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滞弹性与内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B、C为同向加载,σe↑; C、D为反向加载,σe↓。
2.定义 金属经预先加载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然后再同 向加载,则σe↑ ,反向加载变形则σe↓的现象称 B.E.。
3. 解释 第二类内应力引起的(微观内应力,晶粒间 或晶粒内受力不均造成的)。
再同向拉,要克服压应力,所以, e ; 反向压缩,有压应力作用,使开始变形外力减小, 所以, e 。
0
2
0 0 (cost cos sin t sin ) sin tdt
0
2
0 0 cos sin td sin t 0 0 sin sin 2 tdt
0 2 0 2
2
2
0 0 cos
1 2 1 1 sin t 0 0 sin t sin 2t 2 2 4 0 0
三. 量度内耗的基本量
1. 能量衰减率∆w/w ∆w:每周的振动能损耗(表现为回线面积) w:振动一周的最大振动能(振动一周时应力 作功)
W d
0 sin t
0 sin(t )
d 0 cos(t )dt
W d 0 0 cos(t ) sin tdt
滞弹性体:
σ-ε无对应关系。应变落后于应力,在周期性振动时, 应变与应力之间出现位相差,位相差的存在使应力-应变 曲线形成封闭回线,称弹性滞后环。
加载时消耗于金属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金属放
出的变形功。这部分消耗于金属内部的功称为 内耗。其大小可用回线面积表示。 小结:(1)变形功加载>变形功卸载; (2)差--内耗; (3)值--回线面积(称循环韧性)。 内耗: 动态滞后内耗: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引起的, 大小与振动频率有关 。 静态滞后内耗:由于在加载和去载时应力、应 变关系不同引起的,大小与振幅有关。
一般来说,在退过火的多晶体金属材料中,正负变 形应力相等,不存在B.E.。如果由于变形产生内应力, 则会随之产生B.E.。
所谓金属学因素对B.E.的影响,实质上就是加工硬化 问题,即这些因素同加工硬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有关 系。当负荷应力比内应力大时,除掉负荷也会产生塑性 应变,这样B.E.就与微塑性行为、应力变动下的蠕变、松 弛等有密切关系。 晶体塑性问题暂且不说,而作为实际应用上的问题, 塑性加工(包括塑性纵弯曲)及疲劳问题就显得重要了。 例如:在大口径焊接管的焊接工艺中,因为施加弯曲、 矫直、压缩、膨胀等很多应力状态不同的塑性变形,这 样便产生B.E.,所以难以掌握原材料和产品性质间的关系。 这样以来预先变形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即屈服条件就显 得很有必要了。
一. BauscBaidu Nhomakorabeainger Effect (B.E.)
1. 现象
曲线 A:初次拉伸曲线,
e 240 Pa
B:初次压缩曲线,
e 178 Pa
C:B再压缩, e
e 287 Pa
图6.1 退火轧制黄铜在不同载荷条件
下弹性极限的变化情况
D:第二次拉伸, e e 85 Pa
4. 实例
B.E.在很多金属中都有发现,一般高温回 火钢如果预先经1~4%的微量塑性变形,其 B.E.较明显, σe的变化幅度较大(60%~ 70%);而中、低温回火钢则变化幅度较小, 只有15~30%。 显然,B.E.对于预先经轻度塑性变形,而 后又反向加载的机件十分有害。如过载应变疲 劳,因B.E.而使材料逐步弱化。
BCC中,间隙原子在点阵中产生的畸变不 11 (0 是球形对称的,处于 2 2 ) 位臵上的间隙原子, 在[100]方向上造成的畸变比其他两方向大,这 是x位臵。如处在y位臵,y方向畸变大;如处在z 位臵,z方向畸变大。 在无外应力情况下,碳原子均匀分布在 BCC的八面体空隙中,沿立方体三个方向的间隙
E R ( ) 显然Eu>ER。 其中 -瞬时应变 -随时间而发展的应变(滞弹性应变)
6.2 金属的内耗(inner loss)
一. 交变载荷时σ -ε -t 关系 理想弹性体:
0 sin t
0 sin t
角速度 , 2f
第6章 滞弹性与内耗
(delayed elasticity and internal friction)
6.1 滞弹性 6.2 金属的内耗 6.3 滞弹性及内耗产生的机理 6.4 内耗在金属学中的应用
6.1 滞弹性(elasticity)
理想弹性体变形:是单值性的可逆变形, σ 与ε 对应。 实际金属的弹性变形:是不完整的弹性变 形,即在弹性范围内应变落后于应力,这种行 为称为滞弹性。 如: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等。
无外力,C原子分布在x、y、z的位置的几率相等,分
布是无序的。 在x方向加拉力,处在x位置的碳原子产生的畸变能比 其他两方向低,则y、z位置的碳原子要向x位置转移, 造成碳原子沿x方向呈有序分布,在x方向产生了附加 应变,出现了滞弹性,即产生了内耗。
小结: x方向加外力,x方向产生瞬时应变ε′,产生空
意义(应用):
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有的要求高内耗,有的要
求低内耗。如:制作钟、乐器的材料,要求低 内耗,消震能力低,声音好听;制作机座、汽 轮机叶片的材料,要求高内耗,以消除振动。 所以要研究成分与组织对内耗的影响以满足对 具有各种内耗的金属材料的要求。 由于内耗是振动时内部的变化引起的,与金属 的结构和原子运动有关,因此研究内耗可以了 解金属及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二. 弹性后效
理想晶体
σ
加载
ε
随时间不变
卸载
ε
加力
去力
t
实际金属
σ
A
不加应力也应变
B
去应力 后降低
ε
ε″ ε′
a
滞弹性应变 b
随时间延续回到O
c d
O
O C a 随时间延续回到O
H
ε
(2)
(1)
t
这种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 力,并和时间有关的弹性变形称为弹性后效。
图(1)实际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 形,开始时,沿OA变化,产生瞬间弹性应变oa之 后,在载荷不变条件下,随时间延长变形慢慢增 加,产生附加的弹性应变aH。这一现象称正弹性 后效或弹性蠕变。卸载时,立即沿BC变化,部分 弹性应变HC消失,之后随时间延长变形缓慢消失 至零。这一现象称反弹性后效。 图(2)设t=0时,加力,产生瞬间应变εˊ, 随时间延续ε继续增加,直达平衡值 当t=t1时, 去除应力,立即收缩相当εˊ部分,其余的应变随 时间回复到0。
f频率(单位时间 振动次数)
实际金属:滞弹性体
0 sin t
0 sin(t )
υ=0理想弹性体;
υ>0滞弹性体。
应力最大,应变不是最大(应变落后于应力)。
二. 内耗
理想弹性体:
应力与应变总是同相的,作周期性振动时,在σ-ε图 上为一直线,没有不可逆的能量消耗。 加载作功=卸载作功(能量放出来)
随时间增加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称滞弹性 应变。正弹性后效ab段和反弹性后效cd段都是时 间的函数,而瞬时弹性应变oa段和bc段则与时间 无关。 具有滞弹性的物体不服从虎克定律。σ-ε无一 一对应关系,如果还用虎克定律来描述这种物体 的弹性行为,则弹性模量E就不再是常数,而是 时间的函数。
一般把相应于瞬间应变的弹性模量记作Eu: Eu 相应于应变达平衡值的弹性模量记作ER:
1 1 11 11 ( 0 ,0 , 0) 2 2 22 22
出现碳原子的几率大致相等,分布是无序的。
若使晶体在[100]方向上受到拉应力的作用, 11 (0 ) 则处于该方向的间隙 位臵上的碳原子产生 22 的畸变能就比其他两个方向要低。为适应新的 11 1 1 ( 0), ( 位臵的碳原子将会逐步 0 ) 条件,间隙在 22 2 2 转移到[100]方向的间隙位臵上来,造成溶质原 子的有序分布,从而产生了沿[100]方向的附加 应变,这就出现了滞弹性现象,由此而产生的 内耗称史诺克(Snoek)内耗。
应用这两种原理,所采用的温矫直加工法, 可获得强度高,耐松弛的良好材料。 温矫直加工法:介于热、冷加工温度之间的 加工。 目的:提高材料性能。原子易于活动,有助 于机械和物理性能的变化。从金属学观点来看, 在加工中起变形作用的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 用是控制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
5. 消除办法
采用300~400℃回火,消除第二类内应力, 而又不降低强度。 冷拉弹簧钢丝卷制弹簧的定型回火(300~ 400℃),正是为了消除第二类内应力和B.E.的一 道热处理工序。
2 W 1 (2 ) 2
W (又 2 ) W
可见:衡量内耗大小的几个指标
是互相关联的。
( ,
W 1 , Q , ) W
6.3 滞弹性及内耗产生的机理
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出现滞弹性→应力-应变曲线 形成回线→出现内耗。 下面讨论滞弹性引起的内耗。 一. 在固溶体中,由于原子的扩散引起的内耗(应力感生 有序造成的内耗)。 以C→α-Fe(BCC)F体为例:
在一定拉力P=Pe作用下,多晶体金属由于各晶粒取向 不同,只在软取向晶粒上产生塑性变形,而相邻硬取向晶 粒处于弹性状态或只发生较小的塑性变形。当外力去处后, 硬取向晶粒力图恢复弹性变形,但因软取向晶粒处于拉伸 状态,拉伸塑性伸长,限制其恢复,而不能完全恢复,于 是就对软取向晶粒产生了附加残余压应力,而软取向晶粒 又对硬取向晶粒产生附加残余拉应力。 当第二次反向压缩加载时,软取向晶粒因有残余压应 力的作用,其开始压缩变形的外力降低,表现为σe ↓。 当第二次是正向拉伸加载时,必须增加外力以克服软 取向晶粒上的残余压应力,才能使其开始塑性变形,表现 为σe ↑。
1)B.E.与晶粒度关系 晶粒度愈细,B.E.越大。 2)预应变对B.E.的影响 预应变增大,B.E.的表示值虽增大,但结果 取它与加工硬化量的比值,以1~2%的预应变为 界则开始急剧下降。这表示在预变形的同时,加 工硬化成分已趋稳定。 3)单相金属的B.E. 纯Fe>Al>Cu>α-黄铜,即交滑移越难, B.E.越大。而在六方晶系金属中,进行基面滑移 的Mg、Zn比非基面滑移的Ti、Zr的B.E.大。
0 0 sin
1 W 0 0 而总振能: 2
所以 W 0 0 sin 2 sin 2
W
可见:
1 0 0 2
(因为很小)
1)位相角υ是内耗大小的量度。υ↑,内耗↑。工程 上,称∆w/w为消振能力。 2)υ=0,σ-ε呈直线关系。 3) 1 W 定义为内耗,以符号Q-1表示。
2 W
Q 1
1 W 2 W
2. 振幅对数衰减率δ
自由振动的物体,由于内耗损失了振动能, 振幅会逐渐衰减,可以把振幅衰减的快慢作为量 度内耗大小的一种指标,这就是振幅对数衰减率。 它等于相邻两次振幅比值的对数:
An ln An 1 ( A振幅,An 第n次振幅)
An An 1 ln 1 ( ) An 1 An An 1 An 1 (相当于两次振幅衰减率)
4)碳钢的B.E. 一般来说,C%增加或碳化物分布越细, B.E.就越大。因存在第二相,而增加的加工硬 化量,在表观上可以把它当作内应力,而变成 有助于B.E.的应力。 5)B.E.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变形温度↑,B.E.↓。即在高温下变形的金 属具有稳定的结构。而碳钢在200~400℃温度 下,由于C、N的作用,硬化↑,而B.E.↓。 随回复、再结晶,B.E.消失(在屈服应力 应变的低温退火时)。
根据振动理论:振动能量与振幅平方成正比。 所以
2 2 W An An 1 ( An An 1 )( An An 1 ) 2( An An 1 ) 2 2 2 W An 1 An 1 An 1
(An与An+1相差甚小)
故: 1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