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案-精品.pdf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糖尿病痊愈医案

中医治疗糖尿病痊愈医案

中医治疗糖尿病痊愈医案一、患者信息患者编号:0001性别:男年龄:45岁身高:170cm体重:65kg吸烟史:无饮酒史:偶尔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二、症状描述患者自述近期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等症状,伴有乏力、精神疲惫、口渴口干、视物模糊等症状。

空腹血糖为11.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8.5mmol/L,尿糖(+++)。

三、诊断过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

中医认为,该患者属于消渴病范畴,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患者的舌质红,苔黄燥,脉象弦细而数,亦符合消渴病的诊断标准。

四、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原则: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治疗方法:针灸疗法、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

1.针灸疗法: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针灸,每周2次,疗程为2个月。

2.中药汤剂:自拟消渴降糖方,药物组成包括黄连、天花粉、生地、丹参等,每日1剂,疗程为3个月。

3.口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疗程为3个月。

五、治疗效果和时间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口渴口干、多尿等症状基本消失,视物模糊也有所减轻。

空腹血糖降至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9.5mmol/L,尿糖阴性。

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六、随访记录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进行随访,患者症状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七、痊愈证明根据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随访结果,证明该患者已经痊愈。

在此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病情反复。

总结:本医案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中药汤剂和口服中成药,成功治愈了一例糖尿病病人。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同时,随访记录显示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痊愈后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医案

糖尿病医案

糖尿病医案医案一王某某,男,45岁,家住山东,2013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多年来身体肥胖,最重时体重达198斤(身高176cm)。

患高血压多年,脑梗半年多,左侧肢体无力。

脑动脉严重狭窄,已放一个支架。

糖尿病9年,起初用降糖西药治疗,但近1年多来,病情越来越重,加用胰岛素治疗,血糖也难以控制。

近来看了我在江苏卫视讲座的《吃走糖尿病》节目,故特来求治。

就诊时体重160斤,面色暗浊,虽一日三餐服用降糖西药,还注射胰岛素4次(共注射48单位),但空腹血糖仍高达9.3,身体极度乏力,头晕耳鸣严重。

久受病痛折磨,患者精神几近崩溃,常有自杀念头。

舌淡红而胖,苔白,左脉微弱,右脉濡缓。

虽然患者一体多病,但综合其脉舌色症分析,皆因气虚湿盛,血络瘀阻所致,故治拟益气化湿,活血通络。

并宜注意饮食调养,少食肥甘,多食叶茎类蔬菜。

处方:生黄芪30g、炒苍术30g、党参30g、猪茯苓各15g、丹参30g、鸡血藤30、枳实15g、厚朴15g、决明子20g、生槟榔2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5g、川牛膝10g。

3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二诊:2013年11月4日。

服以上中药,并配合饮食调养,仅仅一周,空腹血糖就由9.3降至5.9。

于是停用降糖西药及胰岛素,单用中药及饮食调养。

至今已两个多月(停用中药已一个多月),空腹血糖一直维持在6以下。

体重由160斤减至155斤,体力增进,面色改善,血压稳定,头晕已除,耳鸣减轻,舌淡红而胖,苔白,左脉细弱,右脉濡缓。

前方效果明显,故仍以前方加减,巩固疗效。

生黄芪30g、炒苍术30 g、党参30g、猪茯苓各15 g、当归15 g、川芎10 g、桂枝15 g、地龙15g、红花10g、桃仁10g、丹参30g、鸡血藤30g、枳实20g、厚朴15g、决明子20g、泽泻15g、生龙牡(先煎)各30g。

3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药后体力精力进一步改善,精神状态良好,高血压及脑梗症状减轻,血糖一直维持正常,故停服中药,仅以饮食调养。

经方治“糖尿病”医案三则!

经方治“糖尿病”医案三则!

经方治“糖尿病”医案三则!村长侃中医无经方不中医求医不如养生养生不如寡欲糖尿病医案三则口述整理、摄影:圆光整理校对:无忧村服务小组禅心音乐:圆光 - 禅心七韵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消:指是饿的快,渴:指的是喝水不解渴。

此病民间也称作是“富贵病”。

分析糖尿病的病因,古人已给出如下答案:1、先天禀赋不足:五脏亏虚,元精不足,气血虚弱,终至精亏液竭而发为消渴。

2、饮食不节,伤及脾胃:饮食无度,脾失健运,水谷津液不归正化,反直趋而下化为小便,亦为消渴之因;或饮酒无度,火热内积,致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津伤液枯,发为消渴。

3、情志过极: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情志不舒,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灼肺胃阴津,下灼肾阴;或思虑过度,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损耗心脾精血,灼伤胃肾阴液,均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4、外感六淫:毒邪侵害中医认为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胰腺),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可发生消渴病。

消渴也分阴阳有一类消渴,病人口中干渴,晚上夜尿频多,冬天手脚冰凉。

中医认为是阳消,是身体阳气渐渐消减,不能够把水液蒸上去,清阳不能出上窍。

所以手足凉,咽中干,阳不能化气,水液不上承,往下掉,所以尿频。

阴消,就好比锅里没水了,结果锅盖是干的,这时你加水就能够滋润。

阳消,就是锅里虽然有水,但锅下火力不够,阳气消减,导致水不气化,不往上蒸腾滋润,那么锅盖一样是干的。

一大锅水,下面火力不够,你放一整天,上面锅盖都是干的。

一旦下面加把火,就像蒸馒头一样,上面自然水雾蒸腾,锅盖得润。

对于人体而言,五脏的锅盖就是肺、咽喉,所以想要上面的肺、咽得到滋润,那么下面阳气一定要足。

《黄帝内经》叫地气上为云。

但是这个地气向上变为云的过程,靠的是一股阳气,中医称之为阴随阳升。

没有充足的阳气,阴液不能够被气化到上焦,滋润蓝天。

所以大家看地球外表那层大气层,对应人体是肺,大气层充满着水气云朵,全凭阳气把地面的水蒸发上去。

中医医案——糖尿病(四)

中医医案——糖尿病(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养阴清热汤加食疗治愈消渴病病案:汤某,男,60岁。

初诊:1985年3月16日。

主诉及病史:素体肥胖,近月来纳食增多,食后饥嘈,形体反见消瘦,头昏目糊,神疲乏力,口渴引饮,小便清白起泡,夜尿尤多。

诊查:尿糖(++++),血糖318mg%,脉滑、苔黄腻而燥,质偏红,边有齿痕。

辨证、治法:此乃肺、胃、肾三脏积热伤阴,治拟养阴清热。

处方一:杞子50g 鸡内金15g 怀山药250g上药焙干研成细粉,每次25g,每日2次吞服。

处方二:制首乌10g 制玉竹10g 麦冬10g 葛根10g 元参10g 生石膏15g 生地10g 7剂二诊:服药后口渴已减,夜尿已少,仍头昏目糊,神疲乏力。

尿糖(++)。

续服前方药。

服药1个月后复查尿糖均阴性,血糖降至120mg%,续服前方药半月而停药,情况良好。

按语消渴之因,主要是由于肾阴虚亏,肺胃火旺所致,患者因肺热而津耗口渴,胃热则消谷善饥,肾虚则不能制水而多尿。

治以滋水治本,制火治标,取得较好效果。

其中以怀山药、杞子等研粉吞服,能起到食疗作用。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39,盛循卿医案。

盛循卿,1917年生。

浙江省杭州市人。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初受业于杭州名中医杨仰山先生门下,复得皖五世儒医汪清白先生精心传授,凡医籍经典,皆悉心研习,博汲精要。

弱冠时尽得师传,旋于杭城悬壶设诊。

每每扶危救厄,屡起沉疴;且免费义诊,赠药于贫病者,自此远近闻名,医誉鹊起。

解放后,致力于卫生保健事业,为浙江省和杭州市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临床对中医内科、儿科殊有研究,更善于将仲景学说灵活施用;对四逆散古方的应用阐发,造诣尤深。

对医治中风、情志病、高血压、糖尿病、泌尿系疾病及小儿泄泻、疳积等病也皆有经验。

曾在《浙江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糖尿病五十例治疗小结》、《悬饮》、《盛循卿医师治高热急症案例》等论文十几万字。

糖尿病中医医案

糖尿病中医医案

糖尿病中医医案糖尿病中医医案(二)糖尿病二彭某某,女,53岁【初诊】糖尿病发现3年余。

血糖230n培/dl,尿糖+~+++。

一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白形肥,脉象濡软,按之缓大而虚,舌白体胖质嫩且润。

口渴不甚明显小便数多而色清白。

中阳不足,先用益气补中方法。

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

七付【二诊】药后气力有增,脉仍濡软,舌白苔润,再以前法进退。

黄芪60克,南北沙参各2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

七付【三诊】患者依上方服药一月,自觉精力较前太增,诊脉仍属孺软,按之已觉有力,舌白苔腻,根部略厚。

仍用前法加减。

黄芪6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服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降至110mg/dl.尿糖转阴,各种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案患者渴饮不甚,疲乏无力明显,脉象虚大,舌胖淡嫩,据脉证辨为气阴两虚。

气不化津,故渴。

治以益气养阴与补肾壮元并举,方中重用黄芪益气,沙参、麦冬、五味子三药为生脉散,合黄芪共奏益气生津之技,杜仲,川续断、补骨脂,平补肝肾,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生熟地滋阴添精。

若久服朴益,恐运化不及,可加入焦三仙、水红花子助消化、运三焦,使补而不滞,则可常服以为图本之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三李某某,男,47岁【初诊】糖尿病发现三年余,空腹血糖180~200mg/dl,尿糖+~+++。

口服西药优降糖及中药消满丸效果欠佳。

自觉口干舌燥,渴欲热饮,一身疲乏无力,形体较胖,脉象湃软且大,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腰酸而痛,夜多小便。

宋阳经方医案——糖尿病

宋阳经方医案——糖尿病

宋阳经方医案——糖尿病宋某,男,45岁主诉:发现糖尿病两月余患者最近两月间无明显诱因体重消瘦13公斤,现体重81.5kg,遂于南阳市某院体检,体检结果显示空腹葡萄糖23.5mmol/L,甘油三酯4.53 mmol/L,总胆固醇6.00 mmol/L,总胆红素20.4 mmol/L,肌酐124.6 umol/L;血压170/110mm/Hg刻诊见病人形体肥胖,面色暗黑,双目白睛满布血丝(经五官科诊断为眼底出血),病人诉近来口渴异常,且小便量大次频,,从南阳市乘车来门诊一个小时时间即觉口渴难耐,下车狂饮两瓶矿泉水,饮罢则急至卫生间小便,手指关节僵硬不能屈伸,晨起尤甚,近一周视物出现重影,平素畏寒肢冷,动则汗出淋漓,时有燥热汗出,口不苦,不呕,大便三至四天一次,粪质不干,但解之不顺畅,身困乏力,睡眠差,心情抑郁,舌淡红,舌苔白厚而腻,脉象沉涩,余辩为外有营卫不和,内兼脾肾之阳不振,水道不通,津液不能输布,处《伤寒论》桂枝汤合《金匮要略》瓜蒌瞿麦丸:天花粉30g 瞿麦15g 云苓20g 生山药20 黑附片15g 桂枝15g 生白芍15g 炙甘草10g生姜15g 炙甘草10g五副水煎服每日一副二诊:服上方效佳,口渴明显减轻,小便量亦减少,,白睛之中血丝减轻,视物重影好转,燥热汗出次数减少,手指僵硬无明显变化,效不更方,上方续服七副。

三诊:饮水量及尿量进一步减少,手指僵硬较前亦有好转,白睛已基本无血丝,视物重影已愈,今日测血糖16.9 mmol/L仍守前方续服七副。

四诊:服上方上午口渴已不明显,下午仍有口渴感,饮水多,下肢有沉困感,燥热汗出已不明显,舌淡红,舌苔白腻但较前减轻,脉象沉涩,仍守上方,下午为一日之阴,病人下午口渴明显,说明其阳气依旧不足,且下肢沉困,此水湿趋着于下,故去桂枝汤,合用真武,以加强其通利水道之力:天花粉30g 瞿麦15g 云苓30g 生山药30 黑附片20g 干姜30g 生白术20g 生姜30g七副水煎服每日一副五诊:今日测血糖13.3 mmol,体重84.5kg,口渴于下午四点至晚间十点之间仍有,其余时间已不明显,小便量续减,仍有手指关节僵硬,汗出偏多,舌脉如前,仍守瓜蒌瞿麦丸合防己黄芪汤:天花粉30g 瞿麦15g 云苓30g 生山药30 黑附片30g 防己15g 生黄芪30g生白术20g 炙甘草10g七副水煎服每日一副六诊:服上方口渴已不明显,小便频数好转,已可以坚持近两小时解一次小便,但所解之量仍大,身困乏力好转,心情抑郁亦好转,汗出已正常,但仍有手指关节僵硬,舌脉如前,上方继服七副。

中医医案——糖尿病(十六)

中医医案——糖尿病(十六)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养金水法治愈消渴病案:顾某,女,52岁。

初诊:1987年11月5日。

主诉:口渴多饮多尿数年。

患有糖尿病15年,常服西药降糖药无效。

口干目涩,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大便秘结,疲乏无力。

诊查:尿糖(++++),空腹血糖10.5mmol/L。

舌质偏红,苔薄糙,脉细。

辨证:阴虚燥热,肺肾俱亏。

治法:清养金水法。

处方:北沙参30g 肥知母15g 山萸肉10g 天花粉20g 泽泻10g 干地黄20g 葛根10g 天冬、麦冬各15g 淮山药30g 二诊:1987年11月18日。

药后口舌不燥,口渴亦较前减轻,尿量基本正常。

舌质红苔薄。

原方加太子参继进10剂。

三诊:1987年12月2日。

药后症状基本消失,体力渐增,舌质略偏红,苔薄白,脉细。

仍以清养金水法续治,以巩固疗效。

处方:北沙参30g 天冬、麦冬各15g 粉葛根10g 川石斛15g 泽泻10g 干地黄20g 山萸肉10g 太子参10g 10剂间日服11988年元旦随访,症状消失,精神健旺,复查空腹血糖为5.55mmol/L,尿糖阴性。

按语患者糖尿多年,阴津内耗,燥热偏盛,烦渴多饮,多尿。

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肺津为五脏灌溉之源,阴津一体、金水相生。

周老治用生地黄、山药、山萸肉滋肾养阴,沙参二冬润肺生津,知母花粉清燥止渴,葛根升津上奉,泽泻泄浊下行。

立方抓住肺肾二脏清纯不杂。

药后高原津充、至阴水足,则枯涸之田自然嘉禾重青。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35-236,周贤良医案。

周贤良,男,1918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人。

南通市海门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周老从医六十余年,曾于23岁跟随当地老中医学习,并在乡下行医。

解放后又到南通专区进修班学习中医。

继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

毕业后回南通市海门县中医院工作。

周老学宗经典,兼取众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内科疑难病证颇有研究,闻名于省内外。

糖尿病医案(中消)一1页

糖尿病医案(中消)一1页

糖尿病医案-中消1页田某某,女,22岁【初诊】糖尿病发现半年余。

血糖280mg/dl,尿糖+++。

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食毕即饥,饥而再食。

一日夜可食主食3000克以上。

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燥,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有力。

证属胃火炽盛灼津。

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15克,大黄3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七付【二诊】药后口渴稍减,仍饥而欲食,大便干结,心烦灼热。

病重药轻,再以原方重投。

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三诊】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

脉象槽数,舌红苔黄。

药已中病,原法继进。

生石膏100克,知母15克,大黄8克,芒硝8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四诊】口微渴,食已不多。

胸中烦热消失,睡眠甚安。

大便日二、三行,不干。

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略干。

火热渐清,津液不足,前法进退。

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七付【五诊】舌红口干,脉细数,改用养血育阴方法。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知母10克,花粉10克,五味子10克,竹叶茹各6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女贞子10克,七付【六诊】食眠如常,二便畅通。

舌红苔薄白,脉象孺软,按之略数。

继用前法加减。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沙参20克,五味子10克,花粉10克,石斛10克,批杷叶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白芍药10克,七付后以上药加减,续服月余,查血糖降至120mg/dl.尿糖为+~士,诸症悉平。

【按】:本案为中消重症。

所谓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特征,饮食不为叽肤,故患者形体消瘦。

渴欲冷饮,便干溲赤,一派胃火炽盛之象。

故初诊即采用釜底抽薪,用大承气合白虎汤,服后症略减,减不足言,是病重药轻,故二诊便投以重剂。

中医医案——糖尿病(九)

中医医案——糖尿病(九)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气养阴为主治愈膏淋病案:顾某,男,56岁。

主诉及病史:病已经年,口干思饮,食不知饱,小溲如膏,精神不振,身倦体乏,唐山某医院检查血糖尿糖均高,诊断为糖尿病。

诊查:舌质红不润,脉豁大三部皆然。

辨证:燥热为害,三消全备,缘以平素恣欲,喜食膏腴,郁热上蒸,则口干欲饮,胃热则消谷善饥,病及下焦,则小溲如膏。

脉豁大,元气已伤,本实先拔,气阴两亏,故寸关尺三部均现如是脉象。

治法:拟益气为主,佐以养阴生津为法。

处方:西党参15g 生黄芪30g 绿豆衣12g 生熟地各10g 怀山药60g 五味子10g 金石斛10g 天门冬10g 南花粉18g 鲜石斛10g 麦门冬10g二诊:服药7剂,诸症均减,小便已清,食量渐趋正常,惟仍易疲倦,大便时干燥,仍遵前法。

处方:西党参15g 生黄芪60g 五味子10g 怀山药60g 晚蚕沙(炒皂角子10g同布包)10g 天门冬6g 瓜蒌子10g 火麻仁12g 麦1门冬6g 瓜蒌根10g 油当归12g 生熟地各10g 肉苁蓉18g绿豆衣12g三诊:服药6剂,诸症均减,血糖尿糖均已恢复正常,精神健旺,但多劳则疲乏无力。

回乡在即,拟用丸方常服一两个月巩固。

处方:金匮肾气丸,每日早晚各服10g。

大补阴丸,每日中午服10g。

按语本案三消俱备之糖尿病以气虚表现为主,“有是证,用是药”,虽为汤剂,重用黄芪、山药补气健脾加强运化功能。

治消渴病要注意补气和滋阴的比重,本例以益气为主,用麦门冬饮子为主方加减,两诊共服汤剂13剂,血糖尿糖均恢复正常,遂用丸药收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238,施今墨医案。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一位中医革新家和教育家。

施氏13岁得舅父河南安阳名中医李可亭亲授,发奋习医。

1932年独资创建华北国医学院,兼任院长。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糖尿病治验2则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糖尿病治验2则

医案2
患者王某,男,62岁,有多年便秘病史。患者自诉每次排便均需用力,且大 便不成形,伴有腹部隐痛。黄煌教授根据该患者的表现,选用桂枝汤合四逆散进 行治疗。
黄煌教授认为,该患者属脾虚气滞,肠胃传导功能失常。桂枝汤合四逆散可 调和脾胃、行气导滞,进而缓解便秘症状。
医案3
患者李某,女,28岁,便秘伴有多梦、易醒、心悸等症状。黄煌教授针对该 患者的病情,选用酸枣仁汤合用桃花四物汤进行治疗。
黄煌教授根据患者症状、舌脉表现,认为其证属肾阴亏虚,肺胃燥热。治以 滋补肾阴、润燥清热,选用《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合《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加 减。具体药物如下:生地黄15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g,牡 丹皮10g,知母10g,石膏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天花粉15g。每日1剂, 水煎服。
黄煌教授是著名的中医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特别是在经 方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他主张“方证对应”治疗原则,认为“有是证,用 是方”,强调个体化治疗,将经方应用在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 临床效果。
医案一
患者李某,女,56岁,2019年10月10日初诊。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5年,长期 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理想。近半年来出现口干渴、尿频、腰膝酸软、乏力 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空腹血糖(FPG)8.6mmol/L,餐后2小时 血糖(2hPG)13.4mmol/L。

医案1
患者张某,女,45岁,长期便秘困扰着她。每周排便次数不足3次,且排便 困难,大便干硬。此外,她还伴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黄煌教授针对该 患者的病情,采用了大柴胡汤进行治疗。
黄煌教授认为,该患者属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以致大便干硬、难以排出。 大柴胡汤具有清胃泻火、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缓解该患者的便秘症状。

糖尿病医案(一)

糖尿病医案(一)

糖尿病医案(一)---------------------------------------------------------------------------------- 作者:阿辉复泰草堂问诊单性别:男生辰:(公元)1970年7月5日时(农历)籍贯:广西桂林婚否:已婚职业:教师身高: 1。

65米体重: 62公斤腰围: 2尺6寸肤色:黄主要症状:目前主要症状为双下肢外侧有灼烧感疼痛, 晚上睡觉尤其明显, 影响睡眠, 怕冷怕热, 出汗后灼痛尤其明显. 手指及脚趾凉. 麻, 心跳快。

易疲惫, 难入睡, 睡着了又易醒. 咳嗽。

双嘴唇干焦。

发病经过:今年6月5日才查出, 当时空腹血糖为17mmol/l, 尿糖+ + + +,(此前已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一年, 其它无不适症状) 查出后曾用西药优降糖, 达美康各四天, 后用盐酸二甲双胍及一种保健品至今(保健品中含有绞股蓝等中药及微量元素维生索等) 服后感觉精神状态可以, 抵抗力增强, 不脱发了, 头发变得乌黑发亮, 曾于8月4日到外地旅游, 因带药不够而停药10天左右, 由此出现灼痛感,8月20日后难以入睡, 并且睡着后上半身及头部浑身大汗, 枕头全湿, 后找几个中医开了六味地黄汤加减, 加服灵芝苞子胶囊,睡觉出汗现象无,不知是因天凉还是药的作用,后听大医院的医生及医学院的教授讲:初发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使胰腺休养有可能恢复正常功能,便于9月10日开始打胰岛素至今(己有5天),现上网看到您的关于糖尿病的精妙论断,使我又恢复了治愈该病的信心,望先生赐方施治,我将全力配合,并及时将情况反映。

我在家熬中药很方便的。

西医病名:糖尿病并发神经症状是否长期用过激素:否是否大量用过消炎药:否是否做过内脏手术:否2、请选择下列部位身体状态(将所无状态删除)——脉:左:快,有力,沉,细数右:快,有力,沉,细数面:黄舌:尖红,白苔目:流泪,左口:苦,干,流涎,胸:闷(左)外阴:阴囊(痛,凉,坠胀)心:烦,悸,跳快手:十指尖冷. 麻. 关节僵, 硬, 左手更严重背: 背部心脏有时麻腰(酸,胀,左,右,中间):左右腰皆酸胀, 左右肾经B超检查各有结石一个0.4*0.7及0.5*0.9。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医案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医案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医案张某,男,50岁,德阳二重厂干部。

初诊:1980年6月4日。

主诉:阵发性心慌心悸已3年,西医检查为高血脂、冠心病,曾入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

近日来口渴特甚,频繁引饮,心烦,夜间小便4~5次,体重减轻5kg,查血糖偏高,尿糖(),诊断为糖尿病。

西医用降糖药配合中小量胰岛素,中医按消渴施治,投甘寒养阴之剂,用玉泉丸、参麦散、白虎加参汤等,症情未见控制,遂来求治。

当时症见夜尿多,心悸,心慌,头昏失眠,小便浑浊起泡,口渴多饮,一昼夜超过4瓶(2L水瓶),口黏腻、时发苦,五心烦热、懊恼,初起饮食增多,近来锐减,大便先干后溏,苔黄腻,脉濡缓。

辨证为湿热蕴结中焦,气不化津,必先令湿热分解,湿化热清,方可益脾转输为治,拟三仁汤合栀子豉汤。

藿香10g 薏苡仁24g 杏仁10g 白豆蔻(后下)10g 法夏10g 厚朴10g 大腹皮10g 陈皮10g 焦栀10g 淡豆豉10g 滑石(先煎)12g 通草6g二诊:6月12日。

服药6剂,口渴失眠、口中涎腻等症减轻,脘腹闷胀好转,血糖有所下降,尿糖(~ ),夜尿仍频而多泡沫,口渴,活动后心慌头昏,不耐烦劳,苔渐退,脉缓无力。

宜调理脾胃、输转津液,用七味白术散健脾化湿、益胃生津为治本之计。

潞党参24g 焦白术10g 茯苓10g 藿香10g 木香(后下)10g 粉葛12g 花粉12g三诊:7月10日。

患者服上方17剂,症情大有好转,复诊时精神爽快。

喜诉:数月来口中干腻发苦,现舌上已有津液润泽,甚感舒适,口渴大减,日饮水1瓶即可,腹胀轻微,饮食知味,活动后不感心累,小便次数减少、色黄浊而臭,仍有泡沫,晚间心烦,头面散发小疖疮,查血糖又有下降,苔黄中腻,脉滑微数。

运脾输津已获效,诸症得减,七味白术散不宜再服,恐温燥太过反伤津液,宜宣化中焦兼清利下焦余滞湿热,拟三仁汤加味。

白蔻仁(后下)10g 法夏10g 厚朴10g 苍术10g 黄柏10g 玄参18g 薏苡仁18g 藿香10g 滑石(先煎)12g 通草6g 杏仁10g 竹叶10g6剂后,血糖降至正常。

医案分享:糖尿病

医案分享:糖尿病

医案分享:糖尿病
医案分享:糖尿病--降糖饮(丸)
处方:五味子、知母、麦冬、山药、生地、元参、黄芪、苍术、石膏、人参、杞子、何首乌
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至尿糖转阴后,上药可作丸剂,每日3次服用,高血压、冠心病者可加葛根、黄芩、丹参;皮肤有疖肿者可加公英、黄柏、僵蚕;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尿频多加山萸肉。

中医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养阴生津,润燥清热
临床效果:观察治疗80例病人,多在服药后5-10天明显见效,一个月左右血糖基本恢复正常。

(若服至40天无效者,视为无效,应改用其他方药治疗)。

按:此“降糖饮”适用于中、轻型病人。

如属于重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有肝脏疾病,结核病者应配合西药治疗为要。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糖尿病医案

糖尿病医案

糖尿病医案治疗糖尿病的案例一、郭正杰中医辨证治糖尿病方治糖尿病(脾肾两虚)方处方:熟地、山药、黄芪、扁豆各20克,山茱萸、党参、葛根、白术各12克,当归、肉苁蓉、茯苓各10 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肾。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脾。

肾两虚型。

症见口渴多饮,小便量多,腰膝酸软,肢冷,气短懒言,身倦,腹胀便溏,伴浮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阴虚毒蕴)方处方:玄参、麦冬、生地、天花粉、连翘、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20克,丹皮、竹叶、白薇各 10克,黄连、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泄热滋阴,清热解毒。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阴虚毒蕴型。

多饮、多尿、多食不显著,化验空腹血糖较高,并发多发性疖肿,伴心烦失眠,潮热,舌红苔黄,脉洪或数。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阴虚肝郁)方处方:熟地、山药、生地、麦冬、白芍各15克,白术、丹参、山茱萸、茯苓、当归、柴胡各10克,薄荷、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生津,舒肝解郁。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阴虚肝郁型。

临床症见多饮而渴不止,或多食而善饥,或尿多而味甘,口苦咽干舌燥,心情不畅,两胁胀痛,嗳气脘满,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血瘀气滞)方处方:柴胡、当归、桃仁、丹参、天花粉、赤芍各 10克,生地、葛根、麦冬各15克,甲珠、红花、甘草各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血瘀气滞型。

症见口渴欲饮,多食易饥,或小便量多而混浊,伴头痛,胸痛,胁痛,舌淡紫黯,脉沉涩或沉滞。

二、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曹淑芬献方淡竹叶生津止渴治糖尿病淡竹叶,清心除烦之妙药。

夏日以之煎水代茶,可消暑热,宁心神。

治疗妊娠五六月心惊胆怯、虚烦而渴的子烦证,余常用《证治准绳》中的竹叶汤,颇有效验。

方用:人参、麦冬、茯苓、黄芩各5克,淡竹叶10片。

中医医案——糖尿病

中医医案——糖尿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气养阴化瘀治疗糖尿病治疗期间共服药约49剂,治疗时间1.5个月。

病案:哈某,女,74岁,2010年5月27日。

主诉:体检发现血糖升高20余年。

病史:20多年前因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诊为2型糖尿病,用西药(格华止、拜糖平)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目前已合并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史。

曾住院改用胰岛素治疗,现注射诺和灵30R早餐前10iu晚餐前8iu,出院后未规律监测血糖,血糖仍控制欠佳,近期空腹血糖在9mmol/L左右,餐后血糖未测,为寻求中医治疗而前来就诊。

初诊:头晕不适,口干,目干涩,哈欠频频,双下肢麻木酸痛,乏力,夜尿不多,大便黏滞。

空腹血糖9mmol/L 左右,血压150/76mmHg。

舌体暗,苔白稍厚,沉弦。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消渴病,消渴病肾病,消渴病痹病。

辨证审杋:五脏柔弱,内热熏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日久成气阴两虚,挟瘀阻络之证。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葛根15克黄连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红藤15克牛蒡子15克分心木15克丹参12克牛膝15克川楝子15克木瓜15克益母草40克杜仲15克桑寄生20克茯苓20克决明子15克山楂15克夏枯草20克僵蚕15克水蛭面6克(冲)。

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二诊:2010年6月3日。

头晕、口干稍减,哈欠仍多,目干涩发痒,双下肢麻木酸痛,乏力,大便干而不畅。

因心理抗拒自行停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稳,空腹血糖>15mmol/L,餐后2h血糖>20mmol/L。

血压142/70mmHg。

舌淡紫,苔薄白,脉沉弦细。

治以益气养阴清热,祛瘀通络。

方药:葛根15克黄连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知母15克泽泻12克路路通15克益母草50克杜仲15克桑寄生20克夏枯草15克决明子15克肉苁蓉20克生黄芪30克水蛭面6克(冲) 天麻15克红藤20克白术15克生石膏25克(先煎)。

中医医案——糖尿病(三)

中医医案——糖尿病(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滋阴为主治愈肝经湿热蕴结病案:张某,男,45岁。

主诉及病史: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自以为健康无病。

半个月前头昏乏力,嗜睡懒动,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尿糖(+++),血糖150mg%(空腹)。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82单位。

心电图提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诊查:就诊时症见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每餐能吃稀饭20碗,口渴多饮,尿多,舌中根黄。

辨证:此因胃热炽盛,灼伤阴津,加之肝经湿热蕴结。

治法:治以清热滋阴为主,清利湿热为辅;嘱其控制饮食。

处方:石膏30g 知母10g 甘草3g 生地12g 丹皮10g 茯苓12g 泽泻12g 内金6g 天花粉12g 茵陈12g 苡仁12g 石见穿15g 12剂二诊:药后“三多”症状基本消失,今日早餐后尿糖(-),血糖降为81.5mg%,舌质嫩红,苔中根黄。

前方既合病机,效不更章,原方药续服15剂。

三诊:糖尿病“三多”症状已消失,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降至40单位以下;中根苔仍然黄厚。

胃热仍重,阴分受耗,原方去茵陈、苡仁、石见穿,加麦冬12g、川石斛12g。

8剂。

四诊:经治以来,“三多”症状一直未发,多次查尿糖、血糖均在正常范围。

此证经治颇为应手,嘱回乡后经常服用六味地黄丸,并间断服用清热滋阴之方药,以巩固疗效。

按语糖尿病患者,阴虚燥热为数不少。

余常用白虎汤、六味丸合参,再加生津化阴之品,多能取效。

此例患者初期因兼患肝炎,故加清热利湿之药。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183,谢昌仁医案。

谢昌仁,1919年生。

江苏省南京市人。

主任中医师。

出身于中医药世家。

1935年考入南京国医传习所学习中医,5年毕业后又随其父、南京名中医谢浩如深造,颇得心传,1942年悬壶于南京。

1956年调南京市中医院内科工作,定为副主任医师,任内科主任。

1962年晋升为内科主任医师。

中医糖尿病医案分享

中医糖尿病医案分享

疗效评估指标及方法选择
疗效评估指标
主要包括症状改善情况、血糖水平变 化、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等。
方法选择
采用量表评分法、实验室检测法等多 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确保评估结果 客观准确。
出现问题时调整策略
副作用处理
如患者出现药物过敏、针灸不适等副作用时,立即停止相关治疗 ,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疗效评价标准不完善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需要建立科学、客观、 全面的评价体系。
个体化治疗方案推广难
由于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个体化,因此治疗方案的推广难度较大, 需要加强培训和普及。
对未来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重视辨证施治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更加重视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辅助措施如饮食、运动等建议
饮食建议
建议患者控制饮食,减少高糖、 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的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饮食
均衡。
运动建议
建议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进行有 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改善 身体状况,辅助治疗。
心理调适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 波动对血糖的影响,可通过音乐、 冥想等方式进行心理调适。
与会医生表示,通过此次讨论,对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今后的 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拓展思路,共同提高诊疗水平
与会专家还就中医治疗糖尿病的 研究进展进行了分享,介绍了一
些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
医生们表示,通过此次学术交流 ,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诊疗思路, 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临床经验和
无特殊疾病史,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现病史
近期出现多饮多尿,伴有口渴,体重明显下降
3

糖尿病医案

糖尿病医案

糖尿病医案消渴,据其症状分三消:其口渴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尿多如肤脂者下消。

多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滋阴润燥为治则,以润肺清胃滋肾为治法。

消渴后期阴损及阳,又当温阳为要;且多以瘀血为致病因素,产生种种并发症,故应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

现以病案为例简析之。

1.陈某,男,50岁,因口渴,多尿,消瘦2月余,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片、格列吡嗪片,血糖时有波动。

2009年5月16日就诊,症见多饮,渴甚,消瘦,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尿多,尿浑如脂,泡沫多,舌红绛干燥,少津无苔,脉沉细而数,空腹血糖:3.2mmol/L,尿糖(+++),予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处方:生地黄30g,牡丹皮20g,茯苓20g,怀山药20g,玉竹20g,石斛20g,沙参30g,麦冬30g,心五味子12g,菟丝子20g,葛根20g,花粉20g。

服药15剂后,尿减少,口渴减轻,血糖10.2mmoL/L,尿糖(++),舌苔转润,手足心热,眠差,于前方去葛根加黄柏20g,知母12g。

服药10剂,诸症改善,二便如常。

另予大补阴汤合生脉散加减内服,配合降糖剂同服,血糖、尿糖控制较好,病情稳定。

[按]:本案属消渴病的上消,系肝肾亏虚,相火妄动,摄纳无权,灼肺耗阴,肺失治节,伤阴耗营,故见多饮、多尿、消瘦等,予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益肺敛阴;黄柏、知母泻火润燥生津,后予大补阴汤、生脉散补肝肾真阴,益气润燥,故诸症改善。

2.王某,女,48岁,手足麻木3月余,伴能食,多饮,多尿,消瘦6个月,于2008年3月2日就诊。

见口干,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手足麻木,时见鼻衄,口干唇燥,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查空腹血糖11.80mmoL/L,尿糖(++),予白虎汤合增液汤加减,处方:知母20g,生石膏40g,生地黄20g,玄参20g,麦冬20g,玉竹20g,枸杞子20g,菊花12g,牡丹皮15g,怀山药30g,葛根20g。

服药12剂,口渴减轻,纳谷减少,血糖8.9mmoL/L,尿糖(+),仍手足发麻,鼻衄,舌红而干,上方加地骨皮30g,白茅根30g,鸡血藤2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医案治疗糖尿病的案例一、郭正杰中医辨证治糖尿病方治糖尿病(脾肾两虚)方处方:熟地、山药、黄芪、扁豆各20克,山茱萸、党参、葛根、白术各12克,当归、肉苁蓉、茯苓各10 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肾。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脾。

肾两虚型。

症见口渴多饮,小便量多,腰膝酸软,肢冷,气短懒言,身倦,腹胀便溏,伴浮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阴虚毒蕴)方处方:玄参、麦冬、生地、天花粉、连翘、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20克,丹皮、竹叶、白薇各10克,黄连、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泄热滋阴,清热解毒。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阴虚毒蕴型。

多饮、多尿、多食不显著,化验空腹血糖较高,并发多发性疖肿,伴心烦失眠,潮热,舌红苔黄,脉洪或数。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阴虚肝郁)方处方:熟地、山药、生地、麦冬、白芍各15克,白术、丹参、山茱萸、茯苓、当归、柴胡各10克,薄荷、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生津,舒肝解郁。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阴虚肝郁型。

临床症见多饮而渴不止,或多食而善饥,或尿多而味甘,口苦咽干舌燥,心情不畅,两胁胀痛,嗳气脘满,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血瘀气滞)方处方:柴胡、当归、桃仁、丹参、天花粉、赤芍各10克,生地、葛根、麦冬各15克,甲珠、红花、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血瘀气滞型。

症见口渴欲饮,多食易饥,或小便量多而混浊,伴头痛,胸痛,胁痛,舌淡紫黯,脉沉涩或沉滞。

二、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曹淑芬献方淡竹叶生津止渴治糖尿病淡竹叶,清心除烦之妙药。

夏日以之煎水代茶,可消暑热,宁心神。

治疗妊娠五六月心惊胆怯、虚烦而渴的子烦证,余常用《证治准绳》中的竹叶汤,颇有效验。

方用:人参、麦冬、茯苓、黄芩各5克,淡竹叶10片。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竹叶清心除烦,用黄芩泻火安胎,用麦冬生津止渴,用人参补气扶正。

清补结合,标本同治,收效甚良。

淡竹叶,生津止渴之佳品。

治疗糖尿病因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者,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竹叶黄芪汤。

方用:淡竹叶、生地黄、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芩、甘草、芍药、人参、半夏各15克,生石膏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即张仲景竹叶石膏汤加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黄芩而成。

“人参、黄芪、甘草,治烦热之圣药,是补中有泻矣。

且地黄之甘寒,泻心肾之火,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芪清肺肠之火,则胃火不得独炽,而气血之得补可知,惟半夏一味,温中辛散,用之大寒剂中,欲其通阴阳之路也。

”主要协同,补泻兼施,“寒之而不至损阳,温之而不至助火,扶正而邪却矣。

”知母治口渴多尿糖尿病知母与石膏相伍,善于清热除烦,如白虎汤,治疗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知母与黄柏相伍,善于滋阴降火。

如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知母与贝母相伍,善于清肺化痰,如二母散,治疗肺燥咳嗽等症。

知母与花粉相伍,善于滋阴润燥,如玉液汤,治疗消渴。

治疗体质较虚、口渴多尿的糖尿病,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玉液汤。

方用:生山药30克,生黄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15克,生鸡内金10克(研末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张锡纯说:“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也。

方中以黄芪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而又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使之阳生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

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

”使用时,余常加入红参、山茱萸、苍术,其效更彰。

三、中医药治疗治糖尿病并发全身瘙痒患者,高某,男,66岁,饮食失时,暴饮暴食以为常。

患糖尿病12年余。

曾服消渴丸、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空腹血糖波动在8.0mmo1/L左右。

2012年3月7日,出现头晕,口干渴而乏力,空腹血糖12.0mmo1/L。

住院西医药治疗20天,症状有所控制,但继发全身瘙痒,皮肤颜色正常,无丘疹,上自头皮下至足尖等无处不痒,心烦不安,昼夜如此,难易入眠。

曾输液抗过敏,口服西药均无良效。

患者要求中医药治疗。

2012年3月28日来诊:患者精神尚好,神志清晰,语言自如,食欲尚可,因全身皮肤瘙痒而心烦不安,坐卧不宁。

脉沉缓无力,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红,舌苔白薄微干。

此乃久病阴伤,气阴不足,血虚化燥而致全身瘙痒。

治宜益气生津,活血除风润燥。

玉泉汤加味。

处方:甘葛根2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生地15克,太子参15克,百合20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全虫10克,蜈蚣2条,僵蚕12克,蝉蜕15克,百部12克,升麻10克,苦参15克。

水煎服,一日三煎三服,上方连服5剂症状明显好转,同上方继服5剂。

4月8日复诊:症状基本消失,余有会阴部瘙痒但能忍受,其他皮肤均趋于正常,效不更方,再以原方继服5剂。

4月14日复诊,全身皮肤瘙痒消失,但会阴部稍有痒感,近期空腹血糖仍持续7.6mmo1/L左右,其他无所苦,为避免复发,患者要求再服五剂以固疗效。

总共服中药20剂,随访观察月余未见复发。

按玉泉汤是余将玉泉丸改为汤剂,汤剂是用水煎的液体,丸剂为固体,是以水加粘合剂而制成的丸剂,二者同性异名,因剂型不同,但它的作用相同。

它来源于明代《古今医鉴》和清代《叶天士手集祕方》,其方组成有粉甘葛根、天花粉、生地、麦冬、五味子等。

具有生津滋阴、润燥止渴、益气除烦的功效,主治肺胃阴不足之症。

此患者久病伤阴致阴虚化燥,燥热郁滞于肌肤腠理之间不得外越,而在肌腠随营气窜乱,故而全身皮肤瘙痒难以忍受。

治疗用玉泉汤生津滋阴润燥,配以太子参、百合,生津补肺气,敷布津液以清燥热而烦自除。

久病多虚,久虚多瘀,瘀中必有滞,加当归、红花以活血中之瘀,血中之滞。

全虫、僵蚕、蝉蜕镇静,清血中之燥热,除肌腠皮肤之风邪。

《内经病机十九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心者血也,血中郁热则瘙痒。

用蝉蜕、升麻、百部、苦参除皮下瘀积之热毒,使皮肤瘙痒自除。

四、黄中柱消渴安主治糖尿病组成黄芪15克,天花粉30克,生地30克,怀山药3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知母15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云苓10克,大黄6克。

功能养阴润燥,益气止渴,清热生津。

主治消渴病。

用法水煎3次,每次取液150毫升。

每日1剂,早、中、晚饭后分三次服(或当茶饮)。

嘱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态,平衡饮食,生活规律。

方解中医认为消渴的病因主要是体质太弱,身体阴虚火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所致。

病发部位以肺、胃、肾为主,而以肾亏为关键。

方中天花粉、知母泻火生津;生地、丹参、黄芩清热生津,活血散瘀通络;云苓利水散湿;黄芪、太子参、怀山药补中益气,养阴生津,其中怀山药能健脾养阴,临床证实治消渴病有效,用量要大,一般用30~60克;麦冬、大黄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泻热。

本方临床运用观察30多年,效果满意。

加减凡体弱肾阴虚亏者加西洋参、枸杞子、田七、桑螵蛸;口渴多饮,尿多,消渴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加量;气阴而虚,疲倦无力者,加白术、白芍,黄芪加量。

黄中柱,男,生于1937年,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西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50多年,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各种疑难、急危病症。

发表学术论文99篇、科普文章199篇。

五、老中医能曼琪治糖尿病经验能曼琪,女,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i 任委员,广东省政协第七届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

熊教授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用力尤深,擅长糖尿病的诊治,开创了泻热逐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近年她又提出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必须研究胰岛素抵抗的新观点,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就其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如下。

1.白虎加人参汤:知母18克,生石膏30克(碎,绵裹),炙甘草6克,粳米12克,生晒人参9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用以糖尿病初起之际或血糖控制不良时,病人常出现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口干舌燥,舌红苔黄等症,其中以口渴引饮为辨证要点,此为阳明胃腑燥热炽盛,热盛伤津耗气所致。

2.真武汤:茯苓、白芍、生姜、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克,白术 6 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认为糖尿病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蒸化气行水,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即成糖尿病肾病。

本证可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全身浮肿,头眩心悸,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迟弱。

但以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弱为辨证要点。

属中医“水肿”范畴。

遇此病证,熊教授主以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

3.肾气丸:熟地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 克,桂枝、炮附子各3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认为消渴之病,以多尿为主症者,是为下消。

因为肾阳虚衰,病人常有神疲倦怠,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四肢乏力,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症,熊教授每用肾气丸温补肾阳,疗效卓著。

4.五苓散加黄芪:黄芪、泽泻各20克,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12 克,桂枝(去皮)8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用之治疗糖尿病性神经原膀胱。

本病早期,偶在生气着急时出现排尿间隔延长;中期病仍可出现尿流变弱,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多次排尿后仍余沥不尽,甚则小便失禁;晚期可完全不排尿,导致尿潴留或尿路感染。

这类病人多有数年或十几年以上的糖尿病史,同时可见少腹胀满,渴欲饮水,呕吐,舌淡苔白,脉浮等症。

其中以小便不利,少腹胀满为辨证要点。

治当益气通阳,化气利水,应及早使用五苓散加黄芪。

5.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用本方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病人常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多呈对称性发作,尤以下肢为甚,由麻木,触电感,蚁爬感,继而刺痛,甚则可呈放射性,或牵扯性,或痉挛性作痛,多以夜间疼痛较剧。

熊教授认为本病治疗,既要补气滋阴治其本,又要不忘活血通脉治其标,处方:桂枝、乳香、没药、苏木、红花、毛冬青各10克,煎水置温浸泡外洗。

六、刘文峰:天津名医治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方处方:黄芪50克,白芍、白术各18克,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全蝎各10克,清半夏、川芎、陈皮、茯苓、白芥子各15克。

用法:冷水浸泡30分钟,急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30分钟,水煎两次,共取药液约400毫升,早晚饭后各服200毫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