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学考试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债产生的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第二,频繁战争使得政府财政赤字巨大;第三,即使在和平年代,君主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难以满足财政开支需要。
2.公债的本质(概念)。是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一种债务。
3. 按是否可以转让: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
▪知识点:我国目前发行的“记账式国债”与“凭证式国债”
二者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债权记录方式:记账式国债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和各承办银行债券登记托管系统记录债权,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必须事先开立国债账户;凭证式国债由发售银行向投资者出示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作为债权记录的证明,其中电子记账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
(二)流通性:记账式国债可以上市流通,投资人可根据市场价格随时进行买卖。银行通过证券业务系统发布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双边报价。凭证式国债不可以上市流通,可提前兑取。
(三)还本付息方式:记账式国债包括固定利率零息、固定利率附息和浮动利率三种方式,通过系统自动还本付息。凭证式国债是固定利率,债券到期由投资人到网点柜台兑付。
(四)到期前卖出收益预知程度:记账式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买卖价格(净价)有可能高于或低于发行面值。当卖出价格高于买入价格时,表明卖出者不仅获得了持有期间的国债利息,同时还获得了部分价差收益。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于到期日前卖出,其收益是不能提前预知的。凭证式国债在发行时就将持有不同时间提前兑取的分档利率做了规定。
(五)办理时间不同:多家银行规定证券业务系统的固定时间为柜台记账式国债的交易时间。普通凭证式国债在发行期内不受证券系统影响(电子记账方式除外)。
▪注:2006年开始,财政部试发行储蓄国债
所谓储蓄国债,是指财政部面向居民个人发行的、偏重于储蓄功能的一种记账式国债,它不能上市流通,但可以提前兑付,利率设计比较灵活,发行方式更加多样化。
1. 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的公债观
他引用休谟“公债亡国论”的理论,严厉批评公债的害处:(1)认为政府举债是因为当权者的奢侈和不知节俭;(2)公债助长了战争;(3)公债主要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减少现存资本,会导致国家衰弱。意大利各共和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就是明证;(4)举债是预借赋税,加重后代人的负担。斯密认为:“只用在战争继续的时间内,举债制度才优于其他制度”。
2.凯恩斯的公债观
凯恩斯更是把公债看成是国家干预和控制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和手段。他认为:(1)在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并扩大公共支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追加的国民收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公债有益无害。
(2)国家向国民借债,是将一定时期国民手中的货币改变用途。从实物形态看,并不减少国内的资源总量,只是资源利用项目间的合理流动。
(3)公债是税收的预征,后代人的确承担了归还债务的责任,但他们同时也承受了债权,从总体来说也是“左右口袋”之间的事。而且后代还将受益于举债所投资建成的各种设施,举债是一种“待摊费用”,提前支取后被数代人平均分抵罢了,所以举债不会构成后代人的负担。
(4)公债只是国家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是干预控制经济的工具。虽然举债时规定了需要偿还,但是只要国家不消亡,公债作为工具仍可以被反复使用,它是不可能完全清偿的,也没有必要完全清偿。
(5)公债发行的绝对数量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相对数量随经济的发展而减少。因此,国家难以负担债务的担心是多余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的作用
内债的作用我们主要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债的作用,可以从财政角度和经济角度两方面来进行考察。首先,就财政观点而言,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困难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还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式。其次,公债的作用以经济的观点来看,它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
(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4)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外债的作用:同内债相仿,外债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等三个方面。
(1)不过,外债还具有平衡一国国际收支的独特作用。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而又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时,政府就需要举借外债来弥补这一缺口。
(2)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通过举借外债,不仅可以缓解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还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从而促使本国经济的腾飞。
(3)举借外债同样有助于保持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当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举借外债能促使外国商品的流入从而可以缓解社会的总供需矛盾;当社会经济出现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时,举借外债并辅之以产业政策的引导,可以促使薄弱的产业环节得到加强,而又不会影响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1.公债负担是指国家发行公债给各相关方面造成的利益损失和政府因负债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公债负担既包括国民经济的整体负担,也包括不同利益主体的个体负担;既包括同一时期的公债负担,也包括不同时期的公债负担,即代际负担。
2. 国民经济的公债负担是指政府发行公债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3.政府的公债负担是指政府作为债务人因负债所承受的经济压力。政府的公债负担往往体现在政府对公债还本付息的能力上。
4. 认购者的公债负担是指认购者作为债权人因认购公债而承担的利益损失。
5. 纳税人的公债负担是指因政府为偿还公债而增加税收所给纳税人造成的利益损失。公债在发行期可以增加政府财力,但在偿还期则会增加政府支出。而国家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是税收收入。
6. 公债的代际负担
公债的发行使用与偿还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公债受益人(当代人)与偿还人(后代人)的不一致,就是公债的代际负担问题。或者说,公债的代际负担就是下一代人为偿还上一代人发行的公债而付出的经济代价。
7. 公债的分配效应是指公债对现实国民收入分配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公债发行、使用和偿还等各个环节。
8 公债发行的分配效应
发行公债实质上是一个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不论政府借债的目的是为弥补财政赤字,还是筹集建设资金,这种再分配的结果都是使国民收入从认购者手中转向国家。因此政府在增加可支配财力的同时,也就减少了作为认购者的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可支配财力。这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变,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9 公债使用的分配效应
在国家以发行公债的方式集中了社会资金之后,还要将这部分资金按照实现政府职能的要求去安排和使用。公债对国民收入使用方向产生何种再分配效应,主要取决于购买公债的资金性质和公债使用方向两个因素。
10 公债的内转效应
它是指由于发行公债而引起国民收入在积累基金内部或消费基金内部相互转化的效应。它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当公债由居民或企业以消费基金购买,政府又将公债用于消费性的开支时,公债实现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只表现为消费。
二是当公债由居民或企业以投资基金购买,政府又将公债用于积累性支出,则公债再分配所引起的只是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内部比例的重组,是市场机制实现的积累转由政府分配机制来实现。这种积累内部的转化效应往往对减少一般性建设规模,扩大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有重要意义。它是优化投资结构、协调产业比例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