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熔铸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
• • •
••Biblioteka 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 •
• • •
•
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大街的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镌刻在巨石上的“实事求是”四个 大字映入眼帘,浑厚的石头,朴素、深沉的字体,饱经沧 桑中凝聚着一股令人折服的精神和光芒。 。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 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 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 “实事求是”并非从学校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作为校训,但是从陕北公学到如今 的中国人民大学,但“实事求是”的精神始终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 。
• 人大发展史
——从发展中领略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陕北公学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 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 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 学校长兼党组书记。陕北公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 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共产党 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陕北公学的办学 宗旨和培养目标“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为 此制定了“帮助青年获得抗战中实际工作的方法与民族 自卫战争的最低限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方针,并根据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将理论和实 际相联系、教学内容少而精、教与学一致确定为教学工 作的原则。在办学过程中,陕北公学形成了“忠诚、团 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 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 是陕北公学教育的伟大成果,是陕北公学对中华民族解 放事业的不朽贡献。
(二)华北联合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旧址 1939年夏,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日寇、国民党顽固派加紧进攻 解放区。6月,中共中央决定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 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 北敌人后方办学。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校长兼党 组书记,。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育方针是:为革命实际斗争的需要而培 养革命干部;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彻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则。 校训是“团结、前进、刻苦、坚定 ”华北联合大学实行军事化管理, 培养出来的干部都能适应在战争条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国共产党 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被誉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这时全校共4000多人,其中学员 3000 多人,是华北联合大学鼎盛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华北联合大学在残酷的敌后战场办学6年,培养干部 逾万。其中政治经济行政干部3000多人,教育工作干部3000多人,文 艺干部1000多人,政治理论、文学艺术、教育、政法、财经等方面的 教师和理论人才数百人,短期培训干部2000多人。
新时期延安精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研究
新时期延安精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研究作者:周宇何国强姜国平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7期摘要:高校以育人为主要任务,学校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
在新的时期,延安精神所具有的鲜明的党性、永恒的先进性、强烈的实践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为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将延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引领青年学生进一步坚持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延安精神;青年学生;校园文化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苦奋斗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的核心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精神,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延安精神在党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曾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也是高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志为国家奋斗的强大动力保证。
一、新时期延安精神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一)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我国有近三千余所高等院校,每所高校的建立又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各自鲜明的特点,为各具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创建与不断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载体和强大的活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将延安精神与各高校不同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和发扬延安精神,进行革命精神教育,能够不断丰富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进而有效的推进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二)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育人实效性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并全面迈入改革创新的时代。
在新的历史阶段,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革命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红色精神的教育比重,创新发展校园文化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方法,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和发扬延安精神,可以引导青年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前行,从而有效提高高校育人的实效性。
利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摘要:高校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主要通过现当代文学课程、校园文化、校园网络等形式传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现代媒体为新平台。
利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高校文学课程中蕴含大量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青年学生最感兴趣的教育资源。
高校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主要通过现当代文学课程、校园文化、校园网络等形式传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现代媒体为新平台。
利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含义及功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是指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
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都存在内在相同的性质。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成果。
其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独具中华民族特色。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用文艺的形式,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模式,这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强大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资源宝库,能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具有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二、文学课程中的红色经典作品高校文学类课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为主,不管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还是其他文学作品,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高。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摘要:当前,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融入延安精神,对教育工作者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端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弘扬;延安精神;价值研究引言延安精神作为一种表征中华民族崭新生命的外在风采和内在灵魂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用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精神哺育广大学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西安理工大学始终坚持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将弘扬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工程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延安精神“三进”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作法可以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即:“一个重视”、“两个纳入”、“三个结合”、“四个贯穿”、“五个落实”。
1“一个重视”,即学校高度重视弘扬延安精神使之成为凝聚力建设的核心延安精神进校园,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千秋大业。
西安理工大学依托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平台建立健全了校、院两级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规范制度、强化措施,在全校形成了一个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新局面。
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各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究会会员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是弘扬延安精神的主力军。
学校鼓励这支队伍提高理论水平,强化责任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弘扬延安精神深入到基层,努力辐射到每一位师生员工,逐步形成了一个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覆盖面较广的宣传网络。
在平台建设方面,学校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对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给予充分保障。
每学期,专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内容。
另外,学校利用“旗帜网”、“知行网”、“新闻网”等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
弘扬延安精神的新时代主题性绘画艺术探索
M丨传媒与艺术C 本文为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党建研究与实践课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新时代主题精神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弘扬延安精神的新时代主题性绘画艺术探索张春新(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8)【摘 要】 本文阐述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延安精神绘画艺术的教育功能,探讨了新时代的绘画创作艺术精神。
认为,绘画艺术表现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做为支柱,才能使绘画有所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当代绘画应展现新时代社会题材,以豪迈、大气和全新精神面貌,呈示出一种源自新时代的独有审美情调及宏大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认真思索绘画艺术如何创作才能反映新时代主旋律。
【关键词】 延安精神;新时代主题性绘画;绘画艺术一直以来,延安精神历史题材作为一个红色文化的绘画题材长期是画家创作所表现的重要主题,它以图像的形式直观的记录中国近代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成为我国近代史和美术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描绘了革命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下进行的革命斗争精神,同时也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
在当今中国,国家日益重视红色文化,在美术领域为了更好的反映本国民族精神和整体形象,作为美术工作者应结合新时代不断创作精品力作来弘扬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延安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之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树立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品质、性质宗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解放。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延安精神就是我们的初心之本,力量之源,存之于心,见之于行,必将带领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延安精神并不是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而是从土地革命后期一直到解放时期,历经了十三年的时间。
延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内涵,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从具体的、历史的角度出发去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加以深入研究。
从延安精神本身的定义出发,“延安”二字具有多重的含义与理解。
首先,从地域定义来讲,延安精神主要是指延安市及周边地区,从广义角度出发,延安精神主要指整个陕北地区和陕甘宁地区,它是延安精神产生地,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后方中心枢纽。
其次,从历史角度来讲,延安精神历经了十三年的历程,从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最后到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产生代表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是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具体体现,具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征。
再次,从本质角度来讲,延安精神已不单单是代表延安地区的地方革命精神,它已经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已经转变为指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革命精神。
同时它也不简单的是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直到现在它还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延安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时期,但是具有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是革命精神的集中概括和总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政治方向主要是指一定的政黨、阶级及社会团体为了实现自身最大的利益而确定的最终目标及选择的发展道路。
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主要是指正确的、坚定的奋斗目标、革命理想及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主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及确定的发展道路。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得以产生和发扬的基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延安精神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可以说,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产生的政治灵魂。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通过整风运动来清算“左”倾错误,从而被全党接受的,随着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红色旅游策划方案
红色旅游策划方案篇一:延安红色旅游文化策划书延安红色文化策划书一、摘要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近年来,延安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以红色产品为文化的载体,大力弘扬延安文化,来提升延安在全国的知名度。
为此我们以延安红色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打造延安特色文化,学习延安精神为重点,分别以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和延安干部学院为平台,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延安红色文化进行营销策划,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促进延安的发展和红色文化的深入。
二、背景和动机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特色文化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初步展示出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文物旅游方兴未艾、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演艺市场不断复苏的现实格局。
特别近年来,延安坚持不懈地把狠抓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将红色旅游作为三大支柱产业来发展。
推动红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把延安的红色资源变成红色财富,让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制约延安特色文化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很多,必须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大胆开拓,走出一条使延安特色文化不断前进、有序升级的发展道路。
三、策划目标通过此次策划使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打造延安红色文化品牌,让人们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真正达到师教相长,寓教于乐,让延安力争成为红色文化的典范,使得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以及对延安精神的更深层次理解,同时引起更多人们对延安红色文化的关注。
四、环境分析(SwoT分析)优势:1、资源优势: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延安的发展建设,延安在争取财政拨款和国有投资项目方面具备很大优势。
把革命老区建设成新时代的新世纪的新城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延安今时今日的发展状况,延安在全国众多城市中具有无可争议的政治地位。
延安红色文化搜集
延安:全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2010年10月20日21:55新华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新华网延安10月20日电(记者李勇段博)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亿元,红色旅游已成为延安的一张新名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从枣园到杨家岭,从王家坪到宝塔山,从桥沟鲁艺到南泥湾,人们纷纷来到遍布着革命旧址的圣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员、浙江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对记者说:“当这些课本里耳熟能详的革命故地如此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震撼和触动。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
全市境内现有革命旧址35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珍藏文物3万多件。
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和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工程。
”延安市委书记李希说。
延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把“红色旅游”作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
延安市、县两级政府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延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7个重点红色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据了解,从2004年起延安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增加到1000万元。
“十一五”期间,延安市正式启动实施了投资5亿余元的全国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13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还先后对高等法院、军委二局、中组部、民族学院、参议会礼堂等10多处旧址进行了维修改造。
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16第2卷第13期传媒热点近年来,在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引领下,我国的社区教育得到极大关注,社区教育发展异常迅速,许多地区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合本地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社区教育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但许多地区,在借鉴外来经验上下足了力气,这样虽然在起步阶段进步较快,但缺少创新,没有特色,发展后劲不足,致使本地社区教育深度发展遇到瓶颈问题。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问题?笔者认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只有结合本地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才能创造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类型,才能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才能推动本地社区教育深度发展。
本文笔者试图以陕西省为例,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引入特色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一、陕西地域文化概况陕西被称为三秦,顾名思义由三个地理单元组成,由北向南分别为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
据史书记载这三个地理单元为元朝时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将三个气候、民俗、地理等条件迥然不同的区域糅合在一起,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后这一行政区域划分基本延续下来,直至今日。
因此,陕西三地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一)陕北地域文化陕北顾名思义是指陕西北部的区域,它是相对于关中、陕南而得名的。
陕北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带,其东隔黄河与晋西黄土高原相望,西以子午岭与陇东黄土高原分界,南以北山山系与关中相隔,北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陕北地域文化第一个显著特点是边塞文化。
陕北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历史时期戎狄、匈奴等少数民族都曾在此地繁衍生息,许多中原王朝为了维护王朝安全,纷纷在陕北派军驻守,移民实边,并修筑了长城。
因此,时至今日,陕北依然保持着边塞文化的某些因子。
在陕北榆林北部不但有秦汉长城的遗址,也有明长城的遗址。
在靖边县,有匈奴大夏国主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遗址。
延安红色文化及其当代意义
部分先 进 的中国人 为抵御 外敌 , 开始 不 断地探 索 救国救 民 的道 路 。从魏 源 的“ 师 夷长 技 以制 夷” 到林 则 徐 的虎 门
国红色文化的主流之一, 其内涵是非常博大和丰富的。抗 日战争时期 , 党 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延安战斗了 1 3 个春秋 , 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 , 并且在实践中孕育形成了 延安精神, 从而使延安成为了当时中国的红色首都 , 使得
、
红 色文化 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 , 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 , 所谓
丰富的精神文化 ,而且继承和吸收了人类先进文明的成
果, 它 是 中华 民族 不 断成 长 、 壮大 , 再 到变 强 大 的一 笔 不 可 或缺 的财 富 。而作为延 安 时期 的红 色文 化则 是 整个 中
的“ 天朝大国”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面对这样的危机,
J u n e 2 0 1 3
延安红色文化及共当代意义
贺 晔
(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 摘 要】 延安曾是 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她在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 她是 中国共产党在 9 1
年的艰苦探索过程中的一个黄金地带, 是我们党从创立到成长到执政到发展壮 大的一个重要基。 她在 1 3 年 的抗战中孕
中 国共 产党执 政理 论研 究。
一
1 8~
第2 7卷 第 3期
延 安红 色文 化及 其 当代 意 义
追求, 同时也 奠定 了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的新生 命 。
部军事史诗 ,是 中华民族崛起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
财富。 延安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之一 , 它展现了
红色文化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红色文化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彭东琳李传兵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26期摘要:红色文化对《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为例,探讨红色文化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与方法,提出“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是挖掘和创新《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形势与政策;应用;贵州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积淀与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地域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交汇产生的特色文化和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经验和精神财富的集聚。
红色文化不仅包括革命遗址文物、小说歌谣等有形方式展现的外在实物,而且包括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作风理念等无形方式蕴含的精神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红色文化资源密集分布在各省市区。
各地高校可充分挖掘当地或就近的红色文化资源,灵活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使之成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本方式。
一、“走一走”,为《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开辟新的教育环境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1]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主要包括革命陈列馆、旧址、烈士塔等,这皆可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新的环境和资源。
贵州除了红色文化名城——遵义外,其他地市均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比如,贵阳市的革命遗迹有数个,包括八路军贵阳交通站、贵阳青岩古镇革命地等;毕节市有梯子岩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等数个;东北部铜仁市有周逸群故居、石号坡红军烈士纪念塔等十余处;黔东南州的红色景点多达300余个。
按照就近的原则,省内各地高校可组织大学生到高校各所在地的革命圣地现场参观,亲临革命故居和遗址,使大学生内心产生情感共触动与共鸣,取得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看一看”,为《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开辟新的教育平台现场参观的教学活动与单向的灌输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但需长期投入较大资金,给学校增加经费难度问题。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文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革命文化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民族解放、民族自强的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和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融合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对于推动文化传承与 创新具发与推广
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已成为国内红色 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旅游产品开发
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被深入挖掘,用于开发多种红色旅游产品,如 红色主题线路、革命历史遗址参观等。
推广与合作
通过与国内各大旅行社合作,将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推向全国,进一 步弘扬延安红色文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
保护与传承:近年来,政府对延安红色 文化资源进行了大力保护和传承,修缮 革命遗址,加强文物保护,推动红色文
化产业发展。
社会关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受到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 延安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
色基因。
在上述扩展结果中,对延安红色文化资 源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介绍了其定义与 类型、历史背景以及现状,为后续深入 探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打下
类型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建筑、文物、文献、图片、影像等多种 形式。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
革命圣地
延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圣地,自1935年至1948年,中 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中国革命 的伟大转折。
文化繁荣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文化运动,吸引了 众多文化名人汇聚延安,形成了独特的延安红色文化。
高海平专著 《延安印象》出版
《延安印象》高海平绘画撰文:《延安印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年1月。
高海平(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延安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地理概念,而且还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更是政治的概念。
延安是陕西省地级市之一,地处黄土高原腹部。
在延安时期的十三年里(1935-1948),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延安山地多平地少,森林茂密,以沟壑区为主,自古是“塞上咽喉”和“军事重镇”,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突出。
因地理位置靠陕西省版图的北部,与榆林市一起合称为“陕北”。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市辖宝塔、志丹、吴起、安塞、洛川、黄陵、甘泉、子长、延川、延长。
黄龙、富县、宜川等县区。
延安地域特色浓厚,食有大红枣、黄米饭、酸菜、油糕等,住有土窑洞、石窑、接口窑等,观有安塞腰鼓,听有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酸曲等,赏有剪纸、布堆画、农民画、石狮子、石窟石刻等,其特有的“红色革命遗址”更是举世闻名。
走近延安,了解延安,都是与“红色”有关,这里的红色革命遗址与红色文化保留的较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宾客前来朝圣并瞻仰革命遗址、遣物。
《延安印象》一书,集结笔者近年在延安各县采风写生中积累的速写而成。
延安山大沟深,考察起来极为艰辛,笔者有幸得到所在的西安美术学院、黄土画派提供的写生机会,走遍了延安的山山水水。
《延安印象》一书共汇集速写124幅,150千字,主要由红色遗迹、古代石刻、民间文化等部分组成,前者占据着主要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
本书最突出的就是中英文互译,添补了延安没有手绘全境的绘画书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延安所辖的红色遗址和红色文化让我敬仰,古代石刻、古代建筑等文化艺术遗存让我敬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万幅画,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遗漏在所难免,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延安精神进校园是立德树人的领航工程
延安精神进校园是立德树人的领航工程作者:来源:《中华魂》2018年第01期江汉大学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已有20个年头。
“用延安精神办学,用延安精神育人”现已成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点,成为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的领航工程。
尽管学校领导班子换了几茬,但领航工程却持续推进,不断创造出新的成绩。
我校“延安精神进校园”项目,曾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其经验在纪念建党90周年时,被省委组织部作为优秀党建成果向全省推介;先后两次在湖北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交流;湖北省委领导同志曾肯定:武汉大学珞珈文化,华中科技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华师的“一二九”诗赛,江汉大学延安精神进校园,是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四大品牌。
一、育人需要是前提马克思曾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学校党委为什么如此重视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关键是我们看到了无论是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高校四大功能的发挥,还是今天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来看,延安精神进校园确有紧迫需要,其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高。
延安精神进校园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
大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首先是思想领导。
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优秀作风,党的正确政治方向,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不朽的党魂。
延安精神进校园实质上就是党魂进校园。
延安精神的内容首先强调的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今天,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大学,是党领导的大学,毫无疑问,高校党委必须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这种情况下,我们让党魂进校园,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航工程,对于我们的教育和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意义不可估量。
【中红旅牵手金延安】红色基因点睛,塑造旅游营销新标杆
【中红旅牵手金延安】红色基因点睛,塑造旅游营销新标杆旅游品牌的塑造凸显了一个城市或景区旅游整体形象,是地域自然与历史文化特色的高度概括,是最显著的地域印记。
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将红色景点联系起来,形成红色文化的强大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老延安建筑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让游客再次全方位感受、体验老延安的生活气息。
通过市场调研、准确定位、创意营销、为园区量身打造一系列旅游品牌营销活动,进一步推动圣地河谷·金延安从品牌经济到品牌旅游目的地的思维跨越,实现圣地河谷·金延安旅游品牌的树立与发展。
旅游品牌的营销推广以“品牌化、亲民化、地方化、市场化”为原则,从“占高度、走深度、抢新度、刷热度、铺广度”五个方面出发,将节事活动做成品牌的盛宴、全民的盛宴、地方文化的盛宴和产业的盛宴。
在充实内容的基础上,搭建旅游品牌营销的全矩阵,通过自媒体平台建设、搜索引擎营销、宣传片制作等推广形式,进一步扩大金延安文旅品牌的市场认知度。
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奢侈品,一直与经济社会的进步如影随形,一旦达到燃点,文化也具有足够的爆发力,于无形中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
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和资源禀赋是金延安的底气所在,进而凝聚为金延安的品牌精神。
金延安核心文化区就是以延安老城为摹本,复原老延安城的主要建筑,演绎延安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旅游观光、主题酒店、博物馆集群、文化创意、民俗体验与都市商业、休闲娱乐、生态居住相融合,打造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体验式朝圣地和中国黄土民俗文化的世界级展示窗口。
一、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打造红色研学旅游品牌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催人奋进的延安精神,延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延安精神、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延安革命纪念地创建5A级景区,也是打响陕西“四大旅游高地”之红色旅游品牌的重大举措。
要发扬延安精神,必须深究文化精髓,打造属于红色旅游城市“专属名片”。
由中红旅股份策划,陕西旅游集团发起,联合井冈山、西柏坡、瑞金等全国36个红色旅游景区共同发起“中国红色旅游品牌联盟”,提高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凝聚力,带动红色旅游之间合作互动,也标志着延安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迈入新的里程。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作者:魏法汇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28期【摘要】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传承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
在推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理念。
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处处呈现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精神实质。
在当前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道德风气的净化,而且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可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红色文化可与人文文化相融合,如延安红色文化。
在延安,从枣园到宝塔山,从桥沟鲁艺到南泥湾,处处遍布着革命旧址,其红色文化内涵丰富。
尤其是其革命传统中凝练出的人文精神,如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是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
延安的红色人文文化凝结着共产党员的信仰、精神和价值。
在当前弘扬延安红色文化,对于抵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抵制奢靡之风和形式主义,都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深挖延安红色文化精神,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
红色文化可与自然文化相融合,如井冈山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革命年代的发生地多是经济相对落后而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如沂蒙山区、广西百色、井冈山、西柏坡等。
红色文化在陕西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抗战时期的红色文化为例
会建设仍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理论借鉴意义。
此外 ,为 了适应抗战需要 , 从 1 9 3 6年
红 色文化 诠释 着丰 富的革 命精 神和厚 重 的历史文化 内涵 , 折射着革命先辈们的崇
高理想 、坚定信念、爱国情怀 和高 尚品格 。
到 1 9 4 2年在各抗 日 根据地还先后成立了许 多文化社团 ,组织 和领导文化宣传工作 ,如
的文艺工作者还精心创作了一批鼓舞人心中华儿女的幸福生活努力着前进着他们一为陕西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的抗战作品如歌曲全民抗战大大的英雄事迹对于今天生活在丰衣足食舒适理论基础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安逸生活条件下的我们仍有着深远的教育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形成的队歌松花江上等尤其是冼星海谱意义如在草地夜行故事中舍命救红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作为陕西优秀文化写的黄河大河唱描绘了人民群众保家小鬼的老战士在濒临生命的边缘他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性成果集中体现了卫国抗击日寇的壮丽图景歌颂了中国人不忘再三叮嘱红小鬼要记住革命
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推进 了边 区和谐社会 的 胜利进程 。
种 文化 , 是陕西无可 比拟的文化资源 , 具
有强大 的时代号召力 , 是 陕西 和谐社会建设 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 , 而其 和谐社会 的建
文化运 动》、 《 正确处理文化人与文化 团体 的问题 》、 《 党的宣传鼓动工作 》 等 ,这些 论 著不仅 为 中国革命 战争 的胜利 发展 指 明 了正确 的方 向,丰富和充实 了我们的文化理
、
为 陕西和谐社会建设奠定 了坚实 的
进行 。
关键字:红色文化;和谐社会 ;作 用
红色 积淀 , 植根于革命 、建设
和改革的社会实践 之中 , 凝结着 中国革命各
陕北红色文化速写
陕北红色文化速写毛主席转战陕北1947年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
毛主席带领党中央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整整一年零五天,毛主席始终驻留陕北与敌人角力、周旋,曾多次遇险,几度与敌人擦肩而过,都未曾渡过黄河离开陕北,最终兑现了毛主席当初“不打败胡宗南,不过黄河”的豪迈誓言。
从撤离延安开始,到1948年3月23日于吴堡县的川口村东渡黄河,共计行程2000余里,途经榆林8县33个村。
在转战期间,毛主席运筹帷幄,以最小的流动司令部,指挥了全国各大战场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
转战陕北是毛主席率领下的一次“小长征”,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的韬略和智慧。
转战陕北之旅如今陕北的延安、榆林地区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留下的许多革命遗迹,已成为当地非常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千沟万壑的地理风貌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陕北自古就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地带,是兵家必争之地。
榆林素有“九边重镇”之称,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等,还有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摄影、探险、旅游绝佳圣地波浪谷。
星火旅游独家开辟的“毛主席转战陕北”旅游线路在延安集散,以当年毛主席在陕北的足迹为主线,参观1947年3至1948年3月转战期间重大历史时间发生地,同时游览陕北的大漠风情、沿黄风光、高原峡谷、长城遗迹。
金秋十月的陕北秋意渐浓,秋日薄寒中最能体会一代伟人转战陕北期间写下的“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的壮美诗境,落日余晖中最能体会大漠孤烟的北国苍凉。
第四季中国红色文化之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之旅活动安排:第一天(10月7日):各地—延安住:延安全天延安指定宾馆报到,提前到达延安的客人可以在周边游玩;包含住宿,三餐自理。
第二天(10月8日):靖边县小河会议会址+波浪谷住:靖边小河会议会址:1947年6月16日,党中央由靖边县天赐湾转移到靖边县小河村,在这里停留了45天。
“中国梦延安情“中小学宣讲活动
“中国梦延安情“中小学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实现中国梦。
继去年12月陕西红色旅游在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清华大学进行宣传后,今年9月,“延安情·延安行——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将分别走进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华南理工大学三所知名学府。
“延安情·延安行——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由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中共延安市委、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主办,延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协办。
旨在通过“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面向全国重点大中院校宣传推介陕西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引导、鼓励大学生走进陕西红色旅游景区,接受红色教育和红色精神的洗礼。
2018年首场活动将于9月14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
红色旅游看陕西陕西是全国红色旅游的焦点、热点和亮点,也是推动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陕西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现有革命遗址205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1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8个,涉及红色旅游的景区150多家。
延安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首贺敬之的《回延安》道出在历史的岁月里,延安的宝塔山像是中流砥柱,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者的民族魂魄。
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整整战斗和生活了13个春秋,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从《陕北星火》到《到吴起》,从《峥嵘岁月》到《陕北好江南》,再从《情系梁家河》到《红色之旅》等,“延安情·延安行——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将以八个篇章讲述了这段光辉的历史。
《回延安》、《七律·长征》、《情系梁家河》的深情朗诵诉说着红色记忆,《延安颂》、《保卫黄河》、《南泥湾》、《东方红》的陕北旋律唱响了陕北故事,中间还将穿插安塞腰鼓、民间艺人剪纸等一系列极具陕北特色的节目,充分展示延安旅游的文化魅力。
基于陕西地域红色文化特征的创意明信片设计
基于陕西地域红色文化特征的创意明信片设计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陕西地域红色文化深厚而丰富。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设计一份基于陕西地域红色文化特征的创意明信片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份明信片设计中,我们可以融入陕西的革命历史、陕北的延安精神、以及陕西的风土人情,使其成为一份既具有纪念意义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在设计明信片的正面,我们可以选择融入陕西革命历史的元素。
可以以延安窑洞、革命历史场景或者红色军事建筑为背景,配以革命先烈的画像或者纪念碑,以突显陕西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地区的特殊意义。
可以在明信片正面设计中添加一些富有红色文化的符号,如红色五星、红色军旗等,来突出陕西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的特征。
在明信片的背面设计中,我们可以融入陕北的延安精神和陕西的风土人情。
可以以延安文化为主题,设计一些有关延安精神的图案或者文字,如毛主席的经典语录、延安红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等,来凸显陕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独特的文化精神。
也可以在背面设计中融入陕西的地域特色,如秦岭山脉、黄土高原等自然风光,或者是陕西的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以展现出陕西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在整体的设计风格上,可以选择采用红色系为主色调,寓意着红色文化的浓厚。
可以运用一些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如水墨画、年画等,来增加明信片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
在文字的排版上,可以采用书法或者古典的楷书字体,与明信片的整体风格相呼应,使其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为了增加明信片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还可以在设计中添加一些特殊的工艺元素。
如采用烫金工艺、镂空工艺等,使明信片更显高档和精美。
也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互动元素,如可拆卸的贴纸、3D立体效果等,来增加明信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熔铸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近年来,延安大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挖掘、研究和传播延安红色文化与陕北地域文化,着力于用红色文化和黄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设立机构,搭建平台,研究并挖掘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积极探索大学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延安大学所处的革命老区陕北和革命圣地延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和鲜明的历史地理特色,拥有取之不竭的红色文化和黄土文化资源。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领导中心和解放战争总后方。
延安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小沟,都留下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仅延安城区就有革命遗址140余处。
延安大学图书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着党中央在延安13年时期较为完整的历史资料,为研究和挖掘延安红色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延安大学就开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延安红色文化和延安精神研究,并专门成立了延安学研究所,一批中青年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精神投入
研究之中。
这种研究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入手,同时赋予延安红色文化和延安精神全新的意义,研究成果很快就引起了全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
从这一时期开始,全国延安精神和延安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概念、基本体系和代表性观点,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延安大学学者和专家提出来的。
进入新世纪后,延安大学成立了中共党史研究院、延安学研究院等规模更大的研究机构,推出了一批引起反响的学术成果。
截至目前,延安大学共出版延安红色文化和延安精神研究方面的专著6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拍摄电视片5部,其中获国家、陕西省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奖励21次。
办在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大学,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黄河文明和黄土文化的挖掘。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教员、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谱写了蜚声中外的《黄河大合唱》和《黄水谣》,鲁艺师生和延大校友以黄土文化、黄河文明为题材的艺术创作还有诗歌《回延安》、话剧《白毛女》、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和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为了继承老鲁艺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延安大学先后恢复成立了艺术系和鲁迅艺术学院,吸引、安置了一大批从事陕北文化和陕北民间艺术教学、研究及整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陕北文化和陕北民间艺术的挖掘、创造与弘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延安大学修建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的星海音乐楼,成立了陕北文化研究院、陕北民歌研究中心、陕北非物质文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专门开展黄土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工作。
延安大学的陕北文
化研究专家搜集、整理、改编了3000多首民歌,撰写了《陕北民歌精选》和《陕北说书精选》等专著。
二、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园空间,把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发挥这两种文化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和陶冶作用。
1979年,延安大学开设了陕北民歌课程,以这种在陕北家喻户晓的艺术形式为突破口,对广大师生进行陕北文化乃至民族优秀文化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从1996年开始,延安大学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又先后开设了陕北剪纸、陕北秧歌、安塞腰鼓等课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延安大学还邀请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西安美院教授刘文西、著名曲作家刘烽、青年歌唱家龚琳娜等来校讲学或举办音乐会,这些专家和艺术家将高水平的理论和实践,与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相结合,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
在延安大学,每年新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参观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及校史陈列馆,观看校史片和《延安岁月》等录相片,听老红军、老八路、老校友做延安生活回忆报告。
近年来,延安大学每年都举办红歌会。
随着校歌和红色歌曲在校园唱响,歌曲所蕴涵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也在校园传承和弘扬。
延安大学每年举办的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祖国、社会、人民与我”主题演讲活动、“延河论坛”大学生辩论赛、陕北民歌大赛、“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知识竞赛、延安精神进校园征文等系列活动,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9年和2010年,延安大学被授予陕西省校园
文化建设创新单位,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连续两次荣获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得全国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2011年5月,延安大学承办了陕西省大学生优秀文艺节目“五月的鲜花·红色畅想”大型演出活动,6月又承办了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中华诵·颂歌献给党”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颁奖晚会。
除此之外,延安大学还在校园建筑与景观设计上凸显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特色,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校园内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石,革命教育家吴玉章的塑像,文化大师郭沫若的词碑,镌刻着校训、校歌的铭牌,都无声地反映了学校光荣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富有陕北文化和红色文化气息的窑洞广场、兰蕙园、同心园、晨曦园等,是学子们读书、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
2007年,延安大学新建了校史陈列馆、陕北民俗馆和路遥文学馆,对学生进行中国革命传统、延安红色文化、陕北特色文化和陕北民间艺术教育。
延安大学校园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景观,既有传统特色,又具时代精神,不仅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而且升华了大学生的理想。
三、依托全国和陕西省在延安大学设立的各种教育基地等,传播与弘扬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豪感。
延安大学不仅研究和挖掘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而且不断拓展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的内涵,把传播与弘扬这两种文
化作为义务,扩大其社会影响。
1990年,中共陕西省委把延安大学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教委、共青团陕西省委和延安大学联合创办的窑洞大学也于1991年暑假开学。
随后,共青团中央把延安大学确立为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延安大学还是教育部确立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陕西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基地。
自1991年以来,窑洞大学已面向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300多所院校來延的6万多名师生,开展了中国革命传统、延安红色文化、陕北地域文化和延安精神教育。
此外,作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四军医大学、西安陆军学院、西安武警指挥学院等部队院校的共建单位和教育基地,20年来,延安大学还先后接待了3万多名部队学员。
2007年,延安大学陕北民间艺术团成立,艺术团下设陕北民歌合唱队、陕北舞蹈曲艺队和陕北民间剪纸队。
随后成立的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几年间多次奔赴北京、重庆、西安和厂矿农村,并远赴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唱红歌,唱陕北民歌,成为独树一帜的“乌兰牧骑”式品牌演出队伍。
通过挖掘、研究和传播、弘扬,红色文化和陕北特色文化如春风般渗入了延安大学师生的思想,熔铸了独具特色的延安大学文化,树立了师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师生的文化自豪感。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能没有内涵丰富的文化与精神。
延安大学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在西部和陕西,特别是在陕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十次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