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 ppt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总论》课件

《中药学总论》课件
保管方法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中 药 学
中药学教研室 吴依娜


一、中药、中药学和本草的含义
中药学总论
2
中药: 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在中医 理论或经验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 和生物制品 。
草药
中药学总论
3
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 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 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总论
21
第三节
中药质变 贮藏养护方法
中药的贮藏
中药学总论
22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 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 的加工处理过程。 古称“炮炙”、“修治”、“修事”。 炮制前后药物成份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 理作用及临床疗效可因之而不同。故炮制是 传统中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中药学总论 23
中药学总论 19
道地药材:
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 等的药材。(与产地、品种、质量等有关)
产地与质量、产量关系。 药材的引种栽培、动物驯养。
中药学总论
20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 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1.植物类药物采收; 年分、月分、时辰可能有影响到药材的 质量。 2.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3.矿物的采收。
中药学总论
13
5.明朝时期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1518-1593), 载药1892味,分16部,60类。 学术价值: (1)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2)被国外学者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 书。(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 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 也有突出贡献)。
中药学总论 14
1.修治(修制):纯净,粉碎,切制; 2.水制 :洗,淋,泡,润,漂,水飞; 3.火制:炒,炙,煅,煨,烘焙;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17
《证类本草》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 ) • 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082年。宋,唐慎微 • 载药数1558种。 • 特点:图文并重,方药兼收 1、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 大成。 2、流传最早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 、实用文献价值。 • 此外,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学 习 方 法
• • • •
紧密联系中医学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 多看目录、弄懂中药术语、联系(中 医理论,药物间的区别)记忆。
PPT课件
5


• 概 念:
1、中药
2、中药学
P 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 12807种。
8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 根本的区别在于: •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 用药。 • 天然药物无中医药理论指导,不需要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药 。
PPT课件
9



• 中药学是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 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 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PT课件
21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PPT课件
22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 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 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 《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 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 伪陈新,并各有法。”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是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
引产外禁忌或慎重使用的药物。 1.禁用药
剧毒药或药性峻猛的药物及堕胎作用较强 的药物。 2.慎用药
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和温里药中 的部分药物。
三、服药食忌(食忌、忌口)
第八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一、用药剂量
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 内服一日用量。
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
一、中药的功效 即中药的治疗作用,亦称为中药的“功
能”。
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 物治疗作用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 二、中药功效的确定依据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 药反应,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 出来的。
三、中药的主治 即中药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
(3)包煎:易漂浮水面或易粘锅糊化以及含绒毛 类的药物。
(4)另煎:如贵重药。 (5)烊化:如胶类药。 (6)冲服:一般为入水即化的药或汁液性的药。 (7)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第一节 四气
一、含义 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二、四气的阴阳属性 寒凉——阴
温热——阳
三、四气的确定依据 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四、四气与功效的关系 (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 象与具体的关系。 (2)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 质,它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 非所有方面。 五、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政府先后数次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 进行了大规模调查。
4.中药的现代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 得了瞩目成就 。
5.中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中药学总论ppt-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ppt-中药学总论

谢谢大家!
作者:唐慎微 •开创了方药对照的先例
16
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本草品汇精要》 •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官修
发明
本草

朝 作者:刘文泰 时
•1937年才正式出版
状期

《本草纲目》 •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首,
共52卷
作者:李时珍 •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
17
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 004:11:26 04:1 1Dec- 2020 -Dec -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4 :11:2 604:11:26 04:1 1Sun day, December 2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 12.20 20.1 2.200 4:11:2604 :11:2 6Dec ember 20, 2020
《本草纲目拾遗》 •裁药921种,《本草纲目


清 朝
作者:赵学敏
》未涉及者达716种之多 •1937年才正式出版
状时 况期
本草备要 本草从新 本草求真
•筛选《本草纲目》精粹,旁引 众家,兼抒己见
本草崇原 本经逢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本经疏注
•辑复《神龙本草经》并加以阐 释之风盛行
18
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 04:11 :260 4:11:2604:1112 /20/ 2020 4:11:26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 004:11:26 04:1 1Dec- 2020 -Dec -20

中药学_之总论_PPT幻灯片

中药学_之总论_PPT幻灯片

23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
1.植物类药物采收 年分、月分、时辰可能 有影响到药材的质量
➢ 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 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茵陈蒿幼草入药)。
➢ 叶类:多植物生长茂盛、花蕾将放或盛开时进行 艾叶 (冬桑叶)
➢ 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时摘取花 蕾 槐花、玫瑰花 (红花)
2021/3/10
15
(四)宋、金元时期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 《证类本草》:作者唐 慎微,首刊于公元1108 年,载药1558多种,药 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 有学术、实用、文献价 值。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蒙古刻本
2021/3/10
16
(五)明朝时期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 成书于明代(公元1578年),公元1596刊 行,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 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 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 贡献。 百科全书
2021/3/10
17
《滇南本草》:
15世纪中期,兰茂以调查和搜求云南 地区植物药为主,辑成《滇南本草》,为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性本草。
2021/3/10
18
六、清朝时期 《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于清代
(公元1765年),初刊于1803年,载药921种, 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
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021/3/10
11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成书于 南北朝,约公元500年,载药730种,首创按 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玉石、草木、虫 、兽、果、菜、米食分类)。剂型、鉴别。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  PPT课件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史
中药:起源于先秦时代、形成于秦汉时期、成
熟于隋唐五代、发展于宋元时代、鼎盛于明清时期,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药学才得到了极大的振兴
和发展。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 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中药的起源---先秦
有关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 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过程。 最早的“药”字见于金文,《说文解字》训释为“治病草 也”,明确提出了“药”乃治病之物,并以植物类居多。 先秦时期虽未出现本草著作,关于药物知识已有文字记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之相应, 本草出现,并为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农本草经》为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已具备了综合本
草的雏形;
《本草经集注》补充、发展,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综合本草
模式。

同时,秦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我国生产技术的发展
带动了制药技术的进步。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xiào)著《炮炙论》,叙述药物通过适
全书52卷,约20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者374种,
附有药图1160幅。附方多达11096余首。 对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的全面总结,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 学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 该书17世纪先后传播海外,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本草学的发展成熟---金元明清
金元明清时期,本草学日趋成熟,在药性理论、大型综
合本草和各类专题本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明代本草丰富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是 2 部大型综合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伟大的医药学家)以毕生精
力,历时27年,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编辑而成。 “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的编写原则,使该书纲目清晰,极 便查阅。这种“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自然属性分类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中药学中药学总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药学中药学总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分别为《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 楼护
传》.
2020/12/8
1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 ⑵年代:南朝梁代 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⑷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 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⑸首创诸病通用药
17
八.清代 1.《本草纲目拾遗》 ⑴作者:赵学敏 ⑵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19世纪初叶) ⑶内容: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许多是各地草药 ⑷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
附:①《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编,为学术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 学著作。
②《本草备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入门性著 作。
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⑶作者:托名神农 ,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⑷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 有毒无 毒) 、 配伍七情、 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 用药的度等.
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
3.元代有“广惠司”,后改为“回回药物局”,由 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
2020/12/8
16
七.明代 《本草纲目》 ⑴作者:李时珍 ⑵成书年代:明代 ⑶内容:载药1892种 分16纲(部) 60(类) 附药图1160幅 附方11000余首 ⑷价值 1.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部伟大的药学巨著 2.批判纠正了以前药物学中的一些错误论述 3.分类法的伟大进步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⑴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⑵ 以动物为师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41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四气:温、热、寒、凉 寒或凉性药物:例如大黄对于热解便秘、燥屎坚
结,有清热泻下软坚的作用。 寒>凉
大黄
42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四个大苦大寒的中药:大黄、黄连、黄柏、栀子 黄连
黄柏
栀子
43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中药四气的临床指导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44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趣味中医药养生
主讲:黄伟剑
1
中药学总论
2
以下哪些为中药,哪些不是中药?
3
4
总论内容:
第一章 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与贮藏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五章 中药的作用
5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 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 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 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 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30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 明显降低药物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 并确保安全用药。 ★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 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 ★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宜压油取霜用。
35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方法: 1)修治 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 加工贮存、调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 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
17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二、炮制的方法
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 。 火制—— 炒、炙、烫、煅、煨。 水火共制——煮法、蒸法、炖法、潬法、淬法。 其他制法—— 制霜、发酵、精制、药拌、发芽。
.
18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一节、四气
含义
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植物类
动物类 矿物类
花粉 花朵盛开时采集 果实、种子 果实成熟时采收
根、根茎 阴历二月、八月采收
树皮、根皮 植物生长旺盛时采收
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
全年可采,不拘时间,择优采选
.
16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 以便于服用。
五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 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
20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作用 能散


能行
解表、透疹、通经 脉 祛风邪
活血行气、除胀止痛 消郁散结
.
21
第四章 药性理论
.
22
第四章 药性理论
.
23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作用
能补

能缓

能和
.
补益气血阴阳
缓和拘急疼痛 调和药性 缓解毒性、和中
24
第四章 药性理论
.
25
第四章 药性理论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43
第三节 升 降 浮 沉
44
一、升降浮沉: 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上、下、内、
外) 一般分为升浮和沉降两个方面。
45
二、升降浮沉的作用:

上行向外——解表、升阳、祛风、散寒、

涌吐、开窍等。


清热、泻下、利水、重
下行向内——镇安神、潜阳、降逆、

止咳平喘、收敛固涩等


确定味的依据

药物滋味 药物作用
42
四、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性和味是辨识药物功效的重要依据。显
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 物的共性——有内在联系。 1、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同一类药中) 如: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清 热燥湿、泻火解毒。 2、气同味异,味同气异——作用有同中 之异,异中有同。
20
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 参酌前人的记载,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 验,常分为五类:

纯净药材
1、修治 粉碎药材

切制药材
21

漂洗:海藻、紫河车

浸泡:半夏(白矾水)
2、水制 闷润:荆芥、当归

喷洒:

水飞:朱砂、滑石

(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分类;(16纲、60类)
12
(3)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前 人对药物功用的论述,特别对本草史和 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和发挥;
(4)通过实践积累资料订正谬误,充实 书本
(5)对国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对 我国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 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 别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 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 581年)
《本草经集注》 梁 陶弘景 载药730种, 首创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标志着综 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
12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新修本草》(《唐本草》) 唐 李勣、 苏敬等,收载药物844种,增添了药物 图谱和文字说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药典性本草,第一部官修本草,
-
13
(五)宋代(公元960-1127北宋, 1127——1279南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宋 唐慎微 载药 约1558种,有附图和附方,收载了医学 和民间的单方和验方,而且搜集采纳大 量有关药学的文献资料。
-
14
(六)金元时期(公元1279—1368)
《饮膳正要》 元代 忽思慧 是饮食疗法 的专门著作
中药学
-
1
总论
-
2

一、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 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 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称为“本草”。
-
3
二、“中药”与 “本草”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并有其独 特应用形式的药物。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加工品。 是祖国传四川—黄连、川芎、附子、贝母、川楝子 江苏—薄荷、苍术 广东—砂仁、陈皮、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云南—茯苓、三七 河南—地黄、牛膝、菊花、山药 山东—阿胶、瓜蒌、银花、沙参
-
22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全草类:植物充分生长或刚开花时采收 2、叶类:花蕾将开放或正盛开时。 3、花类:花正开放、含苞欲放及花刚刚开放时 4、果实和种子:多数在果实成熟后。 5、根和根茎类:春初和秋末 6、树皮和根皮类:春、夏时节。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
25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1)除去杂质,纯净药材 (2)便于制剂和贮存; (3)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确保安全用药; (4)增强功效,提高疗效; (5)改变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7)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
26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五类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
-
23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
24
炮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 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 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 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 传统制药技术。
《本草蒙荃》“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 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等 为炮制专著。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五)宋代(公元960-1127北宋,1127——1279南宋) (六)金元时期(公元1279—1368) (七)明代(公元1368—1644) (八)清代(1644—1911年) (九)民国时期(1911—1949)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
这部分内容安照历史发展分为十个时期讲述,每个 时期按下列内容介绍:
1.该时期中药学发展特点 2.该时期的代表著作:作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著作的贡献
-
8
(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前) [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西汉—公元前 202年—公元8年]
1.何谓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 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 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炮制考究、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确定道地药材,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 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 材的关键。品质和疗效是主要标准。
“本草”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 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
-
4
我国现有中药以达12807种,其中药用 植物11146种(占87%以上),药用动 物
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 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 850万吨左右。
-
5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
6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中药起源于古代人民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 中药的起源--药食同源 无意识—有意识试用—观察—体验—积累—
记录 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 西周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此时期的特点: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学知识
-
7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
15
(七)明代(公元1368—1644)
《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52卷,载 药1892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 11000余首,是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 的全面总结,是我国科学史上极其辉煌 的硕果。
-
16
(八)清代(1644—1911年)
《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 赵学敏 载药 921种,新增药716种,对补充《本草纲 目》有很大贡献。
-
9
(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 前221年前)[先秦时期]
人工酿酒和汤液的发明与应用,对医学的发 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十二病方》 载方约300首,涉及药物 247种
-
10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 载药365种, 现存最早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药学理 论的基础。
-
17
(九)民国时期(1911—1949)
《中国药学大辞典》 1935年 陈存仁 收录词目约4300条,为一部具有重要影 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
18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
中医药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本 草学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
19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
20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
27
一、修治
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
1、纯净处理--有挑、筛、刷、刮、挖、撞等方 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
2、粉碎处理--有捣、碾、研、磨、镑、挫等方 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它炮制法 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