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
拿来主义相关知识点
![拿来主义相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261cf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d.png)
拿来主义相关知识点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今天读起时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力量。
这篇文章主要阐明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的态度。
所谓的“拿来主义”精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其哲学依据在于辩证否定观。
银川君翰一对一辅导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必修一新版,第12课《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鲁迅一.知识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阐明鲁迅所针对的时代特征和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3.学会立论驳论相结合说理、抒情;学会根据语境辨识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本文十个自然段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则是正面论述“拿来主义”。
采用“破”字当头的迂回笔法,先破“送去主义”,再立“拿来主义”,这就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点明国民党反动派与腐朽的清政府一脉相承,提示了“送去主义”的本质。
批判“送去主义”即是对“拿来主义”的肯定,前者的危害提示越彻底,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文章的立论更鲜明有力。
2.对“送去主义”的批判及其手法:鲁迅批判文化领域里的“送去主义”列举了三件事。
行文中说国民党反动政府大干出卖祖国山河、资源和主权的勾当,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又葬送了大片国土。
这三件事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且善用反语:是“一点进步”等,表达了强烈的憎恶之情。
3.“送来”与“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二者加以区别?“送来”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军事到文化对我国进行贪得无厌的侵略和掠夺,以实现亡我野心。
“拿来”则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滋养本身。
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本质迥异,将二者区别,既可明辨是非,又可使立论更加鲜明突出。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笔记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0bb1e2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7.png)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笔记
什么是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就是照本宣读,不加思考地把别人的话或文字拿来当自己
的观点或表达。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拿来主义不仅会阻碍我们的思考能力,而且会削弱我们的语文水平。
如何避免拿来主义?
1.注重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不要仅仅停留于表面,而应该深入思考,明白其中的深层含义。
2.注重表达:在写作时,应该用自己的话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要简
单地抄袭别人的语言。
3.多读经典: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拓宽自
己的视野,避免拿来主义的发生。
4.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应该尊重知识,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拿来主义的危害:
1.影响自己的思考能力。
2.影响语文水平的提高。
3.培养出不负责任的学习习惯。
对于高中生而言,拿来主义更是不可取的。
在高中学习阶段,我们应
该把精力放在积极思考和独立分析上,尽快地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拿来主义知识点归纳
![拿来主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8b8aaf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5.png)
《拿来主义》知识点归纳【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4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揭露、谴责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媚外卖国的行为。
第二部分(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
批判在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和条件。
【写作特色】1.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
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2.本文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提出“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
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
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
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
【重点剖析】一、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
《拿来主义》知识要点
![《拿来主义》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7256a5102de2bd96058895.png)
拿来主义教学过程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拿来主义总结内容
![拿来主义总结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ece92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5.png)
拿来主义总结内容1. 简介拿来主义(Imitationism)是一种艺术、文学或思想的创作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创作者可以通过模仿、借鉴或复制已有的作品来创作新的作品。
拿来主义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各个领域都有创作者借鉴他人作品的现象。
本文将从艺术、文学和思想等多个角度对拿来主义进行总结和分析。
2. 艺术中的拿来主义在艺术领域,拿来主义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
艺术家可以通过模仿或借鉴他人的作品来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例如,许多现代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大师们的风格和元素,以此来传达他们自己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
这种拿来主义的创作方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和创作灵感。
3. 文学中的拿来主义在文学领域,拿来主义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作家通过参考他人的作品,借用其中的创作理念、结构和风格等来创作新的作品。
例如,现代小说家通常会参考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构建自己的故事。
这种拿来主义的创作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家的文学造诣,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可供欣赏。
4. 思想中的拿来主义除了艺术和文学领域,拿来主义在思想领域也有重要的影响。
哲学家和思想家经常会引用他人的理论和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述。
这种拿来主义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深化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同时也为各种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5. 拿来主义的优点拿来主义在创作中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素材,使得创作过程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其次,通过借鉴他人的作品,创作者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此外,拿来主义也有助于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使他们能够欣赏到更多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
6. 拿来主义的局限性然而,拿来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过度借鉴他人的作品可能导致创作失去个性和独特性,缺乏原创性。
其次,过分依赖拿来主义可能限制了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和发展。
因此,在运用拿来主义的同时,创作者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以确保自己的创作能够独具特色。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14e2e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f.png)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嘿,大伙儿,今儿咱们来聊聊高中一年级那篇让人印象深刻的课文——《拿来主义》。
你别看它名字听着挺玄乎,其实啊,里头讲的都是咱们生活中的实在事儿,跟吃饭睡觉一样接地气。
首先,咱们得明白,《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给咱们上的一堂生动的生活哲学课。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个大果盘,里头啥都有:苹果、香蕉、葡萄,还有那么一两个看着挺特别,但不知道是啥的果子。
这时候,鲁迅先生就站在旁边,笑眯眯地说:“同学们,这果盘里的果子,怎么拿,怎么吃,可是有讲究的。
”### 一、认清形势,别当“傻白甜”1.1 鲁迅先生先给咱们敲了个警钟,说有些人啊,看见啥都要,也不管好坏,跟那饿了几天的松鼠似的,一股脑往嘴里塞。
这就是“闭关主义”,结果呢?眼界窄了,肚子也撑坏了。
1.2 反过来,还有那么一群人,看到外来的东西就吓得直哆嗦,生怕被“同化”了,连碰都不敢碰。
这就是“送去主义”,跟守财奴似的,守着那点老古董,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穷。
### 二、学会挑选,做个精明的“吃货”2.1 这时候,鲁迅先生就说了:“咱们得学会‘拿来主义’,好东西咱们拿,不好的,咱就让它一边凉快去。
”这就像咱们逛超市,看见打折的巧克力,先瞅瞅生产日期,过期的咱可不要。
2.2 挑选的时候,咱们还得有眼光,得能分辨出哪些是真材实料,哪些是花架子。
就像挑水果,得挑那皮薄肉厚汁水多的,吃起来才过瘾嘛。
2.3 最关键的是,拿了之后得会用。
别光看着好,结果放在那儿积灰。
学知识也是这样,得学以致用,不然跟没学有啥区别?### 三、勇于创新,别做“复读机”3.1 鲁迅先生还提醒咱们,拿了别人的好东西,别直接照搬照抄,得学会创新。
就像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能做出不同的味道。
咱们也得在学习的基础上,加点自己的调料,让知识变成自己的。
3.2 创新可不是瞎搞,得有理有据,有根有据。
就像建房子,地基得打牢,材料得选好,才能盖出既安全又漂亮的房子。
3.3 最后,别忘了分享。
《拿来主义》知识要点
![《拿来主义》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7256a5102de2bd96058895.png)
拿来主义教学过程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拿来主义课文精讲
![拿来主义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d20442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c.png)
拿来主义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拿来主义》的段落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第3、4段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拿来主义》的段落划分,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完整结构。
二、文章赏析《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杂文,这篇文章以批判继承文化遗产为主题,深入剖析了“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两种态度,提出了对待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
文章以接收一所大宅子来比喻批判继承,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
鲁迅通过这个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理论问题,展示了他的深厚文学功底和敏锐思想。
同时,鲁迅还善于揭露事物的矛盾,他针对“送去主义”提出要“拿来”,又针对“送来”提出“拿来主义”,这种一针见血地触及事物本质的写作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在文章中,鲁迅批判了“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指出了它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他主张对于文化遗产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占有”“挑选”“创新”,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同时,鲁迅还通过对比“鱼翅”和“鸦片”、“烟枪和烟灯”以及“姨太太”等事物,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和方法。
拿来主义课文梳理
![拿来主义课文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b22f2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f.png)
- 用尼采自诩为太阳,结果发了疯类比只“送去”不“拿来”的危害,形象地说明“送去主义”的不可取,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3. 比喻论证。
- 在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时,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文化遗产中的不同部分分别比作“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应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部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 第4段:指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东西可送,只能讨残羹冷炙做奖赏。
2. 第二部分(第5 - 9段):阐明“拿来主义”
-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指出“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 第6段:通过“譬如”的比喻论证,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 对“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即吸收、采用。
- 对“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即批判地吸收。
- 对“烟枪和烟灯”(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基本是糟粕部分),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即只保留一点作为历史的见证,其余的加以抛弃。
四、语言特色。
1. 幽默犀利。
- 如“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挂”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态,“发扬国光”则是反语,辛辣地讽刺了他们的媚外行径。
2. 形象生动。
- 文中大量运用比喻、类比等手法,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如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的一系列比喻,把复杂的文化遗产问题阐述得清晰明了,让读者易于理解。
- 一是“孱头”式的逃避主义,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 二是“昏蛋”式的虚无主义,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拿来主义主要内容概括简短
![拿来主义主要内容概括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c1c1bd5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7.png)
拿来主义主要内容概括简短一、引子哎呀,你们知道吗?最近我遇到了一个超级好玩的东西,叫做“拿来主义”。
这个词儿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呢,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借鉴别人的优点,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拿来主义”的主要内容,看看我们能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二、1.1 什么是拿来主义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拿来主义”。
简单来说,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用,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这可不是乱拿乱用哦,而是要有选择地、有技巧地拿来用。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1.2 为什么要学会拿来主义那么,为什么要学会拿来主义呢?原因可多了。
人家的东西说不定比我们的好呢。
比如说,有些人家里的装修就特别有品味,我们可以去学习一下他们的设计思路;有些人的厨艺特别好,我们可以去请教一下他们的烹饪技巧。
拿来主义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
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想到过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拿来主义还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当我们能够欣赏别人的优点,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时,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包容和善解人意。
四、2.1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学会拿来主义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学会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这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而是要认真分析、深入理解。
比如说,我们可以去看一些成功人士的演讲视频,了解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我们还可以去阅读一些名人传记,看看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
通过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2.2 借鉴别人的创意思维除了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借鉴别人的创意思维。
这可是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关键哦!比如说,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些艺术展览,欣赏一下别人的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去逛逛一些创意集市,看看别人是如何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产品的。
通过借鉴别人的创意思维,我们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点子。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542f9204a7302768e9939e7.png)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一、关于课文杂文是鲁迅的《拿来主义》。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
虽然这篇杂文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因为70年来,被这篇战斗檄文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冒出来。
这篇课文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比喻,严密的论证,辛辣的讽刺。
二、作者作品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字音识记冠冕miǎn堂皇礼尚shàng往来自诩xǔ残羹gēng冷炙孱càn头脑髓suǐ蹩bié进玄xuán虚四、词语积累礼尚往来:礼:礼节;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含贬义。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勃然大怒:勃然:突然。
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五、写作素材1、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
2、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是尊师的典范。
鲁迅经常写信给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表示问候和敬意,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也专程去拜访他。
《拿来主义》知识整理
![《拿来主义》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608c3a67ec102de2bd8949.png)
《拿来主义》知识整理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文章中心】
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来继承文化遗产。
【文章思路】
(一)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只是送去,有往无来(有悖交往原则)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无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重视现实教训)
错误倾向。
(三)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艺术手法】
1.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2.运用贴切的比喻、对比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①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②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③对比论证。
(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3.语言犀利、幽默。
*注:结合课文原文、文下注释、课后练习复习。
高一语文通用版 第2章2.3《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通用版 第2章2.3《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67240cee06eff9aef807d9.png)
第2章2.3 《拿来主义》三、《拿来主义》解读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1] 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
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牙牙学语。
针对30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
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
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
“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
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
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
这本应该是一个通俗且普及的思维观念,但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始终是偏激且畸形的。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杂文是经过鲁迅先生倡导和垂范而成为独立文体的,《拿来主义》是一篇典型代表鲁迅杂文风格的优秀作品。
请仔细思考本文在语言方面体现了鲁迅杂文的哪些特点?(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仪.节(yí)脑髓.(suǐ)孱.头(càn)自诩.(yǔ)B.犀.利(xī)针砭.(biǎn)糟粕.(pò)大度.(dù)C.蹩.进(bié)闭.关(bì)冠.冕(guān)残羹.(gēng)D.磕.头(kē)挖掘.(jué)玄.虚(xián)吝啬.(sè)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冠冕孱头祟洋媚外B.譬如国萃古董残羹冷炙C.脑髓磕头蹩进故弄玄虚 D.吝啬惴摩恐怖勃然大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冠冕堂皇....大讲反腐败、背地里却贪污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拿来主义》复习
![《拿来主义》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01aa7d25022aaea998f0fbd.png)
板书设计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
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
作比较。
送去主义的坏处
对 象 做 法 结 果 发了疯
中国永远 贫穷落后
尼 采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送去主义;只想送去, 不想拿来
送去主义
类比论证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一种错误态度
孱头
怕被染污徘 徊不敢走进门
指哪类人?
比喻 害怕继承 拒绝借鉴的逃避 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 一把火烧光
指哪类人? 昏 蛋
比喻割断历 史,盲目排 斥的虚无主 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 室大吸鸦片
(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
的?是怎样说理的? (4).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 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1)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 话说 明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 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 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吸收 (使用) 适当保存(存放 毁 灭)
批判地吸收 (使用 毁灭) 坚决抛弃 (毁灭)
问 题 3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 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 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鱼 鸦 翅 片 吃,使 用 送药房 送,毁掉 走散
《拿来主义》基础字词梳理1
![《拿来主义》基础字词梳理1](https://img.taocdn.com/s3/m/828c7d09172ded630a1cb62b.png)
辨一辨
“徜徉”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之意。 “徘徊”意多为犹疑不决。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 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2)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3)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4)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5)勃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形容人大怒的样子。 (6)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语文
《拿来主义》基础字词梳理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1 读准字音 2 写准字形 3 用准词语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自诩.( xǔ ) (3)譬.如( pì ) (5)残羹.冷炙( gēng ) (7)吝.啬.( lìn sè) (9)国粹.( cuì ) (11)玄.虚( xuán )
语文
(2)脑髓.( suǐ ) (4)磕.头( kē ) (6)冠冕.( miǎn ) (8)蹩.进( bié ) (10)礼尚.往来( shàng ) (12)糟粕.( pò )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孱孱.孱.头弱ccàhná n
(2)炮枪炮.炮.制ppàáoo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2.辨析正误 该寺建于 1839 年,至今已有 154 年的历史。几经修复、 扩建、装饰,形成了目前的由祈祷大厅和内、外院组成的三 部分,既冠.冕.堂.皇.,又具典型的民族风格。 辨析:“__冠__冕__堂__皇__”__,__形__容__表__面__上__庄__严__或__正__大__的__样__子__。_ _应__改__为__“__富__丽__堂__皇__”__,__“__富__丽__堂__皇__”__形__容__建__筑__物__宏__伟__华__丽__。
鲁迅《拿来主义》备课参考资料的总结
![鲁迅《拿来主义》备课参考资料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afe53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6.png)
鲁迅《拿来主义》备课参考资料的总结鲁迅《拿来主义》备课参考资料的总结一、关于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
它有四个特征:1.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4.短小精悍。
二、鲁迅的杂文特征首先,鲁迅的杂文是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的记录。
其次,鲁迅的杂文铭刻着对人民的关爱和对敌人的憎恨,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愿望和理想。
再次,鲁迅的杂文有丰富的理论含量。
鲁迅曾经解释自己杂文的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杂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说来,这种文体大都结合着评论和文艺两种因素,在表达某一思想内容的时候,既要有绵密的逻辑又要有生动的形象。
“不留面子”和“常取类型”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
从杂文的'直抒己见而言,和论文较为接近,需要有论文的条理和层次。
但杂文展开逻辑的方式又不完全和普通的论文相同,因为它是艺术品。
鲁迅说过:“通烈的攻击,只宜用散文,如‘杂文’之类,而造语还须曲折。
”(注:《两地书》三二)“曲折”在这里并不意味隐晦,而是表现的一种特殊方式。
鲁迅不常在杂文里作出直接的结论式的答案,他往往采用对比、暗示、取譬、借喻等等手段,通过客观的叙述揭发内在的矛盾,使人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得到启发。
杂文的作用和别的艺术形式一样,重要的是运用生活现象来说明问题,正如演绎语文的时候需要列出正确的方程式,使读者能够根据方程式去寻求答案,水到而后渠成。
这样才能耐人咀嚼,令人信服。
展开理论逻辑的时候,形象在鲁迅的杂文里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和作家作用的语言有关。
鲁迅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造语精密,词汇丰富。
他经常向口头语言学习,经过加工而写入文章。
还主张适当地采用外来语法。
鲁迅杂文包含着多方面知识: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古今中外,无不网罗。
因而在文章里也出现了和这种知识相适应的博采众长的语言。
不过就大体而论,作为骨干的仍然是加了工的口头语:简洁,凝炼,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
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划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
(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下面几个句子,是否只谈文化遗产问题?
(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分析:第(2)句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
第(1)句只要看下文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的东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学艺之外的情况,联系写作背景,不难理解这是在愤怒痛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
第(3)句较难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词揭示出当时送去主义的盛行。
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学艺方面的事情。
选用摩登一词能启发读者广泛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起到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行径的作用。
3.本文论证艺术有什么特点?
分析: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
本文的论证特点就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4.鲁迅在解释什么是送去主义时,所举的三件事如何理解?
分析,在这一段里,鲁迅先用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撇开国民党反动政府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卖国行径,然后用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一句,带出三件事。
这三件事是用来证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没有人......说道:拿来的。
对送古董到巴黎展览,鲁迅说了句不知后事如何,未加评论;对到西欧举行中国画展,鲁迅只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鼓吹的发扬国光对梅兰芳到苏联演出,鲁迅只是斥责催进’象征主义’的胡说。
所以,对展览和演出本身以及有关的人,似不宜乱戴卖国主义帽子。
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磕头贺喜、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亡国奴景况。
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情色彩浓烈,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榨取中国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质和恶劣伎俩,寓强烈的愤怒于幽默讽刺之中。
在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作者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讽刺;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挞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
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
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发了疯,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
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奴才相。
笔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