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合集下载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2021-2022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2021-2022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重点趣
关键
情知统一
教学
准备
教师
钢琴、电脑、音频资源
学生
教科书、数码钢琴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3
5
12
10
10
一、 创设情境播放《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孙楠演唱的版本)
基本练习:
1、引导学生做单音连奏手型巩固练习。
2、音阶练习。C大调
3、哈农一个八度内的练习。第1条
课时教学笔记
课题
我的祖国
内容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课型
欣赏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过程方法聆听《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
3、知识技能:能够用激动的、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2、全体学生齐唱、对唱《歌唱祖国》。(男女生分声部) 教学思路:学生带着浓厚的思想感情复习歌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欣赏《春天的故事》
1、导语:一九七九年,„„。一九九二年,„„(以歌曲的前奏音乐为背景,教 师充满激情的朗诵歌词)
2、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春天的故事》
五、聆听《东方之珠》小结: 一首优秀的歌曲,不仅能激起人们对往日岁月的怀念,而且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新的岁月里,畅想时代的主旋律,走进新的时代。(《春天的故事》聆听罢,继而播放《东方之珠》,在高昂地、令人激动的间奏音乐声中做总结。教学思路:《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两首歌曲的思想性已在,根本不用说,关键是怎 样才能突出它们的艺术性、艺术性、再艺术性。
①提出问题:《春天的故事》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 什么情景? 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人教新课标(2014秋)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春天的故事》是由蒋开儒、叶旭全填词,王佑贵作曲的歌曲。

曲作者王佑贵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的曲调,以一种平和、亲切、感人的音乐为主题,塑造了两个重要的音乐形象:一个是邓小平的领袖形象,一个是拥戴领袖的大众形象。

这两个形象交替出现,并运用音区、音色、音调以及调性的对比,气势恢宏地展现了一幅史诗般壮丽的画卷。

该曲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歌曲。

《东方之珠》是罗大佑创作的一首歌曲,由于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被众多歌手演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知道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2. 能够理解两首歌曲歌词的意思。

3. 能够跟着音响哼唱两首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两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歌曲的歌词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国家领导人介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爷爷。

邓小平爷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邓小平爷爷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二)聆听《春天的故事》1. 初步聆听(1)请同学们听听歌曲《春天的故事》,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演唱的内容。

(2)教师总结: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领唱与合唱。

歌词中将邓小平爷爷称为“一位老人”。

词作者将开创深圳特区描绘为“画了一个圈”。

歌曲中1979年的春天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气象,1992年的春天是指邓小平爷爷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

这两个春天对于中国意义重大。

2. 再次聆听(1)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尝试跟唱歌词“春天的故事”部分。

(2)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跟唱歌曲。

欣赏《春天的故事》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欣赏《春天的故事》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资源
准备
电子琴,班班通教学软件。
落 实 目 标
,开始上课。
【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风貌图,“同学们,图片中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期的照片,你们从图片中能看出这个地方有什么改变吗?”学生自由回答。“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带来了这样的改变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今天的歌曲中去寻找答案。”
课题
欣赏《春天的故事》
所属单元
第一单元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演唱方式对音乐表达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中表现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了解演唱方式对于音乐表达所起的作用。
2.通过旋律、节奏、演唱形式等特点,分析歌曲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几段?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3.对比两段主题旋律,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感情?
4.分段学唱两段主题旋律片段,感受音乐的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感情。
【拓展延伸】
1.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一个历史发展事件?事件发生的地点在哪里?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讨论完毕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板书
设计
欣赏《春天的故事》
课后
反思
【欣赏歌曲】
环节一: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并提问,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节奏是稍慢的,旋律是抒情地、优美地。
2.复听歌曲并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通过深情歌颂,表达了一个事件给这个地区带来的“春天”般的改变。

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

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

破土而出
歌词中用“破土而出”来 形容新生的力量,表达了 克服困难,迎接新生的决 心和勇气。
歌词的韵律与节奏
韵律优美
歌词的韵律非常优美,通过押韵 和平行结构等手法,使得整首歌 曲充满了音乐的美感和诗意。
节奏明快
歌词的节奏明快有力,与歌曲的 旋律相得益彰,营造出积极向上 的氛围。
03
音乐风格与技巧
曲调与旋律
VS
罗大佑的民谣风格
罗大佑用民谣的方式演绎,旋律简单,歌 词朴实,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宁静。
不同版本的演绎
群星翻唱
许多明星翻唱了这首歌曲,如周杰伦、林俊杰等,他们用自己的风格重新诠释了这首经 典之作。
网络翻唱
在网络上,许多网友也翻唱了这首歌曲,他们用自己的声音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悟。
歌曲在流行文化中的影响
演唱技巧与风格
技巧
在演唱技巧上,该曲要求歌手掌握一定的气声唱法和真假声转换技巧,以更好地 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风格
该曲的演唱风格应偏向于抒情和柔美,要求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 声音的控制,以达到与歌曲意境相符合的效果。
04
歌曲的演绎与影响
原唱者的演绎
邓丽君的经典演绎
邓丽君的嗓音甜美,情感真挚,将歌曲 中的柔情和温暖完美地表达出来,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天的故事
• 歌曲背景 • 歌词解析 • 音乐风格与技巧 • 歌曲的演绎与影响 • 歌曲的意义与启示
01
歌曲背景
创作背景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视察,看到特区一片繁忙的景象,表示特区姓“社”不姓 “资”,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2年,词作者蒋开儒受深圳市委组织部的邀请,在深圳的一个度假村里住了一个多月,写出了歌词。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教学难点的把握和解析,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次,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教师可以提出如“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描绘春天?”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身边大自然的变化?”(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春天的美好和香港的特色。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天的自然变化和香港的特色,学习了课文中的词语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写作中难以灵活运用。教师应通过对比、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修辞手法。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理解作者如何从点到面,从具体到抽象的写作过程。教师可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应提供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春天的故事赏析

春天的故事赏析

春天的故事赏析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毛阿敏演唱的经典歌曲,由唐朝作曲,柳子房作词。

这首歌曲以其简单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成为了华语歌坛上的经典之一。

歌曲的旋律婉约动听,表现出了春天的柔和和温暖,和我们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歌曲以恬静的情调和婉转的乐声开场,以生动的音乐画面,表达了春天来临的喜庆和愉悦。

歌词通过对春天的形容和赞美,来表达歌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

歌曲歌词不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还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宁静。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大地活过来了”,这是歌曲开始的第一句旋律最为明显的声音。

随着钢琴伴奏一起响起,简短而又清晰地表现了春天来临的喜悦和愉悦。

“花儿绽放,风儿轻轻吹着”,如此优美的词语,很好地表达了春天的柔和和风轻轻拂过脸颊的感觉。

在这样诗意与情感丰富的音乐及歌词的陪伴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清新,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此外,在表达春天美好的同时,歌曲也融入了一些人生哲理。

“人生
有限,但爱却无尽”,这句歌词简单而深刻地表达出生命和爱情的可
贵和珍视。

歌曲通过赞美春天,来反映生命的激情和生活的意义,让
我们对生命更加珍视与热爱。

总体而言,《春天的故事》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不仅表现了春天
的温暖和生机,更是体现了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毛阿敏的演唱,唐朝
的作曲,柳子房的作词,无疑是一支经典之作,至今仍流传于歌迷间。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篇一:2015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2课时完整版)】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奉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奉献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感恩的心》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教学重点: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二、欣赏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1. 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2. 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3. 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助纠正错误。

促进提高。

四、全班合唱歌曲,结束课程第二课时 2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感恩的心》2.欣赏歌曲《欢乐颂》教学目标:配合手语进行歌曲演唱,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教学难点:赏析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学生表演一边唱歌边作手语。

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课文中对春天和香港的描绘,使学生掌握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文学作品。
-例如:《春》一文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色,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写作技巧:学习课文中不同的写作方法,如记叙、描写、抒情等,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绘春天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例如:《春天的雨》一文中,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对春天雨水的喜爱,启发学生在写作时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文化认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香港之夜》一文中,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文化特色,帮助学生建立对香港的全面认识。
2.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包括两个部分:“春天的故事”和“东方之珠”。教学内容如下:
1. “春天的故事”:课文《春》、《春天的雨》、《古诗两首》(《咏柳》、《春晓》)。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不同作家对春天的描绘,培养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春天主题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喜爱,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说明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主题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欣赏《春天故事》《东方之珠》

欣赏《春天故事》《东方之珠》

赏识《春季的故事》《东方之珠》
一、教课目的:
1、经过赏识《春季的故事》《东方之珠》,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
在感情,感觉音乐表现的境界,并在听辨、思虑、沟通、商讨的
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感情内涵。

2、感觉歌曲情绪的变化,认识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
方面发挥的作用。

3、认识中国的历史,并可以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课过程:
1、导入:请学生看歌词,并分组议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
叙述这个故事(播放《春季的故事》伴奏音乐)
2、完好倾听《春季的故事》
(1)首次完好倾听。

歌曲的情绪是如何的(赞叹的、颂扬的)歌曲中的“老人”是指
谁(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圈”在哪里(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春季”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春季”指改革开松开始的时候)
(2)再次倾听。

歌曲的构造和演唱形式是如何的(引子+A+B+结尾、合唱)
(3)分段倾听《春季的故事》。

(4)最后完好倾听《春季的故事》,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带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睁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感觉、理解音乐。

3、首次完好倾听《东方之珠》
(1)我们听完了《春季的故事》,老师还带来了一首表现我们
祖国的不停强盛和繁华发展的歌曲。

(2)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中国香港)
(3)歌曲表达了如何的境界和情绪
(4)再次完好倾听《东方之珠》,说一说歌曲的曲式是如何的(A+B+A)
(5)拓展赏识《童年》《明日会更好》片段,介绍作者罗大佑,让学生感觉到大陆、香港同为一家人的和蔼感。

4、教师小结。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说课稿)-2022-2023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说课稿)-2022-2023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春天的故事一、前言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它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此次演出节目《春天的故事》旨在通过音乐和演员的舞蹈,将春天的美好生动地展示出来。

二、演出节目1.《春天的故事》本曲采用的是广场舞《公园春天》,通过优美的旋律、悠扬的节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中。

演员们在歌曲的伴奏下,跳草莓舞、田野花开舞,展现出春天的生机,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2.《春天在哪里》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童谣,旋律轻快明快,歌词简单易懂。

演员们利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这首歌曲,通过手指比划、头点眼注,演绎出春天的各种生动景象。

音乐和身体语言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春天的美好。

3.《小溪流》这首歌曲的舞蹈形式为合唱,演员们通过和声合唱的形式,展现出春天的柔和和温暖。

歌曲中的旋律流畅、优美,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经典的音乐韵味,又有年轻人的动感和活力。

4.《春天的鸟儿在歌唱》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中国民歌《阳春白雪》,演员们以民乐为伴奏,在歌曲的节奏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通过舞蹈和身体语言的表现,向观众展现出春天的美好。

三、舞美设计本次演出节目的舞台设计以“春天”为主题,以绿色等柔和的颜色为主色调,配合一些生动有趣的道具,营造出春天的气息和氛围。

例如,舞台一角放置一盆盆的鲜花和青草,再加上一些小动物如蝴蝶、蜜蜂等,为演出增色不少。

同时,演员们着装亦以绿色、粉色、黄色等温暖的颜色为主调,与背景相得益彰。

四、总结通过这次演出,《春天的故事》将观众带入了春天的美好之中,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融为一体,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同时,通过艺术的形式,向大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场观赏盛宴的到来吧!东方之珠 (说课稿)一、前言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题是“乐器介绍与音乐之旅”。

本次课程是从整体上介绍音乐工具,之后将钢琴作为重点来讲解琴键、音符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学内容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品味,理解歌词中的含义,领会歌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乐于歌唱生活的情怀教学重点与难点“春天”核心意象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1、导入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复兴的历程中,一个个伟大的名字嵌入中国人的记忆深处。

近现代史上,就又很多,大家能说说吗?他们如启明星闪烁在天际,照亮东方的黎明。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邓小平,一个让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个永远演绎春天故事的不朽传奇。

举例: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谈话导入,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积累,激发兴趣,同时锻炼口语能力。

听音乐看图片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展示特区深圳的一些图片,了解这座城市的繁华。

同学们,刚才让大家看了一些深圳的图片,如果你对这个城市的历史有些了解的话,你肯定会惊叹于他的发展速度。

二十几年前,这里不过是一个破落的小渔村罢了,但一位伟人在这片土地上勾画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欣赏音乐,观看图片,直观了解深圳,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设情境,带入文本。

感知文本1、自由朗读,这首歌记录了哪两件具体的事?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2、集体朗诵,这首歌表达了什么主题?朗读1、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2、这首歌呈现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热情赞扬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在此环节中,简单介绍邓小平,重点评述其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手笔,明确歌词中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思考探究1、再次品读,思考问题:这首歌词的核心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用此来作为歌词的题目?2、这首歌词通过描写邓小平同志两个改变中国面貌的大手笔,热情讴歌了老人的丰功伟绩,说说这两部分是如何展开的,圈画出关键词句加以说明。

央视晚会歌曲春天的故事

央视晚会歌曲春天的故事

央视晚会歌曲春天的故事每年的央视晚会都是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其中歌曲表演尤为受到大家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一首曾在央视晚会上演唱的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

一、歌曲背景《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富有时代特色和感染力的歌曲,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

它以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首歌曲曾在多个央视晚会上演唱,成为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二、歌曲赏析1.歌词内容《春天的故事》的歌词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景象,歌词中提到了鲜花、绿草、阳光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同时,歌词还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

2.旋律特点《春天的故事》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歌曲采用了抒情的旋律线条,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希望。

3.演唱技巧在演唱《春天的故事》时,歌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融入歌声中;(2)注意音准和节奏,保持歌曲的流畅性;(3)运用适当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共鸣等,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三、歌曲影响《春天的故事》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喜爱。

它不仅成为了央视晚会的经典曲目,还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美好回忆。

这首歌曲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总结:《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富有时代特色和感染力的歌曲,它以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曲在央视晚会上的演唱,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回忆。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

六年级音乐课优秀教案【篇一:六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六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星空畅想》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2、欣赏歌曲《啊,高山》.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

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

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

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生答。

师讲解银河知识。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同”。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处理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3、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

听后完成课后练习。

4、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学习效率高,演唱歌曲时声音和谐优美。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进行曲》教学目标:1、复习《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学生了解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

2、分析表现:《婚礼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欢迎进行曲》。

3、通过几首进行曲不同的速度、形式和情感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题材内容的进行曲风格各异,进一步感受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提高独立分析表现乐曲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基本特征,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中进行曲的艺术魅力。

通过合作排演的方式让学生表现乐曲,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指导学生有效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1、播放《解放军进行曲》踏音乐与学生问好2、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曲子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进行曲。

大合唱红歌经典100首

大合唱红歌经典100首

大合唱红歌经典100首红歌,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承载着人民的希望和向往。

这些经典的红歌,不仅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本文中,我们将盘点大合唱中的红歌经典100首,带领读者回顾这些歌曲的辉煌。

一、革命兴亡史诗篇1. 《义勇军进行曲》:这是革命战争时期最具有标志性的红歌之一,激励了无数人投身革命事业。

2. 《东方红》:这首歌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奋斗,极具感染力。

3.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鼓舞着官兵们披荆斩棘。

4. 《壮志凌云》:歌颂了无数英雄的壮举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革命者的热血豪情。

5. 《黄河大合唱》:这首歌配合着壮美的黄河影像,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的伟大和坚韧。

二、劳动最光荣篇1. 《我爱你,中国》: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唤起了每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2.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颂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勤劳作的收获,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

3. 《春天的故事》:描述了城市工人的劳动情景,歌颂了劳动者的辛勤和智慧。

4. 《马头琴》:这首歌将音乐与劳动相结合,展示了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与劳动。

5. 《手拉手,我们同心干》:以激发团结合作精神为主题,鼓励人们共同努力,众志成城。

三、英雄赞歌篇1. 《红星照我去闪闪发光》:这是一首歌颂英雄的红歌,表达了对英雄们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2. 《独立歌声》:歌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3. 《英雄赞歌》:以英雄人物为中心,讴歌了他们的伟大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4. 《红旗谱》:歌颂了共产党员的奉献和无私精神,是对革命者的赞美歌。

5. 《为人民服务》:这首歌讲述了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时刻保护人民的利益。

四、社会主义新时代篇1. 《社会主义好》:唱出了中国人民获得社会主义的喜悦和幸福。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进行曲》: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军队和战士们日夜奋战的场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第二课时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一、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

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

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

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小平?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

“1979年春天,邓小平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小平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

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二、欣赏《春天的故事》三、欣赏《东方之珠》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

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

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4、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

(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

)。

改革开放歌曲赏析

改革开放歌曲赏析

改革开放歌曲赏析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歌曲,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也表达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和赞美之情。

从歌词内容来看,《春天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崭新面貌。

歌曲中提到的“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等描述,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同时,歌词还通过运用白描的手法和亲切感人的语调,将改革开放政策与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从音乐角度来看,《春天的故事》采用了明快的旋律和富有活力的节奏,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歌曲中运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和技巧,如合唱、朗诵等,使得歌曲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总的来说,《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富有诗意和激情的歌曲,它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以及优美动人的旋律和表现力,成为了改革开放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3、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能够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看歌词,并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播放《春天的故事》伴奏音乐)
2、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
(1)初次完整聆听。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赞美的、歌颂的)歌曲中的“老人”是指谁(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圈”在哪里(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春天”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春天”指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
(2)再次聆听。

歌曲的结构和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引子+A+B+尾声、合唱)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4)最后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带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

3、初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
(1)我们听完了《春天的故事》,老师还带来了一首表现我们祖国的不断强大和繁荣发展的歌曲。

(2)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中国香港)
(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绪
(4)再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说一说歌曲的曲式是怎样的(A+B+A)(5)拓展欣赏《童年》《明天会更好》片段,介绍作者罗大佑,让学生感受到大陆、香港同为一家人的亲切感。

4、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