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件 7
运动训练学课件(最权威)
运动训练学主讲教师: 田麦久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的起源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2、个性心理因素3、社会学因素(二)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二、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6、观赏性7、功利性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1、概念: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1)运动训练是最主要的构件2)运动员选材是为运动员训练提供优质的素材(3)运动竞赛则是对训练成效的检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于A、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3、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4、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1)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体,竞赛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结果(2)竞赛是运动训练的一种形式或手段(3)相互依存关系(4)合理安排比赛和训练(二)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和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下机体的适应性和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6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三)运动训练学的目的和任务1、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学PPT-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竞技能力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2020/12/23
获得竞技能力的途径
遗传因素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生活因素
三、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核心要义); 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 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进一步解释)
2020/12/23
比赛名次或竞技水平
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知识 竞技 技能
能力
心理
战术
2020/12/23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 体能 • 技能 • 战术能力 • 心理能力 • 知识能力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巧等 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等 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 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等 竞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
木 桶
双子模型
积 木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知识能力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2020/12/23
八、训练理论
•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将 • 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2020/12/23
九、运动训练
• 定义: •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 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任务:
运动训练学教案课件
运用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运动员在 训练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压力状况,为调整运动 负荷提供依据。
运动负荷调整策略与技巧
负荷量与强度的合理搭配
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 度,实现负荷刺激与适应的平衡。
负荷节奏的把握
遵循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节奏,包括负荷 的增加、保持和减少等阶段。
结果分析
该运动员在职业联赛中表现出色,成 为球队核心球员之一,体现了选材和 育才工作的重要性。
06
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与恢复 手段
运动负荷监控方法与指标
1 2 3
生理生化指标监控
通过测定运动员的心率、血压、血乳酸等生理生 化指标,评估运动负荷的大小和运动员的适应情 况。
运动表现监控
观察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表现,如力量、速度、耐 力等,以及运动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判断运 动负荷的适宜度。
定义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 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 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 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应用
变换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对比 赛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运动员的多 种运动感觉、运动技能和战术能力。
类型
根据变换的内容,变换训练法可分为 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 形式变换训练法。
个性化负荷调整
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负荷调整方案,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恢复手段在运动训练中应用
睡眠与休息保障
确保运动员获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 于身体和心理的恢复与重建。
A 营养补充与饮食调整
合理安排运动员的饮食,提供足够 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身体恢复和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PPT课件
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 运动技术训练要点
“发球、接发球”技术地位极为重要 极为重视“精细技术”的训练 技术和打法的交互作用 进攻性技、战术与防守技、战术交替发 展 影响技术和打法演进的因素(制胜因素、 规则因素、工具因素、偶然性因素等)
三、同场对抗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
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感知觉能力 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 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 技术环境 器材设备与场地
(二)运动技术评价
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标准 1、目的任务: 2、基本标准:实效性(结果)、评价和合 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是运动技术 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 部形态的关系
合理的内部机制指运动技术必须符合运 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所阐述的神经肌 肉工作原理。
运动技术应具备有正确的外部形态的意义:
外部形态和内部机制往往交互影响。 对于技术的外部形态,常用运动生物力 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技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部形 态来体现的。 学生在进行训练时,更应注意正确的外 部形态。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 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 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 概率和得分概率较高的技术。
哪些技术成为运动员(队)的特长技术:
运动员(队)整体打法及场地上位置的 特定要求。 该项目运动技术中,运动员(队)完成 得最出色的技术动作或技术类别。 该项运动技术群中带有关键性作用的技 术。 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及使用的特殊器械。
极其重视身体对抗技术和在强身体对抗中运 用其他技术 合理处理“技术全面”和“位置技术”的关 系 更为关注“组合技术”
运动训练学PPT
(高教版2017教材、人体版2012版可用)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学时32—64学时) 德州学院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人体版2012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运动训练学》的人士;有基础的学生约2个小时即可复习一遍。
▪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 自我训练的能力。 ▪ 思想政治教育。
十、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 训练规律以及(如何)有效组 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学科)。 ▪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 1、本源性学科 ▪ 2、综合性学科 ▪ 3、实践性学科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 八、训练理论
▪ 九、项群理论 ▪ 十、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五、积木模型
六、双子模型
“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 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 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所以说,“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 的《双子模型》。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论
运动训练学讲稿(第七章)
2、依心理训练目标与训练、比赛的关系划分:
分为:比赛期心理训练、训练期心理训练和比赛后的心理调节。
比赛期心理训练集中于调整运动员的心理过程,而日常心理训练则相对偏重于发展各种心理技能、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竞赛结束后的心理调节目的肯定比赛中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因失败而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以激发其再战求胜的强烈动机。
二、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
(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
、目标设置的意义:
①目标使运动员的注意和行为指向需要练习的任务;
②目标可以动员运动员的能量和努力;
③目标使运动员在其进步缓慢时坚持下去;
④目标激励教练员和运动员寻找最合适的策略和手段以实现目标。
、目标特征:
)表现的目标与结果的目标:
表现的目标而不是结果的目标是目标设置计划中最基本的原则。
确定竞赛表现的目标而不是结果的目标,最理想的是运动员应该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