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课件
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课件PPT课件
. NMD TMD
8
.
9
.
10
核武器运载工具
.
11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1、光辐射 2、冲击波 3、早期核辐射 4、核电磁脉冲 5、放射性沾染
.
12
.
13
• (1)、光幅射:是爆炸后1~10秒时间内的闪 光及几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 光和热。其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是“烧”和“爆”。 时间几秒钟,温度3000—4000℃;
.
28
危害途径一是射线直 射 伤 害 人 体, 其 次 是 通 过 污 染 空 气、 土 壤、 水 源 及 食 物 等 对 人 体 有 伤 害 作 用。 一定剂量的射线进入人体 后, 对 人 体 的 组 织 产 生 电 离 作 用, 致 使 细 胞 变 形、 组 织 损 伤, 引 起 人 体 器 官 功 能 紊 乱、 新 陈 代 谢 障 碍 等 疾 病。放 射 性 物 质 对 人 体 伤 害 的 规 律 是: 距 离 放 射 源 越 远, 受 照 时 间 越 短, 隔 离 的 “屏 障” 越 多, 受 到 伤 害 越 小。
.
14
• (5)、放射性沾染:对人员伤害有三个途径:
• ①体内照射。人员将放射性尘吸入食入体内引起 伤害,使人的造血器官及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得 放射病。
• ②体外照射。处在沾染区的人员,受到射线的直 接照射,它对人员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的 大小。
• ③皮肤灼伤。带放射性的灰尘直接落到人身上或 接触了沾有放射性灰尘的物品,造成皮肤灼伤, 使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甚至溃烂。
里斯堡附近的三里岛电厂核
事故。
4、1986年4月26日,原苏联位
于基辅市郊区的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核事故
[课件]核武器的防护知识PPT
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 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听到预备警报后, 要沉着镇静。要做到: 1、立即切断电源。 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 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
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 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 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 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 或疏散地掩蔽。
考考你:
Hale Waihona Puke 1核武器是利用( ) 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2、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 )五种。 3、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 3分钟是空袭警报吗? 4、小明在空袭警报解除后感到口渴立刻喝水 行吗?
前四种是瞬时杀伤因素
(4)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
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5)放射性沾染:危害同早期核辐射。
二、核武器的防护知识
核爆炸后,虽然有较大的杀伤 破坏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 性。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 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 减少伤亡。
(一)、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
2、在室内的人员
1、立即关好门窗,封死孔口。 2、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
(三)核袭击后的行动
1、人员在沾染区的防护措施 (1)要戴防尘口罩,不能吃东西、喝水,服用 抗辐射药物。 (2)快速离开沾染区,转移到能防辐射的工程 中去。 2、集中处理受染服装。 3、对受沾染人员进行洗消。 4、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进行洗消。 5、对被沾染道路、地面的洗消。
(二)核袭击时的防护(核闪光)
1、室外防护:背向爆炸,就地卧倒: a地物较大时,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 b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重点是 保护好头部。(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 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 C无地形地物时,可背向爆心卧倒。
核武器及防护课件
处理。
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国际组织合作
01
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核安全和
核能和平利用事业发展。
双边与多边合作
02
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核安全和核能技术
经验,共同应对核安全和核能发展挑战。
03
04
核能将继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 占加强核安全合作, 共同应对核恐怖主义等全球性
挑战。
新型核技术和核安全理念将不 断涌现,推动核能事业安全、
可持续发展。
核安全文化将更加深入人心, 成为保障核能安全的重要基石。
06
军民融合背景下我国核安全战略思考
我国核安全形势分析
国际核安全环境复杂 多变,面临多种威胁 和挑战。
非法核交易、核恐怖 主义等风险不容忽视。
我国核设施和核材料 安全保卫工作面临严 峻形势。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意义
军民融合是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 略举措。
军民融合有助于促进核科技创新和产 业发展。
军民融合有利于提升国家核安全整体 水平。
加强核安全体系建设举措
英国和法国分别于1952年和1960年成功试爆了 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三和第四个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冷战时期核武器竞赛
美苏核军备竞赛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进行了激 烈的核军备竞赛,双方不断研制 和部署各种类型的核武器,导致
全球核武器数量激增。
核威慑战略
美苏两国都采取了核威慑战略,即 通过展示自己的核武器实力来威慑 对方,防止对方发动核攻击。
人员培训与交流
03
加强人员培训与交流,提高核安全和核能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2024版核武器课件
中子源
提供初始中子以触发裂变或聚变 反应。
其他辅助部件
如反射层、冷却系统等,用于提 高反应效率和稳定性。
引爆装置和控制系统
引爆装置
负责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引发 裂变或聚变反应,通常包括雷管、
炸药等部件。
控制系统
确保核弹头在预定的高度、速度和 姿态下引爆,以达到最佳毁伤效果。 这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制导系统等 部件。
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 组织的合作,接受国际核安全 监管和评估,提高我国核武器 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推动建立全球核安全治理体系, 促进各国在核安全领域的合作 与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06
CATALOGUE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型核武器技术研究方向
高超声速核武器技术
研究如何利用高超声速技术提升核武器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
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核战略也以自卫防御为 主,强调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
危机处理中核武器运用原则
危机预警与决策机制
01
建立高效的危机预警和决策机制,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
做出反应。
核武器使用条件与限制
02
明确核武器使用条件和限制,避免在危机处理中滥用或误用核
武器。
与常规武器协同作战
03
在危机处理中,核武器应与常规武器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威
核武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核武器基本概念与分类 • 核武器原理及构造 • 核武器威力评估与效果分析 • 核武器部署与运用策略 • 核武器安全防护与监管措施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CATALOGUE
核武器基本概念与分类
核武器定义及作用
核武器定义
利用核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
核生化防护PPT模板
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
— 20 —
1.3 化学武器防护
(三)急救 (4)对失能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中毒者一般不需要急救,只要离开毒区或采取了防护措施,不再吸入毒剂,过 一定时间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5)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对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者应迅速鼻吸亚硝酸异戊酯安瓶(戴面具者,则将捏破 的安瓶塞入面罩内),如症状不见消失,可每隔4~5分钟再次使用,但连续使用不 得超过5支。对呼吸困难者还应进行人工呼吸。
— 6—
1.1 核武器防护
(一)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 (5)放射性沾染
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后,从蘑菇状烟云中散落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它像尘埃一样,随 风飘移,逐渐沉降,使爆心周围和下风方向地区的物体、空气和地面等受到沾染。
地面爆炸时,地面沾染严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对人员行动影响大。 空中爆炸时,地面沾染轻、范围小、作用时间短,对人员行动影响小,甚至可能没有 影响。风速大、风向不稳定,沾染的范围就大。 下雨下雪,放射性灰尘可随雨、雪迅速沉降,加重地面沾染。
— 17 —
1.3 化学武器防护
(二)化学武器的防护
3.染毒地域内的防护
当需要在染毒地域内停留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戴好防护器材, 尽量避免与染毒物品接触。
条件允许时,应对人员经常活动区域进行消毒。在染毒区域内, 个人不得随意行动,不得随便坐、卧,不准在毒气容易滞留的房屋 背风处、绿化地带、低洼处停留。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棚布,加大车距,车上人员不要随 便下车,上下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 11 —
1.1 核武器防护
(二)核武器防护
4.全区转移人员防护
转移至安全区的人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采 取多种措施,消除身上的沾染。
对核武器的防护PPT课件
抚顺县石文中学 苏菱
-
1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 和措施。
• 2、使学生了解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和互救的 方法。
-
2
教学重点:
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 护方法。
教学难点:
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
-
3
导言:
• 核爆炸后,虽然有较 大的杀伤破坏作用, 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 防性。只要我们熟悉 核武器的性能,采取 正确的防护措施,就 能避免或减少伤亡。
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 、土壤净化等 方法 ,而且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 检验符合食用标准方可食用
-
18
人员受伤后的救护方法 :
1、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 2、 毛巾包扎:
(1)头部包扎法。 (2)下颌包扎法。 (3)单肩包扎法。 (4)肘(膝)关节包扎法。
-
19
3、 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
16
3.不许吃食物、喝水和饮料、吸烟
4.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
5.乘车撤离时,关闭车窗, 盖严蓬布,加大车距,车上 人员不要随便下车
-
17
消除放射性沾染注意些什么呢?
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的消除:要站在上风处, 采用拍打、扫除、抖拂、洗涤等方法
人身体上沾染的消除:要尽快洗消
粮食、蔬菜和饮水沾染的消除:
低楼层的,从窗口顺绳撤出
.身上着火时,就地打滚, 压灭身上的火苗
-
24
六、练习: 1.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 门会发出预备警报。我们应该做到:
(1)、立即切断电源
(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
核武器及其防护课件
核武器及其防护
2
核武器及其防护
3
一、核武器袭击前的准备
1.了解武器基本知识学会防
核武器袭击的方法。 2.准备好简易的防护用品 (如口罩 雨衣、被单等),以及生活 用品 ,掌握防护 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悉附近的人防隐蔽工事的 位置,入口标志和紧急疏散 路线。
核武器及其防护
4
二、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二、核核武武器及器其防护袭击时的防护
8
(二)在建筑物内就地防护
1.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人员应利用地形、 地物就近隐蔽防护。 在室内: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 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二、核核武武器及器其防护袭击时的防护
9
(三)在开阔地上进行防护:
在空旷地:利用土堆、丛林、桥洞等地形 卧倒。 卧倒的基本方法是: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 叉胸下,头夹于两臂之间,两腿并拢夹紧, 双肘前伸支起,闭眼闭嘴憋气,胸部离开 地面,重保护头部。
二、核核武武器及器其防护袭击时的防护
10
三、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
(一)撤离时的防护 (二)人员、服装消除行动 (三)个人武器装备的洗消
核武器及其防护
11
(一)撤离时的防护
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 起迅速抖落身上的灰尘, 迅速撤离沾染区域。
1、撤离沾染区时,应穿 戴好防护服。没有防毒器 材也可用就便器材防护: 如雨衣、塑料布等掩盖住 暴露的皮肤,用耳塞塞住 耳朵,戴口罩活用毛巾无 助口鼻。
(一)利用地下工事防护 (二)在建筑物内就地防护 (三)在开阔地上进行防护
核武器及其防护
5
(一)利用地下工事防护
1.听到核武器袭击的警报,家庭人员应 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 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服务器, 按预定方案,迅速有秩序地进入指定的人 防隐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核武器及其防护PPT课件
第8页/共69页
第一节 核武器的现状与发展
6. 中国核武器研制历史 1964.10.16 第一次核试验成功 1967.6.17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66.10.27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试验 八十年代后,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核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1996.7.29,中国宣布不再进行核试验
9
第9页/共69页
15
第15页/共69页
第二节 核武器及其威力与发展
(二) 氢弹 氢弹组成:主要由起爆装置、热核装置和铀-238壳体组成,热核装料一般用 氘化锂(6LiD)。 铀-238的主要作用是增大氢核的威力
起爆过程:首先引爆原子弹,氘化锂在高温、 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 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 子弹为猛烈的爆炸。
21
第21页/共69页
第二节 核武器及其威力与发展
四、核武器的威力 1.核武器的威力表示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所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当量”(简称当 量)来表示。当量是指核爆炸时放出的总能量相当于多少吨重量的梯恩梯炸药爆炸 时放出的能量。一般来说,核武器的当量越大,其杀伤破坏作用也越大,但是, 当量仅仅是表示能量相当,不是指杀伤破坏作用和重量相当。 2.核武器威力的等级划分 按照爆炸当量,可以把核武器划分若干等级,但各国的具体方法又不尽相同。
3
第3页/共69页
第一节 核武器的现状与发展
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 1955年,中国地质部门就开始了铀矿的勘探,并找
到了丰富的铀矿
(2) 1956年,钱学森为主任的第五研究院成立-导弹研究机构, (3) 1958年邓稼先等28名 专家,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基本科技力量,进行理论计算。 (4) 1959年,中国科学 家们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获得了成功。
安全教育培训课件:核安全与防护
建立安全考核机制
将安全意识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激励 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提高安全意 识。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参与安 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增强员 工的安全责任感。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通过宣传标语、海报等形式营造浓厚 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意识深入人 心,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建立应急响应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在事故发生 时能够迅速响应。
公众防护
向公众宣传核安全知识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对核事故的认知和应 对能力。
核事故处理与恢复
事故处理
01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减轻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
恢复措施
02
在事故处理后,采取措施恢复核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对受影
CHAPTER 02
核安全防护措施
辐射防护措施
辐射防护原则
个人防护装备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 公众免受放射性危害,并尽可能减少 其潜在影响。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 、手套、鞋、眼镜等,以降低工作人 员受到的辐射剂量。
辐射监测
建立完善的辐射监测系统,定期对工 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辐射水平监测 ,确保辐射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
核事故应对与处理
核事故的分类与特点
核事故分类
核事故可以分为核反应堆事故、 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放射性物 质运输事故等。
核事故特点
核事故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危 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需 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核事故应对措施
应急计划
制定详细的应急计划,包括应急组织、应急通讯、应急撤离等。
应急响应
安全教育培训课件:核 安全与防护
CONTENTS 目录
第二课核武器
第二课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第一节认识核武器一、核武器简述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突然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舰艇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还可制成地雷、鱼雷使用。
图2-1核武器的运载工具(用原书上的图或者另找)核武器的威力用“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
TNT当量是指核武器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 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就为2万吨当量。
核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大、最残酷的战争。
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的两颗原子弹就是万吨级的核炸弹。
日本是人类历史上唯一遭受核武器袭击的国家,大约造成30万人直接死亡。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
前四种是在核爆炸几十秒内起作用的,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这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在核武器爆炸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是:光辐射约占35%,冲击波约占50%,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沾染约占10%,核电磁脉冲所占比例很小。
现代技术的核武器可对能量分配进行“裁剪”,突出某一种杀伤因素的作用。
从很远的地方看核爆炸时,先看到闪光、火球,再听到巨响,看到有不断升起的蘑菇状烟云,最后烟云随风飘散。
城市遭核袭击的方式一般是空爆,可以看到完整的火球。
若远处看不到圆火球,火球与地面接触,即核弹接地面爆炸,就叫地爆。
地爆的瞬时破坏范围小,但很严重,放射性沾染范围大,危害时间长。
当今世界,核武器仍有重大的战略威慑作用。
图2-2核武器爆炸的外观景象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七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美俄现有的核军火库总数在6万枚以上,核武库的爆炸力相当于大约160亿吨高爆炸药,等于125万颗广岛炸弹。
第三章核武器、核事故的防护
二、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效应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效应是核武器爆炸时对人员和 物体造成的杀伤和破坏作用和效果。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 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 三、材料补充 • 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 •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 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 个成员 •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 1996年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 部,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复习巩固
1、核武器爆炸后,能产生五种杀伤破坏因 素: 、 、 、 和
2、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放出的巨大 制成的武器, 、 、 统称为核武器。
第三章 核武器、核事故的防护
复习巩固
1.空袭:是指利用 、 、 。 等运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具 将 、 、 和 投送到 敌人目标。 2.防空警报的种类可分 为: 、 、 。
一、核武器 1. 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制成的 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 按结构原理,分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 武器;按作战使用范围,分战略核武器和战术 核武器;按配用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炸弹、 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核深水炸弹等。
2. 核武器的威力和爆炸方式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用 “梯恩梯”当量来表示。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 地下(水下)爆炸 空中爆炸: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 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 蘑菇状烟云 地面爆炸: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 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下爆炸:看不到闪光和火球,尘柱呈粗大发散状, 并有很深的弹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核武器课件
第四代:即核定向能武器:以核爆炸能 作为动力源的定向能武器,称为核定向 能武器。这类武器利用核弹释放的巨大 能量激励或驱动产生高能的激光束、粒 子束、电磁脉冲、等离子体等,并使其 定向发射,固而可有选择地攻击目标, 能量也更集中,具有可控的特殊杀伤破 坏目的。这类武器正在研制过程中,如 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核电磁脉冲弹等。
(1)人员在沾染区行动时,要戴口罩或面具,扎___、____、____“三 口”,穿雨衣、戴手套、穿雨鞋。 (2)乘车时,要关闭____,盖严车棚,加大车距,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 车,上下车尽量不要接触_____和_____。 (3)转移至安全区地带后,对服装要一件一件地脱下消除沾染,通常 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4)人员皮肤受沾染用毛巾或纱布擦拭,擦拭时应从____到____,顺 着一个方向进行.擦一次,将毛巾____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重新沾 染。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效果除了由核武器的种类决定 之外,还跟人们所选用的爆炸方式有关系,大致可分 为空中爆炸、地面爆炸、地下爆炸、水下爆炸、高空 爆炸等。在实施核袭击时,会根据作战任务、目标性 质、地形以及气象条件等来选择核爆炸方式,以充分 发挥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的作用。为了摧毁地下重要 设施或迟滞部队行动,可采用浅层地下核爆炸;为了 摧毁地面和浅地下设施,则可采用触地核爆炸。为了 大面积杀伤地面有生力量、摧毁城市,一般采用空中 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可用于破坏敌方指挥、控制、通 信系统,也可用于反导、摧毁其它飞行器。水面核爆 炸和水下核爆炸主要用于海上作战,毁伤敌方舰船、 海上设施和兵员等。
早期核辐射光辐射冲击波不能用眼睛观看爆炸闪光和火球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时迅速就地卧到闭眼闭嘴堵耳当感到有热空气时憋气浅色衣物遮盖身体暴露部位身边有池塘湖泊习水性的潜入水中避开易倒塌物体避防护
核武器及防护梁力文PPT课件
3、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
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它的共同特点:闪光→→火球→→尘 柱→→蘑菇状烟云。
第5页/共24页
第6页/共24页
二、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 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 冲和放射性沾染。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 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 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 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7页/共24页
第8页/共24页
三、对核武器的防护
1、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 和解除警报三种。其识别方法是: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 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 个周期,时间3分钟; 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第13页/共24页
3、核袭击后的行动
服用预防药物。 及时撤离沾染区。 集中处理受染服装。 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洗消。
第14页/共24页
四 核事故的防护
第15页/共24页
1、核事故的危害
• 什么是核事故?
• 核事故包括一切由放射性元素非正常扩散引起的事故。 • 它不仅指核电站的核事故,而且指其它核反应产生的核事故。 • 如核卫星的坠落、核潜艇的核泄漏、医用放射源的丢失。
2、核袭击时的防护
室外人员可利用地形、地物、 背向爆炸,就地卧倒,双手交叉, 垫于胸下,两肘前伸,脸部夹于两 臂之间,又,墙根 或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
第12页/共24页
冲击波过后,尽快离 开杀伤破坏区,防止放射 性灰尘吸入或落在皮肤上, 及时戴上防护面罩、口罩, 穿上防护衣或用被单等遮 蔽身体,扎好裤口、袖口 和领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 核 事 故 污 染 区 域 撤 离 时
比比看:
1.核武器爆炸的杀伤性因素有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2.发现核爆炸闪光后,我们如果处在如下地点应采取 什么防护动作? ①空旷地点②大堤旁③睡在床上④伏在临窗上 3.在核事故发生后的最初阶段,应如何隐蔽自己?
2.一 旦 发 生 核 事 故 时
听到警报进入室内 听 道 警 报, 户 外 人 员 应 尽 快 进 入 室 内, 不 得 外 出。
等待通知关闭门窗 关 闭 门 窗, 打 开 收 音 机、 电 视 机, 注 意 事 故 动 态。 按照规定及时服药 若发放放射性碘阻断剂 药 品 预 防, 应 按 时 服 药, 不 要 不 吃, 也 不 要 多 吃。
• (5)、放射性沾染:对人员伤害有三个途径: • ①体内照射。人员将放射性尘吸入食入体内引起 伤害,使人的造血器官及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得 放射病。 • ②体外照射。处在沾染区的人员,受到射线的直 接照射,它对人员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的 大小。 • ③皮肤灼伤。带放射性的灰尘直接落到人身上或 接触了沾有放射性灰尘的物品,造成皮肤灼伤, 使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甚至溃烂。 • 二、对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1、光辐射 2、冲击波 3、早期核辐射 4、核电磁脉冲 5、放射性沾染
• (1)、光幅射:是爆炸后1~10秒时间内的闪 光及几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 光和热。其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是“烧”和“爆”。 时间几秒钟,温度3000—4000℃; • (2)、冲击波:是爆炸时(几十秒内),高温 高压火球猛烈膨胀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的高速高 温高压气浪。速度100米-几百米/秒以上,对人 员和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 • (3)、早期核幅射:(贯穿辐射)。是核爆炸 最初十几秒内放射出来的穿透力很强的射线,使 人的生理机能改变,新陈代谢失调,造成放射病 死亡; .N
服从指挥保持镇静 需 要 撤 离 时, 保 持 镇 静, 携 带 适 量 必 需 品, 有 组 织、 有 秩 序 撤 离 到 指 定 地 点。
2.一 旦 发 生 核 事 故 时
3.从 核 事 故 污 染 区 域 撤 离 时
服从安排 撤离人员应服从有 关 部 门 的 安 排, 不 擅 自 行 动。
控制物品 不要食用污染区域 内 的 水 源、 食 品 等。 及时洗消 撤离人员及 衣物等物品 医疗检查 应在指定地 方 进 行 洗 消。 按 照 有 关 规 定 配 合 医 疗 部 门 进 行 体 检。
• (4)、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 强电磁波。持续时间几十微秒,作用半径可达几 千公里,对人没有直接伤害,主要对电器、电机、 电子设备有破坏作用,消除计算机上储存信息, 使雷达通讯自动控制系统失灵;
三、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
(1)核事故核武器袭击前的准备
•了解武器基本知识,学会防核武器 袭击的方法。 •准备好简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 雨衣、被单等),以及生活用品,掌 握防护器材的使核设施核事故。 2、1957-1958年,前苏联乌拉 尔山脉的克什特姆城核事故。 3、1979年,在宾夕法尼亚哈 里斯堡附近的三里岛电厂核 事故。 4、1986年4月26日,原苏联位 于基辅市郊区的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核事故 5、1987年9月28日,德国巴伐 利亚疾病研究所核事故 6.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
清河中学高三19班 韩万忠
一、当今世界的“核威胁”
二战中核技术的运用 据1998年统计,全世界有 20多个国家掌握了核技术, 核弹头总数超过3.6万枚, 其中美国、俄罗斯占全 世界核弹总数的97%,一 旦爆发核战争,全部核 弹足够使人类生存的地 球毁灭数十次。 NMD TMD
核武器运载工具
日本福岛核事故
(3)对核事故的防护
核 设 施 (例 如 核 电 站) 一 旦 发 生 意 外 情 况、 造 成 放 射 性 物 质 外 泄, 致 使 工 作 人 员、 公 众 受 到 超 过 或 相 当 于 规 定 限 值 的 射 线 照 射, 称 为 核 泄漏事故 (简 称 核 事 故)。
危害途径一是射线直 射 伤 害 人 体, 其 次 是 通 过 污 染 空 气、 土 壤、 水 源 及 食 物 等 对 人 体 有 伤 害 作 用。 一定剂量的射线进入人体 后, 对 人 体 的 组 织 产 生 电 离 作 用, 致 使 细 胞 变 形、 组 织 损 伤, 引 起 人 体 器 官 功 能 紊 乱、 新 陈 代 谢 障 碍 等 疾 病。放 射 性 物 质 对 人 体 伤 害 的 规 律 是: 距 离 放 射 源 越 远, 受 照 时 间 越 短, 隔 离 的 “屏 障” 越 多, 受 到 伤 害 越 小。
•在空旷地:利用土堆、丛林、桥洞等 地形卧倒。 卧倒基本方法:
双手交叉垫胸下,闭眼收腹闭嘴巴。 两腿伸直且并拢,低头憋气用物遮。
(3)核武器袭击后的行为
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起,迅速抖落身上的 灰尘,尽快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站染区域。 进入人防工事后,应对人员或物品进行洗消。 撤离沾染区时,应穿戴好防毒衣、防毒面具。 没有防毒器具也可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用 雨衣、塑料布、床单等 遮盖暴露的皮肤,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 戴口罩或用毛贴捂住口鼻。扎好“三口”即 领口、袖口、裤脚口。
(2)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听到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 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
•按预定方案,迅速有秩序地进入指定 的人防隐蔽工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在室内: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 下卧倒。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 物
(2)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在街上:利用坚固的建筑物拐角处 或紧靠隐蔽一侧的墙根处卧倒,但要 避开高大易倒的建筑物(如烟囱、高 压线等)。
1.对 待 核 事 故 应 有 的 态 度
不轻信-要以政 府发布的信息为 准, 不 轻 信 各 种 谣 传。 不恐慌-要学习 核 电 科 普 知 识, 懂 得 防 护 措 施, 不 惊 慌 失 措。 不盲目-要服从 有关职能部门的 统 一 指 挥, 不 盲 目 行动。
1.对 待 核 事 故 应 有 的 态 度
小知识:
(领口、袖口、裤脚口)扎紧方法 (1)用毛巾扎领口。 (2)袖口应先叠紧,在袖口上方5厘米处用松紧带 扎紧,活结系于外侧。 (3)裤脚也先叠紧,用绳子在裤脚口上方5厘米处 扎紧,活结系于前侧。
在沾染区内不要接触沾染物,不要吸烟、饮水和吃食物, 不要坐卧。 撤离时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起灰尘沾染其 他人员。 离沾染区后,应进行人员、物品的洗消: (a) 有条件的进行全身淋浴。 (b) 局部擦洗,用清水和肥皂擦洗暴露的皮肤和漱口。 (c) 无水时,用毛巾、纱布或棉球干擦,方法是从上到下, 顺一个方向擦拭。 d)衣服物品可用拍打、扫除、抖指、洗涤、抹擦、冲洗 等各种方法消除沾染。拍打挥拂时,应戴手套,站在上 风、顺风处。 注意:洗消用过的水应排入指定的污水坑内。用过的棉 球等垃圾应倒在指定的地点,不能随便乱倒乱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