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技术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研究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与标准,是实验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从计量基本概念、计量的意义、计量方法和计量标准等角度,详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
一、计量基本概念计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将物理量的数值与单位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活动。
在计量中,物理量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基本属性,单位是为了表达物理量数值和测量结果的标准的衡量规范。
二、计量的意义计量在科学、工程和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计量,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表达物理现象,可以为科学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可以为工程技术提供可行的设计方案,可以为贸易交流提供统一的计量标准。
三、计量方法计量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测量步骤,获得物理量的数值的过程。
常见的计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比较测量法等。
其中,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读数的方式,获得物理量的数值;间接测量法是通过物理原理和数学关系,将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已知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比较测量法是通过将所要测量的物理量与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确定其数值。
四、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指用于量化物理量数值的一套一致的规范和方法。
计量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多个层次。
国际标准由国际计量组织制定和管理,用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计量的统一与一致;国家标准由各国计量机构制定和管理,用于在国内建立统一的计量体系;行业标准是根据具体的行业需求,由相关单位或组织制定和管理的标准。
五、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标准器、测量仪器和实验装置等。
标准器是一种已知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用于校准其他计量器具;测量仪器是用于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和记录的工具,如千分尺、量杯等;实验装置是用于进行科学实验和工程测试的设备,如天平、显微镜等。
六、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无法完全与真实值一致,会存在误差。
计量工作必备知识点总结
计量工作必备知识点总结一、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计量的定义计量是指利用某种标准单位来度量非定量的事物或现象,确定其数量大小的过程。
计量工作是指利用各种计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和检验的活动,也是科学研究、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2. 计量的基本原理(1)准确性:所得结果应该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被检测物体的真实状态。
(2)重复性:即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检测,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3)可比性:即不同设备、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应该是相互可比的,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
(4)精确性:即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量所得结果应该是符合规定标准的。
二、计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 计量仪器的分类计量仪器按照测量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长度计量、质量计量、时间计量、温度计量等。
2. 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1)熟悉仪器的结构和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正确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避免因为选择不当导致误差。
(3)标定仪器,确保其准确度和重复性。
(4)检修、保养仪器,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三、常见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1. 常见计量单位(1)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
(2)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等。
(3)时间的计量单位:秒、分、时、日、周、年等。
(4)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
2. 换算方法对于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需要根据具体的计量单位的关系进行换算,例如长度单位的换算可以利用10mm=1cm,100cm=1m等关系进行换算。
常见的换算方法包括乘除法、移位法、十进位法等。
四、计量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1. 计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即每次测量都存在的误差,可以通过标定仪器、调整仪器、提高测量精度来进行控制。
(2)随机误差:即由于外部环境干扰、测量方法等原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均值处理、消除环境干扰等方法进行控制。
2. 计量误差的控制方法(1)选择准确度高的计量仪器进行测量。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目录一、计量基础知识 (2)1.1 计量的定义和特点 (2)1.2 计量单位制 (3)1.3 计量器具的分类和分类方法 (4)1.4 计量检定与校准 (6)二、计量质量保证 (7)2.1 质量保证的概念和意义 (9)2.2 质量保证体系 (10)2.3 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 (11)2.4 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 (12)三、计量技术 (14)3.1 计量检测技术 (15)3.2 计量抽样技术 (17)3.3 计量数据处理技术 (18)四、计量管理 (20)4.1 计量法律法规 (21)4.2 计量管理体系 (22)4.3 计量人员管理 (24)4.4 计量文化建设 (25)一、计量基础知识计量的定义:计量是指以精确测量为基础,对物体、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电压等物理量进行量化的一系列科学方法。
计量的分类:按对象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商业计量;按目的可分为贸易计量、安全计量、内部计量和法制计量;按性质可分为绝对计量和相对计量。
计量单位制:国际单位制(SI)包括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可通过基本单位组合得到。
计量器具:用于测量、指示或控制量的器具,包括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和测量标准。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的程度,通常由误差和随机因素组成。
计量管理:为了实现量值准确、可靠、一致,运用一整套方法、手段和程序,对计量工作实施控制和管理。
1.1 计量的定义和特点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计量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于企业和组织而言,掌握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技能,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计量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计量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它通过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和结论来保障量值的有效传递与准确性,实现对物品性能特征信息的精准描述与度量。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计量是指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和比对的过程,以确保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计量技术基础知识
二. 计量工作简史
米制在中国 新中国的计量工作最早始于50年代初期的军工计 量。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1955年成立国家计 量科学研究院。 1959年国务院颁布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 量制度。 1977年5月20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六届十二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三. 力学计量
主要内容:力的大小、材料力学机械方面的测试、扭矩、转距、 机械功率等。 主要标准器:基准测力机、标准测力计、标准测力机、材料实验 机等。 压力:物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压强)。 单位名称:帕[斯卡],符号Pa。 标准大气压力:101325Pa。 对象:压力计、压力传感器;静态压力、动态压力。 计量方法:基于帕斯卡定律,即作用于密闭容器中的流体,压强 可等值地传递到流体个部分和器壁上。 标准器:活塞式压力计、浮球式压力计、精密压力传感器等。
五. 无线电(电子)计量
场强计量:研究电场、磁场的测量(包括电磁 兼容、电磁干扰、电磁脉冲和天线)等。 高频和微波功率:在高频时,电流和电压失去 唯一性定义,此时功率量值可直接测量,因此 功率参数成为高频和微波测量中的基本物理量。 阻抗计量:可分为集总参数射频阻抗和分布参 数电路阻抗。 此外还有:高频和微波噪声、射频和微波的相 移、微波介质电特性、微波网络分析、脉冲参 数、失真参数、调制参数、信号发生器等。
四. 电磁学计量
磁学计量的主要研究对象 磁感应强度:单位名称是特[拉斯],符 号是T。 磁通:磁感应通量的简称,单位名称是 韦[伯],符号是Wb。 材料的磁特性:磁性材料是指铁磁材料 和亚铁磁材料。材料的磁特性主要包括 磁化曲线、矫顽力、磁感应强度、磁导 率、磁化率比及磁损耗等。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REPORTING
计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计量管理定义
通过科学、技术和法制手段,对 测量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 和监督,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的过程。
计量管理原则
公正性、科学性、法制性和统一性。
计量管理目标
实现测量过程的有效控制,保障测 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提供计量技术支撑。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具有 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词头以及法定计量单位在构成组合形式时的书写规则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特点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具有法制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其使用受到国家法律的保 障和监督。
微型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计量技术将实现微型化,使得测 量设备更加便携、易于使用。
网络化
未来计量技术将实现网络化,能够实现远程测量和数据共享,提高测 量效率和便捷性。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PART 03
计量器具与测量原理
REPORTING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特点
长度计量器具
卡尺、千分尺、测微仪等,用于 测量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质量计量器具
天平、砝码、电子秤等,用于测 量物体的质量。
时间频率计量器具
秒表、计时器、频率计等,用于 测量时间和频率。
电磁学计量器具
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用 于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计量单位的分类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基本单位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 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等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通过定义、定律或一定的关系式推导出 来的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
m
10-6
微
µ
10-9
纳
n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时间
分、(小)时、天
min、h、d
长度
海里
mile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体积
升
L(l)
质量
吨
t
5.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⑴单位符号一般用小写罗马字母(正体),但单位名称源于专用名词时,其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PA ⑵二个以上单位的组合 N·M N.M NM 不宜写成 MN M/S M·S-1 ⑶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书写的次序一致; ⑷乘号没有对应名称,符号中的除号对于名称为“每”,“每”只在除号的地方出现一次; 米每二次方秒 M/S2 牛米 N·M ⑸同一行不得用多于一条的斜线; M/S2 M·S-2 不得写成M/S/S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于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值含于此区间
三.计量法及有关计量法规 1.计量法 1985年9月6日第6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 1986年7月1日实施 立法的宗旨 1)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2)为了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 3)为了量值的准确可靠。
立法的最终目的 1)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概述计量是一门研究物理量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表示方法的学科。
在各个领域,如物理、化学、工程、生物等,计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复习计量基础知识,加深对计量学的理解和应用。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特性。
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两类。
基本物理量是不能通过其他物理量表示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导出物理量是通过基本物理量通过数学关系推导得到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单位是用来描述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可以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包括7个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
导出单位是通过基本单位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单位。
二、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在进行物理量测量时,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误差。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出现的偏离真值的固定偏差。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措施减小。
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重复测量中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增加测量次数等方式减小。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的度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它包括了各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中重复测量的结果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求出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来衡量。
测量精度越高,标准偏差越小。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与系统误差有关。
准确度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值比较来评估。
四、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测量时,选择合适的仪器是至关重要的。
仪器的选择应考虑测量范围、测量灵敏度、测量不确定度等因素。
在使用仪器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注意使用环境的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及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计量概述•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法规与管理体系目•计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录01计量概述计量的定义与分类计量的定义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计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计量可分为几何量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化学计量和电离辐射计量等。
计量的发展历程古代计量古代人们使用各种自然物作为计量标准,如用手、脚等身体部位作为长度单位,用石块、贝壳等作为质量单位。
近代计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为精确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等,并建立了各种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
现代计量现代计量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
通过精确的测量和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尺寸、重量、硬度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保证产品质量国际贸易中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准确的测量结果,以确保公平交易和顺利结算。
促进国际贸易精确的测量结果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动科技发展计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医疗、环保、安全等,准确的计量结果可以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
维护社会公正计量的意义与作用02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单位的概念与分类计量单位的概念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计量单位的分类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是根据物理量来定义的,导出单位则是基于基本单位通过公式推导出来的。
国际单位制(SI)的构成国际单位制(SI)的概念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上统一的计量单位制,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批准并推荐使用。
国际单位制(SI)的构成SI由7个基本单位和一系列导出单位组成,涵盖了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等7个基本物理量。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概念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商业计量
总结词
商业计量是指在商业贸易中使用的测量技术,涉及到商品的 质量、数量、度量衡等,是保障商业贸易公平、公正的重要 手段。
详细描述
商业计量涉及到商品的质量检测、度量衡的统一和标准化, 以及各种商业贸易中使用的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商 业计量还涉及到贸易结算的计量数据管理,以确保贸易双方 的权益得到保障。
计量标准与标准物质
计量标准是指经国家权威机构批 准,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设备或
测量仪器。
标准物质是指具有确定化学成分 、物理特性和生物活性的物质, 用于校准计量器具、评估测量准
确度和保证测量一致性。
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是保证量值 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 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
要作用。
计量认证与认可
工业计量
总结词
工业计量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参数进行测量的技术,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稳定、高效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工业计量涉及的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物位、重量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 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工业计量还涉及到各种测量仪表和设备的选用、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03
计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计量误差
分类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计量误 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
由于测量设备本身的不完善、环
境因素的变化以及操作方法的偏 差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重复
性和规律性。
随机误差
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 无规律性,每次测量的结果都可 能不同。
定义
计量误差是由于测量设备、环境 、操作方法等因素引起的测量结 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24)
引言概述:计量基础知识是计量科学的基础,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的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度量单位、测量误差、不确定度、精确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材,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计量基础知识,提高测量技术水平。
正文内容:一、度量单位1.SI基本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2.导出单位:介绍一些导出单位,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速度单位等。
3.国际单位制前缀:介绍国际单位制的前缀,如千、毫、微等,以及它们代表的数量级。
4.单位换算:介绍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长度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和时间单位换算等。
5.单位符号和量纲:介绍单位的符号表示方法,以及不同量纲的基本概念。
二、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定义,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测量误差的来源:介绍测量误差的各种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影响和人为因素等。
3.误差传递规律:介绍误差在测量中传递的规律,如误差传递方程和误差放大因子的计算。
4.误差评定方法:介绍误差评定的方法,包括绝对误差评定和相对误差评定方法。
5.误差控制措施:介绍减小测量误差的控制措施,如提高仪器精度、减少环境干扰等。
三、不确定度1.不确定度的概念:介绍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
2.不确定度的计算:介绍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如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3.不确定度的表示:介绍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如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表示。
4.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不确定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测量方法、仪器精度和环境条件等。
5.不确定度的控制策略:介绍控制不确定度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提供适当的仪器等。
四、精确度和准确度1.精确度的概念:介绍精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2.精确度的评定方法:介绍精确度的评定方法,如重复性评定和回归分析法。
3.准确度的概念:介绍准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一、计量基础术语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活动。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如:5.34㎜、15㎏、30℃等。
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别叙述的逻辑操作次序。
测量程序:进行特定测量时所用的,根据给定的测量方法具体叙述的一组操作。
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1、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何值的平均值。
2、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已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1、重复性条件: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A类估算:(也称A类不确定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度的B类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非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B类不确定度估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相对误差: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二、计量标准术语计量基准、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1计量基础知识(60张)名师优质资料
计 量 确 认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 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 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 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 的封印和标签。 注 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 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 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 42 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8
法制计量 与法定计量机构工作有关的计 量,涉及到对计量单位、计量器具、 测量方法及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存在利益冲突的领域中的计量。 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专门要 求的领域中的计量。通常包括与贸 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 全防护等方面有关的计量;
·
9
计量的作用
计量与科技:计量是科技的工具,科技发 展又促进计量; 计量与生产:原材料、工艺、计量检测是 生产的三大支柱; 计量与国防:国防中武器系统的研制、维 护、使用,情报搜集,都需要计量 计量与人民生活:现代社会,几乎人的一 切活动部与计量有关。
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 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所复现的 量值之间的关系 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既可给示值赋值,又 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注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注3:校准结果通常用校准证书或校 准报告来记录
40
检
定
1.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 (OIML) 定义为 : 查明和 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 它包括检查(原文为Examination)、加 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 原 ISO 导则 25-1990 版的定义为 : 通过检查 (examination)并提供证据来确认规定 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3. 在美国标准 ANSI/NCSL Z540-1 定义为 : 通过校准 (calibration) 证明规定的要求已 被满足。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1、问:《计量法》是一部怎样的法律?答:《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基本法,是计量行为规范的总和。
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还是个体经营者,包括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自觉遵守。
如有违反,就是违法行为,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实行行政处罚,严重的违法行为还要追究刑事责任,由司法部门处以刑罚。
《计量法》的立法目的是保障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最终还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问:什么是检定?答:计量检定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应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进行。
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就地就近、经济合理的原则。
计量检定可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两种。
3、问:什么是校准?答:计量校准是量值溯源的一种方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与对应的测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活动。
计量校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计量器具的量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不像检定那样,既有计量技术要求又有法制管理要求。
检定的结果要给出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结论,并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不合格通知书,而校准的结果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4、问:什么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答: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设置或者授权建立并经市场监管部门组织考核合格的计量检定机构。
5、问:什么是法定计量单位?答: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法定计量单位。
6、问: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有什么作用?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管理风险。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应该达到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测量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的目标。
因此管理由于不正确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风险管理的思想也贯彻于测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全过程。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的重点是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
管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它是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定量化的方法体系。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大小、数量和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一、计量单位对于某一物理量,计量单位是表示该量大小的标准量。
计量单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唯一性、普遍性、稳定性、精确性等。
国际单位制是现代的计量单位体系,它包括一系列已经确定的标准单位,如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等。
与国际单位制相关的其他系统包括公制、英制、美制、厘米-克-秒制等。
二、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差,导致连续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通常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仪器设计或校准不准确、环境因素或测试样本的变化等原因造成。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各种随机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
随机误差通常由于仪器精度有限、条件不稳定、测试样本的不同或操作者的技术不同等原因造成。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改进测量仪器、规范测量条件等方式来减少误差。
三、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多次测量的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来确定。
测量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越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分辨率是指测量仪器的最小量度,也就是最小可测量的差异,常用单位为数字化的比特(bit)或字节(byte)。
分辨率越高,表示可测量的精度越高,结果将更加准确。
四、误差处理误差处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误差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减法、乘除法、半差法、三分压降法等。
其中,半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误差处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是指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修正和转换等。
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组、分类、描述和统计,以推断或检验某种假设或理论。
计量师考试内容
计量师考试内容计量师考试内容涵盖了计量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技术、计量管理与质量技术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计量师考试内容的详细介绍:一、计量基础知识1、计量单位制:包括国际单位制、中国单位制、物理单位制等,要求考生了解各种单位制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应用范围。
2、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包括测量误差的概念、分类、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不确定度的概念、分类、评定方法及意义。
3、测量数据处理:包括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测量结果的评价与表示等。
二、计量技术1、长度计量:包括长度基准、长度量值传递系统、长度测量器具及使用方法等。
2、热学计量:包括温度计量、热量计量等。
3、力学计量:包括质量计量、力值计量、压力和真空计量等。
4、电磁学计量: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等电磁量的计量。
5、无线电计量:包括无线电信号的计量、无线电频率的计量等。
6、时间频率计量:包括时间基准的建立、频率的测量与传递等。
7、光学计量:包括光学量值的传递、光学测量器具及使用方法等。
8、声学计量:包括声学量值的传递、声学测量器具及使用方法等。
三、计量管理与质量技术监督1、计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计量的定义、特点、作用,计量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体系等。
2、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包括计量器具的分类、制造许可与型式批准制度,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与抽查等。
3、计量器具的型式评价:包括型式评价的目的、依据,型式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型式评价结果的确认等。
4、计量器具的监督抽查:包括监督抽查的目的和任务,监督抽查的计划和组织实施,监督抽查结果的发布和处理等。
5、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包括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与授权,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与检查等。
6、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包括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定义和目的,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依据和程序,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意义和作用等。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多参数综合计量
03
发展能够同时测量多种物理量的综合计量技术,满足复杂应用
场景下的测量需求。
提高计量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计量标准和溯源体系,提高计量器具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计量人才,提高计量队 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推进计量技术创新
鼓励和支持计量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 我国计量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质量管理体 系的完善
计量工作是质量管理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计 量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 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同时, 计量工作还可以为质量管理 体系的审核和认证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证据。
推动质量改进和 创新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挖 掘,可以发现产品或过程中 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空间 ,进而推动质量改进和创新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 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
计量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这是我国计量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计量的管理体制、计量单位制、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范围、检定机构、检定周期和检定费用等方面 的内容。
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
此外,还有一系列与计量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 术规范》等,这些法规和标准共同构成了我国完备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
中世纪计量
中世纪时期,随着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计量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城市开始设立公共计量 标准,以确保交易的公平和准确。
现代计量
现代计量科学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诞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量的精度和范 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的 成立,也为全球范围内的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传递提供了组织保障。
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
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计量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主要包括度量、度量误差、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对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度量1. 度量的基本概念度量,是指利用标准单位来对某种属性进行度量。
度量的基本概念包括度量对象、度量标准和度量单位。
度量对象是度量的对象,度量标准是用来进行度量的基准,度量单位是用来表示度量结果的单位。
2.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世界上通用的单位制,它是以米、千克、秒等七个基本单位为基础,通过基本单位之间的组合形成各种衍生单位。
3. 基本单位和衍生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包括米、千克、秒、安培、凯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除了基本单位外,还有一些衍生单位,如米制和市制中的长度单位、容积单位、质量单位等。
4.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是用来进行度量的工具,包括长度测量仪器、时间测量仪器、质量测量仪器等。
常见的测量仪器有尺子、卷尺、钟表、天平等。
二、度量误差1. 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是指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校正来修正;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来减小。
2. 误差分析误差分析是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常见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误差传递、不确定度分析等。
3. 校准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精确性与准确性的过程。
校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可能的误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要考虑实验的目的、条件、方法等因素。
三、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和记录数据采集是指通过测量或实验等方法获取数据的过程;数据记录是指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的过程。
在数据采集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数据丢失和数据错误等问题。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计量基础是指在研究或实验中进行测量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量基础知识点:1. 单位与量纲:物理量具有大小和单位两个基本特征。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纲是指物理量的类型。
2. 测量误差:测量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随机误差是指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结果的变异。
3. 测量准确度与精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一致性。
4. 数值分析:在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5. 误差分析: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
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6.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指表示测量结果中具有意义的数字。
有效数字的确定涉及到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7. 定量关系:很多物理现象可以通过数学关系来描述,可以使用函数关系、线性关系等来建立定量关系。
8. 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测量范围,了解仪器的特性和操作方法对正确进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9. 测量方法:不同的物理量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例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10. 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测量的目的、选择测量指标和确定实验步骤等。
这些是计量基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进行实验测量,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科学、工程、商业等各个领域。
作为衡量和度量事物的方式,计量对于确保质量、公正交易以及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包括计量的定义、计量单位、计量误差以及计量器具等内容。
一、计量的定义计量是通过比较、计算和测量来确定事物量值的过程。
它既可以是定量描述,也可以是定性描述。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性质、品质、规格等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用来具体表示和量度事物的量值的标准。
国际计量单位制(SI制)是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m,长度单位)、千克(kg,质量单位)、秒(s,时间单位)、安培(A,电流单位)、开尔文(K,温度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单位)和坎德拉(cd,发光强度单位)。
除了基本单位外,还存在一系列导出单位,用于衡量其他物理量,例如力的单位牛顿(N)、能量的单位焦耳(J)等。
三、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所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任何计量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测量方法本身的固有特性而引起的误差。
它可能具有常值偏差或者与测量值大小相关的偏差。
系统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整体上偏向某个方向。
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无法精确控制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它是指在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随机波动。
随机误差是由于人为操作不精确、环境变化、仪器故障等引起的。
为了减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或者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方法来进行计量。
四、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活动所使用的工具,它们有着各自特定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常见的计量器具包括尺子、天平、温度计、血压计等。
在使用计量器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仪器,根据测量需要选用量程和精度适当的计量器具;其次是正确使用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来进行测量,不随意调整仪器参数;最后是保养和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