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心率计算

合集下载

心电图检查及操作

心电图检查及操作
■ 检查心电图机电极和地线是否连接妥当、导电胶是否涂抹充分、 电极板有无不洁或生锈、环境中有无使用交流电的仪器等
■ 按下抗交流电干扰键
二、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1 .一般浏览
■ 检查定准电压和走纸速度,判断有无伪差。
2.判断主导心律
■ 寻找并分析P波的形态和出现规律,确定是否为窦性心律。
3.计算心率
■ 测量P-P或R-R间距,如心房率与心室率不一致时,应该分别计算。
4.判断心电轴和有无钟向转位 5.分析P波与QRS波群及相互关系 6.观察ST-T改变及其类型 7.得出结论
第一步 : 找“P”波,它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如有P波 ---“P”波的波型特点是否正常。时间:
﹤0.12s 振幅: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Ⅰ、Ⅱ、aVF、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随便。 第二步 : 看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间:0.12 — 0.20 S 第三步 : 看QRS波,代表心室肌除极的位变化 时间:0.06~0.10s
一、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
(一)环境要求 (二)受检者准备 (三)皮肤处理 (四)电极安置 (五)描记心电图
(一)环境要求
保持室内温暖 检查床不宜过窄,床旁不要摆放电器 心电图机电源线远离检查床和导联电线
(二)受检者准备
核对姓名 患者平静时或休息片刻后,取平躺仰卧位,最 好避免饱餐、饮用刺激性饮料和食物或吸烟后检 查。
(四)电极安置
肢体导联
由右上肢到右下肢、顺时针分别连接:
红 黄 绿黑 胸前导联
V1: 红色-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黄色-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绿色-V2与V4连线中点 V4: 褐色-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相交处 V5: 黑色-左腋前线第五肋间与V4平行 V6: 紫色-左腋中线第五肋间与V4平行

2、正常心电图

2、正常心电图

(五)钟向转位
定义: 判断:通过胸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 位置来判断。正常:V3 或V4正向与负向 波之比约为1。 意义:1、 出现在V5 或V6--顺钟向转 位,见于右心室肥大;出现在V1 或V2- -逆钟向转位,见于左心室肥大。 2、正常人也出现。
(五)钟向转位
二、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一)P 波 1.形态:圆钝平滑,可有小切迹,但双峰间距 <0.04s; 2.方向:Ⅰ、Ⅱ、aVF、V4 ~V6 ↑,aVR↓; 其余可倒置、双向/低平。 3.时间:<0.12s; 4. 电压: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QRS波群振幅
参考标准: RI < 1.5 mV RII < 2.5 mV RIII < 1.5 mV RII+ RIII < 4.0 mV
5、临床意义:
QRS波群时间延长、电压增高见于心室肥大或室内传 导滞。 Q波过深过宽见于心肌梗死。
低电压 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中,每个导联 的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小于0.5 mV,或胸导联中 每个导联的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小于0.8 mV,。 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或积气、高度水肿 等,偶尔可见于正常人。
心电轴角度表
3、平均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3、平均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轻、中度左偏:见于横位心(肥胖体型, 妊娠晚期,大量腹水等)及左室肥大。 重度左偏:见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下壁 心肌梗死。 轻度右偏:见于垂位心(儿童、瘦长体型 者),右室肥大,侧壁心肌梗死。 显著、极度右偏:见于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和重度右室肥大。
(三)QRS波群 1、 形态与主波方向: Ⅰ、Ⅱ、aVF、V4~V6 ---- 主波向上的导 联,呈qR、qRs、Rs、R型; aVR ---- 主波向下的导联,呈rS、Qr型; V1~V2 ---- 主波向下的导联,呈rS;

教你快速看心电图

教你快速看心电图

这样看心电图还有什么理由不会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覃碧云今天我们讲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讲讲它的主要特点,看了这些以后,大家基本可以分辨这些常见的心电图。

11种心电图目录为:1.正常心电图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动过速4房室传导阻滞5.房早与室早6.心房扑动7.房颤8.室速9.室扑10.室颤11.心肌梗死(一)各波形的意义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

(二)关于心电图纸附:算心率心律齐:HR=60/P-P(或R-R)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数乘以20(或10),既可算出心室率。

搞清楚了上面这些,下面我们就开始看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1)窦性P波(振幅:<0.25mv、时限:<0.12s)2)P-R间期0.12-0.20s3)心率:60-100次/分这个大家一般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窦速与窦缓口诀: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2.窦性心动过缓=大于五格3.窦性心动过速=小于三格4.房室传导阻滞说到房室传导阻滞,大家先记一对夫妻,丈夫外遇的故事:(记住这个↓,下面常用到)P波代表老婆QRS代表老公一度—老公经常性晚归,但还是回来了。

二度I型—老公晚上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就没有回来。

二度II型—老公晚上回家时间比较固定了,但是经常不回家了!三度—离婚了,老公老婆就各玩各的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公虽然晚归,但是终究还是回来了!P-R间期持续>0.20S(五个小格,一个正方形的格),但是每个P波后面还是有QRS波群。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了就不会来了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QRS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老公晚上回家时间固定(PR间期相等),但是经常不回家了!(QRS 波群突然漏搏);P-R间期固定,规律性的出现QRS波脱落;每两个P波,有一个P波未下传,称2:1传导阻滞;每3个P波有一个未下传,称3:2传导阻滞。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1.引言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功能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心脏疾病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本教程将介绍心电图分析的步骤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心电图。

2.心电图记录和准备2.1 揭示电极的位置:记录心电图之前,需要正确地放置电极在患者的身体上,常用的电极放置方法有标准的12导联和HLF导联。

2.2 确定记录速度和增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心电图记录速度和增益。

2.3 录制心电图:使用心电图仪器进行心电图记录,确保记录的信号清晰可读。

2.4 心电图纸打印:将记录到的心电图纸打印出来,方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诊断。

3.心电图分析步骤3.1 检查波形质量:首先检查心电图的质量,确保信号完整、清晰,没有干扰或伪波。

3.2 确定心律:观察心电图的P波、QRS波群和T波,判断心律的规律性和节律性。

3.3 计算心率:根据心电图上R波的出现时间间隔,计算心率。

3.4 分析P波:观察P波的形态、幅度和持续时间,识别异常。

3.5 分析QRS波群:分析QRS波群的形态、宽度和幅度,识别异常。

3.6 分析ST段:观察ST段是否有压低或抬高,衡量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的程度。

3.7 分析T波:观察T波的形态、幅度和极性,判断心室复极过程是否正常。

3.8 分析QT间期:测量心电图上QT间期的长度,评估心室去极化和重极化的时间。

4.根据心电图结果进行诊断根据心电图的分析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5.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心电图示例图像:包括正常心电图和常见异常心电图示例。

6.法律名词及注释●心电图:又称为电生理图或EKG,是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化工具。

●P波:心电图上的一小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QRS波群:心电图上较大的波群,代表心室的收缩。

●T波:心电图上的一小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 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六、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记录于 心电图纸上
标准走纸速度 25mm/s
标准电压 1mm=0.1mv
5mm=0.5mv
心电图振幅、间期和段的测量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
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rt rate
qRs
qR
Rs
Qr
QS
rS
rsR’
QRS波群的形成
心室肌这 种规律的 除极顺序 ,对于理 解不同电 极部位 QRS波形 态的形成 颇为重要
五、心电图导联体系
ä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的。如将 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点, 原则上约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构成 一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ä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12个 ä1904年由Einthoven创建
-------- ++++++++
复极状态
二、心电向量概念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相关;②与探查电 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相关; ③与探查 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 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 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 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 生许多心电向量

心电图-心电向量详解

心电图-心电向量详解

基线
T
P
2.波形的时间测定 从波形起点的内缘量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R
q
s
T
U
P
抬高:从基线上沿测量至ST段上沿 压低:从基线下沿测量至ST段下沿
3、ST段偏移测量:
心率=60s/R-R(s)或P-P(s)
4、心率的计算: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正常值
01
心电图各波段形成的实质就是心电向量环在各导联轴
P环




1、心房激动——P环 心房激动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称P环。
2、心室激动——QRS环 心室除极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称QRS环。

QRS环




3、心室复极——T环 心室电激动恢复期(复极)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称T环。 运行方向与方位与QRS环一致。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左偏:-300~ -900,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
02
右偏:+900~+1800,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
03
不确定电轴(极度右偏): -900 ~ +1800 ,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也可以发生在正常人(正常变异)。
04
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
0o
±180o
120o
-
-
-
-
-
-




概念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通常指最大除极向量在额面上的投影,

心电心率的快速计算公式

心电心率的快速计算公式

心电心率的快速计算公式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通常以每分钟的跳动次数来表示。

心率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时刻监控的重要参数。

在过去,要测量心率通常需要使用心电图仪器或者手动计算脉搏跳动次数,但现在有了快速计算公式,可以更方便地计算心率。

心电心率的快速计算公式是根据心电图上的R波间隔时间来计算的。

R波是心电图中代表心脏收缩的波峰,R波间隔时间即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

通过测量R波间隔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心率。

快速计算公式为,心率(次/分钟)= 60 / R波间隔时间(秒)。

这个公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60秒(1分钟的秒数)除以R波间隔时间,就可以得到心率的次数。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适合在没有心率监测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临时测量。

在实际使用中,测量R波间隔时间可以通过心电图仪器或者智能手表等设备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手动计算脉搏跳动次数再转换为R波间隔时间。

通过测量R波间隔时间并代入公式计算,就可以快速得到心率的数值。

除了快速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心率。

比如,通过触摸动脉或者颈动脉来感知脉搏跳动次数,然后计算出心率。

还有一些心率监测设备,比如心率手环、心率胸带等,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并显示数值。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设备可能不太方便携带或者使用,所以快速计算公式仍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心率的测量对于训练和健康管理都非常重要。

在运动过程中,掌握自己的心率可以帮助调节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或者运动不足。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者有心脏问题的人群来说,定期测量心率也可以帮助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在运动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心率的测量也在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率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在急救过程中,监测受伤者的心率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判断伤者的伤势严重程度。

总的来说,心率的测量对于个人健康和医疗救护都非常重要,而快速计算公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学-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学-正常心电图

➢8.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
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Hr:60~100次/分时,Q—T间期 0.32~0.44s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
越快,Q—T间期越短,心率越慢,Q—T间期 越长。
由于Q—T 受心的影响较大,所以常用校正
的Q—T间期:Q-TC= Q—T/ R—R ,校正的 Q—T间期指R—R间期为一秒,心率60次/分时 的Q—T间期。正常Q-TC的最高值为0.44″,超过 此限即属延长。一般女性的Q-TC间期较男性略 长。
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抬
在V5V、1V、6V与2肢导体联导不联超不过超0.3过m0V.1,mVV3不超过0.5mV,V4 、
意义: ▪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
害;
▪ ST段抬高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梗死、变异性
心绞痛、心包炎、早期复极综合症。
➢7.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正常
b. 时间的测量: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内缘 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c. 室壁激动时间(VAT)=R峰时间(R peak time)
VAT表示心室激动由心内膜经心肌至心外膜
所经历的时间,测量时从V1或V5QRS波的起始
部内缘量至R波顶峰垂直之间的距离。如有R’波 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有切迹,应测量至切迹 第二峰。
2. 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为短,婴儿不超过 0.09″,儿童不超过0.10″。
P波的电压在新生儿期较高可达0.20~0.25 mV,其原因可能与出生后早期肺动脉压较 高,右室相对较大有关,以后P波电压较成 人为低。
3. QRS波群: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QRS 图 V导 增5形联长、R特而V波6增征导逐高。联渐;常V减1小出(低儿现V,Q3深RV波)S5波较导导;成联联随人R多波年深呈电龄,高压增常R随波长见年,,于龄IVI、I、1 III、aVF导联。

心电心率计算

心电心率计算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课程项目实施报告目录一、项目方案介绍二、项目的原理与方法三、项目的实施过程四、项目的结果分析五、项目的结论与讨论一、项目方案简介心率是人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指标,心率的正确采集有助于分析人体的生理状况。

现在有很多用于检测心率的仪器,常见的有基于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等的测试装置。

本项目中,我们使用心电电极采集心率,再借助biopac这个平台自己设计程序,运用课堂上所过的知识,对采集到的心率进行分析。

通过biopac对心电进行采集,然后用matlab编辑程序,对采集到的心电进行分析处理,以此找到心电图中的波峰,获得被采集者的心跳周期。

在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的形式,即采取两组心电图数据,一组为静态时的心电图,另一组为运动后的心电图,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二、项目的原理与方法主要原理及测量基础:心脏的节律性的跳动是由心肌细胞节律性收缩产生的,而这种有规律的收缩又是生物电信号在心肌纤维传播的结果。

心肌纤维由大量心肌细胞组成,细胞兴奋以及兴奋传导系统向整个心脏传布。

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电活动可以扩布到全身各处,不仅可以从心脏本身测出电信号,还可以由体表用电极测量。

而在体表某处测量的心电图是心电向量在该方向的投影,在体表各点的电位分布是不同的。

任意两点间的心电电位差的周期性曲线,称为心电图(ECG)。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膜外电位高于膜内,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

当心肌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短时间内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P 波和心室的QRS波。

细胞除极完成后,细胞膜又排出大量阳离子,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

心脏co计算公式

心脏co计算公式

心脏co计算公式在计算心脏CO时,有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公式,即CO=SV×HR。

其中,CO表示心脏血液流量,SV表示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HR表示心率(Heart Rate)。

我们来了解一下每搏输出量(SV)的计算方法。

每搏输出量是指每次心脏收缩时泵出的血液量。

通常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例如超声心动图、热稀释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测量或间接计算每搏输出量,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率(HR)的计算方法。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动脉搏动的方法来计算心率,例如在颈动脉或腕动脉处触摸并计算脉搏跳动的次数。

也可以使用心电图等设备来间接测量心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再代入公式CO=SV×HR,就可以得到心脏血液流量的估计值。

这个公式的优点是简单易用,可以在临床上快速计算心脏血液流量,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O=SV×HR公式只是一种估算方法,并不是精确的测量值。

因为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例如在运动、休息、应激等状态下,心脏的泵血能力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疾病状态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综合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

CO=SV×HR公式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分来提高计算准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将心脏血液流量按照体表面积来计算,得到每分钟每平方米的心脏血液流量(CI,Cardiac Index)。

这样可以更好地衡量心脏功能对个体身体大小的适应性。

心脏CO计算公式CO=SV×HR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流量估算方法。

它简单易用,可以在临床上为医生提供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应用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通过科学准确地计算心脏CO,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病情监测,提高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心电监护上限下限计算公式

心电监护上限下限计算公式

心电监护上限下限计算公式
心电监护上限下限计算公式如下:
心电监护上限计算公式:心率上限=(220-年龄)×80%。

心电监护下限计算公式:心率下限=(220-年龄)×60%。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以心电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等为主要功能的医疗设备,可以实时检测和记录被监护者的心电图情况。

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需要根据被监护者的年龄、病情和心电图特征等因素,设定心电监护的上限和下限。

心电监护仪的上限和下限通常以心率的数值为标准。

根据年龄和心率的对应关系,可以计算出被监护者的心率上限和下限。

一般来说,心率上限为(220-年龄)×80%,心率下限为(220-年龄)×60%。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监护仪的监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被监护者的情绪、运动状态、饮食、药物等。

因此,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上限和下限进行调整,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心电监护仪的监测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以确保监护效果。

心电参数的解读

心电参数的解读

心电参数的解读
心电参数是用于描述心脏电活动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电图进行获取和解读。

以下是常见的心电参数及其解读:
1. 心率: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收缩次数。

正常成人的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钟。

心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是心脏问题的表现。

2. R波高度:R波是心电图中QRS波群中最大的波峰,其高度反映了心肌收缩的力度。

R波高度越高,表示心肌收缩力越强,但高度过高也可能是心脏问题的表现。

3. PR间期:PR间期是指心房收缩完毕至心室开始收缩的时间。

正常间期为0.12-0.2秒,若间期过长或过短都可能是心脏问题的表现。

4. QT间期:QT间期是指心肌除极和再极化过程中的时间。

正常间期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药物和电解质失衡等。

5. ST段:ST段是心电图中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水平段,反映了心肌的缺血和缺氧程度。

当ST段上抬时,可能是心肌缺血引起的。

总之,心电参数的解读需要结合个体特征和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建议在有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电参数的解读和诊断。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4. P波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胸导< ;3时间;正常<;4PV1:正常>;5. P-R间期:正常为—6. QRS波群:1QRS时间:正常—;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 mV,R V5<;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 =1,V5、6R/S>1;5R V5+S V1<成年男子,<成年女子,R V1+S V5<,R V5、R V6< mV7. ST段:1时间:—2移位:以J点后-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上移:正常V1-V3<,其余导联<;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 ;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早搏期前收缩1.典型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房性P波称P′波,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2.P′-R>;3.代偿间歇多不完全;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其后R-Pˉ<;PˉavR直立,Pˉ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2.代偿间歇常完全;束支阻滞一右束支传导组滞: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2. V1呈R’“R”及“M”型;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4. QRS时限>秒为完全性,<秒为不完全性;二左束支传导阻滞:,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 改变;时限为完全性,〈为不完全性;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心电图QRS轴左偏-30度至-90度;,III,aVF呈rS型,S III>S II;,aVL呈qR或qRs或Rs型,R avl>R I>R avR房室肥大1.右房大“肺型”P波诊断要点:P波振幅:肢导>,胸导>;2.左房大“二尖瓣型”P波诊断要点:P波时间 ,呈双峰,Ptfv1 -0.04mm.s;3.右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R V1>;V1R/S>1,V5R/S<1 ;R V1+R V5>,R avR>;2.电轴右偏>+100度,对诊断有较大意义;3.V1室壁激动时间>较左室V5AVT意义大;4.ST-T改变:导联;4.左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肢导:R I>,R I+S III>,R avl>,R avf>;胸导:R V5+S V1>女,>男;2.心电轴改变:0-30度只有参考价值;3.QRS时间延长:>,<,只有参考价值;4.ST-T 改变;5.V5室壁激动时间AVT>.房室传导阻滞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延长﹥老年人P-R间期>;2.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脱漏;3.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要点:P-R间期等长,有QRS脱漏;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1)P波与QRS波群无关;2房率﹥室率;3心室率﹤60次/分;心房颤动诊断要点: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平均心室率<60次/分称为慢心室率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100次/分称为快心室率心房颤动;3.QRS波多呈室上型;心房扑动诊断要点: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一致的“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2. QRS波多呈室上型;3.室率可快﹑可慢﹑可规则﹑可不规则,取决于心房向心室的传导比例;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2.窦性心动过缓: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3.窦性心律不齐:1P-avR倒置,Pv5、v6直立;2P-R间距差>;急性心肌梗死1.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1“缺血型”改变:T波高而直立,T波倒置、倒置的T 波两支对称;2“损伤型”改变: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有T波高而直立或正负双向;3“坏死型”改变:相应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振幅 1/4R;2.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是根据异常Q波﹑ST段和T波改变出现的导联决定,其中异常Q波为主要依据:1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V3;2前壁心肌梗死:V3﹑V4﹑V5.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2﹑V3﹑V4﹑V5 、V6;4侧壁心肌梗死:I﹑aVL﹑V6;5下壁心肌梗死:II ﹑III﹑ avF;阵发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频速的QRS-T波群,频率为160-250次/分;2QRS波多呈室上型;3R-R间期均等;2.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三个或三个以上迅速而连续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频率240-200次/分;2R-R间期大致相等,略有不齐;3常无P波,若有P波则频率<QRS波频率,但P-R不固定,形成房室分离;4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心率检测原理

心率检测原理

心率检测原理
心率检测原理: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常用单位是每分钟跳动次数(bpm)。

心率检测是通过测量脉搏波或心电图等方法来确定个体的心率水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率检测原理:
1. 脉搏波检测法:通过检测人体动脉中传导的脉搏波来确定心率。

一般情况下,脉搏波可以在相应的动脉处手动或自动地感知到。

测量时,可以使用脉搏计或心率监测设备,将脉搏波转化为可读数值,进而得到心率结果。

2. 心电图检测法: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而获得的图形记录。

心电图检测心率的原理是通过电极贴附在身体上,检测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电信号变化。

这些电信号会被放大和记录下来,医生或设备可以通过分析心电图来计算心率。

3. 光电式检测法:光电式心率检测原理是使用光传感器来测量心率。

这种传感器通常可以固定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如手腕或指尖。

传感器发射出光,并感知光的反射或透过程度。

当心脏跳动时,血液量的变化会影响皮肤的光透过度,从而可以计算出心率。

4. 声波检测法:声波心率检测原理是通过超声波技术来测量心脏跳动的频率。

通常,超声波传感器被放置在身体上,以便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心脏跳动时,超声波在心脏区域的反射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计算心率。

这些心率检测原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具体应用会根据需要和情况而定。

无论哪种方法,准确地测量和监测心率对于评估健康状况和进行心脏疾病诊治都是非常重要的。

qtcf fridericia公式

qtcf fridericia公式

qtcf fridericia公式Fridericia公式是用于校正心电图测量的心率修正公式之一。

它是根据QT间期的心率依赖性而推导出来的。

Fridericia公式的形式如下:QTc = QT / (RR^1/3)其中,QTc表示校正后的QT间期,QT表示未校正的QT间期,RR表示R-R间期。

Fridericia公式的目的是校正心电图的QT间期,以消除心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因为心率的变化会影响QT间期的长度,所以在比较不同心率下的QT间期时,需要进行校正。

Fridericia 公式通过将RR间期开立方根与QT间期相除来进行校正,以获得与心率无关的QTc值。

该公式的推导是基于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

QT间期是心室肌细胞兴奋收缩周期的一部分,它包括肌肉细胞的去极化和再极化过程。

心率的增加会导致更短的RR间期,从而缩短QT 间期。

相反,心率的减少会使QT间期变长。

为了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Fridericia公式引入了RR间期的开立方根来进行校正。

开立方根是因为已知QT间期与RR间期的非线性关系。

根据Fridericia公式,当RR间期相等的情况下,QTc值将随心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心率的减少而增加。

这意味着在同一心率下测量的QT间期可以通过Fridericia公式进行校正,使得不同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

尽管Fridericia公式是常用的心率修正公式之一,但它并不完美。

这是因为Fridericia公式只是一种近似,忽略了其他影响QT间期的因素。

例如,药物治疗、电解质不平衡、遗传因素等都可以影响QT间期的长度。

此外,Fridericia公式只适用于正常心律的患者,不适用于某些心脏疾病患者。

因此,在使用Fridericia公式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心率修正公式可供选择,如Bazett公式和Sagie公式。

不同的公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医生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课程项目实施报告目录一、项目方案介绍二、项目的原理与方法三、项目的实施过程四、项目的结果分析五、项目的结论与讨论一、项目方案简介心率是人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指标,心率的正确采集有助于分析人体的生理状况。

现在有很多用于检测心率的仪器,常见的有基于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等的测试装置。

本项目中,我们使用心电电极采集心率,再借助biopac这个平台自己设计程序,运用课堂上所过的知识,对采集到的心率进行分析。

通过biopac对心电进行采集,然后用matlab编辑程序,对采集到的心电进行分析处理,以此找到心电图中的波峰,获得被采集者的心跳周期。

在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的形式,即采取两组心电图数据,一组为静态时的心电图,另一组为运动后的心电图,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二、项目的原理与方法主要原理及测量基础:心脏的节律性的跳动是由心肌细胞节律性收缩产生的,而这种有规律的收缩又是生物电信号在心肌纤维传播的结果。

心肌纤维由大量心肌细胞组成,细胞兴奋以及兴奋传导系统向整个心脏传布。

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电活动可以扩布到全身各处,不仅可以从心脏本身测出电信号,还可以由体表用电极测量。

而在体表某处测量的心电图是心电向量在该方向的投影,在体表各点的电位分布是不同的。

任意两点间的心电电位差的周期性曲线,称为心电图(ECG)。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膜外电位高于膜内,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

当心肌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短时间内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P 波和心室的QRS波。

细胞除极完成后,细胞膜又排出大量阳离子,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

同样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出称为复极波。

由于复极过程相对缓慢,复极波较除极波低。

心房的复极波低、且埋于心室的除极波中,体表心电图不易辨认。

心室的复极波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T波。

整个心肌细胞全部复极后,再次恢复极化状态,各部位心肌细胞间没有电位差,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等电位线。

这就是心电图机测量到的一次完整的心电周期。

各波分析P波:由心房的激动所产生,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前一半主要由右心房所产生,后一半由左心房所产生。

正常P波的宽度不超过0.11s,肢体导联最高幅度不超过2.5mm。

P-R间期:代表从心房激动开始到心室激动开始的时间。

这一期间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有加长的趋势。

P-R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心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故也称之为房室传导时间。

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时,P-R 间期延长。

P-R段:从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这一段正常人是接近于基线的。

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兴奋冲动通过心房之后在向心室传导过程中,要通过房室交界区,兴奋通过此区域时传导非常缓慢,形成的电位变化也很微弱,一般记录不出来。

QRS波群:也即QRS综合波,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电位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以后是高而尖的向上的R波,最后是一个向下的S波。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称QRS综合波的宽度为QRS时在限,它代表全部心室肌激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0.06-0.10s之间,正常人最高不超过0.10s。

R波幅度在0.5-2.5mV之间不等。

QRS间期:从Q波开始只S波终了的时间间隔。

代表心室肌(包括心室间隔肌)的去极化过程。

S-T段:正常时它与基线平齐,代表心室部分已全部进去去极化状态,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曲线又恢复到基线水平。

正常人QRS波群的中心频率在12-18Hz范围内。

S-T 段包含的谐波分量频率甚低,几乎近于直流。

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兴奋,除极,到完全复极至静息状态的时间,与心率的快慢有关。

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在R波为主的心电图上,T波不应低于R波的十分之一。

T波历时0.05-0.25s。

T波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同。

U波:又称后电位是位于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一个小波,可能是反映心室激动后电位与时间的变化。

主要测量方法:在心率测量时,采用标准十二导联系统,分别记为Ⅰ,Ⅱ,Ⅲ,aVR,aVL,aVF,导联。

其中Ⅰ,Ⅱ,Ⅲ导联为标准肢体导联,是记录两个肢体间电位差的体表心电图。

aVR,aVL,aVF导联为肢体加压导联,是在单级肢体导联基础上,将探测电极端通过电阻R接威尔逊中心电端的电阻断开,其他两个电阻形成参考端,因此能增加电压幅度。

导联为胸前导联,由此获得的心电波形有较大振幅,反映心脏不同位置工作情况。

在两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中央电势端之间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导联,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两个电极之间组成了双极导联, 一个导联为正极,一个导联为负极。

电极和中央电势端之间构成了单极导联,此时探测电极为正极,中央电势端为负极。

由于aVR,aVL,aVF远离心脏,以中央电端为负极时记录的电位差太小,因此负极为除探查电极以外的其他两个肢体导联的电位之和的均值。

编程原理:1、去除基线:对于biopac采集到的心率电压可能由于外部干扰导致有误差,基本上有两种干扰因素,一是电源不稳或接触电极异常导致外来电压,使数据产生基线漂移。

二是外界中白噪音干扰。

解决方法:频域滤波法。

外加的电源电压在频域中表现为低频分量,可以采用高通滤波器滤除,截止频率设置为0.5HZ2、去除白噪音:解决方法:采用低通滤波器将噪音滤除,因为心率的电压在频域中表现约为0.5HZ-150HZ的电压,所以截至频率设置为150HZ。

3、寻找R波波峰:对于理想的心率波形,R波的波峰值远远大于其他波峰峰值,可以寻找一个阈值作为判别值,大于这个阈值的数据中可以找到R波。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发现有些人的心跳数据并不十分理想,其T波波峰也很大,所以很难找到一个阈值进行分割。

所以采用了一种导数求R波的方法。

对于R波而言,不仅值大于其他波,并且其斜率的值也要远远大于其他波的斜率值。

同样采用寻找阈值的方式,将斜率大的数据的坐标找出。

阈值的求法:假设心跳导函数数据是以时间为横坐标,电压斜率为纵坐标的函数f’(t),阈值为Yu。

现将f’(t)取绝对值F(t)=abs(f’(t)),再取F(t)的平均值Mean,取Yu=Mean,如果觉得此阈值设置的不理想,可以适当修改,将Yu乘以一个系数a。

对于波峰处,其斜率k应为0,但是对于数字信号处理,而非模拟信号,不太可能遇到理想的斜率为0的波峰,寻找波峰峰值应寻找导函数从 + 转变成 - 的数据坐标,该坐标即对应于原始数据的波峰值。

但是这种方法也不完善,仍然会有误差,除了所有R波以外,还会找到一些远远小于R波的个别毛刺,这些数据的斜率也很大,为了删除这些个别数据,仍然采用阈值分割法,将R波提取出。

4、求取心率值:已经找到了所有R波后,将R波个数除以数据总时间,便可得到心率值,同时也可以求得数据的周期值T5、找Q、S波波峰:在R波的前后半个周期T内寻找最小值,即找到了Q波,S波。

三、项目的实施过程1、将电脑、biopac开启,并正确连接。

2、心电信号采集需要使用ECG100C放大器,LEAD110S屏蔽导线2根、LEAD100非屏蔽导线1根和一次性贴片电极3个。

放大器增益设置在500,高通滤波器设置在0.5Hz,低通滤波器设置在35Hz ON。

2根屏蔽电极的shield连接在放大器的shield上。

3、首先采集静态时的心电图,将电极片贴在皮肤上,并连上导线。

电极连接方法:VIN+连接左下肢,VIN-连接右上肢,GND连接右下肢。

4、正确黏贴电极过后五分钟,连接电极开始测试,打开MP36,新建一个项目。

点击功能栏选择MP36,在MP36菜单下面选择Set up Channels选择ECG0-150HZ,设置通道(CH1)和基本参数,如下图点击开始。

屏幕上出现心电图,等其稳定后,利用窗口复制出一组数据,并且保存到TXT文档中。

5、按照步骤3、4,再采集一组运动后的心电图。

6、打开Matlab,运行biopac.m文件,然后导入采集到的心率数据。

如下图。

其中,点击read读取选择所要测量的文件,上图为导入“read”产生的原始波形,点击deal对心电数据进行滤波和基线调整处理,完成后显示的波形呈现在下图中。

另外,点击zoom on后再点击图形可以放大波形,对图形右键鼠标点击zoom out可以缩小。

点击图形下方的R display、Q display、S display后可以将R、Q、S波分别以不同颜色圈出。

Heart rate 显示的就是测得的该状态下的心率,即为最后结果。

实验结束点击exit后退出。

四、项目的结果分析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

本次数据测试来源于男生与女生各一名。

并且对男女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分别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如下:男生运动前:心率为96次数/分。

R波检出率为100%,波峰漏检率为0%、波峰错检率为0%、测量时间为12秒。

男生运动后:心率为121次数/分。

R波检出率为100%,波峰漏检率为0%、波峰错检率为0%、测量时间为17秒左右。

女生运动前:心率为126次数/分。

R波检出率为96%,波峰漏检率为4%、波峰错检率为0%、测量时间为11秒左右。

女生运动后:心率为131次数/分。

R波检出率为100%,波峰漏检率为0%、波峰错检率为0%、测量时间为11秒左右。

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男生在运动前后心率,心率都比较正常属于合理范围之间并且明显发生了变化。

女生在运动前的心率不正常,运动后的心率属于正常范围,我们分析原因可能如下:1)测试中电极连接或收集过程中发生人为错误导致数据采集错误;2)数据记录错误(与运动后的重叠);3) 该女生可能当时处于较为激动状态;四组数据中的对于R波检出率来说十分高基本都到达了95%以上。

这说明测量程序的可靠性和精度都十分高。

五、项目的结论与讨论本次项目试验以理论基础知识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基本正确的完成了实验,得到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是我们小组成员对心电的原理成因和测量有了一定深入的了解,从书本上脱离出来,联系了实际动手。

当然这次项目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主程序代码:%function Diff_ECG=main(ECG)clear all;%导入心脏数据ECG=load('heart of zhao.txt');len=length(ECG);fs=1000; %采样率=1000hzTime=len/fs; %数据总时间dt=1/fs; %相邻数据间隔时间t=dt:dt:Time;figure(1)subplot(311)plot(t,ECG);%小波分析[c,l]=wavedec(ECG,10,'db5');%小波分解a=wrcoef('a',c,l,'db5',10); %a为心跳数据基线subplot(312);plot(t,a);grid on;axis([0,12,-1,5]);xlabel('基线');clear c;clear l;%去除基线ECG2=ECG-a;subplot(313)plot(t,ECG2);grid on;xlabel('去除基线后的数据');%滤除高频[c2,l2]=wavedec(ECG2,10,'db5');a2=wrcoef('a',c2,l2,'db5',4);ECG3=a2;figure(2);subplot(311);plot(t,ECG2);grid on;xlabel('去除基线后的数据');subplot(312);plot(t,a2);grid on;xlabel('滤除高频的数据');clear c2;clear l2;clear a2;ECG=ECG3;clear ECG3;clear ECG2;%求数据的导函数Diff_ECG=diff(ECG)/dt;len=length(t);kt=t(1:len-1);subplot(313);plot(kt,Diff_ECG);grid on;xlabel('导函数');%转二值yuzhi=quyuzhi(Diff_ECG);danzhi=Diff_ECG>yuzhi;figure(3);subplot(311);plot(t,ECG);xlabel('');grid on;subplot(312);plot(kt,Diff_ECG);xlabel('导函数');grid on;subplot(313);plot(kt,danzhi);xlabel('斜率较高处');grid on;%扫描心率图,找出最大值极其坐标,即R波所在坐标figure(4);[R_time,R_heart,delt_T,XINLV]=Find_R(danzhi,Diff_ECG,ECG,fs);subplot(311);plot(t,ECG,R_time/fs,R_heart,'or');grid on;[Q_time,Q_heart]=Find_Q(R_time,ECG,delt_T,fs);subplot(312);plot(t,ECG,Q_time/fs,Q_heart,'oG',R_time/fs,R_heart,'oR');grid on; [S_time,S_heart]=Find_S(R_time,ECG,delt_T,fs);subplot(313);plot(t,ECG,Q_time/fs,Q_heart,'oG',R_time/fs,R_heart,'oR',S_time/fs ,S_heart,'oB');grid 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