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集合体。

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种能够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并分析其优点和实施过程。

一、目标设置:
在设计核心素养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与核心素养相关的问题。

例如,对于上述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提问“你认为阅读一
篇文章的重要性在哪里?读这篇文章有什么启示?”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学习活动设计: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学习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在语文课上,可以设计小组讨论、个人阅读、写作练习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评估方式:
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核心素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评估方式应多样化,既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作业评分、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五、优点分析: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模板

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模板

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模板对于五大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板,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安排:一、思维素养:1. 针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可以设计用于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探究学习来激发创新思维。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学习。

3. 利用问题解决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创造性思维。

二、文化素养: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通过讲解文化背景,展示相关文化艺术作品和参观文化遗址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魅力。

2. 设计一些关于文化交流和比较的任务,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包容性。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创作,例如设计一次学生展览或创作比赛,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文化理解和感受来培养文化素养。

三、人际交往和合作素养:1. 在小组活动、项目任务等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

2. 指导学生学习合作的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地交流、协商和解决冲突等。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技能。

3.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鼓励他们与他人合作,帮助他们培养人际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四、实践素养:1.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社会调研、实验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例如环保活动、社会公益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践素养。

五、情感素养: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开展一些情感教育的课程,教授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合理表达和处理情绪。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境时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

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被认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现代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之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的提升。

以下将从几个不同维度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

首先,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个性特点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促进他们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

其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学科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验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等核心素养。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共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

最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设计学科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设计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知识的获取和传授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而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与要素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了语言表达、信息处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多维度要素。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

这些目标可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等。

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习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3. 应用评估方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实践操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四、案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一些实际案例,学生需要运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境模拟:创建一个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求解,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评估方法:通过小组作业、课堂讨论和个人报告,评估学生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具备的一系列全面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道德品质等。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以下是一节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提高计划。

3.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1.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核心素养是什么吗?你认为核心素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何重要性?-你觉得你在哪些核心素养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你有什么计划来提高这些核心素养吗?Step2: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列出常见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道德品质等,并与学生一同讨论其重要性。

Step3: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和讨论,包括该核心素养的定义、培养方法和实践案例。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Step4:制定提高计划(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在Step1中提到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制定一个提高计划。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如: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这些核心素养?你可以参加什么活动或加入什么团体来培养这些核心素养?Step5: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鼓励学生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实践。

Step6: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学生需要写一篇关于自己核心素养提高计划的文章,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学生对核心素养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

3.学生制定的提高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学生在作业中呈现的核心素养提高计划的详细性和思考深度。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核心素养进行综合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素养和成功经验,引起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兴趣,激发学生追求优秀素养的决心。

2. 理解:进一步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并引导学生探讨素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实践: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和掌握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比如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信息素养等。

4. 实例分析: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和材料,让学生分析素养在实践中的应用,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核心素养在个人成长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学习和实践。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小组作业或个人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核心素养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和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归纳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归纳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

3. 实践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掌握核心素养的技能和方法。

4.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意义。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核心素养的概念讲解、素养的内容和要求、素养的应用等内容。

2. 教学案例和材料:准备一些真实的案例和材料,用于讲解和分析核心素养的实际应用。

3. 小组合作:准备小组合作的任务和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和实践核心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理解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并了解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教学内容:1.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要求;2.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3.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兴趣,并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要提高的方面。

2.展示(15分钟):–介绍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并对比以前的教育要求;–分组讨论,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3.讲解(20分钟):–分别就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讲解,举例说明每个素养的特点和培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兴趣。

4.实践(25分钟):–设计一系列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演练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培养核心素养。

5.总结(10分钟):–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个人总结,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通过导入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参与度;•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思考和讨论,评价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点评,评价教学效果,并查漏补缺。

拓展与巩固:•在下一堂课中,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写作、辩论、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实际操作和展示;•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核心素养,并分享心得体会。

参考资源:•新课标教材相关章节;•新课标核心素养相关教育研究及教学实践案例。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核心素养包括:
1. 自主学习素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批判性思维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性分析问题、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4.合作与沟通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交流和协作。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多元文化资源、开展国际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以上是一些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思路,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安排。

综合实践《有朋自远方来》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有朋自远方来》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有关交友的成语、诗句、名言警句、故事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情境化问题解决,明确真朋友及交友之道。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朋友”的内涵,认清自我、改正自我,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读“朋友”:通过对搜集有关朋友的成语、名句、诗词、故事等,加以赏析,解读“朋友”的涵义。

教学难点: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三、教学设想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项目,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

它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

《有朋友自远方来》大体分三个板块,一是自主活动,侧重于掌握知识积累、资料搜集的方法,激发积极参与的兴趣;二、一课时侧重“交友之道”,通过情境问题的解决,培养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探究能力。

而二课时是“向朋友展示自我”。

均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重过程和方法。

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参与、反思,可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一切活动均可由他们自主、合作完成,老师从旁协助、指点。

四、教学方法:表演、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记得一首歌里唱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

”朋友是冬日的暖阳,朋友是夏日的浓荫,朋友是我们一生必不可少的伴侣。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来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二、解读“朋友” ,交流收获1.认识“朋友”各个学习小组分别站起来给大家打招呼,打招呼时要体现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和“朋友”这个主题。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合作能力、文化认知和信息技术运用等。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3. 如何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举例,引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合作能力、文化认知和信息技术运用等,让学生对核心素养有更深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给学生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通过分析和讨论,发现这些案例中的核心素养表现。

4. 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或主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鼓励他们彼此交流和交流意见。

5. 组织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核心素养,例如合作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创新设计等。

6. 总结回顾: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个综合性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完成,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方法:通过创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实践活动方法: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核心素养,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

4. 提问引导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和质量。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内容和质量。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核心素养的能力和表现。

4. 表情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情和反应,评价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补充说明: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写核心素养的教案模板

写核心素养的教案模板

写核心素养的教案模板核心素养的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b. 掌握核心素养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b.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b.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a.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b. 核心素养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难点。

a.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素养的概念。

b.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入核心素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和探索。

2. 概念讲解。

a. 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所需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b. 分析核心素养的分类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案例分析。

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不同核心素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核心素养来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学习和把握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同学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概念的区分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进展属性的品质与力量。

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进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行和力量。

二、之间的联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框架下,依据详细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别功能确定的。

1.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同学整体的全面的进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

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同学的整体进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力量,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同学的一般进展未必是关键力量。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别性打算,同时也要受制于同学全面进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同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担当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同学一般进展目标的实现。

3.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育同学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同学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需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亲密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示例:
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活动:
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和讨论创新产品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2. 学习技能:
a. 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的创新工具和技术,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和设计思维等,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践创新:
a. 学生申报一个创新项目,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服务或社会创新项目等。

b. 学生团队进行项目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通过实际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c. 学生团队通过展示和分享项目成果,互相学习和评价,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估方式:
1. 学生小组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

2. 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项目成果,向整个班级或学校进行评估和反馈。

3. 学生通过书面报告或口头表达,总结和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方案旨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一套小学语文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设计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篇的理解和运用,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的选择: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精选具有教育意义、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和诗词,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合作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

2. 终结性评价: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家长评价:加强家校合作,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辅助材料: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3. 网络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 社会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引言本文旨在设计一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中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等。

3.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教学内容与方法4.1 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课堂讲解、练和游戏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4.2 阅读理解能力-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语文水平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 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3 文化意识- 通过文学作品、诗歌和传统文化等教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4.4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 教学评估- 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和小组项目评估等。

- 评估重点不仅在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6. 结束语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我们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教学方案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文研究环境,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体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体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体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__________,理解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

2. 能够运用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提升__________。

2. 运用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锻炼__________。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对__________的认识,激发__________的兴趣。

2. 培养学生__________的观念,形成__________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_________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应用。

2. _________的方法、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

3. _________的背景、意义、价值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_________的__________。

2. _________的__________。

3. _________的__________。

(二)教学难点1. _________的__________。

2. _________的__________。

3. _________的__________。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__________,引导学生__________。

2. 通过__________,激发学生__________。

(二)新授1. 讲解__________,让学生__________。

2. 演示__________,让学生__________。

(三)巩固1. 设计__________,让学生__________。

2. 组织__________,让学生__________。

(四)拓展1. 引导学生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

2. 激发学生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研究和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3. 项目学习:通过设计和制作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提高学习效果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部分: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素,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活动部分:设计一系列与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核心素养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上,设计一个数学模型,让学生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

3. 小组合作部分:组织学生形成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例如,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分组读一本书,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份读书报告。

4. 项目学习部分: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自主完成。

例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按照一定的主题和要求,自主设计和制作一幅画作。

四、评价方法1.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作品展示法:要求学生将实践活动和项目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和教师,评价其成果和表现。

3. 反思报告法: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报告,评价自己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提高和不足。

五、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课程安排,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教学。

建议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

六、教学资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如教材、案例、实验器材等。

七、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如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引言:在如今的教育领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之一。

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应对未来社会和职场需求的综合能力,涵盖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特定主题或核心概念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跨学科学习。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分享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1.1 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他们成功参与社会和职业生活的基础。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未来竞争力。

1.2 核心素养的分类核心素养可分为几个重要领域,如:- 学科知识与技能: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 创新与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

- 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技巧。

- 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道德判断和社会责任感。

- 文化、艺术与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

二、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定义与特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方法,旨在围绕特定主题或核心概念,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跨学科学习。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强调学生主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 体现整体性和连贯性:通过将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串联,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并建立起跨学科的理解和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合欢树》是作者史铁生抒写母爱的散文,每个学生在解读时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课标在选修课程“诗歌散文”中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对本课来说,“以小见大”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变革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它可以实现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二、教学背景分析
《合欢树》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欢树》是写母爱的文章,文章前六段写作者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与母亲的事情,根本没写合欢树,直到作者获奖后回想母亲时才开始写合欢树。

作者一直不愿意去母亲住过的小院,直到邻居偶然提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这才开始写合欢树。

这里隐含着一个心理学现象: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卫机制中的转移。

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当年母亲去世时,作者悲痛至极,从此以后不愿再去触碰到这段感情,因为无法面对,再次面对时必须要找一个感情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应该是双方共有的,这样,作者选择了合欢树,把对母亲最深切的思念、转移到合欢树上。

而且由此得出了人类普通的情感体验“悲伤也成享受”。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难度极大。

2.学生情况
(1)学生之前也学过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文章,如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但学生对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文章中怎么呈现,“小”与“大”之间如何建立起联系,怎么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到“以小见大”的手法,全都不清楚。

也正因为不清楚,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不能走人作者的话语体系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母爱。

(2)高二学生虽然每天都会感受到母亲对其关心与照顾,但学生对母爱的体验更多的是母亲应该爱我,我得到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少有人思考什么样的母爱是真正的母爱。

所以尽管学生在初读文章时都知道文章在写母爱,但学生理解的母爱与作者要表达的母爱相距甚远。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学生读了课文,写了初读感受,提出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阅读学生提交的初读感受之后,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布置学生对文章内容做整体感知。

4.教学方式说明
结合学生的初读感受和学生的问题设计教学,主要采用言语活动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在学生独立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时采用教师本人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歌华有线数字媒体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是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点,也是散文的鉴赏方法之一。

2.用微写作的方式内化“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用微写作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理解母爱的内涵
在言语活动中懂“理”。

当孩子处于人生困境时,得到母爱是幸福的;孩子在困境中的成长是感恩母爱的表现。

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1)以初读感受和学生问题导人。

(2)学生言语活动。

活动一:文章以写人记事为主,以写树为辅,可又取名“合欢树”,你觉得合适吗?
活动二:文中说“悲伤也成享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少于200字。

(3)微课:以小见大。

(4)布置作业。

请选择你熟悉的小物件、小事、小场景,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