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土地资源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土地资源》PPT课堂教学
湿润 干旱、半干旱
山地 内陆高原、盆地
干旱、半干旱
沙漠、戈壁
读上图,说说南北方水土资源的分配对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教材,找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
草
土
场
流
退
失
化
土地荒漠化
滥伐森林
乱占耕地
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问题? 有何对策?
第二节 土地资源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以利用用地
建设用地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土地资源的类型
耕地
林地 类 型
草地
建设用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
我国的土地资源
2.我国的土地资源有哪些具体特征?
利: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土
地
资 源
人均占有量小
人
特 点
比例构成不合理 弊 (耕地、林地少;
内蒙古高原
林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草地
大兴安岭
耕地
布置作业 复:习功课
地理填充图册44-47 辅导资料59-62
•
1.单元介绍,重点是本单元主题“女 性的声 音”的发 展历史 介绍。 让学生 了解女 性小说 发展的 历史及 特点。 2.
•
2.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 课内外 阅读情 况说一 说自己 对于女 性小说 的了解 ,谈一 谈他们 印象中 女性小 说有怎 样的特 色。
地 矛 盾
难利用土地多;
突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读图说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地区。
最新土地资源的结构与评价PPT课件
潜力大。
3、有林地资源的数量
我国大陆有林地面积约1.87×108 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
4、有林地的质量
类型 占全国林地总
面积百分比 主要分布地区
利用状况
一等林地 65%
二等林地 27%
三等林地 8%
东北、内蒙古东 西南、西藏的高山陡 部、西南与南方 坡地区 的山丘地区
北方半干旱地区、 沙漠化地区和南方 岩溶地区
(5)特殊的生产资料
(6)土地资源的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
(7)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3、土地资源的类型
按农业利用方式,土地资源通常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 用地和裸地,以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等几种类型。
2、耕地质量
我国无限制、质量好的一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1.33%;有一定 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4.55%;有较大限制、 质量差的三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0.47%;不宜农业耕种的耕地 507×104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65%;中、下等耕地共约占58.67 %。
End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7
2、草地数量
根据新近草场资源调查资料,我国草地资源约4亿hm2,其中天然草地
面积约3.92 亿hm2,可利用草地3.12亿hm2;我国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北部、
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mm的半干旱、干旱地区,部分零星分布在南部
与中部地区。
3、草地质量
目前对草地质量评价有两种方案(第二方案 )
(五)内陆水域与沼泽
耕地质量不算好。
综合评定各区耕地质量依次是 : 东北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西北干旱区、华北一辽南 区、华南区、云贵高原区、内蒙古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
土地资源(课件新)
一、土地资源类型:
千里赣江第பைடு நூலகம்县—赣县县城全景图
沙漠
未戈利用壁
的土地
一、土地资源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 利 用 土 地
居民点用地
园地
交通用地
水域
二、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总量丰富, 人均 不足。
看图讨论我
国土地资源
在数量上的
加中拿国单大位(公顷)
中国 7.2% 美国 7.1%
优劣。
俄美罗国斯
中国地形图
土地类型分布图
季风区图
旱 地
水 田
水田 旱地
P48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东 部,
华北平原的旱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田
旱 地
水
水田
田
旱地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东 部,
东北林区
森林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东北 西南 东南 部,
草原
草地主要分布在 北 部 西 部,
未利用土 地
我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土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地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艾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土地资源
西 部的未利用土地最多。
3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
二、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类型齐全,构成不合理,难以利用的土地多,耕地少。 3、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第9页/共156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最新第二节土地资源PPTPPT课件
根据图片,小组集思广益,概 括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飞来的山峰:
❖ 反映的现象:人口增长 、乱占耕地,
❖ 导致后果:耕地减少、 粮食短缺
❖ 解决措施:控制人口
❖ 小草的哀求: ❖ 反映现象:过渡放牧 ❖ 导致后果:草场退化 ❖ 解决措施:禁止过渡放牧
❖ 水土的怒吼 ❖ 反映现象: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 解决措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
课外作业
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写报告
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宣传栏 ……
保护土地资源, 期待更多的关注和行动!
课堂小结
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总量丰富,人均数量少。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南北方水土配合不合理。 土地类型比例不尽合理。
课后巩固习题
❖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耕地 ).( 林地 )少, (难利用的土地 )多, (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不足.
水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 布在 湿润地区(干湿地区)
的 平原丘(陵地形)上。
旱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布 在 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的
平原丘陵 (地形)上。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干旱(半干干旱 湿地区)的 高原山(地 地形)上。
林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干湿地 区)的山地 (地形)上。我国 有三大林区,分别是东北林区,
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 土地类型齐全 ❖ 耕地比重较小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小结
土地资源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
干旱、半 干旱区
湿润、半 湿区
耕地 林地
400毫米
耕地主要分布 在哪些地方?
林地
❖ 飞来的山峰:
❖ 反映的现象:人口增长 、乱占耕地,
❖ 导致后果:耕地减少、 粮食短缺
❖ 解决措施:控制人口
❖ 小草的哀求: ❖ 反映现象:过渡放牧 ❖ 导致后果:草场退化 ❖ 解决措施:禁止过渡放牧
❖ 水土的怒吼 ❖ 反映现象: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 解决措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
课外作业
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写报告
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宣传栏 ……
保护土地资源, 期待更多的关注和行动!
课堂小结
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总量丰富,人均数量少。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南北方水土配合不合理。 土地类型比例不尽合理。
课后巩固习题
❖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耕地 ).( 林地 )少, (难利用的土地 )多, (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不足.
水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 布在 湿润地区(干湿地区)
的 平原丘(陵地形)上。
旱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布 在 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的
平原丘陵 (地形)上。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干旱(半干干旱 湿地区)的 高原山(地 地形)上。
林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干湿地 区)的山地 (地形)上。我国 有三大林区,分别是东北林区,
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 土地类型齐全 ❖ 耕地比重较小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小结
土地资源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
干旱、半 干旱区
湿润、半 湿区
耕地 林地
400毫米
耕地主要分布 在哪些地方?
林地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 土建地立资起源全可国持统续一利的用集评成价GI指S与标R体S的系土地管理与 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 土报地模资型源。资产化研究 土地利用规模研究 新技术 新方法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体)
调查与评价
类型与特征 数量与质量
开发与利用
类利用的土地 2.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图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土地的资源特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
(1)生产性:生物生产能力 自然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经济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土地潜力) (2)区域型 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导致 (3)动态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季相变化——动植物的生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土
地
类 型
依据
与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评 价
土 资 调 查
定量化依据
区 域 土 地
土土
资
地地
源
人生
开
口 产 定量化依据 发
承潜
利
载力
用
力与
土
地
资
土地可持续 利用的保证
源
的 保
护
与
管
理
基础理论研究
土地、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视土地为一系统,利用系统论观点。 2.景观生态分析法 综合的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综合分析 3.现代技术应用方法 3S 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利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体)
调查与评价
类型与特征 数量与质量
开发与利用
类利用的土地 2.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图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土地的资源特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
(1)生产性:生物生产能力 自然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经济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土地潜力) (2)区域型 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导致 (3)动态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季相变化——动植物的生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土
地
类 型
依据
与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评 价
土 资 调 查
定量化依据
区 域 土 地
土土
资
地地
源
人生
开
口 产 定量化依据 发
承潜
利
载力
用
力与
土
地
资
土地可持续 利用的保证
源
的 保
护
与
管
理
基础理论研究
土地、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视土地为一系统,利用系统论观点。 2.景观生态分析法 综合的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综合分析 3.现代技术应用方法 3S 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利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课件(共45张PPT)
分布特点
耕地
90%以上的耕地集中分布在东
分布 部地区,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
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干湿 地区
湿润、半湿润区
土地 利用 高 程度
分布特点
林地
分布
90%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在东 部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南部的 横断山区、东南部的丘陵地带
干湿 地区
湿润、半湿润区
土地 利用 高 程度
02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这些地区大都位于季风区,气候湿润,地形以山
03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这些地区大都位于季风区,气候湿润,地形以山地、 丘陵、高原为主。
04
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早的西部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有的气候比较干早,比如新疆、内蒙 古的干旱荒漠;有的气候寒冷干燥,比如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雪山
发展旅游业;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动物资源等
高寒荒漠 开发耐寒植物;发展高寒畜牧业等
石山
发展旅游业;开发矿产资源等
活动
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
结合国情,以土地基本国策为依据,为我国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
3.“土地日宣传” 每年的 6 月 25 日是我国的“全国土地日”。假如你是一名“土地日宣传 志愿者”,请你查找本年土地日的主题,理解其含义并向周围的人宣传。
➢ 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及其后果,学生 可以深刻理解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 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 源,以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目标。
➢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案例研究, 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 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 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 识和责任感。
地理实践力
3.2土地资源课件(共21张PPT) 八年级上册地理 人教版
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B ) ①开垦湿地和草原,增加粮食产量 ②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 保护制度 ③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 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分布简图。从图中看,我国耕地 与草地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为(B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D.干旱区与湿润区分界线
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 理解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 ;
3、培养自己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 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4、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利用土 地、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课程引入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
②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③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我国(B ) A.国土面积狭小 B.是个多山的国家 C.人口众多 D.气候复杂多样
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下图示意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读图完成2 ~3题。
2.我国的耕地状况是( B ) A.比重较小,后备资源充足 B.比重较小,后备资源不足 C.比重较大,后备资源充足 D.比重较大,后备资源不足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土地构成不合理。草地、林地的比重 大,耕地的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
总结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因此“人多地少”是我 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 这就决定了我国土地资源数量没有太大的增长潜力, 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玉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精选 5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6、戴旭著, 《农业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土
科学出版社,1995年
地 7、刘黎明编著,《土地资源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资
8、王秋兵编著,《土地资源学》,
源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学 9、朱德举编著,《发展中的土地科学》,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精选
6
•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 地类型的空间与时间 的变异规律、调查及 评价、区域生产潜力、 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应 用基础科学,是土地 资源管理和农业资源 与环境专业的专业主 干课。
精选
•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 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 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 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 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吨/年。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 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 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 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 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
地 2、陈焕伟编著, 《土地资源调查》,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资 3、傅伯杰著, 《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源 4、倪绍祥编著,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学 5、《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
源 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学
精选
16
第一章 绪论
1.1.2 土地科学的属性与研究内容
属性
土
土地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地
研究内容
资
①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
源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
(五)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 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
(六)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管
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能够全面掌握该学科的基础
理论体系,又能全面掌握该学科的相关技能,同时及时了解学科
的最新前沿。
精选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精选
• 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 0.1%的总干地面积。这对于70%的干地 (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精选
精选
精选
精选
土地资源学课程简介
(The Discipline of Land Resources)
土地资源学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也是土地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土地资源的 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 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的应 用基础学科。该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 等学科的有关知识,是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经过国内 外土地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中 的一部分逐步组合、融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土地资源的功 能、开发、持 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情况 介绍
15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
土 1.1.1 土地科学概念
地 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 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
资 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 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土
第三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地
第五章 土地资源评价
第六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资
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源
第九章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第十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学
第十一章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精选
土地资源的自然、 社会和经济属性 分析、调查与评 价
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 ③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④土地关系。
精选
第一章 绪论
1.1.3 土地科学学科体系
大多数人把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分为一级,土地 土 资源学为二级学科。
地
土地资源学
土地经济学
资
土 地 科
土地利地信息学
其它
学
(陆红生,2002)
另外,朱德举认为土地科学精选为三级分类体系。
第一章 绪论
1.1.4 土地科学的发展
土
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地
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
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
资
三个阶段
源
学
精选
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1、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1)早期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距今约2500年前的《周礼》,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土地思想 萌芽的著作,该著作把全国土地划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 衍、原隔五类。
2000年前的《管子·地员篇》把全国土地分为三等十八类九十 种,确定了土地等级系统,对土地进行了简要评价。
《禹贡》根据土地自然肥力的差别将九州土地分为上、中、 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共九级,并按土地等级
规定田赋精标选 准。
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精选
课程名称:土地资源学
精选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
土
1、课堂要求
地
资
2、参考文献
源
3、主要内容
学
精选
3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课堂要求
1、提前10分钟进入课堂;
土
地
2、上课起立、关闭手机;
资
3、认真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源
学
4、学生请假,须有书面假条。
精选
4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百明编著, 《土地资源学概论》,
精选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一)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 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二)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三)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包 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
(四)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 究。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6、戴旭著, 《农业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土
科学出版社,1995年
地 7、刘黎明编著,《土地资源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资
8、王秋兵编著,《土地资源学》,
源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学 9、朱德举编著,《发展中的土地科学》,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精选
6
•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 地类型的空间与时间 的变异规律、调查及 评价、区域生产潜力、 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应 用基础科学,是土地 资源管理和农业资源 与环境专业的专业主 干课。
精选
•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 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 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 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 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吨/年。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 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 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 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 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
地 2、陈焕伟编著, 《土地资源调查》,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资 3、傅伯杰著, 《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源 4、倪绍祥编著,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学 5、《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
源 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学
精选
16
第一章 绪论
1.1.2 土地科学的属性与研究内容
属性
土
土地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地
研究内容
资
①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
源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
(五)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 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
(六)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管
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能够全面掌握该学科的基础
理论体系,又能全面掌握该学科的相关技能,同时及时了解学科
的最新前沿。
精选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精选
• 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 0.1%的总干地面积。这对于70%的干地 (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精选
精选
精选
精选
土地资源学课程简介
(The Discipline of Land Resources)
土地资源学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也是土地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土地资源的 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 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的应 用基础学科。该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 等学科的有关知识,是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经过国内 外土地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中 的一部分逐步组合、融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土地资源的功 能、开发、持 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情况 介绍
15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
土 1.1.1 土地科学概念
地 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 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
资 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 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土
第三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地
第五章 土地资源评价
第六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资
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源
第九章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第十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学
第十一章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精选
土地资源的自然、 社会和经济属性 分析、调查与评 价
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 ③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④土地关系。
精选
第一章 绪论
1.1.3 土地科学学科体系
大多数人把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分为一级,土地 土 资源学为二级学科。
地
土地资源学
土地经济学
资
土 地 科
土地利地信息学
其它
学
(陆红生,2002)
另外,朱德举认为土地科学精选为三级分类体系。
第一章 绪论
1.1.4 土地科学的发展
土
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地
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
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
资
三个阶段
源
学
精选
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1、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1)早期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距今约2500年前的《周礼》,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土地思想 萌芽的著作,该著作把全国土地划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 衍、原隔五类。
2000年前的《管子·地员篇》把全国土地分为三等十八类九十 种,确定了土地等级系统,对土地进行了简要评价。
《禹贡》根据土地自然肥力的差别将九州土地分为上、中、 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共九级,并按土地等级
规定田赋精标选 准。
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精选
课程名称:土地资源学
精选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
土
1、课堂要求
地
资
2、参考文献
源
3、主要内容
学
精选
3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课堂要求
1、提前10分钟进入课堂;
土
地
2、上课起立、关闭手机;
资
3、认真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源
学
4、学生请假,须有书面假条。
精选
4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百明编著, 《土地资源学概论》,
精选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一)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 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二)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三)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包 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
(四)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