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科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于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但是,对于宇宙的起源、结构等深层次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是由于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认识恒星、行星等宇宙中的基本天体,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基本知识,恒星、行星等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2.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宇宙的知识,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宇宙模型、恒星和行星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PPT:设计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宇宙的知识点和相关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等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呈现的知识点,总结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宇宙的知识问答,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探索宇宙》学习教案公开课的学习教学设计学习课件及学习教学反思.doc

《探索宇宙》学习教案公开课的学习教学设计学习课件及学习教学反思.doc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8、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膨胀的宇宙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 板书课题 )2、师: 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太阳系是以太阳恒星中心的,由行星及其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成的一个天体系。

)3、提: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4、学生思考回答。

(引学生:太阳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

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光的恒星,它有的也会成似太阳系一的天体系,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成的一个恒星集,被人称河系。

)5、(出示河系俯和的片)我看看河系的模吧!你得河系像什么?(河系俯像一个巨大的漩,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

)6、本第 61 料,河系中有多少恒星?河系有多大?(河系大由 1000 ~ 2000 恒星成,直径有10 万光年。

)7、太阳在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光年是一个什么位? 1 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河系,你有什么感受?9、解: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似河系一的星系有100 个,人把它称河外星系。

《3.7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下册

《3.7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基本的宇宙科学概念,例如恒星、行星、星系等;能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并得出结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星空,识别不同的星座;通过实验探究行星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理解宇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天文望远镜、星球模型、星座图等教具;2. 布置观察星空的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观察记录;3. 搜集有关宇宙的科普资料,供课堂讨论使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些关于宇宙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 介绍一些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1. 观察星空(1)教师准备一些星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星空,了解一些常见的星座和行星。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尝试自己画出一些星座和行星。

2. 宇宙的探索(1)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包括望远镜的使用、太空探测器的发射等。

(2)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探索方向。

3. 宇宙中的物质(1)介绍宇宙中的物质构成,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彗星等。

(2)讨论这些物质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4. 宇宙的演化(1)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大爆炸理论、暗物质、暗能量等。

(2)讨论这些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们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影响。

(三)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关于宇宙的问题,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一起讨论和解答。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探索宇宙》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未来发展,掌握宇宙学的基本知识,激发对宇宙的探索和钻研的兴趣。

一、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宇宙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宇宙有什么认识?你认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二、探索宇宙的起源1. 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诠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请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理解宇宙大爆炸的观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探索宇宙的结构1. 探讨宇宙中的星系、星云、行星等组成部分。

2. 讲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引导学生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四、探索宇宙的未来发展1. 讲解宇宙膨胀理论,探讨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终极命运是什么,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和钻研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追求未知。

五、拓展延伸1. 指挥学生探讨宇宙中的黑洞、暗物质等奇奥现象,扩展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宇宙探索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未来发展。

2. 鼓励学生表达对宇宙的好奇和倾慕,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3. 提醒学生要保持对宇宙的探索和钻研的兴趣,不息进修和探索未知领域。

七、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有关宇宙的知识。

2. 完成一篇关于宇宙探索的心得体会或小结,分享给同砚和老师。

3. 收集宇宙相关的新闻报道或钻研效果,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学生们对宇宙的认识和兴趣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息前行,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探险家。

愿我们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感受宇宙的无限魅力!。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探索宇宙教案二、课时:2课时三、年级:五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等。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望远镜、航天器、太空站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探索宇宙的学习氛围。

2. 基本概念:介绍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

3.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大爆炸理论,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宇宙基本知识和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成果,如航天器、太空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讲解望远镜、航天器等工具在宇宙探索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宇宙探索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方向。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宇宙基本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宇宙星空图片。

2. 宇宙探索成果图片。

3. 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资料。

十、教学建议:1.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安排适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观星、参观天文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宇宙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定期组织宇宙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宇宙的最新研究成果。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基本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宇宙概念和现象产生好奇,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认识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难点:恒星、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宇宙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和神秘。

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和疑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

同时,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刚刚呈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

探索宇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系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为小学阶段“地球世界”最后一课。

【学情分析】经过近四年的科学和电脑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和计算机使用基础,但教师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并不完全熟悉。

【设计理念】本课的关键在于“探索”二字——开放式教学,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但绝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更有效的探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通过网络操作形成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3、感受宇宙科学的奇妙,增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时间、空间和物质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全课课件,学习资源包(包含自学课件、学习包、计算器)等。

为各组准备: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或在电脑室进行教学),《课前自助预习卡》,《“宇宙之旅”任务单》,《自学记录单》、《自选作业卡》等。

学生自备: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创设乘坐太空飞船遨游宇宙的学习氛围,各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本课角色。

〈设计意图:营造愉悦宽松学习环境,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在众多听课者环境下学习的紧张感。

组长等职位采用轮流制,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

〉一、复习导入回忆太阳系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入手,为以下认识更广阔的宇宙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认识宇宙1、提出活动任务任务一:宇宙有多大?你能用简单图文表示宇宙的结构吗?任务二: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状态吗?任务三:恒星的一生如何变化?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了解的宇宙。

教案:探索宇宙(五篇)

教案:探索宇宙(五篇)

教案:探索宇宙(五篇)第一篇:教案:探索宇宙教案: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重点难点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资料收集,课件教、学预设:一、宇宙1、宇宙的解释宇:空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光年宙:时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亿年2、宇宙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2000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

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九大行星。

与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3看九大行星的课件资料:3、彗星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

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大约76年一次(用软件模拟)4、流星体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

本章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但宇宙作为一个广阔的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2.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3.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手段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4.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星空图等。

3.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与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
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并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聚焦
1.提问: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
2.学生自由分享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科技进步与宇宙探索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
活动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出示: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3.教师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过程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1.出示: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微课教源
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教科版所属章节:《宇宙》单元第七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手机和相机录制视频、后期剪辑软件加工
设计思路
本课想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重要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太阳中的相对位置。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C.与地球的环境最接近
D.体积和质量最大
3.右图是()它是八颗行星中光环最突出和明显的行星。

A.木星
B.土星
C.金星
D.天王星
4.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B.地球上重 40 牛顿的物体,月球上也是 40 牛顿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D.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
5.目前,科学家在探知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存的生物是
A.阿姆斯特朗
B.万户
C.杨利伟
D.尤里·加加林
3.如图是自制的纸火箭,它的飞行高度与()有关。

A.纸筒的长度
B.纸火箭的长度
C.纸筒的宽度
D.橡皮筋的拉伸长度
4.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

A.天宫一号
B.东方红1号
C.东方红2号
D.天宫二号
7,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发明的。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知道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2.难点: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宇宙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宇宙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知识的相关案例。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了解航天科技等。

《探索宇宙》 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 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宇宙中不同天体的特点和运行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构成和天体的特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规律和相互关系;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乐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对宇宙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宇宙中的天体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展示宇宙的浩瀚和美丽。

(2)提问学生:“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1)宇宙的构成讲解星系、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的概念和特点。

展示不同类型天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2)宇宙大爆炸理论讲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演化。

用动画演示宇宙大爆炸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理论。

(3)天体的运行规律介绍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过程。

讲解行星的公转和自转规律,以及它们与恒星的关系。

3、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为什么?人类未来是否有可能实现星际旅行?面临哪些挑战?(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宇宙的构成、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天体的运行规律。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探索宇宙》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星系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对宇宙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宇宙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星系等知识,认识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星系等知识的掌握。

2.难点:对宇宙广阔和神秘的理解,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宇宙的奥秘。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直观的PPT,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以便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宇宙相关模型、星空图等实验器材,便于学生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宇宙有什么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星系等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初步的了解。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起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等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讨论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2.恒星和行星的区别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了解它们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宇宙的相关知识。

3.讲授法: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宇宙星空图片2.恒星和行星的资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

2.呈现(10分钟)呈现恒星和行星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找出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恒星、行星等概念。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有哪些未知?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起源和恒星、行星的特点。

小学科学23《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23《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23《探索宇宙》(教案)探索宇宙—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存在的星体有哪些。

2. 学生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有关宇宙的知识。

3. 学生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并逐步发展出批判和怀疑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2. 太阳系3. 星系和星云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开始思考:“你想了解宇宙吗?宇宙到底是什么?它有多大?里面有什么?”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地解释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太阳系以及一切物质和能量所存在的无边无际的空间。

然后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包括星体、行星、恒星、星系等。

3. 太阳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太阳系的问题,并通过示意图或模型来展示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各个行星的位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太阳系的行星有不同的颜色?”“太阳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4. 星系和星云(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星系和星云,提供简单易懂的解释。

学生可以使用课堂上提供的参考资料或图书馆中的书籍,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5. 实践活动(30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设计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或制作一个星系/星云的海报。

他们需要根据所学知识来确定行星的大小、颜色、位置等。

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观点和解决问题。

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困惑。

6. 总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并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宇宙的方式和途径,如观测天体、阅读相关书籍等。

鼓励学生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并继续探索和发现。

四、教学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创造性思维、科学方法的正确应用等来进行评价。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教案: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单元“宇宙”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彗星、黑洞等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知道恒星、行星、彗星等基本天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彗星等基本天体的特征。

难点:黑洞的概念及其形成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科学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

(2)讲解恒星、行星、彗星等基本天体的特征。

(3)介绍黑洞的概念及其形成机制。

3. 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颗恒星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了解恒星的诞生、演变和死亡过程。

4.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黑洞的形成机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恒星:诞生、演变、死亡行星:特征、分类彗星:特征、来源黑洞:概念、形成机制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

2. 恒星、行星、彗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请简要介绍黑洞的形成机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观察星星,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使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彗星等基本天体的特征。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在小组讨论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探索宇宙》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探索宇宙》,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第一部分:导入
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中有哪些奇异的现象?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有关宇宙的探索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第二部分:知识进修
1. 宇宙的起源:学生阅读《探索宇宙》第一章,了解宇宙的起源理论,包括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理论。

2. 宇宙的演化:学生阅读《探索宇宙》第二章,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恒星的形成、星云的形成等内容。

3. 宇宙的未来:学生阅读《探索宇宙》第三章,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宇宙的膨胀、黑洞的形成等内容。

第三部分:思考探究
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人类是否能够探索到宇宙的边界?
2. 个人思考: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如果你有机缘去宇宙探险,你最想探索的是什么?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宇宙探索实验,模拟宇宙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奇异的地方。

2. 知识应用:安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宇宙的文章或制作一份关于宇宙的PPT。

第五部分:总结反思
1. 总结回顾:请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你对宇宙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宇宙的奥秘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吗?
2. 反思提升: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在进修《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科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通过本次进修,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宇宙的奥秘,还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进修热情,为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宇宙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宇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宇宙的定义、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索宇宙的方式。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理解宇宙的无限广阔。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视、教学课件、课堂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宇宙的相关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和教材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无限广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宇宙以及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事物。

3. 讲解(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的定义,即包括地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等一切存在的空间所组成的整体。

(2)教师介绍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星球、恒星、银河系、星系团等。

(3)教师从宇宙诞生的原因、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生命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探索宇宙的意义和目的。

4. 实验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了解太阳、行星、卫星等的相对位置。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天文观测,使用望远镜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让学生体验探索宇宙的乐趣。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宇宙的定义、组成部分以及探索宇宙的方式。

6. 练习与评价(2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热情。

五、教学延伸1. 在家长会上邀请一位天文学爱好者或专家,为家长和学生分享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2.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宇宙》科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4课组成,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宇宙和地球的一个总单元,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探索宇宙》又作为一课时内容,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太阳、八大行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这些名词并不陌生,但对于宇宙空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

而且这些内容离他们又很遥远,让他们无法直接看到又难以理解,所以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有些难度,但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交流与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四、教学重点: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对天空的认识随着
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了解宇宙关系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渠道收集的有关望远镜与宇宙、世界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

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学期间会有许多老师为我们上课,但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太空老师”,你们知道是谁吗?(王亚平)(课件播放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十号授课的视频片段)。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
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神舟十号一起来探索宇宙的奥秘。

(板书:探索宇宙)
【设计意图:用猜“太空老师”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通过欣赏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十号授课的视频片段把学生带入太空世界,初步感知太空的奥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那么我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宇宙的知识。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航天员在太空中拍到的宇宙(课件出示宇宙图片)。

看完这段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了解的知识可真多呀!善于学习的孩子都是利用多种渠道来掌握知识的。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课前收集资料的交流,发现同学们对太空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更便于本节课的探究。


(二)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宇宙画面都是航天员在飞船上拍摄下来的,其实我们知道人类很早就在研究太空了,那他们最初是靠什么来观察天体的呢?
(1)学生自主交流。

学生利用资料讲述了他们知道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

师: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

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2)交流小结: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他们没有先进的观测仪器,主要靠肉眼来观察和想象宇宙,通过编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但也反映了古人迫切了解宇宙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自然而然引出古人探索宇宙是靠想象,也从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教学也就沿着人类探索的脚步逐渐进行。


2.结合课件介绍望远镜的发展。

师:人类最早出现观测宇宙的仪器是望远镜。

教师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典型天文望远镜图片,逐一进行介绍。

伽利略望远镜: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他先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个最大的卫星。

自那以后,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光学技术的腾飞促使科学仪器不断更新。

当今最先进的地面望远镜具有庞大的结构,直径达10米的灵活转动镜片。

然而,现代高级的天文望远镜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阿雷西博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岛的山谷中,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直径达305米,后扩建为350米,由康奈尔大学管理。

阿雷西博望远镜是固定望远镜,不能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溃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

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以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为名,在轨道上环绕着地球的望远镜,它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因此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

叶凯士天文台:坐落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威廉斯湾,附属在芝加哥大学,于1897年由乔治·埃勒里·海耳创立,并获当时大企业家查尔斯·耶基斯资助。

该天文台圆顶内有一枝40英寸口径的折射望远镜,由光学大师克拉克建造,与天文台一起落成启用,直到现时为止仍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望远镜,该天文台还有两枝40英寸和24英寸口径的反射望远镜。

美国哈勃”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

它上面的广角行星照相机可拍摄上百个恒星的照片,其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1.6万公里以外的一只萤火虫都难逃它的“法眼”。

它创造了一个个太空观测奇迹,包括发现黑洞存在的证据,探测到恒星和星系的早期形成过程,观测到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的最遥远、距离地球130亿光年的古老星系。

………
(4)了解了这么多望远镜,你们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5)除了在地球上我们用望远镜观测宇宙,你们还了解到哪些观测宇宙的工具,请把你们事先搜集好的资料整理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示学生思考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对太空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的。


【设计意图:天文望远镜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利用课前收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古今同时出现,让学生也感到一些亲近,便于学生的理解。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小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4结合课件介绍航天技术发展历史。

自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到1990年12月底,前苏联、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以及欧洲航天局先后研制出约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建立了完善的地球测控网,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发射成功4127个航天器。

其中包括3875个各类卫星,141个载人航天器,111个空间探测器,几十个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

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飞行时间长达438天,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