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物流》参考答案

习题1

一、简答题

1、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物流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企业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大数量、高服务型物流向物流难度最大的中、小件杂货领域深入。国际集装箱大发展,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物流服务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物流的国际化趋势显著,在信息的作用下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的方向发展。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物流逐渐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开始专业化运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物流管理也面向世界,实行国家标准化,提供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2、国际物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的物的流通。

国际物流的特点包括:

1. 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2. 物流系统范围广

3. 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4.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3、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比较,其划分的标准关键在于物流据点的地理位置是否在一国境内。

1.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经营环境不同

2.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中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不同

3.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信息沟通方式不同

4.国际物流比国内物流面临的危险大

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高于国内物流

二、案例分析题

通过天津港保税区的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可见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拥有以下特点:(1)以现代港口为中心,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综合物流。

(2)加快港口的软硬环境建设,建立以区域性国际航运市场为中心的现代港口和谈判交易中心。

(3)建立合理的保税制度,使保税区、保税仓库等充分发挥作用,结合港口服务,实现港口和保税区一体化,发展国际物流。

(4)吸引世界知名物流企业来华投资,带动国际物流的发展。

(5)发展国际贸易,建立国际商品综合市场。建立分拨配送基地,实现国际物流稳步发展。

今后我国国际物流应采取的发展对策是:

(1)顺应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化港口的建设。

(2)继续完善保税制度,充分发挥保税区、保税仓库的作用,发展流通加工、会展、分拨配送的服务功能。

(3)进一步扩大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将物流中心的辐射范围向内地延展。

(4)引进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同时,加速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的改革、重组,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5)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及服务范围,以顺应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的要求。

(6)实现物流全球化发展,扩展我国物流活动的业务范围。

(7)合理使用先进物流设备、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习题2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物流系统就是为了有效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的目的而产生的一种机制。

2、国际物流结点是指那些从事与国际物流相关活动的物流网络中物流线路的连结点或端点。

3、国际物流网络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结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理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问答题

1、国际物流结点主要具有以下三项主要功能:

(1)衔接功能。将各个物流线路联结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结点变得更为贯通而不是互不相干。

(2)信息功能。是使复杂的国际物流能联结成有机整体的重要保证。

(3)管理功能。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有序化、正常化和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都取决于物流结点的管理水平。

2、国际物流系统由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仓储子系统、商品检验子系统、商品包装子系统、通关子系统、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等构成。

3、国际物流结点将各个物流线路联结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结点变得更为贯通而不是互不相干,物流结点利用各种技术的、管理的方法,协调输送线,输送形态、输送装备、运量等差异,使不同线路有效地衔接起来,将中断转化为通畅。

4、物流系统要素主要有: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包括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和标准化系统。

物流系统的物资基础要素,主要有: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

5、建立和完善国际物流网络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在规划网络内建库的数目、地点及规模时,都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的宏观总体规划。

其次,明确各结点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结点间的有机衔接,优化运输线路。

最后,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

三、案例分析题

首先确定上海AB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的货源基地,是主要辐射中国全国。国际商品的流动方向是主要由卖方中国企业向买方美、日企业流动。又知上海AB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海运、空运进出口货物和国际展品、私人物品以及过境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所以可基本确定物流的规模和方向。然后需要根据物流规模、数量围绕商品交易计划确定在上海建库的数量。在根据各节点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结点间的有机衔接,优化中日、中美的各条运输线路。最后在国际物流网络规划时还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为将来的扩建留有余地。

习题3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2、信用证是指由开征行依照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进行付款,或承兑或支付受益人开立的汇票;或授权另一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和支付汇票;或授权另一银行议付。

3、商品检验简称商检,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对卖方交付或者拟交付的合同货物进行品质、数量和包装的鉴定,对于某些商品,还包括进行卫生检验和动植物病虫害检疫。

4、国际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针对不同商品、不同地区和不同对象,根据需要,所采用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

5、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经济联系而发生的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一般是指交易双方因商品买卖、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权、债务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清偿。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术语成文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三种:即国际法协会的《1932华沙—牛津规则》(主要用于解释CIF买卖合同)、《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主要在美洲国家间商界适用)和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最广泛使用的贸易术语惯例,国际商会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这些惯例本身没有强制力。其适用以意思自治为主,即主要通过约定在买卖双方间适用。

2、共同点: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同属流通领域,其经营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或获得利润,两者在性质上没有本质差别。

不同点:国际贸易由于跨过了国与国的界限,因而比国内贸易更加复杂和困难,在范围和程度上有十分显著的差别。

(1)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困难

①语言文字不同。②法律、风俗习惯不同。③贸易障碍多于国内贸易。④市场调查和交易接洽困难多。

(2)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①各国的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②商业习惯复杂。③各国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④国际汇兑复杂。⑤货物运输的风险加大。

(3)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风险大

①商业风险。②信用风险。③汇兑风险。④运输风险。⑤价格风险。⑥政治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