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实验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注意力集中测试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注意力集中测试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注意力集中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体育心理学中的注意力集中测试,并分析其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
1.注意力集中测试问卷(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20个题目)。

2.计时器。

3.运动场地。

实验步骤:
1.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对第一组被试进行注意力集中测试,让他们在运动场地内完成20个题目的测试,并记录下他们的平均得分。

3.对第二组被试进行同样的测试,但在测试过程中播放一段音乐,以干扰他们的注意力。

4.比较两组被试的平均得分,分析音乐对注意力集中的影响。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发现,第一组被试的平均得分为65分,第二组被试的平均
得分为55分。

可以看出,音乐对注意力集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第二组被试的平均得分较低。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注意力集中是体育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音乐等外界干扰因素会对注意力集中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体育训练中应该尽可能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体育心理学实验指导体育系实验一动作的协调性与稳定性测试实验一

体育心理学实验指导体育系实验一动作的协调性与稳定性测试实验一

体育心理学实验指导体育系实验一动作的协调性与稳定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动作协调与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动作协调性与稳定性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仪器与材料双手协调器,动作稳定器,秒表,记录纸。

三、实验步骤1.先进行手—眼协调的练习。

主试向被试发出指导语:“在双手协调器上有一个由双线组成的图形,你可以用两只手前后、左右来回移动指针。

如果指针离开了双线的轨道,接触两旁的金属片,灯光就会亮起,记失误一次。

请注意要尽量使自己描完的时间短,失误少。

”2.让被试从图形的一端开始测试,秒表同时启动。

描完之后,秒表也同步断开。

主试记下一次所需的时间;同时记下灯亮的次数,即错误动作次数。

实验进行10次测试。

3.在动作稳定器上进行动作稳定性的测试。

稳定器上九孔的直径各为2.5、3、3.5、4、4.5、5、6、8、12 mm。

4.要求被试小心地将笔端触入不同大小的九个洞孔中。

如果不小心碰到了洞的边缘,就会发出响声,这算一次失误。

主试记录每次测试失误的次数,实验也进行10次测试。

四、结果与解释1.统计动作协调性测试中,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被试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及错误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列表说明。

2.统计动作稳定性测试中,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被试完成任务的错误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列表说明。

3.将双手协调与动作稳定性两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五、思考与讨论1.从本实验结果分析动作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一个人的动作协调性与动作稳定性之间有何关系?3.讨论本实验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意义。

实验二深度知觉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深度知觉的测定,了解被试者视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并区分是否让被试者知道知觉结果对其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深度知觉仪、记录纸三.实验程序1.用双目观察,不让其知结果。

(1)被试坐在深度知觉仪窗口标准剌激2米处,手握遥控器,双目与观察窗水平,可观察比较剌激的前后移动。

(2)主试告诉被试者用双目在深度知觉测试仪的观察窗口注视内面的两根铁柱的尖端,并同时用双手拉线,把两柱的远近校正到相等为止,然后双手放下两线,并说“相等”。

运动心理学实验

运动心理学实验

实验9技能迁移测试实验目的熟悉仪器的使用,演示一只手的动作技能对另一只手的迁移性影响。

实验说明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掌握所发生的积极影响,称为技能的迁移。

学习的新技能与已掌握的旧技能所包含的共同成分愈多,二者的相似性愈大,那么迁移的程度也就愈大。

身体两侧对应器官所形成的技能容易相互迁移,如左右手、左右脚之间的动作技能的双向迁移。

仪器与材料BD—Ⅱ—401型触棒迷宫Automatic Tally Stylus Maze,遮眼罩,BD—II—308A型定时记时计数器,电源接线板,记录纸。

图2—15 触棒迷宫方法与程序1.触棒迷宫与定时记时计数器的“外控、地、计数”端分别接连。

选择定时记时计数器的“声音”反馈,接通电源。

2.被试戴上遮眼罩,主试把被试手拿的测试棒放在迷宫的起点。

被试听到“预备……走”的口令,手持测试棒在迷宫的通道中移动,从起点走到终点,记为一次实验。

如果测试棒进入盲巷,触到巷尾金属块,将发出提示声响,这就算错误一次。

记时计数器可以显示实验进行的时间与错误次数。

3.每做完一次后,在第二次实验开始前,主试应把测试棒放在迷宫的起点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能让被试看见迷宫的路线)。

4.实验中将被试分为实验与控制两组。

实验组被试先用左手练习走迷宫10次,主试记录每次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

5.实验组被试然后用右手练习走10次,记录每次的时间及错误次数。

要求被试休息10分钟,左右手均不做任何动作。

6.实验组被试再用左手练习走迷宫10次,同样记录时间及错误次数。

7.控制组被试,要求先用左手练习走迷宫10次,主试记录每次所需时间与错误次数。

然后要求被试休息10分钟,左右手均不做任何动作。

8.要求控制组用左手再练习走迷宫10次,同样记下每次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

结果与解释1.根据练习结果,绘制两组被试前、后各10次左手练习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的比较曲线。

2.按下面的方法计算:设实验组用左手先与后练习时的第10次所需的时间(或取错误次数)分别称为测验前与后实验组10;控制组用左手先与后练习时的第10次所需的时间(或取错误次数)分别称为测验前与后控制组10。

体育心理学的实训报告

体育心理学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调控以及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自身在体育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体育心理学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测量技术,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理论课程学习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测量技术、运动员心理特征、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心理障碍及其预防等。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在实训的第二阶段,我们进行了多项实验操作,包括运动员心理素质测试、运动心理干预等。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如问卷、量表等,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 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体育心理学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分析了著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运用心理战术,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调整心态等。

4. 实践教学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教学,模拟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场景,运用所学知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和训练。

通过实践,我们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实训成果与体会1. 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心理测量技术,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2. 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4. 对体育心理学应用的思考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要性。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心理学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心理学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观察条件下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量,验证双眼产生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

两名复旦大学心理系二年级本科生被随机抽取,通过深度知觉仪测量其双眼和单眼对深度判断的误差,并用t检验证实了两者差异的显著性。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双眼线索、单眼线索1.引言1.1 术语解释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其中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物体遮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

双眼视差指的是因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而在双眼视网膜结像时出现微小的水平像位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

1.2 历史研究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 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

物体同时刺激双眼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人们任然把它知觉为单一的物体。

缪勒(1912)认为这是由于物体的同一部分落在两个视网膜上相应点的缘故。

此后,缪勒和菲特用视野单向区这一概念来描述能产生视觉融合的空间点。

体育心理学实验

体育心理学实验

体育心理学实验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方法和心理干预效果,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三个典型的体育心理学实验,分别是心理暗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实验、比赛前动作准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实验和自我对话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实验。

一、心理暗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心理暗示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实验设置两组实验对象,一组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另一组接受消极的心理暗示。

实验过程中,通过给予运动员不同的暗示,观察他们的运动表现。

结果显示,接受积极心理暗示的运动员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和动力,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接受消极心理暗示的运动员则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和表现不佳的结果。

这说明心理暗示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动力,从而提升竞技水平。

二、比赛前动作准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比赛前动作准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实验设置两组实验对象,一组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准备,另一组只进行身体准备。

实验过程中,观察两组运动员的比赛表现。

结果显示,进行全面准备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更为出色,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说明比赛前的动作准备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准备,还包括心理上的准备。

全面准备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调整心态,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三、自我对话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自我对话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实验组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控制组则未进行训练。

实验过程中,观察两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变化。

结果显示,进行自我对话训练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更好的专注力、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说明自我对话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从而提高竞技水平。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典型的体育心理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暗示、比赛前动作准备和自我对话训练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有着明显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比赛压力对表现结果的影响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比赛压力对运动员表现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运动员在高压力和低压力条件下的表现结果差异,进一步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应用及其对运动员的影响。

实验步骤:1.参与者选择:从大学校园中筛选出20名参与此实验的学生运动员,确保他们具备一定的运动水平且对比赛压力有一定的了解。

2.实验分组: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高压力组,一组为低压力组。

3.压力制造:高压力组的参与者将接受一项严格的比赛前准备,包括进行困难的训练、面对评委的评判等;低压力组的参与者将接受相对轻松的比赛前准备,包括进行简单的训练、无评委的评判等。

4.数据收集:在比赛结束后,使用量表对参与者进行身心状态的评估,并记录比赛结果和表现情况(如得分、击败对手的数量等)。

5.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部分通过统计学方法对高压力组和低压力组的表现结果进行对比,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如均值、标准差等。

实验要点:1.保证实验的随机性: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来选择参与者,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2.压力制造:高压力和低压力的制造要具体可操作,使参与者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心理变化。

3.数据收集:使用科学可靠的量表来对参与者的身心状态进行评估,确保收集到准确的数据。

4.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高压力组和低压力组的表现结果差异。

预期结果:预计在高压力组中,参与者的表现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身心疲惫、压力过大等现象,从而导致表现结果较差。

而在低压力组中,参与者则可能表现出更好的状态,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实验意义:本实验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们了解比赛压力对运动员表现结果的影响,从而采取更合理的心理调节策略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对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参与者的隐私和权益应得到保护,确保实验过程安全且尊重个人隐私。

《体育心理学》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

《体育心理学》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
i e lc a l s in f rt i ig a d d v lp n t d n s h n s—o k l,p t r ft o g t b l y t r ・ r p a e b e p i o o an n n e eo ig su e t a d r o t r nsi l at n o u h ,a i t o a a e h i i
Ab t a t s c o o i a e p r n ,t ema n c mp n n f h a hn o tn so p rsP y h lg i f s r c :P y h l gc l x e me t h i o o e t e t c ig c ne t f o t s c oo y, so i ot e S
维普资讯
《 育心理 学》 体 实验课 程改革 与探索
Re o m n p o a i n o p rm e t l Co r e o p r s Ps c o o y f r a d Ex l r to n Ex e i n a u s f S o t y h l g
周君华
Z HOU J n—h a u — u

要: 心理实验是《 体育心理学》 课程教学 内容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 思维方式、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本 文从明确心理 实验教学的意义 , 改革心 理 实验教 学内容和方法 , 完善心理实验考试制度和 实验 室管理体 制, 强心理学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等 加 方面进行思考和探 索, 以期推进《 体育心理 学》 实验教学改革, 高实验教 学质量。 提 关键词 : 课程 ; 教改 ; 运动心理学; 心理 实验 ; 学 教

深度知觉的测量

深度知觉的测量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实验名称深度知觉的测量
实验目的与任务深度知觉是评价人体运动心理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深度知觉的测定方法,同时学会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掌握该体育心理指标的运用。

实验器材深度知觉测量仪、米尺
实验步骤1、先将仪器接好电源,连接好仪器后进行仪器检测。

2、开始测试,首先测量双眼的深度知觉:受试者距离测试仪窗口2米处进
行测量,按动手上的控制器,调节测试棒,使测试棒与标准刺激保持在
同一水平面,当受试确认后,记录下该次测试的成绩,不进行反馈,再
测量两次,取平均成绩为双眼深度知觉。

3、单眼深度知觉的测量方法基本基本相同,测试距离变为0.5米,挡住一只
眼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1、测量前应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及连接状况,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2、测量时眼睛必须与窗口同高,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3、如果是近视,最好配戴眼镜,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4、测量过程中,不能通过观看其它参照物进行判断。

下面自已根据数据写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1、一般人的双眼深度知觉误差在2cm以内。

(参考)
2、一般人的单眼深度知觉误差在2-4cm以间。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体育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除了身体的发展和技巧的提升外,心理素质的训练也非常重要。

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竞技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意志力、增强自信心、管理情绪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体育中的运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竞技压力管理竞技压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良好的竞技压力管理可以使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中保持冷静和专注。

运动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应对竞技压力。

首先是深呼吸。

当运动员感到压力时,他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深呼吸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紧张和焦虑感,使他们保持冷静。

其次,运动员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控制竞技压力。

他们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有能力克服困难”,以增强自信心。

最后,专注于当下是应对竞技压力的有效方式。

运动员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的动作和表现,而不是比赛结果,来减轻压力。

二、专注力和意志力的增强专注力和意志力对于体育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专注力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技巧和策略,而意志力则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不懈。

心理学提供了一些训练方法来增强专注力和意志力。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注意力训练。

运动员可以通过各种练习来提高他们的专注力,例如集中精力观察一个移动目标、进行反应能力训练等。

此外,设立目标和制定计划也是增强意志力的有效方式。

运动员可以设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并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来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坚持计划会帮助运动员培养出坚韧和毅力。

三、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是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自信心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克服困难和挑战。

心理学家提供一些方法来增强自信心。

首先是积累正面经验。

运动员可以回顾自己在过去的比赛中取得的成功和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其次是积极的自我评价。

运动员可以学会积极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关注于他们的优点和潜力,并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与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也对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体育心理学《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影响简单反应时因素测量实验之个体差异因素一、实验目的影响简单反应时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我们小组主要检验个人差异、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专业四个方面对简单反应时的影响。

由我负责检验个体差异,倪浩然检验不同场合,翁欢检验不同时间,张骏检验不同专业。

(由于很多的额外变量很难控制,所以可能做的实验结果有不准确的地方。

)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一台装有IE浏览器的计算机,一个名为reaction_version5.swf 的测验简单反应时的flash(文件夹里有,用IE打开)。

三、实验程序1.预备实验(1)打开计算机,用ie浏览器打开reaction_version5.swf(2)练习操作,用上面的flash做练习。

2.正式实验(1)第一个被试在练习完结束后,用reaction_version5.swf flash总共做十次实验。

(2)第二个被试在第一个被试相同的地点,在被试一做完实验后进行重复的操作。

(3)第三个被试在第二个被试相同的地点,在被试二做完实验后进行重复的操作。

四、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见附表1(文件夹中也有)2、spss软件的分析结果如下: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从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表可以看出,被试之间p<0.01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从Pairwise Comparisons表中可以看出,在两两比较之下,被试3和被试1、2有显著性的差异,被试1和被试2之间虽然呈不显著性,但是p=0.108,取单侧检验的话,差不多也呈显著性了。

五、实验分析1.个体间差异因素对反应时的影响。

从以上的实验数据spss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很显著性的差异,虽然可能存在着一些额外变量的影响,但是p值小于0.01,呈非常显著性。

2、性别对反应时产生的影响。

上诉实验中,被试3是女生,虽然开始做实验的时候没有讲性别因素考虑进来,但是实验结果表明,女生的反应时比男生的慢一些,虽然样本不够,不能很有效的说明,但是被试3和被试1之间的p值也是<0.01呈非常显著性。

体育心理学《视觉简单反应时与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视觉简单反应时与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视觉简单反应时与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视觉反应时的性别差异研究摘要选取49名被试,要求他们完成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两种反应时任务。

其中11名被试的数据误差较大而被删除,最后获得38名有效被试的数据,其中有男生10人,女生28人。

采用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不同的实验任务下的反应时存在显著的差异,且简单反应时实验的反应时间明显少于辨别反应时实验的反应时间;不同性别的被试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被试的辨别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性别差异1前言反应时,又称反应的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讲,反应时是这样的一个刺激——反应的加工过程。

首先,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感受器传到大脑皮质;然后,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最后神经冲动又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作出反应。

这也被称之为“反射弧”,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延搁——传出神经——效应器。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讲,这种刺激——反应包括了个体识别刺激、反应准备(反应选择与组织)和反应执行三个过程。

反应时一直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因为人的每项活动、每个动作都要花费时间,都需要讲求速度和效率,而反应时的测量具有高灵敏性,应用性广泛且便于测量的特点,因此,反应时法一经诞生便广泛地应用到实验心理学中,并且反应时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他各行各业,比如,国内外常用反应时指标研究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心理活动过程等。

可见,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基于反应时的测量技术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之一。

反应时的概念源于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发现的人差方程,即贝塞尔的反应时-阿格兰德的反应时=1.223s,说明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之间有明显差异。

而反应时法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850年赫尔姆霍兹测量蛙神经的传导速度的研究到1968年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提出减法反应时。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的心理学仪器, 也可测定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BD-Ⅱ-601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一、主要技术指标:1.实验板圆孔: 直径 1.6mm, 100 个, 各孔中心距 20mm;2.金属插棒: 直径 1.5mm, 长度 20mm, 110个;3.记时: 1ms--9999 S, 4位数字显示, 内藏式整体结构(见下图);4.记时开始与结束可以用按键, 也可以由棒插入左上角第1个孔与右上角最后1个孔自动进行;5.实验用镊子: 1 把;6.专用箱子:1 个,尺寸370×300×90 mm;7.电源: 220V, 50HZ、实验方法:1.金属插棒放入左侧槽中;优势手拿起右侧槽中的镊子;2.被试用镊子将左侧槽中的金属棒插入实验板的圆孔中。

先插开始位,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依次逐列插入,最后插终止位,记时会自动开始与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3.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深度知觉测试实验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本仪器可测量人视觉深度知觉的能力,并且在这种测试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飞行员、炮手、运动员、汽车驾驶员以及其他与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和选拨。

实验仪器:BD—Ⅱ—104A型深度知觉仪组成部分1、七根垂直的竖棒,位于两侧的固定的六根的标准刺激,位于中间可前后移动的一根为变异刺激。

2、一台可驱动中间竖棒的电机。

3、一个操作竖棒移动的手键,手键上有“前进”、“后退”两个按键。

4、仪器各部分均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内。

箱子顶部有一支荧光灯照明,在箱子前端有一个供被试用的观察窗。

5、箱子的左侧有一个标尺,与可移动的竖棒相连接的指针随着竖棒的移动在标尺上做同步运动。

主要技术指标:1、变异刺激的移动速度:25mm/sec、50mm/sec 快速、慢速二档。

简述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简述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旨在帮助运动员克服压力、焦虑,提高自信和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在体育心理学研究中,主要有几种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现场观察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简要描述。

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体育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实验的方式,控制变量来观察体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假设,探索因果关系。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研究者通常会选择一定数量的受试者,对其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然后观察和记录其心理和行为的表现。

实验研究通常需要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体育心理学中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数据来研究体育活动中运动员的心理问题。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大量受试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揭示其规律和变化趋势。

调查研究方法具有收集数据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受试者的真实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3.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体育心理学中一种深入了解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个别运动员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其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变化和适应过程。

个案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个体心理特征,发现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

个案研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和深入访谈,以获取丰富的个体心理数据。

4.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体育心理学中一种直接观察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行为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亲身观察和记录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表现和变化,深入了解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心理特征和应对策略。

现场观察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真实地观察到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中个体和群体心理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体育活动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1. 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体育活动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探讨运动行为规律的学科。

2. 运动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

3. 运动情绪: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4. 运动认知:个体对体育活动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运动动机测试目的:了解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方法:采用自陈式运动动机问卷,对学生的运动动机进行测量。

步骤:1. 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问卷填写要求。

2. 分发问卷,让学生匿名填写。

3. 收集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2. 实验二:运动情绪体验目的:探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方法:采用情绪形容词量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填写。

步骤:1. 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填写要求。

2.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填写情绪形容词量表。

3. 收集数据,进行情绪分析。

3. 实验三:运动认知测试目的: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认知特点。

方法:采用运动认知任务,让学生完成特定运动任务。

步骤:1. 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任务要求。

2. 分组进行运动认知任务。

3. 收集数据,进行认知分析。

四、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学生参与实验。

2. 实验过程中,尊重学生隐私,确保问卷和数据的安全。

1. 报告结构: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方法、结果和讨论。

2. 结果部分:采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数据,清晰地呈现实验结果。

3. 讨论部分: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体育心理学在实际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4. 报告格式:word或pdf格式,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适,便于阅读。

六、实验四:群体动力分析目的:理解体育活动中群体心理现象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实验设计,观察和记录群体内部互动。

心理学对体育活动中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学对体育活动中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学对体育活动中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研究概述: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中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旨在理解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和促进其心理健康。

本论文将探讨心理学对体育活动中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并讨论心理干预在提高运动员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1.1 竞争压力与焦虑竞技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压力常常导致运动员产生焦虑。

焦虑对运动员的表现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注意力、决策能力和自信心。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焦虑与竞技表现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减轻焦虑的方法。

1.2 自信心与动机自信心是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自信心能够增强运动员的动机和专注力,提高其表现。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和自我反馈,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竞技表现。

二、心理干预在提升运动员心理健康中的应用2.1 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心理训练包括自我调节技巧、注意力训练、冥想和想象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控制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专注力和放松身心。

2.2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一种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法,旨在帮助运动员解决心理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个别咨询或团体讨论的形式进行,运动员可以借此探索自身的心理需求、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策略。

2.3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培养在团体竞技中,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团队表现至关重要。

心理学的研究关注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培养,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从而促进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团队成绩。

结论:心理学对体育活动中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运动员心理状态和需求的视角。

通过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和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培养,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竞技表现。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课程评价模式的实验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课程评价模式的实验研究

【 关键词】 体育教 育专业; 体育心理学; 评价模 式; 实验研 究
随着 我国教育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教育 的 改革 已成为人们关 注的一个热 点问题 素质教 育是对
传 统教 育模 式 的重 大改革 . 素 质教 育条 件 下 的学 生 评 价 与传 统 教育 模式 下 的学 生评 价相 比. 不仅仅 是
法、 实验 法 、 问卷调 查 法和 数 理统 计 法 。 结果 : 过对 高校 体 育 院 系体 育心 理 学理 论 评价 模 式 现状 的分 析 , 据 体 育 通 根 类 专 业 学生 自身特 点 , 教 学 实践应 用 的基 础 上提 出 了基 础 考 查 、 力 考 查 、 习状 况 考 查 相 结合 的 评 价模 式 。结 在 能 学 论: 通过 教 学 实验表 明, 该评 价 模式 在体 育理论 课 程 中效 果显 著 。
试 的评价功能 .忽视 了对学生在 自主学 习过程 中的进
示两班学生在基础知识 的认 知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 差
异。
数理统计法 :对 回收数 据运用S S 1. P S 0 1 统计 软件
对进行 统计 处理 二 、 果 与 分 析 结 ( ) 育 心 理 学课 程 评 价 的 现 状 一 体
照班 , 两班 各4 人 ; 0 实验班 、 对照班 均采用 同一教师 、 同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 1研究 对象 。 选取 郑州大学体育 学院体育教 育专
业2 0 级8 名学生 05 0
() 2 研究 方法 。访谈法 : 实验前后与任课 教师及 学
收稿 日期 :2 0 - 2 0 ; 回 日期 :0 9 0 — 1 0 9 0— 3 修 2 0— 4 0 ;

体育锻炼对学业和心理的影响对比实验报告

体育锻炼对学业和心理的影响对比实验报告

体育锻炼对学业和心理的影响对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探究体育锻炼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以期为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实验参与者实验选取了50名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学习,定时记录学习成绩;定时记录对照组学生的心理状态。

实验组学生参加常规学习联合体育锻炼。

三、实验过程实验时间为12周。

对照组给予常规学习,每周记录学习成绩;定时记录对照组学生的心理状态。

实验组学生参加常规学习联合体育锻炼,每周记录学习成绩;定时记录实验组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实验结果1.学业成绩对比2.实验组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3.心理状态对比4.实验组学生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五、讨论本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探究了体育锻炼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和心理状态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这可能与体育锻炼对大脑的益处有关,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六、结论与建议本实验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和心理状态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益处,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学业和心理的影响,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

体育心理学实验

体育心理学实验

四 实验结果:
一、光反应时的测定
姓 总均 红光 绿光 蓝光 黄光 均错 名 时间 均时 均时 均时 均时 次数 1、
2、
3、
二、声光反应时的测定
姓名 1、
声光平均 反应时
光刺激 反应时
2、 3、
声刺激 反应时
实验五、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 迷宫 实验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会绘制练习曲线
二 实验仪器: EP713型迷宫 、变压器 、试笔
实验
实验一 动作情绪稳定性实验
一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测定动作稳定的仪器,测量简 单动作的稳定性,检验情感对动作稳定 的影响。
二 实验仪器:
EP704B九洞平衡实验仪 EP704A凹槽型平衡实验仪
三 实验步骤:
1、测定动作稳定的程度
1 先将EP704B九洞平衡实验仪、计数 器等连接好,被试者坐时面对动作稳定器, 使稳定器的边缘与桌边齐平,并与被试者 的右肩相对。然后被试者手握试棒,手臂 悬空,试棒与动作稳定器表面垂直。
3 左手与右手各实验10次,在每次左 右手轮换之间相隔15秒钟。
2.测定比赛时紧张情感对动作稳定的 影响的影响
两组进行比赛,共分成四对,每对比赛 三次。三战二胜。主试要报道比赛状 况,营造比赛气氛。
四 实验结果:
1、列出测量动作稳定性的成绩表,并计算其平 均数和标准差右手与左手的动作稳定性。 2、比较左手与右手的动作稳定性 3、写出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1学习深度知觉仪的使用。
1.2通过深度知觉的测定,了解被试者视 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探讨影响视深度 知觉的因素。
2 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深度知觉仪测试双眼对深 度视觉误差的最小阈限,以此来判断个 体视深度知觉,可广泛应用于驾驶员、 炮手和运动员等与深知觉有关职业的 测试和选拔。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实验报告一、引言人类视觉系统是一个功能完善的高级信息处理系统。

外部世界的视觉信息,通过眼睛光学系统成象于视网膜,由网膜将随空间与时间明暗变化的光流分布转换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多输入的视觉神经网络的并行加工,实时地抽取目标的空间形状,颜色及运动信息,最终产生各种视知觉。

但是人眼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人对物体远近的知觉。

人眼能够在只有上下、左右的二维光学映象的基础上看出物体的深度, 这主要是双眼视差和单眼线索的作用,单眼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

双眼线索有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等。

但研究表明在缺乏其它客观线索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更主要的是双眼视差。

本实验主要运用黑姆赫兹的三针实验并通过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进行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的差异,通过判断不同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阈限来得出深度知觉的差异。

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是:在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的深度知觉有显著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以及通过实验以及SPSS SPSS SPSS软件分析,软件分析,得出单双眼不同条件控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是否有差异。

三、实验方法3.1 被试1 1名被试,年龄名被试,年龄名被试,年龄202020岁左右岁左右岁左右,,无视觉障碍。

3.2 仪器名称:名称:EP503A EP503A 深度知觉测试仪组成:结构图如下比较刺激是左边竖着的小木棍,标准刺激是轨道旁边竖着的两根小木棍,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实验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特性。

3.3 实验方法1、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2m 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窗成水平位置,可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的前后移动。

2、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

此时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

若测试过程中,电源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则主试者可按一下复位键亦可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位置,即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仪在一组实验结束后,可显示: 1. 一组实验的次数。 2. 总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累加) 3. 平均反应时间。 4. 总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的累加,已去 除错误的运动时间) 5. 平均运动时间。(已去除错误的运动时 间和次数) 6. 错误次数。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反应时运动 时的概念,掌握实验操作技术,为运动训练、 选材提供依据。
(四)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三)深度知觉测定
主要技术指标: 1. 变异刺激的移动 速度为25mm/秒、 50mm/秒二种,移 动范围为±160mm, 准确度为1mm。 2. 变异刺激与标准 刺激的横向距离为 45mm。 3. 观察窗尺寸为 110×20mm。 4. 荧光灯:12W 5. 外形尺寸: 610×270×250mm。
(二)实验仪器: EP206-P型运动时反应时仪
(三)实验步骤:
1、连接电源,打开电源,显示“SEL”。 2、设置实验次数,如需“20”按面板上按键“20”。 3、被试者按住反应键,当随机的刺激呈现(灯亮点) 仪器开始计时,当被试者手指离开反应键时,计时停 止,仪器内部将自动记录这次的反应时间,与此同时 仪器又开始重新计时,当被试者按下相对于刺激的目 标键时,计时又停止,仪器内部也将自动记录这次的 反应时间,按错的时间将不计入总时间。 4、被试者手指再按反应键,就可以进入下一次实验。 5、当显示“END”设置的实验结束. 6、主试者按功能键,此时显示实验统计数据(主机板 面有显示的内容)。 7、一组的人每人做三次,每次设置10次,记录结果, 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2)当主试发出“预备”口令时,被试者 用试棒笔尖端插入最大的洞孔内,深度为 1—2毫米,然后主试发出“开始”口令。同 时计数器记时间。被试用试棒插入最大洞中 并立即取出,要尽量做到不碰洞边,再依洞 的大小顺序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其余的八个洞, 如果电笔碰到第七洞边,讯响器响了,计时 计数器计出错一次,碰壁指示灯点亮,当做 到小孔时碰到孔底计数停止,结束指示灯点 亮,同时蜂鸣器鸣响,实验结束。按动计时 计数器上的N/T按钮,获得实验的时间和出错 次数。
实验六、注意力集中能力实验
(一)实验依据: EP701C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仪是根据体育 运动心理训练的实践,心理学科研和实验及 教学需要而设计的,可进行视觉动作学习和 注意力测定,以达到培养运动员的注意力集 中的能力和增强运动员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在教学上,它既能做演示实验,又能做视 觉动作学习的教学实验;在科研上,它能研 究和测定各种职业人员的注意力集中水平。 在测试过程中,本仪器能记录在预定时间 内被测试人员动作失败(即离靶)的次数, 还能记录总的在靶时间,同时还可根据需要 制造各种干扰因素,以测定在各种干扰环境 下被测试人员的抗干扰能力。
1 实验目的 1.1学习深度知觉仪的使用。 1.2通过深度知觉的测定,了解被试者 视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探讨影响视 深度知觉的因素。
2 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深度知觉仪测试双眼对深 度视觉误差的最小阈限,以此来判断 个体视深度知觉,可广泛应用于驾驶 员、炮手和运动员等与深知觉有关职 业的测试和选拔。
姓 名
1
时 间 错 次
2
时 间 错 次
3…
时 间 错 次
10
时 间 错 次 时 间

x
错 次 时 间
S
错 次
左 手
右 手
(实验二)运动时反应时实验
1. 反应时间指的是从刺激呈现到外部 反应开始所用的时间。 2. 运动时间指的是从开始运动到运动 完成所用的时间。 3.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仪 , 就是根据这 个意思 , 采用单片计算机控制 , 随机呈 现不同方位的刺激,以测定被试的反 应时运动时。
可以设想,运动场上的所有活动随时 都需要在空间知觉的帮助下进行,如 投篮、射门、击球、扣球、传球、抢 断球、突破过人等在完成这些活动前, 运动员必须首先判断出球、自己、对 方队员、同伴队员的空间特征情况和 彼此间的关系。
跳高、跳远和跨栏运动员为了在助跑 和栏间跑的最后一步准确地踏在预定 位置上,在整个跑的过程中始终要要 用空间知觉来控制自己的步幅。而这 些判断依靠的是空间知觉提供的线索, 没有准确的空间知觉就无法完成这些 动作。
(三)实验步骤:
1、将随机附件电源变换器输出插头插入 仪器的电源伸入端,然后将电源变换器插 入交流220V供电电网的插座。(电压为9V)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数字显示 (0000.00)的计时状态,使用者可按动 N/T按钮来选择仪器数字显示计时状态 (0000.00)或计数(错误次数)状态 (000)。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动 进入电复位状态(也可在任意 时刻按“红色”键进行复位)。 仪器面板上的转速显示“50” 定时“0030”,在靶时间显示 “0000.00”,并且转速显示 在不停闪烁。
3、仪器进入转速设置及定时设置, 此时仪器转速显示开始闪烁,接 着按定时定速键组的按钮,选择 转盘速度,在每个键的左上方分 别标有“10、20、30……90”选 择相应的键,以决定转盘速度, 例如:按标有30的键,则转盘速 度是每分钟转30圈。完成转盘速 度选择后,转速显示停止闪烁。
8 思考题
影响视深知觉的因素是什么?对提高
运动成绩有什么意义?
(实验三)双手协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试学生注意力分配能力,掌握 双手协调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EP711型双手协调器和EP105型计时计数器
(三)实验步骤:
1、接通计时计数器输入插座(注意方向一致)。 2、打开电源开关,计数器显示0.000 00状态。 3、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左手 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将动作目标按圆的轨迹正 常移动。 4、根据被试完成一次所用时间及错误次数,观 察其注意力分配的能力。 5、每人测试5次,记录结果。
(3)左手与右手各实验10次,在每次 左右手轮换之间相隔15秒钟。
2.测定比赛时紧张情感对动作稳定的 影响的影响
两组进行比赛,共分成四对,每对比 赛三次。三战二胜。主试要报道比赛 状况,营造比赛气氛。
(四)实验结果:
1、列出测量动作稳定性的成绩表,并计算其 平均数和标准差右手与左手的动作稳定性。 2、比较左手与右手的动作稳定性 3、写出实验报告
3 实验仪器与材料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实验步骤
4.1步骤




4.1.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被试坐在离仪器视窗半米远 处,双眼通过视窗平行观察仪器内二根垂直的固定棒(固 定棒的位置为0点)。 4.1.2被试用远近开关调节活动棒,第一次实验活动棒的起 点顺序从远点(即远离被试那一点)开始调节向近点(即 趋向被试那一点)移动,使它和固定棒看起来离自己双眼 同样距离时停下,主试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试的活动棒与 固定棒之间的误差并记录。 4.1.3按1、2步骤共实验六次,起点顺序为远点、近点、近 点、远点、远点、近点、近点、远点、远点、近点。 4.1.4按照上述程序,在做单眼视觉实验10次。
6 思考与讨论
1、单眼和双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 有无显著差异? 2、深度知觉阈值得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体育理论与实 践意义?
7 结果分析
深度知觉与形状知觉、大小知觉和方 位知觉共同构成空间知觉。空间知觉 是反映物体空间特征的知觉。我们看 到一个篮球,能准确判断它是圆的, 是一个球体,还知道它距离我们有多 远,在什么方向。
3、拉出小抽板,拿出试笔,被试者手 握试笔,将笔头的起点,试笔应尽量和迷 宫平面保持垂直,开始实验前,被试作为 第一次学习,应仔细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 道,然后被试者戴上眼罩。
4、开始实验被试者将笔在迷宫内滑动, 计时器开始计时,当时试笔达到终点时, 仪器的蜂鸣器鸣响,计时计数器停止工作, 按动N/T按钮,数字显示实验时间和出错 次数。
4.2 注意事项
4.2.1被试要先练习用远近开关调节活 动棒从远处向近处、或从近处向远处 移动几次,熟练后再开始正式测验。 4.2.2被试由视窗向内平行观察,不能 上下左右地寻找参照物,否则实验数 据不准确。
5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5.1将实验结果列入表3-1。 5.2计算平均误差添入表3-1。
二、声光反应时的测定
1、声光反应时先按4号键“n4”为声光反应时,显 示“20”、“40”、“60”、“80”。 2、同上设置测试次数。 3、被试者将手指放在反应键盘上任意圆孔中, 主试按下2号键开始。 4、仪器自动显现声光次数相等。 5、实验途中,手指放回键盘圆孔中实验继续。 6、结束同上。 7、连续按3号键,显示依次的数据。
深度知觉是空间知觉中最重要的知觉之一。 本实验利用深知觉仪用四次测定的误差平均 数来表示视觉辨别远近的能力。平均误差越 小,辨别远近能力水平越高,深度知觉越准 确。反之,平均误差越大,辨别远近能力水 平越低,深度知觉越不准确。经多次练习后, 深知觉误差平均值趋向于越来越小。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专项训练可以改善个体的深 度知觉和空间知觉,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了 保证。
(四)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个人及整组分析:
1号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平均数 2号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五次 平均数 用时 错误次数
用时
错误次数
(实验四)声光反应时运动时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操作仪器,并测量在不同声音条件下 和不同光色下 的反应。 (二)实验仪器: 89C52型主机一台和光电反应键盘RS232-9
5、主试记录数据,被试取下眼罩。
6、按仪器的RET按钮,仪器复位,数 字显示0000.00。 7、第二次实验,被试再一次观察迷宫 的走道和盲道,作为第二次学习,然后戴 上眼罩重复上一次实验。
8、被试连续三次无错误地完成整个迷 宫后,即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时间曲线 和出错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