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备考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四川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备考: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

规律

一、考点精讲

(一)顺序性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例如,儿童身体发展方面,就整体结构的发展而言,其顺序是头部首先得到发展,而后是躯干和四肢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越小,其头部在身高中比例越大的原因。在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发展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大骨骼与大肌肉,而后才是小骨骼与小肌肉群的发展与协调。所以,儿童行动能力的发展中,依照着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后才有可能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出现这样一种不变的顺序。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着先具体后抽象的秩序。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先前的发展变化,又是其顺序序列中紧随其后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顺序性所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儿童身心发展成为一种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答题技巧】在判断是顺序性时,我们遵循两点:1.是题中描述学生的身心发展按规律进行;2.是不超前、不可逆;看这两点这两点是否遵循或违背来判断是否是顺序性。而且还可以运用一个技巧就是题中描述的是连续二字,即是顺序性。

(二)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认为,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岁~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不平衡性,是指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但就某个具体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现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条件控制

的情况。例如,3~5岁的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的水平。

【答题技巧】1.是同一方面不同年龄段发展具有快慢;2.是不同方面比较有发展的快慢;也就是说题中体现了快慢二字即是不平衡性或不均衡性。

(三)阶段性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上,以及发展的结构方面,与其他阶段相比较,都会具有相当不同的特征。这种情况,又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主要的特点是易于形成与实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而到了儿童时期,儿童的认识能力,已发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但是这种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帮助。只有到了青年时期,人的认识能力才开始以抽象概念为基础,逻辑思维才成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根本性特点。

【答题技巧】阶段性是不同阶段具有不同阶段的特征,题中体现特点二字即是阶段性。阶段性与顺序性区别: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衔接即是顺序性的体现。

(四)互补性

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例如,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发展其对人讲话时口型变化的精细感知能力,来与对方沟通。而听力正常人的这种潜在能力,往往被更容易实现交流的其他方式所抑制了。

【答题技巧】1.是机体机能之间的互补;2.是生理和心理之间的互补;总之即是取长补短既体现的是互补性。

(五)个别差异性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例如,同样年龄的儿童,在身高方面有明显的高矮之分。同年龄的儿童,也会由于他们各自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差别,在学习中表现出注意力的持久性、知觉的广度方面的差异。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结果还是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差别。而且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还能对遗传素质的优势与不足起到一定发挥与弥补作用。俗话所说的“勤能补拙”,就是对二者关系的一种经验总结。这一规律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答题技巧】前四种都是一个人身上的,而个别差异性是不同人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如果题中描述的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即是个别差异性的体现。

二、题型辨析,深入理解

1.“幼儿园小学化”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什么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答案:B

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有幼儿园孩子的特点,小学生有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幼儿园的学生用小学生的知识进行讲解,没有看幼儿园孩子的特点,所以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解析】答案:D

本题强调的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特点,强调特点二字,所以是阶段性。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答案:B

题中说高速发展,体现快慢,所以是不平衡性。

4、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解析】答案:B

任何知识交给任何的学生所以体现了一刀切,不考虑各阶段学生的特点,所以选B.

5.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