜甫就在安史之乱的年代里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郭子仪等率领的六十万大军被包围于安庆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候,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石壕吏》(三)整体感知全诗(8分钟)1.请听一听:配乐朗读《石壕吏》Ppt72.请看一看;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ppt8吏:lì 邺:yè 戍:shù 咽:yè 妪:yù 泣:qì3.请读一读:配乐朗读《石壕吏》Ppt94.请理一理:故事情节:ppt10时间顺序:(暮、夜、夜久、天明)事件:(开端:有吏夜捉人、发展:听妇前致词、高潮:请从吏夜归、结局:独与老翁别)诗人的行踪:(投宿、住宿、告辞)5.请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主要叙述了官吏夜晚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四)语文实践:戏剧表演(理解课文、培养想象)(20分钟)请演一演:根据内容,结合体会,加以想像,展示你的才能!这是我的舞台, 秀出我的风采! ppt11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ppt12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至少两人以上(1)组内全员参与(2)想象丰富,有创意,合情合理(3)补充一些事实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4)表演符合人物身份(5)配合默契表演时,一组表演,另外三组的每一个同学根据文意和要求评分,满分是五分三组的评分结果相加为该组表演的总得分2、疏通文意,组织表演各组准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排练首先,疏通文意, 理解诗歌内容Ppt13(1)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理解文意,提出疑难,共同解决(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难,共同解决)(2)齐读诗歌,其次,当好编导Ppt14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给文中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导:历史,就是一串串真实的故事杜甫是编剧,我们也可以作导演如果你是导演,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表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编排人物出场简历表文中人物出场时间出场道具主要事件或关键动作杜甫暮天明投登别老妇夜拐杖看、啼、致词老翁夜、天明 / 逾、走吏夜佩刀、棍棒等捉、呼同学们编好剧是演好剧的前提,课文是诗歌的形式,要编出来,得好好地领会文学的留白艺术Ppt15点拨: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画画需要留白,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写诗也是如此,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阅读时要仔细体会请想一想:Ppt16(1)“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夜的景色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合理想象同样,“暮”、“夜久”、“天明”都可以合理想象出来(2)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Ppt17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藏问于答的手法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使用于答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多次“呼”,一再逼问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要充分想象,都是可以的(3)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Ppt18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第三,分角色排练 Ppt19第四,表演3、点评(以课文为参照)学生评分,培养鉴赏评价能力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并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主题,作者感情请谈一谈:故事表现的主题是什么?ppt20明确: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绘,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的苦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切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度憎恨(五)拓展:1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还有哪些? ppt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这个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那么,你如何看待战争和平呢? Ppt22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六)背书比赛,事半功培(3分钟)A、形式男与女的比赛,组与组的比赛B、进行比赛结束语: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ppt2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深刻理解,再一次齐诵课文(背景音乐)学生在朗读中结束新课教师寄语:ppt24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诗更工从来发动侵略引起战争都是统治者的过失或罪恶然而他们的过失往往要百姓来承担胜,百姓苦;败,百姓苦但愿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文明战胜野蛮,世界铸剑为犁,让三吏三别的惨状从地球永远绝迹吧!(七)作业:ppt251.背诵并默写全文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石壕吏》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石壕吏》【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法。

【设计意图】该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一篇。

课型为讲读课。

这一课教学重点有三: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品味诗歌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而该诗全为五言诗句,在句式方面没有鲜明地体现出古体诗的特点,故本节不教学此重点,而是围绕后两个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该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讲述唐军为补充兵力夜晚捉人的故事。

所以我以“捉人”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导语设计提出“捉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朗读训练中要求学生重读捉人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在“品评两个人”教学环节中,紧紧围绕“捉人”设计问题:差役为什么要捉人;为什么要在夜里捉人而不在白天进行;为什么用“捉”而不用“征”,等等。

这些问题由最基础的“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和感悟”,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再到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接受。

作业设计要求再现捉人细节,写作故事。

既是对本课学习的巩固,又紧扣本单元的写作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写下了一首特别的诗歌《石壕吏》(板书课题),诗中记录了一件捉人的故事(板书“捉人”)。

是谁在捉人?为何要捉人?让我们从书中见分晓。

二、读准一首诗1.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迁移字音,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准停顿。

2. 学生齐读,老师指导句中停顿。

本诗为五言诗,每句都是二三停顿,另据注释⑩可知句意,根据语意“有孙母未去”一句的停顿应为“有孙/母未去”。

3.学生再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重读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三、讲好一件事1. 再读《石壕吏》,以“我”的视角概括故事。

傍晚时分“我”投宿石壕村,目睹官差夜晚来捉人,老翁慌忙翻墙逃跑,老妪上前哭诉哀求却,无奈只好请求充军,最后被抓走了。

《石壕吏》精品教案

《石壕吏》精品教案

《石壕吏》精品教案
《石壕吏》(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把握正确的读音及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受诗人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课前预习任务】
熟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1.了解杜甫的相关知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

2.认真听老师和名家的范读,把握正确的读音及节奏。

3.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诗歌的层次。

4.把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

5.认真听老师对重点词句的讲解,做好笔记。

6.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重点朗读第三段。

7.在老妇的“致词”中读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受诗人的情感。

8.理解、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课后作业】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石壕吏》。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回忆学过的杜甫诗歌作品,复习杜甫文学常识2、为什么画像中的杜甫神情总是那么忧愁?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学习翻译全诗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并交流3、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让同学讨论从而分辨三男、一男、二男中的数词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三、深入理解课文1、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预设:夜捉人老翁丢下老伴逃走了军队连老妇人都要……2、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3、重点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此部分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4、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

四、总结与课堂练习1、你认为杜甫写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预设:《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补充介绍与推荐阅读,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了大量百姓的悲苦生活,写下了一系列同情下层百姓的诗歌,后来人们称之为“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完成课堂练习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石壕吏》杜甫生平教学目标:(情节如何生动)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精品教案)石壕吏讲课稿(通用6篇)

(精品教案)石壕吏讲课稿(通用6篇)

(精品教案)石壕吏讲课稿(通用6篇)石壕吏讲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预备讲课稿,借助讲课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讲课稿应该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壕吏讲课稿,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一)出处: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本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要紧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知道课文大意,然后反复诵读课文,领略他们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那个单元还有《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和《大道之行也》。

(二)教学目标依照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明白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味本文的精炼语言。

3、情感目标:体味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

(一)学生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不过普通性的明白,没有深刻的感觉。

(二)在领略诗中精炼语言上还有待于老师的点拨。

(一)创设情景、投入情感法。

因为八年级学生日子阅历、社会阅历都较浅,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不过普通性的明白。

(二)探索发觉型教学法。

自主探索诗中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已别是怎么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怎么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讲:“将来的文盲,别再是别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老先生也讲:“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别教。

”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从授课对象看,我教的是八年级的学生。

那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是文言文知识别够丰富,所以,在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纳自主学习法和情景感知法两种学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所以,在教学时我做了一下两方面的设计。

(一)自主学习法。

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去把握知识,比如我让学生借助注解、查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以及读知道课文大意。

(二)鉴于学生感觉诗歌意境和语言方面尚有非常多别脚之处,教师要加强指导。

初中八下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八下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八下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八下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感受诗中记叙的现实,体会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体会诗人悲天悯人的反思和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的现实主义。

难点:体悟诗人悲天悯人的反思和情怀。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我们的旧识诗人杜甫,走进一个叫石壕的小村庄,与他一起借宿在一位老妇人家中,重现《石壕吏》这首诗歌所写之事。

初读感知朗读诗歌,用一句话概括诗歌所写的事情。

预设:石壕的差吏乘夜到老妇家捉人服役。

追问:捉什么样的人?预设:年轻力壮的男子。

追问:捉到了吗?为什么?预设:没有。

因为这户人家“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已经被征走去防守邺城了。

他们通过什么来和家里联系呢?书信。

学习任务一:来信内容杜甫曾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书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可是非常珍贵。

今天我们在这首诗里也能看到一封信:“一男附书至"。

这封书信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你调动想象,撰写来信内容。

①二男新战死。

告知家中兄弟们亡故的噩耗,②邺城戍,而注释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759年,唐军收复邺城失败,全线崩溃,局势动荡。

这个儿子现在在沦陷的地方守城,这是一封劝慰家人的信。

③挂念亲人:老翁、老妇、孙母(是嫂子或弟媳)和家里的新生儿,希望保重,期待团聚……我们来看看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诗句:链接资料:回顾旧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当时的社会正遭受着安史之乱,唐军和叛军争斗不休,战争惨烈、无情,可以随意剥夺人的生命。

从来信里我们能看见一个熟悉的征人形象。

战争让他苦思家乡,战争让他失去亲人,战争让他身陷囹圄。

诗人借这一封来信便折射出现实战争的残酷。

(板书)学习任务二:代笔去信天明了,在杜甫与老翁分别之际,老翁请求杜甫这个读书人代笔给儿子写封信,以道明家中近况。

石壕吏公开课精品教案讲课教案

石壕吏公开课精品教案讲课教案

石壕吏》教案执教者:邓状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二、尝试完整地复述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品味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文法: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明白诗人“兼济天下”关注民生疾苦的博爱情怀,做一个有良知,关注现实的中学生。

教学重点:一、复述课文,理解本文思想意义。

二、反复诵读用,吟诵沟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1、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教师解说: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展现的几幅战争画面。

观看后老师问:大家有什么感受?老师接过学生回答导入: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 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P门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

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的描写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代,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2分钟)2、听朗读,说故事。

(8分钟)播放录音朗读。

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

备选的题目有(石壕村的一夜,躲兵役)3、字词过关。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3分钟)读音:第一组:吏(11)逾(y u)邺(y 0)城戍(sh U)老妪(y U)泣(q 1)幽咽(y e)文言词义:第二组:暮挂()石壕村老翁愛()墙走()吏呼一何()怒听妇前致词()第三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_)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第四组: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鱼() 如闻泣幽咽()4,尝试根据注释,上面的解释翻译课文。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最新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最新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5篇《《石壕吏》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

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检查背诵)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二、师生共同解题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生齐读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生齐答三、整体感知: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生齐声朗读!师:发现答案了吗?生有吏夜捉人师:板书吏夜捉师:吏为何要捉人啊!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石壕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风格;(3)了解《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学会从诗歌中发现历史、社会和人文的信息;(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石壕吏》;(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理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使用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诗歌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2)阐述《石壕吏》在杜甫诗歌中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石壕吏》,理解诗歌内容;(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2)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石壕吏》;3. 调查身边同学对杜甫诗歌的认知程度,总结并提出建议。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石壕吏》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石壕吏在战乱年代中为了生存而欺诈百姓的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课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文学价值,适合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石壕吏》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石壕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欣赏和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石壕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欣赏和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文学鉴赏:通过分析和欣赏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石壕吏》的文本。

2.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石壕吏》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石壕吏》精品教案

《石壕吏》精品教案

《石壕吏》精品教案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句式特点。

2.品味诗歌构思,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情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们的眼睛,因为那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争,那是浸满眼泪、铺满鲜血的灾难。

在这苦难的时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如椽大笔,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篇——《石壕吏》(板书文题)【设计意图】由“安史之乱”引入作者和作品,介绍背景,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朗读诗歌,读出情境1.教师范读,标注字音、节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咬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古体诗的句式特点。

2.再读课文,读出层次师:《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关注文中指明时间的词,思考课文的叙事脉络。

(生交流明确,师引导补充)预设课文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是对话,以“耳闻”为线索,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

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层次十分清楚。

3.理解构思,想象情境师: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三首-石壕吏》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本诗以石壕吏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和对人性的摧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战争对社会的影响,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唐诗,对唐代的文学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战争题材的诗歌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注释和翻译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石壕吏》的诗意、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石壕吏》的诗意,掌握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3.分析法: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注释和翻译: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注释和翻译,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关于杜甫和《石壕吏》的背景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和《石壕吏》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百姓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石壕吏》的诗意、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

《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

《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壕吏》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进入新课讲解。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1)学生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

(学生抢答)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质疑1、学生自由质疑。

(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四、探究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言上分析)①情节生动②构思巧妙③语言精练4、与《望岳》诗比较。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7篇】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7篇】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7篇】《石壕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2、揭露官吏的横暴3、同情人民的苦难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整体感知: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七、合作探究: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的: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ji)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老妪(yu)幽咽(ye)翁媪(ao)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39;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新课。

三、正课(-)龟虽寿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

(目标1)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完成目标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石壕吏优质课教案

石壕吏优质课教案

石壕吏优质课教案XXX评选的优质课——《石壕吏》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了解XXX及其写作《石壕吏》的背景。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老妇人的语言,把握诗歌内容,关注当时的社会现状。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感受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黑暗朝廷的批判。

研究指导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石壕吏》是XXX著名的“三吏”、“三别”中的一首。

公元757年,唐朝XXX在洛阳被其子XXX所杀,长安、洛阳等地被XXX将XXX收复,XXX退守邺城。

公元758年,XXX、XXX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

XXX害怕九节度使“难相统属”,因而不置元帅,只用宦官XXX充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样,围攻邺城的六十万大军便陷于“进退无所禀”的无政府状态,以致“城久不下,上下解体”。

第二年3月,反被XXX援军击败,全军溃退,XXX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

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征兵,不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充服兵役。

这时候,XXX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忧愤交加,于是创造了“三吏”、“三别”这两组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名读,其他同学听:是否全读对了;齐读。

注意:逾戍妪咽。

2.自读,注意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读不懂,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点字词:逾墙走、一何、戍、附书至、新、绝、幽咽、犹得。

3.写一个故事,用诗中的词简述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境遇。

明确故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三男戍,二男死;XXX,媳无裙;XXX墙,妇夜往。

抓:“暮、投、村、夜、捉”几个字分析。

暮投石壕村是一首描写封建社会的诗歌,描绘了作者在暮色苍茫时投宿小村庄的情景。

可以看出,战乱和社会动荡导致旅客们不敢走大路,或者城镇已经荡然一空,无处可去。

这一情况通过点明投宿时间和地点来表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教案
执教者:邓状喜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二、尝试完整地复述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品味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文法: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明白诗人“兼济天下”关注民生疾苦的博爱情怀,做一个有良知,关注现实的中学生。

教学重点:
一、复述课文,理解本文思想意义。

二、反复诵读用,吟诵沟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1、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教师解说: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展现的几幅战争画面。

观看后老师问:大家有什么感受?
老师接过学生回答导入: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p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

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的描写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代,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2分钟)
2、听朗读,说故事。

(8分钟)
播放录音朗读。

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

备选的题目有(石壕村的一夜,躲兵役)
3、字词过关。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3分钟)
读音:第一组:吏(lì)逾(yú)邺(yè)城戍(shù)老妪(yù)泣(qì)幽咽(yè)
文言词义:
第二组: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听妇前致词()
第三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第四组: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尝试根据注释,上面的解释翻译课文。

并把故事复术出来。

5、品读课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10分钟)
(1)学生自由品读诗歌,想象诗歌中描写的场景,用声音传达诗歌的情感,用表情表现诗歌的情感,做到眼到、声到、心到。

(老师提醒: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注意朗读速度和重点词语)
(2)让学生试着每人说一句话,把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告诉大家,用这样的句式:从“……”这句诗里,我看到了……(从“……”这句诗里,我听到了……从“……”这句诗里,我想到了……从“……”这句诗里,我感受到了……)
(3)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配江河水,二胡名曲)
5、理解学习本诗的艺术特点——藏问于答、明暗结合。

(10分钟)
教师过渡:本诗语言精炼。

明代末年一位有独到見解的學者和詩論家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是的,全诗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蕴含了诗人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能够以非常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呢?
提示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中的第一小题。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对诗歌中差吏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合理的补白,同时也对老妇人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进行合理补白。

老师归结: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可能问到的句子有:官吏:(1)死老婆子,为什么让爷等这么久,活腻了吗?“妇啼一何苦”(2,)把你家的男子都叫出来?“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既然儿子死了,那总还有其它的男人吧?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4)你媳妇总在吧,那就把你媳妇带出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带孙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6、全诗小结:(2分钟)
主要人物:老妪、石壕吏
通过什么描写展开情节:对话描写
全诗内容的核心: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在普通的七口之家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

父子、兄弟、祖孙、婆媳,无一不受到残酷战争的迫害。

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在诗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7、再读诗歌。

在《二泉映月》音乐背景中深情朗读,再次感受石壕村里这个七口之家在安史之乱中的不幸遭遇。

(3分钟)
8、老师致课堂结束语: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危亡,诗人的情感煎熬,这一切都是战争“惹得祸”。

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还有许多的战争正在继续着。

然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都是灾难!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让我们珍惜和
平,让石壕吏的故事不再重演!视频播放和和平鸽动画音乐。

9、作业:
(1)想象并补写(300字以上):老妪和她的儿子如果不死,战场归来看到的石壕村会是怎样的情景
(2)背诵默写全诗
板书:
主要人物:老妪、石壕吏
通过什么描写展开情节:对话描写
全诗内容的核心: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在普通的七口之家: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
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