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文学视野看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选材和教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比较文学眼光
文化 和 文 学 , 突 破 了单 一 文 化 的封 闭 与瓶 颈 , 发 展 了
思维 的广度和 深度 。利 用 比较 文学 的方法 感 受作
品, 町 以提 升 学 生 的 审 美 情 趣 和 审 美 能 力 。 同 时 也 让学 生 学 会 借 助 比较 的 眼 光 来 理 性 思 考社 会 现 实 及
中就 选 择 了《 长 亭送 别 》 和《 罗密欧与朱丽叶 》 一 中一
二 、教 学 设计 中 比较 文 学 的研 究方 法
外、 一离一聚 、 一悲 ~喜两个 戏剧选 段 , 对应 了爱情
这一人文话题。“ 旧I t时 光 ” 则 选 了 彭 斯 的《 旧I i i 的 时光》 、 朗 费 罗 的《 箭 与歌 》 和冯 至 的《 别离 》 三 首 抒 情
容并 蓄 的研 究 视 角 。 比较 文 学 的研 究 纳 入 了 异 质 的
外 国 文学 实 质 上 是 翻 译 文 学 , 是 经 过 译 者 第 二 次 创 作 的作 品 , 译作 不可 避 免 地 打 上 译 者 的理 解 、 风 格等个人色彩 , 不 同 的 译 本 所 呈 现 的 文 学 样 貌 是 不 可能完全相同的 , 有 些 甚 至 南 辕 北 辙 。 外 国 文学 作
每每到了高三 复习 , 遇到 与前两年 所学 内容 相 似的知识 , 让学生回忆 曾在何时何处学过 , 只有极少
品 的这 一 特 征 也 带 来 了 一 种 必 然 的 比较 , 即译 本 的
文化修养 , 强调跨 民族 、跨文化 和跨学科 , 使各个文
学 文 化 体 系进 行 建 设 性 的 对 话 成 为 了可 能 。这 种 比
较 文 学 的 眼光 可 以 全 面 拓 宽 学 生 的 视 野 , 了解 外 国
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和教学策略
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和教学策略【摘要】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教育和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首先探讨了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如何融入教学中。
接着讨论了如何通过外国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介绍了教师如何有效地教授外国文学作品。
最后总结了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融入、语言能力、思想教育、教师教学、价值、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代表了世界文学的精髓,是学生认识不同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扩展学生视野、增强语言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角色。
外国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外国文学作品也是学习语言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外国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帮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与互动中,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1.2 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难以探寻的“证据”--《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教学角度
2014.12语文学刊[作者简介]周祥,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教师。
难以探寻的“证据”———《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教学角度○周祥(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1200)[摘要]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的一篇课文。
文中主要描绘了作者曾经生活的那片土地上的生活,借助“故乡”具体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本文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句和内涵两两个方面阐述《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教学角度。
[关键词] 高中语文;苏教版;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角度中图分类号:H 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2-0136-01自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版本。
在众多版本中,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教版”的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为突出。
与人教版相比,苏教版所选的散文数量较多,共计25篇。
《今生今世的证据》就是选录散文中的一篇。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课文,选自作家刘亮程所著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著有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库车》等。
他的作品散文语言优美、内容深刻,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复杂性。
对学生而言,这篇课文阅读和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文本、理解文中的内涵是《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文本语句散文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引导学生体味散文之美。
散文之美,在其语言。
与议论文、记叙文相比,散文的结构和遣词造句都比较自由,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
教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案前先要分析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上课时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有所侧重。
刘亮程的文字常给人洗尽铅华之感,《今生今世的证据》也不例外。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教育课程,因为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还意味着一种文化素养的传递和继承。
在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目前在国内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的单调和庞杂、教学方法的单一和低效、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等。
因此,通过对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与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和实验法等方法,深入了解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出发,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内容和拟定计划研究内容1.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2.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3.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和意义拟定计划第一年:1.收集相关文献和材料,开展文献综述和问题调查;2.分析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比如教材内容的单调、教学方法的墨守成规等。
第二年:1.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出发,制定针对性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2.在不同学校进行实验,验证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第三年:1.总结实验结果,梳理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2.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深入了解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2.提出针对性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并进行实验验证;3.探究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和意义;4.得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的分析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的分析《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同点摘要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吴承恩的《西游记》则完成于我国明代万历年间也就是16世纪中叶。
虽然2部作品在空间上相隔数万里,时间上也相差1个世纪,但这2部作品的创作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似点、相似点产生的原因、以及比较2部作品的意义这4方面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字比较文学《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相似点一、比较文学的概念二、《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似点:2.1 浓厚的宗教色彩2.2 艺术特色2.3 主题思想三、《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相似点产生的原因:3.1 作者的出身经历人生观价值观3.2 社会背景3.3 宗教信仰被西方认为最好的少年启蒙读物《天路历程》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同以宗教取材,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中西方的古代神话世界。
《天路历程》和((西游记》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具有浓厚宗教思想、宣扬耶佛教义的作品。
尽管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但是两者在主题、情节、宗教意义等方面有着无可置疑的相似性与互证互补性作为反映与宣扬宗教教义的文学作品,两部小说思想内容方面无处不在的相似性,极大程度地折射出生活于不同时域中的人类文化之间的类同性。
这种相似性统摄之下的相异性又恰恰表现出世界两大主要宗教教义的互证与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性的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对话提供了佐证与案例。
引言分析了国内外对两部小说的研究状况,并提出运用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对它们进行研究。
本文探讨两部小说所反映出来的基督教与佛教拯救理念的异同,研究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前文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不同文明应当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共创世界和谐。
本文采取了比较文学主题学的新视角,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两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宗教作品,在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方面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并为两部小说此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语文(心得)之初中教材选用外国文学作品的意义及教学策略
语文论文之初中教材选用外国文学作品的意义及教学策略一、初中教材选用外国文学作品的意义外国文学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一方面改变了语文教材的结构,给语文教材注入了新的血液,增加了新的能量,同时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积淀了丰富的外国文学知识,也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
第三,主题、背景的相似或不同,对本国的文学作品或是一种补充,或是一种强调,或是一种深化。
比如写侵略战争的作品我国本身就有很多,但对于从语言上进行侵略的写的多还不明显,所以《最后一课》以其突出的主题被选入到课本中。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选用了三篇外国文学作品即《不会叫的狗》《犀粪蜣》和《最后一课》,这三篇所选用的外国文学作品与通常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外国文学作品不同,它们作为翻译作品的汉译外国文学作品是具有两重性的。
“一方面它们由于中国固有文化的‘归化’力量而具有中国性,另一方面,它们毕竟是另一语言和文化传统而具有外国性。
所以,翻译文学是一种既不同于外国文学又不同于本国传统文学的第三种文学。
而文学作品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便代表了不同的文化。
在学习这些作品也就是第三种文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一)背景添加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外国文学作品有其特定的产生背景,这就使得学生很难理解作品的内容,因而也就对这些作品产生了排斥心理。
这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详细地介绍文章所反映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因此,进行外国文学作品讲解时,背景的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是较早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品。
入选的原因在于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篇目。
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篇目群文阅读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篇目群文阅读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外国文学篇目群文阅读研究主要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入和教授外国文学作品,并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该研究可以从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引入入手。
研究者可以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外国文学作品。
同时,还可以研究如何有效地引入外国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研究可以探讨外国文学篇目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研究者可以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还可以研究如何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研究可以探讨外国文学篇目群文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评估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语文素养提高情况,并分析群文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进一步优化外国文学篇目的选择和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篇目群文阅读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语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讲述一些与作品相关的有趣故事、传说或者作者的奇闻轶事,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好奇心。
还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推荐一些适合的外国文学作品,并提供阅读指导。
比如,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外国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学生对作品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巴黎圣母院》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法国中世纪的历史、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以及宗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注重语言的分析与理解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来说,语言的差异是学生理解的一大障碍。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障碍,注重对作品语言的分析与理解。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外国文学作品节选课文的教学处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例谈
512021.3•高中外国文学作品节选课文的教学处理◆教学探索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从外国文学经典的整本书中节选而来,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一种困惑:是按整本书阅读的思路设计教学,还是按单篇课文的思路设计教学?这种困惑触发了我们对外国文学作品节选课文如何教学的思考。
以前不少教师对老教材外国文学篇目的处理往往是粗略的:要么简单整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了事,要么作为学生自读篇目处理,课上不作指导;即便是课堂教学的讲读,也主要是讲读课文节选部分,对全书内容只作大致介绍就结束了,外国文学的教材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作用。
在学情方面,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热情远远低于中国文学作品,让学生在研习课文前先读完原著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给课堂教学要完成此类文本的学习任务带来了挑战。
然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文简为“2017年版课标”)明确告诉我们:“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是“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旨归,并且提示我们:“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是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的重要学习目标。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对本单元的教学简单化,便违背了2017年版课标的规定和要求,也没有完成统编教材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教学方向明确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另一难点,就是如何教学这样一组从整本书中节选出来的课文。
从2017年版课标的精神来看,本单元既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也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
这是一个把整本书部分内容选进教材的特殊单元,既不同于一篇文章的单篇教学,也不同于一本书的整本书教学。
因此,教学的基本定位应该是:课文是整本书的节选,是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原著的窗口;既要让学生通过研习节选部分内容培养仔细研读文本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原著体验并积累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
(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
这些作品不仅是语言学习的素材,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文化角度解读中学语文中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探讨它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文化背景的融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通常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
这些作品所描绘的社会、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解读这些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品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在解读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时,我们需要了解19世纪法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矛盾。
这部作品通过对贫苦人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批判。
同时,通过了解作品的背景,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二、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在解读外国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在解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需要了解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价值观。
这部作品通过讲述一位老渔夫与大鱼的搏斗,表达了人类面对挑战时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价值观体现了美国文化中强调个人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之一。
三、文化交流的意义外国文学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例如,在解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时,我们需要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特点,如茶道、花道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以及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通过这些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的特点,并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特点及教育价值
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特点及教育价值作者:陈善梅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14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打破了传统,外国文学作品大量进入语文教科书,其范围之大、题材之广、风格之多样化都是前所未有的。
外国文学作品的闪亮登场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思潮,更体现了新的教育价值选择,具有时代意义。
在此,笔者仅以高中语文教科书为例,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特点与教育价值。
一、新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特点《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五册,共有18篇外国文学作品,笔者依照两条原则进行统计:第一,对课文的分析范围主要是阅读鉴赏部分,包括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第二,对课文的统计方式包括国别、篇目、体裁(以单元提示为判断标准)、主题(指课文的主要思想内容)。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究这套教科书外国文学作品选编的特点:1.选文的“时代性”与“典范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时代性”和“典范性”表面上是矛盾的,实则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两者统于一体,既体现强烈的时代气息,又富含文化内涵,从而突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熏陶的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比较新课改前后两套教科书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只有四篇课文相同:《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装在套子里的人》(契柯夫)和《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纵观这套新版教科书中首次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作品多是涉及自然、科学、生命主题的文章,尤其是科普小品文和自然科学小论文,如《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等。
它们反映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了选文的“时代性”。
同时,这些科技文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发展状况,又体现了选文的“典范性”。
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方法
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方法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方法1.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应认真研读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展示图片、音乐等,创设与作品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设置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组织课堂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5.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将外国文学作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文化现象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观影,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6.注重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外国文学作品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三、总结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织课堂讨论和交流,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延伸,并注重评价与反馈。
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和理论鉴赏《孔乙己》和《变色龙》
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与理论鉴赏《孔乙己》与《变色龙》刘家堡乡一中卢銒2012.5.9教学目标:理解孔乙己和奥楚蔑洛夫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学习和比较《孔乙己》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和《变色龙》中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培养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欣赏文学作品欣赏的能力。
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主题。
2、了解用细节描写刻画的孔乙己这一没落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孔乙己和奥楚蔑洛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材分析:《孔乙己》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变色龙》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
作者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强烈不满,一方面又受世界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确答案,甚至经常陷入深深的苦闷里。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现实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以表现当时俄国在黑暗笼罩下的小市民生活,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两篇小说有背景资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最能广泛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读都最多、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和教学策略
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和教学策略一、前言外国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进一步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和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
二、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愈加重要。
同时,语文能力作为核心综合素养之一,文学素养的高度也是体现人文关怀、提高品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普遍采用“选讲”、“选读”和“读书笔记”等教学方法,常见的外国文学作品包括《茶花女》、《骆驼祥子》、《老人与海》等经典作品。
不过,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知识面狭窄、阅读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外国文学作品在教学中的应用出现质量不均等问题。
三、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为了让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3.1 构建合理的选读体系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外国文学作品选读体系,清晰明确地列出每部作品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3.2 课外阅读和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类型、各个领域的阅读,如小说、报刊、博客、视频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还可以开放阅读者角色,在课堂上让学生与阅读主角发生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3.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和解读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阅读分享等多种形式,营造开放、自主、交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3.4 充实教师知识储备和阅读体验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对外国文学的知识储备和阅读体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养,再将学习成果融入到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中。
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外国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入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应用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外国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外国文学作品,并结合教学活动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和人物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应用二:拓宽学生的视野外国文学作品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进而拓宽他们的视野。
通过与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讨论,可以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应用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外国文学作品通常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复杂性,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过研究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和探究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论: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外国文学作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外国文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1.研究背景和意义:外国作品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中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文学视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虽然高中外国作品教学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外国作品占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外国作品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高中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文学视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外国作品教学虽然在教材和教法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外国作品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单以第一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就入选了外国诗歌五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激流》(包括其他诗歌背诵篇章:《孤独的收割人》、《豹》)。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足见高中阶段语文教材对外国作品教学的重视程度。
但在作品的编排和教学设计上还存在着与新课改精神不相协调的方面,主要是选文的范围不够开阔、题材不太全面,没有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外国文学教学应有的价值。
因此,研究高中外国作品教材编排和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教育沿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显而易见,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己经成为一种理念。
2.高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意义阎立钦在专著《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认为要实现中外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教学,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异域文化的窗户,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2023年中学语文课堂高师外国文学课程特色教学
2023年中学语文课堂高师外国文学课程特色教学
作为一名高师的语文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在教学中注重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旨在打造一门具有特色
的外国文学课程。
以下是我对2023年中学语文课堂高师外
国文学课程特色教学的想法。
一、课程设置
我们的课程以英美文学为主线,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度理解外国文学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让
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二、教材选择
我们在选取教材时,将注重选取经典和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剧作、狄更斯的小说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作品的情节、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主题式教学、案例教学、情
境教学等,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我们还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和乐趣。
四、评估方式
我们将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阅
读能力、文学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包括课堂
参与、作业表现、小组项目、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让学
生在多个方面展现自己的能力和风采。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
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到更深层次。
比较文学的方法解读外国文学作品
关键词:比较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高中生所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有限,对国外文化背景以及作家的写作风格了解不深,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难免存在诸多困难。
比较而言,他们对中国的作家作品相对熟悉。
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外作品比较研究,在比较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一、自主思考,确定比较对象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因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比较对象。
学生在确定比较对象前,要阅读比较文本,搜集相关资料,对所要学习的作品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自主选择比较对象。
而选择比较对象的一个重要标准即二者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要有一定的差别。
比如很多学生关注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的故事情节,认为《孔雀东南飞》《梁祝》与其虽然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体裁各异,但故事情节相似,都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爱情和家长抗争,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因而将这两部作品选为比较对象。
这是比较常规的选择,比较研究难度不大,教师要予以肯定。
然而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尽相同,对文本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比较对象时可能会有比较新奇的想法。
只要学生选择的作品和《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西厢记》《牡丹亭》和《罗》同属戏剧体裁,虽然故事情节略有不同,但在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比较更有利于解读莎翁此剧。
这样的选题偏难,选择的学生可能比较少,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要予以支持,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帮助。
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比较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选择,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选择,教师要及时提点,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比较对象。
对于一些阅读面较窄,无法独立选择比较对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对此剧感触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中国文学作品,从而确定比较对象。
二、合作比较,明确对比点当学生确定了比较对象,就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及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及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及教学思考
外国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选用和教学思考
外国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知识,辅助共同开发不同文化体验,充分发挥文学读本的教育作用。
但是,如何优化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用和实施老师的教学思路是语文教师应该反复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有严谨的选择性。
在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从内容
深度、文学性、代表性、可实施性等方面考虑,选择上质量较高的外国文学作品。
另外,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有限,尚未发展完全,一些复杂的外国文学作品可能无法真正理解,有害于其学习。
其次,尊重语文教师的教学实际,恰当分担课堂教育责任。
外国文学作品的阅
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利用学生的智力、生活经验去探究外国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
作为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文学韵律、文学手法,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多使用图形、视频等媒体,构建生动的教学环境。
最后,结合历史和时代,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价值观。
外国文学作品与历史而言,其主题、精神、文化、发展状态都各不相同。
可以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变迁去思考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并结合当下社会环境或国际大事,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上述思考,可以更好地落实外国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学
生培养文化意识和生活智慧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y Studies・Intemet fortune・网络财富从比较文学视野看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选材和教学伍娟娟(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 200241)【摘要】比较文学学科在“全球化”浪潮中,以其广延性的学科外延,及强的包容性,密切注视着文化全球化多元文化的碰撞,沟通和交流。
而2000年,新的中学语文大纲亦在此时代背景下颁布发行。
与往相比,新大纲和教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因为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我们选择用它来分析中学语文外国作品的选材特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学语文在“全球化”浪潮中,比较文学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化语境下。
而比较文学的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国家的特质使它能够在流动开放的全球化语境中沟通不同的文化体系。
而文化全球化使得大众文化携同现代传播媒介和网络异军突起。
在这种社会现实情况下,本着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世纪之交被推出。
“新大纲”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外国文学教材的入选与传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过了近八年时间的考证,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和教学研究怎样,有着那些新意和问题。
本文立足于新大纲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等方面,运用比较文学中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以及中国学派的“跨文化”研究,来分析选材的特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站在比较文学的视角,用“视域”观点提倡新尝试新的切入点,加强教师自身的“比较文学”素养来加强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化”和“不可替代性”。
1.选择比较文学视角来看中学语文外国作品的原因在全球化浪潮下,有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文化全球化已经是波及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安东尼.吉登斯对全球化所下的定义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这些关系以一种方式将不同的地方性联系起来,以地方性事变的形态受到远距离以外的事变的影响,反之亦然。
”[1]以及地球村的概念“globalvillage”和空间上世界的压缩“compression”的提出,使得大众文化携带着现代传播媒介和网络异军突起。
各种新的现象纷纷出现。
“couchpatato”(伴随着电视长大的一代)“mall rate”(新生超市一族),网络大军等等。
这些在中学生中十分普遍地存在着。
而其他国家文化也随着现代科技手段不断的冲击我们。
如“双麦文化”,尤其是“Hollywood”文化。
对中国社会的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在世纪之交发出了全日制中学新的语文大纲。
首先,我们来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学语文大纲的特色。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篇首即提到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初中版相同)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由此,我们看到,语文学科强调的是既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又要“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在初中版语文大纲中提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其眼光就是立足于国内而放眼观世界。
同时要采取一种兼容并包,批判地吸收全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了一种“跨文化”“跨国家”的指导思想。
在高中版的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教学目的中提到“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初中版相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大纲对当代文化生活,充斥的多样文化,提出了明确的“尊重”态度。
对于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大众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争斗,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被大纲重视。
纳入了中学语文教学范畴,中学语文新大纲使语文学科与时俱进,在其后注明“试用修订版”,本身也体现了大纲的制定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使语文成为关注社会现实的开放性学科,而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闭门造车。
其次,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比较文学学科所具有的特色。
曾经印度人民党的领导人认为“全球化是对印度的传教进攻,信息进攻和文化进攻。
”将外来文化视为本土文化和价值的敌人。
在此,我们说他们没有看到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频繁的时代,任何固定不变﹑静止绝对的文化是难以想象的。
与单一的封闭的国别文化相比,比较文学的研究框架内纳入而了异质的文化修养。
可用置换的视角和态度来重新审视和阐释本土文学。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点: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国家,使它沟通了在开放流动的全球化语境下的各个文化体系。
使东西方文学文化进行了建设性的对话。
可将,比较文学本身的包容性﹑广延性和“四跨”特征对于我们用它来看中学语文的选材和教学提供了新颖的视角与教学的科学性。
那么用比较文学视野来看新大纲,中学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材具有什么意义?我们认为其意义一:比较文学全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外国文化和文学,打破了“中国单一文化”的瓶颈,发展了思维。
运用比较文学视野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文学文化。
如儒家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两希文化传承下强调“命运与人”的观点,造就了几大文化体系。
道家的“无为”思想与基督教的“原罪”说,亦是不同的人生态度。
同为东方国家,中国与日本印度的文学差异及相互影响,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主义与西方的浪漫主义,等等。
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探究的科学精神。
意义二:利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感受作品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例如通过对课文《陌上桑》的学习和《荷马史诗》(语文版入选文)的学习,对于罗敷之美和海伦之美,使用了相同的写作技巧,给人呈现出惊世之美。
就如莱辛在评价了荷马笔下的海伦之美后感叹:“诗人啊,替我们吧美所引起的欢乐133网络财富・Intemet fortune・Theory Studies﹑喜爱和迷恋描绘出来吧,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把美本身描绘出来了。
”使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来实现其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培养。
意义三: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比较文学的眼光来理性思考社会现实及文化生活。
正如新大纲提出那样“引导学生关心文化生活。
”例如影视文化的“韩流”,香港的“暴力美学”;美国的商业文化﹑速食文化流行于世的各种亚文化等等,良莠不齐。
学生要学会用比较文学的眼光去理解,筛选。
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如何自处。
如何实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比较文学提出了一种手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视野。
2.用比较文学视野来看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特点及问题现在中学语文课本的流行版本很多。
姑且从人教版﹑苏教版和语文版三个流行版本来看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
首先,新大纲对课文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全日制的高中语文大纲就提出“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体现教学目的,难易适度,适合教学。
”同时提出“课文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意联系当代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联系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兴趣。
”根据这种纲领要求,通过三个版本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人教版初高中外国文学作品各20篇,苏教版初中教材入选25篇,高中35篇,语文版初中入选27篇。
这些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占课文总数来看,人教版初中篇幅约占11%,高中版约占15%;苏教版初中版约占16%,高中版约占29%;语文版约占15%。
从入选类型看,除了传统经典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外,还扩展了论述文﹑演讲﹑科技小品文﹑说明文﹑人物传记,几乎涵盖了语文学科的所有文类,体现了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类研究。
其次,从比较文学研究来分析入选三个版本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
首先,我们从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法国学派,以及它所倡导的“影响研究”来看。
法国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的,它受到了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对它的影响。
该学派基亚于1951年出版的《比较文学》中定义比较文化是:“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比较学者跨越语境或民族的界限,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情感方面彼此渗透着。
”因此,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
后来则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针对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通过“影响研究”来看。
人教版的初中第一册第四单元选了《伊索寓言》中的两篇文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两篇课文。
在其高中版第四单元入选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可见其前后相承影响之所在,也体现了法国学派倡导的誊舆学的影响研究。
我们再来看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四单元所选的深刻体现现代主义之下的各个流派的经典之作: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从影响研究看,现代主义无疑对四位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们的作品分别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
在外国文学史上卡夫卡被认为是“对尼采的思想很感兴趣,尼采‘永恒循环论’﹑‘权力意志论’﹑‘价值重估’论等对他产生多影响”。
[2]而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意识流代表作家,同时她亦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者。
透过她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西方流行性主义。
对贝克特的说法是“20世纪20年代,正是意识流文学在欧洲博兴的时代,这一文学新潮流深深吸引了贝克特,他阅读它,翻译它.......是研究他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3]那么马尔克斯“曾受乔伊斯﹑福克纳﹑卡夫卡等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影响,但更多的是继承了拉丁美洲本土文学传统,同时也从阿拉伯东方神话故事准哦中汲取养料,从而形成他的特定的审美心理品格与艺术思维方式,以‘魔幻’的方式观察生活,把神奇的事物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来描写。
”[4]卡夫卡对马尔克斯的影响,伍尔夫对贝克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可见人教版的这一单元的现代主义作品选的是别具匠心。
他们即是一体的,又是分散的。
既相互影响,又个具有特色。
他们不仅是一位位优秀的作家,一篇篇传世名作,也是一个时代的经典。
对他们的学习,即是对一篇上作的审美,亦是对现代主义西方哲学思潮的认识。
其次,我们来看比较文学的另一大学派,美国学派及其提倡的“平衡研究”。
美国因为其短暂的历史,使他们更注重“平行研究”。
美国学派学者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到“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平行研究可以是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文体风格﹑艺术手法及其他形式问题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是作家作品﹑文学类型﹑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
因此,我们带着美国 学派的“平行研究”来看中学语文的课文选材。
中学语文教材选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高中第四册第四单元,与中国的《孔雀东南飞》﹑《红楼梦》体现爱情与义务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