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作品欣赏期末论文
现当代小说鉴赏论文
现当代小说鉴赏论文现当代小说鉴赏姓名:XX学号:XXXXXXXXX 说实话以前很少看小说,除了上课时老师会将那几篇外几乎是没读过其它的。
这学期我选了这门叫做现当代小说鉴赏的选课也是为了弥补一下自己在小说文学这方面的欠缺。
第一节课时老师就说了这个课的最后会写个论文作为评分标准,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说说鲁迅这个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现当代小说作家吧。
首先对鲁迅先生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大多数同学都学过的鲁迅的小说,以前鲁迅先生曾去过日本去留学,学过医术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济世救人。
但是鲁迅先生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拯救的人太少,所以他才走上了写作这条道路,他想通过自己笔下的文字来拯救更多国人的心灵。
鲁迅先生真正的开始创作是以1918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的,从此鲁迅先生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
鲁迅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热风》、《华盖集》等等好多的小说和文集。
还记得那些铿锵的文字“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年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唤醒了无数国人的心。
每当我读起这些文字都会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共振,那感觉真的很好。
生活方面,1906年7月6日鲁迅尊母命与完全没有感情基础的朱安结婚,个人感觉朱安和鲁迅都是不幸的,鲁迅考虑过离婚,但那个年代,人们依旧很封建思想很不开明,被休的女人是备遭人们鄙夷和唾弃的。
文学鉴赏论文范例论文
文学鉴赏论文范例论文文学鉴赏论文范例:《纳吉布在民间》的人性探索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戏剧家,他的作品以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
其中,短篇小说《纳吉布在民间》是一部独特而且令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一个真实而又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对《纳吉布在民间》的文学鉴赏,探讨其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纳吉布在民间》讲述了一个穷苦艺人纳吉布的故事。
纳吉布听说城里有一个民团,他渴望融入这个社会团体,以期望在艺术上得到认可和生活的改善。
然而,他最终未能进入民团并被淘汰。
作品通过描述纳吉布在摆摊卖馒头时的遭遇和心理变化,展现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和影响。
这个故事中的纳吉布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梦想的艺人,但他的梦想最终被现实击碎。
作品中的纳吉布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展现了他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
他不仅擅长吹拉弹唱,还学会了许多技巧和花样。
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会得到认可和回报。
然而,事实却完全不如他所愿。
无论是他擦亮琴弦还是变出花招,他都无法引起外界的注意和支持。
纳吉布在艺术上的失败和生活的困境使他感到沮丧和迷茫。
通过纳吉布的遭遇,作品描绘了现实对于人性的冲击与改变。
纳吉布最初满怀激情和希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和前景失去信心。
他变得消极,对于现实的虚伪和自己的渺小感到绝望。
他感慨道:“市井人喜欢的都是骗人的伎俩,这等艺术我们光是干着没善处。
”纳吉布的心灵逐渐受到伤害,他的聪明才智逐渐消失,留下的只是一具身体和一颗空荡荡的心。
此外,《纳吉布在民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限制。
作品中的民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权力。
纳吉布怀着对这个团体的渴望努力向它靠拢,但最终却被拒之门外。
民团代表了社会的规则和标准,它们不仅对纳吉布的才艺不以为然,也对他的背景和外貌有着偏见。
通过对纳吉布的塑造和遭遇,作者意在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局限性。
当代文学名著论文(修改版)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透明的红萝卜》择取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段农村生活。
他以独特细腻的生命体验,透过黑孩的儿童视角展现了民间氛围中的乡村风景与神秘事物。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不能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的,莫言说:“生活原本就有的模糊含蓄,决定了文艺作品的朦胧美。
”因此,在阅读中,抛开寻找主题的期待,细心体会黑孩的鲜明形象所包含的丰富意蕴成了作者要传递给读者的主要信息。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有这样的一段精彩描写:他的嘴第一次大张着,发出一声感叹。
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这时更变得如同电光源。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
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
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
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须象金色的羊毛。
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
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
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小说的主人公“黑孩”对那个红萝卜的体验弥漫着一种神秘色彩。
小说又取名为“透明的红萝卜”,这就更突显了这种神秘感。
因此,要解读这部小说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红萝卜为什么是透明的?透明的红萝卜究竟象征着什么?莫言说“大概的意思也许能说出来,说清了也难”①。
为什么连作者自己都说不清楚呢?我想,作家是把笔尖插进小说人物的无意识领域中去了。
无意识是一个人类心理的最黑暗的区域,所以就是作家本人也只能说个大概,“说清了也难”。
在谈创作灵感时,莫言曾说:我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已经听老师讲过很多课,构思时挺省劲的,写作时没有什么顾忌。
我跟几个同学讲过,有一天凌晨,我梦见一块红萝卜地,阳光灿烂,照着萝卜地里一个弯腰劳动的老头;又来了一个手持鱼叉的姑娘,她叉出一个红萝卜,举起来,迎着阳光走去。
红萝卜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我觉得这个场面特别美,很像一段电影。
那种色彩、那种神秘的情调,使我感到很振奋。
当代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当代文学共时于这一社会文化语境,在内容与形式上以及创作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都明显地表现着市场化倾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一:生态自然下的当代文学论文一、对生态自然的守望云南诗人于坚从书写家乡开始,在一系列诗歌创作中,对于自己出生成长的那片红土不断吟唱与赞美,从最早的《滇池月夜》、《故乡之秋》到《丽江的荒》、《大理石记》、《滇东北》、《雄狮大峡谷》、《秋天我在泸沽湖》、《在秋天的转弯处我重见怒江》等倾注了对自然的无比崇敬和热爱。
在苍山洱海的行走,成为诗人精神的朝圣之旅。
诗人写到:像是走在诸神的庙宇/一进苍山我就变得虔诚/。
诗人不断游走在云南大地上,向我们描绘出那片神奇土地的绝妙风姿。
在诗人的笔端,自然中的一切都成为着力表现的对象,阳光、河流、草木、鸟兽,它们的美具有神奇之力,净化诗人心灵与精神。
在《阳光下的棕榈树》中诗人将棕榈树喻为春天之水洗净的手指,抚摸着大理石一样光滑的阳光,这种表述,已不仅仅是写作者语言层面单纯的技巧,还呈现出对自然的一种亲近姿态,例如在诗歌末尾,“这修长的手指,希腊式的手指,抚摸我,使我的灵魂像阳光一样上升。
”诗人完全走进棕榈树的领空,体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享受自然赋予的美,从而自身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提升。
在《赞美海鸥》中,于坚写了一群由西伯利亚迁徙来滇的海鸥,诗中写到:“它们穿越国家与国家的围墙,降落在南方以南,革命/可以改造国家/思想/甚至宣布上帝已死/但革命/无法改变一只海鸥越冬的路线/它无法像旧俄国的皇帝/流放/。
诗人由国家、社会、历史的纷繁变迁,慨叹其作用力之于自然万物的微小。
意味深长的是诗人最后的那句表述:“一只海鸥就是一次舒服的想象力的飞行/它可以引领我抵达/我从未抵达的/但在预料之中的天堂/抵达/我不能上去/但可以猜度的高度。
”诗人或许道出人类的诗意与哲思的起点,这就是与自然万物身心合一的交融,将自身作为其中的一个分子,这种守望使人类走向精神的高地。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气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始终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
20世纪20至50年月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判”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
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详细的作品中体现的,同学的文学修养及其力量的培育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
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史”的学问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不能为了学问的积累而忽视了同学发散思维力量的培育。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同学阅读量不足和同学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同学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假如同学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
先让同学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同学的观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查找两者的相像点。
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高校生很难宁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情愿读。
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嬉戏很感爱好,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报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中国当代小说选讲论文
中国当代小说选讲论文第一篇:中国当代小说选讲论文中国当代小说选讲论文——《活着》读后感《活着》读后感——活着就是幸福其实我不是一个很爱看小说的人,相对而言,我想我更钟情于电影。
而余华的这部《活着》是同学强烈推荐的。
加上当时碰到一些事情,对生活很是消极,说来不怕笑话,甚至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
于是带着这种对事事无所眷恋的心情,我看完了这部小说。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
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
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
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
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
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
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
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
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
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现在我想再回想一下每个阶段。
年轻时候的福贵有着封建阔少的一切品性,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根本不是我们六十分万岁的标准,如果大学开这些课程的话前三项福贵一定可以拿满分,最后一项天生的白痴吧。
家珍,小说的女主人公,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一切美德,贤良、隐忍、任劳任怨。
福贵的家珍的结合,用我们的话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抗日战争时期,浙北很安静,日本兵没有打到这里,福贵和他的爹,一对的败家子,依然过着悠闲的生活,老袓宗二百多亩的家产到福贵他爹这里就只有一百多亩了,抗战结束,终究由于福贵的赌而住茅草屋了。
福贵的阔少生涯结束。
人生一劫。
国共内战时期,彻底悔悟,一家五口,随苦,也其乐融融,刚看到点生活的曙光,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九死一生,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女儿凤霞却因病成了哑巴。
人生二劫。
土改因为输掉家产而没有被划成地主,因祸得福?分的五亩好田,一家四口,日子安定。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1.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2.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3. 浅析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一、白先勇的创伤经历(一)年幼多病:“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白先勇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大小姐。
贵族的血统和优裕的生活本该注定着他人生的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是,年纪轻轻的白先勇却患上了肺病。
在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白先勇被单独隔离在一幢小房子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养病,偷偷窥探外面的欢声笑语。
白先勇自己回忆这段生活时,感伤地写道: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姊,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
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
①繁华与孤寂的强烈反差,使得白先勇年幼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感。
虽说这时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仍停留在混沌的阶段,但这段生病的创伤经历便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雏形。
(二)历史动荡:历史沧桑感白先勇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爆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四年国共内战。
他的童年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度过的。
白先勇随同母亲在广西老家,躲空袭、跑防空洞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湘桂大撤退和国共内战爆发后,白先勇举家迁移,辗转各地,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
白先勇回忆时说:我重回“人间”之后,就碰到一连串的动乱,随着家人的迁徙,从上海到广州到香港再到台湾。
你知道,青少年每到一个新环境,总会产生适应的问题。
而且当时我在语言上也不适应,一下子是上海话,一下子是广东话,一下子是台湾话,令我更感觉无所适从,到处都自觉outofplace。
276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逃亡”式的生活对白先勇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在被遗弃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感和不安定感。
在大陆的时候,白崇禧得势,白氏家族力量雄厚。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5篇)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5篇)第一篇: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引导语:论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相信很多人亦都撰写过论文,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欢迎阅读!中国当代小说的审美形态是怎样的呢?从老师布置了这篇作业起,我就努力地在想着这个问题。
可怜我文学功底实在是不堪一击,于是只好上网查了。
我一边小声地埋怨着这让我无从下手的作业,一边快速地浏览百度、新浪、网易等各大网站,结果还是一头雾水。
百般无奈下,我决定还是先看看中国当代小说都有些什么作品好了。
于是我随意搜索了一下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结果就发现了铁凝写的小说真的很不错。
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铁凝写的一系列小说,然后,我慢慢找到了我想要知道的答案。
一、人物形象的典型美铁凝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人物的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
名家张克勇说:“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始终贯彻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
”1、仁义善良的白大省白大省是小说《永远有多远》里的主人公。
她善良、仁义、宽厚。
在她的成长经历和爱情道路上,连她最亲近、最依赖的人郭宏、关明羽、小玢、夏欣、白大鸣都时时利用着她的“仁义”,达到各自的目的。
白大省一次次不断付出之后又在一次次不断的失去。
在通篇的文字中,铁凝紧扣白大省这种不合时宜的“善良”,并不时地用它来点缀距离时尚的遥远,从容的叙事中蕴涵灵动和大气。
我觉得白大省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选择坦然地接受一切。
白大省对郭宏、关明羽、小玢、夏欣、白大鸣他们都是忍让宽厚的,她似乎永远也做不到不仁义,即便她也很想改变自己老好人的形象。
是的,白大省是无可救药的,是宽厚善良的,是纯好的。
我喜欢白大省身上的那种大气,那种仁义,那种善良,所以,最后会看得愤愤不平。
在最后,白大省说:“我现在成为的这种好人根本就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郭宏说:“你永远也不可能。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3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3)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铁凝初涉文坛便以女性独有视角来观察、描摹纯真的人性美。
《哦,香雪》是一篇给人以巨大审美满足、极富天籁感的短篇小说。
与同时期以贫富变化为构思集点的大量面孔相似的作品相比,这个短篇另辟蹊径,通过深山区的一个小站和在小站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在年轻一代山民精神世界中所荡起的波澜,以表现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哦,香雪》对于人性美的塑造,抓住了少女内心世界那独有的美丽风景进行生动描写,作家用她那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姑娘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幼稚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
正如著名评论家缪俊杰所高度评价的那样:“作品之所以受到重视,在于它体现出审美意向的转变,这在新时期文学中首先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
”以此为标志,铁凝真正找到了自己,确立了自己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只有表现行进中的历史,作品中的欢笑、眼泪和诗才具有启人心智、荡人心魄的力量。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比《哦,香雪》对于人性的探索又更进了一步,展示了作者新的思考,除了对人性的赞美,更包含了对个性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消极的因素的反思。
作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通过一个尚无传统精神负担、率真、坦荡、极富个性的女中学生安然,向一切传统的以自私保守为核心、以虚假掩饰为特征的旧意识发起挑战。
这部小说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人生境界的颖悟和冲破藩篱的快感,一种个性意识的觉醒。
与淳朴的香雪对美好生活的潜意识萌动相比,安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代表了一种对个性意识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渴望。
这里,真正打动读者的或许并非作者的文字技巧或语言能力,而是因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人刚刚释放开心灵禁锢,而一个全新的未经污染的少女的“跳出”,振奋了人们久已麻木的想象,清洗了蒙在人们心头多年的灰土,在这里,读者还顾不得揣度文字自身应具备的特质,人们迫切要抓住的是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的思想,这也正是这部作品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所在。
写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赏析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赏析的论文,2000字
《白鸽》是一部当代文学名著,由张爱玲创作于1989年。
本书描写的是一个少女冯青之间的感情折磨,既反映了当时整个国家政治封闭的氛围,又通过其心理的曲折塑造出少女内心的冲突,谱写出畅快淋漓的爱情故事,使人叹为观止。
本书以少女冯青为主人公,她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却在自己的必然的路上继续前行,这在90年代,人们争权夺利、社会风气狂妄,斗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却凸显出一个女子中最珍贵的情怀,实属难能可贵。
从一开始,少女冯青早已被家人所安排,但因为有着个性和理想,不满意,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作家张爱玲全书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青春追求,然后不断抗争,与社会上众不同的压力,最终放弃了理想,安定下来,也成为了书中一大亮点,冯青这个主人公的多变及张爱玲的精湛写作实力,使得读者在细读之中能获取更多令人安心的感动。
张爱玲将文化融入其中,更是引人注目。
读者可以看到类似“东坡肉”“油菜花”等暗示着少女冯青的家乡,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那种山野、乡间的典雅,夹杂着家庭的温馨。
另外,随着少女冯青的恋爱进程的推进,也有着颇具高深的艺术深度。
张爱玲通过对爱情的描写,把它拓展到启迪人们的智慧,读者可以看出这里的爱情超越了理性的思考,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把握,这份爱情也是一种内心的安慰,抚慰了少女冯青的无奈,让其更加坚定了信念。
总之,《白鸽》是一部充满爱情折磨和心灵挣扎的小说,它用细腻的语言深入探讨了家庭、爱情等主题,对女性的独立思考的理解,以及社会风气的认识,都有着自己的诠释。
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总是充满曲折,但这也正是人生最精彩的地方。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当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的思想和精神。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鉴赏,分析其特点和意义,并展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 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自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变。
传统的言情、武侠、历史小说逐渐演变为更加现实主义、自我觉醒和社会关怀的题材和风格。
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变迁。
1.1 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中国当代小说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反思。
小说家通过对细微的人物与事件的刻画,揭示社会的弊端、人性的复杂以及人类的尊严。
这种风格的小说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
1.2 自我觉醒与成长中国当代小说中常常描述人物的自我觉醒和成长历程。
这些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生活故事,探索个人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这种描写引导读者思考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1.3 社会关怀与文化批判中国当代小说还经常关注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现象。
这些小说通过对社会不公、道德伦理冲突等问题的揭示,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并促使社会变革的探讨。
2. 中国当代小说的意义与影响中国当代小说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文学继承与创新中国当代小说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突破传统的桎梏,使得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精彩。
这种文学的创新潜力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2.2 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引导中国当代小说通过描绘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这些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3 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当代小说作为文艺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社会功能和使命。
它既可以批判社会弊端,引发社会变革的讨论,也可以鼓舞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内心力量。
3. 中国当代小说的未来发展中国当代小说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篇)浅谈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性及其文学创作摘要: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性的出现是浪漫诗人徐志摩生命进程中的必然。
爱是徐志摩生命的动力。
他的才华与成就,都是由爱所激发所建立的。
徐志摩之所以是现在的徐志摩,是与他浪漫的婚恋经历分不开的。
对于徐志摩来说,爱是他的精神世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主题,是他“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是他个性的鲜明标志。
三个女性对徐志摩诗歌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们应该重新来思考徐志摩与三个女性及其文学创作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徐志摩;三个女性;文学创作;当代意义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备受瞩目,那就是被称作“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被指认为…末代‟的诗人”徐志摩,他短暂的一生是追求爱、自由和美的一生,其诗歌创作也追求着美的思想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爱”在徐志摩的理想追求中排在第一位,对浪漫之爱的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为自己的理想所激荡,为自己的勇气所感动,他把追求对象美化成理想的化身,可以不受世俗约束,不顾众人非议,虽有恋爱不可得的痛苦,也永不放弃。
徐志摩希望用无拘无束之笔创造出美好的形式以自由地表达理想—充满真挚感情的人生与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
如果说徐志摩的思想力量全部来自爱来自性灵来自生命,那么诗人生命中的三位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对他的文学创作乃至一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三个女性徐志摩在杭州一中读书的时候,被当时金融界和政界的名流张嘉傲看中,张就主动托人向徐申如(徐志摩父亲)求亲,以其妹张幼仪相许。
徐家很快答应了这门亲事,送了聘礼。
两家的联姻,对于实现徐申如的家庭产业繁荣之梦,当然是一个强有力的依托。
是年志摩刚好二十岁,妻子张幼仪刚满十六岁。
这桩婚姻自然是父母的意愿,也是父母一手操办的。
对于徐志摩来说,他并不了解张幼仪,婚前见面也只有一二次,在二十岁的志摩眼里,张小姐不算很漂亮,但很文静,淡妆浅抹之下,透出青春少女的天然美丽,虽然父亲也征求过他的意见,但在他看来,他没有什么理由不同意父亲的安排,婚嫁是人一生中终归要经历的事,他没理由不可以与张小姐成婚。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赏析论文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赏析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指导老师:1、《四世同堂》赏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百万言,小说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活动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
全书如一幅巨大生活画卷,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四世同堂》叙写了我们民族深重的灾难,处处流露出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和"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对苦难年代中的社会动向的表现是真实的,偷生就是自取灭亡的思想主题由于小说的标准色彩和抒情气氛而更为突出。
小说在抗战大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结业论文————萧红的《呼兰河传》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结业论文论文题目: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姓名:孙鹏专业年级: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2104022158任课教师:郭玉玲摘要:萧红的一生短暂而多难,像一颗划过夜空画出美丽轨道之后迅速逝去的流星,虽曾有耀眼的瞬间但更多是艰辛与沧桑。
她在女性感悟的基础上加上了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给生命的内涵提供了更加深邃和厚重的解读方式。
萧红作品的深刻性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也有很多必然的因素,而不是某一个简单的原因直接作用的结果。
其中有很多复杂和丰富的原因需要去探求。
关键词:儿童视角坚强多难三十年代批判与反思正文:还在游离于手机上网聊天的我,耳畔忽然接收到了一个声音——“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东北的女作家萧红”。
就是这句话让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选修课上一直陪伴我度过的通讯工具,也许你会好奇,是因为他是东北的作家?还是因为他是一个女作家的缘故呢?不……“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①就单单是这几句话就足够吸引我这个半个文学爱好者了,能够让矛盾先生对文学作品发出这样感慨的我想文学世界中也没有几个了,因为这句话我第一次搜索了萧红,第一次了解了萧红,第一次读懂了萧红。
萧红短暂的一生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女性。
她总在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却又总是被困扰其中,最后凄然病逝而觉得不甘。
她是富家小姐,同时她也只是个初中文化的人,她留给我们的作品仅几万字,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财富,她的语言文字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电波,震撼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了解他不是因为同情,也不是因为崇拜,更多的是因为喜欢。
喜欢她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喜欢她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淡淡愁绪。
提及萧红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及本人最喜欢的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其实《呼兰河传》就是萧红人生的一部分。
《呼兰河传》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疆呼兰小城的风土画。
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剧性的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面对沉积着层层淤泥的给自己带来灾难的大泥坑,人们宁可想方设法地绕道而行,或者幸灾乐祸地在围观“抬车抬马,淹鸡淹鸭”中获得“乐趣”,也不愿改变现状。
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
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在文学作品中建构出的一系列系统的符号和有意味的空间形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篇1论钱钟书与朱光潜对《拉奥孔》的解读异同摘要:莱辛《拉奥孔》专论“诗”与“画”的界限,是西方文艺比较批评的经典之作。
钱钟书和朱光潜两位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这本专论作了赏析和研究,本文旨在分析两者鉴赏的方法、视角等方面的异同,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拉奥孔;诗画异质说;朱光潜;钱钟书引言朱光潜与钱钟书,都是具有丰厚西学背景的中国学者。
两者对莱辛名著《拉奥孔》进行独到的评析。
本文选取两者文论中直接评论《拉奥孔》的两篇文章——《诗论·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和《七缀集·读﹤拉奥孔﹥》——并结合其各自相关的文论作品,对两者的解读异同进行辨析,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莱辛《拉奥孔》是专论“诗”与“画”的一本书。
画是指造型艺术,诗是指诗歌以及西方古代的史诗。
在肯定莱辛贡献方面,两位学者都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朱光潜的《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分为四个部分,先重述了莱辛的主要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钱钟书的《读﹤拉奥孔﹥》前两节陈述了鉴赏者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莱辛学说的基本看法。
朱光潜与钱钟书都深刻地体会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但是,诗与画既然都是艺术,就应该有共同性。
朱光潜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指出诗画同为艺术有共同点,诗与画都是从情趣与意象而出。
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指出诗画“同出心源”,有一致之处,“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1] 诗与画并非直白地传达情趣或者意象,在传达的过程中是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的。
二其次,朱光潜与钱钟书的评析也有很大的差别。
两位学者在肯定莱辛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指出其学说不周之处,并给出了自己的新解和补充,两者在这一点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朱光潜对《拉奥孔》中的某些观点多有反驳,且直言不讳。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合集6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1篇1、鲁迅的民间文艺观2、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3、鲁迅关于民间文艺的思想与实践4、鲁迅作品中的方言与俚语5、《故事新编》中的故事6、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7、鲁迅与民间宗教8、民间传说在鲁迅作品中的运用9、鲁迅作品中的神话10、《朝花夕拾》的民俗描写11、鲁迅看社戏及其他12、《二十四孝图》中“孝”13、《故乡》中的风俗画14、《野草》“梦”解15、鲁迅谈“民间陋习”16、鲁迅论风俗习惯的改革17、鲁迅的民俗文化情结18、鲁迅与地方戏曲19、鲁迅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20、《朝花夕拾》的人情味21、《雪》的乡土风俗画22、鲁迅与中医23、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24、朱自清记人散文研究25、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探讨26、对宋剑华《质疑五四》的质疑27、五四文学革命的功过与成败28、鲁迅后期著作及书信日记中搜购图书考29、鲁迅后期杂文之得失论30、中国现代文学中改革国民性主题31、茅盾小说中性爱描写研究32、“再批判”的批判33、革命样板戏批判34、从“黄金”到“黑铁”——论王小波的创作道路35、试论三十年代的女性写作36、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间立场37、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38、从《丈夫》看沈从文对湘西民间叙事的改写39、论现代小品文的创作特点——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小品创作为例40、现代散文文体认知41、现代散文类型初探42、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43、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类型探析44、试论老舍创作中的平民视觉45.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2篇现当代美学史研究论文许多人不满意前人的观点学说,常停留在指陈弊病缺憾,但却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更具说服力的观点来代替。
祁志祥是在学习反思前人各种学说观点的基础上,从美的“乐感”性能出发,推导、剖析美的语义、范畴、根源和特征,周密谨慎地推出自己取而代之的观点学说——“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用这一核心观念统帅全局,辐射广远。
当代文学学术论文
当代文学学术论文范文一:芙蓉镇当代文学论文一、《芙蓉镇》创作的历史背景作家古华曾在湘南山区农场劳动,工作之余,默默进行创作。
当时作协举办了一个文学讲习所,他有机会和赫赫有名的蒋子龙和高尔品一起学习。
当时他的《芙蓉镇》创作尚未完成,因此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他后来的责任编辑刘炜,却因半部《芙蓉镇》对古华产生了敬意。
后经刘炜推荐,《当代》杂志为古华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这才使得《芙蓉镇》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
在《当代》创作《芙蓉镇》时,古华得到了刘炜的大力支持,当时,国内刚刚经历浩劫,百业待兴,文学家们也都跃跃欲试,想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对祖国对社会的期许。
编辑的角色如同一个保姆,对新作品的诞生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芙蓉镇》原名为《遥远的山镇》,后来又更名为《芙蓉姐》,直到作品出版之际才由主编秦兆阳定名为《芙蓉镇》。
从此以后,古华名声大振,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湖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一员重将。
二、《芙蓉镇》的文学艺术特色(一)人物性格塑造的突破文学主要是写人的。
社会复杂的生活面貌,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塑造来表现的。
人物性格愈丰富,个性愈突出,小说也就愈能广泛传播,反映出时代的面貌。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反映当代生活面貌的主要方式。
作品在《当代》杂志发表时,古华曾想用《芙蓉姐》作为书名,由此可见胡玉音是作品主角,是作者全力刻画的人物。
在《芙蓉镇》中,胡玉音是一个有着特殊命运的妇女。
她父亲是小客栈老板,母亲曾是个青楼女子。
她从提竹筐卖糠菜起手,发展到摆米豆腐摊,终于有了自己的存款。
在极左思潮中,她被打成新富农婆,最终导致丈夫自杀。
新屋被没收后,她过着黑鬼的生活。
《芙蓉镇》不计道德底线地同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加深了主人公的悲剧色彩,作者这种感情的波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激流。
这种人物描写特点,也是文学史上一种较大的突破,对之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我们学习。
(二)独创的艺术风格新鲜的格调和活泼的艺术生命,是文学作品经受历史考验的灵魂。
当代文学鉴赏——期末论文.doc
课程名称:开课院系:当代文学鉴赏复旦学院粹代码:CHIN110010. 02考试形式:林论文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学生姓名:—学号:_专业:医学试验班题目立意~ 文章内容 ~学术规范~ 荔得分一、命题请以张悦然小说《家》(请见课程公共邮箱)为论述对象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及说明:(1)字数不少于3000字(2)可与本学期课堂讨论的作品或其它作品相结合展开讨论;但必须围绕特定的主题,切忌空泛(3)标题与论题(讨论的内容、视角等)均自拟、自设二、体例与格式要求1.正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不包括注释利参考书目等)。
2.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必须注明出处)。
3.必须提交A4纸打印的论文稿,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装订。
4.字体:凡是正文-律用宋体/五号字,注释用小五号字,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
段落:—•律采用标准间距、1.5倍行距。
5.论文写作格式:5.1包括答卷页眉、论文题目、正文、注脚、引用及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5.2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选课代码、选课名称,右对齐5.3 一律使用脚注。
需包括作者、篇名/书名/期刊名、页码、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
5.4文末须列“引用及参考书目”,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
6.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
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予以评分。
7.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
8.乞月竺日课堂上提交。
逾期按零分处理。
归去来兮——张悦然《家》文章的名字叫《家》。
看过豆瓣网友说过的一句话“悦然,再给你次机会,好好想想重新起个题目。
”“除了家我真想不出更好的题目了……”细读四五遍,再通览一二,我不得不承认题目的贴切,这一字的内涵足以囊括其精神。
家是什么?是房子,是家人?内涵不断的在小说里衍化,最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一、逃离1、裘洛与井宇文章的开篇就是逃离,一切都已计划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5机电技术教育姓名:喻青青学号:1551110013
《碧潭》赏析
中学时代,因为一首《乡愁》,余光中先生为我们所熟悉,心目中对他的定义一直是一位台湾的爱国诗人,再加上工科的学生,本来对文学常识知之甚少,从各种渠道搜集到他的资料后发现,原来对于作者,我们一直存在理解的偏差。
他是一位爱国诗人,却不仅仅是一位爱国诗人。
许多人评论,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
因此,从分析惯常的语言风格的技巧来评判这首诗显然是不明智的,好的诗,犹如一杯好的茶,需要慢慢品,细细品。
初读,便觉得这是一首情诗,写的悠扬婉转,透露着淡淡的忧伤,似乎是“我”倾心于一位美丽优雅的姑娘,却只是默默地喜欢着,在脑海中想象着同她约会时的美好场景。
“那就划去太湖,划去洞庭,听唐朝的猿啼......”意境朦胧,朦胧的文字里潜藏着的是掩饰不住的淡淡的愁和深深的爱和思念,这思念,绵绵不断,从上个七夕,到下个七夕。
再读,诗歌里面的每一个意象似乎都在向我倾吐着作者的情感:“桂桨”,用桂木做的棹啊用兰木做的桨,即是借用屈子离骚中的名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划破月光下澄澈的水波啊,划动在清明的河流中一直到了傍晚,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心中的美人啊,她却在天边遥远的另一方,对爱人的思恋和不能相见的怅惘可见一斑,光是这样就完了?没有!回过头去看那个数量词“十六”,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三柄六柄九柄,偏偏用十六?思忖了许久,不得其解,吃饭时看到了手中的筷子,恍然大悟,十六就是八双啊,看着别的情侣成双成对撑着小船卿卿我我,而我却独自一人眼巴巴地看着,这样虐狗的场景之下,象征着平安幸福的青色琉璃被敲碎了,心碎了一地,对她的思恋之情便更加浓烈也更加能够被理解了。
作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诗人,他没有直接说被虐了,而是采用了文学创作中“以此物代替彼物”的方法,含蓄而具有表现力,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心。
“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被虐后的无奈之情。
同样是面对着容易使人产生无限情思的水,宋代李之仪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为心爱的女子写下流传千古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词人李清照怀揣着对丈夫的思恋之情,茶不思饭不想,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抒发了万千愁绪,而作者则效仿古人借助这些能够生动而又准确地传情达意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爱意。
多么希望她能够听见自己的心声啊,如果不可以,那就让透明澄澈的碧潭照见他,让他与自己忧伤的侧影做个伴,如果还是不可以,就让载着他的忧愁的舴艋舟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儿,这样的痛苦他已承受不来!
不得不提一下“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中的“玻璃”和“舴艋”两个词,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有点怀疑,是不是读的太快看错了或是漏掉了点什么,百度确认了一遍才接受了这个事实,正如古代名家的错别字可以被叫做通假字,诗人的故意为之也被称作是一种艺术手法,名词活用做形容词,乍看之下有些牵强附会的生硬,或是诗人有故意引起读者注意力而胡乱使用文字的嫌疑,细细品来,却别有一番新鲜的意味。
西方论文中有“陌生化”原则,中国古典文学中亦有所谓“拗硬生新”的原
则,即诗要捕捉读者的注意力,就需要一定程度上打破惯常的语法规范,采取时序错位,并置之意象,转换词性,反常搭配等方法,以求得新奇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在对时局的反复玩味中获得新鲜的审美享受。
由此看来,诗人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接下来又是两个拟人连用,八点半,吊桥是一个贪睡的男孩,慵懒而又惬意地正享受着夏日时光,夏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就这么不知不觉地闯入了,将他从他孤独的世界里面唤醒,她的笑声是如此悦耳动听,她的身影是如此翩翩轻盈。
一副俊男美女初次相见的美妙场景就这么跃然纸上,弥漫着跳动着的青春的气息,韵味十足。
从此男孩便深深爱上了女孩,吃饭时想她,喝水时想她,睁开眼睛是她,闭上眼睛还是她,就连看见了翩翩飞舞的蜻蜓,也当做是她。
他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由此展开了无尽的想象,他想到了西施和范蠡,他们泛舟湖上,忘却俗世,爱情之舟跨越时空,穿梭古今,从太湖到洞庭,从战国到唐朝,从地上到天河......然而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受着自由伸张流动的情绪的支配,诗人的思绪此时已经完全乱了,不合情理也不合逻辑,对于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的无限遐想却在此处戛然而止,以一个交通失事告终,回到现实,连牛郎织女都能每年一次隔河相望,在云中织锦,在月下低吟,互诉衷肠,从上个七夕,到下个七夕,永远不会分离。
正如诗人的爱情之火,永远不会熄灭,足见诗人用情至深。
细细读来,愈加发现,文字在诗人的笔尖下,肆意地跳动着,变幻着,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诗人一方面承袭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营造的传统美学风格,另一方面又大胆学习西方诗歌注重语言技巧求新求异的创作方向,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更像一个中西合璧的混血儿”,称余光中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大概源于其作品不断变化的艺术风格,但变化的是对美与艺术的不懈探索,不变的是对缪斯的永恒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