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应用文写作(第2章_工作文书)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
适用范围
某个方面的工作已经结束或者告一段落, 需要进行回顾、检查和分析研究,以期从 中找出经验和教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从而指导今后工作。 推广、介绍典型经验,进行专题性报告。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
格式写法
总结写作格式写法比较灵活,不十分固定。它要针 对不同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确定相应 的写作格式和写作重点。常见的大多由以下三个部 分构成:
正 文
主体 主体一般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基本做法、成绩和经验,多数总结把这部分内容作为 重点。恰当地运用小标题,或采取“段旨撮要法” 问题与教训。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写出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其主观原因,由此得出的教 训等。 今后的工作和努力的方向。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
注意事项
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 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明确制订的权限 符合写作要求 语言简洁、准确、庄重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
述职报告
性 质
适用范围 格式写法
注意事项
述职报告与个人总结的异同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
正 文
主体 主体内容一般要写清楚以下三个方面: 任务要求 措施办法 步骤和程序 如果是较大的计划,还应有简明的可行性论证。 主体常常采取标序列述的方法进行表述,以求做到条理 分明,结构清楚。
最新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2.主题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表现得明显与否来划分,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形式。
应用文多采用直接表现的方法。
3.应用文主题的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标题显意、开宗明义、文中点意、篇末结意。
4.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为了写作应用文而采取的用于提炼、确立、表现写作主题的事实和观念。
5. 应用文的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公文式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
6.应用文常用的层次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时序式、三段式。
三段式式结构指公文常常采用的“发文缘由、事项、尾语”三层次结构形式。
二、选择题1. BCD2.D3.A4.D三、名词解释1. 材料:是作者为了某种写作目的所搜集、积累以及写在文章中表现主题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根据,其内容包括人、事、景、物、情、理、数据诸方面。
2.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也叫布局、格局或谋篇,是作者根据表意和审美需要,对材料进行的组合安排。
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作者对客观事物、事理认识的反映。
四、简答题1.试简单介绍观察的方法。
答:观察的方法主要有点面结合法,即对客观事物既要有“面”(全局)的了解,又要有“点”(局部)的深入,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由表及里法,即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既要观察它们的各种表象,体验它们的各种情景,又要透过现象分析、认识其本质;方位程序法,即根据客观事物的方位确定观察点进行观察。
2.新颖的材料来自哪里?答:新颖的材料大致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或新近提出的观点,包括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产生的新信息、新成就、就观念、新思想等,这类材料往往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较大的反响;二是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或新近提出的观点,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给人以新鲜感;三是老材料翻新意,从过去的材料中变换不同的角度发掘新意,并赋予它们时代的精神,仍能给人以新的思考和启迪。
应用文写作讲义 第二章 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
案例精选一: 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国务院: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我省韶关市仁化、曲江两县境内, 面积180平方公里,分丹霞山、韶石山、大石山三个景区,距 韶关市区最近处 10公里 ,最远处 50公里 ,柏油公路直达主峰 景区,观光旅游交通十分方便。 据地质考证,6500万年前丹霞山所在地是一个大湖泊,由 于造山运动,形成红岩峭壁和嶙峋洞穴,构成奇异自然风景。 在世界同类地形中,以丹霞山最为典型。“丹霞地貌”已成为 国际地质学名词。现丹霞山景区已开发接待游人的范围为12平 方公里,主要景点有87处,山、港、江、湖兼备,绿化良好, 兼之摩崖石刻、寺庵、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自然及人文景观丰 富。靠丹霞山南侧的韶石山景区,滂于浈水,是历史上舜帝南 巡奏乐之处,内有“三十六石”的奇景;丹霞山西侧的大石山 景区,类似丹霞山的奇山异峰,有丹寨幽洞、岩柱等自然景观。
表示敬意、谢意、希望。如:敬礼 致以谢意 谨 致谢忱
第二章 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 第三节 应用文的读者
一、应用文读者的类型
(一)法定读者
(二)普通读者
(三)专业读者
第二章 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 第三节 应用文的读者
二、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
(一)读者是功用性阅读者
(二)读者是近距离接受者
(三)读者是文本功能的实现者
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一)对象化思维
对象化思维是一种思维被对象全部占有,并围绕弄 清对象的形状、性质、规律进行思维的活动方式。 (二)模式化思维 思维的启动起于明确的指令,有意无意地受某种文 体规范的制约,往往先按照某种模式去构思,然后 再按照某种格式去遣词造句
(三)换位思维
第二章、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
表达方式:公文主要采用五种基本表达方 式中的三种。描写文字铺张,务虚不务实; 抒情是主体化思维方式,主观性强,均极 少采用。公文写作主要用叙述、议论、说 明三种,三种方式又多取常规用法,如叙 述中的顺叙、概叙较多,倒叙、插叙少; 议言如“来函收悉”、“希即遵 照”、“拟请”、“敬请批复”、“特此 函复”等,都是约定俗成的套语,言简意 明。非套语性的公文语言,也要平实化、 常规化,去藻饰。 文种、格式:构成要素模式化,即思维的 启动受明确指令,有意无意受某种文体规 范制约,按某种文体模式去“构想”,再 按某种模式去遣词造句。
3、换位思维 又称替代思维,指站在他人立场上,设身 处地替他人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思维特征: 一种被动思维:启动于法人作者的指令或 授权,终止于法人作者意志的准确传达。 思维目的、方向、内容,都不是代言作者 的主动选择。
一种限制中的思维: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特定 范围之内。在内容上,代言作者的思维必 须无条件地循着法定作者的规定行进。 一种组织性思维:不是认知性思维,代言 作者的思维成果只能在结构的组织、表达 方式的选择、遣词造句上有一定体现。
(二)读者是近距离接受者 应用文是为处理公务、私务而写,而处理 事务总有时间限制,写作和阅读的时效性 很强。读者的近距离产生于:一是读者与 作者时代、地域、心理距离贴近;二是读 者与作者是上下级关系,或一个系统,一 个单位。
(三)读者是文本功能实现者 读者阅读应用文带某种目的,不仅要了解 文本信息,而且往往是文本功能的实现者。 例如:某一通知下发,读者可能是某一责 任人,也可能是直接实践者。功用性阅读 则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要处处考虑到读者 的实践者特点;内容层次要分明,信息要 明了,做法明确,易于接受和实践。
(三)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应用文作者因身份不同,其思维方式各有 差别,主要有对象化思维、模式化思维、 换位思维和逻辑思维。 1、对象化思维 与围绕主体情思展开的主体化思维不同, 指思维被对象全部占有,并围绕对象形状、 性质、规律,进行思维活动,如经济文书。
应用文写作基础--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应 用 文 的 语
➢施行、暂行、试行、可行、执行、参 照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 ➢审定、审议、审发、审批; ➢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认为、 会议指出、会议强调指出、会议通过
言
了、会议决定、会议希望、会议号召、
会议要求、会议恳切呼吁。
第
四
7.表态用语
节
➢不同意、原则同意、同意;
应 用
➢不可、可办、照办;
料
文而采取的用于提炼、确立、表现写
作主题的事实和观念。
二、材料的积累
第
二
节
观察
阅读
应
用
文
调查
的
材
感受
料
三、材料的选择
第
二
节
✓真实
应
用
文
的
✓典型
材
料
✓切题 ✓新颖
四、材料的安排
第
二
节
先亮观点,后兴材料
应
用
文
先举材料,后亮观点
的
材
料
边举材料,边亮观点
一、结构的含义
第
三
节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
的
语
言
二、运用语言的要求
第 四 节
应 用
准确
简洁
平实
文
的
语
言
三、应用文专用语言(点击按钮进入)
第
四
节
开头用语
称谓用语
应 用
承启用语
文
的
引述用语
语
言
批转用语
经办用语 表态用语
结尾用语
第
1.开头用语
四 节
➢为、为了; ➢根据、按照、遵照、依照;
《应用文写作》项目二党政机关公务文书
一、党政机关 公文的涵义
二、党政机关 公文的特点
三、党政机关 公文的种类
四、党政机关 公文的格式
五、公文的 稿本
附:党政机关 公文格式样本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党政机关公务文书
第一节 概述
3.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 ”和“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 “特急”、“加急”、“平急”。如需标识紧 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 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 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 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第二章 党政机关公务文书
【引言】
为使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党政机关 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党政机关公文的 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发文办理、受文办理以及归档管理等做 了详细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法定”特征明显,公文处理强调规 范,排斥个性。本章依据《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等相 关规定,着重介绍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编排要求和常用文种的写 作规范。
一、党政机关 公文的涵义
二、党政机关
公文的特点
三、党政机关 公文的种类
四、党政机关
公文的格式
五、公文的 稿本
附:党政机关 公文格式样本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党政机关公务文书
第一节 概述
(五)处理程序的规律性 公文是在公文处理中形成、运转并实现其 政治功能的。公文处理程序是对公文处理实践 中规律的总结,从拟制到办理和管理,各个工 作环节相互关联、衔接有序,不可逆行。
公文纸分为可用以书写、印刷文字、图形 等符号的图文区与不允许出现任何符号的白边 区两个区域: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 156mm×225mm;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2.主题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表现得明显与否来划分,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形式。
应用文多采用直接表现的方法。
3.应用文主题的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标题显意、开宗明义、文中点意、篇末结意。
4.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为了写作应用文而采取的用于提炼、确立、表现写作主题的事实和观念。
5. 应用文的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公文式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
6.应用文常用的层次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时序式、三段式。
三段式式结构指公文常常采用的“发文缘由、事项、尾语”三层次结构形式。
二、选择题1. BCD2.D3.A4.D三、名词解释1. 材料:是作者为了某种写作目的所搜集、积累以及写在文章中表现主题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根据,其内容包括人、事、景、物、情、理、数据诸方面。
2.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也叫布局、格局或谋篇,是作者根据表意和审美需要,对材料进行的组合安排。
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作者对客观事物、事理认识的反映。
四、简答题1.试简单介绍观察的方法。
答:观察的方法主要有点面结合法,即对客观事物既要有“面”(全局)的了解,又要有“点”(局部)的深入,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由表及里法,即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既要观察它们的各种表象,体验它们的各种情景,又要透过现象分析、认识其本质;方位程序法,即根据客观事物的方位确定观察点进行观察。
2.新颖的材料来自哪里?答:新颖的材料大致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或新近提出的观点,包括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产生的新信息、新成就、就观念、新思想等,这类材料往往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较大的反响;二是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或新近提出的观点,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给人以新鲜感;三是老材料翻新意,从过去的材料中变换不同的角度发掘新意,并赋予它们时代的精神,仍能给人以新的思考和启迪。
《应用文写作基础》第二章
办公型会议纪要
也叫例会纪要,是企事业单位、 机关团体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 人,定期召开的研究日常行政事务 的会议的纪要,要求有关单位、部 门和有关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专题型会议纪要
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 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研究某 一方面的问题或工作而专门召开的 专题会议的纪要,具有指导性的作 用。
5
1.1 概述
会议记录根据详细程度的不同,分为详细记录和摘要记录两种。
详细记录:主要用于特别重要的会议, 要尽量记下会议上每个人的原话,包 括语气、神态、动作以及与会者的反 应等,要做到有闻必录。
第一节 会议记录
摘要记录:主要用于普通会议,只重 点扼要地记录会议的中心内容和有关 要点、决议等。重点和要点是指发言 人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和结论等, 不必记录详细过程。
内容纪实
表达要点
会议纪要是在会议结 束后,围绕会议主旨和会 议成果,通过整理、提炼 和概括而形成的。要求重 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 简练、条理清楚。
称谓特殊
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由于反映 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向,因此常 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如“会 议认为”、“会议决定”等。
第二节 会议纪要
11
2.1 概述
3.结尾 结尾写结束语,对与会者和收文单位提出希望和要求,发出号召。此部分视情况而定,
可以不写。
第二节 会议纪要
14
2.3 范例
2008年第二十二次院务会会议纪要 时间:2008年9月22日 地点:院东会议室 出席人:院办公室、高招办、成招办各领导 缺席人:王圻副院长(出差) 列席:20人 高强同志主持召开考试院2008年第二十二次院务会议。会议研究了以下事项: 一、关于第二季度院长奖励基金发放事宜会议听取了院办公室关于第二季度院长奖励基金发放事宜的汇 报,会议同意院长奖励基金工作小组提交的发放方案。 二、关于考试院班车停运事宜 会议听取了院办公室关于考试院班车停运事宜的汇报。会议同意院办公室提出的试行方案,同时要求院 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做好相关配套事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公车限行要求,真正达到节能 减排、保护环境的目标。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课堂讨论】
如何撰写应用文? 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文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 常用的文体,在我们的工作、学 习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 章就是通过对应用文基础知识的 概述,帮助大家形成正确的写作 应用文的意识,端正当代大学生 的写作态度,提高大学生们对应 用文实用性的认识。此外,我们 通过对应用文写作过程的分析, 努力解决大家在应用文写作的过 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大家更快、 更好的学习应用文、写作应用文, 让应用文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四、应用文的撰写过程
应用文的撰写大致可以分为拟定提纲、草拟全文及应用文 的修改三个过程。 1.拟定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纲要,是文章的“骨架”。编提纲的过程是 围绕中心思想、根据结构安排材料的过程。 2.草拟全文 提纲确定之后,便可动手草拟全文。草拟全文,就是作 者按照一定的思路,用具体的材料通过书面语言,去表述和展 开提纲中的要点。 3.应用文的修改 修改文章是对文章的深加工,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2.起到凭证性的作用 3.广告宣传的作用
4.提供和保存一些历史资料
【课堂讨论】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实际,谈谈学习应用文写作的 重要性。
应用文构思是应用文写作过程中根据一定 的表达意图和文章体裁要求,锤炼写作思路的 一种特定的思维活动。
一、确定主题
应用文的主题,是事物的客观意义和作者对事物的主观评价 在文章中的高度统一。
(一)应用文主题的要求 1.正确 2.鲜明 3.深刻 4.集中 5.新颖 (二)应用文确立主题的原则 (1)工作需要和写作目的 (2)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3)以丰富、真实的材料为基础 (三)表现应用文主题的方法 1.显现法 2.对比法
应用文的标题
1.标题是文章的名称,也称作“题目”,是对文
《应用文写作》第二章行政公文——请示批复
特此请示报告 X X省地方税务局
二○○八年三月十日
《应用文写作》第二章行政公文—— 请示批复
毛病所在
(1)缘由部分没有把请示理由根据说清 楚、说充分。既然是“增拨”, 就应该 把要“增拨”的理由、根据, 作为重点 说清楚、讲充分。但撰稿者没有对所 要请示的事项作应有的分析研究, 没有 准备应有的事实和数字。
《应用文写作》第二章行政公文—— 请示批复
四、批复的结构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成文时间
1.标题
①发文机关+批复事项+行文对象+文种(完全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圳特区私人建房问题给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批复”
②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韶关市人民对 外友好协会的批复”
《应用文写作》第二章行政公文—— 请示批复
二、请示的特点 事前发文 一文一事 主送单一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①行文目的不同: ②行文时间不同: ③行文内容不同: ④答复方式不同:
《应用文写作》第二章行政公文—— 请示批复
三、请示的种类 根据主要用途,分为3类: 请求批准的请示: 请求指示的请示: 请求批转的请示:
四、请示的结构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成文时间
1、标题:完全式、简式 在请示的标题内不要出现祈请类字样
2.主送机关: 一般只有一个主送机关,其他用抄送。 不能写给某一具体领导者,不能以个人 名 义作收文者。
《应用文写作》第二章行政公文—— 请示批复
3.正文:缘由+事项+结尾 ①缘由:
应用文写作第二章 事务文书
事 务 文 书 的 特 点
3
程序的简便性
公文的制发和生效必须履行法定程序,如会议讨论通过、领导审核签发等。而事务文 书写作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制作程序要简得多。
正文 . 第一章
02
事 务 文 书 概 述
4
体式的灵活性
公文必须按国家统一的规范制作,必须具备规定的格式项目。事务文书一般无须标注这 些项目,写作格式较自由、灵活。
前言:可概括地说明制订计划的原由、依据、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等;
也可先简介前期工作的基本情况,评估成绩,分析当前总的形势,在此基础 上确定今后的工作计划。
计 划
计划
主体:目标与任务:它是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一般分项写。要分清主
次,突出重点,具体明确。
结语:简略地写出检查或修订的办法、执行要求、执行日期和注意事项。
计 划
计划
的人 类 独 有 共 有
一的计划叫“安排”或“打算”;对某项工作,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和进度等方面作 出全面而详细的安排宜用“方案”(实施方案);对一个时期工作提出指导原则和总的要 求可用“要点”;比较粗略的打算或安排宜用“设想”。
01
计 划 和 总 结
预想 性
指导 性
计划的特点
约束 性
01
计 划 和 总 结
遵循科学性、可行 性、具体性 制订计划要符合党和政府 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 既要服从大局,又要从客 观实际的需要与可能出发
计划的写作要求
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制订计划应留有余地,把 可能性和必要性结合起来。
写作 要求
既要注意全面,又要突 出重点 既要考虑全面,又要突出 重点。
计 划
计划
内容要具体,表达 要准确 计划制订的目标、措施、 步骤都要明确具体,可操 作性强,使执行者方向明 确、方法得当、工作有序, 便于检查。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二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以及它与一般文体写作的区别,掌握应用文体写作的特点。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设想:教学重点:1. 了解主题的含义,掌握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2. 学会积累材料、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3. 了解应用文的结构要素与要求;4. 理解语言运用的要求,掌握应用文专用语言。
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和应用文专用语言的掌握教学方法:实例讲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精神产品,都是由一定的因素构成的,由它的内容和形式构成一个统一体,应用文书也不例外。
各种文体的写作都要确定主题和选用材料,都要合理安排结构和表述语言。
因此,文章的基本要素是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主题与材料针对“写什么”,是文章的内容要素,而结构与语言解决“怎么写”,是文章写作的具体过程,是文章的形式要素。
人们经常用下面的比喻来说明应用文书四要素的关系——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细胞。
[新授]第一节应用文的主题一、主题的含义写作任何文章都要有主题。
主题,又称主旨、立意、中心等,具体地说,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让学生齐读)不同文体对主题有不同的提法。
在新闻和文学作品中一般用“主题”;在理论文章中通常称为“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在应用性文章中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等。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是作者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材料的加工及提炼中产生出的一种思想。
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应用文的主题是十分明确直接的,主题的确立大多不是写作者有感而发,而是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由此可以说应用文主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因此应用文的主题具有以下特点:1.主题先行性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从生活中、从已获取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往往反对主题先行。
应用文写作 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应用文的主旨确立与材料选择
• 提炼主旨时,首先要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材料是产生主旨的现实土壤 和客观依据.材料匮乏或者失真,就无法提炼出正确深刻的主旨.其次,要 依据正确的思想理论,即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 内的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当地发展 的指导思想等.应用文的主旨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正确的理 论作为主旨的思想内核,就不能产生正确深刻的主旨.最后,要运用科学 的方法分析提炼主旨,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求真务实的态度 辩证地分析研讨相关材料,然后确立主旨.
• 二、应用文的材料选择
• (一)应用文材料的概念及种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应用文的主旨确立与材料选择
• 应用文材料是作者为一定的写作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生活现象 和文字资料.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确立主旨和提炼主题时所依据的基 础,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这些材料形成的,但这些材料不能都写进文章;另 一类是写进文章中用来表现主旨的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文章的主旨 要靠这些材料来佐证.动笔写作之前,材料是形成主旨的“土壤”,进入 写作之际,材料是表现主旨的“支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应用文的构思与撰写
• (2)模式思维.应用文写作要求有独到见解,但并不刻意求新求异.在结 构、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不要求标新立异,而更多地要求按照 既定的模式来展开.在结构上,应用文写作有一个结构的“基本型”,由 三大部分组成全篇,即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的写法也有套路:开 头一般都是写行文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用来叙述基本事实 、阐明性质意义,或者提出措施、要求,排列法规条文;结尾部分则是执 行要求或申报请求.在多数情况下,应用文都按这样的模式安排结构,清 晰合理,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如果不遵守规矩,标新立异,反而会 为理解、落实造成许多麻烦.
自考应用文写作章节核心考点
自考应用文写作章节核心考点第一章写作原理1、写作: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组织来表达写作者主观思想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过程。
2、写作的基本特性:(1)符号传输性;(2)个体智能型;(3)行为综合性。
3、写作中面临的四体:(1)主体;(2)客体;(3)载体;(4)受体。
4、写作规律:(1)意化律;(2)序化律;(3)形化律。
第二章材料采集1、材料:作者为了写作目的而收集截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
2、资料分类:(1)依据来源:直接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即为获得的第一手资料;(2)依据可靠程度:事实材料和虚化材料;(3)依据材料的组合关系:本体材料和背景材料;3、材料的作用:(1)正确认识来自资料的占有:在写作活动中,详细的占有材料,是我们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2)主题需要材料来表现: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以自己的客观本质决定的主题内容和意义,主体形成之后要通过材料表现出来是表现主题的支柱;(3)安排结构要看已有的材料。
4、获得材料的途径:①观察;②感受;③调查;④阅读。
(1)观察获得的是一手资料,具有方位性和时间性;(2)感受主观性较强,包括:①感受的明锐性;②感受的独特性;③感受的情趣性。
(3)调查获得的既有一手资料,又有二手资料,客观性较强,有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4)阅读包括:①泛读;②精读。
5、材料的鉴别和选择使用:①鉴别的原则:精;②选择的原则:严;③使用的原则:活。
(1)鉴别-精心:①划分材料的归属;②研究真假优劣;③挖掘材料的价值意义。
(2)选择-严格:①围绕主题选材;②选自典型材料;③选择吸引生动的材料。
(3)使用-灵活:①贴切、自然、合理、有序;②繁简适度、详略得当;③虚自实出、以实映虚。
第三章主题提炼1、主题: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倾向。
(1)主题与课题的区别:课题是主题产生的基础,课题为研究对象,主题为研究结果;(2)主题与论题的区别:论题具有客观性,主体具有主观性是论证的结果;(3)主题与标题的区别: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主题是文章、作品内容的分析归纳。
应用文写作第2章 应用文写作原理
方
法 这段文字通过对三个例证的概括分析,论证了“磨砺意志,
成就不朽”的论点。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 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不少的 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 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什么是共同富裕;四方面的理由;总——分——总。
写前构思
执笔行文
明确主旨
积累材料
选择体式
修改完善
一、思路概述
(一)含义:文章思路,就是作者构思和写文章时有 规律、有条理、有方向、连贯的思维过程的“路线”, 是作者整体思维、系统思考的结果。
(二)应用文写作的思维特点 1.构思行文主要运用逻辑思维; 2.思维主体注重群体思维; 3.思维走势以定向思维为主; 4.思维过程有一个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的转化过 程。
2.过渡与照应 (1)首尾照应 (2)文题照应 (3)文中照应
3.开头与结尾 (1)常见开头方式:目的式;根据式;原因式;概述式; 结论式;提问式;引述式。 (2)常见结尾方式:自然收尾;总结归纳;强调说明;希 望号召和专门结尾用语。
第二节 应用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一、知识目标: 1.叙述的概念、人称、方法与特点; 2.说明的概念、种类、特点; 3.议论的概念、构成、类型和方法。
2.以顺叙为主,讲求平铺直叙,注重事件的过程性盘 点,以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能让读者尽快了解所叙 内容。
3.常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如夹叙夹议、叙事认 理、叙述说明等。
二、说明
时的在 说 使表应 明 用达用 要 。方文 突
应用文写作概述
(二)常用的校对修改
详见教材27页。
承启衔接语
段落层次之间承上启下的 过渡语
结尾用语
用于应用文结尾,表收束
称谓用语
表第一、二、三人称称谓
表态用语
表明态度
(二)应用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准确
简洁
平实 得体
表述要求
二、应用文的表达
表述方 法和形 式 涵义
记叙、描写、 抒情、说明、 议论
记叙、 说明、 议论
具体方法
最常用的
第四节 撰拟与修改
关照、回应。
第三节 语言与表达
一、应用文的语言
(一)应用文语言的涵义和特点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类表达意愿、 交流思想的工具。 应用文的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 它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三方面的 特点。
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1.以书面语体为主 应用文以书面语为主,使用得到全社会认同 的通用语体;不采用个性化语言、方言俚语 以及超常规的句式和生僻字词;一般不用口 头语。
(一)思路的涵义 思路是思想的线索,即思维活动的运行轨 迹,是作者以主旨为纲,对材料进行分析、 概括,对内容、层次的安排进行思考的过 程和结果。 (二)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思路是结构的基础和内核;结构是思路的 外显形式和文字载体。
二、应用文的结构
(一)结构的涵义 结构是指应用文的内部组织构造,是应用文 的谋篇布局和框架网络,即文章部分与部分 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形 式的统一。
标题
可分为公文式标题、论文式标题、新闻式标
题、文种式标题。 以公文式标题例,分两种情况: 一是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 种组成。如《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 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一是类公文标题,标题组合要求不及公 文严格,但最末一词必须是文种名称,如 《空调器销售情况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批准、原则批准。
的
语
言
8.结尾用语
第
➢当否,请批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
四 节
地执行;妥否,请批复。(用于请示) ➢请研究函复;盼复;请予复函;不知
应 用 文 的 语 言
尊意如何,盼函告;望协助办理,并 尽快见复。(用于函) ➢请指正、请审阅。(用于报告) ➢此复、特此专复、特函复。(用于批 复、复函) ➢特此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首尾照应 文题照应 行文前后照应
开门见山式
秃尾
引述来文式
三、应用文结构要求
第
三
节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应 用
要为表现主题服务
文
要适应不同文种的体式特点
的
结
构
一、语言的含义
第
四
节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以语
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结构单位,以
应
用
语法为中介而构成的物质形态。是人类
文
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的
语
言
二、运用语言的要求
第 四 节
应 用
准确
简洁
平实
文
的
语
言
三、应用文专用语言(点击按钮进入)
第
四
节
开头用语
称谓用语
应 用
承启用语
文
的
引述用语
语
言
批转用语
经办用语 表态用语
结尾用语
第
1.开头用语
四 节
➢为、为了; ➢根据、按照、遵照、依照;
应 用 文 的
➢鉴于、关于、由于; ➢目前、当前; ➢兹(指现在)、兹有、兹将、兹介绍、 兹派、兹聘。
料
文而采取的用于提炼、确立、表现写
作主题的事实和观念。
二、材料的积累
第
二
节
观察
阅读
应
用
文
调查
的
材
感受
料
三、材料的选择
第
二
节
✓真实
应
用
文
的
✓典型
材
料
✓切题 ✓新颖
四、材料的安排
第
二
节
先亮观点,后兴材料
应
用
文
先举材料,后亮观点
的
材
料
边举材料,边亮观点
一、结构的含义
第
三
节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
语
言
第
2.承启用语
四 节
➢根据……决定,根据……特通告如下, 依据……公告如下;
应 用 文 的 语
➢为了……现决定,为……通报如下, 现就……问题请示如下;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现 就……问题提出如下意见,经……批 准(同意)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言
➢拟采取如下措施;
➢经……研究,答复如下。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应用文的主题
应用文的结构
课堂练习
应用文的材料
应用文的语言
作业
一、主题的含义
第
一 节
➢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 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应
用
➢主题具有以下特点:
文
的
1.主题先行性
主
2.主题单一性
题
3.主题显露性
二、主题的要求
应
也叫布局、格局或谋篇,是作者根据表
用
意和审美需要,对材料进行的组合安排。
文
的
结
构
二、结构的要素
第 三 标题 开头 层次 段落 结尾 过渡 照应 节
提行式
过渡词
应 公文式
总分式 条款式
过渡句
用 文章式
并列式
文 的 结 构
概述式 目的式
递进式 因果式 时序式 三段式
强调式 期求式 希望式 说明式
过渡段
堂
3.《XXXX办法》(经)厂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现
练 习
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切实)执行。 4.以上意见, 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署机 关单位。
5.XXX来函(收悉), 关于XX一事,我部完全同
意(贵)局意见,特此(通知)。
6.(该)生(系)我校XX系XXX专业XX级学
员, ……
概括下列材料的主题。
第 四 节
3.引述用语 ➢悉(知道) ➢收悉
应
➢电悉
用
➢文悉
文
➢敬悉
的
➢欣悉
语
言
第
四
4.批转用语
节
➢批示
➢阅批
应
➢审批
用
➢批转
文
➢转发
的
➢印发
语
言
第 四 节
5.称谓用语 ➢我(部) ➢贵(局)
应 用
➢你(省) ➢本(部门)
文
➢该(处)
的
语
言
第
6.经办用语
四 节
➢经、业经、兹经、未经; ➢拟、拟办、拟定;
5.XXX来函( ), 关于XX一事,我部完全同意
( )局意见,特此( )。
6.( )生( )我校XX系XXX专业XX级学
员, ……
一、运用应用文专用词语填空:
1.(根据)局X字[2005]第47号请示(精神),经
与XX部研究(决定)如下:
2.(依据)部领导指示精神,我局会同XX司XX办
课
公室抽调X名同志组成了“XXX事件调查组”
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顺城区监察局给予王某行政
警告处分,对顺城区中心小学予以通报批评,将所
收73000元上缴财政。
作
两单位捐资助学款14000元和学生"捐资助学"款 6102.3元,合计20102.3元,全部存入个人存折,
用于购买办公桌椅。另外,在2006年收取不够入
业
学年龄新生34000元的赞助款,也全部存入会计个
人存折,累计公款私存54102.3元。校长王某在任
职期间,对该校乱收费、公款私存54102.3元的问
第
一
节
正确
鲜明
深刻
应 用
文
的
集中
主
创新
题
三、主题的表现
第
一
节
1.标题显意
应 用
2.开宗明义
文
3.文中点意
的
主
4.篇末结意
题
一、材料的含义
第 二
材料,是作者为了某种写作目的所
节
搜集、积累以及写在文章中表现主题
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根据,其内
应
容包括人、事、景、物、情、理、数
用
据诸方面。
文
的 材
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为了写作应用
应 用 文 的 语
➢施行、暂行、试行、可行、执行、参 照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 ➢审定、审议、审发、审批; ➢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认为、 会议指出、会议强调指出、会议通过
言
了、会议决定、会议希望、会议号召、
会议要求、会议恳切呼吁。
第
四
7.表态用语
节
➢不同意、原则同意、同意;
应 用
➢不可、可办、照办;
(用于知照性公文)
一、运用应用文专用词语填空:
1.( )局X字[2005]第47号请示( ),经与
XX部研究( )如下:
2.( )部领导指示精神,我局会同XX司XX办公
课
室抽调X名同志组成了“XXX事件调查组”
堂
3.《XXXX办法》( )厂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现
练 习
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 )执行。 4.以上意见, 如( ),( )批转各部署机关单 位。
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广武中心学校按路队制组织
学生放学回家途中,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因司机
疲劳驾驶冲入非机动车道,撞向学生队伍,当场造
成4名小学生死亡。
2.抚顺市顺城区中心小学违规收取赞助费、私设
小金库。2006年秋季招生期间,该校向不符合入
学年龄要求的54名新生收取了1000-3000元不等
的赞助费,共计收取73000元。2007年该校又将
1.2008年3月11日18时,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
二中学初二学生邵聪府在教室内与本班学生丁楠发
生口角,被丁楠持刀刺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作
3月23日13时,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三岔河镇一辆
沿途搭载31名周末返校初中寄宿生的拖拉机坠入道
路右侧12米深沟,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1名学
业
生重伤,22名学生轻伤。3月24日17时30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