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案例-安然事件

合集下载

危害企业的警示案例

危害企业的警示案例

危害企业的警示案例一、财务造假案例安然公司(Enron)1. 事情经过。

安然公司曾经可是美国的明星企业啊。

可谁能想到呢,他们在财务上玩了超级大的猫腻。

公司高层和那些会计师们,就像一群魔术师,在账本上变戏法。

他们设立了好多复杂的空壳公司,然后通过和这些空壳公司之间看似合法的交易,把债务藏起来,让公司的财务报表看起来特别漂亮。

比如说,他们把那些实际上已经亏得一塌糊涂的项目,包装成盈利的项目放到报表里。

安然的高管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停地推高股价。

他们一边欺骗投资者说公司业绩多么多么好,一边自己偷偷地抛售股票套现。

那些被蒙在鼓里的投资者,看着安然的股价蹭蹭往上涨,还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呢,纷纷把钱投进去。

2. 危害结果。

纸包不住火啊,当真相被揭露出来的时候,那可就是一场超级大风暴。

安然公司的股价一夜之间暴跌,从几十美元一股直接跌到几乎一文不值。

投资者们损失惨重,好多人把自己的养老钱、积蓄都赔进去了。

公司的员工也倒了大霉,他们的养老金计划很多都是和公司股票挂钩的,这下子养老金也没了,好多人面临着失业和经济困境。

而且,安然的倒闭还连累了为它做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这个曾经非常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因为安然事件名声扫地,最后破产了。

整个美国的资本市场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投资者们对其他公司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就像一群被蛇咬过的人,看到绳子都害怕。

二、内部腐败案例西门子(Siemens)1. 事情经过。

西门子这么大的公司,内部却出了一帮蛀虫。

公司里的一些管理人员和员工啊,在全球好多国家的业务中都搞起了腐败那一套。

他们为了拿到订单,就给那些外国官员行贿。

比如说,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投标中,他们不是靠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去竞争,而是偷偷地给那些负责招标的官员塞红包、送贵重礼物,或者提供一些豪华旅游之类的好处。

而且他们行贿的手段还特别隐蔽,通过一些复杂的中间人或者假的咨询公司来转账,就好像是在玩一场见不得人的捉迷藏游戏。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

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

安然事件——会计造假和诚信危机美国安然能源公司,一个居世界500强第7位,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美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案例介绍1985年7月成立的安然公司,以中小型地区能源供应商起家,总部设在休斯敦,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在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

其资产膨胀速度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到破产前,公司的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总收入达1 000亿美元,而下属公司(包括合作项目)更是达到3 000多个。

安然主要营销电力和天然气。

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壮大后的安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它开始把目光投向能源证券。

安然管理层认为,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创造衍生证券市场都是可能的,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

90年代末期至2001年夏天,安然在金融运作上获得极大成功,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

可是,安然的成功毕竟是个泡沫,这个泡沫导致安然的股价从2000年的每股90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安然最终于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安然破产不仅使数百万持股人损失惨重,而且造成该公司大批员工投资在本公司股票上的退休金血本无归。

2001年11月下旬,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首次公开承认自1997年至今,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虚报盈余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隐藏债务25.85亿美元,通过大约3 000家SPE(其中有900家设在避税天堂)进行自我交易、表外融资、编造利润,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

安然事件财务分析报告(3篇)

安然事件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安然事件,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于2001年震惊了全球金融市场。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安然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也揭示了当时美国会计和监管体系的漏洞。

本报告将对安然事件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事件的财务根源,以及其对企业、市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安然公司概况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最初是一家能源交易公司,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商品和金融服务公司之一。

安然以其创新的能源交易和衍生品市场交易而闻名,其业务遍及全球,涉及能源、通信、化工等多个领域。

三、安然事件的财务造假行为1. 虚报资产和收益:安然通过将资产转移至关联公司,如安然能源合伙(Enron Energy Partners),来虚报其资产规模和收益。

这种做法使得安然在财务报表上显示出更高的盈利能力。

2. 隐瞒债务:安然利用复杂的财务结构,如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 SPEs),将大量债务隐藏起来,使得其财务状况看起来更为健康。

3. 操纵会计准则:安然通过与会计事务所合作,操纵会计准则,使其财务报表符合特定目的。

四、财务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虚报:安然通过将资产转移至关联公司,使得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规模被夸大。

例如,安然能源合伙的资产被计入安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而实际上这些资产属于关联公司。

- 债务隐瞒:安然通过特殊目的实体隐藏了大量债务,导致其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水平被低估。

2. 利润表分析- 收益虚报:安然通过操纵会计准则和转移资产,使得其利润表上的收益被夸大。

- 成本低估:安然通过将成本转移至关联公司,使得其利润表上的成本被低估。

3. 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不稳定:安然在财务报表上显示的现金流量并不稳定,这与其实际经营状况不符。

- 现金流入依赖关联公司:安然的现金流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公司,这表明其经营模式存在风险。

五、安然事件的影响1. 市场信任度下降:安然事件严重打击了市场对财务报告的信任度,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和审计改革。

安然事件财务报告分析(3篇)

安然事件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摘要:安然事件是20世纪最严重的金融丑闻之一,本文通过对安然事件财务报告的分析,揭示了其财务造假的行为,并探讨了其对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的影响。

一、安然事件背景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全球性的能源和商品交易公司。

在2001年,安然公司突然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例。

安然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尤其是其财务造假行为,成为金融史上的一大丑闻。

二、安然事件财务报告分析1. 财务报告造假行为(1)虚构交易安然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将公司的债务隐藏在关联公司中,从而美化其财务报表。

例如,安然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虚假交易,这些交易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却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了体现。

(2)滥用会计准则安然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模糊性,对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以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例如,安然公司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E)来规避监管,将亏损项目从财务报表中剔除。

(3)虚假披露安然公司在财务报告中虚假披露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

例如,安然公司在2000年的财务报告中,将公司债务减少了数十亿美元,但实际上公司的债务并未减少。

2. 财务报告造假的影响(1)损害投资者利益安然事件导致大量投资者遭受损失,其中包括许多中小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基于安然公司虚假的财务报告,对其投资决策产生了严重误导。

(2)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安然事件暴露了金融市场的监管漏洞,导致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

这不仅损害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3)影响监管体系安然事件揭示了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促使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安然事件对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的影响1. 金融市场影响(1)投资者信心受损安然事件导致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受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

(2)金融产品估值下降安然事件使得金融产品估值下降,特别是与安然公司相关的金融产品。

2. 监管体系影响(1)加强金融监管安然事件促使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包括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关联交易的监管等。

案例分析题 6] 安然——安达信不诚信自毁前程

案例分析题 6] 安然——安达信不诚信自毁前程

[案例分析题6] 安然——安达信不诚信自毁前程2001年,美国华尔街明星企业纷纷倒闭,道-琼斯股票指数、纳斯达克股票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屡创新低,股市投资者损失惨重,公众信心接连遭受打击。

2001年1月,曾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名列第七的美国能源超级大企业安然企业对外公布:企业1997-2000年度虚报盈利5.91亿美元,增列6.28亿美元负债,直接导致投资者信心崩溃。

在不长的时间内,安然企业股价从最高超过90美元,股票市价过630亿美元,一路狂跌至不足1美元,连续30个交易日其股价徘徊在摘牌底线的1美元之下,安然企业股票被摘牌。

同年12月2日安然企业正式向纽约一联邦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631亿美元。

安然企业破产后,其受害者遍及全球。

安然企业股票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本无归;贷款给安然企业的华尔街金融企业、欧亚各银行承受至少50亿美元损失;美国著名的信用评级企业——标准普尔估计,与安然企业债务相关的证券商遭受63亿美元损失。

伴随着安然企业破产倒闭,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创立于1913年的安达信国际会计企业碰到巨大麻烦,遭遇严重诚信危机,进而引发全球会计行业强烈地震。

从安然企业成立之始后的16年里,安达信一直担任安然企业的独立审计师。

在2001年会计年度安达信的业务收入为93.4亿美元,其间有5200万美元的收入来自安然企业,而这其中2700万美元是管理咨询业务收入,只有2500万元才是审计鉴证收入。

很显然,安达信担任安然企业的独立审计师可谓扮演了双重角色: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

因此,安达信的审计失去独立性,无法做到公正。

正如美国《商业周刊》评论员所说:“一只手做假,另一只手证明这只手做的账”,这样,怎能不出假账?2001年12月,安达信CEO约瑟夫•贝拉迪诺在国会作证确认,安达信对安然企业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上判断失误。

在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调查安然企业财务与会计违规问题传票后,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发表简短声明,承认其负责安然企业审计工作的前主审计师大卫•邓肯曾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组织力量迅速销毁上万份与安然破产有关的文件,而邓肯则说他是接到安达信的律师的指令后做的。

安然事件案例介绍

安然事件案例介绍

安然事件案例介绍
咱来唠唠安然事件哈。

安然公司呢,以前那可是美国的明星企业,就像班上的学霸一样,人人都觉得它特牛。

安然公司主要是搞能源相关业务的,什么天然气啊、电力之类的。

这安然公司啊,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盈利数据相当好看。

但实际上呢,就像一个外表华丽但内里破败的房子。

他们那些高层啊,想出了各种歪点子来造假。

比如说,他们做了很多复杂得让人头疼的财务操作,把那些亏损的业务藏起来,就像把垃圾塞到柜子最里面不让人看见一样。

安然还搞了一些特殊目的实体(SPV),这东西可就玄乎了。

通过这些SPV,他们把债务都转移出去,这样在财务报表上看起来债务就少了很多,利润就好像很高。

这就好比你跟别人说你很有钱,但其实你欠了一屁股债,只是把借条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他们公司的高层还和那些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勾结。

会计师事务所本来应该是财务的“警察”,要监督企业有没有做坏事的,结果呢,在安然这儿就变成了“帮凶”。

评级机构也乱给安然的债券评好等级,误导了很多投资者。

那些在安然工作的普通员工可就惨了。

他们很多人把自己的养老钱都投到了安然公司的股票里,觉得自己公司这么厉害,肯定稳赚不赔。

结果呢,大厦一倒,股票变得一文不值。

最后呢,安然这个大骗局被戳破了,就像气球被扎破一样。

公司破产了,那些高层呢,有的进了监狱,这可真是罪有应得。

安然事件就像一颗大炸弹,在美国的商业界炸开了锅,让大家都知道了企业造假的危害有多大,也让大家对那些所谓的大公司、大机构都多了几分怀疑。

会计经典案例

会计经典案例

会计经典案例案例一:安然公司会计丑闻安然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交易和金融服务公司,成立于1985年,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和电力交易公司之一。

然而,安然在2001年因会计丑闻而破产。

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始于1997年,该公司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Es)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易,将债务和亏损转嫁给这些实体,以掩盖公司实际业绩的下滑。

安然的高层管理人员还通过利用会计标准的漏洞和模糊性,进一步扭曲财务报表,夸大收入和利润。

在整个会计丑闻期间,安然的高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和掩盖这些违法行为,导致造假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这场会计丑闻的影响非常严重,安然公司在2001年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事件之一。

这个案件震动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导致了金融界的大规模调整,并引发了对于企业道德和会计伦理的重视。

这个案例对于会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一系列关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的问题。

安然的会计丑闻暴露了审计师和监管机构的失职,以及对于金融公司的监管不力。

此后,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以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这个案例也对会计师的角色和责任提出了挑战。

会计师应该在识别和揭示公司违法行为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不只是依赖客户提供的信息。

此外,这个案例还提醒了会计师要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遵守会计准则的精神和原则。

总之,安然公司会计丑闻是一起经典的会计案例,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提醒我们要警惕企业的违法行为并积极揭示,同时要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以维护会计行业的信誉和可靠性。

案例二:万历朝的财政危机万历朝是明代中国的一个朝代,历史上以其财政危机而闻名。

这个财政危机源于明朝时期的会计失误和管理不善。

在万历朝期间,官员对于财务管理的疏忽和腐败导致了朝廷财政的困境。

明朝时期的会计制度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

此外,官员们还经常滥用税收和财政收入,将其挪用为私人财物,使得国家财政无法收支平衡。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第一篇: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安然公司审计案例案例介绍美国安然能源公司,一个居世界500强第7位,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美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1985年7月成立的安然公司,以中小型地区能源供应商起家,总部设在休斯敦,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在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

其资产膨胀速度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到破产前,公司的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总收入达1 000亿美元,而下属公司(包括合作项目)更是达到3 000多个。

安然主要营销电力和天然气。

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壮大后的安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它开始把目光投向能源证券。

安然管理层认为,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创造衍生证券市场都是可能的,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

90年代末期至2001年夏天,安然在金融运作上获得极大成功,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

可是,安然的成功毕竟是个泡沫,这个泡沫导致安然的股价从2000年的每股90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安然最终于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安然破产不仅使数百万持股人损失惨重,而且造成该公司大批员工投资在本公司股票上的退休金血本无归。

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例(普通屏)

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例(普通屏)
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 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 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将此类合同及其他衍生工具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未来期间收益计入本期 收益,但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第 16 页
安然公司的造假手段
第7 页
美国安然 财务舞弊 案例剖析
一些记者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杰弗里·斯基林一时语塞,陪同
人员不得不发出警告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郁闷写在脸上
第8 页
人物介绍
肯尼斯·莱—安然的董事长
• 1985年成立安然公司,在10多年 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美国能源 业的巨头。
• 2004年6月底,第一次表态,自己 应该对公司的财务丑闻负责。
• 1986年到麦肯锡咨询公司工 作,被安然当时的总裁肯尼 斯·莱选中。
• 2006年10月23日,控告诈 骗及同谋诈骗罪成立,被判 24年零4个月的监禁。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第 10 页
安然公司的造假手段
① 安然复杂的企业结构 ② 安然控股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③ 安然的关联交易方式 ④ 安然的财务报表的问题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第 22 页
具体操作事件
美国安然 财务舞弊 案例剖析
“鱼鹰”信托基金以同样方式发行了24亿美元的债券,作为抵押的资产 包括安然在中美洲的天然气传输系统、 为欧洲电站设计的涡轮机组、在欧洲 各电厂中的股份以及其它能源资产。如果这些项目最终的价值超过了负债的 金额,安然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在安然的资产负 债表中都没有反映,这些“额外”的盈利 很可能给人们一种假象:安然用了 很少的资本就得到了很高的利润。

经典案例: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案

经典案例: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案

经典案例: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案安然公司成立于1930年,总部设在美国休斯敦。

2000年,安然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及出售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交易商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

另外,安然公司还运营着一家天然气管道系统和宽频部门,同时也经营纸、煤和化学药品等日用品。

其所属7家分公司分别负责运输与储存、国内天然气与电力服务、国际经营与市场开发、油气勘探与生产和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5个领域的经营业务。

1996年,安然公司总收入达到132.89亿美元,净收入达到5.84亿美元,总资产为162亿美元。

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公司连续6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

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在几周内破产。

其实,安然公司从发展壮大到“瞬间”破产,其原因是复杂的,除了投资战略决策错误、轻视举债风险等之外,还有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不善等原因。

据调查,安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曾经在财务管理上发生了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如暗箱作业,将债务、坏账转移到分支公司,还将财务的责任从账面载体上消除,创造性地做账,防范公司的中下层职员以及政府部门、股民等。

此外,安然公司财务人员利用财经审计的巨大漏洞,与“圈内”人士进行秘密交易,一些会计师们利用职权为自己聚敛财富,从中捞取了巨额钱财。

安然公司财务人员的这些违法操作,引起了公愤,公司职员和股民们向安然公司执行长官、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47项指控,其中,主要的5项指控是涉嫌违反《公司法》,如隐瞒债务、私下股票交易、公开用谎言误导公司职员等行为。

由于财务管理混乱,安然公司最终于2001年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案例分析安然公司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商业神话,它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也寄托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

安然审计案例-安然公司事件详细分析

安然审计案例-安然公司事件详细分析
一般 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
一般合 伙人 投资750万美元 投资750万美元投资100万美元 应付票据6400万美元 出售340万股安然股票 法斯托先生为唯一董事
(一)通过SPE高估利润,隐瞒负债(二)利用出售回购和股权转让,操纵利润 (三)策划不具经济实质的对冲交易,掩盖投资损失(四)空挂应收票据,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
SPE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临时设立的从事某项交易或一系列交易的实体。
舞弊手法透视
1、通过SPE高估利润,隐瞒负债
安然将本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3个SPE排除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之外
JEDIChewcoLJM1
导致
1997年至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十亿美元的负债
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由,未采纳安达信的审计调整建议
导致
1997年至2000年期间高估了净利润0.92亿美元
表2-1 安然公司重新合并3个SPE的财务影响 单位:亿美元
避免审计失败的对策
1、评估客户信誉,谨慎承接审计业务2、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关键程序不能省略 3、净化经济环境,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质量 4、规范审计执业,避免恶性竞争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
三、安然事件警示
1、既不应夸大独立审计在证券监督中的作用,也不应将上市公司因舞弊倒闭的全部责任归咎于注册会计师2、既不要迷信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可神话独立董事3、不能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4、不要盲信“五大”,“五大”的审计质量不总是值得信赖
安然与LJM发生了24笔交易
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
时间集中在编制年度和季度财务报表之前
在财务报表编制后,已出售的大部分资产又由安然或其控制的SPE以更高的价格回赎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事件是2001年发生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的金融丑闻之一。

安然公司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拥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由于该公司内部存在着大量财务造假行为,在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最终破产。

本文将对安然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1.事件背景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拥有超过21000名员工。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油气关键资产,并在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安然公司在2000年开始发生大规模的财务造假行为,使得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

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开始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怀疑。

2. 事件过程2001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决定对安然公司进行调查,其发现安然公司存在大量的财务造假行为。

安然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和减少费用等方式来夸大公司利润,使得该公司看起来具有很好的财务状况。

安然公司多次拒绝披露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该公司财务状况的怀疑。

随后,安然公司董事会主席肯尼斯·莱为了掩盖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对员工进行多次鼓励,让员工销毁证据。

此后,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

2001年11月30日,董事会主席肯尼斯·莱宣布辞职,随后约束股票质押在安然公司的员工和投资者垂涎相信股票将不断增值,便争相抵押其安然股票借贷。

由于股票价格的暴跌,这些借贷人开始无法偿还贷款,进而追加抵押物。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破产,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震动。

破产后,安然公司的各项权益,如油气采矿权、管理权等均被卖给了其他公司,安然公司最终被清算。

3. 事件影响安然事件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影响巨大。

该事件造成了上百亿美元的损失,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地打击。

安然公司作为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巨头,其破产对能源供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该事件还直接导致数千人失业,给美国整体经济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

4. 事件教训安然事件教训丰富,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清晰勿矇混,如实披露财务状况等。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事件经过
2.3 彻底崩溃
2001年10月,Andersen向公众 承认了其与安然的勾结行为, 并辞去了安然的审计工作。几 天后,安然公司宣布破产
3
影响和后果
影响和后果
3.1 投资者损 失
由于财务欺诈,许多 投资者对安然的股票 和债券进行了大量投 资,但最终这些投资 都化为乌有。据统计 ,投资者在安然破产 中损失了约180亿美 元
7.1 保持独立性
会计师和审计师必须 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避免利益冲突。他们 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估 公司的财务状况,发 现并报告任何可能的 欺诈行为。此外,他 们不应该提供非审计 服务,以避免利益冲 突和影响其审计的公 正性
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7.2 保持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师和审计师必须 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以便能够准 确地理解和评估公司 的财务报表和业务运 营。他们应该持续更 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会计和审计标准
对未来的启示
6.4 强化监管力度
对于防止类似的财务欺诈事件,强大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确保所有的公司都遵守 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同时也包括对违反这些法律和规定的公司进行严厉的惩罚。此外,监 管机构还应鼓励公司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是一个悲惨的案例,它提醒我们所有公司和个人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都不能忽视道德和法律的责任。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增强内部控制、提升审计 独立性、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以及强化监管力度来防止类似的财务欺诈事件再次发生
4
安然事件的意义和
教训
安然事件的意义和教训
4.1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职业(安然公司)5篇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职业(安然公司)5篇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职业(安然公司)5篇第一篇:案例二注册会计师职业(安然公司)案例二注册会计师职业安然公司审计案例2001年12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能源批发交易商、资产规模达498亿美元的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突然向美国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安然公司可谓声名显赫,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8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位、“世界500强”第十六位,连续4年获得《财富》杂志授予的“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

这样一个能源巨人竟然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震动,其原因及影响更为令人深思。

一、安然事件始末1997年11月:安然公司购买了其合伙公司JEDI的股票,随之将股票又卖给了它自己创建的Chewco公司,并由安然公司人员经营。

由此,安然公司开始了一系列复杂的秘密交易,意图隐瞒公司巨额到期债务。

2001年2月20日:《财富》杂志称安然公司为“巨大的密不透风”的公司,其公司债务在堆积,而华尔街仍被蒙在鼓里。

当日安然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75.09美元。

4月17日: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莱(Ken Lay)拜访副总统切尼和其他能源政策官员。

此后又会见了五次。

8月14日:安然公司首席执行官员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辞职,安然公司仍坚持对公司财务状况秘不外宣。

当日该公司股票收盘时降至每股39.55美元。

10月12日: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公司法律顾问指使员工销毁了安然公司的审计档案。

10月16日:安然公司宣布第三季度亏损6.18亿美元,穆迪公司考虑降低安然债券等级。

当日安然公司股票降至每股33.84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安然公司展开调查。

10月26日:安然公司向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通报了公司的问题。

当日该公司股票降至15.40美元。

11月8日:安然公司承认自1997年以来虚报盈利约6亿美元。

会计案例分析PPT——安然事件

会计案例分析PPT——安然事件
结论三
安然公司正的营业利润主要来自金融衍生工具的利得 。剔除衍生 金融工具的利得,安然连续3年的营业利润都是亏损的。
h
12
$5.86亿
虚报盈余
隐藏债 务
$25.85亿
非法 收益
避税机 构 900家
h
13
精心包装的财务黑洞
❖安然公司建立一系列子公司,将其大部分 设在免税区,利用资产置换关联交易达到 避税目的的同时把不动产置换给子公司, 由子公司用资产抵押发债,取得现金注入 安然公司。如果资产升值,就收回资产, 用现金或优先股偿债,实现利润;而相反, 如果资产减值,损失便隐而不报,再建一 个子公司,再用资产抵押套现偿还债务, 就这样用一种类似“传销”的链条式手段 进行着自己的资本运营,创造着虚假的利 润。
h
3
安然“转型”
❖安然管理层认为,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创 造衍生证券市场都是可能的,安然公司不 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 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 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 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 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 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 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 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
h
20
诚信危机在中国
在安然事件发生之时,正是中国证券市场多起造假事件曝光之时,银广夏 和中天勤、蓝田和华伦、麦科特和深圳华鹏引发了投资人对上市公司和会 计师事务所的诚信危机,我国同样面临会计职业的监管体系的建设问题。
h
21
危机根源
❖ 上市公司先天的“资本饥渴症”诱使它产生强烈 的利益驱动。
❖ 造假成本大大低于所获取的收益。
h
22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

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

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进行虚假记账、隐瞒真相、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会计舞弊案例屡见不鲜,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并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

案例一,美国安然公司。

美国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1年因为涉嫌对其客户美国能源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舞弊而破产。

美国能源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夸大利润等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从而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安然公司作为其审计机构,未能揭露这些虚假行为,甚至还帮助美国能源公司掩盖了这些问题。

最终,美国安然公司因为失信而破产,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投资者损失惨重。

案例二,中国金融公司。

中国某金融公司因为高管利用职权之便,虚构贷款、虚报业绩、隐瞒损失等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舞弊。

这些舞弊行为导致了公司的财务数据失真,投资者和客户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同时,由于公司的信誉受损,客户纷纷撤资,公司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中。

案例三,国际知名零售公司。

一家国际知名的零售公司因为高管在财务报表中虚构销售额、夸大利润等手段进行了会计舞弊。

这些虚假数据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导致了公司股价的暴跌,公司的声誉受损,市场信任度降低,客户流失严重,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舞弊的危害和表现形式。

会计舞弊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影响金融稳定。

因此,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至关重要。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和惩罚机制,严惩会计舞弊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交易、虚报收入、隐瞒负债等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陈述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揭示其背后的动机、手段以及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

案例一: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安然公司曾是美国能源行业的巨头,但在2001年,该公司因财务造假丑闻而崩溃。

安然公司通过设立复杂的特殊目的实体(SPEs),将负债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同时虚报收入,使得公司财务状况看起来比实际要好得多。

当真相被揭露后,安然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宣告破产,其高管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案例二:世界通信公司财务造假案世界通信公司是一家提供长途电话服务的公司,2002年,该公司被揭露通过虚增收入和隐瞒费用的方式,夸大了公司的财务表现。

世界通信公司通过将运营费用资本化,将其作为资产记录,从而减少了当期的费用,虚增了利润。

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破产,并引发了美国证券市场的信任危机。

案例三:中国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中国银广夏是一家上市公司,2001年,该公司被揭露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

银广夏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报收入和利润,以及隐瞒负债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财务业绩。

当造假行为被揭露后,银广夏的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公司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

财务造假的动机通常包括:1. 提高股价:通过虚增利润,使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产生过高的预期,从而推高股价。

2. 满足融资需求: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美化财务报表,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贷款条件。

3. 满足业绩考核:管理层为了达到业绩考核目标,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实现短期的业绩目标。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1. 虚构交易:通过虚构不存在的交易来虚增收入和利润。

2. 资产评估不实:对公司的资产进行过高的评估,从而虚增资产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案例--美国安然事件超高增长的阴暗秘密——制造概念吸引投资者,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对倒”交易不断创造出超常的利润,巨额债务和风险却隐而不彰——一部财务报表操纵大全。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包含3000多家关联企业。

这在美国巨型公司中并不鲜见。

促使安然崩溃原因的关键,在于安然与这些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信息披露上均出现极大问题。

第一,安然关联企业及信托基金以安然的不动产(水厂、生产设施等)作抵押,向外发行流通性证券或债券。

但在这些复杂的合同关系中,通常包括一些在特定情况下安然必须以现金购回这些债券或证券的条款。

不幸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0年以来延绵不绝的电力供应危机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震荡中,这些条款达到了“触发”的门槛,安然的现金情况于是急剧恶化。

第二,安然将许多与关联企业签署的合同保为秘密,把大量债务通过关联企业隐藏起来,运用关联交易大规模操纵收入和利润额,采用模糊会计手法申报财务报表。

这些欺诈、误导股东的手法于2001年11月被披露后,市场对安然完全丧失信心,投资者将安然股价推到低于1美元的水平。

这是受害者给施害者的惩罚,也是最终埋葬安然的主因。

安然的扩张融资与企业结构策略、不同关联企业的目的以及最终安然破产的几个主要关联交易细节,值得仔细解析。

当能源市场管制解除之后,面对市场剧变,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为一家专业石油天然气传输和交易公司,安然与业内的大多数公司一样,有着较高的负债率。

正因为如此.这类公司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债务规模,因为债券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和穆迪会因此而调低该公司的评级。

这对有大量债务且依靠未来发行债券融资的公司来说是极危险的,它将立即导致其借债成本迅速上升,许多时候甚至会直接导致出现现金流危机。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能源市场进行严格的价格和竞争地域监管。

尽管安然公司的负债率较高,由于公司受到能源管制政策的保护,利润相当稳定,它的债券一直属于“投资级”,是非常有信誉、低成本的债券。

债券投资者和评级公司认为,即使公司的经营环境恶化(如需求降低等),政府会允许安然对其占据垄断地位的地区能源提价,从而保证利润。

从1985到1986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开始进行解除监管的改革,不但放开价格管制,而且允许能源用户可以签订长期能源供应合同。

这些措施大大加剧了美国能源市场的竞争局面。

1989年,价格改革覆盖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盈利波动性的上升,安然的债券一度被降为“垃圾债券”。

——在市场剧变之际,安然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寻找业务增长点来扩大规模,并保持利润增长的稳定性?——如何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以巩固偿债能力?——如何寻找一个健康的财务杠杆率,既有利于融资需要,又能保持管理层对投资项目的稳定控制?——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

其进行扩张的手法和对关联企业的运用,随着安然倒闭,正逐步为人所知。

财务游戏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贬值。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作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安然旗下除了众多能源和宽带通信企业,还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安然提供所需的融资、套期保值或风险控制手段。

正是与这些关联企业的背后交易,使安然最后破产。

最典型的案例是LJM资本管理公司(LJM Capital Management)。

这家安然关联企业由当时安然的财务总监安德鲁?法斯托牵头建立并自任总经理,主要业务是投资管理,LJM的名称即以其三个孩子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来,发行的基金包括LJM一号、LJM二号、LJM(开曼群岛)等,其中,规模最大的LJM二号基金的投资者包括第一波士顿、Wachovia(美国最大的地方商业银行之一)、通用电气和阿肯色州教师基金等信誉卓著的机构投资者。

这种合伙是在美国越来越流行的投资者联合进行投资的工具。

安然在LJM一号和LJM二号基金中分别投入了1600万美元和3.94亿美元的资本。

2000年中开始,安然最新重大项目宽带公司的前景日益暗淡,安然公司管理层甚为担心。

此时,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建议,要求关联企业LJM二号为其宽带业务等资产的价值提供担保。

于是,安然与LJM二号签订交换合同,条件为: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升值,LJM二号将分享溢价;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贬值,LJM二号必须弥补安然贬值部分;安然可以立即从LJM获得12亿美元现金,但如果LJM二号发生清偿危机,安然将打入价值为12亿美元现金或等值安然股票。

安然并没有事先确定承诺发行股票的数量,而是保证所发行的股票价值等于12亿美元。

这里的风险是,如果安然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它将被迫发行更多数量的股票来凑足相应的价值,更加稀释原有股东的股票价值,导致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

由于安然股票跟宽带资产的价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其结果是,如果未来这部分资产价值继续下跌,安然股价受到压力时,因这种担保导致的股票稀释反而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安然投资者的风险陡然加大。

这一潜在风险,直到安然崩溃,从未公开披露。

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价值减少。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做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

这些支付使LJM二号本身的资金陷于枯竭。

按照上述协议,安然必须发行价值12亿美元的股票充实LJM二号的资金。

不幸的是,安然股价也在直线下跌,到2001第三季度已跌至40美元以下。

安然决定不实施新股发售计划,于是只好依靠出售资产套现,赎回LJM二号中其它投资者的投资,使LJM二号成了安然的全资子公司。

这样一来,安然原来没有合并进财务报表的亏损,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财务报表时,称为了中断与“某一关联企业”的财务合约而出现10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费用,同时也从“股东权益”(shareholder equity)项下扣除12亿美元。

这12亿美元是履行与LJM的责任。

此消息引起激烈的市场反应,也是安然下沉的开始。

安然与LJM的这类关联交易,本身并不一定违法。

从美国近年的实践中看,工业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合约来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已成常见行为。

这类保险型的合同其实是一种金融工具,基金投资者可从安然的资产升值中得利,但也承担相应的损失。

这种“互换”也使安然得以“熨平”自己的盈利波动,使之不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从而不轻易令华尔街“失望”。

由于LJM中安然的股份不足以引发合并报表,安然及其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都声称其行为符合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但是,即使对这些“衍生工具合同”的风险披露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安然也是明显利用了会计上的漏洞,把风险隐藏在背后。

安然在实质上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审计师应当据此要求合并或拒绝签署报表。

藏起来的债务安然称发现了如何使传统能源公司一跃成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的“秘诀”。

但实际上,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于被隐藏起来的债务。

为了扩张企业,安然需要大量融资,但又不想增发股票或直接发行更多负债,以免摊薄股权或降低债信评级。

在许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安然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利用关联企业来隐藏债务。

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虽然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仍然无须合并其报表,所以,虽然在实质上控制了所设立的子公司和投资项目,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反映出来。

安然利用的另一种手段是“信托基金”。

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分别称为“马林”(Marlin)和“鱼鹰”(Whitewing)。

在“马林”中,安然将自己在英国和其它地方的水厂资产剥离给基金,让后者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

信托基金通过发债融来的资金进入安然,安然却无须将这些债务计入公司报表内(因这是用水厂资产“换来的”)。

但是,安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用股票或现金赎回“信托基金”。

安然的如意算盘是在“信托”存续期内尽量使相应的资产增值,在信托赎回时出售该资产来支付债券。

但不幸的是,安然的英国业务并没有升值,当“马林”信托基金的赎回期在2001年7月来临时,安然须用可转换优先股或现金来补充。

安然的解决方案是建立“马林二号”信托基金,将最终的赎回期限拖延到2003年。

“马林二号”基金的负债为10亿美元。

安然宣称,即使出售信托基金所持有的水厂资产的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安然还可出售公司的其他资产(如波特兰电力公司等)来补充。

但是,如果安然公开披露此信息的话,债信评级公司一定会据此重新考虑对安然的债信评级,因为这部分资产等于已抵押给了信托基金,已不能用于安然本身的债务清偿。

“鱼鹰”信托基金以同样方式发行了24亿美元的债券,作为抵押的资产包括安然在中美洲的天然气传输系统、为欧洲电站设计的涡轮机组、在欧洲各电厂中的股份以及其它能源资产。

如果这些项目最终的价值超过了负债的金额,安然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

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中都没有反映,这些“额外”的盈利很可能给人们一种假象:安然用了很少的资本就得到了很高的利润。

按照信托条款,安然在两个条款同时满足时,必须立即以现金清偿基金债券。

第一,安然股价低于一定的“门槛”(对于“鱼鹰”是59.78美元,对于“马林二号”是34.13美元);第二,安然的信用评级被降至“投资”级以下。

到2001年10月底,安然股价早已低于30美元,第一个条件已满足,现在的问题仅是第二个条件是否会被触发。

一旦触发,安然必须提前解散信托基金并偿还相应债务。

11月8日,安然宣布在1997到2000年间由关联交易共虚报了5.52亿美元的盈利,其股票剧跌至10美元以下。

由于急缺现金,安然开始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gy Inc.)开始兼并谈判。

次日德能公司宣布收购安然。

到了11月28日,安然不得不宣布一周内将有6亿美元的欠款到期。

当天,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债券连降六级为“垃圾债”。

清偿基金债券的第二个条件满足,安然必须解散“马林二号”和“鱼鹰”信托基金、偿还共34亿美元债务。

此时的安然已山穷水尽,既无现金,也不可能通过增发股票偿还——其股价已跌到60美分——惟一的选择是申请破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