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针灸扎什么穴位
治疗耳鸣,耳聋的 穴位
督脉(四)DU 4 命门Mìngmén[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十五)DU 15 哑门Yamén[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
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二十)DU 20 百会Baihuì[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阳谷穴位位置图阳谷穴的作用和功效
阳谷穴位位置图阳谷穴的作用和功效阳谷(SI5 )拼音:Yáng Gǔ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位置:上肢部穴位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配伍:配阳池治腕痛【阳谷穴位位置图】【图解阳谷穴位的位置】【阳谷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
屈腕,掌心向胸,由腕骨穴向腕部推,相隔一骨(三角骨)的凹陷处即为此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手掌筋膜、钩骨骨膜。
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
在手掌筋膜深面,尺神经的深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行于小鱼际肌浅面,支配并营养该肌群,动脉还组成掌深弓。
针经上述诸结构,经小指的展肌、短屈肌与对掌肌的起点附着的豆钩韧带,达钩骨前缘的骨膜。
腕掌侧(动脉)网较细小,由尺、桡动脉的腕掌支,掌浅弓的返支和骨间掌侧动脉的分支组成。
自该网发出小支至腕关节和腕骨。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阳谷穴】经穴名。
属手太阳小肠经。
出《灵枢。
本输》。
经(火)穴。
(1)“阳谷穴”。
“阳”,阳气也。
“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
阳谷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阳谷”。
(2)小肠经经穴。
“经”,动而不居也。
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3)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按摩阳谷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齿痛颌肿、腕关节疾患、癫痫、癫狂、热病、精神病、小儿惊风、神经性耳聋、耳鸣、痔疮等。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方法有哪些?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方法有哪些?关于《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方法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疗耳鸣自然要留意恰当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这种问题对自身导致的影响,中医针灸治疗耳鸣是较为合理的,可是还要留意掌握恰当的实际操作技巧及其注重穴道,下列便是实际的。
一、实证研究治疗方式清肝火祛火,输通耳窍。
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主导。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配穴胆肝风热者,加太冲穴、丘墟;外感风寒寒邪者,加外关、合谷穴。
实际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络均入耳中,因而取手少阳当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
输通少阳经脉,清肝火祛火。
二、虚证治疗方式益肾养窍。
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主导。
主穴太溪穴照海听宫配穴肾精不足者,加肾俞穴、气海穴;肝肾亏虚者,加肾俞穴、肝俞穴。
实际操作毫针补法。
肾气不足能用小艾柱灸伤处。
方义太溪穴、照海滋补肾气、肾精。
听宫为部分选穴,可输通耳朵经脉之气。
三、针炙疗法耳聋耳鸣的作用机制:现代科学按变病特性将耳聋耳鸣分成器质与多功能性。
按变病位置分成传声性聋、感音性聋与混和聋。
针炙疗法,多为感音性聋,即神经性耳聋。
它可因多种多样要素如噪声、感染、自身免疫等造成耳道螺旋式器的毛细胞及其听神经或中枢神经产生变病,使响声的体会与传输产生阻碍。
针炙疗法该病的作用机制取决于:中医针灸可改进耳朵的血液循环系统,使耳朵里面血液供应获得提高,改进了耳朵里面毛细管的渗透性,那样有益于基础代谢,降低病理学物质对耳道神经的危害,另外又可使听末梢神经氧浓度供应提高,有益于损害的神经细胞修补与再造;中医针灸可阻拦或缓解耳道螺旋式器毛细胞的坏死,提升内耳功能,有益于英语听力的修复;根据中医针灸对听觉系统神经中枢的功效,使其体液调节提高,有益于与各个听神经中间联络及传输的修复与创建,促进损害的神经传导作用足以修复;除此之外,中医针灸对失眠、外耳道病症,心态焦虑不安等症状的合理医治,也是一个关键要素。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带图)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 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1 上肢病证2腹痛、腹泻3 齿痛,颊肿直刺0.8-1.2 寸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1 上肢病证2 热病3 高血压4 癫狂5 肠胃病5 五官热性病6 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直刺0.5-1.0 寸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肉上部中央,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处1 上肢病证2 瘾疹直刺0.8-1.5 寸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1 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2 胆道蛔虫症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 寸地仓口角旁约0.4 寸,上直对瞳孔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刺或平刺0.8 寸,可向颊车穴透刺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1 面口病2 耳部疾病直刺0.5-1.0 寸,留针时不可张口头维额角发际上0.5 寸,头正中线旁4.5 寸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平刺0.5-1.0 寸听宫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呈凹陷处1 耳聋,耳鸣,聤耳2 齿痛直刺1.0-1.5 寸留针须张口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1 目部疾病2 头痛、眉棱骨痛3 呃逆向眉中或眼眶平刺或斜刺0.5~0.8 寸。
禁灸天柱肺俞后发际正中直上0.5 1 后头痛、项强、肩背寸,腰痛痹证旁开1.3 寸 2 鼻塞斜方肌外侧凹陷中 3 癫狂痫4 热病直刺或斜刺0.5 ~0.8 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第3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1 肺疾2 肺阴虚证(盗汗,骨蒸潮热)斜刺0.5-0.8 寸膈俞第7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第12 胸椎棘突下,胃俞旁开1.5 寸1 上逆证(呕吐,呃逆,气喘)2 贫血3 瘾疹,皮肤瘙痒4 潮热,盗汗胃疾斜刺0.5 ~0.8 寸斜刺0.5-0.8 寸肾俞第2 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1 肾虚病证2 泌尿生殖系统病3 妇科病直刺0.5-1 寸第4 腰椎棘突下大肠俞旁开1.5 寸1 腰腿痛2 胃肠病证直刺0.8 ~1.2 寸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第2 骶后孔中腘横纹中央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3 寸腓肠肌二肌腹凹陷的顶端处,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 寸1 妇科病2 小便不利3 遗精4 疝气5 腰骶痛、下肢痿痹1 腰及下肢病证2 腹痛,急性吐泻3 小便不利、遗尿4 丹直刺1-1.5 寸,或点刺出血毒。
针灸穴位 后听宫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后听宫穴说明指导书总述后听宫,经外奇穴名。
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别名治聋1、宫墙穴、第二刺激点、支左、耳根等。
位于耳廓背侧根部,将耳廓引向前,相当耳屏尖水平线处,与耳前听宫穴相平,左右计2穴。
分布有耳大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聋哑等。
斜刺0.5-1寸。
1.名称后听宫穴2.别名治聋1、宫墙穴、第二刺激点、支左、耳根3.出处《常用新医疗法手册》4.隶属经外奇穴5.位置位于耳廓背侧根部,将耳廓引向前,相当耳屏尖水平线处,与耳前听宫穴相平,左右计2穴6.主治耳鸣、耳聋、聋哑7.功能疏通耳络,开窍益聪。
8.操作斜刺0.5-1寸9.主要配伍配听会穴、耳门(或翳风)穴、中渚穴治耳聋、耳鸣10.定位位于耳廓背侧根部,将耳廓引向前,相当耳屏尖水平线处,与耳前听宫穴相平,左右计2穴。
11.解剖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
分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后动脉。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疏通耳络,开窍益聪。
14.详细主治耳鸣、耳聋、聋哑等。
15.详细操作针尖略向前下方斜刺0.5-1寸。
针感为耳中胀、痛、酸、沉。
灸3-7壮,或温灸10-15分钟。
16.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聋哑等。
17.配伍配听会穴、耳门(或翳风)穴、中渚穴治耳聋、耳鸣。
18.附注暂无资料。
19.相关论述1、《针灸治验录》:“宫墙部位:耳壳后尽根处,上下折中点,沿耳壳背进针。
针法:针8-10分。
主治:聋哑、失聪。
”2、《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后听宫取法:将耳壳牵引向前,在耳壳背面根部出现弦筋之略下处,相当耳屏尖水平线,与听宫穴相平。
主治:耳聋。
针法:略向前下方斜刺5分-1寸。
”3、《赤脚医生手册》:“耳聋,……聋穴(听宫与听会之间)、恩聋(医风上5分)、支沟、听会、支左(恩聋上五分)、聋忠(阳陵泉下3寸)。
”4、据上海市针灸研究所介绍:“支左即宫墙穴,又叫第二刺激点,与听宫穴相对处,在皱襞下。
”。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经验分享之详解(一)
董⽒奇⽳针灸治疗⽿鸣、⽿聋、中⽿炎,经验分享之详解(⼀)(1)、神经性⽿鸣:三重、驷马、腕顺、⽿后头⾻区放⾎;
(2)、神经性⽿鸣,昨天扎了三重、腕顺、驷马、乳突下后放⾎(每周⼀次,加此⽳的原因是减
压)后⽿鸣声⾳明显减⼩,今在上述⽳位基础上加了灵⾻⼤⽩,但病情没有多⼤变化,请师兄们
指点。
可观察三重⽳处有没有青筋,有则放⾎;
(3)、感冒呕吐后突发⽿鸣⼀天,现⽿聋怎么办?扎对侧的三肩、⼟⽔⽳;
(4)、男,六⼗五岁的病⼈,前天感冒了,呕吐后⽿鸣,今天就听不见声⾳了,今天扎了三肩
⽳、⼟⽔⽳:半个⼩时后取针,病⼈说能听见声⾳了;
(5)、今天我的⽿朵后下⾯痛,⼀直痛到风池位置,⾃⼰扎了侧三⾥,针⼀下去,马上就感觉
不到疼痛了;
(6)、伟雪,⼥,48岁,⽿鸣⼀个半⽉,在北京各⼤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性⽿鸣,⽤西药
治疗⼀个⽉⽆效,针驷马、三重、腕顺,加⽕主、肾关,治疗四次,现⽿鸣症状完全消失,另外
感觉头脑特别清醒;。
『史上最强』耳聋耳鸣治疗穴位和刺法(有图有真相)
『史上最强』耳聋耳鸣治疗穴位和刺法(有图有真相)诊疗案例女性患者,32岁。
主诉右耳10个月前暴聋。
当时怀孕4个月,中西医治疗,听力改善不明显。
首诊10天前左耳也听力急剧下降。
8月22日求诊程老师,听力几乎全失,无法交流,只能文字书面对话。
她面灰黄暗,无神焦虑。
孕期甲低。
察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近期无咽喉不适。
查颈肩以辨经,触有形而明结构改变。
选穴:丰隆、胰腺点、阳陵泉、气海、外陵、肩井、颈六夹脊、翳风、耳前三针和健耳穴。
两天后复诊,左耳听力明显改善。
8月29三诊,听力提高40分贝,并且病人报告自己感觉天天在变好,交流一点都没问题。
精气神好多了,宛如新生,看起来恢复了阳光和信心。
--(程氏针灸海外弟子朱和明教授记录)今天是第四次来诊,带来了发病10天后的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本次发病的左耳,听力恢复了50分贝,已基本接近正常。
还记得主穴的针刺图么为什么针刺这几个穴位,又如何针刺呢,让我们先看看外耳道周围的解剖结构。
从图上看出,只有这三个位置,可以把针深深刺至外耳道之侧,最大程度上改善耳蜗内微循环,取所谓活血通络之功。
其针刺的角度如图所示。
第一个穴,是经外奇穴健耳穴。
近一年来,马来西亚李晔医生大力推广此穴,为其早年学自程莘农院士学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专家周允娴教授处,许多医生使用此穴治疗耳聋耳鸣,收效明显。
(图为李晔教授在程氏针灸精品小班课中的面授教学场景)(图为程莘农院士与周允娴教授合影)第二个穴,是手少阳经的翳风穴,是老牌的治疗耳聋耳鸣的穴位,我的老师耿恩广教授擅用此穴治聋鸣,但经验是进针时略向风池方向后移0.5寸,在刚刚结束的程莘农院士学术传承培训中,特邀授课嘉宾、山西针灸名医郭廷英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奇穴翳明,体表进针位置约在翳风穴后1寸处,其原理相同。
(图为耿恩广、郭廷英教授与程凯教授在程莘农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上交流讨论)第三个穴,准确的说是三个穴组合形成的组穴,即耳门、听宫、听会,须张口针刺,针刺时的技巧详见上图,即耳门斜向下刺,听会斜向上刺,听宫进针点自耳门与听会之间中点略向面颊方向前移0.5寸,斜向后刺,于是三针刺至外耳道前方一个共同位置。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常用经络穴位及作用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常用经络穴位及作用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耳部、鼻部和咽喉部的疾病。
在中医耳鼻喉科的诊疗中,经络穴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常用的经络穴位及其作用。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耳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耳门穴位于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它具有开窍聪耳、泄热活络的作用,对于耳鸣、耳聋、聤耳等耳部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听宫穴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刺激听宫穴可以疏风清热、通利耳窍,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耳痛等病症。
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此穴能开窍聪耳、清泻肝胆,对于耳鸣、耳聋、齿痛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接下来看看鼻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它是治疗鼻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鼻塞、流涕、鼻衄等症状。
印堂穴在两眉头中间。
按摩印堂穴能够清头明目、通鼻开窍,对于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 寸。
该穴位具有清热散风、通窍明目之效,对鼻塞、鼻渊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再来说说咽喉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它有理气化痰、清咽开音的作用,对于咽喉肿痛、咳嗽、哮喘等有一定的疗效。
廉泉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刺激廉泉穴可以清音利喉、疏风泄热,常用于治疗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喉痹等病症。
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此穴能利咽散结、理气降逆,对于咽喉肿痛、气喘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这些经络穴位在中医耳鼻喉科的治疗中,既可以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进行刺激,也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发挥作用。
针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穴位 肾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肾耳穴说明指导书总述肾耳,耳穴名。
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平视时在止血2穴至小肠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0区。
主治脱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听力减退、久喘、气短、阳痿、性功能减退、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遗尿、乳糜尿、尿急等。
本穴是诊断肾炎、泌尿系感染的参考穴。
针0.1-0.2寸。
1.名称肾耳穴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暂无资料。
4.隶属耳穴5.位置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平视时在止血2穴至小肠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0区6.主治脱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听力减退、久喘、气短、阳痿、性功能减退、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遗尿、乳糜尿、尿急7.功能益精气,壮肾阳,育精穴,强肌肉,渗水湿,纳肾气。
8.操作针0.1-0.2寸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平视时在止血 2穴至小肠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0区。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益精气,壮肾阳,育精穴,强肌肉,渗水湿,纳肾气。
14.详细主治1、脱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听力减退、久喘、气短。
2、阳痿、性功能减退、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遗尿、乳糜尿、尿急、尿频、尿潴留、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
3、脑垂体性侏儒症、内分泌紊乱。
4、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偏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精神分裂症、脉管炎、高血压。
5、骨折疼痛。
6、复视、慢性青光眼、近视、角膜溃疡、老年性白内障。
7、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5.详细操作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针0.1-0.2寸,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本穴与皮质下穴虽都有益肾利湿,缩溺止遗之功,但本穴穴性属阳,以壮阳补肾为主,治疗偏重于肾气虚弱,精血亏虚;而皮质下穴穴性属平,以健脾益肾为主,治疗偏重于脾肾虚弱,清气不升。
中医针灸治疗耳聋穴位在哪
中医针灸治疗耳聋穴位在哪我以前就一直认为人的耳聋都是一种原因引起的,中医针灸治疗耳聋穴位在哪啊,我接触到中医后才慢慢的了解到一些平时生活中针灸的常识,耳聋的治疗分为好几种,也就是说耳聋分为好几种。
不同的耳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所达到的效果就不同,下面就和大家讲讲中医针灸治疗耳聋的这些事情。
1. 肝火上扰主症:卒然耳鸣耳聋,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有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弓玄数。
治法:清肝泄热开窍。
取穴:听宫、耳门、翳风、中渚、听会、太冲、行间。
方义提要: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耳门、翳风、中渚属三焦经,听会属足少阳胆经,均通于耳部,取之可疏通手足少阳之经气。
取太冲,行间以清肝泻热。
随症选穴:兼感风热之邪加外关、风池。
操作要点:听宫、耳门、听会针刺要深,刺时令病人张口,可刺入1.5寸左右,行捻转法,使耳内有针感后即出针。
余穴均用泻法。
2.痰火郁结主症:双耳鸣响如蝉不断,有时闭塞如聋;胸脘痞闷,痰多,二便不爽,舌台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浊。
取穴:听宫、耳门、翳风、丰隆、内庭、外关。
方义提要:本方取听宫、耳门、翳风,以开耳窍之壅塞;取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降浊;取外关以疏通少阳经气,使耳复聪。
随症选穴:胃纳不佳加足三里。
操作要点:取听宫、耳门时,令病人张口,针刺如前。
余穴皆用泻法。
3.肾精亏损主症:耳鸣、耳聋经久不愈,夜间较甚。
兼见头晕目眩,腰背酸痛,遗精滑泄。
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治法:补肾填精。
取穴:肾俞、肝俞,关元、三阴交、听宫、听会。
方义提要:本方取肾俞、肝俞、肝肾同补,加关元,充实下元,填精益肾;三阴交调补三阴之不足;听宫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听会属足少阳胆经,取之以疏调少阳,开通耳窍。
随症选穴:遗精加精宫、太溪;阳痿加命门。
操作要点:取听宫、听会穴时,令患者张口,针刺如前。
余穴施以补法,并可配合灸法。
缓解耳鸣问题的八种中医调理
缓解耳鸣问题的八种中医调理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中医认为耳鸣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缓解耳鸣问题。
下面将介绍八种中医调理方法,帮助患者缓解耳鸣问题。
一、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认为耳鸣与肝肾不足有关,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肝肾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耳鸣针灸穴位有肾俞穴、肝俞穴、足三里等,针灸疗法需要专业医师操作。
二、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鸡血藤、川芎、当归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耳鸣问题。
中药调理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服用。
三、食疗调理食疗是中医的特色之一,通过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可以调理人体的健康问题。
对于缓解耳鸣问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龟肉等。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滋养肾脏,改善耳鸣症状。
四、按摩调理按摩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调理方法,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按摩耳朵周围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耳鸣问题。
常用的按摩穴位有听宫、听会、听会三、颧车等,按摩时可用指腹轻轻按压,每天进行数次。
五、精神调理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方式来调理精神状态,从而缓解耳鸣问题。
六、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也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改善耳鸣症状。
七、保护耳朵保护耳朵也是缓解耳鸣问题的重要方法。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使用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减少对耳朵的损伤。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耳朵受凉,避免使用耳塞等物品过度清洁耳道,以免损伤耳朵。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研究进展
00 。张氏等 认 为 针刺 晕 听 区可 治疗 对 侧 耳 呜 、 .5 耳
聋 。将 两根 2 5寸平 针沿 晕 听 区 不 同方 向 ( 对 ) . 相 沿 皮刺 入 后 直 进 2寸 , 通 电针 , 续 波 , 疗 突 聋 4 接 连 治 1
《 黄帝 内经》 暴 聋” 对“ 的病 因病 机 、 灸 治疗原 则 针 及选 穴均 有详细 记载 , 后世 医家不 断继承创 新 , 更 辨证 趋详 细 , 穴亦更 多样 , 选 现代 医家还 充分应 用生物 全息
果 总有效 率 8 % 。 6
13 腹针 .
腹针 理 论认 为 以神 阙为 中心 的腹 部存 在
两 个全身 的经 络调节 系统 , 中调 节 外周 的 系统 位 于 其 腹 壁 的浅 层 。此全息 影 像 具有 非 常 明确 的应 答关 系 , 刺 激之 可 以鼓 动脏腑 之气 向病变部 位布散 又能 泻肝胆
耳门、 听宫 、 听会 3穴 不 留针 , 穴 留针 3 mn 结果 总 余 0 i,
温灸器 灸神 阙 、 中脘 穴 3mi。 另取 患 侧 耳 门 、 会 、 0 n 听 翳风 , 得气后 予 艾 柱 温 灸 连 灸 2壮 ,mn后 取 针 。对 4i 照组 按常 规针 法 取 主 穴 翳 风 、 会 。实 证 配太 冲 、 听 中
风。先刺入关元、 气海、 气穴 、 气旁到地部 , 下脘穴刺至 人部 , 中脘刺 至天部 , 以 中脘 为 中心 , 下左 右 各 距 并 上
3~ 5分 各刺 一 针 至 天 部 。即 中脘 行 梅 花 刺 。 同时 用
宫、 听会 、 翳风、 中渚 、 阴交、 三 太溪穴治疗本病 5 0例 ,
W ORLD CHI NES MEDI NE S pe E CI e tmbe . 01 Vo . No 5 究 进 展
耳鸣耳聋用哪两个穴位?乳房肿物用哪个穴位
耳鸣耳聋用哪两个穴位?乳房肿物用哪个穴位听宫对于听宫穴,贺老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观察。
听宫穴,归经为手太阳经,其位居头侧部,《针灸甲乙经》认为该穴还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因此,在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太阳经和少阳经的病变。
治疗范围除耳疾以外,还有目疾、癫狂、失音等病证。
《针灸大成》言其主“癫狂、眩仆、喑不能言”等。
贺老不仅喜用听宫穴,而且更善用听宫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临床实践中,贺老曾用本穴治疗中风、肢体震颤、落枕、肢端肿胀、耳鸣耳聋、癫证等多种病证。
经云:“太阳主开”,“听宫此其输也”。
凡外邪侵袭,多从太阳经始,调理太阳经可祛表邪,散风寒,治疗由于受风寒所导致的颈项强直疼痛。
太阳为开,开则肉节渎而暴病起,故暴病者取之太阳,如中风——中脏腑,其发生多由风、火、痰三者因素引起,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主要病机为气血不通,经脉不畅。
太阳主筋,太阳经气通达,则周身经脉得以充润。
听宫穴可通行全身气血经脉,故可以治疗半身不遂,也可以配合列缺、条口、环跳等穴共同治疗,以增强通经活络之力。
另外,听宫穴具有益聪开窍,通经活络之功,从经脉流注上来看,太阳与少阴相交相贯,互为络属,故可调于前而治于后,调于阴而治于阳。
治疗耳聋、耳鸣时,可配合应用筑宾穴。
筑宾为肾经穴位,为阴维郄穴,郄穴为经气汇聚之处,善于治疗突发病、急性病,肾开窍于耳,阴维主一身之阴,故筑宾有补肾益阴之效,对耳部疾患有很好疗效。
【典型病例】一、王某,男,53岁。
左上肢不会动2个月。
2个月前突然呕吐,腹泻,头痛,说话不清,左上肢肿胀不会动。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舌体偏左,舌苔白,中间黄。
脉沉弦。
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治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取穴:听宫。
5诊后左手肿胀消退,治疗10次后诸症减轻。
二、李某,男,47岁。
语言謇涩、肢体无力10天。
10天前下楼时突然左身失灵,说话不清,口眼歪斜,伴呕吐2次。
无大小便失禁。
舌苔白腻,脉沉细。
针灸穴位 风池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风池穴说明指导书总述风池,经穴名。
出自《灵枢·热病》。
属足少阳胆经。
位于项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部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颈项强痛等。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
1.名称风池穴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灵枢·热病》4.隶属足少阳胆经5.位置位于项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6.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颈项强痛7.功能疏风清热,通宫利窍,醒脑安神。
8.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9.主要配伍配液门穴、鱼际穴治急性喉头炎10.定位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11.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部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12.名词释义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穴处凹陷似池,为治风之要穴,故名风池。
13.功能作用疏风清热,通宫利窍,醒脑安神。
14.详细主治1、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
2、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
3、颈项强痛。
15.详细操作正坐或俯伏,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当斜方肌上部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取穴。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癫痫、感冒、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鼻炎、颈椎病、失眠、肩周炎、脑卒中、半身不遂、吞咽苦难等。
2、现代研究,风池穴、上天柱(天柱穴上五分)为主穴,行导气法。
足三里、三阴交,均行补法,对治疗内分泌性突眼症有一定疗效,并对突眼症的淤血症状、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的检查,针后都有明显改善。
针灸治疗耳鸣,用经外奇穴“健耳穴”效果好
针灸治疗耳鸣,用经外奇穴“健耳穴”效果好耳鸣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老年患者,轻症患者、耳鸣时间短,通过综合治疗基本可以完全治愈,但是神经性耳鸣在治疗上却有一定的困难,一般疗效欠佳。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治疗耳鸣比较有效的一个穴位——健耳穴,可能大家对这个穴位比较陌生,我着重介绍一下健耳穴。
健耳穴是一个经外奇穴,这个穴位是周允娴教授发现的。
他在临床运用此穴治疗耳鸣,效果非常好。
定位:耳背部,在耳廓后中上方,耳甲艇后方隆起凹陷处。
针感要求:得气感向耳内传导。
健耳穴的定位与《千金翼方》中经外奇穴阳维穴位置相似,《千金翼方》云:“耳风聋雷鸣,灸阳维五十壮。
在耳后,引耳令,弦筋上是。
”周教授针刺这个穴位时手法也很特殊,针刺要点:进针时左手固定耳廓并轻轻向外提拉,这时在耳背部耳甲艇后方会出现一个凹陷,在这个凹陷处快速进针,进针后调整针尖方向朝向外耳道,当与耳道高度相平后,转向平行于耳道方向行针,行针时以小幅度捻转为宜,以患者自诉出现放电感或灼热感传向耳内;一般针刺深度为1寸许,留针二十到三十分钟。
针刺这个穴位有效的关键是“传导至耳内的针感”,正是中医所说的“气至病所”,没有这个针感,效果就一般。
同时配合另外四个穴位,组合成“耳五针”,效果更佳。
所谓“耳五针”就是由五个穴位组成的治疗耳鸣的组合。
分别是“健耳穴、翳风穴、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
这五个穴位针刺的方向是有要求的,不是随便扎进去就有效的,针灸医生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那怎么扎呢?针刺时针尖对向内耳方向,进针1—1.5寸左右。
这五根针方向都要对向内耳。
“耳五针”针刺下去以后,能有效的增加内耳的供血供氧,从而改善耳鸣的症状。
外关穴也是治疗耳鸣一个重要的穴位。
外关穴浅刺天部,可以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外感,深刺地部,才可以治疗耳鸣耳聋。
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同一个穴位针刺深浅的不同,作用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耳鸣的中医治疗始终离不开辩证论治,找准病因才可以从根本上治愈耳鸣,耳五针也只是治标之法。
针灸穴位 翳风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翳风穴说明指导书总述翳风,经穴名。
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手少阳三焦经。
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面痛、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直刺0.5-1寸。
1.名称翳风穴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针灸甲乙经》4.隶属手少阳三焦经5.位置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6.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面痛、牙关紧闭、颊肿、瘰疬7.功能利窍通关,疏风清热。
8.操作直刺0.5-1寸9.主要配伍配听宫穴、听会穴治耳鸣、耳聋10.定位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11.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
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
12.名词释义翳,蔽也,位居耳后,喻以耳为之蔽风,故名翳风。
13.功能作用利窍通关,疏风清热。
14.详细主治1、耳鸣、耳聋等耳疾。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痛、颊痛等面、口病症。
3、瘰疬。
15.详细操作正坐或侧伏位,耳垂微向下折,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痛、眼疾、口颊炎、牙痛、聋哑、下颌关节炎等。
2、现代研究,针刺翳风有调整大脑皮质功能作用。
有人在实验性狗神经官能症基础上,针刺翳风,所有阳性条件反射均速度提高,并稳定的恢复正常,刺激强度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逐渐恢复,对分化刺激的鉴别逐渐达到完全。
说明针刺“翳风”穴能恢复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平衡。
对脑电波的观察,原来α节律波幅较低者,呈现α节律波幅增强,反之,则使α节律减弱,具有调整作用。
17.配伍1、配听宫穴、听会穴等治耳鸣、耳聋。
2、配地仓穴、颊车穴、阳白穴治面瘫。
3、配下关穴、颊车穴、合谷穴治颊痛。
4、配颊车穴、风池穴、液门穴、曲池穴治痄腮。
5、配外关穴、合谷穴、颊车穴治耳痛。
针灸穴位 内耳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内耳耳穴说明指导书总述内耳耳穴,耳穴名。
位于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的中央。
主治内耳性眩晕症、耳鸣、耳聋、听力减退、头昏头晕、耳源性眩晕症、梅尼埃综合征、中耳炎、外耳道疖肿、失眠、晕车等。
针0.1-0.2寸。
1.名称内耳耳穴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暂无资料。
4.隶属耳穴5.位置位于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的中央6.主治内耳性眩晕症、耳鸣、耳聋、听力减退、头昏头晕、耳源性眩晕症、梅尼埃综合征、中耳炎、外耳道疖肿、失眠、晕车7.功能本穴性平,有偏阴之性,故能养血益精而滋肾。
可通利耳窍,祛风清热,清利头目,滋阴潜阳,补肾聪耳,清热解毒,益肝肾。
8.操作针0.1-0.2寸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的中央。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本穴性平,有偏阴之性,故能养血益精而滋肾。
可通利耳窍,祛风清热,清利头目,滋阴潜阳,补肾聪耳,清热解毒,益肝肾。
14.详细主治内耳性眩晕症、耳鸣、耳聋、听力减退、头昏头晕、耳源性眩晕症、梅尼埃综合征、中耳炎、外耳道疖肿、失眠、晕车等。
15.详细操作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
针0.1-0.2寸。
按摩法:用拇、食两指捏揉,由轻到重按摩1-2分钟,以能忍受为度。
按摩后耳垂发红并有热感最好。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本穴与外耳穴,穴名相近,仅有一字之差,穴性相同,均属平性,又都能治疗耳鸣、耳聋。
但两穴所治有偏阳、偏阴之不同,在应用方面,外耳穴以治暴病急症为主;内耳穴以治久病缓证为主;外耳穴偏治鸣;内耳穴偏治聋。
19.相关论述暂无资料。
针灸治疗耳鸣什么穴位好
针灸治疗耳鸣什么穴位好当耳鸣症状出现时,耳朵里会听到嗡嗡的响声,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
至于耳鸣针灸什么穴位好呢?下面就不妨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针灸治疗耳鸣的穴位,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针灸治疗耳鸣的穴位1、实证治法:清肝泻火,疏通耳窍。
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配穴:肝胆风火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耳中,因此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
疏通少阳经络,清肝泻火。
2、虚证治法:益肾养窍。
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溪照海听宫配穴: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
操作:毫针补法。
肾气虚可用小艾炷灸患处。
方义:太溪、照海补益肾精、肾气。
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之气。
3、的按摩方法3.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3.2、击天鼓50次。
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
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3.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3.4、之后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3.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穴位按摩治疗耳鸣的患者,可以每日早、晚分别按摩一次。
此外,在耳鸣发作时如果能够及时按摩,效果会更加明显。
如此患者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耳鸣现象一定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耳鸣的治疗方法耳鸣作为一种常见病,特别是中老年人中比较多发,其治疗也比较复杂。
得了耳鸣,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到专业医院做个精细检查,尽量找出引起耳鸣的病因,然后采取针对病因的特殊治疗或对症治疗。
耳鸣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通常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血循环,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片等;或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药物,有ATP、辅酶A等。
针灸穴位 耳孔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耳孔穴说明指导书总述耳孔,经外奇穴名。
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别名耳孔中。
位于两侧耳孔,左右计2穴。
主治卒中口喎,寒暑疫毒,马黄黄疸,中风口僻,耳聋,耳鸣,中耳炎,外耳道疖肿,面神经麻痹等。
以苇筒长五寸,一头插入耳孔中,四周用棉塞紧之,勿泄气,另一头纳大豆一粒,并艾烧令燃灸七壮。
1.名称耳孔穴2.别名耳孔中3.出处《备急千金要方》4.隶属经外奇穴5.位置位于两侧耳孔,左右计2穴6.主治卒中口喎、寒暑疫毒、马黄黄疸、中风口僻、耳聋、耳鸣、中耳炎、外耳道疖肿、面神经麻痹7.功能暂无资料。
8.操作以苇筒长五寸,一头插入耳孔中,四周用棉塞紧之,勿泄气;另一头纳大豆一粒,并艾烧令燃灸七壮。
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两侧耳孔,左右计2穴。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暂无资料。
14.详细主治卒中口喎、寒暑疫毒、马黄黄疸、中风口僻、耳聋、耳鸣、中耳炎、外耳道疖肿、面神经麻痹等。
15.详细操作以苇筒长五寸,一头插入耳孔中,四周用棉塞紧之,勿泄气,另一头纳大豆一粒,并艾烧令燃灸七壮。
治中风口僻,左病灸右,右病灸左;耳病灸法同,但须取患侧灸之。
16.临床运用治中风口僻,左病灸右,右病灸左,耳病灸法同,但须取患侧灸之。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暂无资料。
19.相关论述《备急千金要方》:“治卒中风口喎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泄气;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即差。
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耳病亦灸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聋针灸扎什么穴位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耳聋针灸扎什么穴位》的内容,具体内容:?针灸是在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治疗耳聋上有一定的效果,那么,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1、体针法主穴取...
针灸是在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治疗耳聋上有一定的效果,那么,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1、体针法
主穴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契脉;肝肾阴虚证配太冲、太溪、肾俞、曲泉、后溪;肾阳亏虚证配太溪、照海、肾俞、命门;脾胃虚弱证配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心脾两虚证配神门、内关、公孙;血瘀证配翳明、足三里、血海、腕骨。
每次取主穴2穴(患侧),配穴2~3穴,补法,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法
取外耳、内耳、肾、肝、神门、内分泌,埋针或用针刺,每次2穴,中强刺激,留针15~20min。
10~15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3~5天。
3、头皮针法
取晕听区,每日1次,10次1疗程,疗程间歇3~5天。
4、水针法
取听宫、翳风、完骨、契脉等穴,每次两侧各选1穴(单耳聋只取患侧),
进针0.5~1寸,注入VitaB1或B12,每穴0.2~0.5ml,或654~2每穴5mg,或丹参注射液每穴0.2~0.5ml。
5、挑提法
取翳风、听会、听宫。
挑提前在穴位处作常规消毒,并局部皮下注射普鲁卡因1ml(先皮试)。
然后用粗针,以敏分钟90次左右的频率挑提200~300下,每次1穴,每日1次,双侧交替进行,30天1疗程,疗程间歇1周。
耳聋针灸要注意什么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8、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9、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选择穴位。
10、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进行针灸力道一定要轻柔,并且一些能够引起女性宫缩的穴位千万不要进行针灸,常见的这类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等。
11、如果给小孩进行针灸,孩子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千万不要留针,除非必要。
12、婴幼儿进行针灸的时候,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的穴位千万不能够施针。
13、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14、皮肤出现感染、肿瘤等等部位不能够进行针灸。
15、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选择针灸的穴位、施针的角度和深度有着特别的讲究,例如肠粘连患者的腹部等等。
16、针灸注意事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针灸要看疾病种类,应该根据病情来选择针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手段。
治疗耳聋的偏方推荐
1、枸杞粥
枸杞子15克,大米适量,煮粥服食。
2、猪肾粥
猪肾2枚,大米60克,葱白适量。
猪肾洗净切块与米合煮成粥,加入葱白及调料服食。
3、狗肉煲黑豆
狗肉1斤,黑豆60克。
共煲极烂,调味分服。
4、猪肾煲黑豆
猪肾2枚,黑豆60克。
共煲烂熟,调味佐膳服食。
5、羊骨粟米粥
羊骨适量,粟米100克,陈皮5克,生姜3片。
共煮粥,盐调味服食。
6、羊肾杜仲汤
羊肾1枚,杜仲12克,补骨脂12克。
羊肾洗净切块,杜仲、补骨脂用纱布包好,加水共煮熟,食肉饮汤。
7、猪肉山萸补骨汤
瘦猪肉100克,山萸肉、补骨脂、知母各10克,龟板20克。
将药物先煎去渣,加猪肉煮熟,吃肉饮汤。
8、黄酒炖乌鸡
雄乌鸡1只,黄酒1公斤。
将鸡宰杀去内脏洗净,放锅内,加入黄酒,煮开后用文火炖至肉烂,用盐调味,食肉饮汤。
9、刀豆煮猪肾
刀豆100粒,猪肾1枚,将猪肾半剖开剔除白网膜,把刀豆放于猪肾内,用细线捆紧,以文火煮熟,用盐调味,吃肉饮汤。
10、羊肉苁蓉粥
精羊肉100克,肉苁蓉20克,大米60克。
将肉苁蓉加水煎汁去渣后,入羊肉、大米煮粥,熟后加调料服食。
11、黑豆煨塘虱
黑豆60~90克,塘虱鱼2~4条,去肠脏。
共放入瓦锅加适量水,文火煨
熟,盐调味服食。
12、鲤鱼脑髓粥
鲤鱼脑髓30克,大米60克,煮粥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