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阅读答案不懂就要问阅读答案
【精品文档】不懂就要问阅读练习及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不懂就要问阅读练习及答案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不懂就要问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不懂就要问》阅读材料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不懂就要问》阅读题题目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4.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部编版】三上语文练习《 3不懂就要问》含答案
3* 不懂就要问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 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 ) 戒( ) 厉( ) 既( )
常( ) 械( ) 历( ) 即( )
详( ) 塾( ) 涂( ) 提( )
祥( ) 熟( ) 途( ) 题( ) 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
(2)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 )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 )4.选字填空。
厉 历
(1)墙上的挂( )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害。
提 题
(3)他(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 )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 戒尺 严厉 既然 详细 私塾 糊涂 提出
经常 机械 经历 立即 慈祥 成熟 前途 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bèi sòng zhào lìquān dìng hútufādāi jièchǐlìshēng qīng chu2.辨字组词。
壁裳扬猜笛臂赏杨清宙3.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背诵(shòng)照例(lì)段(duàn)落熟练(liàn)B.吓呆(dāi)清楚(chǔ)糊(hú)涂戒(xiè)尺C.厉(lì)害霎(shà)时私塾(shú)圈(quān)画4.给下列的句子排序。
()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
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5.根据意思,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背诵摇头晃脑详细流利私塾鸦雀无声戒尺①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①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②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③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④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⑤形容非常安静。
⑥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⑦周密完备。
6.课文回顾。
课文《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大胆地向先生的故事,赞扬了他、的精神。
7.句子练习。
①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孙中山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归纳、生字解析带练习答案
《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归纳课文记叙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写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他背书很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吓呆了其他同学。
第二部分(4~7):写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这段书的意思。
第三部分(8~9):通过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不懂就要问》生字解析多音字:背:bèi后背bēi背包圈:quān圆圈juàn羊圈juān圈在家里同音字:jiè:戒(戒烟)借(借口)duàn:段(路段)断(中断)近义词:霎时~刹那详细~详尽流利~流畅糊里糊涂~迷迷糊糊鸦雀无声~万籁俱寂反义词:详细一粗略认真一马虎糊里糊涂一清清楚楚鸦雀无声一人声鼎沸词语解释: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这里是描写旧时读书吟诵的形态。
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霎时:霎时间;极短时间。
吓呆:害怕得呆住了;形容十分害怕。
厉声:(说话)声音严厉地。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词语拓展:AAB式:摆摆手点点头摇摇头伸伸腰踢踢腿弯弯腰招招手表示时间短:霎时顷刻转眼片刻刹那间一眨眼一瞬间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叽叽喳喳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摇头晃脑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粉身碎骨《不懂就要问》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诵(bèi bēi) 背包(bèi bēi)圆圈(quān juàn) 猪圈(quān juàn)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雅雀无声1.他背书总喜欢( )。
2.你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3.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
《不懂就要问》 课后练习作业(含答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3 不懂就要问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èi sòng hú tu xià dāi jiè ch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án lìái dǎ qīng chǔ yí du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又圈.(quān juàn)了一段背.(bèi bēi)诵挨.(ái āi)打羊从圈.(quān juàn)里跑出去后背.(bèi bēi)挨.(ái āi)着3.在()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地看书(__________)地玩耍(__________)地背诵(__________)的教室(__________)的老师(__________)的习惯4.辨字组词。
诵(______)例(______)练(______)楚(______)戒(______)勇(______)列(______)炼(______)梦(______)成(______)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详细(_______)照例(_______)霎时(_______)糊里糊涂(_________)流利(_______)认真(_______)清楚(_______)鸦雀无声(_________)6.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没有丝毫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的意思。
(___________)(2)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________________)(3)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或内容混乱,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____________)7.照样子,写词语。
(1)摇头晃脑(含身体部位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一字不漏(“一~不~”式)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摆摆手(AAB式)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8、选词填空。
《不懂就要问》练习题及答案
3* 不懂就要问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
常()械()历()即()
详()塾()涂()提()
祥()熟()途()题()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4.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1.阅读理解。
路路的脸红了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路路想起了传达室的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
路路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透过老花眼镜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
路路的脸憋得通红,慢慢地走回教室,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维维拉着路路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
”走到传达室门口,维维敲敲门,听见陈爷爷回答,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用,行吗?用完就给您送回来。
”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相箱),把钉锤(第递)给维维。
维维说:“谢谢您!”这时路路躲在维维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底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似的。
后来,路路去传达室还钉锤,也学着维维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捋捋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嘛!”路路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脸红得像一朵美丽的花。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四次。
B.传达室的陈爷爷不喜欢路路。
C.维维说话做事有礼貌。
D.路路和维维一起去还钉锤。
(3)用“”画出描写路路借钉锤时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仔细体会有关词语,这个句子表现了( )。
A.路路性格很直爽。
B.路路做事风风火火,说干就干。
C.路路和陈爷爷非常熟悉。
D.路路做事不文明,没有礼貌。
(4)维维能从陈爷爷那儿借到钉锤是因为( )。
A.维维是陈爷爷的孙女。
B.维维的爷爷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C.维维做事讲文明,有礼貌。
D.维维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5)路路还钉锤时,陈爷爷夸她是个好孩子,原因是( )。
A.路路和陈爷爷之间的误会消除了。
B.路路的爸爸和陈爷爷成了朋友。
C.看维维的面子。
D.路路知错就改,还钉锤时很有礼貌。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3 不懂就要问(附答案)
3 不懂就要问一、读句子,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你能背.(bēi bèi)诵.(sòng yǒng)这段.(duàn dàn)文字吗?2.我不能糊.(húhū)里糊涂.(yútú)地就把这道题放过了,我要把它弄清楚.(cǔchǔ).3.羊圈.(quān juàn)里有许多羊,它们围成一圈.(quān juàn)就像在做游戏.二、选词填空.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漏1.虽然老师不在,教室里仍然(),同学们都在看书学习.2.小明()地把课文背了下来.3.弟弟背古文的时候,总是(),像个老学究似的.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课讲述了孙中山在上课时,对不懂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先生开始的时候态度很_________,在得知他全都会背以后,讲得很____________.孙中山认为,学问学问,_____________,即使挨打也值得.这种求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四、课外精彩阅读.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态度感动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态度值得他一辈子学习.1.“生动别致”这个词可以换成()A.莫名其妙B.不耻下问C.栩栩如生D.活泼可爱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不包括()A.梅花艳丽俊秀B.公鸡生动别致C.《梅鸡图》太有味道D.梅、鸡画在一起3.起初谢时尼为什么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4.谢时尼被齐白石的态度感动了,在学习上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一、1. bèi sòng duàn 2. hútúchǔ 3. juàn quān二、1.鸦雀无声 2.一字不漏 3.摇头晃脑三、大胆发问严厉详细不懂就要问四、1.C 2.D 3.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4.谦虚要谦虚向他人请救,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类文阅读-3 不懂就要问(1)
类文阅读-3 不懂就要问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时的人非常(仰望仰慕)大学问家程颐,便专门从很远的地方跑去拜他为师,学习知识。
一个冬天的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他俩(争执争吵)不下,最后决定一起去请教老师程颐。
来到老师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发现老师正卧在床上午休。
游酢正想走进去,杨时连忙拦住他说:“老师正在休息,我们不能打扰他,还是在门口等一会儿吧!”游酢觉得杨时的话很有道理,便和他一起站在门外等候。
不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大雪,他俩仍然站在门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一片片雪花飘下来,落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不停地搓手跺脚(保暖取暖)。
没过多久,他们从头到脚都落满了雪花。
程颐醒后打开门,看到门前积雪已一尺深了,而杨时和游酢正浑身是雪地站在门口。
程颐觉得他们很懂礼貌,心里非常感动。
(选自《成语故事励志篇》新世纪出版社)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从哪里可以看出雪很大,他们立在雪地里很冷?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杨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4.当程颐醒来看到杨时和游酢时,心里非常感动。
这时他可能会怎么想呢?【参考答案】1.画去:仰望争吵保暖2.从“没过多久,他们从头到脚都落满了雪花”可以看出雪很大;从“他们不停地搓手跺脚取暖”可以看出他们立在雪地里很冷。
3.我觉得杨时是一个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人。
4.示例:这两个学生冒着雪等在门口,为了求知不畏寒冬,为了尊师不怕等待,真是不容易啊!我一定要好好教导他们!柏拉图年少有宏志(节选)有一次,柏拉图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体育课。
大家纷纷议论着新来的体育老师究竟什么样。
“听说新体育老师很厉害,我们要小心点。
”有个小伙伴说。
“厉害怕什么,只要我们没有错,他就不会拿我们怎么样。
”柏拉图反驳道。
上课了,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走了过来。
天哪,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吗?大家心里都在嘀咕。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体育老师,现在开始上课。
”老师的声音很宏亮。
伙伴们都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生怕老师让他回答问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一、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诵.(sòng shòng) 糊.里糊涂(hūhúhù)芝麻糊.(hūhúhù) 圈.画(juàn quān)二、用句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 不懂就要问 同步习题(含答案)
3.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杨时是 —个什么样的人呢?
4. 当程颐醒来看到杨时和游酢时,心里非常感动。这时他可能会
2019最新整理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资料
2019最新整理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资料
2019最新整理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资料
2019最新整理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资料
2019最新整理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资料
类文阅读3不懂就要问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 —个叫杨时的人非常(仰望 仰慕) 大学问家程颐, 便专门从很远的地方跑去拜他为师, 学习知识。
—个冬天的中午, 杨时和同学游酢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个难题, 他俩(争执 争吵) 不下,最后决定—起去请教老师程颐。来到老师 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发现老师正卧在床上午休。游酢正想走进去,杨 时连忙拦住他说: “老师正在休息, 我们不能打扰他, 还是在门口等 一会儿吧! ”
3* 不懂就要问
1.连线。
糊里糊 涂
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
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 ) 戒( ) 厉( ) 既( )
常( ) 械( ) 历( ) 即( )
详( ) 塾( ) 涂( ) 提( )
祥( ) 熟( ) 途( ) 题( )
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 的近义词。
(1) 先生讲得很详.细.。(
)
(2)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三年级上册语文3《不懂就要问》课时练习(含答案)
3 不懂就要问一、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背诵.(sòng shòng)挨.打(āi ái)圈.画(juàn quān)糊.里糊涂(hú hù)二、照样子,写词语.一字不漏(一×不×):摇头晃脑(含有一组近义词):三、品析句子,完成练习.1.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这句话让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是:、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不懂就要问》叙述了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五、课内阅读.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糊里糊涂”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2.用“﹏﹏”画出描写孙中山心理活动的句子.3.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孙中山要求先生讲讲,是因为()A .孙中山觉得,不应该读书、背书,应该指望先生讲.B .只是读书、背书,不明白道理是没有用的.C .孙中山胆子很大.D .孙中山觉得老师讲得更有意思六、课外类文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的孔子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yì)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1.填入文前横线上的形容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 .努力钻研B .虚心打听C .勤学好问D .多管闲事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2)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3)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才成为一个对周礼精通的人.()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抄写在下面.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参考答案一、sòng√ái√quān√hú√二、示例:一声不响一字不差接二连三欢天喜地三、1.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2.勤学好问勤奋好学四、孙中山不懂就问五、1.清清楚楚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3.勤学好问4.B六、1.C 2.(1)√ (2)× (3)√ 3.示例: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4.短文讲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努力钻研,每事必问,后来达到对周礼非常精通的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3《不懂就问》练习题(有答案)
3.不懂就问一、标准化试题:(提醒:第1~4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背.诵(bēi bèi) 背诵.(sòng shòng) 照例.(lìliè)圆圈.(quān juàn) 分段.(duàn dùn) 练.习(liàn liè)糊.涂(húhu) 糊.涂(tútu) 吓呆.(dāi dēi)戒.尺(jièjiàn) 厉.声(lìwàn) 挨.打(āi ái)清楚.(cǔchu) 霎.时(sàshà) 私塾.(súshú)2.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
背(涌诵) 照(列例) (练炼)习(糊湖)涂 (戒成)尺 (厉历)声3. ,不懂就要问。
4.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5.《本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为了 ,大胆向先生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的精神。
启发我们养成“”的习惯。
6.圈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一个错误读音,把正确读音写在题后括号里。
(1)A.照例.(lìliè) B.练.习( liè) C.背.诵(bèi sòng )( )(2)A.霎.时(sà) B.圆圈.(quān ) C.分段.(duàn) ( )(3)A.吓呆.(dāi) B.厉.声(lì) C.糊.涂(hútú) ( )(4)A.戒.尺(jièjiàn) B. 挨.打(āi ) C.清楚.(cǔchu)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一样的一项是( )。
A.背.诵背.负后背.B.羊圈.圆圈.圈.养C.挨.打难.挨挨.着D.感觉.觉.得觉醒.8.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不懂就要问》课后阅读理解及答案
《不懂就要问》课后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材料】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习题答案】阅读理解题目: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A. 觉得背书没用B. 想弄清楚书里的意思C. 故意捣乱答案:B解题思路:文中提到孙中山虽然能流利背诵但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他向先生提问是为了弄清楚书里的意思,故选 B。
2.先生一开始为什么不讲书里的意思?A. 认为学生长大自然会懂B. 自己也不懂C. 觉得没必要答案:A解题思路:先生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表明先生一开始不讲书里的意思是认为学生长大自然会懂。
3.从文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A. 勤奋好学B. 勇敢C. 以上都是答案:C解题思路:孙中山能流利背诵功课,体现了他勤奋好学;他敢于向先生提问,哪怕可能挨打,体现了他的勇敢。
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3不懂就要问(附答案)
3、不懂就要问一.填空题(共9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B èi sòng hútúxiàD āi jièC hǐyán lìái D ǎqīng C hǔyíD uàn 2.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又圈(quān juàn)了一段背(B èi B ēi)诵挨(ái āi)打羊从圈(quān juàn)里跑出去后背(B èi B ēi)你挨(ái āi)着我,我挨着你3.填上适当的词语,使词语完整.流利地认真地仔细地厉声地4.形近字组词.背诵锻厉备涌段历5.给下列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甬胡余列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霎时照例流利详细7.(《不懂就要问》)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没有丝毫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的意思.8.根据句中加点部分的意思选择合适的成语,把序号填在对应的括号内.A 滚瓜烂熟B 绝口不提C 一窍不通(1)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2)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3)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9.选字填空.历厉(1)先生声问道:“你会背了吗?”(2)我们一定要学好史.二.句子训练场(共4题)10.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11.孙中山背出功课.(扩句)12.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照样子,补全句子)既然雨停了,我们就.13.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用加点词语写句子)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4.课内阅读.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2)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15.课外阅读.永不凋谢的玫瑰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拦住那小女孩.正在花房附近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1)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2)给第五自然段横线处补充内容.(3)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同学们“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9小题)1.背诵;糊涂;吓呆;戒尺;严厉;挨打;清楚;一段;2.quān;B èi;ái;juàn;B èi;āi;3.背诵;看书;阅读;质问;4.背诵;诵读;锻炼;厉害;完备;涌出;一段;日历;5.木桶;米糊;氵涂;氵洌;6.瞬间;照旧;流畅;详尽;7.一字不漏;8.B ;C ;D ;9.厉;历;二.句子训练场(共4题)10.你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11.孙中山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12.出去游玩;13.弟弟爬上爬下,像小猴子一样.;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4.孙中山这样想的:糊里糊涂地背显然无用.他是这样做的:问老师背书的意义.;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懂就问,爱学习的人.;15.(1)“,,.,.”.(2)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3)学校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从没见过的最大的玫瑰花小女孩竟然在大家的注视下,摘下了那朵大家喜爱的最大的玫瑰花(4)是指一颗善良、纯洁、懂得去爱他人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懂就要问》阅读答案不懂就要问阅
读答案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
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
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
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
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
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
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
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
”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
诵(sh^ng s^ng sh)n)
戒(ji4n ji5 ji8)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4.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5.本文可分为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答案
1.诵(s^ng)戒(ji8)
2.霎时:指时间很短。
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呆了。
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4.,,:“ ?”“ 。
”,。
5.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一件事。
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6.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
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