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平时作业三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练习题答案附后
30.行政事业单位对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和物品的单位价值规定为 C .P187
元以上 元以上 元以上 元以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案纸上;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20道题,共40分
1.在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B C D .P4~5
19.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费用的是 A D .P172
A.净利息支出 B.财产保险费 C.教育费附加 D.汇兑净损失 E.职工工资
20.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有 A C D E .P70
A.短期借款 B.应付债券 C.应付工资 D.应交税金 E.应付福利费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各题答案符号填写在答案纸上,每题1分,14道题,共14分
9.根据统计调查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 A B D .P127
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B.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C.行业统计报表制度 D.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E.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10.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 A C E .P138
A.制造业 B.建筑业 C.采矿业 D.房地产业 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C.是否制订全面调查方案 D.是否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3.某等距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C .P37
4.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 .P51
A.相对数和平均数 B.绝对数和相对数 C.绝对数和平均数 D.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27.下列各项调查中,属于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项目的是 D .P127
A.基本单位调查 B.全国土地清查 C.第三产业普查 D.农业普查
201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章节作业
第一章总论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
统计的涵义: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也会有所不同。
完整统计指标:时间、地点、名称、数值、计量单位。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概念。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
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的具体数值是标志值,也称变量值。
可以变换的数量标志成为变量,用来描述个体。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的指标的数值是从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互换关系。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总体的同质性和个体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离散变量的数值只能用整数表示;连续变量的数值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年龄就是连续变量。
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前提。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统计整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第二章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分为2种:1、对原始资料的搜集2、对次级资料(又称文案资料)的搜集以原始资料为主。
原始资料是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次级资料(文案资料)是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
统计调查的3个要求:1、准确性,2、及时性;3、全面性。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范围分成:1、全面调查2、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分为: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非概率抽样)、典型调查和概率抽样。
按调查登记时间分为:连续调查(时期)和不连续调查(时点)。
连续调查(4种时期):人口出生数、人口死亡数、产品产量、产品销售量。
不连续调查(5种时点):人口数、设备数、库存数、土地面积、城乡居民储蓄金额。
时期的特点:1、各期数值可以相加。
2、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数值越大。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后练习题汇总缩小版解析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第一章: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数量标志)。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第二章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5.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8.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每个从业人员)。
9.我国的统计报表(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10.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
一般,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越少)。
11.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普查)。
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2022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试卷
2022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最新)1、[单选]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增长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答案】C【解析】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定基发展速度。
2、[题干]对于变量值数目很少的离散变量数列应以组距式而非单项式进行编制。
( )【答案】错误【解析】变量数列又可分为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
连续型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的,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则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如果变量值数目很多,则应编成组距式。
3、[题干]统计调查应当以()为主体。
A.周期性普查B.经常性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D.重点调查【答案】B4、[题干]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审查调查项目的()。
A.必要性、科学性B.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C.可行性、科学性D.合法性、科学性、必要性【答案】B【解析】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5、[题干]统计专业职务分为总统计师、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五种。
()【答案】错【解析】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分为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等层次。
6、[题干]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统计法律效力的是()。
A.统计法律B.统计行政法规C.地方性统计法规D.统计规范性文件【答案】A【解析】统计法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统计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②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
7、[题干]《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的领导。
A.国家统计局B.县级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答案】D8、[题干]下列选项中,属于统计人员职权的是()。
《统计基础与实务》答案
第一章一、不定项选择题1.D 2.D 3.D 4.D 5.D6.A 7.ABCD 8.BCD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简答题1.答:(1)数量性:数量性是指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分别是数量多少、数量间的关系、质与量互变的界限和规律性。
(2)总体性:总体性是指在统计工作中,通常将社会经济现象看作一个整体现象。
(3)具体性:具体性是指统计数据都是在一定的地点、时间、条件下发生的。
(4)社会性:在统计中必须考虑社会角色。
2.答: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②标志中的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③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④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2)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联系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①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个体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它既可是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也可是个体数的总和。
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3.答:(1)按对象性质分类:按对象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2)按取值依据分类:按取值依据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3)按功能分类:按功能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4)按内容分类:按内容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5)按数量对比关系分类:按数量对比关系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4.答:统计方法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等。
(1)大量观察法就是对所要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事物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以反映总体数量的特征。
统计实习三及答案
实习三一、选择题1. 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__________。
A. 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B. 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C. 两对实测的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D. 两对理论数2.由两样本率的差别推断两总体率的差别,若P <0.05,则__________。
A. 两样本率相差很大B. 两总体率相差很大C. 两样本率和两总体率差别有统计意义D. 两总体率相差有统计意义3. 四格表资料中的实际数与理论数分别用A与T表示,其基本公式与专用公式求的条件为__________。
A. T≥5B. A≥5 且T≥5C. A≥5 且n≥40D. T≥5 且n≥40χ,可以为__________。
4. 三个样本率比较得到2χ>.0052,A. 三个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 三个总体率都不相同C. 三个样本率都不相同D. 三个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5. 对于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假设为__________。
A. 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正态总体B. 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非正态总体C. 样本的差数来自中位数为0的总体D. 样本的差数来自方差齐性和正态分布的总体6. 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理论频数__________。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随该格实际频数的增减而增减7. 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治疗人数8 23 6 3 1该资料的类型是__________。
A. 计数资料B. 计量资料C. 等级资料D. 个体资料8. 某年甲、乙两地儿童麻疹流行,甲地发病300人,乙地发病250人。
问该年甲、乙两地儿童麻疹发病率P谁大谁小__________。
A. P甲>P乙B. P甲<P乙C. P甲=P乙D. 大小关系不明9. 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__________。
A. t 检验B. u检验C. 秩和检验D. χ2检验10. 配对样本差值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确定P值的方法是__________。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备注:本部分只包括《统计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6分)1.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身高B.工资C.年龄D.文化程度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是指( )。
A.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C.统计年鉴上发布的资料D.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3.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
A.灵活程度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4. 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按数量标志分组D.以上都不对5. 划分组限时,如果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叠,则()。
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B.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6. 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360元和430元,则( )。
A.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B.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C.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相同D.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无法比较7.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洗衣机拥有量为42.98台。
这一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B.平均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总量指标8. 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平均指标时间数列B.相对指标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9. 已知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A.水平法B.累计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加权算术平均法10. 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A.25%B.2%C.75%D.20%11.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项目一统计与统计活动一、单项选择题1. A2. D3. A4. A5. B6. C二、简答题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是什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等。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变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 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两者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依附于统计总体。
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说明对象不同、具体表现不同。
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直接汇总或由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数进行总计而得到的。
(2)指标和标志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地位发生变化,使得相应的指标与标志也相互转换。
3. 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和形式。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1)通过数学公式形式表现出来的统计指标体系。
(2)指标之间不存在数学公式形式的关系,而只是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4. 统计学有哪些研究方法?分别简述其概念。
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研究各种现象和过程要从总体上加以考察,对现象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调查,将充分占有的实际数据资料作为认识的基础。
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是将总体中的个体分为若干组,以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统计指标从具体数量方面对现实社会经济总体的规模及特征进行概括和分析的统计方法。
统计模型法。
统计模型法是按照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平时作业4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平时作业四统计实务部分第一章统计报表制综述一、单项选择题1、部门统计制度由(C)负责管理和协调。
A、国务院B、国务院各部门C、国家统计局D、各部门统计结构二、多项选择题1、经过2003年调整后,我国普查项目包括(BCE)。
A、基本单位普查B、农业普查C、人口普查D、第三产业普查E、经济普查2、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ABC)。
3、现行国家统计制度分为(CDE)。
A、循环性普查制度B、特殊性普查制度C、周期性普查制度D、经常性调查制度E、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判断题1、我国统计调查制度只能由国家统计局制定。
(×)2、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
(√)3、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3的年份实施。
(×)4、重点统计调查项目必须经过研究论证和试点。
(√)5、部门统计调查的范围和内容原则上应与部门职能相一致。
(×)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一、单项选择题1、单位代码中,无属性的数字位数为8位,检验码位数为(D)。
A、8位B、4位C、2位D、1位2、按照《三次从业划分规定》,房地产属于(C)。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附加产业3、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A)。
A、3个大类,6个中类B、3个大类,16个中类C、6个大类,6个中类D、6个大类,16个中类二、多项选择题1、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的行业门类有(CDE)。
A、建筑业B、房地产业C、采矿业D、制造业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在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划分规模时所依据的指标有(ACE)。
A、从业人员数B、资金利税率C、销售额D、资金负债率E、资产总额3、第一从业包括(ABCD).A、农业B、林业C、牧业D、渔业E、采矿业三、判断题1、统计分类标准化有利于加强统计资料的国际化对比。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商业到科学研究,从健康医疗到政策制定,统计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
一、数据的类型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数值化处理的,例如年龄、身高、收入等。
而定性数据则是表达某种特征或属性的,例如性别、职业、品牌好坏等。
了解数据的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至关重要。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收集数据是进行统计研究的第一步。
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室观察等多种方式获得。
在收集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这包括删除异常值、填充缺失值以及转换数据格式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统计学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它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
常见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中心趋势度量(例如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变异趋势度量(例如标准差和方差)。
通过描述统计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数据集的整体特征和分布情况。
四、概率与统计推断概率是统计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统计推断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的过程。
通过采用合适的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方法,我们可以从有限的样本数据中获得对总体的推断和预测。
五、统计实务统计实务指的是将统计学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学经常被用于市场调研、风险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六、统计软件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统计软件成为统计学家和数据分析师的得力工具。
常见的统计软件包括SPSS、R、Python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可视化功能,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便利。
结语统计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它不仅提供了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还能从数据中揭示规律和趋势。
201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专业知识和实务随堂练习题三含答案
201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专业知识和实务随堂练习题三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2 统计报表按照报送范围,可分为( )。
(A)一次性报表和经常性报表(B)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D)国家统计报表、地方统计报表和部门统计报表3 落在某一分类数据每一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
(A)频数(B)频率(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4 已知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8个学生的身高分别为(单位:cm):172、165、169、174、170、173、168、179,则这些学生身高的中位数为( )。
(A)4(B)4.5(C)172(D)1715 当抽样单位数是原抽样单位数的4倍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随机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比原来( )。
(A)减少1/2(B)增加1/2(C)减少1/3(D)增加1/36 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随机样本,其均值为=81,标准差s=12。
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
(A)81±1.97(B)81±2.35(C)81±3.10(D)81±3.527 在单侧检验中,给定显著性水平α和P值,可以拒绝原假设的是( )。
(A)P≥α(B)P(C)P>α(D)P=α=08 根据散点图5—1,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 )。
(A)正线性相关关系(B)负线性相关关系(C)非线性关系(D)函数关系9 在k元回归中,n为样本容量,SSE为残差平方和,SSR为回归平方和,则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时构造的F统计量为( )。
10 某地区出生人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与2005年相比降低3%,2007年又比2006年降低5%,2008年是2007年的98%,则2008年与2005年相比,下降幅度为( )。
统计基础与统计实务答案
2013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一个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B)。
A.二者是一致的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C.二者没有关系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3.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B)。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再分组D.平行分组4.某村100户农民家庭人均月收入最高为430元,最低为270元,据此分为4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B)。
A.30 B.40 C.50 D.705.总量指标(D)。
A.能从无限总体中计算出来B.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无关C.与数学中的绝对数是一个概念D.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6.某厂甲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为3%,实际成本降低率为6%,则甲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程度为(B)。
A.150% B.96.9% C.103% D.200%7.已知某公司2006年销售额为1999年的210%,则该公司1999-2006年期间销售额年平均发展速度为(C)。
A.B.C.D.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4%,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了5%,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B)。
A.9% B.9.2% C.12% D.20%9.综合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B)。
A.个体指数B.总指数C.综合指数D.平均数指数10.将居民小区共4000户居民按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为3,则3、103、203……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种获取样本的方法为(B)。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11.我国现行的周期性普查制度不包括(D)。
2019年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练习题及答案三含答案
2019年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练习题及答案三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 A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家庭按城镇分组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 C )。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1、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BCE )。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
A、职工按年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3、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BDE )。
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程度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 )。
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E、环比指数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标准考试答案(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标准考试答案(三)1、单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我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别代表省、地区、县的名称。
A.9B.6C.12D.8正确答案:(江南博哥)B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
该标准规定了行政区划代码是指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的代码,用6位阿拉伯数字分为 3层,每层2位,分别代表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的名称。
2、单选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
A.产业活动单位B.法人单位C.企业集团D.法人企业正确答案:D本题参考解析:《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依据。
3、单选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由本体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其中本体代码有八位,校验码有()。
A.一位B.二位C.三位D.四位正确答案:A4、单选对于企业划分指标中的营业收入,限额以下批发与零售业企业采用的代替指标是()。
A.主营业务收入B.营业额C.商品销售额D.资产总额正确答案:C5、判断题《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住宿和餐饮业。
()正确答案:错6、判断题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维修业属于第二产业。
()7、单选?某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40%的股本,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30%的股本,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30%的股本。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述问题:我国的企业控股情况可分为()。
A.四类B.五类C.六类D.七类正确答案:C8、单选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按()处理。
A.集体控股B.国有控股C.私人控股D.其他正确答案:B9、判断题由于统计目的和核算对象的不同,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也可以采用法人单位。
2022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试卷
2022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最新)1、[题干]统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
A.统计调查B.统计设计C.统计整理D.统计汇总【答案】A2、[单选]平行分组体系是针对同一总体分别进行的独立简单分组,其分组标志数为( )。
A.一个及以上B.两个及以上C.三个及以上D.不限个数【答案】B【解析】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3、[题干]某煤矿某年采掘了价值600万元的煤炭,全部出售给炼焦厂;炼焦厂使用该煤炭做原材料,炼成价值1700万元的焦炭,将其出售给钢铁厂;钢铁厂使用该焦炭做原料,生产出价值为3500万元的钢材,三个企业的总产出为()万元。
A.5800B.5200C.2300D.1200【答案】A4、[题干]统计法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不得()。
A.屡次迟报、拒报统计资料B.迟报、拒报统计资料C.屡次漏报、不报统计资料D.漏报、不报统计资料【答案】B【解析】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对象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5、[题干]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C.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D.某商场1990~2006年商品销售额。
E,某市近5年企业数【答案】ACE【解析】本题考查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时点指标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间隔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时点指标的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定期的一次登记取得的。
6、[题干]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B.职工工资总额C.固定资产投资额D.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答案】D7、[题干]全国人口普查是()。
A.重点调查B.经常性调查C.一次性调查D.典型调查【答案】C8、[多选]《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以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划分对象,以实际建设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
二、指标与标志:1、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三、变异与变量:1、变异:指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2、变量:指数量变异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
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部门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二、统计的过程。
1、统计设计:是在正式进行具体统计工作之前,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对象的性质,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试题(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B. 数据的预测和决策C. 数据的存储和传输D. 数据的挖掘和应用答案:A2. 下列哪项属于统计数据的类型?()A. 文字数据B. 图片数据C. 数值数据D. 视频数据答案:C3. 以下哪个属于描述性统计方法?()A. 回归分析B. 方差分析C. 频数分布D. 协方差分析答案:C二、填空题4.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5. 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序、分组、编码6. 下列哪个指标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答案:标准差三、判断题7. 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答案:正确8. 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分布的形状的指标。
()答案:错误9.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答案:正确四、计算题10. 已知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米):1.60,1.65,1.70,1.75,1.80。
求该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
答案:平均身高 = (1.60 + 1.65 + 1.70 + 1.75 + 1.80) / 5 = 1.7中位数 = 1.70众数 = 1.70标准差= √[(1.60 - 1.7)² + (1.65 - 1.7)²+ (1.70 - 1.7)² + (1.75 - 1.7)² + (1.80 -1.7)²] / 5 = 0.05五、应用题11. 某企业生产一批产品,抽取100件进行检验,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
请计算该批产品的合格率,并说明合格率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答案:合格率 = (100 - 5) / 100 = 0.95 = 95%合格率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合格率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平时作业三统计基础知识(6-8章)第六章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为(B)。
A、个体指数B、总指数C、综合指数D、平均指数2、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D)。
A、25%B、2%C、75%D、20%3、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B)。
A、增长B、降低C、不变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4、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C)。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5、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A)的总变动。
A、各种商品销售量B、各种商品销售额C、各种商品零售价格D、居民购买力二、多项选择题1、平均指数(ACDE)。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B、是计算总指数的唯一形式C、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D、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2、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ACD)。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68万元。
3、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ABCD)。
A、应根据指数的经济内容来决定B、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C、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D、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E、应根据基期或报告期资料是否全面来决定4、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E)。
A、产品销售量指数B、产品成本指数C、工业总产出指数D、零售物价指数E、职工人数指数5、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BDE)。
A、产品销售量指数B、产品成本指数C、工业总产出指数D、零售物价指数E、劳动生存率指数6、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BCD)。
A、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15.4%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三、判断题1、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2、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3、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静态指数。
(×)四、综合应用题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对销售量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1)销售量指数为(A)。
A、107.69%B、116.35%C、92.86%D、90.56%(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B)。
A、105.67%B、108.04%C、90.28%D、94.62%(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09%,增加16万元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 %,减少14万元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9.72%,增加22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38%,增加12万元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1)总成本指数为(A)。
A、108.62%B、118.04%C、92.05%D、98.45%(2)产量总指数为(B)。
A、114.8%B、115.02%C、86.94%D、87.06%(3)成本总指数为(B)。
A、96.57%B、94.44%C、105.88%D、106.65%(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C)。
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5%,增加2400元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减少1235元(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A)。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06%,减少4087元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减少4050元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D)。
A、经济普查B、人口普查C、农业普查D、1%人口普查2、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D)。
A、志愿者抽样B、判断抽样C、随意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3、为获得某批日光灯产品平均寿命数据,现随机从中抽取100件产品,测得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则样本平均数为(B)。
A、100小时B、2000小时C、1900小时D、2100小时4、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B)。
A、100%B、98%C、2%D、无法计算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C)。
A、与样本单位数目无关B、不变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成正比D、不受抽样方法不同的影响6、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为(D);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极限误差的大小;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的不同;人力、物力、人力的可能条件。
A、总体单位的分布B、总体单位的个数C、时间期限D、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二、多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ABCD)。
A、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B、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值C、有时是唯一可选择的调查方法D、费用相对较低E、时效性较差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BDE)。
A、样本单位数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C、投入的经费大小D、抽样方法E、抽样组织方式3、抽样调查具有入下特点(CDE)。
A、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机会不等B、抽样调查存在一定抽样误差C、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可能采用普查方法,抽样调查时效性强 D抽样调查的费用与普查费用相比,节省的费用可以通过样本抽取的比例计算 E、对一些产品进行破坏试验以检验总体的性能时,只能采取抽样调查三、判断题1、有些调查必须也只能使用抽样调查。
(√)2、随机原则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
(√)3、随着研究总体的增大,抽样时样本单位数也一定等比例增大。
(×)4、重复抽样情况下,总体单位数在每一次抽取时都是相同的。
(√)5、根据点估计值、概率度就可以对总体平均数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期间估计。
(×)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在分析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时,常采用(D)。
A、对比分析法B、比例分析法C、因素分析法D、相关分析法2、连环替代分析法属于(C)。
A、对比分析法B、动态分析法C、因素分析法D、相关分析法3、年距发展速度是(C)。
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商品之比B、报告期商品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C、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D、报告期水平与去年水平之比4、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A)。
A、对比分析法B、比例分析法C、弹性分析法D、因素分析法二、多选题1、统计分析的特点有(ADE)。
A、数据性B、完整性C、精确性D、目的性E、时效性2、统计分析的程序报括(ABCDE)。
A、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B、搜集、整理统计资料C、编制统计分析表D、进行系统分析E、撰写统计分析报告3、统计复习报告的特点是(BCDE)。
A、严格的准确性B、文体的特殊性 C明显的综合性 D、鲜明的实践性 E、明确的目的性三、判断题1、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统计活动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延续和深化。
(√)2、统计复习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所以说准确的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3、比例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实用,但在分析比例结构时,不能就数字论数字,要联系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和。
(×)5、使用动态分析法要注意历史数据的可比性,指标的口径可以不要求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