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摘要:从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群体的情况看,他们通常欠缺足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面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极易产生懈怠及排斥心理。

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帮助他们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现状低年级小学生如若未能掌握正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法门,便会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困惑。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教改,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并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相关性,由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数学知识的学习同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带有明显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这对于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

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明确一个教学要点,即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立足于对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并以此为中心设计和选择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发现契合自身数学知识学情的学习方法。

需要看到的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更新的问题上表现得较为迟缓和滞后,因而导致其任教的课堂毫无生气,学生满足于按照教师讲解和传授的解题方法机械地对数学习题进行求解,少有打开思路去寻找全新解题方法的情况。

这就说明这部分教师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学生可能在数学成绩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存在诸多不利的影响。

略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略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略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摘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特别强调“知识+素养+能力”的综合教育,而传统单一的知识讲授型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在自主发现、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综合能力,它涵盖思维训练、知识运用的各个层面。

基于此,文章立足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数学课程目标,论述了科学可靠的培养方法,希望能够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全方位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推动其解决问题能力稳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法;一、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的求知欲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才会更积极地探索解决办法,所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来看,学生也是基于自身的经验基础来构建新知的,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特征,虽然数学学习刚刚起步,但是生活经验已经较为丰富,这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顺应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理念,根据数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经验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破解问题的欲望,从而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创造先决条件。

例如,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设计一道题目:小明家买了一箱牛奶,共15瓶,小明上个星期每天喝一瓶,还剩多少瓶?这是一道关于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

学生通过读题发现这道题里只有一个明显的信息,一个信息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于是让学生再次读题,发现“上星期每天喝一瓶”就是喝了七天的奶,也就是喝了7瓶,不仅让学生通过读题发现隐藏信息,还培养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论文五篇

例谈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引言:数学教育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并能借助于这些素养,来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收集并提供一些源于实际的学科知识素材,创设一定的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能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探索出解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识别收集整理寻找表达反思和评价。

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分解或整合训练,是较为有效的训练方式。

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的五步问题解决过程包括: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而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六个步骤:问题的确认、问题的定义、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问题的表征、资源的分配以及监控和评估。

笔者认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具体表达为这几步:数学问题的识别,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解决方法和策略的寻找,解决过程的正确表达,解决问题的反思和评价。

1.数学问题的识别所谓的数学问题识别是指学生能透过具体情景,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数学问题。

只有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是什么数学问题,才有可能去着手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同时,我们还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必要的识别,识别出各类问题的特征,为后续解决问题作好最初地准备。

【例1】实验小学500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小红手中的座位票21排38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请你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三年级)学生看见题目后,不应该是简单的猜测,而是应该意识到座位是否够,与电影院拥有的座位数有关,只要能求出“电影院的座位一共有多少个”,“够不够”的问题就解决了。

从题目来看,、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善于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浅谈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渡口小学林珍新课改改革实施中倡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

“解决问题”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开展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就已经认知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应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改变和丰富教材资源以及它呈现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1、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养成质疑的习惯。

如教学“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一开始就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购物情境:“上周日我去商场购物,你们看食品柜台都有什么?看老师买些什么?”“我上次买了3块巧克力花了12元,这次要买5块。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动脑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欲望,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2、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由敢问到会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谈谈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新:李华概)

谈谈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新:李华概)

题目:《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者姓名:李华概日期:2015年4月15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摘要】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可见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精髓,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学会了数学的思考方式与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就会运用这种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获得这种思维方式比获得数学结果本身更重要,就好比得到点石成金的手指比得到金子更有益!在实践中,一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的课程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深入的技巧可言,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潜在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

本文主要从深化教材,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设计练习四个途径详细论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对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文章正文】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这都说明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

只有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才有可能运用获取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才有可能发展科学的思考方法去发明创造。

而数学教学的特征决定着它是一门最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一、深化教材,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口号越来越响,学生学到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目标。

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内容,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决定是否再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内外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邓世兰(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重庆 400020)摘要:探讨低年级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和教学技巧,实现从解题能力到思维能力的质的飞跃关键词: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合作研讨;综合应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要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程改革后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一样。

过去上课常常是复习铺垫,而现在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来创设情境。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给学生提供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强化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对于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

课堂实践证明,一旦与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具体数学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津津有味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因为这些生活中的事物、活动都是学生经历过的,或者能感受到的,他们有感性认识的基础,所以在分析这些事物、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时,很容易激活他们以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的进行发言,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符合图意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张小红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2年第11期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情境;生活;应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把“解决问题”的内容分散到各个知识点和练习中,寓问题于生活。

“标准”把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为四大目标之一,足以体现它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性的、生动性的、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情境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主动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

如一年级(上册)在学习了6和7的用数学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应用课件呈现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场景。

“你们认识图中这些可爱的人物吗?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很喜欢白雪公主,这时提出要求:“你能从这幅图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同桌进行观察交流,由于学生对图画感兴趣,他们兴致勃勃地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很多符合图意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一、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在数学学科中,能够对各种形式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应用的能力。

而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则是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推理和证明等方法,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适当的数学活动和竞赛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长期以来,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诸如口算、四则运算、分数、小数等基本技能往往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训练,而加强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使用口算练习软件、九宫格口算等工具。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数学问题的解决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巩固和提高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

举例来说,对于学习小数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如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比较大小等题目,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应用技巧和方法。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兴趣是成就一切的源泉,当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时,他们不仅会更努力地学习数学,而且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游戏、趣味数学等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有趣的数学谜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解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技能。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索张晓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索张晓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索张晓燕发布时间:2023-05-11T05:50:56.834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5期作者:张晓燕[导读] 近年来,问题解决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并对其培养教学做出细致要求。

此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实践应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贺站小学 430219摘要:近年来,问题解决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并对其培养教学做出细致要求。

此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实践应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探索引言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刚开始萌芽,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应及时运用直观物品、直观语言、创设情境等方法,将学生置于生活环境中,亲身感知和体验数学问题。

在亲身体验中,学生可以观察感知建立表征,积累经验,在抽象概括中发展语言,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具体形象的形成,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材料,同时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在每堂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的习惯,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 个方 面做起 :
很 快就 有孩 子 反驳 “ 那样 不行 。 那 小学低年级数 学教学 中’ 接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不仅是 面添 上一 些格 子 不就 够 了吗? ” 样 太乱 了. 又没有地方 ” 最后. 在 学生的讨论中有一个孩子说“ 我 们可以用 1 格 表 示 2个人 . 不就 能 画下 了吗 ? ” 原 本 是二 年级 的知 识. 在 孩子 们 的争 执 中 . 很 快 的得到 了解 决。 就这 样在 数 学知 识 的 应 用 的 同时 . 提 高 了学生 解决 实 际 问题 的主动 性 与能 力 教 学中创设鲜 明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 童话世界 出发 . 选择学生身边的、 生动有趣的、 有利 于主动探 究的 事物 . 根据 c a己已有的知识 经验通过 交流讨论 . 达成共识解决问 题 让 学生应 用数 学的 思想 、 方 法或数 学知识 来拓 展低 年 级 学 生
问题 的思 维 方法 和 思维过 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 .为教师和 学生都提供 了一个更 为广 的天 地 作 为一 门新 兴 学科 . 对信 息技 术课 堂的研 究将是 一 个 期 的课 题 。作 为 信 息技 术教 师 . 我 们 应不 断 实践 、 总结。 找 出更 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努 力探 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 学模式、 教 策略 为积极构建师生 自由对话、 同构共生的有效课堂贡献 自 的智 慧 与力 量 。 参 考 文献 : 『 1 1 陈佳欢. 《 中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 ) 2 0 1 趣》
评价时. 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有无其他方法. 还有哪些不
同的方 法 允许 不 同的 学 生从 不 同的 角度 去分 析 问题 . 采 用不 同 的 方式表 达 自己的 想法 . 运 用不 同的知识 与 方 法去 解决 问题 要 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 望. 不打断学生的回答 . 为 学生 提供思考、 想象、 交流的机会 . 使学生在参与 中发挥和锻炼 自己的 才能. 对 于 回答错 误 的 学生 , 教 师要 给予鼓 励 。 教学中. 我们要做 到 : 问题让学生 c a己发现 。 方法让学生 自己 讨论 . 过程让学生 自己经历. 结果让学生 自己感悟 . 应用让学生 自己 体会 .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 愿意学数学. 相信 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 在 转 变学 习方 式的 同时 .培 养 了学 生应用 知识 解 决数 学问题 的能 力. 发展 了学生的数 学意识 总之 . 应 关注 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 知识 背 景。 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 开放性的情境,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 e e 4 , q '  ̄ 交流、 质疑 释 疑 : 应把 解决 问题 的主动权 交给 学生 , 提供 给学 生更多展 示才华 的机 会 .更 多解释和评 价 自己思想 结果 的权 利 , 促 进 学生形 威探 究式学 习方 式 . 提 高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摘要:新课标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是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探究解决,也需要对同一问题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本文将探究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引言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在数学课程中融入生活化场景1.1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直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是较为困难的,并且在数学书上还有很多数学符号,想要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所熟悉的场景在课堂上再现,可以降低学生的陌生感,促进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容,提升效率。

例如,在讲解除法问题时,教师可以带21颗糖到班级,然后提出问题:想要把分给7名学生,要如何分呢?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分法,教师继续引导,若是大家分的数量不一样会怎么样呢?学生很快发现,“平均分”才是最公平的,并且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准确的认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精准,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也能够积极提问,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化场景设置还能使得学生了解生活和所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1.2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最好的方式便是学生直接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活动,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以上题目中,把21块糖分给7名学生,每人分到几块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保障分糖的公平公正,学生会将糖一个一个分发,之后整理数学算式,这样的方式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数学题目进行简单的改变,变为“将21颗糖分给10位学生,每人分几块?”在对除法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就非常容易。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摘要:在小学数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何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广大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问题;能力解决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大板块内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那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一、解决问题联想化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重要一步就是联想化,具体操作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提及相似的题型或者题目,让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归纳的思维,在学生熟悉这一解答形式之后,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能够自我联想,搜寻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题型题目等,这样能够实现在解决数学题目过程中进行联想或题目替换,替换为自身更为熟练或者更为喜欢的形式,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对于问题的完整理解、深度剖析及核心掌握,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个性化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个性化的具体操作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薄弱的方向以及数学知识掌握不足的方面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能力优势、学生的兴趣方向来制定一对一的解题模式,包括解题的内容、解题的要求、解题的数量等都有相应的差异,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稳定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稳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相应提升,学生存在的薄弱之处也得到相应改进,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综合能力实质性的提升。

在该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帮助,实现互补共进,这样能够保证大家共同进步,防止学生对于自身擅长、掌握较好的知识出现遗忘、生疏的情况。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实际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数学学习的质量化以及数学学习的稳定化,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化、智力提升化。

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论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主解决问题”应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通过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教学过程和模式,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成长。

培养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我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有三年,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的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做为教师我们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我们决不暗示。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而引导学生学会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才是目的。

多年来做为低年级的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性的、生动性的、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情境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主动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

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论文

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一、创设情境,寻找信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说到低年级数学中“解决问题”,很多老师以及家长都会感觉无从入手,而学生更是非常害怕,更严重的甚至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这就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留下了阴影.教师就可以通过丰富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当中摆脱自己的恐惧心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对于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北师大版教材有很多内容都是采用数学活动作为教学标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买铅笔”一课(北师大版第78页)时,老师在课件上展示情境图,问同学们:袋鼠阿姨新开了一家文具店,小兔约上好朋友一起去买文具,从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纷纷集中精力从图中去找数学信息,立即有学生举手:“桌子上有15支铅笔.”“还有要补充的吗?”“小白兔说它要买9支铅笔.”“谁能试着把它们说的信息连在一起来说说?”“袋鼠阿姨的店里有15支铅笔,小白兔说它要买9支铅笔.”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并在读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会说题意的习惯.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发现数学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认真审题,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得设计好恰当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寻求答案,然后再引导学生将答案连贯起来,使思维条理化.在刚开始的教学中,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就会出现一会儿说这里,一会儿说那里,一会儿说条件,一会儿提问题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审题习惯,从而能够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而又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了.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一节练习课上,我问学生:要知道买钢笔需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算式是什么?单位名称是什么?这样通过老师逐步的提问,学生脑海里有了清晰的认识:要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信息开始入手,在情境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还要选择计算方法,是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无形中也有了提高.在审题方面,教师还可以试着让学生开始独立读题,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集体汇报关键词语,理清数量关系,开始解决问题.这种寻找关键词的方法在教学中很实用.三、提出数学问题,升华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性认识,并让学生能更科学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性的、生动性的、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情境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主动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例如,我在上一年级上册“美丽的田园”一课时,首先创设了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积极地发言.接着引导学生:“你能从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只羊?然后继续引导:“你们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在这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对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便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在解决一共有几只鸟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差异,有的学生说从图上就可以数出来一共有几只小鸟,还有同学说应该用加法计算,积极思考的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通过再次观察情境图,大家理清图意: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2只,问题是“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应该是用乘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悟到通过说题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经历了提出问题、深化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四、总结评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后进行总结评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总之,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讨论,过程让学生自己经历,结果让学生自己感悟,应用让学生自己体会,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老师重视学生选择信息、认真审题、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浅议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议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议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时段的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则处于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我们教师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加以表达让其理解。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在说、议中,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问题。

标签:浅议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正文】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时段的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则处于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我们教师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加以表达让其理解。

然而这样的效果并不是最好,因为有些学生学得吃力,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让他们在自己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会在学生这个阶段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教师要分析学生的需要,满足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弄清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学生的行为(包括纪律行为),都受其内在需要的驱动,是学生尝试满足某种需要的结果。

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氛围不能满足其归属和认同的需要造成的。

因此,我必须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氛围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识别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和原因,切实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和学习需要,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创造必要的前提。

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了解了学生需要满足的情况后,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创建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为此,教师要做到:第一、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

第二、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第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

第四、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例如在上乘法的认识时,我就利用书中的主题插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利用谁能看着图编个好听的故事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活动。

低年级学生也能成为数学问题解决者论文

低年级学生也能成为数学问题解决者论文

低年级学生也能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摘要: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改善,尤其在数学问题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数学方面的“天才“。

只要课堂教学方法恰当,适合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开发,相信低年级小学生也是数学天才。

下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低年级学生如何更好的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关键字: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一引言在大多数人眼中,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安排和家长的逼迫下完成家庭作业,从来不去考虑小学生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往往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需要从小培养,采用合理的办法。

所谓的问题是需要研究和学习之后解决疑难的问题,这种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需要加入个人积极思维的活动,这也正是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

针对数学问题,前人的解决办法和思路都是常规性的,没有突破性的思维,这种依赖式的思维方式只会要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进步空间。

下文主要考虑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面要低年级学生也成为高手。

二低年级小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1 学会感受问题的存在。

数学教学中虽然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知识量的限制,但是,人的认知能力一般是开始于“问题”这一环节。

所以,需要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中体会到发现问题这点。

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帮助,从发现问题,到学习,再去尽力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每个流程都很重要,必不可少。

这也正是学习的可贵之处。

比如在教学中有一个问题,求圆的周长,在学生没有接触公式之前,先安排给学生任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工具主要有铅丝,此时相信小学生们都涌动起来,积极加入课堂中区思考考试给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这一点,进一步为学习和解决问题做铺垫。

相信以小学生现有的知识还不明白圆周计算公式,,他们一定会想到把铅丝绕着圆一周,最后把圆周问题变成度量直线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中天小学张伟杰 2014.06.18【摘要】低年级的应用题虽然简单,却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在选择解题方法时,往往只注意题目中某一个因素,常常把列式与个别词语联系起来,如见到“还剩”、“少”就用减法,看到“一共”、“多”就用加法,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影响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最近,我对我所教的91名二年级学生作了一个“你最喜欢上什么类型的数学课”的调查,结果,喜欢上“解决问题”课的人最少,仅占18%。

理由是解决问题难理解、易出错。

解决问题对低年级孩子来说,确实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即使“朗朗上口”“形象生动”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

而很多教师包括我以前为了追求考试高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选择让学生关注问题中个别因素,比如直接告知学生见到“还剩”、“少多少”、“多多少”就用减法,看到“一共”、“和”就用加法,这直接影响学生对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这就需要低年级数学教师对“解决问题教学”全面认真地进行研究,寻找策略方法,提高学生解答简单问题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我发现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情境。

如在新改版的二年级(下册)教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我利用动画创设了一个同学们为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做小旗、折星星的数学情境。

并让学生同桌进行观察交流,由于学生对图画感兴趣,他们兴致勃勃地进行讨论和交流。

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符合图意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

巧妙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论文

巧妙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论文

巧妙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题融化着许多数学知识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命题形式。

创设条件,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创设条件提高能力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题融化着许多数学知识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命题形式。

因此,大部分学生一听到应用题就厌烦,甚至有害怕的心理,更何况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理解力差,阅读和书写较困难等特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于”学习。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颜色、声音、动作都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游戏等形式来导入,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先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1把雨伞,然后问:一把雨伞要几根小棒?待学生回答后,又让学生接着摆5把雨伞再提出问题:“五把雨伞一共有几根小棒?”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我来,我知道”。

当学生回答“25根小棒时”,我又问:“你是怎么想的呢?”这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重点,学生兴趣盎然。

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题意我在教学中发现,解决问题列式的错误,除少数学生真正不懂外,绝大多数学生列式错误都发生在审题上,原因有五:1、没有注意到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字词;2、没有注意计量单位的不一致;3、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就假思索;4、审题时注意到了问题,但在列式时忘了;5、对数学术语不理解。

大家都知道,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之一是正确读题,而低年级学生不理解读题的重要性,结果就快速地读了题,却不知所以然犯了以上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
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在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针对这一思考,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要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

激励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从事探讨活动。

当这些行为形成了习惯时,学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比一比”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学会比高矮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体验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所以我创设了同桌两学生比高矮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用背对背或脸对脸的方法经历比高矮的过程体验。

说出”他比我高,我比他矮。

”的结论及怎么比的过程。

但有一个学生没有同桌,主动提出了和旁边的两人
一组进行比较,使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比较方法与众不同,除了三人两两轮流比较外,还想到都站在墙边,在墙上画出他们的身高高度线。

这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有考虑到的,我及时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了表扬,鼓励学生创新。

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的同时我又进行了拓展,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学生立刻想到站排就需要比较高矮。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的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结合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为儿童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景,引导他们饶有兴趣的走进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

如一年级在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后,为了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让学生结合教室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提出加法问题。

以本班学生评比栏中的红花、以图书角课外书、小组的人数及男女生数、窗台的花盆、日光灯等等,让学生从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去搜集信息,再想一想能提出什么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关注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材安排了”小小商店”模拟购物。

其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一学生拿着5元钱购物,如果他想去买8元钱的文具盒,够不够?如果不够怎么办呢?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回去拿了3元钱再来买;有的说问其他小朋友借了3元钱再来买;有的说钱不够的话,一枝笔2元,三角尺3元合起来正好有5元钱,让他改变主意就用5元钱买这两样吧;(这想法虽然不符合要求,我还是鼓励他的创新思维。

)有的甚至说你可以去跟卖东西的人讨价还价,叫他打一下折,8元钱的文具盒就5元钱卖给我吧,我下次还会到你身边来买东西的。

听到这里,我不仅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有这样随机应变的想法而兴奋,更为他们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高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了生活实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总之,解决问题它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着眼于结合现实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日积月累,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厚积而薄发,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