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建设活动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一、背景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非自然面积的扩大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加都导致了城市自来水压力的增大,使原本能够自然渗透的土壤和地下水层逐渐变得无法容纳过多的雨水,最终导致城市内部的洪涝问题的日益加剧。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缓解洪涝灾害的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方式。

二、调研目的为了了解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目前的情况,并为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提供参考,本人考察了广东省的一些重点城市,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1.广州市广州市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比如推广雨水利用,建设吸水绿地,增加城市水资源保护区域等。

通过调研发现,广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不仅缓解了城市水资源问题,更将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深圳市深圳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深圳市采用了透水耐磨路面,将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有效缓解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但是,在城市公共空间绿化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3.珠海市珠海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走在了前面。

珠海市政府提出了“山海相连、人水共荣”的发展理念,采用生态工程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雨水进入地下水层,缓解了城市水资源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空气质量。

四、建议1.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2.精细规划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考虑在城市规划中;3.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4.加强政策支持,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立法。

五、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对于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缓解洪涝灾害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我们应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为我们的城市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六、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及挑战1. 意义(1)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提纲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提纲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提纲《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
1. 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
2. 城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二、调研目的
1. 了解城镇化建设的最新情况
2. 发现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 提出解决城镇化建设问题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
1. 实地走访城镇化建设区域
2. 采访相关部门官员和专家学者
3.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四、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1. 城市化进程加快
2. 城镇化建设的成果和问题
3. 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和政策
五、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城市规划不够合理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 城乡差距拉大
4.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六、解决建议
1.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2.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 保护生态环境
七、结论与建议
1. 总结城镇化建设的成果和问题
2. 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3. 展望城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城镇化 调研报告

城镇化 调研报告

城镇化调研报告
《城镇化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趋势。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持续提高,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如何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城镇化调研,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大中小城市不断涌现,城市人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势头迅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其次,城镇化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上涨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规划和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最后,要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必须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加强规划和
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同时,也需要注重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城市环境,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

总的来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推进城镇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调研城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调研城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调研城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城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目
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调研结果。

首先,我们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城市
规划的实施情况良好,各项规划目标基本得到了落实。

土地利用方面,大部分土地得到了合理利用,但也存在一些违规占用和滥用土地资源的情况,需要加强监管和整治。

其次,我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取得了显著进展,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

但在城市交通拥堵、供水供电不足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

另外,我们还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保护
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空气质量、水质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但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治理。

最后,我们对城市社会事务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城市社会事务工作取
得了一定进展,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得到了有效保障。

但在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城建工作的进展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发
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结合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努力推动城建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希望各部门和单位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城建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

城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完整版)

城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完整版)

城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完整版)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建设工作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

为了全面了解城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对城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旨在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建议。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1.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1)全面了解城区建设工作的进展和成果;(2)分析城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提出改进建议,为城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1.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以下方法:(1)实地走访:实地考察了城区不同区域的建设工作情况,并与相关责任方进行了深入交流;(2)数据统计: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建设数据,对城区建设的主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3)文献研究:对相关城区建设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二、城区建设的现状和成果2.1 城区建设的进展经过调研和梳理,我们发现城区建设的整体进展是积极的。

在过去几年中,城区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推动城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2 城区建设的主要成果城区建设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条件;(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园、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加强和扩建,为城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3)环境整治:城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绿化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3.1 城市规划不合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城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合理,规划的领域和区域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城市功能分布不合理。

3.2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依然突出。

城区的道路网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另外,城区建设中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城市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等问题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地的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县城城市更新改造调研报告

县城城市更新改造调研报告

县城城市更新改造调研报告县城城市更新改造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的城市形象和功能逐渐显现出滞后和落后的问题。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县城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县城的城市更新改造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走访了县城的不同区域,观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筑风貌和环境卫生等情况。

2. 现场访谈:与县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居民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城市更新改造的看法和需求。

3. 资料搜集:查阅了相关的城市规划和改造文献,了解其他城市更新改造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三、调研结果1. 基础设施滞后:县城的道路交通网络相对较差,存在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

部分老旧小区缺乏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

2. 建筑风貌落后:县城的建筑风格较为单一和落后,缺乏特色。

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3. 环境卫生问题:部分小区和街道存在垃圾乱倒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资金不足:县城的财政实力有限,无法承担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投资。

2. 城市管理薄弱:县城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有效组织和实施城市更新改造。

3. 居民参与度低:部分居民对城市更新改造的意识和理解程度较低,参与度不高,导致改造进度缓慢。

五、改进建议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改造,并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2. 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升县城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城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度。

4.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遗产,应加强保护和修缮,开展文化旅游扶贫项目,提升县城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 加强居民教育和参与: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城市更新改造的认识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改造进程。

城市规划代表考察报告

城市规划代表考察报告

城市规划代表考察报告一、概述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十余次专题讲座及交流,特别是通过对具有典型特色的海德堡、威玛、波茨坦、巴黎、富尔达等城市的重点考察和学习,使我们对欧洲古城保护工作的发展历史及工作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使我们亲身感受到欧洲各国对古城保护工作的重视及工作展开的深入细致。

现将此次培训考察所获知识及感受体会作一简要整理,从而对我们今后所进行的城市规划、古城保护、城市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古城保护工作的历史及发展变化1.近代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欧洲的古城保护工作普遍开始于19世纪初,当时的所谓保护工作主要是对旧有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人们理论上追求"修旧如旧",追求"风格复原"。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为追求纯粹的形式统一而随自己的主观意愿将破旧的建筑进行整修,成为一种对旧建筑的改造。

当时对许多中世纪的教堂进行了这种类似"破坏"的改建。

到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人们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认识和实践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们开始认识到对古迹的主要工作应是保护、加固而不是修复工作,任何对古迹文物进行的建设都应以考古的证据为依据,而新添的部分必须与原迹有所区别。

例如在德国,通过模仿古代风格样式来完成古建或使其"完美"的做法一直从19世纪初延续到20世纪,在当时的德国文物工作者看来,这才是风格"纯正"的修复方式。

但在1900年前后,有人提议要修复建于1556~1563年的海德堡城堡内的奥特·享利希宫,而反对派认为用当代技术模仿古代风格的任何做法总会露出破绽,对古建筑只能稍事修理或干脆保持现状。

反对派的最终胜利标志着保护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2.现代古城保护工作现代古城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的确立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是伴随着一系列国际法规公约的产生而展开和深入的。

北京考察报告

北京考察报告

北京考察报告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现代化的城市。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北京的考察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深入了解了北京的城市发展、文化传承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规模与城市规划北京是中国国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们常常提到的“京城”一词也因此而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人口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化挑战。

为了应对人口规模的增长,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措施,例如建设地铁系统、扩建道路和布局新的住宅区域。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文化传承与保护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北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

紫禁城、天坛和长城等历史建筑物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在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加强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开展文化活动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传承北京的历史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北京的独特魅力。

创新与科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考察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一些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了解了他们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人们对科技的追求和创新能力,为北京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科技创新也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北京。

正是科技的力量,让北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挑战之一。

北京不仅面临着空气污染的问题,还需要应对水资源短缺、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挑战。

在考察中,我们参观了一些环保项目,了解了北京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例如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等。

这些举措对于改善北京的环境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对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未来挑战与机遇虽然北京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道路承载压力加大,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社会实践报告之参观城市建设项目

社会实践报告之参观城市建设项目

社会实践报告之参观城市建设项目近年来,城市建设项目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提高自身对城市发展的认知,我们参观了某城市的建设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参观的城市建设项目,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理念、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

一、项目背景该城市建设项目位于某省省会市中心,是该市长期以来推进的一项重点工程。

该项目旨在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实现城市现代化的目标。

项目共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建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预计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二、设计理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力求在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确保项目建成后的可持续发展。

2.人文关怀:在城市建设中,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创新科技:项目运用了一系列创新科技手段,如智慧交通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实施过程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几个重要的工程节点,包括道路拓宽、地铁线路建设以及公共设施改建等。

1.道路拓宽: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该项目对主要道路进行了拓宽,增设了单车道和人行道,同时改善了道路标线和信号灯,提高了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2.地铁线路建设:为了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该项目进行了地铁线路的建设。

新建的地铁线路贯穿了市中心和郊区,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3.公共设施改建:项目还对公共设施进行了改建,包括市民广场、公园和文化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改善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四、取得的成果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成果令人瞩目。

在我们的参观中,我们亲眼目睹了城市的巨大变化,包括交通状况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升以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交通状况改善:道路拓宽和地铁线路建设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提高了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和交通效率。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精选3篇)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精选3篇)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精选3篇)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篇1根据区委的有关支配和要求,区城建工作考察团于7月11日至17日,重点对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碾子山区、吉林市的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学习考察过程中,城建工作考察组将思想观念定位在学习阅历找不足,谋划城市新进展的思路上,虽然时间短、行程紧,但很有针对性。

通过实地学习,参观考察,大家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思想压力,激发了新的工作动力。

一、阅历和体会1、高度突出经营理念,城市建设大气魄、大手笔。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从实际状况动身,调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的进展目标,实施了以经营土地为重点的经营城市战略,用大气魄、大手笔构建城市。

仅20__年和20__年两年间,通过经营城市,政府收益就高达7.9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靠土地招标拍卖得来。

通过对位于市区内的劳动湖进行综合治理,使从前的“臭水湖”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黄金海岸”,增值近1亿元。

并对开发权实行竞标方式,兴建了一个生态型、智能化的居民小区,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过去,齐齐哈尔城市公益事业、公用事业始终由政府补贴,如今,道路、桥梁、广场、户外广告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都成为了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

今年,通过对出租车经营权进行拍卖,为政府增收近亿元;自来水公司改制后,每年担当政府贷款300多万元;东出口的百米大道冠名权出售给联通公司,原市府路、新开路的冠名权出售给中环广场冠名为中环路、中环南路;通过出让广告权引资160万元将市区的公交站牌和候车长廊装饰一新;通过土地出让、资产置换、冠名权出售等方式,胜利运作了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

拓宽改造了东出城口和南出城口道路,启动了修建11年的博物馆和停建5年的体育馆,建设了联通大道、中环广场、大齐大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

并在从前荒芜的嫩江边上新建了面积7.8万平方米、高20层的现代化党政机关中心办公大楼,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公条件,而且带动了沿江地带土地的大幅度升值,使周边地区形成了新的开发投资热点,增加了政府的威信与分散力,为齐市的进展注入了新的生气与活力。

关于杭州、深圳考察学习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深圳考察学习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深圳、杭州市学习考察社会建设的报告市政府:5月13日至16日,由市政府周玉龙副市长率领的苏州市社会工作暨社区建设考察团,赴深圳、杭州深入学习考察两市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养老服务等工作。

考察团由市民政局局长、分管局长,7城区民政局负责人以及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人事局、团市委等有关部门同志组成,这也是近年来首次以市政府名义组团,以民政工作为主题的学习考察活动,得到两市政府和民政局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

此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紧、行程长,但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方法灵活、收获很大。

本着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的目的,考察团采取听、看、访、谈等形式,实地考察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代表性的社区、社工服务机构及公办、民办养老福利机构。

既掌握面上情况,又关注点上特色;既学习他人经验,又查找自身差距,加深对两市民政事业取得成就与经验的认同。

在考察结束由杭州返回苏州汽车上,周玉龙副市长主持召开了考察小结会,大家交流心得、抒发感慨、畅谈收获,联系实际思考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措施,巩固深化考察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两市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养老服务主要特色(一)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此次学习考察的主要内容。

考察团在听取两市关于社区建设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分别考察深圳市香密湖街道竹林社区,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武林街道环西社区。

胡锦涛总书记曾两次视察杭州市下城区社区,王马社区为其中之一,该社区系全国首个楼道党支部“发源地”。

主要特色:1.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两市高度重视加强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既有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也有“四套班子”领导加入社区建设领导体系,从组织架构上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

深圳市成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和组织部长任副主任,33个成员单位均按其职能,量化细化指导社区工作的职责。

杭州市成立城乡一体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分别任副组长,成员单位达51个。

2024年城建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情况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城建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情况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城建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情况总结范本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重点推进的工作。

为深入了解____年城建及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

本报告将总结考察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

二、城市建设情况____年,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二三线城市快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2. 交通建设取得突破。

交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和改善了许多重要的交通枢纽。

3.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许多城市推行了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____年,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通电、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开展旅游业。

四、存在问题虽然在城建及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些新兴城市规模扩大较快,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拥堵问题比较突出,对外交通不便。

2. 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3. 新农村建设资金缺乏。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一些地方财力有限,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城建调研报告

城建调研报告

城建调研报告
《城建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和规划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现状和规划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建调研。

首先,我们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发现在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交通拥堵严重,给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建议加大对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其次,我们对城市规划和建筑风貌进行了调研。

在一些城市,因为规划不够合理或者建筑风格异质,城市呈现出了杂乱无章的感觉。

建议城市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建筑风貌的管理和规范,以营造出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我们也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绿化情况进行了调研。

发现在一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绿化覆盖率偏低。

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同时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

最后,我们还就城市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进行了调研。

发现在一些城市,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健全,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的城建调研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的重视,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持续改善。

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城市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关于赴深圳考察城市更新项目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深圳考察城市更新项目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深圳考察城市更新项目的调研报告我们赴深圳考察了该市的城市更新工作,颇有收获,现系统地介绍该项目推进模式的背景、政策流程、特点和优势。

一、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政策出台的背景深圳特区建立30年来,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高度城市化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

要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必须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土地管理制度。

前三十年,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土地有偿使用及市场化配置和统征统转确保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两条主线展开,其核心是确保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建设占用的高速和高效。

但在当前高度城市化、土地全部国有、增量空间极为有限、用地供需矛盾极为尖锐的条件下,如何围绕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维护以及更加注重对公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如何使土地管理工作由被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变为主动促进协调城市科学发展等,已成为当今和未来深圳土地改革的主旋律。

据统计,未来深圳全市需要进行城市更新的总用地面积约为240平方公里,占到深圳陆地总面积的12.3%。

而目前深圳未利用地仅4360公顷,仅占全市陆地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的2.23%。

可见,城市更新总用地面积是深圳未利用地面积的5.5倍,如果能够通过城市更新计划将这部分土地妥善利用,步入而立之年的深圳,将再次焕发出新的青春与生机。

二、城市更新工作政策概况2009年10月,深圳通过《深圳城市更新办法》,简称《更新办法》。

《更新办法》在积累旧改以来的经验基础上,实现了较大突破。

首先,《更新办法》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概念,其适用范围覆盖了各类旧区,并首次设立了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度,提出了多种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让深圳困难重重的旧改工作,得以改头换面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推进。

其次,明确原权利人可作为更新改造实施主体,改造项目无需由“发展商”实施,同时政府鼓励权利人自行改造;最后,《更新办法》可覆盖该市范围各类更新改造类型,是深圳城市更新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深圳由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迈向全面城市历史性新阶段。

城市规划代表考察报告3篇

城市规划代表考察报告3篇

城市规划代表考察报告3篇城市规划代表考察报告第1篇一、概述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十余次专题讲座及交流,特别是通过对具有典型特色的海德堡、威玛、波茨坦、巴黎、富尔达等城市的重点考察和学习,使我们对欧洲古城保护工作的发展历史及工作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使我们亲身感受到欧洲各国对古城保护工作的重视及工作展开的深入细致。

现将此次培训考察所获知识及感受体会作一简要整理,从而对我们今后所进行的城市规划、古城保护、城市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古城保护工作的历史及发展变化1.近代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欧洲的古城保护工作普遍开始于19世纪初,当时的所谓保护工作主要是对旧有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人们理论上追求”修旧如旧”,追求”风格复原”。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为追求纯粹的形式统一而随自己的主观意愿将破旧的建筑进行整修,成为一种对旧建筑的改造。

当时对许多中世纪的教堂进行了这种类似”破坏”的改建。

到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人们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认识和实践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们开始认识到对古迹的主要工作应是保护、加固而不是修复工作,任何对古迹文物进行的建设都应以考古的证据为依据,而新添的部分必须与原迹有所区别。

例如在德国,通过模仿古代风格样式来完成古建或使其”完美”的做法一直从19世纪初延续到20世纪,在当时的德国文物工作者看来,这才是风格”纯正”的修复方式。

但在1900年前后,有人提议要修复建于1556~1563年的海德堡城堡内的奥特▪享利希宫,而反对派认为用当代技术模仿古代风格的任何做法总会露出破绽,对古建筑只能稍事修理或干脆保持现状。

反对派的最终胜利标志着保护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2.现代古城保护工作现代古城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的确立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是伴随着一系列国际法规公约的产生而展开和深入的。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最早提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段的保护问题。

城市道路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

城市道路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

城市道路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城市建设调研考察报告第二篇: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第四篇: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第五篇:定远县城市建设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城市建设调研考察报告城市建设调研考察报告继组织市(区)城市建设观摩活动后,市委、市政府又组织各市(区)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赴××专题考察调研城市建设,直接感受周边地区城市建设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认真学习借鉴两地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推动××的城市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市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把××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发展方略。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启动润扬大桥、绕城高速公路、宁启铁路等重大项目外,××又加强了对古运河、瘦西湖和古邗沟的水环境治理力度。

特别是9月份以来,××加强了市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对城市干道两侧的违章、临时建筑一律拆徐。

两个多月拆除各类建筑近30多万平方米,今年累计拆迁逾40万平方米,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城市的绿地越来越多,城市的空间景观越发靓丽。

镇江是一座具有3000余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临江而建的山水城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今年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显山露水、透绿现蓝”,建成一座清新秀丽、充满灵气的江南名城,展现城市山林和大江风貌。

今年3月份以来,镇江启动了城建四大重点工程。

这四大重点工程分别是全长2.8公里、总投资超亿元的引资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总面积1.65万平方米的“城市客厅”大市口广场工程,全长1.9公里、总投资1.1亿元的长江路二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中山路和解放路美化亮化工程。

到9月底,四大工程已全部完工,极大地改善了镇江的投资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城市形象。

社会实践报告考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社会实践报告考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社会实践报告考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社会实践报告:考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有幸参观并考察了不同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情况,对此有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报告将对这些思考和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有序、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目的是提升城市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规划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一些城市中,存在着规划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强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规划决策过程。

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 城市扩张过快。

部分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导致城市建设过程中拓展速度过快。

这使得城市基础设施难以跟上城市扩张的速度,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一系列诸多问题。

2. 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

一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结果导致城市区域间功能聚集不均衡,一些地区发展过度而其他地区发展滞后,制约了城市整体的发展和协调性。

3. 城市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些城市在建设中过于注重高楼大厦而忽略了公共空间的设计。

这使得城市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4.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在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长期被忽视,导致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应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洁、健康的居住环境。

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建议1. 注重城市宜居环境建设。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打造宜居环境。

建议在城市设计中增加绿地、公园、休闲设施等,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日本城市化发展考察报告

日本城市化发展考察报告

日本城市化发展考察报告应日中经济协会邀请,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日本城市化发展进行了调研考察,期间走访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政府机构,实地调研了丰田市智慧城市、柏叶智能城市、东京站再开发等项目,并与松下、日建设计、丰田通商等公司高管进行交流。

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超过90%,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虽然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在文化传统等方面与我国相似,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几个特征1.日本城市化走的是土地高度集约利用之路。

日本人地关系与中国比较相近,同样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

日本城市给人的印象就是建设密度非常高,一些传统的大城市,比如东京、大阪等城市人口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

在一些中小城市和新城,人口密度也并不低,比如我们调研的港北新城,区域面积为13.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已达13.8万人。

这些新城与老城一样,建设密集度也很高,道路不宽,路网密集,但是商业比较繁华。

日本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充分尊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权益,既鼓励土地所有者通过换地模式联合开发,也允许私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自行开发利用自有土地。

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采取多元化建设主体的方式,不同建设主体共同参与实现了土地的多元化利用,使得土地利用最大化,达到集约节约的效果。

而在我国城市开发,特别是在新城开发过程中,开发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为了获取高的土地出让价格,往往进行大尺度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各类景观工程,造成了土地的极大浪费,使得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2.重视轨道交通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引导。

日本在城市化过程中,非常重视轨道交通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引导,在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客运量所占比重超过5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也基本是沿着轨道交通线路从城市中心区向外延伸。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注重与商业的结合,早在1920年日本电铁公司就和百货公司合作开发枢纽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建设活动考察报告城市化建设活动考察报告范文显著的成效宏伟的目标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

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小城镇,他们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扩展城镇规模,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

南京作为特大型省会城市,自1990年以来,面对保护改造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区的双重任务,仍不惜投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相继建成了机场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等70多条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公路网络;构筑了“经五纬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同时,先后完成了电网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和50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城市供电、供水状况明显好转,供气问题基本解决,气化率达到96%以上。

还全面开通了卫星通讯地球站和2.5g信息高速公路内环线、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普及率达50%,电话用户结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襄樊市的太平店镇,基本做到了设备完备,功能齐全。

目前已达到镇内主干道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70%,污水处理率92%。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我们所考察的城市,大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这既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甜头,也带来了环境严重污染的苦头。

所以,近几年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走可持发展道路方面普遍形成了共识。

苏州为实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篮、城更美”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沿岸的278家企业进行重点治理,1998年基本做到了废水达标排放,使太湖逐步恢复到二级或三级水质。

1999年投资12亿元开始对古城河道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河水变清、变活。

而且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建起了河道、街道林带和公共绿地,使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85年的15.7%提高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从1.5平方米扩展到5.1平方米。

杭州为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洁起来”,改变“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形象,投资65亿元,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生态工程,对西湖、运河和市内1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对环城西路等35条道路进行了绿化、彩化、序化。

自1998年起,杭州每年扩绿100万平方米,目前已达到544万平方米。

如今的苏杭二州,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展示出“人间天堂”的诱人风采。

—产业集聚势头强劲。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城市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提升,产业集聚势头十分强劲。

苏州依托东园西区,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有458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外资企业914家,国内企业3673家;合同利用外资106.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23亿美元。

襄樊市的太平店镇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乡镇企业集聚的一片热土。

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49家,其中围绕城镇建厂的就达304家,形成了一个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铸造、化工印刷为主体的乡镇工业园区,年产值达29.7亿元。

工业园区的兴起,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全镇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500多家,年产值6.5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并涌现出了一批资产超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民营大户。

——发展目标宏伟远大。

考察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无不志存高远,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蓝图绘制得十分宏伟,战略目标非常远大。

以无锡为例,该市现在的建成区面积为9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1.7万人。

规划到2008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到2010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力争成为全国的重点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该市还根据“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的总体思路,规划到2010年,构建起“一个主城(无锡)、两个副城(江阴、宜兴)、十五个重点中心镇”的城市化空间框架,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主体、中等城市为辅翼、重点中心镇为基础的梯度组合、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群体呼应、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

杭州、南京两个省会城市的战略定位更是卓尔不群。

杭州市提出,到2010年,逐步建成1个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个10—20万人口的小城市,7个5—10万人口的重点镇,10个3—5万人口的中心镇,100个3万人以下的一般镇。

南京市提出要将6516平方公里的城乡面积全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主城为核心,以长江两岸束状交通走廊为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以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线为次发展轴,形成主城——都市圈——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总体格局。

得力的措施配套的政策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城市化建设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制定并实行了一些配套政策。

1、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

他们都把城市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机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尊重规律,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对规划的具体内容,大到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化体系的空间布局,小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某些部位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聘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甚至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

规划一经制定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就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在实施中随意更改,以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如杭州市实行用法定图则确定城市控制性详规的制度,明确了市和区、县及各级政府部门实施规划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了依法监督机制和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城市建设筹资渠道。

为解决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大多城市都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在这方面,台州和温州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的方式直接融资,加快城市建设的做法颇具创意,效果也很好。

以台州为例,该市在“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指导下,大胆突破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经营为手段,积极筹集建设资金。

同时,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变为经营开发型推向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制定使用价格,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

台州撤地设市仅四年时间,正是依靠以项目带开发,以路带房,以房修路,滚动发展,将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33平方公里。

3、坚持建管并重,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

南京、杭州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制度,健全法规,逐步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高水平的管理促进高质量的建设。

首先是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设置综合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建筑有形市场,着力提高工程报建率、招标投标率、建筑工程交付合格率和质量优良率。

其三是强化社区服务,建立以物业管理为核心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其四是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市,保证人民代表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监督权,并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

宝贵的经验有益的启示这次南方之行,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但考察归来,经过一番回味思考,觉得他们在城市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以下有益启示。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城市化意识。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性潮流。

同时,城市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大城市的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观念。

苏浙一带的城市化建设之所以起步早,发展快,从根本上讲,正是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形的是城建,无形的是观念,观念的更新会给城市化建设注入巨大的推动力。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建设的龙头。

只有舞好规划这个龙头,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否则,将会给城市未来的发展格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对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谨慎从事。

无论是编制城市体系的总体规划,还是编制每个城镇的建设规划,都必须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决策机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超前性。

同时还要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注重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

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形象的塑造,既不能单纯地追求高楼大厦、高架路和立交桥,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贪大求洋。

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确定符合城市个性特点的建设发展方向,着力在构筑建筑精品,培育文化内涵,保护历史古迹和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形成融现代文明、古代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开发城市的新路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城市体制特别是融资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经济基础是保障,资金是最根本的支撑。

面对城市建设的巨额投入,仅依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拓宽思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以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敞开城门,创造条件,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

城市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城市建设,还包括人口的集聚、产业的集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而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