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
乡村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乡村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材料范文乡村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
下面列举了十个乡村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以期为大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清风村:清风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该村以绿化环境为重点,通过植树造林、美化村庄等措施,使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同时,还注重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意识,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2. 幸福村:幸福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该村注重教育文化建设,投入大量资源改善学校设施,提升教师教育水平,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同时,还积极组织村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3. 和谐村:和谐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该村注重社会和谐建设,通过加强邻里关系、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促进村民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还加强村民法律意识教育,提高社会法治水平。
4. 可持续村:可持续村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该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还注重传承村庄历史文化,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心。
5. 和美村:和美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该村注重文明礼仪建设,通过开展文明行为宣传教育、组织文明礼仪培训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文明乡风。
同时,还加强乡村卫生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6. 安全村:安全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该村注重社会安全建设,通过加强社区巡逻、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等方式,提升村民安全感。
同时,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村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 文化村:文化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该村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建设文化广场、推动村民参与文艺活动等方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还加强村民教育培训,提高文化素质。
泰兴市祁巷村发展精神文明的先进案例
泰兴市祁巷村发展精神文明的先进案例以泰兴市祁巷村发展精神文明的先进案例为题,列举如下:1. 在祁巷村,推行文明礼仪教育。
村委会组织开展各类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包括学习传统文化、礼仪知识等,提高村民的文明素养,倡导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
2. 祁巷村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村里成立了志愿者团队,定期组织开展社区清洁、义务植树、义务扫雪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提供方便,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氛围。
3. 在祁巷村,弘扬传统文化。
村委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法展览、民俗展示等,让村民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 祁巷村积极倡导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
5. 在祁巷村,加强文明交通建设。
村委会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设立交通标志牌、斑马线等交通设施,引导村民文明出行,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6. 祁巷村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文明素养。
村委会设立了少年宫,开设各类课程,如书法、绘画、舞蹈等,引导青少年崇尚文明、追求美好。
7. 在祁巷村,开展文体活动。
村委会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篮球比赛、健身操等,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身体素质。
8. 祁巷村重视文明用语的普及。
村委会开展文明用语宣传活动,倡导村民讲文明话、用文明语,提高社区的语言环境。
9. 在祁巷村,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村委会加强社区巡逻,加强对治安问题的管理,维护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0. 祁巷村注重宣传文明行为。
村委会利用村内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宣传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总结起来,泰兴市祁巷村在发展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传统文化弘扬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
这些先进案例不仅值得泰兴市其他村庄借鉴,也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精神文明村先进事迹材料
精神文明村先进事迹材料(____字)【前言】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在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先进的精神文明村,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创新、奋发向前,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文】一、精神文明村的基本情况该村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实力较弱。
但是在党委和村委会的积极引导下,该村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该村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方式,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为了培养和发展村民的文化素养,村委会组织开设各类课程,包括书法、绘画、舞蹈、乐器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也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凝聚力在社会和谐方面,该村注重培养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农历春节展览、传统习俗传承等。
同时,加强了村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组织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如文化交流、亲情节等。
这些活动带动了全村的氛围,增强了党员和村民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使全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和谐。
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该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村委会设立了宣传栏目,定期更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发展政策。
此外,还在村委会大院建起了一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雕塑,通过雕塑的形式,让村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五、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该村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通过致富带动邻村、外出就业搬迁贫困户等方式,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发展中来。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范文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范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范文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受封建残余思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较严重,个别地方歪理邪说盛行,打牌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违反计划生育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少数青年农民受不良外来文化的侵蚀,精神空虚,追求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道德责任淡化,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减少,好吃懒做、偷摸扒窃现象增多,导致一些地方社会风气恶化;一些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虐待老人、遗弃女婴,以野蛮行为对付野蛮行为,打架斗殴、宗族械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拿出新举措,坚持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长期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大而化之”的倾向,主要以开大会、听广播为形式,以讲大道理、念文件为内容。
近年来,虽然电视、广播等媒体日益普及,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但是这种大众化的传播教育,对解决农民的思想实际问题贴近性不强,分层施教不够。
努力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
贴近实际,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实际出发,从群众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不讲空话、套话,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实在,更加深入。
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农村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地农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验做法: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尚1、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在农村设置宣传栏、绘制文化墙、举办主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农民群众深刻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同时,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引导农民自觉践行。
2、弘扬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
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农民群众的道德自觉。
3、推进移风易俗针对农村存在的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成立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等新风尚。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摒弃陈规陋习。
二、丰富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需求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为农民群众提供开展文化活动的平台。
2、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民俗展览、体育比赛等。
鼓励农民群众自发组建文艺团队,创作和表演反映农村生活的文艺作品。
3、培养文化人才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举办文化培训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
同时,吸引和鼓励文化志愿者到农村开展服务,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改善人居环境,营造美丽宜居乡村1、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加强对垃圾、污水的治理,改善农村卫生状况。
2、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开展植树造林、庭院绿化等活动,打造绿色村庄。
加强对农村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3、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某某村精神文明创建材料
发展建新村文明共小康———***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材料***村地处***乡东南部,距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4公里。
全村辖*****社***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亩。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工作任务。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团结有力一是加强班子建设。
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创建文明和谐村的必然要求。
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立足全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一手抓经济工作、一手抓文明创建”的总方针,紧紧围绕抓学习增素质,抓文明增动力,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枝末节做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通过完善班子成员学习制度,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了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通过加强班子团结、在班子成员中间,形成矛盾不过夜、不拖、不积、及时沟通的班子团结意识和工作局面;通过完善班子成员考核制、分工责任制等措施,提高了领导班子的业务管理能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真正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工作中常抓不懈,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二是实行村干部分工和包挂制度。
为使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实行分工负责制,同时包挂各村民小组,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是加强政策理论学习。
坚持每周政治理论学习和每月一次党员中心组学习。
并经常不断地组织村委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农村政策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关于徐州市马庄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
文化广角W enHuaGuangJiao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视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我们的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群众的文化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庄村党组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现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马庄探索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马庄村坚持贴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传播先进文化,贴近农民思想实际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贴近农村熟人社会特点切实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制度规范的约束作用,探索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找准抓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当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第一个10年历程的时候,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村党组织认识到必须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引导村民远离不良嗜好和习俗。
1988年10月,马庄村拿出3.7万元购买小号、圆号等乐器,组织成立马庄农民乐团,用文化活动把村民“拢”起来。
他们编排了一系列传播正能量的节目,把党的声音送到乡村社区、田间地头,乐团累计已演出6000余场次,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应邀参加意大利第八届国际音乐节并获得第2名,应邀参加日本结舞踊大赛并获得最高奖项。
2004年,马庄村又组建“百人锣鼓队”“马庄民俗表演团”。
先后投资800万元建成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村史展览馆等,常态化开展周末舞会、文化科学知识讲座、夏季乘凉晚会、冬季农民运动会、春节联欢会、元宵灯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
抓住根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精神文明村先进事迹材料
精神文明村先进事迹材料精神文明村是中国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旨在构建和谐、文明、幸福的乡村社会。
在各地农村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精神文明村,充分展示了农村人民的勤劳勇敢、创新拼搏的精神风貌。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先进的精神文明村,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
一、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村民李明自幼丧父,家庭条件艰苦,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他毕业后选择回乡发展,帮助家乡的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他在家乡建立了一个农村的培训班,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辅导和学习机会。
他还积极组织义教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回乡支教。
经过几年的努力,村子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许多孩子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大学。
村里有一位退休教师王老师,他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开设义务课堂,帮助那些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校园。
他用自己的温暖和耐心,激发了很多孩子对知识的热爱,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通过他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了正轨,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村里有一座百年古村落,村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组织了一支由老人、青年和孩子组成的传统文化队,定期在村里演出传统戏曲、舞蹈和杂技。
他们还自发组织了各种传统技艺的培训班,让更多的村民学习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
通过这些活动,村里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乡亲们自豪的标志。
村民们还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例如,举办太极拳比赛、书法展、摄影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让村民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了提升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村委会投入资金建设了一个多功能文化广场。
广场上设有图书阅览室、健身器材、音乐喷泉等设施,村民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书籍、锻炼身体、欣赏音乐。
他们还在广场上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座谈会,提供给村民们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推进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以“三创三先”精神为例
为贯彻 党的十 七届六 中全会 关于深化 文化体制 改革 、 推 动社 会 主义 文化发 展 的会议 精神 ,江 苏省委 十 一届十 二次 全会确 定 “ 三 创三先 ” 为新 时期江 苏精 神 。具 体表述 为 : 创业 创新 创优 , 争
0
先领 先率 先 。“ 三创三 先” 全面 体现 了江 苏人 民的现实 精神状 态 和 未来发 展要 求 , 倡 导指 向十分 鲜 明。 以 了解 新时期 江苏精 神在社会 中的具 体实践状 况 , 分析研 究 “ 三创 三先” 精 神的普 及情况 和群众 反响 , 从而 开创江 苏省精 神文
明 建设新局面 为 目的, 我们特 地针对 公务 员、 大学 生、 企业 员工三 个群 体开 展调 查研究 。 二、 对“ 三 创三先 ” 精神 的调 查及 分析
( 一) 调 研 过程
A嗍络 B单位宣 C学校 I { f D社区宣 E电褪、 广 传 A. 公务员 7 8
只 是停 留在表 面层 次 , 没 有真 正达到 宣传 的 目的。
21 2
制 占轧会
◆ 城 乡建 设
/2 0 1 3 ・5 ( 中)
怕 困难 、 艰 苦奋斗 、 攻坚 克难 、 永 不退缩 ” 的贵州 精神正 是源 自于 “ 三 创三 先” 精神 公益广 告片 征集评 选和 集中展 示活 动 。各地 要 机关 、 企业 、 学校等地 , 组织文艺 演 出, 文艺 贵 州人 民与 不利环 境 , 自然 灾害不 断斗 争, 不断 取得经 济社会 文 在市 民广场城 乡社区 、 化 全面 发展 的伟大 实践 当中 。 作 品展播等 多种 活动 , 宣 扬践行 “ 三创 三先 ” 的主旋 律 。 3 . 以思想 理论为主 题, 提供利 民的 设施 , 建立惠 民制度 , 是一
文明聚起乡村“精气神”
56聚焦三农JUJIAOSANNONG 编辑:赵昕(******************.cn)转变方式促进农业增效。
·乡村振兴·文明聚起乡村“精气神”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南京竹镇镇、常州仙姑村等107个江苏村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比2017年增加了27个。
在文明擦亮的金字招牌下,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暖的乡村振兴人文画卷徐徐展开,聚起江苏乡村“精气神”。
依托载体,让无形变有形思想引领,文明塑魂。
近年来,江苏省把理论宣讲和惠民服务、文化生活等有机融合,在乡镇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宣讲队伍,打造板凳课堂、百姓茶馆、群众舞台等品牌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精神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高邮市卸甲镇,由41名党团员、教师、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卸甲凤鸣“理论+文艺”传唱队,以“理论+文艺”的方式创排了《不忘初心跟党走 改革创新再启航》《打赢防控阻击战 攻坚克难谱新篇》《拾荒妈妈》等一系列节目。
节目采取用“小切口”讲实“硬道理”的方式,吸引了5万多名观众。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落成1.1万平方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情景体验—道德讲堂” “文化变迁—村史馆” “红喇叭” “两山”理论宣讲点,将宣讲融入生活,并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四点半”课堂,在给老中青年农民提供各类服务的同时,实现理论宣讲,推动新思想在乡村落地生根。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组建近12.9万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8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3万场次。
一组组数据令人鼓舞,一个个变化更是引人赞叹,文明日益成为江苏城乡大地的亮丽风景。
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暖人心江苏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度融入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开展封建迷信、厚葬薄养、高额彩礼、黄赌572020.24聚焦三农JUJIAOSANNONG编辑:赵昕(******************.cn) 拓宽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同名44940)
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一一记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村民读书活动申报单位: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活动范围:全村186户农户案例综述:蒋巷村围绕村党委提出的“加快发展蒋巷经济,致力提高村民素质”这一工作目标,以满足全村村民、家庭求知、求美、求乐需求为立足点,把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和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头戏”来唱,在全村掀起轰轰烈烈的家庭读书学习的热潮。
从2000年至今,村民读书活动已成为蒋巷村民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提供致富信息、交流生活经营经验的重要抓手,合理配置学习时间,做到基本理论深学、科学知识精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文明知识多学,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读书活动也成为了蒋巷村培训新型农民的主要抓手之一。
一、深入调研,抓准活动切入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村党委常德盛书记曾说过:“思想是灵魂,学习是根本。
村党委十分重视,把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确定为加快发展蒋巷的重点工作来抓。
村党委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开展深入调研,摸清群众思想脉搏。
为了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村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到全村家庭之中,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和心声。
村党委专门召开“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座谈会、研讨会,研究确定活动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把它作为开发智慧、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阵地,作为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终身学校。
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调研,蒋巷村党委确定以开展村民读书活动的形式作为培训新型农民的切入点。
二、广泛发动,掀起活动新高潮蒋巷村于1997年成立了村读书协会,号召村民以读书活动为手段,努力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
到了2000年,村党委全面发动全村186户家庭参与读书学习活动,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而且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夯实了基础。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乡村案例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乡村案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乡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的发展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主题的乡村案例。
1.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
该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了乡村振兴。
在物质文明方面,该县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精神文明方面,该县加强了文化建设,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2.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推进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
该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乡村的发展。
在物质文明方面,该县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精神文明方面,该县加强了文化建设,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3.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推进农村电商,促进乡村发展。
该县通过推进农村电商,促进了乡村的发展。
在物质文明方面,该县加强了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精神文明方面,该县加强了文化建设,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4.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推进乡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该区通过推进乡村教育,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在物质文明方面,该区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
在精神文明方面,该区加强了文化建设,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5.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推进乡村医疗,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该区通过推进乡村医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在物质文明方面,该区加强了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水平。
在精神文明方面,该区加强了文化建设,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6.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区通过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
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一一记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村民读书活动申报单位: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活动范围:全村186户农户案例综述:蒋巷村围绕村党委提出的“加快发展蒋巷经济,致力提高村民素质”这一工作目标,以满足全村村民、家庭求知、求美、求乐需求为立足点,把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和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头戏”来唱,在全村掀起轰轰烈烈的家庭读书学习的热潮。
从2000年至今,村民读书活动已成为蒋巷村民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提供致富信息、交流生活经营经验的重要抓手,合理配置学习时间,做到基本理论深学、科学知识精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文明知识多学,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读书活动也成为了蒋巷村培训新型农民的主要抓手之一。
一、深入调研,抓准活动切入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村党委常德盛书记曾说过:“思想是灵魂,学习是根本。
村党委十分重视,把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确定为加快发展蒋巷的重点工作来抓。
村党委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开展深入调研,摸清群众思想脉搏。
为了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村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到全村家庭之中,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和心声。
村党委专门召开“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座谈会、研讨会,研究确定活动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把它作为开发智慧、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阵地,作为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终身学校。
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调研,蒋巷村党委确定以开展村民读书活动的形式作为培训新型农民的切入点。
二、广泛发动,掀起活动新高潮蒋巷村于1997年成立了村读书协会,号召村民以读书活动为手段,努力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
到了2000年,村党委全面发动全村186户家庭参与读书学习活动,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而且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夯实了基础。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太仓市沙溪镇志愿者巡礼为案例
溪镇每年举办一届志愿者巡礼 , 每一届巡礼都设有 志愿服 务的主 题 ,先后成立 了体育志愿者服务队、老少 志愿 者服 务队、文化 志 愿者服务队等专 门化的志愿者队伍,并积 极开展相关志愿服务 。 第三、有效开展长效志愿者服务活动 。 各单位在 志愿服 务过
革试点 ,沙溪 迈入 新一轮发展 的快车道 。沙溪有着得 天独 厚的综 合竞争力优势 ,同时拥 有雄 厚工业 、农业基础 以及千年古镇和 现 代化新镇 。沙溪 的科教文化、社会建 设、生态环境与城镇建设和
近年来 以 “ 志愿者巡礼 ”为抓手 ,全 民发动 ,深入开展服 务大局、 文 明宣传 、 社会 救助、 扶贫帮困各类 社会 志愿服务活动 ,
逐步形成 了镇党委组织领导、各部门分工协调 、各 村 ( 社区 )广
泛参与的社会志愿 服务体系。志愿服务遍及每 一个 角落 ,结 出了 累累硕果。我镇 已拥有各类 志愿服务者 队伍 7 3支 ,志愿者总数
生 、计生 、综 治、司法 、办公室等部 门为共同成员,全 镇 2 O个
会所 需、力所 能及 ”的原则,主动深入沙溪各阶层,以自己的耐 心 、细心和热心开展服务 ,为建设 良好的沙溪环境、提升沙溪人
整体文化素质 、争创江苏省 “ 文 明村镇 ”贡献 自己的力量 。二 、
村和 8个社 区在镇统一领导下各 自为单位 或镇村 ( 社区 ) 联动开 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镇社会志愿服务站 位于沙溪镇长寿北路 , 建筑面积 1 5 0 0平方米,还有中心广场 、村 ( 社 区)文化活动 中
组成 的古镇志愿者 队伍到沙溪古镇每一个景点实地参观 了解 , 熟
悉导游必备知识 ,为下 阶段顺利 的带团讲解做好充 分的准备 ;中 荷村 的老干部和党员成立 了中荷志愿者服务队 , 对全村青少年情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经验交流材料(围绕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经验交流材料(围绕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篇一:“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典型材料摆浪河畔奏华章草原盛开文明花——大河乡农牧村“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试点工作经验总结岁终年末,结合第三批农牧村学习实践活动,大河乡17个农牧村拉开了“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试点工作的序幕。
这是大河乡党委在新形势下,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全面加强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新村,推动新牧区建设,倡导文明新风,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随着“五星文明户”创评工作的开展,在摆浪河畔奏响了科学发展的乐章,在雪域草原上处处盛开着文明新风的奇葩。
一、基本情况大河乡位于肃南县城近郊,辖17个农牧村1259户4069人,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多民族聚居的牧业乡。
截止目前,全乡17个农牧村相继完成了“五星文明户”创评工作。
全乡参评户1259户,召开各类评议会场次,群众参评率达100%,共计评选出:四星以下农牧户户,四星农牧户户,五星农牧户户,单项典型户85户。
活动开展以来,大河乡党委选择条件成熟的1个村先行试点,率先开展创评,总结经验,树立样板。
然后通过层层宣传发动,精心制定方案,严格创评程序,量化创评标准,在全乡各村中全面展开了“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
按照群众申报、评议小组推荐评议、支部审定、公示7天、乡党委审核、群众大会通报公布、表彰奖励等程序,严格按标准评选。
目前,全乡各村的创评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取得显著效果。
二、具体做法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增强创评意识。
乡“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层层召开党委会、党政班子会、村党支部书记发动会、创评活动动员会、机关干部月商会等,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精心研究制订创评方案、具体创评程序、标准、规范和创评细则等,以村为单位,围绕乡党委中心工作安排,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对会议精神进行了贯彻落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悬挂过街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统一制定创评标准、程序、细则和公示栏等形式,扩大了“五星文明户”创评工作的宣传力和影响面,尽可能地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报告材料 (一)
“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精神文明创建
工作报告材料 (一)
为民、务实、创新、奉献,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和总结江苏省某市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为民:加强群众工作,建立社区文化中心和文化服务站,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
二、务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创新、文艺创建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创新:在基层探索建设“自然村、群众文化站、志愿服务队”相结合的新模式,让文化惠及每个角落。
四、奉献:切实将文化融入公益活动中,积极推动“五老”活动、清洁家园、助学扶贫等公益事业,通过创新性的方式推广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通过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指导思想对于地方社区文化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在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创新文化形式和强化文化普及推广等方面进行加强;加大对文化创新的扶持力度,推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一代自觉参与文化创新,形成全民共同关注和学习文化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和方式,加强文化与科技、经济、工业
等领域的融合,推动文化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同步升级。
总之,将“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的每一个环节,让文化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各方面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重要驱动力。
2014年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5篇材料)
2014年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5篇材料)第一篇:2014年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2014年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XX社区:特色社区创建构筑文明和谐家园面对不尽相同的服务需求,;XX社区立足于“一居一品”,“以特定创、以制保创、以新促创”,精心打造特色社区,建设文明家园。
开展送温暖活动,构建“爱心救助型社区”。
XX社区从关心照顾弱势群体、为困难居民排忧解难等生活细节入手,大力开展“三关爱”活动:为社区80岁以上老人办理高龄补贴,利用重阳节为老人过集体生日;积极帮助社区残疾人就业;对辖区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弱势群体得到及时帮助。
来安路社区依托“爱心互助家园”和“社区爱心救助站”,为50位孤老病残老人安装“爱心服务呼叫器”,开展了以“相知、相识、问事、解难、送暖”为主题的串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活动。
多层次建设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打造“信息社区”。
来安路社区紧紧把握社区居民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来安路社区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建立了社区文化站、一站式服务中心、社区活动室,安装了投影仪,建设了便民利民的“一站式”服务大厅。
推崇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文化社区”。
XX社区创建了农家书屋高标准文化站,繁荣和活跃着群众文化生活。
营造“天蓝、地绿、人和”的自然环境,创建“绿色社区”。
来安路社区坚持以创建园林小区为目标,加强对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和卫生观念的培养,开展“宣传进楼道、环保进家庭、绿化我认养”等系列活动,让居民自觉做到“管好自家的人,不挤占楼道;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好自己的脚,不乱踏草坪”。
XX社区2013年投资10万余元,修建了健身广场、休闲公园,对楼栋间等公共场所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修建了便民石桌、石凳、凉亭,铺设了巷道,种植了花草树木,社区整体环境得以改善,组建了“低保户”卫生保洁队,优化了人居环境。
加强治安防范,建设“平安社区”。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防范体系,开展社区治安联防,落实“一区一警”制度。
乡村文明实践观摩优秀案例
乡村文明实践观摩优秀案例
乡村文明实践观摩优秀案例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案例:
1. 江苏昆山城西社区农家书屋:利用闲置场地,建设农家书屋,为农民提供阅读、学习和文化
交流的场所,提升乡村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
2. 浙江德清大桥岭村乡村文化礼堂: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礼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戏曲演出、文艺汇演等,激发乡村文化力量,培养农民的文化兴趣和文艺才能。
3. 湖南邵阳市城步县五顶山乡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承和弘扬
乡村非遗文化,吸引游客参观学习,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4. 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郎各庄村家风家训示范传承基地:通过构建家风家训传承基地,培养乡村
文明的家庭传统美德,激发村民的家庭文明建设热情,推动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5. 四川成都市天府新区七贤镇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农民参
与社区服务,提高农民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这些案例都是在乡村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的,通过不同的方式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和素质提升。
它们在各地乡村文明实践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
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
一一记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村民读书活动
申报单位: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活动范围:全村186户农户
案例综述:
蒋巷村围绕村党委提出的“加快发展蒋巷经济,致力提高村民素质”这一工作目标,以满足全村村民、家庭求知、求美、求乐需求为立足点,把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和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头戏”来唱,在全村掀起轰轰烈烈的家庭读书学习的热潮。
从2000年至今,村民读书活动已成为蒋巷村民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提供致富信息、交流生活经营经验的重要抓手,合理配置学习时间,做到基本理论深学、科学知识精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文明知识多学,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读书活动也成为了蒋巷村培训新型农民的主要抓手之一。
一、深入调研,抓准活动切入点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村党委常德盛书记曾说过:“思想是灵魂,学习是根本。
村党委十分重视,把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确定为加快发展蒋巷的重点工作来抓。
村党委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开展深入调研,摸清群众思想脉搏。
为了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村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到全村家庭之中,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和心声。
村党委专门召开“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座谈会、研讨会,研究确定活动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把它作为开发智慧、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阵地,作为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终身学校。
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调研,蒋巷村党委确定以开展村民读书活动的形式作为培训新型农民的切入点。
二、广泛发动,掀起活动新高潮
蒋巷村于1997年成立了村读书协会,号召村民以读书活动为手段,努力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
到了2000年,村党委全面发动全村186户家庭参与读书学习活动,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而且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夯实了基础。
蒋巷村通过召开动员会,利用村有线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目的、要求,并将计划、要求、标准印发给每家每户,让他们对照要求和标准自觉参与读书学习。
在读书活动中,绝大部份家庭还自购书橱,同时村里对一些经济条件相对差的家庭赠送了书橱。
村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开放,专人负责,提供村民免费借览,深受大家欢迎,有些村民还采用互借的方法或自发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全村186户家庭都准备了读书心得记录本。
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读书活动进一步深入人心,
三、精心组织,开展活动求实效
蒋巷村通过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立足“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依托”,努力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引导广大村民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学法律,切实提高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参与主体上,以青年为主,全面推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真正做到人人是学习之人,家家是学习之所;在设施建设上,建办蒋巷文明村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成立“读书学习交流协会”,开通有线电视、更新有线广播、添置摄像摄影机、电视机、VCD、文体活动器材等设备,自办广播电视信息窗栏目,赠送“四报一刊”《苏州日报》、《常熟日报》、《姑苏晚报》、《苏州广播电视报》、《婚姻与家庭》,并由专职的邮递员每天送到村民家中。
赠送书橱,村图书馆购进了千余册各类实用技术书籍,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创建标准。
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激励先进,提高活动创建水平
村党委意识到,村民读书活动是一件新生事物,培植典型,抓好示范,宣传表彰,也是提高创建活动水平的关键措施。
蒋巷村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评比表彰先进两种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读书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热情。
一是树立读书成才、读书致富的典型。
村党委将一些学习较认真,并能做到学以致用,起到带头表率作用的村民群众组织活动,进行经验交流,谈心得体会,然后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这些典型的先进事迹,在先进典型的带动影响下,都能积极投身到读书活动的行列;二是评比表彰
发挥示范辐射。
为提高读书活动的成效,村里成立专职小组进行定期检查学习情况,对学习的记录、心得、体会、合理化建议等8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家庭成员的现实表现,进行考核评比,并进行总结表彰,全村186户2000年受表彰的家庭有111户,表彰率达65%,2001年受表彰的达147户,表彰率达80%。
2002年和2003年的表彰率逐年递增。
2004年度的获奖户除了实物奖励,还获赠了一份新华日报,2009年7月份,蒋巷村召开第十届村民读书活动表彰大会,共表彰学习型家庭165户,发放实物奖励共计10多万元。
通过此举,达到了不断提高创建活动水平的目的。
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开展,使村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伴随一生是创建活动给他们的启迪,极大地推动了全村村民好学上进的风气,增强了村民奉献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化了家庭美德建设,同时也带动了村里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民的争创活动的开展。
读书学习,弘扬新风,建设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蒋巷村村家风、民风、村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每个家庭都积极参与,投入争创“三文明”的活动,在单位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劳动岗位,在家庭恪守美德,文明和谐,作为个人勤于学习,自强不息,充分调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使蒋巷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广大村民全心全意围绕村党委提出的建设完善“四园一基地”(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蒋巷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把精力投入到把蒋巷建设成为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居乐业、心情舒畅、人心向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