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已成为新课标的中心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开发。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面,是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

一、指导编题,启迪思维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激发求知欲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是一项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训练。

1、补充条件或问题

例:停车场上有小车15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车多少辆?学生可以补充开走了10辆,又来了8辆等。这种题目提供了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让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也可以提出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和问题。通过补充条件或问题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要求学生按指定的思路去组织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更换条件

通过应用题条件的变换,让学生认真分析、对比。区别异同,确定正确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例: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3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还相距100千米,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做比较。也可以改成客车的时速35千米,货车的时速是客车的5/7。条件变化方式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3、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编题

如要求学生按家中人口年龄结构编题,按班级男女生比例或班级学生考试成绩编题等。

4、根据两个数编题

如将30和6两个数分别编出加减乘除应用题。

二、重视知识迁移,拓宽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应用迁移规律,在获得新知识中发展思维。可通过有关知识链的关系进行迁移,形成良好的认知网络。例:某工厂要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75台,2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台数比原计划每天生产的台数多1/3,几天可以完成这批生产任务?可引导学生用分数解、方程解、反比例解、归一法、工程

问题解。此外,还有其他多种解法。充分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运用联想,深化思维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拓解题思路,寻求解题方法,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联想算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必须先通分才能计算呢?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计算整数、小数加减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其原理是将计算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为计算单位相同的分数,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都是“只有计算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2、多层次的联想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条件联想出另外几个条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转换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灵活思维。如“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让学生联想,提出条件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几倍?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多几分之几?甲车的速度占甲乙两车速度总和的几分之几?

3、数量关系的联想

如“长方形的体积”,让学生联想到求长方形的体积是“底面积×高”,求长方体的底面积是“长方体的体积÷高”。求它的高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又如“比的基本性质”,可联想“商的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长时间训练,使学生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促使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有关数学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