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初中重点文言虚词讲解知识讲解原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初中重点文言虚词知识讲解:
1、【故】
1.<形> 旧,原来。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学过的知识。)
《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名> 原因,缘故。
《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公输》:“楚王问其故。”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3.<副> 故意,特意。
《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4.<连> 所以,因此。
《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及】
1.<介> 到了……时候,等到。
《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湖心亭看雪》:“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2.<介> 到,至。
《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3.<动> 比得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连> 和,与。
《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
1.<代> 你,你的。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副> 于是,就。
《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孙权劝学》:“蒙乃始就学。”
《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陈涉世家》:“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曹刿论战》:“乃入见。”
《公输》:“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3.<副> 才,这才。
《陈太丘与友期》:“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隆中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4.<副> 竟然,却。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动> 是。
《陈涉世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其】
1.<代> 第三人称代词。
(1)相当于“他的”。
《智子疑邻》:“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夸父逐日》:“弃其杖,化为邓林。”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送东阳马生序》:“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曹刿论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愚公移山》:“帝感其诚”。
2.相当于“她的”。
《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3.相当于“它的”。
《童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指海。)《山市》:“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可见其顶”。(其:指楼。)
《伤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指诗。)
《狼》:“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其:指麦场。)
《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其:指潭。)
《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其:指滁州城。)
《隆中对》:“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惠子相梁》:“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子知之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4.相当于“他们的”。
《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湖心亭看雪》:“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代> 第三人称代词。
1.相当于“他”。
《陈涉世家》:“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2.相当于“它”。
《两小儿辩日》:“及其日中如探汤”。
《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指千里马。)
《观潮》:“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其:指潮。)
3.相当于“他们”。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
《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代> 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自己的”。
《童趣》:“蹲其身,使与台齐。”
《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公输》:“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4)<代>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
《塞翁失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伤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
《智子疑邻》:“其家甚智其子。”(其家:这家。其子:他们的儿子。)
《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柳先生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三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
《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其上:它的上面。)
《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5)<代>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
《狼》:“其一犬坐于前。”
《口技》:“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也。”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6)<副> 表推测。相当于“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