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合集下载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们思维的工具。

尤其是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

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

因此,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它的工具性的一面。

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总结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言文字如何训练:一、要提升语文教师意识对我们课堂的实践者教师来说,训练意识比语文功底更重要,众所周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优美的文字构成的,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语言文字符号,学生才从中学得了知识,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能力。

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以领悟其中的规律性,并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运用。

从细微处彰显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功底和训练意识,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在教材里能处处看到“语文”,在备课和上课中时时不忘训练。

二、要准确定位训练目标备课时选好训练点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课文,即“细读文本”。

语文教师应当以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细读教材文本。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致要经过感知、理解、赏析、迁移这几步,教師备课也要亲历这样的过程。

训练点是在教师熟悉教材、字斟句酌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下来的。

要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教学目标体系是由“新课标对该年段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几部分构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有明确、适度的训练目标,并使教师“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训练目标的确定要到位却万万不能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指语言训练超出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盲目地拔高训练要求,这样不仅使训练如过眼云烟,流于形式,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

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和职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除了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外,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交流沟通,提升人际关系,增加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必须要从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入手。

可以让学生每天背诵名句、古诗文等经典语言文字,同时在教学中重视语文知识的巩固和串联,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和语文思维。

二、积极开展口语表达活动口语表达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要想让学生练好口语,关键在于积极开展口语表达活动。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朗读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口语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听力。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不仅能够扩大他们的视野,更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提高写作水平写作能力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通过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纪和能力水平,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比如作文、日记、笔记等。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习惯,同时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和辅导,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五、加强语言文字思维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思维能力。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从朗读积累、阅读理解、读写结合等方面入手,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积累阅读理解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话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即“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程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的运用。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一、朗读积累,感悟品味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无疑是教师教学语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金钥匙。

在整个小学阶段,朗读的训练最为关键,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一节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应该也必须是书声琅琅的,这就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的鲜明特点。

在执教《清平乐·村居》时,我采取美文美读的策略。

在学生经历“初读课文,感知词美”;“精读课文,品悟人美”;“赏读课文,体验画美”的学习历程中,以“读”挂帅,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走近“村居”,走入“村居”。

学生在读中感知到小儿“卧剥莲蓬”的顽皮美,感悟到“大儿、中儿”的勤劳朴实美,感受到翁媪俩“相媚好”的惬意美。

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在活灵活现的品读中,安宁的村居生活不仅陶醉了辛弃疾,陶醉了老师,更陶醉了全体学生。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以“读字当先,长文短教,以学定教”为宗旨。

为了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一位怎样的先生时,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读,抓主要事件,让学生写出小标题,诸如:谈读书、谈碰壁、救车夫……第二步还是读。

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中,词语的运用能力显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于很多人来说,词语的使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写作中,如何使用准确、丰富的词汇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在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中,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模块化词语指的是一些具有相似含义或用法的词汇,通过对这些词语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可以达到更加准确、灵活地运用这些词汇的目的。

以下将对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方法进行探讨。

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可以丰富词汇量。

通过系统的训练,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这些“模块化”词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还能够了解这些词语的同义词、反义词甚至近义词,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使表达更加生动、丰富。

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可以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取决于他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

而通过对“模块化”词语的训练,可以帮助学习者形成更加准确、流畅的表达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交流更加顺畅。

那么,如何进行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呢?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针对“模块化”词语训练的教材和资料,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进行选择。

要注重词语的记忆和强化训练。

通过不断的重复、演练,可以帮助学习者牢固地掌握这些词语。

要注重实际运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写作、口语练习等方式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语,从而加深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

强化“模块化”词语训练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准确、丰富地运用词语,提高表达精准度和生动度,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希望大家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够注重“模块化”词语的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语言文字运用(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语言文字运用(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

做事一定要坚决。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______________),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

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

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

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

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

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

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

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A.干打雷不下雨 B.又吃鱼又嫌腥C.前怕狼后怕虎 D.首尾不能兼顾2.文中画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3.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聚焦文本,落实“语用”

聚焦文本,落实“语用”

物相当多 , 学生可尝试仿拟一些 比喻句 . 与 文 本 作 比较 。 继 而 点拨 启 发 文 中 把 大雁 比作 省 略 号 的缘 由 。 这一琢磨 . 学生 不 仅 能悟 出“ 秋 天到 了” . 领 会 比喻 手 法 那 种 画 龙 点 睛 的 效 果 . 而 且 可 以慢 慢 经 历 感 受 、 赏析 、 评价 、 应 用 的阅 读 审 美 的过 程 。 如, 反问。 文中“ 蝌 蚪 在水 中游 泳 , 不就 像 黑 色 的 ‘ 逗号 ’ ? ” 这 一 句 的含 义 是 众 多 老 师 解 读 的 一 个 重 点 .但 这~ 重点 不 能 单单 把 理 解 作 为 深 层 目的 .而应 该 促 使 学 生在 思 考 的层 次 上 有所 跳 跃 。 叔本 华 说 : “ 谁 思想 得 清 楚 , 谁 就 表 达 得 清楚 。 ” 学 生 充分 展开 想 象 : 小 蝌 蚪 的 形 状像 什么 ? 想 象 小 蝌 蚪会 有什 么语 言 ?充 分 打 开 思维 和想 象 。 利用直观的图画 , 训 练 学 生 的 观察 能 力 和想 象 能 力 。 对 这 一 小节 中 的反 问 句 的 教学 , 通 过 让 学 生 对 比反 问句 和 陈 述 句 的 区 别 .体 会反 问句 具 有 加 强 语 气 的作 用, 这样 , 语 言 表 达 才能 够 产 生 质 的 飞跃 。 三、 把 握 文本 表 达 。 还 原 矛 盾 点 学生 因为 缺 少 丰 厚 的 阅 历 经 验 和 作 者 的个 体 体 验 ,通 常 无 法发 现 作 者 独 具 匠 心 的 表 达 中 所 蕴 藏 的 妙处 。要 帮 助 学 生 掀 开轻 蒙 在 作 者 表 达 上 的 那 一 面 轻纱 ,教 师 应诱 引 学 生 发 现 作 者 所 表 达 的 与 自己平 常 表 达 习 惯 上 不 尽 相 同 的 细微 处 , 这 样 才 能指 引学 生 在 语 言文 字 的应 用 上 更上 一 层 楼 。 《 我 的 伯父 鲁 迅 先 生 》 中“ 墙 壁 当然 比鼻 子 硬 得 多 了 , 怪 不 得您把鼻 子碰扁 了” 一句, 按常用 教法 , 在指 引学 生理解 “ 碰 扁” 的意思后. 就 算 是 完 成 了 教 学 目标 但 是 这 只不 过是 完成 了基本的“ 理解 ” , 事 实 上 未 对 文 字 的 表 达 仔 细 推 敲 。朱 光 潜 说: “ 在文 字 方 面 的 推 敲 。骨 子 里 应该 是 在 思想 情 感 上进 行推 敲。” 鲁 迅 先生 作 为 一 个 赫 赫 有 名 的文 学 家 , 为 什 么 颇 费 心 思 地说 “ 碰 壁 碰扁 鼻 子 ” 呢? 就要 看 鲁 迅 先 生 是 对 谁说 的 。 J I = } J 孩 子 所 能 理解 的词 表 达 自 己的 意 思 ,这 正 是 鲁 迅 先 生 对 孩 子 显示 出 风趣 的性 格 、 细腻 的爱 。学 生 领 会 了面 对 不 同 的 对 象 , 必 须 选 择 最恰 当 的表 达 法 。 从 这 个 点 的 解 读 延 伸 开 去 ,让 学 生 再 次从 整 体 上 回味 文 章 的语 言 , 就会 发 现 作 者 的语 言 既 那 样 朴 实 又 那 样 真挚 . 他 用 通 俗 易懂 的表 达 体 现 了深 刻 的情 感— — 对 鲁 迅 先 生 的 挚爱 。 四、 把 握 文本 朗读 , 培养 语 感 点 对语 言 的 领 悟 感 应 能 力 称 为 “ 语感 ” , 它 是 语 言 训 练 到 游 刃 有余 的体 现 。 因而, 语 感 是 语 文 教 育 教学 的 支点 。语 感 强 的 人, 其 理 解 力强 . 听 别人 说 话 容 易 抓 住 要领 , 表 达流 畅得 体 。 朱 熹说 : “ 凡读书 , 须 要 读 得 字 字 响亮 , 不 可误 一 字 , 不可少一字 , 不 可 多一 字 . 不 可倒 一 字 , 不可牵强暗记 , 只要多读数遍 , 自然 上 口, 久远不忘。 ” 文 本 朗 诵 是训 练 和提 高 学 生 正 确把 握 语 音 、 音调, 培养 学生 的语 文 体 悟 能 力 的 行 之 有 效 的 终 南 捷 径 , 是学 生 获 取语 言 感 受 的 重要 阶梯 。 通过 朗诵 的 语 言 艺 术 , 使 单 调 的 视 觉 活化 为悦 耳 的听 觉 .让 学 生 在 爱 憎 悲 欢 的 拍 撞 中 与 故 事 内 在 相 沟通 . 产 生共 鸣效 应 . 从 而 对 故 事 内 容 深 刻 理解 、 领悟 。 英 国 诗人 艾 略 特 曾说 : “ 在信息 q 1 .我 们 的 知 识 到 底 在 哪 里 ?在 知 识 中 , 我 们 的 智 慧 又在 何 处 ?” 无 论 是 怎 么 样 的文 本 , 只 要 我们 坚 持 自觉 地 以语 言 文 字 运 用 的视 点 解 读 ,则 总 能 在 “ 山穷水尽 ” 时看到 “ 柳 暗花 明” , 能够体 味到 “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的韵 味

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训练需注意的环节

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训练需注意的环节
用。
参考文献
[ 1 ] 陈琴菲. 小 学语 文的新课标解读 探讨 [ J ] . 现代
阅读 ( 教育版 ) , 2 0 1 3 , ( 1 ) .
[ 2 ] 苏培成. 语言文字 应用探 索[ M] . 北 京: 商务 印书
馆, 2 0 0 4 .

49 ・
教学 目标一课 时的教学 目标” 这样一个科学 的教学 目 标体系 。这 就要 求 教师 进行 语 言训 练 时 , 必 须有 明 确、 适 度的训练 目标 , 使教 师 “ 教” 的 目标 内化 为学生
“ 学” 的 目标 。
训练 目标 万万 不 能越 位 。所 谓 “ 越位” , 就是 指 语言训练超 出课标 和教 材 的要 求 , 脱 离学生 的实 际 ,
二、 加 强 语 言 文 字训 练 , 目标 定 位 要 准 确
备课 时选好 训练点 的关键 是 细读课 文 。教 师应 当以普通读者 、 教师、 学生 三种身 份细 读课 文。学生
有效训练甚至 高效 训练的方法与策略 , 甚至让我联 想
到现在举办 的汉 字听写大赛。准确地说 , 语言文 字训 练, 看起来 简单明 了, 但实 质上 却是 一个 非常 复杂 的 问题 。因为语 言文 字训练 是在 具体 的课 文教 学 中进 行, 这 就涉及到如何认 识教 材 内容 的价值 取 向、 如 何 把握编者 的意 图以及如何 根据 学生 学 习语 文 的认 识 规律合理安排训 练的过程等。 而真正 的训练是在 教师的指导下 , 为了使学生 具 备某种能力而进行 的实践 活 动 , 是师 生互 动 的过程 。 “ 训练 ” 之“ 训” 是教师的训导和启发诱导, 训 练 之 “ 练” 是 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 的反 复操作 。正如 叶圣 陶 先生所说 : “ 训练训练 , 分 开来说 , 训是 老师的事 , 练是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重视积累,厚积薄发,勤于训练,学以致用,不失为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言文字积累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一、明确方向,关注语言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它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一般都直接体现在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

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重视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在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语言文字教学为主线,把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能力作为我们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意识淡薄,轻视语言文字教学的情况,可以说仍然相当普遍。

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脱离语言文字形式分析的东西太多,而实际的语言文字教学落实不到位。

如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偏重于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写作特色等,而对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显得太少。

由于教学中轻视语言因素,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致使一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即使中学毕业了,语文能力仍然很差。

叙述事理,心中有数,却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有时说出来了,又词不达意,写出来,则病句连篇、错字比比。

可见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就不能不加强语言文字教学,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加强语言文字教育,最主要的是要贯彻落实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量文章,文质兼美,大多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

浅谈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22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涵盖了许多的方法,例如精读法、泛读法、诵读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阅读文章更是如此。

教师应该将这些阅读方法都交给学生,并将各种方法针对的不同文章类型搞清楚,这样学生可以针对不同文章来选择阅读方法,一旦学生应用自己学到的方法将阅读题目做对,他们必将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文章与已经学过的文章作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新接触的文章,比如学生已经在课本上学习了鲁迅《少年闰土》一文,已经掌握了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当他们在接触到《顶碗少年》时就知道应该从何下手,怎么找人物特点,这样就能很容易读懂文章,同时也会增加阅读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练习中也讲究“熟能生巧”,面对有限时间的阅读任务,只有经常练习增加课外拓展练习才能够准确地掌握答题方法,在阅读任务中才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应对。

另外,多阅读课外读物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例如包括《鲁滨孙漂流记》在内国内外十大名著非常经典,假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养成了阅读国内外杂志的习惯,必将对文中主人公的经历和意志有所触动,这样学生就会将阅读从一种负担转变为一种兴趣。

当学生阅读了经典名著《西游记》时,他们不用刻意去理解什么,其中的人物特点就会很明确,所以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多去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寻找乐趣。

总之,在国家大力实施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并让其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使其做到自主阅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受益,同时也会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

另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负责地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以独特有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阅读中的难点,必要时应该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真正听懂文章中要传达的情感。

另外教师可以将各种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使其在面对不同题材文章时能够有效地去应对。

此外还要加强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使其自身知识得到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在新课标下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机械灌输,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成果事倍功半。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小语界进行了一场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讨论特别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言训练这个过去常被教师挂在嘴边的概念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1995 年、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试用本、试用修订版以及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过一番比较发现“训练”一词在文中出现的频率由十几次减少到几次再到只出现一次。

这种变化所反映出的是人们对语文教学审慎研究下的选择:先是因一度只重视对思想内容的灌输致使训练遭到漠视然后又因对讲析式教学的批判训练被重新纳入视野并显示出其重要性后又因纠正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和机械训练的弊端逐渐使训练淡出。

而今语言文字训练更少被人提及遭到前所未有的“冷遇”代之而起的是人们对感悟、积累、体验的推崇与实践。

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发现,《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

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

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想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1.我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

因为多数老师认为,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注重“理解语言”训练,而忽视了“积累、表达、运用”的训练。

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十分欠缺。

聚焦“语用”:学习任务群整合单元写作教学

聚焦“语用”:学习任务群整合单元写作教学

聚焦“语用”:学习任务群整合单元写作教学【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任务群单元写作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正是易学习模仿、易吸收写作知识的时期,需特别关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而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锻炼,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及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有围绕语言文字运用展开的学习任务,并且其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难度螺旋上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按照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单元整体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的落实这条线,把单元各板块中与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学习任务串联起来进行教学。

一、聚焦语用特点,整合学习任务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它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在每个单元的扉页上都标有明确的单元语文要素。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语文要素包括两个,其一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每个阅读单元都配套安排了一次写作活动,而本单元的阅读选材有描写自然景物的三篇课文,分别是《观潮》《走月亮》和《繁星》,习作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本单元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要素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而教材中的学习任务群体现了“分步呈现,由扶到放,先实践后梳理”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

《观潮》《走月亮》的课后习题与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均围绕这一语文要素具体细化为学习任务。

对于《繁星》一课,教师可自行发掘设计相关学习任务。

最后,针对“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板块,教师均可发掘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整合和设计如图1所示:正如崔允漷老师所说,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单位。

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关注表达,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关注表达,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关注表达,聚焦语言文字运用作者:舒莉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9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在对语文性质的这一描述中,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该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

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的能力呢?基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研究文本的意蕴,从字里行间体会语言的无穷魅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极富韵味。

怎样帮助学生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呢?下面就以《桥》这篇课文为例,介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关注表达。

一、咀嚼关键字词,体会用词准确关键字词,对一篇课文来说,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义的字词;对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字词,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最能体现文章内涵,表达作者情感。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咬文嚼字,让学生在阅读时,细细品味某个语境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怎样表达更能恰到好处。

《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学生在朗读后,注意到“揪”字能充分体现老汉此时的愤怒心情。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教师抛出问题:“…揪‟还可以换成哪个字,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学生纷纷回答:可以用“抓、拽、拉”等词代替。

顺势进一步追问:“你认为…抓‟…拽‟…拉‟…揪‟这几个字,哪个放在句中最合适?为什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深深感受到“揪”字更能表现老支书当时心情特别愤怒,“揪”字能表现他当时用的力气很大,态度坚决、毫不犹豫。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摘要:新课标的前言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为此,在语文课改中我努力体现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关键词:创设情境聚焦语用扩大容量提升素质体现价值观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我们只有坚守语文课程标准,坚持课程标准方向,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实现美丽的转身。

孩子们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长久的,形成的能力是终身的,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散发的魅力是永恒的。

新课标的前沿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在十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用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改变着课堂教学,自己和新课程一起成长,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素质,以学生为本,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对一线教师来说,把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价值转化成促进学生语文发展的现实价值,实现课文增值化,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归宿。

语文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获得经典、规范的语言,而要把学到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并加以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语言文字运用的增值,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才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

因此,文本解读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增值点,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说、写训练。

1.根据言语形式来仿写。

包括句式、段落、写作方法等。

如《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及“你好!……的……,你……?”的句式,读起来亲切自然、活泼清新,有着诗一般的韵律与情怀。

教学时,先让学生发现这一语言表达特点,然后模仿句式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怎样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新课标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都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上。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不同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重心都放在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从而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但是理解并不一定会用。

小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大致过程是:感知理解、语言积累、表达运用。

理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个阶段,而会运用则是学习过程中的再次飞跃。

理解和运用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理解是运用的基础,会运用某种语言则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使理解不停留在表层。

再看看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可以说不尽人意。

一、依托文本,挖掘语言点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首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备好课,仔细研读教材,重点放在挖掘课文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语言点,从此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只有找好语言的关键点,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依托和附藉。

但是拥有一双发现文中语言关键点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这和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经验分不开。

能够拥有一双发现文本中语言点的慧眼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

我在执教《乡下人家》一课时,是这样挖掘文中语言关键点的:在字词教学时,我将字词分为三行,第一行是认读的重点字词;第二行是多音字;第三行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这样分梯度地呈现字词,不仅清晰而且一目了然,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呈现方式在以后字词的运用中,更会提醒自己认识并注意这些字词的运用。

在教学课文时,我抓住“别有风趣”一词,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如何别有风趣,再让学生仔细读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聚焦语言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聚焦语言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聚焦语言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形式是指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是人们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指掌握语言的规则和技巧,能够正确、流利、得体地使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

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句法和语音三个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包括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等,是表达事物概念和组织语言的基础。

学习词汇的运用是扩大词汇量,灵活运用不同词汇表达不同的意思。

通过丰富词汇,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句法是指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句子的成分、语序、修辞性从句等规则。

学习句法的运用是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能够正确组织句子,使句子表达清晰、完整。

熟练运用句法,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连贯,避免语法错误。

语音是指语言的音韵和语音规则,包括音节、声调和发音等。

学习语音的运用是正确发音和模仿语音语调,使语言更加地道。

通过学习语音,可以准确地表达语言的意思,并且使语言更加易于理解。

除了语言形式,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还包括语言文字的应用技巧。

注意语言文字的运用环境。

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对象,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和运用技巧都会有所差异。

在正式场合需要使用规范的文体和专业术语,而在日常交流中则可以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注意语言文字的运用目的。

语言表达的目的各不相同,有时是为了交流,有时是为了说服,有时是为了表达感情。

对于不同的目的,要选择恰当的语言文字,用适当的方式和方式进行表达。

注意语言文字的运用效果。

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使得交流内容清晰明了,表达意思准确,让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要掌握语言形式,还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应用技巧。

只有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和技巧,才能够使语言文字更加表达清晰,交流更加顺畅。

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训练(一)“小说,是记忆的嫁接与生长。

”《蓝鸟》的扉页上赫然印着这句话,如一道闪电,让我们在主人公毕壮志由远及近拼命奔跑的身影中,回望自己的记忆深处,找寻青春的味道。

毕壮志的身影和作者俞胜以及我们自己部分重叠,又和我们所熟知的孙少平、高加林等小说人物遥相呼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蓝鸟》是一部致敬往事的“记忆之书”,同时它激励青年,让他们奋斗,让他们追求理想爱情与幸福生活,可以说是一部“奋斗之书”“寻找之书”。

毕壮志一时冲动,从中学退学,梦想成为养兔专业户,却被同学坑得① 。

创业失败后,在亲戚乡邻的②中离家进城,先在县城当工人,继而远赴哈尔滨。

打工生涯漫长艰辛,时空轨迹不断延展,毕壮志一路跌跌撞撞、曲曲折折,却始终不放弃、不妥协,正如小说中言,“我虽然卑微,卑微如一棵小草,人人可以践踏。

但却没有人可以轻易剥夺一棵小草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权利。

即使有人在我身上压上一块石头,我也要勇敢地从石缝中探出头来”。

正是这种③ 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成就了毕壮志,使他平凡的生活绽放出耀眼光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二)肉里都长刺了,不得疼死啊?“肉中刺”真的能除之而后快吗?事实上,从专业的角度,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而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

以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例解释,这个部位极易生出“骨刺”,堪称是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目前除了施行关节置换术,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把所谓的“骨刺”去掉,并且也没有去除的必要。

只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控制炎症,① ,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骨质增生不一定弊大于利。

在中医中尚无骨质增生的命名,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临床以“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为主症,病机则有“肾不生髓,髓不能满”及“寒气至”的内因及诱因等。

辩证来看,②;骨质增生其实是关节自身“维稳”的表现形式;“骨刺”的生成既是一种寻常的疾病,同时也是机体为了稳固关节,恢复新的受力平衡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关注语言文字运用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注语言文字运用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是当前教育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从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开始着手。

一、语言文字的魅力语言文字是人类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语言文字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通过语言文字,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理念,也可以传承和发扬文化传统。

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关注人类价值观、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注重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注重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传统。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识字、造句、作文等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多角度思考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应该是多角度的,既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又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启发和享受。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丰富语言文字的词汇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也可以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习惯,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

4.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学习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5. 注重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宋月娥“语文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的认识。

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有的说语文是“听说读写”,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的说语文是“语言艺术”,还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学”。

这方面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影响到语文教学实践,影响到语文课程的实施。

一、聚焦语言文字运用(一)明晰性质,明确任务2011版新课标修订中,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句话总揽全局,是对近些年来的语文学科性质喋喋不休的争论的一次阶段性的拍板。

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运用”。

不是吗?我们每天学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这才回到了语文的本源。

比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或教学生学生字,或教学生学词语,或教学生学阅读,或教学生学习作,我们教来教去,最终目的还不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吗?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吗?(二)紧扣目标,走准航道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语文课程教什么,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

可是我们当真在向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努力吗?似乎并不是。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有的着重讨论、感悟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注重以故事发展、主要矛盾为线索,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有的虽然也比较重视语言文字因素,但是偏重于知识点的落实。

一篇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

这无疑是“教课文”。

相反,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才是“教语文”。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我们只有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核心,专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的精妙,科学而又恰当地进行语言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义什么是训练?“训练”之“训”是教师的训导和启发诱导,训练之“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操作。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

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何谓“加强”?有两个要素,一是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和容量,二是要有力度。

如果光追求时间和容量,结果是泛而不深,浮光掠影,甚至徒有形式。

训练要到位,要扎实,就要把目标视为“靶子”,各种语文训练犹如一只只箭,用力想靶心射去,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力度,达到有效训练。

(二)遵循语言文字训练的法语言文字训练既是一种科学性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性活动,因此,训练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1.和谐统一语言文字训练的设计要与课文的教学目标达到和谐统一,要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内容的知晓、感情的体悟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要避免脱离课文思想内容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好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使学生通过练习,不但在丰富词汇、丰富句式上有所长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学《中彩那天》第一二自然段时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课文中“拮据”“梦寐以求”两个词语都是比较书面,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

贾老师并没有针对课文内容提诸如“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的问题,其次也没有针对“拮据”和“梦寐以求”这样的重点词提“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而是做了这样的设计:师:(出示词语“拮据”“梦寐以求”和一张汽车图片)你能按顺序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段话的意思吗?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我家很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

师:(把汽车图片放到“拮据”与“梦寐以求”两个词中间)谁能再说说这两段的意思?生:虽然我们家生活很拮据,但拥有一辆汽车是父亲梦寐以求的。

师:(再交换“拮据”和“梦寐以求”的位置)现在谁会说?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但是我们家十分拮据。

师:(又在“拮据”后加一个“?”),现在谁还会说?生:父亲梦寐以求得到一辆自己的汽车,但是我们家十分拮据,这怎么可能呢?贾老师对有关理解内容的问题一个不提,然而,从学生的表达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是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二是积累、内化“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可以熟练运用而且还概括了两段话的主要内容。

这个教例赋予了语言学习活力,又有应用的难度挑战,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合理的语言文字训练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是相统一的,在理解课文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2.循序渐进语言文字训练,应该多次反复,不是简单重复,应该螺旋式上升。

必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内在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训练序列,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思维训练拾阶而上,爆发出创造的火花。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

这类科普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是关键,本课中一个个月球之谜也真的很让人不可思议。

但是除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了解一个个月球之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更应该做点什么呢?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总结发言时曾说:“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这话一语中的。

所以,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从开始导入时的诗句记忆到课中的再次朗诵这是对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月亮的诗句的两次渗透。

贯穿三个月球之谜的教学我引领学生留心“一下子”“都”“明显”特别”“估计”等词语,通过咬文嚼字发现科普类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特别是文中“难道”一词的教学更是重锤敲打。

课文中“难道”一词两次出现,看似普通,实则非常重要,正是有了“难道”这个词才让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才让一个个月球之谜更加不可思议。

所以,我把“难道”一词的教学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运用。

①聚焦“难道”,发现作用。

在学习月球的第一个谜时,宋月娥引导学生发现“难道”一词的作用。

师:我们来分别读一读,老师读去掉“难道”之后的句子,你们读原句,比较比较,看看去掉这个词行不行。

师:这些细菌有杀菌的本领吗?生:难道这些细菌有杀菌的本领吗?生:去掉“难道”这个词不行,加上“难道”更能表示怀疑,觉得好像不太可能。

生:加上“难道”这个词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

生:“难道”这个词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

在学生逐渐揭示出“难道”的含义和作用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传达自己由“难道”一词体会到的不可思议。

②两种读法,体会不同。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听听老师读的有什么特点。

(读完“难道”一词拖音后停顿一下再接着读下文)生:老师在“难道”后面停顿了再读的。

师:你听得真仔细。

你觉得这种读法怎么样?生:挺好的。

师:停顿一下再读,给人更多思考质疑的空间,当然不停顿也可以,更能表达急切知道答案的心情。

不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觉得怎么读出来更让人感觉费解,你就怎么读。

③再次聚焦,误读强化师继续讲述: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生:落下了“难道”。

师: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难道”的作用可大了,那你快教我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师学习。

④引导质疑,运用“难道”师:是的,月球上还有许多难解之谜,我也搜集了几个,同学们来看。

指名读补充资料一:纯铁粒子不会生锈: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

指名读。

师:多奇怪啊,你一定想问——生接读:月球纯铁粒子中有防止生锈的成分吗?师:加个什么词能使语气更强烈?生:难道月球纯铁粒子中有防止生锈的成分吗?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可是从来没遇到过的。

指名读补充资料二:受撞击会发出巨响: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

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 个小时。

师:太不可思议了,你一定想问——生:难道月球是空心的吗?生:难道月球是铜做的吗?生:难道月球也有磁场吗?师: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至此,学生已经可以顺畅而灵活地运用“难道”这个词了。

从了解作用、积累强化到尝试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式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训练才让“难道”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了。

3.贯穿始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所以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每篇课文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课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不能只是在课文教学结束才想到要做一些语言文字训练的表面功夫。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中的词语生动鲜活,特点突出,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四字词语,而且很多词语在文中不仅仅是修饰更有串联文章主线的作用。

所以,可以把学习、积累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了四类,在初读课文后的识字学词阶段就可以分组出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琳琅满目仔细观赏十五六岁一模一样各式各样爱不释手五官端正拳头大小构思新奇忧郁猜测不要钱栩栩如生遗憾遗憾朋友词语是有生命的。

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

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每一组词语出现在课文中哪个情节中,然后再借助选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这四个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环节,这些词语的教学仍在继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通过句式训练积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等词语。

即使是在教学接近尾声,在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得知中国阿姨因为行李超重不得不放弃非常中意的木雕后,也可以通过以下小练笔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在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将之前学习、积累的词语尝试运用。

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忘不了:中国阿姨在的木雕摊前仔细挑选时的喜悦;忘不了:中国阿姨挑到一个_____________的卷鼻大耳象时捧在怀____________的样子;更忘不了:中国阿姨带着______________离去的身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