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鉴定作用的评估
关键词 : 内转 录间隔区 ; 因测序 ; 基 丝状真菌 ; 形态学鉴定
Ev l a i n o DNA-n e n l ta s rb d s a e e i n s t r es f r mo e u a d n i c t n o l ia a u to n r i t r a r n c i e p c r r g o s a a g t o l c l r i e t a i f c i c l i f o n
T ef n t n o L T i e Ba k a t — e e ai gs s m rp yo e e i te n o a ai ei d c t r w sh l f l o h c i f AS G n n u o g n rt y t f h lg n t r ea d c mp r t i ao s a e p u u o B n n e o c v n t d t r n h ih h mo o o ss q e c s T e r s l h u d b o a e i h r h l gc lie t c t n a d te e emi e t e hg o lg u e u n e . h e ut s o l e c mp r d w t te mop o o ia d n i a i n h s h i f o
c a at n P R)a pict n n h C rdcsw r sqe cd adcm ae i h aai eB n . h i r ci ( C ne o m l a o ,adteP R pout ee eun e n o prdwt t dt nG n a k i f i h e
摘要 : 目的 评价 内转 录间隔区(T ) IS 的多态性序列分 析(D A IS序列分析 ) 临床少 见丝状真 菌的鉴定 rN — T 对 作用 , 以形态学 鉴定方 法加 以补充验证 。方法 将 3株待检 真菌通过 聚合 酶链 反应 ( C 扩 增和基 因测 序方法 P R)
ITS简介
利用ITS进行菌种鉴定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
ITS是内源转录间隔区(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的英文缩写, 位于rRNA 编码基因18S,5. 8S和28S之间的小基因片段。
其优点有: 具有高拷贝数,整个序列的长度在600~800 bp,利用rDNA通用引物能够很容易被扩增出来;同时包含保守与变异序列, 能根据保守序列中的变异位点设计特殊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比较,rRNA基因(rDNA)在微生物的鉴定应用中,具有检测微生物种水平的多态性特征。
这些rDNA高度保守地分布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在每个单倍染色体基因组中的拷贝数超过200个,这使得保守区域能够很容易被扩增出来。
每个重复的rDNA 序列的存在方式为由一前一后的18S rDNA 小亚基单元(SSU) , 5.8S rDNA, 28S rDNA大亚基单元(LSU)组成,已设计出通用引物来扩增ITS序列分析相关真菌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本研究通过丝状真菌ITS保守序列的扩增, 同源序列的对比分析 ,结合传统鉴定方法,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的一株丝状真菌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鉴定结果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种内变异还显示在rDNA基因间内转录间隔区Ⅰ和Ⅱ(分别为ITSⅠ和ITSⅡ)的片段大小上。
ITS区在核糖体DNA中进化较快,可在同一属间甚至群体间发生变化。
其中ITSⅡ区在种间变异性较高(22%),种内变异性较低(<3%)。
选择的两对引物均以ITS区的序列为靶目标,其中引物①(ITS1和ITS4)扩增的是ITSⅠ区、5.8SrDNA和ITSⅡ区的基因序列,可以鉴别出念珠菌属的3个菌种;引物②(ITS4和ITS86)扩增的是5.8S rDNA和28S rDNA之间的ITSⅡ区的保守顺序,可以鉴别出念珠菌属的7个菌种。
因而笔者更推荐采用引物②,它不仅有很强的通用性,能识别更多菌种,而且具有更高的属种特异性。
1、通用引物①:ITS1 5'-TCCG TAGG TGAA CCTG CGG一3’ITS4 5'-TCCT CCGC TTAT TGAT ATGC一3’通用引物②ITS4 5'-TCCT CCGC TTAT TGAT ATGC一3’ITS86 5'-GTGA ATCA TCGA ATCT TTGA AC一3’2、反应体系(50μL)10×buffer 5 μLMg2+ 4 μLdNTPs 4 μL 可以加到一起,再分装上游引物(ITS4) 2 μL下游引物(ITS86) 2 μL 加完试剂后,稍加离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内转录间隔区(its)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推荐指数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科研热词 序列分析 内转录间隔区(its) 种系发育关系 物种鉴定 内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 黄鳝 香蕉枯萎病菌 铁皮石斛 鉴定 车前草白粉菌 车前草 蛇钩口线虫 蛇蛔虫 膜荚黄芪 胃瘤线虫 羌活 系统发育分析 稳定性 白粉菌 白粉寄生孢 生物学特性 单孢分离 分子系统学鉴定 凤仙花 准确性 亲缘关系 rdna-its序列 rdna pcr its/its2 its
推荐指数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转录间隔区_ITS_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分类中的应用及其进展_牛庆丽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8,16(4):41 47 Ch i nes e J ournal of Veteri nary Paras it ology收稿日期:2008 01 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资源平台项目(2005DKA 21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39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6AA 10A 207);科技部欧盟项目专项经费;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基金、欧盟EP IZONE 、ICTTD3(I NCO N o ,510561);SS A I N COM E 项目作者简介:牛庆丽(1981~),女,河南人,研究生,基础兽医学专业。
通讯作者:殷 宏,E ma i:l tt bdcn @pub lic .lz .gs .cn文献综述转录间隔区(I TS)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分类中的应用及其进展牛庆丽, 罗建勋, 殷 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46)摘 要:在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 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学,以及虫种进化关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
但由于它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同种异株的区分上有所作为。
内转录间隔区ITS 是位于寄生虫的遗传物质特别是核糖体DNA (r DNA )上18S 和28S 基因之间的区域片段,由于它在生物种和亚种间变异较大,从而可以用来进行动物原虫种间以及株间的分类鉴定。
因此,在分子分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核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 TS)作为分子标记。
本文介绍ITS 作为分子标记在寄生虫分子分类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关键词: rDNA I T S ;寄生虫;分子标记;应用中图分类号:S852.7 Q 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0868(2008)04 0041 07ADVANCES AND APPL ICAT I ON OF RDNA ITS I N THEMOLECULAR TAXONO MY OF PARASI TEN I U Q ing l,i LUO Jian xun , Y I N H ong(S t ate K ey Laboratory of Veter i nary E tiolog ical B iology /K ey Laboratory of A ni m alP arasit o logy of Gansu Pror i nce ,L anzhou Veter i nary R esearch Institute ,CAAS,Lanzhou 730046,Chi na)Abstract :It is a genera lm ethod t h at usi n g riboso m e RNA gene to i d entify the parasites and study the spec i e s evo l u tion re lati o n in mo lecular taxono m y ,H o w ever ,r RNA is very conservati v e there is little change a m ong stra i nw it h i n one species ,so it is very d ifficu lt to i d entify d ifferent stra i n s o f ho m ogene ity .I T S r DNA,l o cati n g bet w een 18S and 28S,has ver y h i g h var i a ti o n i n bio l o g ica l species ,w as and can be used to d istingu ish of an i m a l pr o tozoon species .Recen tl y ,m any papers on m olecular taxono m y o f parasitesw ere pub lished usi n g I T S as a m olecule m ar k er .The paper descri b ed t h e r o le and prog ressi o n of t h e I T S as a m o lecu le m ark i n parasite m o lecu le classification . K ey w ords : r RNA I TS ;parasite ;m olecule m arker ;app licati o n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分类也成为寄生虫分类学研究的新途径。
rDNA ITS 序列分析在植物种属鉴定中的应用与研究
rDNA ITS序列分析在植物种属鉴定中的应用和研究黄凤玲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摘要: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用于植物系统种属鉴定与进化研究有较高的可靠性。
由于高等植物rRNA基因上的18SrDNA、ITS及5SrDNA片段常具有变异位点[1],通过DNA序列测定核基因组的rDNA ITS 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定植物的种属关系,对于植物的鉴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rDNA ITS序列;植物;种属鉴定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生物种类所依赖的资源—“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又直接体现在DNA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21世纪以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确、亲缘关系不清楚的物种通过该技术便得到验证,为不同植物的分类、鉴定等提供了更丰富、更可靠的手段。
其中,核糖体基因(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在植物的种、属鉴定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应用。
1 rRNA基因(rDNA )的基本结构及ITS区高等植物中有4种rRNA,即 5.8SrRNA、18SrRNA、28SrRNA和5SrRNA,前三者的基因组成一个转录元,是高度重复的串联序列单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系统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PCR为基础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鉴定方面的应用报道日益增多。
rRNA基因(rDNA )是目前分子系统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分子标记基因之一,它是一种中等重复并有转录活性的家族。
核糖体RNA及其相邻的间隔区合称为rDNA [2]。
rDNA中存在着广泛的保守区域,可以用作引物的结合位点,它们的不同区域可反映物种不同的进化水平。
真核细胞rDNA有几十甚至数千个拷贝,其中2个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ITS-2将18S、5.8S、28S分隔开;不同的选择压力作用于rDNA区域,造成单个重复单位序列不同的保守性。
每一部分都可以用作特殊的生物系统分析。
菌株 its 序列
菌株its序列简介菌株its序列是一种用于分析真菌的种属和物种鉴定的标志性分子位点。
在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通过检测和比较菌株中的its序列差异,可以对真菌的分类、进化和多样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its序列的定义菌株its序列即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位于真核生物的rDNA中,包括ITS1、5.8S rRNA和ITS2三个区域。
其中,ITS1和ITS2是高变区,可以用于研究种属和物种间的变异。
ITS序列在物种鉴定中的应用ITS序列由于其具有高变性和物种特异性的特点,在真菌物种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与数据库中已知的ITS序列比对,可以准确地将不同的菌株归类到其相应的物种或属级分类。
基于ITS序列的物种鉴定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和高通量的真菌鉴定。
ITS序列的分析方法收集菌株样本在进行ITS序列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菌株样本。
可以选择不同环境中的真菌,如土壤、水体、植物等,或者从已知物种中选取不同的菌株进行分析。
提取菌株DNA从收集的菌株中提取总DNA,可以利用商用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
保证提取的DNA质量和浓度足够用于后续的PCR扩增反应。
PCR扩增ITS序列利用特异性引物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
常用的引物对包括ITS1和ITS4。
在扩增过程中,需要根据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如温度、循环数等。
扩增后的产物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分离和纯化PCR产物对PCR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可以使用商用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或者通过凝胶切割和DNA回收的方法进行纯化。
测序和序列比对将纯化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可以选择传统的Sanger测序方法,也可以选择高通量测序技术。
得到测序结果后,进行序列比对,可以使用BLAST等序列比对软件进行比对和比对结果的分析。
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根据ITS序列比对结果,可以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ITS区域全长序列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ITS区域全长序列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段rDNA转录间隔区。
rDNA是编码核糖体RNA(rRNA)的基因,由转录区和非转录区组成,转录区包括
18S、5.8S和28S 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位于18S和5.8S rDNA之间以及
5.8S和28S rDNA之间。
ITS序列长度适中,从酵母到人类的各种真核生物中,ITS的序列长度在300-
1000bp之间不等。
其序列进化速度快,在不同种属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将其进行PCR扩增并设计成特异性引物进行 RFLP 或序列分析,可广泛用于不同生物型、菌株、种、属之间或之内的系统学研究,在物种分类与鉴定、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系统发育研究与病原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采用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结合自主生信分析平台,提
供高效快速的ITS区域全长序列分析一站式技术包裹,包括实验设计、样品检测、数据分析等全套专业服务,还可根据不同需求提供高级定制分析欢,迎免费咨询。
rDNA-ITS序列分析法与传统分类法相结合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rDNA-ITS序列分析法与传统分类法相结合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朱洪庆;王盼盼;张萌;陈嘉慧;丁祥【摘要】采集了四川马尔康地区3种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结合卯晓岚的《中国大型真菌》图谱,初步确定其疑似为黄菇、松乳菇、红菇3个种.为提高鉴定的准确性,通过构建基因池;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得的实验样品的序列在Gene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并与相似性较高的已知的种,利用DNA-MAN、Clustalx1.83和MEGA5.0软件采用N-J法构建进化树,探寻他们与已知物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种疑似菌株扩增出的目的条带为500-750bp,J1、J2、J3号菌株分别与臭黄菇、松乳菇、红菇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并利用序列的相似性做出了它们各自的进化树.最终得出结论:J1号菌株为臭黄菇(Russula foetens),J2号菌株为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J3号菌株为红菇(Russula.).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法和形态学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菌种,不仅丰富了三种真菌的基因库,而且也克服了单纯的rDNA-ITS序列分析法因受基因库的完善程度、高度相似性序列的多少以及具体物种ITS区的可变程度等限制而不能鉴定出所有真菌的缺点,提高了真菌分类鉴定中一些模糊性状的区分度.【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6页(P264-269)【关键词】真菌;鉴定;rDNA;ITS;PCR;测序【作者】朱洪庆;王盼盼;张萌;陈嘉慧;丁祥【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5传统的真菌鉴定方法主要通过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或辅以生理、生化、营养实验来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rDNA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真菌鉴定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其中,rDNTS序列分析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鉴定手段,已经在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rDN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rDNTS序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其在真菌鉴定中的优势。
随后,将综述rDN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其在不同真菌类群鉴定中的应用案例、鉴定流程的优化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
本文还将讨论rDN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存在的挑战与前景,如序列多态性、种间界限模糊等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rDN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rDNAITS序列的基本结构和特点rDNA ITS序列,即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是真核生物核糖体DNA中的一个重要区域。
该区域位于18S、8S和28S rDNA之间,由ITS8S rDNA和ITS2三部分组成。
其中,ITS1和ITS2是非编码区,序列长度在不同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可变性和种属特异性。
8S rDNA则是一段保守性较高的编码区,常用于序列的比对和定位。
高度多态性:ITS序列在种间和种内均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这使得其成为真菌鉴定中非常重要的分子标记。
易于扩增:由于ITS序列的长度适中,且存在多个适合PCR扩增的保守区域,因此可以方便地从真菌基因组中扩增得到。
种属特异性:ITS序列的种属特异性使其在真菌鉴定中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ITS序列,可以有效地鉴定到种或亚种水平。
进化速率适中:ITS序列的进化速率适中,既不过快也不过慢,这使得其既可以用于近缘物种的鉴定,也可以用于较远缘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分析。
因此,rDNA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于ITS序列的一些看法
在rDNA 基因中,ITS是 rDNA 中介于 18S和 5.8S之间( ITS1)以及 5.8S和26S之间( ITS2)的非编码转录间隔区. ITS1 和 ITS2 序列比 18S和 5.8S序列进化速率快 , 一般用于研究被子植物属内及亲缘关系较近的属间关系以及种间甚至居群间的系统关系.在“基于ITS序列探讨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这篇论文中,指出ITS 区序列比 RAPD 分析更适于用于分析亲缘关系较近的种间系统关系研究,该序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植物种间系统关系。
“基于核rDNA的ITS序列在种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与“中国苋属nrDNA 的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两篇文章中同样反应了这个问题。
因此ITS序列主要用于种间和近源属间等较低分类等级的系统发育研究 , 一般较少用于较高分类等级的系统发育研究.
从目前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序列来看 , rDNA 和cpDNA 均具有高度保守区、间断的序列较短、利于进行 PCR 扩增 , 是十分有效的用于系统发育分析的DNA 片段. 同时rDNA 来源于核基因组 , 避免了cpDNA 由于单性遗传对分支分析造成的影响 , 对探讨网状进化及物种形成的进化机制是有力的证据 , 也用来探讨科内不同等级的系统发育和分类问题 , 包括科的界限和科内属间关系、属下分类系统、近缘种关系甚至种下等级划分. 虽然 rDNA 序列分析具有许多优势 , 但由于现存的被子植物及其一些近缘类群在整个植物分化历史上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 大量的演化环节仍然缺失 , 因此分子系统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的起源进化问题 , 必须结合比较形态学、化学分类学、古植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积累植物起源及演化方面更多的证据 , 最终建立以植物类群谱系亲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分类系统.。
ITS序列分析相关的名词解释
1 DNA分子标记:在DNA分子上检测生物间的差异,是DNA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
DNA分子标记能对各个发育时期的个体、各个器官甚至细胞作检测,不受环境与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数量极多,遍及整个基因组,多态性高,遗传稳定DNA条形码-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以染色体组为基础):利用标准的、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地自动鉴定。
与传统鉴定方法的理论基础不同,DNA条形码技术基于物种基因型的差异,而不是环境密切相关的表现型,克服了传统鉴定方法的诸多缺陷,具有鉴定结果准确、可重复性良好、方法通用性强等优点。
还有助于发现新种和隐种。
DNA条形码的优点:1 以信息稳定的DNA序列为检测对象,每一物种具有各自特定的DNA序列信息,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期具有相同的DNA序列信息,即使经过加工使其形态发生变化,但其DNA序列信息不会改变,而传统形态学鉴定特征会因趋同性和变异导致鉴定错误;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DNA条形码技术矿大了检测样本的范围,即使样本部分受损也不会影响鉴定结果。
2 能够抛开形态相似的假象,从基因水平上对传统分类方法难以区分的类群进行物种鉴定。
3 建立DNA 条形码数据库,不但可以一次性鉴定大量物种,而且可以提供各物种的明确信息;不仅能够弥补传统分类学对物种形态描述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加快对已知物种的识别速度;同事有助于发现新物种。
4 在DNA条形码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简便和高效的条形码扫描仪,可以加快物种鉴定和进化研究的步伐,有益于推进分类学研究基础薄弱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物种鉴定及进化研究的步伐。
传统鉴定(中药材四大传统鉴定方法: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缺点:基原鉴定和性状鉴定难以区分形态性状相似的近缘种,且药用植物形态性状易受地理生态环境、生长期等因素影响,从而影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理化鉴定中的活性成分易受其生理条件、采收时间的因素的影响,同时对化学成分相似的物种也较难区分。
花生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花生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及序列分析摘要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花生栽培种四粒红及其与野生种光叶花生的种间杂种为材料,对花生ITS1-5.8S-ITS2序列进行高保真PCR扩增,获得长度约800bp 的单一条带,在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的基础上构建了花生属进化树。
关键词花生;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PCR;进化树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广泛应用于被子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为禾本科、大豆属、棉属等植物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分子遗传学依据。
花生rDNA有关研究报道较少,尽管有分离rDNA ITS的报道,但未在此基础上进行花生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本研究对花生ITS序列进行分离、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花生ITS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花生的系统演化及花生的分类鉴定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所用花生为栽培种四粒红(Silihong)及四粒红与野生种光叶花生的杂交后代(Silihong×Arachis glabrata Benth.)高世代材料。
花生种子取自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站。
根据Bhagwat等报道的ITS序列,使用软件sergene.v7.1设计1对特异引物:ITS1&2-1∶5’-GTCGATGCCGCACAAACCAGGATT-3’ITS1&2-2∶5’-CGGGCACAACGGGGCTCTCA-3’这对引物的扩增区包含ITS1、5.8S和ITS2完整区域。
引物由上海英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2方法取3~5粒花生未成熟的叶片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40μL 0.25mol/L NaOH,用1mL枪头套一PCR管将叶片捣碎,煮沸30s,加160μL含PVP-40的Tris-HCl(pH 值7.6),煮沸2min,10 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4℃保存,用时取1μL作模板。
取1-1D4-1、1-4D4-1、四粒红各品种未成熟叶片按上述步骤作简单处理,依次编号为1、2、3作为PCR模板。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1 ITS 在真菌分类 、 鉴定方面的应用
自 White 等 1990 年首先设计 ITS 引物对真菌核内核糖体
RNA 基因进行扩增以来,ITS 序列分析技术在真菌分类 、 鉴定
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4]。 传统真菌的分类 、鉴定主要是基
收稿日期 :2008-09-19 作 者 简 介 : 白 树 猛 (1983 —), 男 , 硕 士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海 洋 微 生物学 。
[1]
rDNA 在种 内 由 于 基 因 的 流 动 而经 常 表 现 出 很 高 的 同
源性 , 在种间则保持着各种程度的变异 。 变异的多少能够反 映生物进化上属内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 最常见的变异是
GeneBank 中登录的炭疽属 24 个种的 ITS 序列进行比较 ,分别
建立 ITS1、ITS2 聚类分析图 ,探讨炭疽属的系统发育情况 。 陈 玉玺[7]等探索镰刀菌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 通过对分离到的 镰刀菌菌株进行 ITS 序列测定 , 采用邻接法构建相关菌株的
2 ITS 在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 , 关于真菌分子检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致病真菌进 行的。 传统病原真菌的检测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 、致病性测定 等。 但是这种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不宜从发病初期的植株中 分离鉴定病原菌,难以做到对病害的早期检测 。 随着生物学的 发展,很多生物技术应用于检测领域 ,如酶联免疫荧光技术。 但 是该方法利用多克隆抗体进行检测 ,特异性不强 ,实际应用中 存在漏检现象[22]。 近年来 ,利用 PCR 扩增病原真菌核糖体 ITS 基因片段进行病原菌检测得到了很大发展 。 由于核糖体基因
ITS 这一 全 新 的 分 子 标 记 技 术以 其 快 速 、 准 确 、 灵 敏 度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1例念珠菌性甲真菌病病原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1例念珠菌性甲真菌病病原燕勇;朱心强;朱武通;沈志英;王恒辉;陈黎霞【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09(27)5【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核糖体RNA基因(即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多态性的序列分析方法(rD-NA-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通过PCR扩增与测序的方法测得待检菌株的rDNA-ITS序列,从gene bank获取相似序列,使用BLAST和DNAMAN工具对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结合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该菌株可被准确地鉴定为Candida metapsilosis(原名为近平滑假丝酵母Ⅲ组),与Candida metapsilosis L7685株具有高度同源性(Homology98.6%,Max ident 98%).结论 rDNA-ITS序列分析用于真菌鉴定更客观、省时、简便、快速,但也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宜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用于真菌鉴定.【总页数】3页(P373-375)【作者】燕勇;朱心强;朱武通;沈志英;王恒辉;陈黎霞【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杭州,310058;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314050;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314050;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314050;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314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相关文献】1.云南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J], 余磊;唐旭兵;赵建荣;RARISARA Impaprasert;徐胜光;吴旭;孔垂思2.云南巴西木新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J], 吴丽芳;杨海艳;魏晓梅3.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J], 刘晓倩;祁建民;陈玉森;陈绵才;陈美霞;刘伟;方平平;林荔辉;陶爱芬4.rDNA-ITS序列分析在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J], 李依韦;银玲5.基于rDNA-ITS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新疆棉花叶斑病病原 [J], 李映程;张国丽;任毓忠;李海强;武刚;李天义;李国英;张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TS序列分析。
摘要关于水稻与近缘稻种关系的研究方法,生物学上已有多种学说,由于目前国内外的近缘水稻rDNA的(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以及他们的二级结构并未进行很多研究,所以本研究拟选取ITS序列作为一个分子分析指标,对他们的亲缘关系进行探索。
我们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了ITS,并进行PCR产物的克隆测序。
材料选取包括广陆矮四号稻、药用野生稻、宽叶野生稻、高杆野生稻四种。
对以上四种稻的rDNA内IT S(ITS1+ITS2)以及5.8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最后,本文还用软件对栽培稻与这几种野生稻ITS2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野生稻;ITS序列;PCR1 前言稻属(Oryza)是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包括20余个野生种。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水稻,比泰国还早千余年。
目前,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不仅如此,我国的稻种类型繁多。
目前中国收集保存的水稻种植中,来自国内的就占87.84%[1],其中地方品种占81.26%[1]。
在如此众多的品种中,如何区分判断不同稻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更有效的方法研究优良遗传性状,这是水稻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人们对植种亲缘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例如非常成熟的杂交法。
从整体上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个体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研究层次也随之深入。
论述了植物遗传变异的来源,总结并分析比较了不同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12]。
进入21世纪现代生物学基因技术飞速发展,从分子水平认识和了解水稻间的亲缘关系成为一种潮流,成为生物学的新的研究领域。
在基因方面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植物的rDNA中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有着非常丰富的遗传学信息。
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
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近年来,利用真核生物在rDNA的ITS区段既具保守性又在科、属、种水平上均有特异性序列的特性,对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后再设计特异性引物来检测真核生物的方法已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一种遗传标记(遗传标记是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或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一种遗传特性,具有可遗传性和可识别性。
生物中任何有差异表型的基因突变型均可作为遗传标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菌种分类与鉴定、中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动物种系发生、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病原诊断、系统发育研究等不同方面的研究。
菌物是真核生物的重要类别,传统的菌物分类以子实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为分类基础,由于部分菌物的子实体不易获得,形态特征不易掌握,少数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稳定,使传统的菌物鉴定工作困难或分类系统意见分歧。
随着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在菌物研究中得到应用,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确、亲缘关系不清楚的物种通过该技术得到了解决,一些重要的菌物遗传信息得到阐明。
核糖体rDNA的结构及其特点核糖体是一个致密的核糖核蛋白颗粒,执行着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它由几十种蛋白质和rRNA组成。
编码rRNA的rDNA是基因组DNA 中的中等重复、并有转录活性的基因家族 (genefamily)。
rDNA一般由转录区和非转录区(Non Transcribed Sequence,NTS)构成。
转录区包括5S、5.8S、18S和28SrDNA,其中18S、5.8S和28S rDNA基因组成一个转录单元,产生一个前体RNA。
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位于18S和5.8S rDNA(ITS1)之间以及5.8S和28SrDNA之间(ITS2),ITS1和ITS2常被合称为ITS,并且5.8 SRNA基因也被包括在ITS之内。
its序列在真菌鉴定中的作用
its序列在真菌鉴定中的作用在真菌的世界里,ITS序列可是个明星哦!你可能在想,ITS是什么鬼?简单来说,ITS就是“内部转录间隔区”的缩写,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其实它在真菌鉴定中简直是无可替代的好帮手。
想象一下,我们身边那些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蘑菇,如果没有这个小小的序列,它们就像失去了身份证,谁知道它们是谁呢?在这片神秘的领域,ITS序列就像真菌的身份证明,帮助科学家们快速识别出各种真菌。
你可能会问,这ITS序列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就拿真菌的分类来说吧,真菌的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些长得像个小伞,有些则像块奇形怪状的橡皮泥。
没有这个序列,真菌的鉴定就像是在大海捞针,简直不知从何下手。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ITS序列,可以迅速了解真菌的种类,甚至了解它们的进化关系。
这就像翻开一本神秘的书,一下子就能读懂真菌的家谱,真是太酷了!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识别真菌不就是看看它们的外形吗?其实不然。
真菌的外形变化多端,有些长得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你在公园里看到的一些蘑菇,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出完全不同的样子,真是千变万化。
这时候,ITS序列就派上用场了,科学家们不再依赖那些模糊的外形特征,而是通过基因序列来给真菌下定义。
你看,科技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
在科研的舞台上,ITS序列可不止是个“身份证”,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真菌种类呢!就像挖宝一样,科学家们通过采集不同地方的真菌样本,分析它们的ITS序列,结果往往会惊喜连连,有时候能找到全新的真菌种类。
这就像玩“寻宝游戏”,每一份样本都可能藏着一个全新的秘密,让人充满期待。
ITS序列还不仅限于学术研究哦。
在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它的用武之地也不少。
比如说,在农田里,真菌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
有些真菌可能是农作物的好帮手,帮助植物吸收养分;而有些真菌则是个害虫,反而会影响作物的健康。
这时候,通过ITS序列的分析,农民们可以及时识别出有益和有害的真菌,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简直是“药到病除”!当然了,ITS序列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真菌。
安氏隐孢子虫ITS-1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
安氏隐孢子虫ITS-1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周荣琼;李国清;肖淑敏;郭远忠;夏艳勋;林瑞庆;朱兴全【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年(卷),期】2005(027)005【摘要】通过对国内三株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即GD株、HN株和AH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旨在确定ITS-1是否可作为C.andersoni分子分类的遗传标记.结果表明:GD株、HN株和AH株的ITS-1序列基本一致,仅AH株有三个碱基的差异;但与GenBank注册的C.muris和C.parvum存在种间差异,而且差异显著.说明ITS-1可作为C.andersoni种的遗传标记,从而为隐孢子虫属的种间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诊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总页数】4页(P369-372)【作者】周荣琼;李国清;肖淑敏;郭远忠;夏艳勋;林瑞庆;朱兴全【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5;Q78【相关文献】1.抗安氏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J], 杨红玉;梁楠;张素梅;菅复春;张龙现;宁长申2.安氏隐孢子虫ITS-1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彭昊;许力干;谢永平;杨威;李军;陶立;陈泽祥;唐林生;魏晓瑞;马春霞;禤雄标;胡帅3.安氏隐孢子虫ITS-1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彭昊;李军;陶立;陈泽祥;唐林生;魏晓瑞;马春霞;禤雄标;胡帅;许力干;谢永平;杨威4.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鉴别微小隐孢子虫、安氏隐孢子虫和火鸡隐孢子虫的研究 [J], 姚龙泉;张西臣;Lihua Xiao;李建华;尹继刚5.安氏隐孢子虫热休克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分析 [J], 刘海鹏;曹建平;李小红;卢潍媛;沈玉娟;徐馀信;臧炜;刘述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ts引物pcr体系学则
its引物pcr体系学则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体外复制DNA片段的技术。
ITS (内转录间隔区)是真菌分类和鉴定的一种标记。
ITS引物PCR是一种基于PCR技术使用ITS序列进行菌种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ITS引物PCR体系是包含DNA模板,引物,酶和缺失DNA,反应缓冲液和其他诸如浓度和pH值等条件的反应混合物。
常见的ITS引物包括ITS1和ITS4,是从内转录间隔区序列中选择的特定引物。
PCR反应分为三步,即变性、回退和延伸。
引物与DNA模板杂交,引物延伸成DNA链,扩增目标DNA序列,不断重复该过程可得到数百万个复制的DNA片段。
ITS引物PCR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确定真菌的系统分类位置和物种鉴定。
它简单易行,并可用于复杂菌群的鉴定。
因此,在微生物学、生态学、农业、食品科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及序列分析摘要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花生栽培种四粒红及其与野生种光叶花生的种间杂种为材料,对花生its1-5.8s-its2序列进行高保真pcr扩增,获得长度约800bp的单一条带,在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的基础上构建了花生属进化树。
关键词花生;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pcr;进化树中图分类号q7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8-0103-02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广泛应用于被子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为禾本科、大豆属、棉属等植物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分子遗传学依据。
花生rdna有关研究报道较少,尽管有分离 rdna its的报道,但未在此基础上进行花生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本研究对花生its序列进行分离、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花生its 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花生的系统演化及花生的分类鉴定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所用花生为栽培种四粒红(silihong)及四粒红与野生种光叶花生的杂交后代(silihong×arachis glabrata benth.)高世代材料。
花生种子取自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站。
根据bhagwat等报道的its序列,使用软件sergene.v7.1设计1对特异引物:its1&2-1∶5’-gtcgatgccgcacaaaccaggatt-3’its1&2-2∶5’-cgggcacaacggggctctca-3’这对引物的扩增区包含its1、5.8s和its2完整区域。
引物由上海英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2方法取3~5粒花生未成熟的叶片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40μl0.25mol/l naoh,用1ml枪头套一pcr管将叶片捣碎,煮沸30s,加160μl含pvp-40的tris-hcl(ph值7.6),煮沸2min,10 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4℃保存,用时取1μl作模板。
取1-1d4-1、1-4d4-1、四粒红各品种未成熟叶片按上述步骤作简单处理,依次编号为1、2、3作为pcr模板。
pcr程序为:94℃ 5min,(94℃ 1min,52.1℃ 1min,72℃1.5min)30个循环,72℃ 10min。
先用takara taq dna聚合酶作pcr,确定有预期分子量大小的条带后再用高保真pfu dna聚合酶扩增,切胶回收dna,连接转化后挑取阳性克隆测序。
利用sergene.v7.1进行多序列比对。
用mega4.0软件以拟南芥核rdna序列为外群组(outgroup),采用3种方法(nj、me、mp)构建进化树,并进行bootstrap analysis 1 000检验[2]。
2结果与分析2.1its区序列的pcr扩增以总dna为模版,利用所设计的 2条引物pcr扩增出its区的特异性条带,分子量在800bp左右(图1),与genbank所登录的its序列片段长度相近。
用taq dna pol pcr体系和pfu dna pol pcr体系所扩增出的its区序列片段电泳迁移率相同。
2.2its1-5.8s-its2序列测定与多序列比对四粒红与野生种光叶杂交后代扩增产物6份穿刺培养物测序得到3条有差异的条带,分别命名为1-1、1-2、1-4。
四粒红扩增产物测序后得到的序列命名为3-3。
通过比对发现4条序列在its1-5.8s-its2区共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4个,其中6个位于its1区,2个位于5.8s rdna中,6个位于its2区,其他植物上的研究认为5.8s rdna在进化上相当保守,而its1和its2则变化很大,本试验结果与这一结论一致。
2.3花生属进化树构建通过nj、me和mp法构建花生属进化树,其拓扑结构大致相似,但也有所区别。
总体看来,各个区组的材料分别聚集到一起,与基于传统形态学特征的花生属区组划分基本一致。
从本研究所构建的3棵进化树来看,围脉(ex)区组、三籽粒(tris)区组、大根(c)区组在花生属中是比较原始的,花生区组(a)进化程度较高;gregory等根据花生属种间可交配性提出围脉(ex)区组、直立(er)区组和根茎(r)区组原根茎系较原始,而花生(a)区组、三籽粒(tris)区组、大根(c)区组、异形花(h)区组、匍匐(p)区组以及根茎(r)区组真根茎系进化程度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围脉(ex)区组、三籽粒(tris)区组和异形花(h)区组亲缘关系较近;直立(er)区组和三叶(trie)区组关系密切,两者与匍匐(p)区组形成一大的分支。
在本研究构建进化树所涉及的花生材料当中,有3个未命名的种,其区组归属尚不明确,但从所构建的进化树上看,a.sp.dap-2004-1、a.sp.dap-2004-2应属于花生(a)区组,a.sp.dap-2004-3可能属于直立(er)区组或匍匐(p)区组。
本研究所得4条序列均与花生区组的序列聚为一类,其中1-1、1-4与四粒红(3-3)关系相近,而1-2与其关系较远,说明种间杂种既与母本有相似的地方,也与母本有一定的差异,为杂种的真实性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3参考文献[1] krapovickas a.the origin,variability and spread of the groundnut(arachishypogaea)(englishtranslation)[m].london:p.j.ucko and i.s.falk(eds.),1969.[2] krapovickas a,gregory w c.taxonomy of the genus arachis (leguminosae)[j].bonplandia,2007(16):1-18.[3] 汪小全,洪德元.植物分子系统学近五年的研究进展概况[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5):465-480.[4] hamby r k,zimmer e a.ribosomal rna as a phylogenetic tool in plant systematics[m]∥soltis p s,soltis d e,doyle j j,et al.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plants.new york:chapman &hall,1992.[5] prine g m.perennial peanuts for forage[j].soil crop sci. soc. fla.proc.,1973(32):33-35.[6] 顾红雅.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 ps)在植物系统与进行研究中的应用[m]∥陈家宽,杨继.植物进化生物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209-231.[7] second g,wang z y.mitochondrial dna rfl p in genus oryza and cultivated rice[j].genet resour cropevol.,1992(39):125-140.[8] 陈之端,汪小全,孙海英,等.马尾树科的系统位置:来自rbcl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证据[j].植物分类学报,1998,36(1):1-7.[9] olmstead r g,palmer j d.chloroplast dna systematics:a re-view of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j].amer j.bot.,1994(81):1205-1224.[10] wolfe k h,li w h,sharp p m.rates of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vary greatly among plantmitochondrial,choroplast,and nuclear dna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7(84):9054-9058.[11] 赵鸿,彭德良,朱建兰.rdna-its-pcr 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分子诊断中的应用[j].植物检疫,2004,18(2):1-6.[12] kollipara k p,singh r j,hymowitz t.phylogenetic and genomic relationships in the genus glycine willd.based on sequences from the its region of nuclearrdna[j].genome,1997(40):57-68.[13] ainouche m l,bayer r j.on the origins of the tetraploid bro-mus species(section b romus,poaceae):insights from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j].genome,1997(5):730-743.[14] 张文驹.应用rdna的its区探讨多倍体小麦的基因组起源[d].武汉:武汉大学,1998.[15] kim k j,jansen r parisons of phylogenetichypotheses among different data sets in dwarf dandelions(krigia):add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dna[j].plant syst. evol.,1994(3-4):157-185.[16] sang t,crawford d j,kim s c,et al.radiation of theendemic genus dendroseris(asteraceae)on the juan fernandez islands:evidence from sequences of the its region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j].amer j. bot.,1994(81):1494-1501.[17] wendel j f,schnabel a s,seelanan t.bidirectional interlo-cus concerted evolution following allopolyploidspeciation in cotton(gossypium)[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280-284.[18] 杨琳,郭爱莲,何钧,等.玉米秸秆利用中木质素降解中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4):334-336.[19] 李春香,杨群.pcr产物直接测序还是克隆测序?———密叶杉属rdna its序列的测定方法[j].植物学通报,2002,19(6):698-704.[20] 孙大容.花生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