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事技巧课件[优质ppt]

合集下载

小说叙述方式ppt课件

小说叙述方式ppt课件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例一:作品是怎样表达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益处?请简要分析。(6分)<古渡头> •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运用第一人称,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③多用对话方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阅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3
怎样表达故事 1、人称〔第一、二、三人称或多重人称的转换〕<他在大雾中得意忘形> 2、对话式或内心独白或自述 <窗棂上串红辣椒> 3、以……话题展开,引入故事 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 4、表达方式:倒叙、插叙、补叙、顺序 5、交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和人物讲述相结合 6、沿着什么线索或明暗线交错 7、抑扬、对比等手法 8、言语风格:幽默风趣、口语化等 9表达方式:表达、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 10、多处用直接引语 11散文化笔法 12蒙太奇式〔各个场景之间来回转换〕
2
• 例二:本文在表达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益处?请简要分析。(5分) <窗棂上挂串 红辣椒>
•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表达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画老太太的笼统,展开故 事情节。
• 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思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 人物性格。
• ③多用对话方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进故事情节的开展,这样写可以使表达的故事更加集 中。〔1点2分,答对3点总分值〕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课件演示文稿(共28张PPT)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课件演示文稿(共28张PPT)

③突出中心,结局美好,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歌颂人性之美。
客观公正,利于评论分析;
小说《天嚣》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灵活;
②故事结尾情节发生突转,戛然而止,使小说富有张力,具有什么色彩。
典型的叙事艺术:《五三》P51
谢谢大家!
思考:
《祝福》中叙述视角有哪些变化?有什么效果? ①首尾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
只有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才能够回忆和讲述祥林嫂的生 平。 ②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是从“鲁镇人”视角出发,祥林嫂
在鲁镇的活动可以直接叙述;
③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因此,这段
转述,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
这样做兼顾叙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情节更简洁, 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小结: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方向
充分理解把握设题内容的特殊性
• 人物:角度人物的身份、内心、感情变化 • 情节:推动发展、氛围特点 • 主旨:情感多样、多角度
四、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其他人的反应和特点(四叔、四婶)
小说《天嚣》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全国III 赵长天)P32 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016年课标 《玻璃》(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 全国III 贾平凹)P39 简析。
2014年课标 《鞋》(刘 3.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
全国II
庆邦)P41 理有什么好处?请简析
2014年课标 《古渡头》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课件演示文稿

《小说艺术技巧之叙事艺术》课件(20张PPT)

《小说艺术技巧之叙事艺术》课件(20张P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小 说艺术 技巧之 叙事艺 术》课 件 (20张PPT)
4. 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
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 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 更分明。
5.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 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2.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 ,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 的可读性。
3.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 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小 说艺术 技巧之 叙事艺 术》课 件 (20张PPT)
名 《师 小课 说件 艺免 术费 技课 巧件 之下 叙载 事优 艺秀 术》公课开件课(课2件0《 张小 PPT说)艺术 技巧之 叙事艺 术》课 件 (20张PPT)
名 《师 小课 说件 艺免 术费 技课 巧件 之下 叙载 事优 艺秀 术》公课开件课(课2件0《 张小 PPT说)艺术 技巧之 叙事艺 术》课 件 (20张PPT)
(一)情节叙述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 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 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 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 发感情。
第二人称 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 述视角。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感等 (2)线索的安排 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双线一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课件61张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课件61张

2020全国1卷 2019全国1卷
《越野滑雪》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
《理水》 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2019全国3 卷 2019浙江卷 2018全国1卷
《到梨花屯去 》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 文分析。
3.熟悉考题的多样性。一是题目的问法是多样的,但离不开叙事、叙述、 讲述这样的字眼;二是题目的难度不断提高,有反套路的倾向,考到最后是考 阅读理解能力;三是题目有精细化发展趋势,不是笼统地考叙事方式,而是就 某一叙事方式进行具体考察。因此,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不同题型,并在训练中 得到提高。
晓文语文何老师精心整理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
次要人物 ,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
参与者 里。
次要人物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
想象空间。
全知视角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
(第三第人二称人)称来算龙不去上脉一,种知叙道述所角有度人,物因的为一虽切然隐“秘你,”特是别小是说其中复的杂人微物妙,的但心故理事变的化叙。述
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 客观视角(叙述者<人物)
1.散文化、魔幻化、客观化、幽默化 2.对话式、独白式、讲述式、意识流式、交织 式(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
1.线索 2.一波三折(摇摆延迟) 3.开头与结尾(悬念、欧亨利) 4.抑扬、伏笔、照应、铺垫、对比、衬托、
(2017全国卷1 《窗子以外》)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三国演义》如三让徐州、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三气
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牲畜林》朱阿一次又一次举枪,旁人一次有一次的劝阻;
《活着》一次又一次的苦难;
《桥边的老人》一次又一次说动物;
《祝福》阿毛的故事:我真傻真的。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活着心理意识流墙上的斑点尤利西斯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回忆与现实交织半张纸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古渡头安东洛夫卡苹果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靠激烈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注意散文化小说历史小说还有只是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平淡叙事的小说它们呈现的特殊叙事技巧
小说 是以 刻画人物 形象 为中心 ,通 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 和 环境描写 来反映 社会 生 活的文学体裁。
不同,视角、人称、口吻腔调不同。 • • (《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国传统小说) • • 《祝福》、《我的叔叔于勒》、《桥边的老
人》……
• ①叙述的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 ②叙述的人称 (一、二、三人称) • ③叙述的腔调(因年龄、性别、身份、经历等不同
而呈现出不同的腔调。)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 《战士》孙犁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高考复 习课件 高考复 习PPT 课件高 考专题 复习训 练课件
“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 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技巧课件68张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技巧课件68张
A.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误)
“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是插叙内容,只表现出他手巧,后文 没有任何照应此处的,所以不是伏笔。
2.伏笔与铺垫·高考链接 (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Ⅰ《江上》选择题)
A.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 垫。(正确)
2.伏笔与铺垫·高考链接 (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好荞麦》选择题)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 秦琼卖马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 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 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 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 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 “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噪,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 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 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 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 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 ”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 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改编题)《秦琼卖马》一文,具 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是杨成岳这条明线,一是王超杰这条暗线。请 分别梳理这两条线索,并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展开轨迹。(6分)
①杨成岳:查看王超杰带来的古瓷盘——听王超杰介绍古瓷盘的来历与他 的处境,委婉表达不想收购古瓷盘之意——听王超杰演唱《秦琼卖马》, 体会王超杰的处境决定购买——再听王超杰演唱《奇冤报》,交接古瓷盘 送走王超杰——点明王超杰带来的是赝品。 ②王超杰:来保定卖古瓷盘,向杨成岳展示古瓷盘——被婉拒后留下—— 演唱《秦琼卖马》,再次希望杨成岳收购瓷盘——演唱《奇冤报》,交接 古瓷盘离开保定。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 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 但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 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使物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 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 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 蕴更丰厚:军民昂扬的民族精神
(二)怎么讲这个故事?
1、叙述的顺序(方式):
顺叙、
、平叙
2、叙述的节奏(叙事的详略)
快慢、详略、张弛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在关 键段落流连,对无关紧要的段落一笔带过,不是匀速前进。这种节奏 的变化,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详略得当,张弛有度)
注意点2、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天嚣》科研人员VS蒙古同胞)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 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 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 留下想象空间。
叙述腔调:与叙述者的年龄、身份 、性别、经历等相关
小说叙事艺术
叙述方式(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平叙
(小说叙述艺术)
叙述节奏:快慢;详略;张弛
叙述频率: 重复甚至多次
情节结构安排的技巧:(常规、特殊)见讲解
特殊的表现手法:见讲解
描写艺术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对比、抑扬 、衬托
3、故事主体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带 入身份,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说叙事技巧课件

小说叙事技巧课件

三、延伸 落实
小说怎样叙事?
01
叙事人称
叙事视角 02 03 叙事顺序
叙事特色 04
2、叙事特色
传统小说中,多以情节为中心。
其在情节安排上的特色有:线索、悬念、伏笔、照应、 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等 诗化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以及矛盾冲突,淡化人物形 象,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及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特有 情绪的展示。
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
• 12.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可信。 •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 ③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情节,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 ④叙事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细腻、生动、传神,叙述散 文化,节奏舒缓。
《永远的军人》《世纪金榜》P155 3.小说在叙事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有何作用?(6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 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 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 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回到家里,仔细观察了全过程的妻子告诉我,我是唯一
A.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水底的微光》《雅盗》
视野开阔、便于全面地展示,不受时空限制, 灵活自由,全面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便于 揭示人物的内心,展开故事情节。
B.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天嚣》
增强真实感,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 想象回味空间。
2014年全国卷 《古渡头》
•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简要分析。(6分) •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 加集中; •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 伤的诗意美。(每答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说叙事技巧考点突破
一、明纲 求要
1、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5分) 《英雄》
2、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玻璃》(2016全国卷3)
3、小说是怎样叙述有关根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遍地月光》
4、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5 分)《扎满鲜花的吊桥》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 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天嚣》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 间。
C.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与第三人称有限叙事相互转换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菜,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 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营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思考:《孔乙己》中为什么选择 “咸亨酒店的小伙计” 来当讲述人? 一是酒店伙计是一个能固定观察酒店所有人的一个身 份 ,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展示了酒店的这一“小社会” 里的各种人性。(叙事视角) 二是叙述者为小伙计。年龄的小,就意味着不成熟, 就意味着不像酒店老板和酒店顾客经过社会长期的熏 染后的冷漠麻木,就会给予孔乙己比单纯的看客多一 份同情。(叙事者的身份、年龄)
(2)第三人称叙事
A.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野开阔、便于全面 地展示,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如:宝玉说到“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林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与我 ,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所叹者,你既为我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知己 矣,既你我为知己矣,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 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今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 云气弱血亏,恐至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知己,但恐不能持久。你纵为我知 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 ,便一面拭泪,一面出去了。
二、体验 求活
《扎满鲜花的吊桥》中姑姑的故事,如果 你是创作者,你会安排谁来讲?为什么这 么安排?
三、延伸 落实
1、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5分 (《英雄》
2、《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 简要分析(2016全国卷3)
3、小说是怎样叙述有关根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遍地月光》)
诗化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以及矛盾冲突,淡化人物形 象,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及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特有 情绪的展示。
回顾你接触过的在叙事方面与《扎满鲜花的吊桥》
01பைடு நூலகம்风格相似的小说
整理本节课的课堂笔记
02
03 完成小说《古渡头》与《水底的微光》的配套练习
谢谢倾听 敬请指正
畅想网络Imagination Network
4、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5 分)(《扎满鲜花的吊桥》)
小说怎样叙事?
01
叙事人称
叙事视角 02 03 叙事顺序
叙事特色 04
2、叙事特色
传统小说中,多以情节为中心。
其在情节安排上的特色有:线索、悬念、伏笔、照应、 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等
小说怎样叙事?
01
叙事人称
叙事视角 02 03 叙事顺序
叙事特色 04
1、叙事人称、叙事视 角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 “我” A:非“主人公”类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 旁观者:旁观者置身在事件之外,
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也更真实客观。 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各样的人物, 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 参与者:参与事件中,与主人公保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 可以衬托主人公, 可以对事件、对人物产生影响等。 如2016全国卷Ⅲ贾平凹《玻璃》小说中“我”的作用是什么?
艺术效果:直接揭示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便于读者了解人物。
A.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野开阔、便于全面地 展示,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揭示人 物的内心。
B.第三人称有限叙事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
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 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效果:“看时”之后,是李小二眼中所见,很生动地表现了李小二满腹狐疑的心理, 制造了一种特殊紧张的气氛。
视角的转换,不仅仅是个语言细节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叙事动机和叙事效 果。
小结: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角度的选择,涉及到叙述的动机和 叙述的效果。 2、分析叙事者的作用和效果时,应充分考虑叙述者的 身份、年龄、地位、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关系等。 (结合文本) 3、叙述视角不一定只有一个,也可以多个。
B:“主人公”类型:
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 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如:《麦田里的守望者》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要想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 我倒霉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父亲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 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首先, 这类事情叫我腻烦。其次,我要是细谈我父母的个人私事,他们俩准会大 发脾气,对于这类事情,他们最容易生气,特别是我父亲。他们为人倒是 挺不错——我并不想说他们的坏话——可他们的确很容易生气,再说,我 也不是要告诉你他妈的我整个自传,我想告诉你的只是我在去年圣诞节前 所过的那段荒唐生活,后来我的身体垮了,不得不离家到这儿来休养一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