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子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教育理念。
这些传统理念对于塑造了华夏子孙的品德、智慧以及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包括孝道教育、儒家教育、诗书礼仪以及思想方法。
1. 孝道教育: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教育中,孝道被视为一种核心教育理念。
孝顺父母被认为是传统教育的基础,其灌输了对家族、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场所。
从小家庭的教育中,孩子们学习到了尊敬和孝敬他人的价值观。
2. 儒家教育:儒家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儒家教育是主流的教育体系。
它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通过道德修养来塑造人的品格。
儒家教育注重礼仪、道德、知识和人际关系的培养,旨在培养有德有才的君子。
儒家思想对于塑造中国人的品质和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诗书礼仪:诗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的三个重要要素。
诗歌是中国文化中表达情感、宣扬价值观的重要形式,通过诗歌教育,孩子们可以增进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书法和文学作品也是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的重要手段。
而礼仪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
4. 思想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传统的思维方式注重细致思考、整体思维和以德育人。
在教育中,注重用心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这种思想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教育理念注重品德、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懂得尊重和孝敬他人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将来能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
通过这些传统教育理念,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德才兼备、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重要任务。
尽管时代变迁,但古人的教育智慧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古人注重以德育人,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智慧,下面将介绍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首先,古人注重家庭教育。
在古代,家庭是最早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父母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父母亲自教导孩子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品行和道德观念。
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古人非常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
他们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导他们要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守信。
古人认为良好的品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古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和学习能力。
他们鼓励孩子读书学习,并向孩子传授他们所知道的知识和经验。
他们也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三,古人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技能。
他们认为良好的习惯和技能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他们教孩子如何自我管理、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其次,古人注重孩子的体验与实践。
他们鼓励孩子亲身经历和实践,通过体验来增加对事物的了解。
古人认为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培养孩子的品格和能力,体验和实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途径。
古人的体验与实践教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古人鼓励孩子亲身参与一些实际活动。
这可以是参观博物馆、动手制作手工艺品、种植蔬菜等。
通过实际的参与,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二,古人重视孩子与自然的互动。
他们鼓励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探索、观察和思考,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第三,古人注重学以致用。
他们鼓励孩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通过实践,孩子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除了家庭教育和体验实践外,古人还注重师道尊严。
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师德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古人非常尊崇教育者的智慧和学识,并将他们视为孩子们的引路人。
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师道尊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1.父母教育:在古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会亲自教育孩子,传授道德、伦理和生活技能等知识。
他们会以身作则,展示正确的行为模式,并以此来引导孩子的成长。
父母还会关注孩子的品德发展,如孝顺、忍让、正直等,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2.家庭教育:古代中国家庭通常以大家庭为单位,孩子成长在一个庞大的家族环境中。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会和父母、祖父母、叔伯等亲属一起生活,并从中学习和感受家庭价值观。
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家族观念、尊敬长辈的意识以及家庭责任感等。
3.师傅传授:在古代中国,有些家庭会雇佣知识丰富的师傅来传授孩子各种技能和知识,如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
这些师傅通常是家喻户晓的行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潜力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并鼓励孩子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4.私塾教育:在一些地区,私塾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通常会将孩子送到私塾学习,跟随名师学习文化知识和经典著作。
私塾教育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背诵古代经典、写作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5.社区教育:古代中国社区也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
社区会组织集体活动,如读书会、讨论会等,为孩子提供教育机会。
社区教育不仅仅关注学术知识,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团队合作和互助意识。
6.刻苦自学:古代中国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者会鼓励孩子自觉自愿地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和探索。
孩子会被要求努力学习,记住大量的古代文化和经典著作,以培养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以上是古代中国教育孩子的一些常见方法。
虽然这些方法有时候会显得严格和极端,但是它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自律、自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代教育方法的一些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仍然对现代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古代中国的育儿智慧
古代中国的育儿智慧引言:育儿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古代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育儿智慧。
这些智慧不仅包括了健康、教育和道德等方面的指导原则,还强调了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古代中国的育儿智慧,探讨这些理念如何对现代家庭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一、重视早期教育在古代中国,人们深知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古代父母注重创造适合婴幼儿成长的环境,并鼓励他们尽早开始学习。
例如,许多古代教育家主张“泥土教育”,通过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另外,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些童话故事和诗歌寓意深刻,能够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力和想象力。
二、尊重孩子个性古代中国人重视尊重孩子的个性,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天赋和兴趣,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
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就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古代家长和教师经常观察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代中国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被视为孩子学习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他们身上传承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古代中国有许多箴言和谚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例如“父母在,万事足”和“教子有道,尽孝无忧”。
这些智慧言论提醒着人们,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倡导良好的社会环境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他们相信儿童应该在纯洁和正义的环境中长大,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因此,古代社会不仅注重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社会教育以及邻里关系的互动。
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学习社会规则和团队合作,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结论:古代中国的育儿智慧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古人对子孙的教诲
古人对子孙的教诲一、修身养性古人认为,修身养性是教育子孙的第一要务。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因此,他们教导子孙要注重内心世界的修养,培养善良、正直、宽容等美好品质。
二、勤学苦读古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因此,他们教导子孙要勤奋刻苦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尊师重道古人认为,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们教导子孙要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学习,同时也要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四、礼仪修养古人注重礼仪修养,认为这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他们教导子孙要注重言行举止,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以礼貌待人。
五、仁爱之心古人认为,仁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他们教导子孙要具备仁爱之心,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谨慎言行古人认为,言行举止要谨慎,不能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教导子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冲动而做出后悔的事情。
七、诚实守信古人认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
他们教导子孙要言行一致,遵守承诺,不撒谎、不欺诈,保持诚信为本的品质。
八、孝顺父母古人认为,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们教导子孙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尽自己所能为父母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
九、忠于国家古人认为,忠于国家是一个国民的基本义务。
他们教导子孙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尽忠职守,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要具备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而奋斗。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方法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方法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古人认为家庭教育要以言传身教为主,
即以家长的言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分辨善恶。
同时,家长
还会通过传统的故事、谚语等方式向孩子传授道德观念。
2. 培养孝道:在古代,孝道是一种重要的家庭价值观念。
家长通常
通过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帮助亲属、关心他人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孝
道观念。
3. 关注文化教育:古人认为文化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通常通过教育孩子学习经典著作、礼仪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文化
素养。
4. 尊重孩子的个性:古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应该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
5. 强调实践教育:古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家长通常
通过让孩子亲身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培养孩子勤劳、独立的品质。
6. 刚柔并济的警示和奖励教育:当孩子犯了错或者贪玩时,可以采
取一定的方式来警示孩子,就像孟母三迁中孟母屡次搬家并剪断纺线
来警示孟子。
如果孩子做出值得表扬的事情,应该给孩子一定的夸奖
和奖赏,增强他的自信心。
7. 遇物而教:这是古代教育幼童的另一个奇招。
例如,当看到一只
鸟时,可以告诉孩子这种鸟的名字、习性等相关知识,或者借此机会
教孩子一些与鸟相关的诗词或故事。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德为先,通过言传身教、孝道教育、文化教育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注重实践教育和警示奖励教育等方法,帮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例子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例子1、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衣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道,甲壳类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并使儿子重新认识崇尚节俭的关键,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下了一篇论节俭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猛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倡导简朴质朴,并明确指出:古人以节俭为美德,今人以节俭而遭到嘲笑,真的就是大忌的。
他劝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风流,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命。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已经开始了一种拎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导孩子演唱儿歌和谈童话。
再大些,就已经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辨识,弹琴、作画、泥塑,使她自己在庭园栽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取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谈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例如种子就是怎样在花里孵出的、小老鼠和鼹鼠就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够找出兔子沟等等。
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已经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升孩子兴趣。
她还教导孩子骑车、烹制等。
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并使孩子快速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育了孩子的各种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磨练了性格。
古代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
古代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作为家长,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面对如是种种,往往困于其中而不得其解。
此时,不妨学学古人的教子之道。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人教育孩子的方法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
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古代人教育孩子的书籍1、儿童守则:以《弟子规》(清人李毓秀作)为最闻名,今日最广为人推崇。
2、女子守则:有《女诫》(汉班昭作)、《女论语》(唐宋若昭姐妹作)、《内训》(明许皇后作)、《女范捷录》(清王相之母作)、《蒙学女儿经》(清末坊刻本流行)。
可惜这些都罕见于世,今之女权主义横行于东西方,“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还敢来倡导妇道呢?3、格言谚语:市面上可见的是《小儿语》(明吕得胜父子编),基本上是通顺的白话训诫,如“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此外其实还有《太公家教》(成于唐之前,载于敦煌遗籍)、《昔时贤文》(清代末年流传)。
古代人教育孩子的事例《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古代人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
古代人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个相当重要的人生教育,现代许多家长并不理解其重要性,行动上也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如一起看看古代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古人以教育子女为人生之要职古代的家庭,既是一个生活单位,也是一个生产单位和教育单位。
古人十分重视齐家和治国的关系。
《礼记·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因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充分说明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治国应从治家始,治家应从教子始。
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国之根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养子必教,养子不教不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国家。
宋代程颐说:“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明代方孝孺也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古人的这种看法,在当今社会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二、古代家教注重立志教育“人不立志,非人也。
”古人教育子女非常注重树立远大志向,做一个正直的人。
颜子推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古人不仅认为立志重要,而且还提出立什么样的“志”最好。
明代杨继盛说:“人须要立志……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
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可见古人并不都看重做官,而是强调要明理,要先做一个正直的君子。
这种“立志”与“做人”联系起来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将来就可成为什么“家”、什么“长”或什么“师”。
社会固然需要各种“家”、各种“师”或各种”长”,可要建成一个祥和、安定的社会,更需要胸怀大志、正直明理的人。
老祖宗的教育理念
老祖宗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言传身教:老祖宗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
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孩子。
2.慈严相济:老祖宗认为,在教育孩子时,既要慈爱又要严格要求。
慈
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严格要求则可以让孩子懂得规矩和纪律。
3.因材施教:老祖宗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孩子
时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发展不同特点实施教育。
4.循序渐进:老祖宗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按照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循
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5.尊重孩子:老祖宗认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尊重他们的
意愿和选择。
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引导和鼓励为主,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老祖宗的教育理念强调了言传身教、慈严相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尊重孩子等方面。
这些理念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孩子。
古人育儿原则
古人育儿原则一、古人重视品德教育在古代啊,品德那可是育儿的重中之重呢。
古人会教育孩子要孝顺,就像那个老话说的“百善孝为先”。
孩子得尊敬长辈,吃饭的时候要先让长辈动筷,见到长辈要有礼貌地行礼问候。
而且古人还强调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像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为了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就真的把猪杀了。
这就是告诉孩子啊,做人得言而有信。
还有就是要善良,教导孩子要对他人有同情心,不能欺负弱小。
二、重视文化教育古代的孩子从小就得学习经典文化。
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都是启蒙读物。
孩子们要背诵经典的诗词文章,这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而且啊,古人读书那可是非常刻苦的,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虽然这种做法有点极端,但是也能看出古人对孩子文化教育的重视。
在文化教育中,还会教导孩子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
三、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男孩子可能会被教导一些农耕或者手工艺方面的技能。
比如说怎么种地啊,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
女孩子则会学习女红,像刺绣、织布这些。
这是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独立生活,有一技之长。
古代的孩子还会学习如何管理家庭事务,这在大家庭里是非常重要的。
四、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礼仪在古人育儿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从走路的姿势到说话的用词,都有严格的要求。
比如走路要端庄稳重,不能蹦蹦跳跳的像个没教养的孩子。
说话也要有礼貌,不能口出恶言。
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规范,像参加祭祀活动的时候,孩子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该做的事情。
五、身体锻炼方面古人也不是只让孩子读书的。
男孩子会进行一些武艺方面的训练,像骑马、射箭之类的。
这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女孩子虽然不像男孩子那样进行激烈的武艺训练,但也会有一些适合她们的活动,比如荡秋千之类的。
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六、注重家庭教育氛围古人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
如果家庭和睦,孩子也会比较开朗乐观。
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
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无论你官多大,或是多富有,也不管你有多穷困,都离不开对子女教育这个重大的人生课题。
下面是关于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内容,欢迎阅读!修身为教育之本,修身为教育之始中国古人对成才的概括是四个字:“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包含伟大理想同时也涵盖了巨大功利的历程,是从修身开始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修身,即做人之本。
修身,即学习做人。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大家学做人呢?做人,换个说法,就是不做禽兽。
古人常说,“要自别于禽兽”,就是自觉地与禽兽相区别。
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进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质,二是心灵。
人类的体质进化,已经大体上完成了;但心灵的进化,相对滞后,因而人身上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例如贪婪、自私、无序、残暴等等。
实际上,不少人还停留在“半人”的阶段。
要成为一个纯粹的人、真正的人,就需要修身,修炼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心变成一颗美好的心。
孔子说:“仁者爱人。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说,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在于人是万物之灵;人身上有仁义礼智等善端,禽兽没有;因此,人可以教育,成长为君子,而禽兽没有这种可能。
仁义礼智四者,仁最重要,居于统领的地位。
孟子还说:一个孩子掉到井里,你听到他的哭喊声就会起恻隐怵惕之心,这种恻隐之心就是仁的起端,只要是人都会有的;所以,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所以,中国式的教育,应当借鉴古人的智慧和见识,从启发人的道德自觉开始,唤醒人的良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要想方设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人生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
“孟母三迁”是古人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的典型。
孟子能成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和一代宗师,被后世尊为“亚圣”,他的伟大是从他妈妈殚精竭虑地搬家开始的。
《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周成王做太子的时候,为了保证他的根性纯正,让周公等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太师、太傅、太保,分别负责太子的身体、德义和知识技能教育。
古人的家庭教育
古人的家庭教育
古人的家庭教育注重孝道、礼仪、忠诚、尊重和传统价值观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古人家庭教育的特点:
1. 孝道教育:古人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子女应该尊敬和孝敬父母,尽心尽力地为父母分担家务和照顾他们的生活。
2. 仪容仪表教育:古人注重培养子女的仪容仪表,要求他们穿戴整洁、举止得体,从小就教导他们遵守礼仪规范。
3. 忠诚教育:古人强调忠诚和忠实的品质,子女应该对家族和国家保持忠诚,并且要尽力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4. 尊师重道教育:古人重视尊敬老师和学习,鼓励子女虚心向老师学习,尊重师长的教导和指导。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古人注重培养子女的自律和自我修养,强调要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起,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来推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6. 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古人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家庭教育传授子女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尊重长辈、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等。
古人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严格的教育和示范来引导子女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将家庭视为培养子女的最重要的场
所。
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
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在古代,我国的文化积淀深厚,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家庭教育理念。
古人注重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
首先,古人注重家庭教育的起点是从孝敬父母开始。
古人普遍认为孝道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孝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古代家庭中,父母是家长、教育者,子女则是家庭教育的受益者。
古人教导子女要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家人,以此为起点,建立家庭教育的基石。
其次,古人注重的是知识和德行的并重。
古代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重视道德教育。
古人认为,一个人不仅需要有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品德。
他们强调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子女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智慧。
古人还注重培养子女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要有爱国之心、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古人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古人还注重培养子女的自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古代的家庭教育强调培养子女独立自主、勇敢担当的品质。
古人注重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教导他们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困难,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总的来说,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强调孝道的重要性,注重知识和德行的并重,培养子女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注重培养子女的自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家庭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现代家庭教育者,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将其应用到现代家庭教育中,为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代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古代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中国历来的传统,翻检史册,故事无数,其中,尤以母亲教育子女成材的事迹最为生动深刻、流传久远。
那么古代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
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古代父母教育孩子妙招立身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选自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习气熏人,不醪而醉。
……以之读书,得古人意。
以之立身,踞豪杰地。
以之事亲,所养惟志。
以之交友,所合惟义。
惟其超越,是以和易。
----选自明·王夫之《王夫之集》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
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选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少年须常有一片春暖之意,如植物从地茁出,天气浑含,只滋根土,美闷春融,绝无雕节,自会发生盛大。
----选自明·彭士望《耻躬堂文集》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古代人是怎么正确教育孩子的
古代人是怎么正确教育孩子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古人历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立德立规,言传身教,给子女留下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如何从各方面规范子女,正确教育孩子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孟母三迁选好环境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家三次,直到搬到了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求封薄田自力更生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为楚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却没有给儿子孙安留下什么财产。
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回乡耕种,不要谋求官职;如果庄王一定要给封地,那就选择寝丘——那是出了名的贫瘠之地。
孙叔敖认为封地不肥,子孙不得不勤恳节俭,慢慢积累,这才是孩子成才的好方法。
祖昌教孙因材施教南北朝时期的祖昌,是主管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
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儿子骂。
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
从此,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
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
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
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
古代人教育孩子的箴言立志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节选)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注】这首诗是林则徐因为禁烟被革职,将要离家去新疆伊犁充军时所做。
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力衰,但是只要对国家有利,个人将不顾生死祸福,义无反顾。
修身诫子书(节选)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注】诸葛亮在这首教子诗中要求儿子在宁静简朴的生活中修身养性,并告诉儿子,过分安逸舒适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意志,而急切躁动的性格也不利于陶冶性情。
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古代人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古人以教育子女为人生之要职古代的家庭,既是一个生活单位,也是一个生产单位和教育单位。
古人十分重视齐家和治国的关系。
《礼记·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因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充分说明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治国应从治家始,治家应从教子始。
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国之根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养子必教,养子不教不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国家。
宋代程颐说:“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明代方孝孺也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古人的这种看法,在当今社会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二、古代家教注重立志教育“人不立志,非人也。
”古人教育子女非常注重树立远大志向,做一个正直的人。
颜子推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古人不仅认为立志重要,而且还提出立什么样的“志”最好。
明代杨继盛说:“人须要立志……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
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可见古人并不都看重做官,而是强调要明理,要先做一个正直的君子。
这种“立志”与“做人”联系起来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将来就可成为什么“家”、什么“长”或什么“师”。
社会固然需要各种“家”、各种“师”或各种”长”,可要建成一个祥和、安定的社会,更需要胸怀大志、正直明理的人。
中国古代有很多辉煌时代,潜心研究就会发现,这与当时古人懂得人生价值和道德教育,重视“先做人才能做事”,是直接关联的。
三、古人教子注重俭朴、廉洁教育以勤俭为本,爱惜一布一饭,这是人生道德启蒙教育的一部分。
古代教育孩子的古训
古代教育孩子的古训古代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学识,秉持着“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育理念。
从古训中我们可以汲取到宝贵的教育经验,让我们的孩子在品德和学业上得到全面的提高。
下面是一些古代教育孩子的古训:【立德】一、诚实守信:谚语有云:“宁可立人,不可刻金。
”意在告诉孩子们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
做人要守信,言行一致,不讲假话,不掉信用。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受人尊重。
二、孝顺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们应该时刻牢记父母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不仅体现在语言上的尊敬,更要用心行动去关心、照顾父母的生活。
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我们要用心回报他们。
三、厚德载物:古人常说“人无德不立”,在古代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品德是首要任务。
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懂得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勤奉公益,乐于助人。
【立功】一、刻苦学习:传统教育中功力擅长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古人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孩子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不畏艰辛,勤奋进取,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二、勇于担当: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认为人应该有志气,不辞劳苦地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年幼的孩子也要培养这种精神,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和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言】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认为,修身就是修养自己,齐家就是和家人和睦相处,治国就是为国家服务,平天下就是待人宽厚,不偏袒,不歧视。
孩子们要明白,“身”“家”“国”“天下”四者是相连的,只有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大智慧。
二、博学多才:古人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提倡孩子们多学习,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是培养孩子们的重要能力,应该倡导孩子们拥有广博的学识,具备多种才能。
以上是古代教育给孩子们的宝贵古训,立德、立功、立言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品德、有知识、有担当的人才。
古代贤母教子之道
古代贤母教子之道古代贤母教子之道古代中国,教育被视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妇女则承担了许多家庭教育的任务。
作为一个好母亲,要能够传递给下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贤母教子之道。
首先,古代贤母的教育理念是以传统为基础的。
她们注重的是传承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规则。
她们相信,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母亲需要传授的就是这些。
在传统行为准则方面,她们教导孩子要尊重长辈、关心社会、遵守道德义务、正确交友等等。
其次,古代贤母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
她们认为,上好的性格品质能使孩子在将来较长时间内受益。
贤母教导孩子做人要真实、正直、宽容和有同理心。
此外,她们还鼓励孩子培养努力和自律的态度,并告诫孩子不要抱怨和妥协。
那么,古代贤母如何教育孩子呢?她们通常采取贴近生活、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方式。
在贴近生活方面,她们教育孩子重视家庭的责任,如吃饭时不浪费、保持卫生等。
在以身作则方面,她们会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动成为孩子的榜样,不断地向孩子灌输正确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礼仪。
在言传身教方面,她们会教育孩子要有容忍和谦逊的品质,并用真实的事例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最后,对于古代贤母来说,家庭教育除了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荣誉。
她们以为人母亲的身份为荣,以育才为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成就。
所以,她们尽自己的全力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在传承家族的方面尤其如此。
总的来说,古代贤母的教育方式贯穿于家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母亲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贤母们相信,培养一位好的孩子就是对社会做出贡献,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回报。
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当今社会中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古圣先贤们对子女的仁慈关爱和严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时候能够择善而从,走正人生之路而无怨无悔。
古人家教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一)孔子教子学《诗》、《礼》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
《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
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
’我马上就去学《诗》。
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马上又去学《礼》。
我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利用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比说教往往有效的多。
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
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另外,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对儿子寄予着很高的希望。
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称做“诗礼传家”。
(二)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之推是南北朝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敬信神佛,笃信因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教子理念:重德修身
重德修身(一)
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家风、家教,注重对子女的德性培养,以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向道、向善等理念正面引导,“重德修身”成为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古圣先贤们对子女的仁慈关爱和严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时候能够择善而从,走正人生之路而无怨无悔。
古人家教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举些例子。
孔子教子学《诗》、《礼》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
《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
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
’我马上就去学《诗》。
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马上又去学《礼》。
我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利用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比说教往往有效的多。
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
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另外,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对儿子寄予着很高的希望。
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称做“诗礼传家”。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敬信神佛,笃信因果。
《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影响很大。
全书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强调道德修养,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并宣扬伦理纲常以及佛家因果报应思想等,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
认为教育后代要确立远大的志向、理想,象尧舜那样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经得起任何磨难,注重气节的培养。
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
颜之推认为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开启心扉、完善德行、行道利世,首先动机要端正,学习内容提倡读圣贤之书,实践道义。
在学习方法方面,提出了专心、勤学、切磋、踏实的主张。
他非常重视对子女进行早教,而且越早越好,不要失去机会。
颜之推的几个孩子三岁开始读书,并背诵经典,当孩子们问道:“我们知道了要读书,但为什么要这样早呢?”颜之推告诉孩子:“接触圣贤之书越早越好啊,小时记忆力好,背会的书往往终生不忘。
”颜之推
还教育子女一生都要学习,勤勉惜时,无论时逢战乱或生活窘迫时,他都督促孩子们勤习经史,并说:“读书明理,在任何时候,尤其在紧要关头或每到有大事时就知道怎么去做。
”他的几个孩子后来在经史方面都很有成就,都是重节操、做事有责任感的人。
唐太宗重视教子
唐太宗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赐予太子李治,即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为君应当遵守的十二条准则,指出:“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
安危兴废,咸在兹焉”、“修身治国,备在其中”,谆谆告诫李治:效法尧、舜、禹、商汤、周文王等古代圣哲贤王,“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帝范》也被历代帝王奉为家教圣经。
唐太宗还写了《诫吴王恪书》、《戒皇属》等经典名篇,教导子女“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指出修养德行的重要性,多做善事、美德充盈才能福泽绵延;教导子女“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要自勉自制,严于律己,他讲述了自己数年“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把时间放在勤勉朝政上;教导子女“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之耕夫”,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要培养节俭朴素的品德。
唐太宗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如房玄龄、李纲、张玄素、李百药、魏征等,并专门下诏书规定了对待老师的礼仪。
他一方面教诫子女要尊师重教,“见师如见父”,要“宜加尊敬,不得懈怠”。
一方面支持老师严格管教,鼓励老师对太子及诸王的过失极言切谏。
老师们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非常注意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教育,遇事必诲,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品质。
如有一次,他看到李治在一棵弯曲的树下休息,就教诲他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取直成材。
做君主的即使本身并不高明,但是能接受别人的规谏,也可以变得圣明。
”唐太宗还注意结合史实进行教育,他让魏征编录了《自古诸侯善恶录》,分赐诸子,要他们把书“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从前人善者成、恶者败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得到鼓励,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做正人君子和爱护百姓的人。
范仲淹教子重德行
范仲淹是北宋时思想家和教育家,熟读儒、道经典,并崇信佛法,官任参知政事,他在《岳阳楼记》中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家喻户晓。
他治家甚严,教子有方。
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
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四个儿子都从小就熟读经书,学有所成,为人正直。
范家家风俭朴,乐善好施。
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到苏州去往四川运麦子。
范纯仁回来时碰见了熟人石曼卿,得知他因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故停留在此。
范纯仁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石曼卿,助其得以还乡。
范纯仁回到家中,因无法向父亲交差,所以久久地站立在父亲身旁,没敢提及此事。
范仲淹问他道:“你在苏州遇到朋友了吗?”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
”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
”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非常高兴,并夸奖他做的对。
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他却不为子女留下钱财,而是全部用于扶危济困了,把乐于助人之仁德传给了子孙。
他的长子范纯佑十六岁随父防御西夏,屡立战功,是其得力
助手;次子范纯仁,后任宰相,在五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恪尽职守;三子范纯礼官至尚书右丞;四子范纯粹官至户部侍郎,受其父言传身教,他们都正义敢言,关爱百姓,以清正廉洁著称,俭朴的作风始终从未改变,把做官得来的俸禄,大多用在了扩大父亲范仲淹创建的扶危济困的义庄上了,而自己与家人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
古代家庭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以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的。
为人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
其实不管给其多少财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教其重德向善,才是为子女长远打算,因为德是做人最根本、最本质、最美好的东西,是一切福份的源泉,是留给孩子的最可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