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国台办惠台“26条措施”逐条解读
国台办惠台“26条措施”逐条解读第1条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设,可同等参与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大陆相关部门出台《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为有关产业发展提供难得发展机遇。
台资装备制造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深化两岸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提升产业水平。
大陆对台资企业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设一视同仁,推动两岸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协同合作,共享产业发展的机遇和红利。
鼓励台资企业独立或与大陆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建立重大技术装备中试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生产线、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联盟、首台套示范应用联盟等。
台资企业可根据《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参与相关工作。
第2条台资企业可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大陆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测试和网络建设。
5G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延时、海量机器连接三大应用特征,将构筑万物互联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社会经济和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019年6月,大陆颁发5G牌照。
目前,大陆主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已陆续发布建网计划,正有序推进网络建设,截至2019年9月,运营企业已建成5G基站超过8万个。
大陆信息通信市场规模庞大,5G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台湾在信息通信行业有较强竞争力,5G 将为台湾相关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巨大商机。
欢迎台资企业参与大陆5G网络建设和应用,共享5G发展机遇。
第3条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大陆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和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
台湾推进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业创新育成中心要点 、 产业创新条例 、 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 法 以及 智 慧 财产 权 保护 法 等 , 内容 明 确 、 肯定 、
44
■■_一
2 0 1 3年 簟 5期
加 对 科 学 园 区 建设 的 支持 , 先后 于 1 9 9 7年 和 2 0 0 3 年 筹 建 台南科 学 园 区和 中部 科 学 园 区 , 形 成 了台 湾
的租 税 奖励范 围 , 规定 了相 应 的税 收减免 政策 。 1 9 8 6
学合作 、 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实地考察
了企 业 、 学校 、 研究 院所 , 与相关 协会 、 企业 家 和专业 人 士进 行 交 流座 谈 。这 次 考察 活动 中的所 见 所 闻 ,
给 我很 多 启示 , 真切 地感 受 到 “ 他 山之 石 可 以攻 玉 ”
一
1 台湾 推 进 科 技 创 新 的主 要 做 法
上 世纪 7 0年代 以来 , 台湾 在科 技创新 方 面取得 了显 著成 效 。根 据 2 0 1 1 年 4月世 界 经 济论 坛 和 欧 洲 工 商管 理学 院 发布 的 ( ( 2 0 1 0 ~ 2 0 1 1 年 全 球信 息 技 术报告》 , 台湾 的科 技 能力 居 全 球第 6位 , 几 乎 可 与 美 国并肩 。另 据 2 0 1 2年 6月世 界 银 行 发 布 的全 球 知 识 竞 争 力排 行 , 台 湾 名 列全 球 第 1 3位 、 亚洲第 1 位; 在 分项 指标 排名 中 , 台湾 在美 国获 得专 利核 准数 居 首 位 。 台 湾 推进 科 技 创 新 的做 法 主 要 包 括 5个
引进 、人 才培 训 ” , “ 科技 生 根 、市 场 开拓 ” , “ 科 技 突 破、 产 品创 新 ” 等 阶段发 展 , 产生 了 良好 的扩 散 效应 , 成 为 台湾高科 技 产业 的摇 篮 。新 竹科 学 园 区的成 功 及 其 突 出贡献 , 使 台湾 当局 认 识 到 科 学 园 区建 设 和 发展 的重 要性 , 并 决定 集 中岛 内资金 、 技术 、 人才 , 增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台湾经验及启示
陶希东 安永生 文章编号1 6 7 3 — 8 9 8 5( 2 0 1 5 )0 2 — 0 0 3 4 — 0 5 中图分类号T U 9 8 1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 中心 , 是上 海在 “ 四个 中心 之后又一个全新 目标。 科技是决定实体经济走 势的最关键 因
关 键 词 全球科技创新 中心 I 台湾 l 经验启 示 l 上海
海峡两岸院际科研合作的必要性
海峡两岸院际科研合作的必要性本文从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行政干预、实例分析等方面阐明海峡两岸开展院际科研合作的必要性,并从多方面重点论述了海峡两岸开展院际合作的意义,给出了海峡两岸开展院际合作的初步内容与形式。
标签:海峡两岸;院际合作;科研科研工作反映着一所医院的医疗水平及学术水平。
我省处于海峡西岸的有利形势,海峡两岸医院间的科研合作(下称”院际科研合作”)是医疗界的重要合作领域。
开展院际科研合作将成为提升我省医院人才培养能力的必要补充。
1 政策支持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1]提到:应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
深入开展两岸文化对口互动活动,深化两岸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合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制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指出:加强与台湾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
鼓励两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同设立两岸合作研发机构,联手培养研发团队和技术人才。
中共福建省委在2011年的《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中强调:应加大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和学术创新团队的培育力度,积极争取设立一批科研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增强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科技问题的能力。
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组建技术创新联盟,争取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鼓励和支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完善以创新、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科研和自主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建立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状况监测评价与信息公开制度。
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应用研究,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评价制度,支持高校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
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发机构,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综上所述,国务院及我省政策均体现为鼓励两岸科技交流,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从而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科学规划发展的杰作——台湾新竹科技园
科学规划发展的杰作——台湾新竹科技园佚名【摘要】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为了弥补加工出口外销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弱的不足,促使工业升级、产业结构变革,台湾当局决定以美国硅谷为模拟样板,在新竹兴建一座科技型工业园区。
【期刊名称】《杭州科技》【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科技园;台湾地区;科学规划;新竹;国际竞争能力;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美国硅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420 世纪70年代初,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为了弥补加工出口外销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弱的不足,促使工业升级、产业结构变革,台湾当局决定以美国硅谷为模拟样板,在新竹兴建一座科技型工业园区。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始建于1976年。
由于新竹临近台湾两个科学和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台湾当局在此设立科技园区目的是想使其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1980年,台湾将机械和信息产业列为战略产业,并将信息产业发展重点放在国产化上。
按照园区内主流产业活动的差异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新竹园区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该阶段从筹划建园开始到80年代中期为止。
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只有少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驻园区。
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单一窗口”行政服务体系,着力创造一个“优惠、便利”的“高科技企业特区”,以吸引园区外的高科技公司来投资设厂。
该阶段到1990年前后。
那时民间资本开始大量涌入园区。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园区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但企业活动主要以高科技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主。
跨国公司在园区内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把园区作为他们在东南亚生产或销售的据点。
该阶段从上世纪90年初开始直到90年代末。
新竹园区经过80年代的开发建设,创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政府支持的部分研发项目也在园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台湾科技产业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球科技产业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
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发展智慧型经济
政府致力于通过推进智慧经济的发展,实现科技和经济的融合,以及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在智慧经济方面,台湾政府主要采取
以下措施:
1. 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高等教育
机构开设相关专业,同时也鼓励企业进行技能培训。
2.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政府通过开发数字城市以及智能交通、
智能建筑等领域的技术,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提高城市管理和
服务的水平。
3. 全球化合作:政府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享技术和资源,并提高台湾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创新创业
政府认为创新和创业是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因此鼓励和
支持年轻人和企业进行创新和创业。
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1.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政府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强科技创
新的支持和建设,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
1。
“刘易斯第一拐点”后闽台农业生产效率对比
“刘易斯第一拐点”后闽台农业生产效率对比严小燕;韦素琼;陈嘉;高月华【摘要】“刘易斯第一拐点”的到来,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大量的缩减,要求农业发展进入农业技术替代劳动力投入的关键时期.本文在刘易斯理论基础上,构建农业总产出曲线模型计算得出闽台的“刘易斯第一拐点”大致在1992年和1966年.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计算并对比了“同一刘易斯拐点时期”之后的20年(福建:1992-2011年;台湾:1966-1985年)以及“同一历史时期”(1994-2013年)共20年闽台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发现:“刘易斯第一拐点”后台湾两个时期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利用效率,福建与台湾相比两时期科技利用效率均偏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借鉴台湾经验,本文提出了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创新闽台农业技术互动合作机制等4个方面的措施以提升福建农业科技和生产效率.【期刊名称】《台湾研究集刊》【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10页(P76-85)【关键词】刘易斯第一拐点;Malmquist指数法;农业生产效率;闽台【作者】严小燕;韦素琼;陈嘉;高月华【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近年来“刘易斯拐点”成为热点。
针对近几年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出现,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大陆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但由于不同学者对“刘易斯拐点”理论的理解不同,加上统计指标和计量方法的差异,因而测算出的时间有所分歧。
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一些具体对策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园区发展●肖文海 摘 要:创新民营科技服务体系,应落实政策、政产学研互动、发展中介服务,营造氛围、创新方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关键词:民营科技 科技园区 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5)03-148-02一、民营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现状近年各科技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内容涉及土地出让、配套设施、税费减免、投资融资、创业培训等多方面。
1.土地出让。
抽样调查的10个园区中,土地均价为4万元每亩,最高为10万元每亩,最低不到8000元,所有园区都出台了投资额达到一定数目可减免土地出让费的规定,园区级别越高,可减免土地出让费的最低投资额就越高,少数县级政府设立的科技园区已名不符实,入园企业多为“五小”,土地近于白送。
调查的13个科技园区中,只有一个园区的土地政策没有超出国土资源部的优惠范围,这说明各地优惠出让土地吸引投资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2.税费减免。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决定,财政部与税务总局曾联合发文,对增值税、所得税与营业税优惠范围作了规定。
但在优惠支持下,一些本来并不符合科技部制订的高科技标准的企业也混杂于期中,套取优惠待遇;而科技注册难以把关,地方出于发展政绩需要,对一些本来不符合优惠范围的企业也注册为高科技企业。
对于一些不能享受国家规定优惠政策的科技型企业,各地也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确定资助范围,并在所得税上相应出台了“两免三减半”的政策。
在抽样调查的126家民营科技型企业中,近两年平均纳税额约10万元,对比同类注册资金规模的非科技型企业,表明民营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已落实到位(约为同类规模企业的50%)。
3.配套设施。
多数科技园区在城乡结合部展开规划,为促进交通环境与基础设施改善,园区采用以土地换道路的操作手法,将一定数量的园区用地免费出让给开发商,而开发商则保证投资修好一定数目的道路,以此节省政府资金投入。
创新服务体系构成
创新服务体系构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郭励弘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提供全面、高效、优质服务的服务体系,这是毫无疑义的。
要想建立并进而规范、完善一个体系,不能不对这个体系的构成、内涵、各子系统的分类及定位等等有一个明确的共识。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指出:“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主要是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等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
同年’月!!日,为贯彻中央精神,《国家科委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意见》中确定:“要在进一步搞好科技工作,为第三产业提供科技支撑的同时,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各种服务行业。
近期要重点发展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三者以下简称科技服务业)为主的新型服务行业,为促进第三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创新服务体系”最初的提法和范围确定。
问题是从“发展第三产业”引出的,我们的讨论也从第三产业开始。
一、关于第三产业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划分并无统一、完全一致的意见。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三次产业分类,但是各国在具体划分时仍有所区别。
%&’(年)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号文件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提出我国产业的范围分类。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水、电力、蒸汽、热力、煤气)和建筑业;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行业属第三产业。
这样一种以排除法建立的第三产业概念,是许多国家都采用的办法。
其优点,是产业的划分可以囊括所有的行业;其不足之处,是对第三产业并没有一个质的定义。
当然,很可能非常难于做到两者兼得。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下)作者:王军毕少华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年第02期完善企划考核制度1984年6月,张明哲从台湾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职位退休,由陈履安继任(任期1984年6月-1988年7月)。
陈履安属于典型的国民党“官二代”子弟,对台湾官场运作内幕非常熟悉,人脉关系广。
接任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后,处处受到很多人的照顾,包括时任行政主管部门科技顾问组召集人的李国鼎和中研院院长兼科技发展主管部门负责人吴大猷,对并非科技出身的陈履安有很大帮助。
特别是吴大猷,当时每周一都会与陈履安一起吃早饭,彼此对谈,交换意见,使他在主持台湾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当时,台湾在国际上广受孤立。
陈履安在任内,邀请了10多位岛内科技界和企业界的专业人士担任顾问,针对台湾科技发展的突破与创新制定了整套计划,强化分工合作,加强与各主管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以利科技发展的整体作业,并且积极推动整合型研究计划、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开展长期学术合作研究计划,还注重引进外国新技术,积极进行对外科技交流,慢慢拓宽台湾的科学领域,改善科研环境。
陈履安注意到,当时岛内科技人员只要提出某项专题研究计划的申请,几乎都能得到台湾科技主管部门的“研究奖助费”,所谓“专家评议”基本上是走过场,可以说是“人人有份”,但钱都不多,仅能维持而已。
这也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不能安心做研究,一心要到外国去。
为了扭转此状况,陈履安推动台湾科技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在1985年共同设立“杰出研究奖助费”,对研究成绩卓越者,每月给予较高奖金,为期两年。
首届的获奖率为24%。
但是,这个做法还是不能完全改善台湾学者在科研上的困窘。
因此,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在1986年修订《杰出研究奖助费处理要点》,特别奖励有杰出研究表现的学者,并将金额提高为每年24万元新台币,每年遴选1次,每次受奖人数以前一年获得科技主管部门研究奖助费的副教授级以上人数的5%为原则。
台湾新竹工业园的技术创新措施及对重庆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基本内容
台湾新竹工业园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佼佼者,其成功的技术创新措施为各地的 高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重庆高新区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地,可以从新竹工业园的成功中汲取经验,以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
首先,新竹工业园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园区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科 技人才,并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人才能够在这里发 挥出最大的潜力。同时,园区还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引进国际前沿技术,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
二、新竹科技园区对区域发展的 推动作用
1、产业集聚效应:新竹科技园区的建立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入驻,形成 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不仅有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 流和技术合作,还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 盈利能力。
2、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新竹科技园区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园区内设 立了多个科研机构和孵化器,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这些 机构和孵化器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培养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为区 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2、协同创新效应:国际人才集聚还能带来协同创新效应。不同背景的人才聚 在一起,可以共同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这种协 同创新效应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3、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国际人才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也具有积极作用。高端 人才的引入,不仅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会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这种产 业结构优化效应有助于提升国家高新区的整体竞争力。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为国际人才提供更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技 术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89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孙杰作者简介:孙杰(1994.7-),男,硕士生在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管理。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5)摘要:加快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改善两岸关系,实施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细致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制约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从动力、利益分配、保障、评价四种机制要素来优化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以期能为推进两岸地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峡两岸;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引言现阶段,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意愿降低,加剧了两岸产业重叠、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
两岸在诸多领域都表现出竞争而非合作的关系,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减弱。
因此,要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就必然要厘清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两岸地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水平。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以产业、科研机构和学校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中介机构为辅助要素,参与者之间相互协作,形成创新网络,共同对技术进行开发、转化与应用构成协同创新机制[1]。
协同创新机制一般包含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以下将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一)动力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要素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
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运行。
其中内部动力包含利益驱动、战略协同与内部激励。
利益驱动是最根本的内部动力[2],产学研的各个主体基于不同的利益取向进行合作交流,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至关重要。
战略协同强调产学研主体设立共同的战略目标,各个成员拥有一致的价值理念和行动方向,彼此间相互协作形成战略联盟。
内部激励指设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激励人力资本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每个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台湾工研院的独特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台湾工研院的独特启示前言2011年美国政府进行过一项关于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深入研究,即《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其中特别探讨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何转化基础学术研究成果,将其进一步发展成为企业商机。
这一研究报告最后专门提到全球两个成功模式典范,一个是德国的弗劳恩霍夫协会(这在我们上一篇文章中已经专门详细介绍),而另一个正是台湾地区的工业技术研究院(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ITRI;以下简称工研院)。
我们不禁要问,美国重振制造业计划中提及的工研院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尤其是在产学研体系布局方面?这些问题对于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中国大陆来说具有独特意义,尤其是有关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关键作用,重新布局产学研三者关系,让它们从目前各自独立运营、偶尔开展非系统性合作的旧有模式转化为三者鱼水相融、高度互补、互为杠杆的密切合作的新型模式。
这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单项冠军企业(统称“精一”企业)意义尤为重要。
我们上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分析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此文我们探讨台湾地区工研院的启发意义。
01工研院的历史背景1973年台湾地区颁布《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条例》,以财团法人名义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即工研院。
当时台湾地区经济部长将分散在台湾地区各处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与金属工业研究所几家研究机构合并,成立“工研院”,赋予引领台湾地区经济起飞的长期目标,核心功能是将科技成果尽快转移给企业,提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成功率,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十多年来,工研院一直以“以科技研发,带动产业发展,创造经济价值,增进社会福祉”为主要任务,从创新研发、人才培育、智权加值、衍生公司、育成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移转等过程,对台湾地区产业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今,它不仅已发展成为该地区最大的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而且成为力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先锋。
高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与服务企业模式研究——台湾创新育成中心模式与经验借鉴
mo d e o f i n n o v a i t o n i n c ba u t i o n c e n t e r s i n T a i w n a a l e e l a b o r a t e d,a nd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o f ho t s e a t c o H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si r i t e s i n he t ma -
a n d e x p e ie r n c e s a r e w o r t h l e a r n i n g b y c o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n t h e ma i n l nd a .I n t h i s p a er p .t h 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nd a o er p a i t o n
高校成果转化 、 技术转移与服务企业模式研究
— —
台湾创新 育成 中心模 式与 经验 借鉴
白建林 ,张 颖
.
( 1 . 福建农林大学人事处,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 2 .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创业育成中心,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 [ 摘要] 台湾创新育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腾飞, 其运作模式和经验值得大陆高校借鉴学习。通过介绍台湾创 新 育成 中心的特点及运作模 式, 分析大陆高校创新育成 中心的现状 , 在此基 础上从 4个方面总结台湾创新育成 中心模 式对 大陆高校成果转化、 技术转移与服务企业模 式的经验借鉴 : ( 1 ) 结合 高校 学科优势 , 推动各级 高校尤其是地方 高校 建立育成 中心 ; ( 2 ) 明确 育成 中心职能 , 突出培育侧重点 , 加快科技 成果转化 ; ( 3 ) 加强 工业 园基地 建设, 产 学研 结合 , 形成 区域群 聚 效应 ; ( 4 ) 转 变科研人才观念 , 改进教师考核制度 , 强化科技服 务意识 。 [ 关键词 ] 台湾创新育成 中心 ; 高校 ; 成 果转化 ; S t 术转移 [ 中图分类 号] G 6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6 9 2 2 ( 2 0 1 3 ) 0 6 - 0 0 9 8 - 0 3
中国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布局!(最全整理)
中国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布局!(最全整理)1. 北京市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市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集聚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2. 上海市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浦东新区在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资源。
3. 广东省广东省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大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深圳市作为广东省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者。
4. 江苏省江苏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是江苏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5. 浙江省浙江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同时,宁波市和温州市也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6. 山东省山东省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中,青岛市和济南市是山东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拥有多家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新兴科技企业。
7. 湖北省湖北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众多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
8. 辽宁省辽宁省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的科技创新重点区域,拥有多家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9. 四川省四川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核心城市,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10. 湖南省湖南省重视科技创新的布局。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多家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11. 陕西省陕西省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科技创新重要区域,集聚了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12. 福建省福建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厦门市作为福建省的科技创新重点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高水平的科技企业。
13. 河南省河南省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发展。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多家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和具有领先技术的地区,台湾拥有着独特的科技产业发展优势。
为了推动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台湾政府在过去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一、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战略(一)追求创新台湾科技产业的一个关键战略是追求创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加大了对基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并积极鼓励企业加强研发。
政府还设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科技园区,为企业提供了研发和生产的土壤。
此外,台湾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创新方法。
政府向企业提供了财税等福利政策等支持,同时对创新型企业进行鼓励和奖励。
(二)推进资本市场发展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台湾政府还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政府加大对风险投资领域的投入,鼓励投资机构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
政府还出台政策支持风险投资的成长,同时鼓励更多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推进国际化发展为了拓展市场和提高技术水平,台湾政府还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
政府的政策是推动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大规模,加强合作,并通过合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和技术优势,进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二、台湾科技产业的政策措施(一)财税政策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台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政策。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制定研发税扣抵政策,鼓励企业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
此外,台湾政府还出台了高科技产业开发条例,并设立了特殊资金,以鼓励企业的技术研究和开发。
(二)科技园区政策台湾政府在全国设立了多个科技园区,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这些科技园区中,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各种便利和优惠政策,如租金补贴、协助配备设备、提供管理和服务等。
政府还在科技园区建立了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服务。
(三)金融政策为了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台湾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政策。
政府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的支持,并向企业提供融资借贷服务。
此外,台湾政府还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台湾发展高科技的特点
!海峡科技与产业"#$$$年第%期#叶穗瑜台湾发展高科技的特点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台湾凭借高新技术而崛起。
它适时地以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一改过去经济受物资供给严重束缚的局面。
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使经济增长的空间得到了极度地延伸,并成功地在科技实力排序中跃居全球第&位。
’(高科技产业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高科技发展的直接结果,是推动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年代伊始,台湾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年,台湾经济增长率是!(’$*,+,-达#.#)亿美元;’))&年经济增长率上升为!(!.*,+,-达#)#!亿美元。
可见,台湾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台湾经济的支柱。
在贸易收支方面一直保持着顺差,且此差额稳中有升。
’)))年/截止到’’月0,出口累计已达到’’$!’.百万美元,进口累计’$$%$’百万美元,贸易顺差为’$#’&百万美元。
与’)).年相比,’)))年的进出口差额有了!1(%*的高额增长。
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水平高科技,特别是网际网络所掀起的热潮,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方式是一种冲击,同时更是一个挑战。
企业经营者可以根据畅通的信息,开发新产品,同时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依据各个部分的比较利益进行地区分工。
解决了就业的难题伴随着大量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兴起,台湾的就业压力得到了缓解。
’)).年在包含有科技企业的制造业里,就业增长率达%(!*,而整个产业的就业增长率也相应有了#(.*的增长,有)#)万人实现了就业。
高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口素质高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要求人口有较高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
为此,台湾当局调拨给教育的经费不断增长。
’)).年,实际用于教育的经费达%2$&亿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
#(台湾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特点以政策引导,并采取优惠的产业政策信息产业、技术产业是投资大、风险高的产业。
构建两岸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平台——第六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研讨会圆满成功
2 0. I 其 06 8
丽酉
它
维普资讯
技 与 法
第六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研讨会 已经取得圆满成功。与会专 家认为 : 与前几届研讨会 相比 , 第六届两岸知识产 权研讨会层次更高 、 视角更宽、 议题务实 、 研讨深入, 把两岸 知识产权领域 的合作 与交流推 向了新的深度和广度 。在 “ 九二” 共识的基础上 , 19 年首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以来 , 从 94 由两岸知识产权界通过学术交 流的渠道 , 通力合作 , 轮流在大陆和台湾举办的这样的论坛 , 已经成为两岸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合作 与交流 的平 台。 在研讨会的闭幕会上 , 大陆代表团团长段瑞春 、 副团长陈美章 , 台湾政治大学智慧财产研究所所长刘 江彬 、 著名教授 孙远钊等满怀激情的做 了总结发言。本届研讨会在两岸共 同努力下 , 已经 成功地 划上句号 。大家期 待 , 两岸知识产 权界再接再厉 , 办好在大陆举办的下一届研讨会 , 继续通过这个平台, 增进互信 , 拓展合作, 优势互补 , 良性互动, 共创
和司法实践 的讨论 , 气氛热烈 , 高潮迭起。报告人高水平的演讲和多媒体演示 、 主持人与讨论人 的精彩评论 、 与会代 表与演讲人的上下互动 , 使得 整个讨论 与交流 , 展示 }崭新 的水平 。 } { 从总体 上看 , 大陆专家发言 , 在宏观战略高度 和理论 、 实证研究 的前沿性方 面, 给与会 者 留下深刻 印象 。台湾专 家的发言 , 在学界与企业 的结 合 , 知识产权 的普及与运用方面, 提供 了宝贵经验 。围绕研讨会 主题 的 5 0多篇具有较 高质量的论 文汇编成册 , 内容涵盖知识产权 的前沿 问题 和热点 问题 , 浓缩 了近年来两岸 知识产权研究 的成果 。两岸 在知识产权 领域大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空 间, 相互借鉴 , 取长补短 , 有利于两岸知识产权事业 的进步 , 有利于两岸科 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研讨 活动受到台湾媒体 的高度关注 , 台湾《 工商时报》 《 、 经济时报》 以整版篇幅报道会议盛
浅论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的科学教育
浅论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摘要】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教育场所,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和特色吸引着许多参观者。
科技博物馆还开展各种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互动的学习体验。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科学知识的传播,也激发了观众对科技的兴趣。
科技博物馆在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科技博物馆的科普宣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社会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博物馆在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未来应继续拓展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提升社会的科学素养,并对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展览内容、科学教育活动、教育意义、科普宣传、影响力、价值、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影响1. 引言1.1 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的背景介绍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是一个位于台湾的专门展示科技发展历史和科学知识的场所。
该博物馆成立于1994年,是台湾第一家以科技为主题的博物馆,致力于通过展览、教育活动和科普宣传,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和启发科学兴趣。
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科技实物、文献资料和科学实验设备,展示了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现代化,展览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中国台湾科技博物馆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科技、探索科学的平台,促进了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升。
1.2 科技博物馆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技博物馆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科技博物馆是一个集中展示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场所,可以帮助学生和公众更直观、生动地了解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
通过观察真实的展品、亲身体验科学实验,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科技博物馆还是一个提供科学教育资源和服务的平台。
在这里,学生和公众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实验课、科技研讨会等,从而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科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际信息咨询中心周建平本文从介绍台湾在世界竞争力排名开始,指出台湾最近十年来世界竞争力的明显提升得益于其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是与其有效的创新服务体系分不开的。
在介绍了台湾涉及创新活动的主要机构之后,重点介绍了台湾工业研究院及其图书馆、科技政策研究和资讯中心,并且以大陆的国家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例,对各自的服务环境、工作的侧重点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作了比较分析。
最后对如何改进大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为创新服务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1 概述台湾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实行经济转型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使台湾在竞争力、技术创新、教育、科技基础设施、企业家创新精神方面的世界排名明显提升。
据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统计,台湾竞争力2004年排名世界第12位,2005年排名世界第11位(1994年的排名是第22位);而据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统计,台湾竞争力2001~2004年排名均居世界前5位,台湾技术创新2003、2004年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2位。
尽管这两家世界竞争力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有所差别,评价结果不尽相同,但就自身比较而言,台湾竞争力排名比其十年前大大提升;同时,在这样两家有着世界影响的机构中连续数年获得世界领先的竞争力排名,确实反映了台湾近年在这方面的努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已具有明显的优势。
台湾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其发展知识经济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教育、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注重研发和自主创新,以及为创新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是与其有效的创新服务体系分不开的。
创新的配套服务包含在创新过程的许多方面,如研发、生产、营销、创业、升级等,同时也涉及了许多部门,如政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科学和工业园区、信息服务机构、咨询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工商会、行业协会、联合会、企业公会、学会等。
这些机构都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但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还是信息中心和图书馆。
台湾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由科技资料中心、高等院校和公共图书馆构成,建成了由科技网、学术网和书目网组成的网络信息资源。
此外,台湾“经济部”、“教育部”、“卫生署”、“农委会”等部门也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了各自的信息服务机构,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
台湾科技政策形成的协调部门是“国家科学委员会”(简称“国科会”),而产业技术政策的推动部门是“经济部”及工研院。
因此,“国科会”主管的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和“经济部”主管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其图书馆是台湾创新服务机构的典型代表,前者是台湾最重要的公立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后者则是台湾最重要的公立研发机构,在为企业创新服务方面有其独特的位置。
2 台湾涉及创新活动的机构涉及创新活动的机构包括“政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科学和工业园区、信息服务机构、咨询机构、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学会等。
台湾的研发活动由“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整个科研开发分为推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两大系列。
推动机构由“政府”部门组成,其中“台湾中央研究院”、“教育部”负责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台湾“经济部”、“国防部”、“农委会”、“交通部”、“卫生署”、“环保署”、“政府机构研究所”负责技术开发、商业化及应用。
执行机构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财团法人、企业组成。
其中“中央研究院”和高等院校负责基础研究,财团法人中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资策会、生计中心等以及企业负责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商业化及应用。
比较有影响的台湾产业创新服务机构列于表1中。
3 台湾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台湾实验研究院科学技术资料中心(简称科资中心,STIC)于1974年成立,原来属于“国科会”主管,2005年1月转型纳入“国家实验研究院”,以搜集、处理、分析及提供科技信息,促进台湾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为服务宗旨。
近年科资中心配合“国科会”推动台湾科技发展任务的需要,加强科技政策研究工作,为当局制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为了强调它的这一功能,科资中心已在最近改名为“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简称科技政策中心,STPI)。
科技政策中心是台湾最重要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之一。
台湾科技政策形成的协调部门是“国科会”,作为其下属单位的科技政策中心,定位为“国家”科技政策的智库,科技信息整合与传播的中枢,而且非常重视自身在知识和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从信息服务方面来看,第一,科技政策中心在台湾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政策中心参与建立了台湾的学术网、科技网和书目网三大信息资源网络。
它协同近200个院校、研究所建立了庞大的台湾学术电子信息资源共享联盟(即学术网,CONCERT),汇集了近百个数据库;以学术数据库为主,也包括了像LexisNexis这样的著名的商业数据库。
它建立的科技网(STICNET),汇集了岛内外学术会议、研究计划、科技报告、电子期刊、书目数据库等资源;它还协同350家图书馆,建成台湾唯一全省范围的馆际合作系统(即书目网,ILL)。
同时,科技政策中心也拥有较丰富的馆藏。
科技政策中心的收藏不仅包括许多研究论文、技术报告,也包括许多产业和市场研究报告,以满足企业用户的需要。
第二,科技政策中心面向“政府”决策支持的定位使众多的“政府”机关成为其用户。
例如,它建立的“政府”研究信息系统(GRB)成为台湾唯一的省市及各地方当局信息服务的窗口,为上百个机关提供计划管理、信息检索和统计服务。
第三,科技政策中心是一个公益性的信息服务机构。
由于得到当局的支持,其服务的收费是比较低的。
例如对岛外数据库的使用,科技政策中心用其开支对用户给予补贴。
从为创新服务的角度来看,第一,科技政策中心的工作重点放在宏观研究方面,如创新政策、创新体系、创新的法律环境、创新研究计划、创新评价指标、创新活动的文献计量等。
第二,对创新产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创新产业策略、产业预测、技术预测等。
第三,对创新的文献服务主要表现在建立新技术专题数据库、信息检索、创新成果的收集与传播等。
第四,对企业的直接服务包括技术转移、教育培训、交流推广等。
但它的技术转移服务主要是提供资料库和总体分析,并不做中介服务。
从科技政策中心的计划与愿景来看,建立“国家”科技人才库被列为头等重要的位置,表现出当局对掌握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的重视程度。
同时,科技政策中心还积极开展对外的交流合作,参与国际间的知识创新研究计划,希望进一步发挥国际组织在科技交流和合作中的作用,对和大陆的交流也很重视。
根据科技政策中心的定位,它的工作重点与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科技、产业、合作与创新政策和策略的研究。
科技政策中心对创新产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创新产业策略、产业预测、技术预测等。
对企业的直接服务包括技术转移、教育培训、交流推广等。
但它的技术转移服务只是提供资料库和总体分析,并不做中介服务。
从创新和产业政策的研究看,大陆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部门,系统地、持续地把创新研究作为主要工作。
(2)整合岛内信息资源。
科技政策中心在台湾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台湾的学术网、科技网和书目网三大信息资源网络都是科技政策中心牵头建立的,现在还在建设“国家”科技人力资源库。
而大陆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在学术网、科技网、书目网和人才网建设方面的作用,远不如台湾科技政策中心在台湾的相关作用大。
另外,ISTIC 的馆藏也缺少企业所需的产业和市场研究报告以及统计资料等文献。
4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其图书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建于1973年,由原来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和金属研究所合并而成。
它是从事应用研究的研发机构,定位包括发展前瞻性技术,研究成果推广,辅导中小企业升级和传统行业升级,提高台湾的整体竞争力等,是台湾进行创新活动和服务的重要机构。
工研院的研发机构包括:电子工业研究所、电脑与通讯工业研究所、光电工业研究所、系统芯片技术发展中心、生医工程中心、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业材料研究所、机械工业研究所、系统与航天技术发展中心、量测技术发展中心、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与安全卫生技术发展中心、纳米科技研发中心等。
除了直接参与重点科技领域的研发活动,工研院还为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多种服务(见表1)。
各个服务部门都有各自的定位和服务范围。
工研院图书馆的重点是文献服务,而它的咨询服务、研讨会都是围绕文献服务展开的,涉及内容主要是馆藏查询、检索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使用等。
工研院图书馆既对内部员工开放,也对外界用户开放,并特别定位服务于工商界,这是这个图书馆的重要特点。
由于这样的定位,它在信息资源的收集上注重企业用户的特点。
它的资料库不仅包括通常的科技文献,也拥有产业界所关注的新闻、统计数据、市场调查报告、产业讯息等资料。
为了筹集购买资料的资金,图书馆采取收费的服务方式。
从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看,工研院图书馆不具备像大陆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及ISTIC那样的整体协调作用。
从服务对象来看,前者明确定位其服务对象重点是企业,而后者的服务对象更侧重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
从为产业创新服务环境的角度看,工研院具备为产业创新进行多方面服务的环境,其周围众多的科技园、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社团及政府整合了各种资源,提供各种创新服务,如政策研究和咨询、文献和信息服务、研发、生产、营销、商业化、创业服务、产业升级辅导、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培训等,而NSTL及ISTIC尚未整合这样的创新服务环境。
5 启示和建议以上对台湾竞争力、创新机构和创新服务体系的介绍主要来自网上公开信息,这些来源正面内容较多,而对其不足报道较少。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机构各自的服务环境、工作重点、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创新服务的实践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以下是笔者对改进大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为创新服务的建议:1. 大陆的主要信息服务机构应重视为创新服务的问题,在机构的定位、目标、任务和愿景中明确有关创新服务的内容,使创新服务成为这些机构的一项主要业务。
2. 科技主管机关下的信息和政策研究服务机构应该担当创新研究和服务的重任,设立专门从事创新研究和服务的部门、项目或计划,加强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的政策研究,为国家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服务。
3. 加强国家级信息服务机构在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主导地位,注意了解企业的需求,加强企业所关注的和需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
4. 在可行的范围内,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创造一个为产业创新全方位服务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