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__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填空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c70e90561252d381eb6e2d.png)
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解析:D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宜昌磷矿资源丰富。
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B.15C.16D.31B解析:B【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核内质子数为15,则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B。
【点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解析:BA、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化,故质子数不会变化,所以原子的种类就不会变化;错误;B、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也有18个电子,故会变成了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正确;C、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氖原子和钠离子,只能说都比较稳定,但化学性质不可能相同;错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错误;故选: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fe4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8.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6B .8C .14D .20 答案:A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 正确。
2、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 3;③SO 2;④Cu +2O;⑤Mg 2+;⑥2OH -;⑦H 2O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答案:CA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即⑤中Mg 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错误;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即④中Cu +2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选项错误;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即③中S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⑦中H 2O 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正确;D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即①中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故选C 。
3、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 19H 21NO 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
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O 2B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C .属于氧化物D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A. 荷叶碱由荷叶碱分子构成,是纯净物,不含其他物质,不含氧气。
错误。
B. 物质由元素组成,荷叶碱由碳、氢、氮、氧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正确。
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荷叶碱由四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错误。
D. 荷叶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14×1):(16×2),碳元素占比最大,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c4bf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a.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基本概念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分子的性质⒈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但真实存在)⒉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加热时,分子能量大,运动速率越快)⒊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通常,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但冰中分子间隔>水中分子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指的就是分子间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4.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运动实验(P49页)解释A中烧杯现象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使酚酞变红三、从分子角度分析解释生活中现象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大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3、香水,汽油密封保存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4、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大,运动的速率越快5、6000L氧气加压到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考点原子间间隔:水银温度计,钢轨,电线四、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2)混合物: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物质和分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硫,磷,碳,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注意:分子前有个数,原子前必有个数,分子前无个数,原子前也无个数。
3、从分子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4、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及相关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c041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d.png)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氧气(O₂)、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化钠(NaCl)由Na₂和Cl₂构成,硫酸铜(CuSO₂)由Cu²₂和SO₂²₂构成。
2. 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除外,它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 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 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
四、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化学反应的实质1.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填空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填空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859ff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a.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常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着。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________。
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________。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
二、分子运动实验1.步骤1: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色。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按如图所示的设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为烧杯A中__________,烧杯C中____________,烧杯B中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1)浓氨水可换为浓盐酸;酚酞溶液可换为紫色石蕊溶液。
(2)B烧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两种假设:酚酞溶液久置自然变红;空气中某种物质使酚酞变红。
(3)分子运动与温度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一、分子与原子1.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3.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4.联系:(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1.物理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________。
2.化学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c776b1c5da50e2534d7f45.png)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课题1 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液态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如:O2、N2、CO2等。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如:Cu、C、S、He等。
⑶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如:MgO、HCl、Ca(OH)2等。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区别: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课题2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相等关系: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多7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填空版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填空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ebfcc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7.png)
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带电的____或________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_____离子,如 ___ __;带负电的离子叫_____离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
⑵①分子、原子的_____和_____都很小;②分子、原子都在_______,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___;③分子、原子之间都有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 ___ ,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____,热胀冷缩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遇冷时_____的缘故。
④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_____,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⑶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是由 构成的;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 如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⑷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是由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原子和 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 个 原子和 个 原子构成。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在阳离子中:带 电荷,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在阴离子中:带电荷,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4、相对原子质量≈ +5、 电子:一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1)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 ,但电性 ,因此原子 电性。
(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 。
(3)原子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
(4) 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6、三决定 ① 决定元素的种类 ② __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③______ ____决定原子的质量7、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8、①不同种类的原子, 不同②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③原子核内 有中子9、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 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排 电子;③最外层最多排 ,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不超过 个)10、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①电子能量: ;②离核距离: ;电子层: ;结论:核外电子是 排布( )的。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d95432050876323012126f.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2B.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原子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7.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8.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E B.B>A>C>D>EC.C>D>E>A>B D.E>D>C>A>B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e6d692752d380eb62946d39.png)
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
例如,Al3+表示1个铝离子;3SO42-表示3个硫酸根离子。
课前预习】1.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A.氢、氧、汞B. 铜、氯、碳C.镁、银、汞D.镁、锰、钠2.为防止甲状腺疾病,人们需食用加碘盐,这里的“碘”指()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氧化镁B.水C.高锰酸钾D.氧气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C.对绿色植物而言,镁元素是必不可少的D.吃的蔬菜中不可能含有铁元素5.水占人体体重的左右,人体必需的元素有多种,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引起疾病,如缺、会得贫血症。
【课堂练习】6.填写下列空白(1)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和氧构成的(3)氧化镁、二氧化碳、氧化汞都含有元素,它们都属于。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质子数不同C. 中子数不同D. 电子数不同8.市场上销售的奶粉种类很多,其中“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9.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 10.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纯净物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B.氧C. 钙D.铝12.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都能在人体中找到,其中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A.H B.C C.O D.Al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打√或×)⑴人体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不会影响人的健康()⑵人体中硒元素含量过高会致癌()⑶正常饮食一般能保证人体必需元素的摄入()⑷人体缺钙元素能导致智力低下()【课后测试】一、选择题14.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A.单质B.化合物C. 氧化物D.混合物15.人们往往有意识地补充一些生命必需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吃加碘盐补充碘元素B.吃富硒康补充硒元素C.吃红桃K补充钾元素D. 吃牛奶补充钙元素16.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隐形眼睛洗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它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D. 它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二个氧元素构成17.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较多的碳、氢、氧、氮、磷、钾等元素,而土壤里常缺乏的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农业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肥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点(附2套试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点(附2套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e29df647cd184254b3535ad.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初步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a. 这些微观粒子真实存在b. 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大部分固态非金属(金刚石C,石墨C,单晶硅Si 等)c. 不同的物质中含有不同的粒子(水中含有大量水分子,铁中含有中大量铁原子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温馨提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
(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思考:糖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哪个溶解得快?湿衣服阳光下干得快,还是阴凉处干得快?为什么?(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通常情况下:气态>液态>固态。
特殊情形:水在4℃时密度最大,此时水分子间距离最小)a. 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分子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
b.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c. 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水分子和氧分子性质不同、二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性质不同)(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说,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 例如:一个氧分子(O2)由2 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H2O)由1 个氧原子和2 个氢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例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气体被压缩为液态,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也没有变化等)。
重庆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重庆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9455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a.png)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2.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B.空气的组成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等质量的钠、镁、铝、钙四种金属中,含原子数最少的金属是A.钠B.镁C.铝D.钙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B.碳、硫、磷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所以氧化反应就是化合反应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6.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只有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为其它物质的分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8.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9.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单元复习与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人教版)
![单元复习与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7adeb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d.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1.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香厨房”“香满堂”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题意无法得出分子的质量很小,错误;B、题意的微观解释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C、题意无法得出分子的体积很小,错误;D、题意无法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错误。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世界上首次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其原理是将液态CO2蒸发吸热,使水变成冰实现制冷。
其中CO2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质量D.分子的大小【答案】B【解析】CO2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大小、质量、种类均不改变。
3.太空授课中,王亚平演示了神奇的水球实验:往水膜上加水,水膜变成大水球,再加上品红后又变成均匀的红色水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太空中水分子是静止的B.水膜变成大水球,水分子变大C.在太空中水不能溶解品红D.水膜和大水球的分子构成相同【答案】D【解析】A、在太空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错误;B、水膜变成大水球,是往水膜上加水造成的,水分子没有变大,错误;C、大水球加上品红后变成均匀的红色水球,说明在太空中水能溶解品红,错误;D、往水膜上加水,水膜变成大水球,该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膜和大水球分子构成相同,正确。
4.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锂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C.与锂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D.在A、B、C三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和C【答案】C【解析】A、由汉字结构可知,锂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错误;C、与锂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正确;D、同一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在A、B、C三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和C,错误。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4da7b8a8956bec0875e3aa.png)
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解析:CA、①是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④为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所以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属于0族,故A正确;B、由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可知,示意图中只有③、⑥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故B正确;C、②属于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⑤属于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能形成AB型的化合物,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①和④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C。
2.用“●”和“〇”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示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 C解析:C【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A、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中有一种原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原子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中有两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D、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D解析:D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解析:CA、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50723d5fbfc77da369b1bc.png)
一、选择题1.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该实验过程中,C中溶液变红色比B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A解析:A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2+8+18+n,n=6,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4,而不是中子数为34,故选项说法错误。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提高培优)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提高培优)](https://img.taocdn.com/s3/m/0b667aeb5f0e7cd185253676.png)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提高培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是纯净物;②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O;③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④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核内质子数目不同⑤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a-x+2;⑥质量相同的Na、Mg、Al、Ca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Mg。
A.①②B.③④C.③④⑤D.③⑤⑥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增大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B.金刚石C.氨D.硫酸铜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7.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③④8.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的三态变化一一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10.下列图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氧气的验满D.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二、填空题11.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
辽宁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
![辽宁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c5ccb3fe4733687f21aad3.png)
辽宁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一、选择题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2.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3.与铵根离子(+4H O D.LiFA.+Na B.-OH C.2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机器人是一种分子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的组成是混合物6.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
铷元素和氢元素本质的区别在于()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7.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离子(Cl﹣)核内有17个质子B.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等C.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去电子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和氯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直接构成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为其它物质的分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9.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NaOH溶于水放热——离子扩散过程吸收的热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0.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②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它们表示两种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阴离子二、填空题11.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如图1)的实验后,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越小,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同学们用Y形管或Y形导管设计并完成了图2和图3所示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题库(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题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f5ce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7.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某元素X 的原子序数为a ,能够形成X n-,另一元素Y 能够形成与X 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 m+,则Y 元素的质子数是A .a+m-nB .a+m+nC .a-m-nD .a-m+n答案: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 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a ,故质子数为a ,X 得到n 个电子后变为X n-,X n-的核外电子数是a +n ;Y 失去m 个电子后变为Y m+,设元素Y 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x ,Ym+的核外电子数是x −m ;Y 能够形成与X 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 m+,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故a +n =x −m ,则x =a +m +n ;故选:B 。
小提示:该题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解答本题要掌握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2、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有一种铕(Eu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 )原子的质量为A .152m 16gB .152m 16C .152m 12gD .152m 12答案:A分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mg 16,铕(Eu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 )原子的质量为152×mg 16=152m 16g,故选A 。
小提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克。
3、科学家因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结合图示,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C.表示核内有3个电子D.离子符号是Li+.答案:D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中可以得知元素的四部分信息,其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中间的汉字是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c1f40a7c1cfad6185fa720.png)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2.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
铷元素和氢元素本质的区别在于()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3.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5.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C.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6.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变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C.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7.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8.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该粒子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第一层的2个电子能量最高C.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氦元素相似9.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分子
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分子的特征:、、。
⑶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水的化学性质和冰的化学性质。
⑷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是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的。
(5)从分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
如酒精燃烧,酒精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没有变化。
2.原子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
3.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两个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一个
和两个构成的。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 离子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
第一层不超过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
金属元素一般4个易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不稳定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离子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镁离子:,氧离子:,钠离子:,5个铝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a+: ,7Al3+,2Cl-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例如,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Mg2+,3Cl-
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物质的组成(宏观上):物质是由同种或不同种组成的。
物质的构成(微观上):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如铁、铜)、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H2、O2、N2、CO2、H2O、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等。
3.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一般不写出)。
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3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表示的意义有:和。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3Fe表示;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7个氯原子可记为:。
(2)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①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例如:钙,钠,钴镁,铝等。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每一横行(即:):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
共有个横行,有个周期。
③每—纵行(即):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所需的元素,(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
1到20号元素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