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备课讲稿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备课讲稿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95b07b7375a417866f8ffc.png)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背景思想条件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
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
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社会条件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
被人称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
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
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面秘谈,准备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
起因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d495e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9.png)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武昌起义的背景与起因1.1 教学目标:了解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民众的不满情绪。
掌握武昌起义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1.2 教学内容: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介绍。
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的描述。
武昌起义的起因和爆发过程的详细讲解。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清朝末年的状况和武昌起义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武昌起义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武昌起义的经过与影响2.1 教学目标:掌握武昌起义的具体经过和重要事件。
了解武昌起义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武昌起义的具体经过和重要事件的描述。
武昌起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的分析。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武昌起义的具体经过和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武昌起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武昌起义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民主改革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体制特点。
掌握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改革措施。
3.2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体制特点的介绍。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改革措施的描述。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体制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改革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民主改革的影响和成果。
第四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1 教学目标: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掌握辛亥革命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和遗产。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和解释。
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和贡献的讨论。
辛亥革命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和遗产的描述。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辛亥革命遗产的理解和思考。
5武昌起义
![5武昌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651c64846529647d27285220.png)
陶成章
三、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
• • • •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 革命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有利时机
• 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 标志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是如何创建? (1)1911年12月下旬孙中山回国 (2)1911年12月底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 宣告成立 (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
帝国主义不肯让中国自己修成铁路,就利用清政府财政困 难进行要挟,迫使清政府订立了铁路借款合同,宣布了铁 路干线国有政策。根据借款合同,英、美、法、德等帝国 主义不但掌握了铁路权,而且还要以湖南、湖北两省的盐 税厘金作为抵押,所以,所谓铁路“国有”,不但剥夺了 中国人自办铁路的主权,而且实际上是把川汉、粤汉铁路 完全拍卖给帝国主义了。
武昌起义
1.1911年10月10日,打响起义第一枪,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2.占领武昌,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3.一个月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被推举为 都督,改国号为 中华民国 .
到1911年有多少个省宣布独立?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为什么武昌起义会得到全国的响应?
一、武昌起义的背景
为什么各地民众要掀 起保路运动? • 产生了什么影响?
1911年9月7日, 四川总督赵尔 丰逮捕罗纶、 蒲殿俊等保路 同志会代表, 枪杀数百请愿 群众。第二天 又下令解散各 处保路同志会。
湖北有哪些革命 团体? 他们在同盟会促 进下要干什么?
二、武昌起义的过程
• 请同学们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要素概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 创建)的过程,最好列成年代尺或列成表 格。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4b034d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e.png)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武昌起义的背景与爆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和爆发原因。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武昌起义的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民众疾苦、民族危机。
武昌起义的爆发:革命党人的组织和策划、士兵的积极响应、起义的过程。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和爆发原因。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第二章:武昌起义的影响与波及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对清朝政权和全国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武昌起义的影响:清朝政权的瓦解、各地的革命响应、民众的思想觉醒。
武昌起义波及的地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等地起义的爆发。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对清朝政权和全国的影响。
学生展示:分组展示各地起义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事件的影响。
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民主改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民主改革的情况。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的组织结构。
民主改革: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文化运动、颁布约法。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民主改革的情况。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民主改革的意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第四章: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清朝政权、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时代。
辛亥革命的影响:社会变革、文化思想的解放、民族觉醒。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学生展示:分组展示辛亥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事件的意义。
第五章:结论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初中辛亥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辛亥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43a77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f.png)
人教版初中辛亥革命说课稿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近代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以下是一份针对该主题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辛亥革命。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政治变革,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民众疾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寻求变革的道路,他们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中华。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这是辛亥革命的开始。
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的铁路国有化政策,这一政策损害了地方商人和民众的利益,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武昌起义的成功,迅速激发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形成了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
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先生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深入人心。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革命过程中,各种势力的角逐,使得局势复杂多变。
清政府的顽固派、立宪派、革命派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
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对革命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最终在1912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革命后的政治局势依然动荡不安,各种势力的斗争并未停息。
袁世凯的篡权行为,北洋政府的军阀割据,都使得新生的民国面临着重重困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e7350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3.png)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武昌起义的背景与爆发1.1 教学目标:了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包括民族危机、民众疾苦和清政府的腐败。
掌握武昌起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介绍,包括民族危机、民众疾苦和清政府的腐败。
武昌起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危机、民众疾苦和清政府的腐败。
教师详细介绍武昌起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起义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清朝的覆灭2.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过程。
掌握辛亥革命对清朝政权的影响和清朝的最终覆灭。
2.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过程。
辛亥革命对清朝政权的影响和清朝的最终覆灭。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师分析辛亥革命对清朝政权的影响和清朝的最终覆灭,引导学生理解革命的历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与初期政治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初期政治状况。
掌握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体制和改革措施。
3.2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初期政治状况。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体制和改革措施。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初期政治状况,引导学生了解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
教师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体制和改革措施,引导学生理解初期政治的特点和挑战。
第四章: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4.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和民众生活的变化。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和民众生活的变化。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辛亥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对社教师分析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和民众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评价5.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武昌起义讲稿
![武昌起义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f3203be80242a8956bece41b.png)
2
武昌起义浮雕
3
《辛亥首义百年祭》-大型组画再现武昌起义
4
浅析武昌起义
1、导火索(起义背景)
2、起义的第一枪
3、起义过程
4、起义结果
6、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7、武昌起义的影响
5
武昌起义导火线: 清末保路运动
6
起义的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晚,新 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 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 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 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 经过反复斗争,起义军 最终掌控了武昌。
14
湖北军政府
15
右图:昔日的湖北军政府大楼 左图:今日的辛亥革命纪念馆
16
那么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
1、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纷举行 起义响应武汉光复是其取得胜利的主导 客观因素。 2、立宪党人、旧官僚等人在武昌起义后 采取的墙倒众人推的态度是起义胜利的 重要条件。 3、袁世凯利用起义伺机夺权,对武汉三 镇进攻半真半假是起义胜利的主要客观 原因。 4、帝国主义分子迅速放弃清政府也是起 义胜利的有利客观因素。
9
紧急关头,起义者虽“群龙无首”,但他 们自动联络,决心拼死一搏。 10月10晚,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革命党 人熊秉坤的带领下,打死压制起义的反动 军官,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各路革命党人纷起响应,当夜占领湖广总 督府,11日凌晨控制了武昌城。11日晚和 12日晨,又相继占领了汉阳、汉口。
17
正式建立中华民国
18
武昌起义的影响:
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使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 为中华名国成立创造了条件,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 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 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 约法》
课件3: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3:第13课 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413edc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f.png)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高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中华民国的成立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概况:
孙中山
1912年1月1日
五色旗
南 京
公历, 民国纪年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初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2)过程: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1)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兴中会(1894、孙中山、檀香山)
蔡元培
华兴会( 1904 、黄兴、宋教仁、长沙)
光复会( 1904 、蔡元培、陶成章、上海)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时间: B、地点: C、成员组成: D、政治纲领: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G、性质: H、意义: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讨论: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封建专制相比分别有那些进步?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0fc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b.png)
辛亥革命教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本教案将以辛亥革命为主题,从起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起因辛亥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民众的不满情绪积累。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困局的夹击,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同时,外国侵略者的殖民统治和封建统治的剥削加剧了民众的贫困和不满情绪。
此外,八国联军侵略事变、庚子赔款等事件更加激化了民众对于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
二、过程1.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以湖北黄金山炮台事件为起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先在湖北武昌宣告成立。
这一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2.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后,各地迅速响应,相继成立临时政府,例如南京的临时议政府、广州的临时政府等。
辛亥革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3. 辛亥新政: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称为辛亥新政。
新政的核心内容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教育制度、废黜清朝皇帝等。
辛亥新政为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4. 辛亥战争:辛亥革命并非一帆风顺,清朝统治集团并没有轻易让位。
辛亥战争是辛亥革命的决定性阶段,武力冲突频繁。
最终,辛亥革命以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结束告终。
三、影响1. 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和自由的信念: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这种改革所带来的民主和自由的味道,为后来的革命和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道路打开了一扇大门。
3. 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辛亥革命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许多国家表示支持和祝贺。
辛亥革命也对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其他国家争取独立和民主的斗争。
结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武昌起义三分钟演讲稿
![武昌起义三分钟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9cda6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c.png)
武昌起义三分钟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段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当时,清朝统治已经日益腐朽,国内外压力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和革命志士开始密谋起义。
武昌起义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发表了《讨袁告同胞书》,号召各地起义,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武昌起义的爆发,迅速席卷了全国,掀起了辛亥革命的狂潮。
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猛的响应,是因为它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封建专制的序幕,为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奠定了基础。
起义的成功,不仅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
武昌起义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还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武昌起义之后,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武昌起义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武昌起义的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中国梦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以武昌起义为鉴,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原创3:第13课 辛亥革命
![原创3:第13课 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69a52e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4.png)
读书人:简单讲,还有这些不同:第一,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而 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皇帝一个人的;大家都一律平等;不管你干什么职 业,只要是国民,都可以选举别人做官,别人也可以选举你,不像以 前只要“老爷”才有资格当官。第二,国家不再要皇帝,以前是皇帝 一个人统管大权,现在分给三个部门去管理,叫做,“三权分立”。 第三,国家最高长官叫做总统。但他不是皇帝,他由选举产生,有任 期,要受到各方面限制。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是内阁和内阁总理,也 是相互限制,也不要当成是以前的宰相。 清朝遗少:变了,一切都变了……
(1)经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材料2:20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 命思想。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创办了一些进步报刊,大力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阵地、人物)
(4)实践经验:各地武装起义
(5)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爆发
默读课本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1911.10.10武昌首义——三镇光复——军政府成立——全国各 省纷纷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从武昌首义成功开始,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最终使清王朝的统 治土崩瓦解。你认为这是历史的偶然吗?1911年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景下发生的?经过了怎样的酝酿发展过程?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经济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 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 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 是先前的老总。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 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那邻村航船的七斤便着了道儿,弄 得不像人样子了……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1e46bc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2.png)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武昌起义的背景与爆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和民众不满情绪。
让学生了解革命党的形成和活动。
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民众疾苦、官逼民反。
革命党的形成: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
武昌起义的经过:新军起义、占领武昌、汉阳、汉口的斗争。
武昌起义的影响:清朝统治的瓦解、各省响应起义。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
组织学生讨论革命党的形成和活动。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第二章: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民主制度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政权组织。
让学生了解民主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让学生了解民主制度的困境和挑战。
2.2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政权组织:总统制、内阁制、议会制的尝试。
民主制度的探索:选举制度、言论自由、结社自由。
民主制度的困境:军阀割据、政治腐败、民主观念淡薄。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过程和政权组织。
组织学生讨论民主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教师讲述民主制度的困境和挑战,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第三章: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开创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民族觉醒。
辛亥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亚洲民主化浪潮、世界革命的影响力。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第四章: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历史评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正面评价。
武昌起义的演讲稿历史背景
![武昌起义的演讲稿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12a8aa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5.png)
武昌起义的演讲稿历史背景各位亲爱的同胞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段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历史背景——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武昌起义发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呈现出了极度动荡的局面。
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地的爱国志士开始积极探讨革命的可能性,寻求摆脱外国侵略和清政府统治的出路。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清政府的内外困境。
在外部,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失去了许多领土和主权,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在内部,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统治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不满。
因此,清政府的内外困境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这次起义的导火索是因为清政府计划解散新军,导致了新军士兵的不满和反抗。
新军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武昌起义的影响。
武昌起义的成功,使得辛亥革命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武昌起义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总结这段历史背景后,我们不禁要为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致敬。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篇章,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谱写了永恒的荣耀。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创美好未来!以上就是我对武昌起义历史背景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谢谢大家!。
初中历史教案:近代史——辛亥革命
![初中历史教案:近代史——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d9a910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6.png)
初中历史教案:近代史——辛亥革命近代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本文将围绕辛亥革命展开,介绍其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一、辛亥革命背景1.1 清朝政治腐败清朝在晚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腐败现象。
内外交困使得民众生活贫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2 国际形势变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这些运动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和反清复明思潮的兴起。
二、辛亥革命原因2.1 改良派与革命派对立清廷内部改良派和立宪派主张通过逐步变革来挽救满清统治。
而同样存在于中国社会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则希望通过彻底的政治变革实现社会正义。
2.2 外国列强侵略依然存在清政府未能有效抵御列强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量领土和权益。
民族危机感促使中国社会各界呼唤统一的力量。
三、辛亥革命过程3.1 向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以湖北武昌起义为开始。
冯国璋、黄兴等人在四川广汉发起鸦片战争100周年纪念游行时中止向西南方行进,改道武昌举行起义。
3.2 辛亥革命迅速蔓延起义者在武昌成功夺取了武装,并立即掀起反清复明潮。
革命势力迅速扩张至中国各地,形成“十月革命”浪潮。
3.3 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了中华民国。
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四、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1 结束封建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长达两百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
4.2 推进现代化建设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追求现代化和民主的开始。
享有“国父”的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奠定了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基础。
4.3 培养爱国意识辛亥革命激起了无数人民对于祖国命运的关注和参与。
在这次运动中涌现出众多爱国志士,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国家的忠诚。
4.4 启示后人辛亥革命不仅影响到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也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思想和历史遗产。
武昌起义简介
![武昌起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d8b9b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d.png)
武昌起义简介引言:191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即武昌起义。
这场革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也彻底撼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成为新中国的奠基石。
本文将对武昌起义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探讨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背景:清朝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外国列强入侵,国内民众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同时,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统治加剧了社会的不满。
此时,思想解放的思潮在国内迅速传播,并形成了反清反封建的抵抗运动。
特别是中国兴起了一个新党派——同盟会,该党成员以反对清朝统治为目标,组织起义,推翻清朝政权。
二、起义的过程:武昌起义是由同盟会领导下的革命军事团体发动的,起义的发生地点位于湖北省武昌城。
起义的导火索是同盟会成员黄舜申暗中筹划的武装起义。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且通过秘密联系广泛的同盟会党员以及其他党派的人员,扩大了起义的力量。
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清晨,当时,革命先锋郭济培率领千余名士兵夺取了武昌城的守军,并迅速占领了重要的官方机构,如武昌兵工厂、武昌城火车站等。
起义爆发后,起义军连忙发动了广泛的群众运动,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加入革命队伍。
经过短暂的战斗,起义军迅速控制了整个武昌城。
三、起义的影响:1.清朝统治遭到重创:武昌起义的发生对清朝统治有着极大的冲击。
起义军占领了湖北省的省会武昌,使得清朝政府几乎丧失了对湖北地区的控制。
起义消息传开后,各地的起义势力迅速蔓延,最终导致清政府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对整个中国大陆的控制。
2.辛亥革命的开启:武昌起义奠定了辛亥革命的基础。
起义的成功激励了其他地区的民众也参与到反清斗争中来。
随后,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起义和革命斗争,并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清朝统治近300年的历史。
3.国际社会的关注:武昌起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起义的成功打破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为中国打开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国际上也收到了该起义的影响,扩大了中国在世界各国间的影响力。
武昌起义_精品文档
![武昌起义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d15d6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8.png)
武昌起义引言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起义,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端。
本文将详细介绍武昌起义的起因、经过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一、背景与起因1. 晚清政府的腐败与困境晚清政府在执政期间,腐败盛行、国力衰败,造成了社会的不满与危机。
政府的经济财政困难导致军费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军队的士气低下,无力打击外敌。
社会民众由于沉重的赋税和苛捐杂税的压迫,生活困难,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2. 新兴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反抗19世纪末,大量的新兴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需要改革,并努力寻求改革的途径。
他们接触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这些新兴知识分子力图通过自强、社会变革来实现中国的振兴。
3. 日本明治维新的例子日本的明治维新给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带来了强烈的启示。
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强力改革,才能够摆脱落后的状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二、武昌起义的经过1. 党派合作与计划武昌起义是由多个党派合作发起的。
以光复会、同盟会为主力,包括了各党派的代表。
他们在事前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和准备,制定了起义的时间和行动方案。
2. 莫尔浮图楼和公安局的攻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第一阶段开始。
起义军在莫尔浮图楼和公安局展开攻势,成功占领这两个关键的地方。
这为他们随后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4. 起义军的成功与军阀割据起义军在武昌的成功激发了全国各地的起义浪潮,大片的地区纷纷响应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
然而,起义后各地军阀割据,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动荡。
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1.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武昌起义的成功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为中国历史的新发展开启了大门。
2. 推动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武昌起义的成功鼓舞了一代年轻人,成为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精神指导。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试讲稿范例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试讲稿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b63b201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d.png)
初中历史《武昌起义》试讲稿范例初中历史《武昌起义》试讲稿范例一、课堂导入教师在上课之前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的浮雕照片,请学生观看图片并引导: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呢?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一)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革命先烈都掀起了哪些起义?这些起义的结果如何?学生回顾知识,回答问题: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州起义等。
这些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了。
教师引导: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革命先辈们不畏挫折,继续发动起义,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说一说接下来他们策划的起义是什么?学生结合课本,回答问题:1911 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武昌起义。
(二)战争经过教师展示南昌起义的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武昌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10 月 9 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
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10 月 10 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教师展示《湖北军政府》《黎元洪》的图像,同时展示史料——《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并引导: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并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根据史料可以看出,黎元洪是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由他来担任革命政府的都督,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
教师继续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并提出问题: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的革命形势是如何发展的?学生结合示意图,进行回答: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35d6714fe45c3b3567ec8bba.png)
6、推动了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推动了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胜利了! 辛亥革命胜利了!
课堂练习
• 1.( .(2001上海文综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 上海文综8) .( 上海文综 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光复会 B.国民党 C.同盟会 D.中华革 光复会 国民党 同盟会 中华革 命党 • 2.(2002年全国普通历史试题) 上海市历史试题)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 的丧钟, 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 是 • A.兴中会、华兴会 B.华兴会、文学社 .兴中会、 .华兴会、 • C.文学社、共进会 D.共进会、兴中会 .文学社、 .共进会、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义 历史背景(社会、经济、阶级、 1、历史背景(社会、经济、阶级、 思想、组织、时机) 思想、组织、时机)
1、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清政府的“新政”和 社会背景:清政府的“新政”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历史背景
1.C2.C3.C4.D5.B6.C7.C8.D9.A10.C11.A12.C
• 二、材料问答题 •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 200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 年 月 日 辛亥革命 周年纪念大会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 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 讲话。江泽民指出:九十年前, 讲话。江泽民指出: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 的大地上, 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 影响的革命, 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 党人在191年发动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中 年发动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在中 党人在 年发动的辛亥革命 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 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就是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
武昌起义演讲稿
![武昌起义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5ab266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9.png)
武昌起义演讲稿各位同志: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发言人,我要为大家介绍今天我们即将迎来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我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胜利。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回顾起义的发生背景、过程和意义。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起义的发生背景。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新的政权并没有给予人民真正的权利和福祉。
军阀混战、外国势力侵略以及国家内部的腐败都使得人民生活艰难且没有安全感。
人们开始认识到,改变现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武昌起义爆发了。
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从此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当时,以黄兴、宋教仁等为首的革命志士们,率领湖北新军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宣布推翻满清政权,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
接下来,我要介绍起义的过程。
武昌起义经历了准备、筹备和实施三个阶段。
在准备阶段,革命团体内部积极组织宣传与准备武器,拉拢军队以及民众的支持。
然后,筹备阶段的关键是密谋起义的时间和地点,这通常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智慧。
最后,是实施阶段,武昌起义以黄船起义为开端,之后不断蔓延到各地,呈现出全国范围的革命潮流。
在起义的过程中,武汉四镇的军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们起义后,迅速掌握了军权,从而使得起义能够得以顺利发展。
同时,各地的群众也积极响应,主动加入到革命行动中,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武昌起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起义的胜利首先打破了满清政权的统治,宣告了中国旧政权的灭亡。
同时,武昌起义也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后来新兴政权的主力军之一。
起义的成功也使得各地革命力量的矛头直指北方,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在政治层面,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政权,对于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各种新政权相继上台,为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各国纷纷承认这一政权的合法性,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
背景
思想条件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
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
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社会条件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
被人称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
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
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面秘谈,准备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
起因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
清政府下令镇压。
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
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
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
1911年荣县
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经过
前夕策动
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武昌起义一呼百应,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
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
并决定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鄂作起义指挥,主持大计。
1911年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
各标营党人代表均参加,通过“人事草案”和“起义计划”,军
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
南湖炮队党人暴动未果。
炮队事件后,清湖北当局下令收缴新军部队子弹,同时增强市面军警力量,盘查甚严。
当局召集官长会议,决定军队提前过中秋节,八月十五日不放假。
1911年9月28日,湖南党人焦达峰函告武昌起义指挥部,10月6日起义湖南准备未足,请展期10天。
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
起义指挥部决定10月16日湘鄂两省同时发难。
临时决定
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
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秘密泄露。
并拘捕刘同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
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
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911年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
星夜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
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
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
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911年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
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
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
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
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
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
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同盟会员),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
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结果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