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
宁夏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1.1信息及其特征课件

2、信息可以被存储和保留。例如:律师根据以 往的个案分析总结为新个案做出更好的辩护; 医生根据以往的病人病历分析对各种病痛做出 更好的治疗措施等。
3、信息的传递性和共享性。例如:我们题目里 的课程表和时间表,同学们根据课程表和时间 表知道什么时间上什么课,各科老师根据课程 表和时间表知道什么时间给同学们上课。
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 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如:我们每天通过眼 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每天 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 们有用的消息;还可借助各种仪器和设备来获 取信息等。 )
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各种表现和反应。 (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表示春天来了;
4、信息的时效性。例如:找路时,使用旧的交 通地图往往会误事;学校昨天通知各班班干部 明天下午4点开会,而班干部小明晚上7点才 看到通知。
5、信息可以加工和处理。例如:打电 话时,要把 发话人讲话的声音转换成
电信号,通过电话线路传送,在受话
端再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的形态。
作业:
(1)请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信息 具有哪些特征。
物状态或事件真相才是信息 。 3、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不同的载体
之上。
(三)信息的特征
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的时效性 B信息可以加工和处理
C 信息可以被存储和保留 D 信息传递性、共享性
a课程表和时间表 b用调制解调器进行数 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Βιβλιοθήκη c一张 《工夫》电影 的光盘
d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 地图往往会误事
《第1章第1节信息及其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河大版23第一册自编模拟

《信息及其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巩固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能够初步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应能够理解信息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信息的特征,如时效性、共享性等。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练习:(1)简述信息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列举几种常见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式。
(3)阅读并分析一段新闻或社交媒体信息,识别其信息类型和主要特征。
2. 特征分析任务:(1)学生需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收集三个不同类型的信息实例(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消息、学校通知等)。
(2)分析每个实例的信息特征,包括时效性、准确性、共享性等,并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全班分享,讨论其特征及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3. 创意实践:(1)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展示板,展示学生所收集的信息实例,包括其来源、内容以及所展现出的信息特征。
(2)在展示板中加入自己对某一信息实例的见解或评论,以增强其实践性和互动性。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练习和特征分析任务。
2. 小组讨论时,每位成员需参与讨论并准备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3. 创意实践部分要求每个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且具有实用性的信息展示板。
4. 作业提交时需包含所有完成内容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如有条件可附上实物展示板)。
5. 作业提交日期为课后一周内,逾期未交者需向老师说明原因并补交作业。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2. 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将考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创意实践部分将根据展示板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
4. 最终成绩将综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老师给予的反馈意见。
五、作业反馈本次作业完成后,老师将给予详细的评价反馈。
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练习中的问题,老师会提供解答和补充知识;对于特征分析任务,老师会评价学生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在创意实践部分,老师会赞赏并鼓励创新性的做法,同时提出改进的意见。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及生活中的例子的形式以及小游戏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结合例子理解,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对信息及它特征是说明;(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初中信息技术的回顾,引入高中信息技术的整体架构介绍,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学分认定等相关信息简介。
2、讲授新课一、丰富多彩的信息老:请同学们学习课本第2面导学部分,小结:所以,请看课本第二页第二部分内容,并用笔画起来,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
参看课本第二页图片案例,请同学回答第3页的实践部分问题。
总结:所以说,不管是来自人自身还是自然界,都包含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信息,你说,我们能不能没有信息?那信息是什么的基本条件,也是什么的基本需求。
(看课本第二页的第二部分)二、信息的一般特征老:课本上给我们列举了信息的4个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老:接下来,我们来逐个举例说明了解,并思考一下,除了这四个基本的特征之外,还有哪些特征呢?1、载体依附性为什么说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呢?我们来看看刚才给大家看的图片,这些图片传达的信息,是不是都是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的。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1.1信息及特征(共19张PPT)

【思考】:那7个字是什么字?
“中国将出兵朝鲜”,启发学生总结出故事中所蕴含的信 息的基本特征——信息具有价值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引导 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学习中体现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 性的例子,学生会举出像天气预报、学校通知、电视新闻、 商场的促销信息等等实例。 【思考】以上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还可以通过其 它方式表现吗?信息能不能独立存在? 【结论】信息不能独立存在,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即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1)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基本特征】
例2:“一条线和一万美金”
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很多人搞 了两三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 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 细观察、计算了两天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 “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半信半疑地照他 的话去做,结果,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好后,有关人员问他要多 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万美元!那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呢!于是,便要求斯坦门茨列一张帐单说明费用的支出。斯坦门茨写到: “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
我认为不足之处:教学容量大,教学紧凑,如果时间把握不好, 教学进度可能会受影响。
2024 课件
感谢观看!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试着说说下面故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A.一传十,十传百
传递性、共享性
B.找路时,使用旧地图,往往误事
时效性
【教学评价】
评价项 目
个人评 价( 40%)
组内互 评( 20%)
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设计者:刘萌青(一)概述1、课名是《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上海科教出版社)高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所需课时为一个课时。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于理论性较强,所以我准备重在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体验丰富多彩的信息、了解信息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认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评价和鉴别信息。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概念;(2)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理解信息如何传播;(3)掌握信息的特征,学会判断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归纳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喜爱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四)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本节课所牵涉的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事物。
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老师举的例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获得感性认知,进而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及其信息有哪些特征,了解信息,并实时关注各类信息,了解信息为我们带来的好处。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提问法、举例子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通过讲解、提问等环节完成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初中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不过,那时主要注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对“信息”这一词的确切内涵和特征可能都没去关注过,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
并且,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分析,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因此必须采取讲授法,讨论法,例举法等方法相结合来讲解,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2.难点:(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五、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例举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
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教科版必修1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
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
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
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
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 课件

香农与信息论
关于文字、数字、图形、声音的知识已有几千年历史了。但是它们的总称是什么,如 何统一地 计量,直到19世纪末还没有被正确地提出来,更谈不上如何去解决了。20世纪初 期,随着电报、电 话、照片、电视、无线电、雷达等技术的发展,如何计量信号中信息量 的问题被隐约地提上日程。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2001)是美国数学家、信 息论的创始 人。他先后发表了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和《噪声下的通信》,系统论述了 信息的定义、怎样数 量化信息、怎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编码等通信的基本问题,给出了信 息熵的概念和通信系统的模型, 提出了信息量的数学表达式,并解决了信道容量、信源统 计特性、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一系列基 本技术问题,为信息论和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 香农被誉为“信息论之父”。 香农在引入熵(指体 系的混乱的程度)的概念进行信息的定量计算的时候,明确地把 信息量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程度的 减少。这就表明了他对信息的理解,即信息是用来减少 随机不定性的东西,或信息是确定性程度的 增加。
(1)普遍性
信息不是虚无缥缈的事物,只要有事物运动,有数据存在,就会 有信息存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可以被 人们感知、获取、传递和 利用。
(2)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我们可以借助计 算机、 网络、手机等工具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许多事情。
(3)共享性
“
THANKS
”
各小组根据项目选题及拟订的项目方案,结合本节 所学知识,了解信息及其基本特 征,进一步完善该项 目方案中的各项学习活动,并参照项目范例的样式,撰 写相应的项目 成果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 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但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 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 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列举出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并能结合具体实例,感受信息的丰富性,体会信息的重要性,从而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信息定义的理解。
2、信息实例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媒体播放,感性直观;师生游戏,互动活跃;协作交流,切入重点;启发引导,突破难点;探究思考,提高兴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环境】教室【教学准备】1、制作PPT 课件。
2、搜集素材,制作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卡。
八、教学过程九、教后反思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凝神欣赏, 不知不觉导入课程。
运用启发引导、互动游戏、实时情景等手段, 使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达到了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探究,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
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些特征。
5.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二、教材内容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 1节,从内容上讲,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
前者是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开篇章节,不能停留在概念的讲解和理论分析上,而是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着手,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方法与策略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
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
我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
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其他3~4位同学继续谈,掌握时间,避免夸夸其谈)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

1. 软硬件资源:
- 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网络连接。
-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 打印机,用于打印学生作业和资料。
2. 课程平台:
- 班级微信群,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作业。
- 学校官方网站,提供课程相关资源和学习指南。
3. 信息化资源:
- 教学软件,如PPT、Word、Excel等,用于制作教学课件和作业。
1. 学生层次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如电视、网络、手机等,对这些信息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对信息的特征和处理方法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信息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全面。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简单的信息搜索和处理,但可能缺乏系统地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 信息特征的软件工具,如数据可视化工具、信息分析软件等,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利用拓展资源中的书籍和在线课程,进一步深入学习信息的特征和处理方法。
-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拓展资源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信息的特征和处理方法。
-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拓展资源中的软件工具,通过实践来掌握信息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3. 课后拓展应用
-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提供拓展资源,反馈作业情况。
- 学生活动: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反思总结。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 作用与目的: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拓宽知识视野,促进自我提升。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课件

(载体依附性) ❖人们对“红灯停,绿灯行”的理解,主要突出反 应了信息的( 真伪性 )。
❖全球定位系统( 实现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 弹的精确制导 )体现了信息的( 价值相对性 )。
❖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京 奥运会的精彩比赛。 (传递性和共享性)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时效性
引入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信息可 以分享,但实物不能同时共有)
• 从自身引入问题(现在的人喜欢在淘宝上购 物,老师也经常购物,有天收到一张优惠券, 过了一个月老师想要那张购物券时发现已经 不能用了,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引入信息具有时效性,要按时利用 信息才能体现信息的真正价值。
• 视察图片: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 1、 听声音,从刚才的声音和学校 的铃声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上课或下课
• 2、从以下标志中可以得出什么信 息?
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 符号、图像、声音、情景、 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书是不是信息?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不是信 息,而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表现形态。信 息是通过载体来表示(表达)和传播(传 递)的。
回答张三和李四是邻居,张三想去昆明旅游, 而李四不去,那这个气象图对谁有用?
引入信息的价值具有相对性:一条信息 对一个地方或一个人有价值,对另一个人 或另一个地方不一我们为什么会看得到这个新闻、是不是只 有我们才能看?如何是分享一个苹果,两个人能 同时有这个苹果吗?
书是文字、图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载 体,而书本身并不是信息
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 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同一个信息可 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同信息可以依 附于同一个载体。如:一则新闻我们在 电视上看到,可以在广播上听到了,在 报纸上也可以看到了。
信息技术七上第01课(核心素养版)

第一单元(1.信息及其特征)
课型
新课第(1)课时
教具学具
一体机、计算机
授课时间
本单元
目标
认识信息的主要特征,具有鉴别信息真伪的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文化背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能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
“一车大约多少斤?”总经理问。
鲍勃立即赶回去,过了一会儿回来说,车上有40多袋土豆,每袋约20斤。
“多少钱一斤?”总经理问。鲍勃又要跑回去,但总经理把他拉住了:“鲍勃先生,请休息一会吧。”他派人把托德叫来,对他说:“托德先生,你马上去集市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不一会儿,托德回来了,他向总经理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多袋,共800多斤,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已经带回几个土豆请总经理过目。他还了解到这位农民今天下午还要拉一车西红柿上集市,据说价格还可以,他准备再和这个农民联系一下。
教学意图: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意识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并自然的引入本节教学内容。
(二)互动体验,学习新知
感受什么是信息
(1)感受身边的信息
老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身边常接触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出自己对信息的认识。
师:以上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对信息的认识,都说的很好,由于信息这一概念被广泛用到各个领域,不同科学领域的专家对信息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或者说信息就是指消息”等,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中外学者对信息的认识,再共同感受一下什么是信息。
结论: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要以积极开拓的心态去使用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9
• • • a微电子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感技术
信息的发展
语言→文字→书籍→电报→电话 (1876)→无线电→电影(1894)→ 电视(1925)→电子计算机是19() ( ENIAC) →阿帕网(1969ARPANET) → (网络传输协议)→ (Internet)
七年级信息技术(云南 人民出版社)
第1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2单元 制作电子报刊 第3单元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1 课 信息的特征
天文奇观3-[彗星撞击地球]欣赏
特征
特征
特征
通知
经学校研究决定,初一年级学生将 于9月11日上午9:00在学校操场举行 “新生军训汇报演出”。请全体初一师 生准时参加。 教导处 2011年9月5日
• 古代:获得和传递信息的途径单一
• 别 信息的真伪!
你能正确识别信息的真伪吗?
二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想一想: 我们是怎样获取信息的?
古代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
现代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
• 有些信息的获取需要借助工具,这样能帮助我们 获得更多的信息。
月球表 面
植物的 花粉
信息的传递比 较
特征
总结:信息 的概念
信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 像以及其他一些方式传送的消息。
信息与信息技术P9
• 信息:广义上就是消息、谈论的事情、新 闻 •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 ),以( )和通信技术为核心,是指 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递、加工等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p9
1、语言 2、文字 3、印刷术 4、电报电话、电视 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
信息技术的影响
一、积极:P11 1. 改善教育、 二、消极: P15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 术(P18) •泛滥、
2. 电子商务、
3. 远程医疗 4. 交流便捷
•污染、
•犯罪、 •沉迷网络
“网络水军”来袭虚假信息危害该 如何减轻?(视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