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合集下载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之欧阳索引创编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之欧阳索引创编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欧阳家百(2021.03.07)例:图1所示冲裁件,材料为A3,厚度为2mm ,大批量生产。

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零件名称:止动件 生产批量:大批 材料:A3 材料厚度:t=2mm一、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冲压件工艺分析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A3钢是普通碳素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比较适合冲裁。

③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孔边距12mm 的公差为-0.11,属11级精度。

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公差为:零件外形:65 mm24 mm30 mm R30 mm R2-0.74 0-0.52 0-0.52 0-0.52 0-0.52mm零件内形:10 mm 孔心距:37±0.31mm 结论:适合冲裁。

2.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③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由于孔边距尺寸12 mm 有公差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此尺寸精度,最后确定 用复合冲裁方式进行生产。

工件尺寸可知,凸凹模壁厚大于最小壁厚,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及弹性卸料和定位钉定位方式。

3.排样设计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0.36 0-0.11两工件间的搭边:a=2.2mm工件边缘搭边:a1=2.5mm步距为:32.2mm条料宽度B=D+2a1=65+2*2.5=70确定后排样图如2所示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为:η=A/BS×100%=1550÷(70×32.2)×100%=68.8%查板材标准,宜选900mm×1000mm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14张条料(70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378个工件,则η为:η=nA1/LB×100%=378×1550/900×1000×100%=65.1%即每张板材的材料利用率为65.1%4.冲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⑴冲压力落料力F总=1.3Ltτ=1.3×215.96×2×450=252.67(KN)其中τ按非退火A3钢板计算。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例:图1所示冲裁件,材料为A3,厚度为2mm,大批量生产。

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零件名称:止动件生产批量:大批材料:A3材料厚度:t=2mm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冲压件工艺分析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A3钢是普通碳素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比较适合冲裁。

③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0.74 0-0.52-0.52-0.52-0.52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孔边距12mm 的公差为-0.11,属11级精度。

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公差为:零件外形:65 mm 24 mm 30 mm R30 mm R2 mm零件内形:10 mm孔心距:37±0.31mm 结论:适合冲裁。

2.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③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由于孔边距尺寸12 mm 有公差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此尺寸精度,最后确定用复合冲裁方式进行生产。

+0.36 0-0.11工件尺寸可知,凸凹模壁厚大于最小壁厚,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及弹性卸料和定位钉定位方式。

3.排样设计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两工件间的搭边:a=2.2mm工件边缘搭边:a1=2.5mm步距为:32.2mm条料宽度B=D+2a1=65+2*2.5=70确定后排样图如2所示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为:η=A/BS×100%=1550÷(70×32.2)×100%=68.8%查板材标准,宜选900mm×1000mm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14张条料(70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378个工件,则η为:η=nA1/LB×100%=378×1550/900×1000×100%=65.1%即每张板材的材料利用率为65.1%4.冲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⑴冲压力落料力F总=1.3Ltτ=1.3×215.96×2×450=252.67(KN)其中τ按非退火A3钢板计算。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概述冲压模具是用于将金属片材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具。

其制造复杂度较高,设计和制造均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工进行。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介绍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实例描述下面以制作一个汽车车门的内板为例,介绍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第一步:确认设计要求和材料在进行冲压模具设计之前,需要明确设计要求和所用材料的性质。

本例所用车门内板是由镀锌板材料制成,其厚度为1.2毫米。

第二步:制作3D模型制作3D模型是进行冲压模具设计的重要步骤。

在本例中,使用CAD软件制作车门内板的3D模型,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模具设计参数。

第三步:确定模具结构和制作步骤根据车门内板3D模型和设计要求,确定冲压模具的结构和制作步骤。

在本例中,车门内板由多个图形组成,因此需要制作多个模具,分别进行冲压加工。

第四步:进行模具制作根据确定的模具结构和制作步骤,进行模具制作。

在本例中,需要制作多个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

下模与上模的制作均需要使用工具机和加工工具,如铣床、钻床、车床等。

模具的硬度和精度均需要满足设计要求,常用的材料包括合金钢和工具钢等。

第五步:进行模具测试和调整制作完成后,进行模具测试和调整。

首先对模具进行初步测试和加工样品,发现问题后进行调整。

对于复杂的模具,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加工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第六步:进行生产模具通过测试和调整后,即可进行生产。

在本例中,根据生产要求和批次量,生产出相应数量的车门内板。

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需要技术水平和经验。

本例通过一个车门内板的制作过程,展示了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详细步骤,包括确认设计要求和材料、制作3D模型、确定模具结构和制作步骤、进行模具制作、进行模具测试和调整以及进行生产。

这些步骤都需要严密的操作和高水平的技术,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

(数控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实例讲解精编

(数控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实例讲解精编

(数控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实例讲解第二节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实例壹、摩托车侧盖前支承冲压工艺设计二、微型汽车水泵叶轮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壹、摩托车侧盖前支承冲压工艺设计图12-1所示为摩托车侧盖前支承零件示意图,材料Q215钢,厚度1.5mm,年生产量5万件,要求编制该冲压工艺方案。

⒈零件及其冲压工艺性分析摩托车侧盖前支承零件是以2个mm的凸包定位且焊接组合在车架的电气元件支架上,腰圆孔用于侧盖的装配,故腰圆孔位置是该零件需要保证的重点。

另外,该零件属隐蔽件,被侧盖完全遮蔽,外观上要求不高,只需平整。

图12-1侧盖前支承零件示意图该零件端部四角为尖角,若采用落料工艺,则工艺性较差,根据该零件的装配使用情况,为了改善落料的工艺性,故将四角修改为圆角,取圆角半径为2mm。

此外零件的“腿”较长,若能有效地利用过弯曲和校正弯曲来控制回弹,则能够得到形状和尺寸比较准确的零件。

腰圆孔边至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为2.5mm。

大于材料厚度(1.5mm),从而腰圆孔位于变形区之外,弯曲时不会引起孔变形,故该孔可在弯曲前冲出。

⒉确定工艺方案首先根据零件形状确定冲压工序类型和选择工序顺序。

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有剪切(或落料)、冲腰圆孔、壹次弯曲、二次弯曲和冲凸包。

其中弯曲决定了零件的总体形状和尺寸,因此选择合理的弯曲方法十分重要。

(1)弯曲变形的方法及比较该零件弯曲变形的方法可采用如图12-2所示中的任何壹种。

第壹种方法(图12-2a)为壹次成形,其优点是用壹副模具成形,能够提高生产率,减少所需设备和操作人员。

缺点是毛坯的整个面积几乎都参和激烈的变形,零件表面擦伤严重,且擦伤面积大,零件形状和尺寸都不精确,弯曲处变薄严重,这些缺陷将随零件“腿”长的增加和“腿”长的减小而愈加明显。

第二种方法(图12-2b)是先用壹副模具弯曲端部俩角,然后在另壹副模具上弯曲中间俩角。

这显然比第壹种方法弯曲变形的激烈程度缓和的多,但回弹现象难以控制,且增加了模具、设备和操作人员。

简易冲压模具设计实例100例

简易冲压模具设计实例100例

简易冲压模具设计实例100例以下为简易冲压模具设计实例100例的列表划分:一、直线型冲模1.直线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2.直线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3.直线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4.直线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二、曲线型冲模5. 曲线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6.曲线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7.曲线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8.曲线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三、复合型冲模9.复合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10.复合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11.复合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12.复合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四、多级型冲模13.多级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14.多级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15.多级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16.多级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五、倒角型冲模17.倒角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18.倒角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19.倒角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20.倒角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六、深冲型冲模21.深冲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22.深冲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23.深冲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24.深冲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七、弯曲型冲模25.弯曲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26.弯曲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27.弯曲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28.弯曲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八、环形型冲模29.环形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30.环形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31.环形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32.环形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九、扣环型冲模33.扣环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34.扣环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35.扣环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36.扣环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小凸轮型冲模37.小凸轮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38.小凸轮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39.小凸轮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40.小凸轮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一、方形孔型冲模41.方形孔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42.方形孔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43.方形孔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44.方形孔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二、圆形孔型冲模45.圆形孔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46.圆形孔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47.圆形孔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48.圆形孔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三、异形孔型冲模49.异形孔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50.异形孔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51.异形孔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52.异形孔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四、开槽型冲模53.开槽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54.开槽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55.开槽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56.开槽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五、切角型冲模57.切角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58.切角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59.切角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60.切角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六、弯管型冲模61.弯管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62.弯管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63.弯管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64.弯管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七、拉长型冲模65.拉长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66.拉长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67.拉长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68.拉长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八、连接件型冲模69.连接件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70.连接件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71.连接件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72.连接件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十九、弹性接头型冲模73.弹性接头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74.弹性接头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75.弹性接头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76.弹性接头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十、椭圆型孔型冲模77.椭圆型孔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78.椭圆型孔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79.椭圆型孔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80.椭圆型孔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十一、楔型冲模81.楔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82.楔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83.楔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84.楔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十二、U型孔型冲模85.U型孔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86.U型孔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87.U型孔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88.U型孔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十三、波形型冲模89.波形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90.波形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91.波形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92.波形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十四、膜片型冲模93.膜片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94.膜片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95.膜片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96.膜片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十五、防护罩型冲模97.防护罩型冲模的设计原理及步骤98.防护罩型冲模的结构及组成部分99.防护罩型冲模的尺寸及放样方法100.防护罩型冲模的装配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九讲冲压模具设计实例分析

第九讲冲压模具设计实例分析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9、模具的装配 根据级进模装配要点,选凹模作为装配基准件,先装下模,再装上模,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二、拉深模设计与制造实例
零件名称:端盖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镀锌铁皮 材料厚度:1mm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冲压工序:落料、拉深; 材料:为镀锌铁皮,具有良好的拉深性能,适合拉深; 结构:简单对称; 精度:全部为自由公差,工件厚度变化也没有作要求,只是该工件作为另一零件的盖,口部尺寸 φ69可稍作小些。而工件总高度尺寸14mm可在拉深后采用修边达要求 。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方案一:先落料,后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拉深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 方案二:生产效率较高,尽管模具结构较复杂,但因零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方案三: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送进操作不方便,加之工件尺寸偏大。 结论:采用方案二为最佳工艺方案。
起粗定距的活动挡料销、弹簧和螺塞选用标准件,规格为8×16。
φ8mm导正销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3)导料板的设计 (4)卸料部件的设计
① 卸料板的设计 ②卸料螺钉的选用 (5)模架及其它零部件设计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6、模具总装图(右图) 7、冲压设备的选定 8、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模具关键零件因采用线切割,所以这些零件的加工 就变得相对简单。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4)冲压工序压力计算 拟采用正装复合模,固定卸料与刚性推件。 根据冲压工艺总力计算结果并结合工件高度,初选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25。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1. 引言冲压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将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工艺加工成所需的形状。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为例,介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例背景我们以汽车钣金件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为例进行讲解。

假设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和制造一个用于生产汽车车门的冲压模具。

车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形复杂,要求尺寸精确,强度高,并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

3. 设计步骤3.1 零件分析与工艺评估首先,我们需要对车门零件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加工工艺。

通过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等特性的分析,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冲压工艺进行加工。

同时,评估冲压加工的难度和可行性,为后续的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3.2 冲压工艺设计在确定了冲压加工的可行性后,需要进行冲压工艺的设计。

冲压工艺设计包括:冲头形状设计、冲压过程参数的确定、局部加强结构的设计等。

通过合理设计冲压工艺,可以提高车门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3.3 模具结构设计根据冲压工艺的设计要求,进行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

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顶针、导柱等零部件。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特点,确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零部件的布局和排列顺序,并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合理布局。

3.4 模具零件设计在完成模具的结构设计后,需要对模具各个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别设计上模、下模、顶针、导柱等零部件。

模具零件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尺寸的确定、形状的设计等。

通过合理的零件设计,可以保证模具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4. 制造步骤4.1 模具加工在完成模具设计后,需要进行模具的加工制造。

模具加工包括:材料采购、加工设备的选择、加工工艺的制定等。

根据模具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合加工模具的机床设备,进行模具零部件的加工。

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尺寸和精度。

4.2 零部件组装模具零部件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零部件的组装。

冲压磨具结构设计的十大经典案例

冲压磨具结构设计的十大经典案例

冲压磨具结构设计的十大经典案例案例一:汽车车身冲压件的多工位磨具汽车车身冲压件的磨具设计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设计师通常需要设计多工位磨具。

多工位磨具可以在一次夹紧的情况下完成多个冲压工序,大大提高了冲压生产线的效率。

案例二:飞机翼罩冲压模具飞机翼罩是航空领域中关键的部件之一,其冲压模具设计要求非常高。

翼罩的形状复杂且精度要求高,需要考虑到翼罩的强度、刚度和表面光洁度等因素。

设计师经过精心的磨具结构设计,保证了飞机翼罩的质量和性能。

案例三:家电外壳冲压磨具家电外壳冲压磨具的设计要求外壳的造型美观,同时要满足耐用性和制造成本的要求。

设计师通过合理的冲压工艺和磨具结构设计,实现了家电外壳的高效生产和质量控制。

案例四:电子产品金属外壳冲压模具电子产品金属外壳的冲压模具设计要考虑到外壳的精度、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处理要求。

设计师通过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和冲压工艺,实现了电子产品外壳的高质量和高效生产。

案例五:手机壳冲压模具手机壳的冲压模具设计要考虑到外观要求,如曲面和切割边缘的处理。

设计师通过创新的磨具结构设计和冲压工艺,实现了手机壳的设计复杂性和高质量要求。

案例六:钢铁行业冲压磨具设计钢铁行业的冲压磨具设计要考虑到材料的硬度和可加工性。

设计师通过合理的磨具结构设计和冲压工艺,提高了钢铁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七:航天器零部件冲压模具航天器零部件的冲压模具设计要求非常高,需要考虑到零部件的材料性能、结构复杂度和重量要求等因素。

设计师通过优化的磨具结构设计和精细的制造工艺,实现了航天器零部件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案例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冲压模具设计要考虑到其特殊材料和结构要求。

设计师通过创新的磨具结构设计和精细的制造工艺,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案例九:家具五金件冲压模具家具五金件的冲压模具设计要考虑到五金件的形状复杂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设计师通过合理的磨具结构设计和冲压工艺,实现了家具五金件的高质量和高效生产。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冲压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模具类型,它主要用于冲压加工金属材料,实现金属板材的成型、剪切、翻边等工艺。

下面我们将给出一个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和制造流程。

实例:汽车车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1.设计工作开始前,需要对车门的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确定车门的形状、尺寸、材料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参考汽车厂商提供的标准和要求,确保设计的模具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2.根据车门的设计和要求,制定出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案。

这包括模具结构、构成零部件、动力系统、导向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单步冲压模具结构,由上下模具、导向柱、导向套等部件组成。

3.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零部件的设计。

这包括上下模的设计、导向柱、导向套、挡块、压力座以及弹簧等部件的设计。

这些部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尺寸的确定以及工艺要求等。

4.根据零部件的设计,进行各个部件的加工制造。

这包括零部件的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

例如,上下模具可以采用精密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导向柱、导向套可以采用热处理进行强化处理。

5.在模具制造完成后,进行模具的调试和试产。

这包括模具的安装、调整、模具的正常运行以及质量检查等工作。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冲压机进行模具的试产,调整模具的参数和位置,确保生产出的车门符合设计要求。

6.在模具试产成功后,批量生产汽车车门。

这包括模具投入生产、调整生产过程、质量检查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制定模具的保养和维护计划,确保模具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实践,通过实际的生产验证设计和制造的可行性,确保模具的质量和性能。

只有设计与制造出高质量的冲压模具,才能保证汽车车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以上是一个汽车车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例,通过详细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和制造流程,加深对冲压模具的理解和掌握。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讲解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讲解

第二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一、摩托车侧盖前支承冲压工艺设计二、微型汽车水泵叶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摩托车侧盖前支承冲压工艺设计图12-1所示为摩托车侧盖前支承零件示意图,材料Q215钢,厚度1.5mm,年生产量5万件,要求编制该冲压工艺方案。

⒈零件及其冲压工艺性分析摩托车侧盖前支承零件是以2个mm的凸包定位且焊接组合在车架的电气元件支架上,腰圆孔用于侧盖的装配,故腰圆孔位置是该零件需要保证的重点。

另外,该零件属隐蔽件,被侧盖完全遮蔽,外观上要求不高,只需平整。

图12-1侧盖前支承零件示意图该零件端部四角为尖角,若采用落料工艺,则工艺性较差,根据该零件的装配使用情况,为了改善落料的工艺性,故将四角修改为圆角,取圆角半径为2mm。

此外零件的“腿”较长,若能有效地利用过弯曲和校正弯曲来控制回弹,则可以得到形状和尺寸比较准确的零件。

腰圆孔边至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为2.5mm。

大于材料厚度(1.5mm),从而腰圆孔位于变形区之外,弯曲时不会引起孔变形,故该孔可在弯曲前冲出。

⒉确定工艺方案首先根据零件形状确定冲压工序类型和选择工序顺序。

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有剪切(或落料)、冲腰圆孔、一次弯曲、二次弯曲和冲凸包。

其中弯曲决定了零件的总体形状和尺寸,因此选择合理的弯曲方法十分重要。

(1) 弯曲变形的方法及比较该零件弯曲变形的方法可采用如图12-2所示中的任何一种。

第一种方法(图12-2a)为一次成形,其优点是用一副模具成形,可以提高生产率,减少所需设备和操作人员。

缺点是毛坯的整个面积几乎都参与激烈的变形,零件表面擦伤严重,且擦伤面积大,零件形状与尺寸都不精确,弯曲处变薄严重,这些缺陷将随零件“腿”长的增加和“腿”长的减小而愈加明显。

第二种方法(图12-2b)是先用一副模具弯曲端部两角,然后在另一副模具上弯曲中间两角。

这显然比第一种方法弯曲变形的激烈程度缓和的多,但回弹现象难以控制,且增加了模具、设备和操作人员。

冲压模设计经典案例

冲压模设计经典案例
零件图号 WTC7
工序号 1 2
3 3 4
5 6
工序名称 备料 钳工
铣 磨 线切割
热处理 检验
工序内容
设备
铣削各面142*82*13
铣床
1、 画螺纹孔、销钉孔、型孔的中 铣床 心线和打线切割孔中心线
2、 钻螺纹孔并攻丝、钻销钉孔并 绞孔、钻线切割孔
铣固定凸模的沉孔
铣床
140*80*12 保证高的两面的粗糙度 磨床
(2)查《冷冲模国家标准》
选取如下尺寸(本因尽量避
免括号内的尺寸,但因其规
格的组合与计算结果相差太
大故勉强取之)
零件名称
尺寸
数量
垫板(上) 140*80*6 1
固定板(上) 140*80*14 1
凹模 140*80*16 1
卸料板 140*80*12 1
中间板 140*80*10 1
固定板(下) 140*80*16 1
凹模板
工艺过程卡
材料名称及 牌号
T10A
产品名称 落寸
工序号 1 2
150×100×20
凹模板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备料
铣削、保证毛坯142*82*18
钳工
(1)、划型孔、螺钉、销钉中心 线,
(2)、钻螺纹底孔并攻丝; 钻、绞型孔;钻线切割中心孔
3

保证尺寸140.5*80.5*16.5
目录
1、 设计任务如图 2、 冲裁的工艺分析 3、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4、 排样图设计 5、 冲裁压力及压力中心的确定 6、 计算凹模外形尺寸和选择典
型组合 7、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8、 凹凸模刃口尺寸计算 9、 编制工艺规程 10、 装配图、零件图 11、 致谢 12、 附录参考资料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冲压模具是一种用于加工金属产品的工具,通过压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具。

下面,我将介绍两个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例。

实例一:汽车车门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汽车车门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它通常由多个金属板件组成,需要通过冲压来制造。

车门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车门的形状和结构:车门通常由多个金属板件组成,包括外板、内板、框架等。

模具的设计需要根据车门的结构设计成相应的多工位冲模,以便一次完成多个工序的冲压操作。

2.材料选择:考虑到车门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腐蚀能力,通常选择高强度钢板作为材料。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确保模具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

3.工艺流程:冲压车门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剪切、成形、冲孔、弯曲等。

模具的设计需要根据车门的工艺流程,分解各个工序,确定模具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4.精度和尺寸控制:冲压车门需要保证尺寸的准确性和表面的光洁度。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尺寸控制和表面质量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导向装置、调整模具的工作间隙等。

实例二:家用电器外壳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家用电器外壳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冲压是常用的制造工艺。

下面是家用电器外壳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实例:1.外壳结构和形状:家用电器外壳通常具有盒状结构,需要通过冲压来成形。

模具的设计需要根据外壳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相应的单工位或多工位冲模。

2.材料选择:外壳通常采用不锈钢或者冷轧钢板作为材料,以保证外壳的强度和耐腐蚀能力。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选用适当的模具材料,以确保模具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

3.工艺流程:外壳冲压通常包括剪切、成形、冲孔、折弯等工序。

模具的设计需要分解各个工序,确定模具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以便一次完成所有工序。

4.精度和表面质量:外壳冲压需要保证尺寸的准确性和表面的光洁度。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尺寸控制和表面质量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导向装置、选用合适的冲头等。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弯曲模零件简图:如图3-11所示零件名称:汽车务轮架加固板材料:08钢板厚度:4mm生产批量:大量生产要求编制工艺方案。

图3-11 汽车备轮架加固板零件图一.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为备轮架加固板,材料较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汽车备轮架强度。

零件外形对称,无尖角、凹陷或其他形状突变,系典型的板料冲压件。

零件外形尺寸无公差要求,壁部圆角半径,相对圆角半径为,大于表相关资料所示的最小弯曲半径值,因此可以弯曲成形。

的八个小孔和两个腰圆孔分别均布在零件的三个平面上,孔距有们置要求,但孔径无公差配合。

圆孔精度不高,弯曲角为,也无公差要求。

通过上述工艺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为普通的厚板弯曲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主要是轮廓成形问题,又属大量生产,因此可以用冲压方法生产。

二. 确定工艺方案(1)计算毛坯尺寸该零件的毛坯展开尺寸可按式下式计算:上式中圆角半径;板料厚度;为中性层系数,由表查得;,为直边尺寸,由图3-13可知,将这些数值代入,得毛坯宽度方向的计算尺寸考虑到弯曲时板料纤维的伸长,经过试压修正,实际毛坯尺寸取。

同理,可计算出其他部位尺寸,最后得出如图3-14所示的弯曲毛坯的形状和尺寸。

(2)确定排样方式和计算材料利用率图3-14的毛坯形状和尺寸较大,为便于手工送料,选用单排冲压。

有三种排样方式,见图3-15a、b、c。

由表查得沿送料进方向的搭边,侧向搭边,因此,三种单排样方式产材料利用率分别为64%、64%和70%。

第三种排样方式,落料时需二次送进,但材料利用率最高,为此,本实例可选用第三种排样方法。

图3-14 加固板冲压件展开图a)材料利用率64% b)材料利用率64%c)材料利用率70%图3-15 加固板的排样方式(3)冲压工序性质和工序次数的选择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和次数有:(a)落料;(b)冲孔6个;(c)冲底部孔2个;(d)冲孔;(e)冲2个腰圆孔;(f)首次弯曲成形;(g)二次弯曲成形。

(1)工序组合及其方案比较根据以上这些工序,可以作出下列各种组合方案。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冲压模具是一种常见的机械模具,用于在冲压过程中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弯曲、拉伸等加工。

下面是一个冲压模具设计的实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用于冲压汽车车身外壳的模具。

车身外壳由钣金材料制成,需要进行切割、弯曲和拉伸等加工。

模具应具有高效、稳定的冲压性能,并能够满足汽车外壳的精度和质量要求。

设计步骤:1.确定模具结构:根据汽车车身外壳的形状和加工要求,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模具结构。

常见的模具结构有单步模具、多工位模具和逐步模具等。

考虑到冲压外壳的复杂形状和多种加工要求,选择采用多工位模具。

2.分析冲压工艺:对汽车车身外壳进行冲压工艺分析,确定需要进行的切割、弯曲和拉伸等加工步骤。

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每一个工位的动作和工艺参数。

3.设计模具结构:根据冲压工艺和要求,设计模具的结构。

模具主要由上模板、下模板、顶柱、导向柱、導向套和模具座等组成。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功能要求,确定各个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和安装方式。

4.绘制模具图纸:根据设计的模具结构,绘制模具的详细图纸。

图纸应包含模具的各个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配合要求,以及模具的装配和使用说明。

5.进行模具加工:根据模具图纸,制作和加工模具的各个零部件。

根据材料的选择和工艺要求,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包括铣削、车削、镗削和磨削等。

6.完成模具装配:将加工好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确保零部件的配合精度和工作性能。

对模具进行调试和试用,保证模具的稳定性和工艺性能。

7.进行模具试产:使用设计好的模具对汽车车身外壳进行试产。

根据试产效果和质量,对模具进行优化和改进。

对模具的结构和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冲压效率和产品质量。

8.进行产量生产:在模具试产通过后,开始进行批量生产。

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模具的换模和调试,确保每个模具的稳定性和工艺性能。

对产量进行检测和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工艺要求。

以上是一个冲压模具设计的实例。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材料、设备和加工工艺等因素。

冲压磨具结构设计的十大成功案例

冲压磨具结构设计的十大成功案例

冲压磨具结构设计的十大成功案例1. 高精度冲压模具的构建冲压工艺中,需要高精度的冲压件来满足不同行业的要求。

通过优化模具结构设计,采用高硬度的材料及先进的加工工艺,将冲压件的精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复杂形状冲压模具的成功设计有些产品的形状非常复杂,传统的冲压模具无法满足其要求。

通过对模具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采用多工位的冲裁、冲切等工艺,成功实现了复杂形状产品的高效生产。

3. 多功能冲压模具的研发为了减少模具数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研发人员设计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冲压模具。

通过调整模具的结构和操作方式,实现了多种工艺的自动切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4. 薄板冲压模具的创新设计薄板冲压在电子、汽车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改进模具结构和创新的冲压工艺,成功解决了薄板冲压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等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5. 高效冲压模具的优化设计冲压工艺通常是大量生产的过程,如何提高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是创新设计的重要目标。

通过使用耐磨材料、加入润滑剂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冲压模具的高效使用。

6. 自动化冲压模具的研究与应用随着自动化生产的发展,自动化冲压模具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成功实现了冲压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7. 快速换模系统的冲压模具设计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快速换模系统的设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对模具结构和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成功实现了冲压模具的快速换模,大大减少了生产停机时间。

8. 模具优化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具优化设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通过使用模拟仿真和优化算法等工具,设计师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9. 制造工艺与模具设计的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之间的紧密结合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57181

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实例57181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例:图1所示冲裁件,材料为A3,厚度为2mm,大批量生产。

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零件名称:止动件生产批量:大批材料:A3材料厚度:t=2mm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冲压件工艺分析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A3钢是普通碳素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比较适合冲裁。

③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0.740-0.52-0.52-0.52-0.52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孔边距12mm 的公差为-0.11,属11级精度。

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公差为:零件外形:65 mm 24 mm 30 mm R30 mm R2 mm零件内形:10 mm孔心距:37±0.31mm 结论:适合冲裁。

2.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③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由于孔边距尺寸12 mm 有公差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此尺寸精度,最后确定 用复合冲裁方式进行生产。

+0.36 0-0.11工件尺寸可知,凸凹模壁厚大于最小壁厚,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及弹性卸料和定位钉定位方式。

3.排样设计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两工件间的搭边:a=2.2mm工件边缘搭边:a1=2.5mm步距为:32.2mm条料宽度B=D+2a1=65+2*2.5=70确定后排样图如2所示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为:η=A/BS×100%=1550÷(70×32.2)×100%=68.8%查板材标准,宜选900mm×1000mm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14张条料(70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378个工件,则η为:η=nA1/LB×100%=378×1550/900×1000×100%=65.1%即每张板材的材料利用率为65.1%4.冲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⑴冲压力落料力F总=1.3Ltτ=1.3×215.96×2×450=252.67(KN)其中τ按非退火A3钢板计算。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设计实例: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模具1.需求分析首先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客户对产品的要求。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的客户要求生产汽车车门内板,需要模具能够冲压出符合要求的车门内板。

2.零件设计根据客户需求,设计车门内板零件。

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材料和工艺要求,确定车门内板的形状、尺寸和厚度等。

3.工艺设计根据车门内板的形状和材料特性,确定冲压工艺。

包括冲压次数、冲压力度、冲裁布局等。

4.模具设计根据上述工艺要求,开始进行冲压模具的设计。

主要步骤如下:(1)模具结构设计:确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导柱、导套等部件。

(2)模具材料选择:根据模具的使用要求和生产批量确定模具材料。

汽车车门内板的生产通常使用耐磨性、强度高的工具钢。

(3)模具零件设计:根据模具结构设计的要求,设计模具的每个零件,包括上模、下模、剪切刀等。

(4)组件装配设计:将每个零件进行装配设计,确保零件可以精准地定位和配合。

(5)冲裁布局设计:根据冲裁过程的要求,确定上模、下模和冲裁刀的位置和布局,确保冲裁过程稳定和准确。

(6)模具热处理设计:由于模具在冲压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应力和摩擦力,需要进行热处理,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7)模具安装设计:考虑到模具的使用和维护,设计合理的模具安装方式,方便更换模具和进行维护。

5.模具加工制造根据模具设计图纸,进行模具加工制造。

包括数控加工、磨削、电火花等工艺。

确保模具加工精度和质量。

6.模具调试和试产完成模具制造后,进行模具的调试和试产。

包括模具的安装和调整,冲压参数的调整等。

确保模具运行稳定和冲压产品质量合格。

通过以上步骤,完成一套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冲压模具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程技术,需要综合考虑材料、工艺、机械、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冲压模具。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冲压模具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一种模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

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实例为主题,详细介绍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原则和实例。

一、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原则1. 合理的结构设计: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合理安排模具的各个零部件,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

2. 材料的选择:冲压模具的零部件应选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抗疲劳性能。

3. 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冲压模具的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模具的工作表面,应具备高度的平整度和光洁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4. 模具的便于维修:冲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和损坏的情况,因此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到维修方便性,以减少停机时间和成本。

二、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实例以汽车车门的冲压模具为例,介绍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

1. 上模:上模是冲压模具的主要构件,上模上安装有冲头和定位销。

冲头通过上模的动作,在下模上对工件进行冲压加工。

2. 下模:下模是冲压模具的另一个重要构件,下模上安装有模座和导柱。

模座用于支撑工件,在冲压过程中起到定位和支撑作用。

3. 前导柱和后导柱:前导柱和后导柱用于保持上模和下模的水平位置,以确保冲压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

4. 导向套和导向销:导向套和导向销用于引导上模和下模的运动方向,避免模具在工作中出现偏差和误差。

5. 冲头和冲座:冲头和冲座是冲压模具的核心部分,冲头通过上模和冲座的动作,对工件进行冲压加工。

6. 顶出装置:顶出装置用于将冲压后的工件从模具中顶出,以便后续的加工和装配。

7. 模具底座:模具底座是冲压模具的支撑部分,用于固定模具和连接冲床。

以上是汽车车门的冲压模具结构设计的简要介绍,实际的冲压模具设计过程还需要考虑到更多细节和工艺要求。

总结: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一,从生产效率、模具结构和寿命方面考虑,将落料和零件上的孔组合在三套模具上冲压,有利于降低冲裁 力和提高模具寿命,同时模具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但是,该方案的二次弯曲均安排大冲孔以后进行, 弯曲回弹后孔距不易保证,影响零件精度。
方案二,落料和冲腰圆孔组合以及底部两个
孔和壁部六个
孔组合冲出,可以节省一道工序,但是模具结
( b)冲底部两个
孔、一个
圆孔和两个腰圆形孔,见图 3-19 。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 3-17 。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 3-18 。
( e)冲壁部两个
孔。
(f )冲另一个面壁部四个
孔。
方案五: (a)落料,见图 3-16 。
(b)首次弯曲成形,见图 3-17 。 (c)二次弯曲成形,见图 3-18 。
弯曲时这些压力不是同时产生的, 故在选择冲压设备时, 只需计算校正弯曲力就可以了பைடு நூலகம் 即

加固板零件二次弯曲的投影面积
,取
,代入上式,得
,实际选用 2500kN 压力机。
五. 编写工艺文件,填写冲压工艺卡。
点击下载:
(f ) 首次弯曲成形;
(g) 二次弯曲成形。
(1) 工序组合及其方案比较
根据以上这些工序,可以作出下列各种组合方案。
方案一: (a)落料,如图 3-16 所示。
( b)冲壁部
孔 6 个。
( c)冲底部两个
孔、一个
圆孔和两个腰圆形孔,见图 3-19。
( d)首次弯曲成形,如图 3-17 所示。
( e)二次弯曲成形,如图 3-18 所示。
弯曲模
零件简图:如图 3-11 所示 零件名称:汽车务轮架加固板 材料: 08 钢板 厚度: 4mm 生产批量:大量生产 要求编制工艺方案。
图 3-11 汽车备轮架加固板零件图
一.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备轮架加固板,材料较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汽车备轮架强度。零件外形对称,无尖角、
凹陷或其他形状突变,系典型的板料冲压件。零件外形尺寸无公差要求,壁部圆角半径
取系数 0.5 ,则
(d) 选择冲压设备
由弯曲工艺可知,弯曲时的校正弯曲力与自由弯曲力、压料力不是同时发生的,且校正力比自由弯曲力和
压料力大得多。因此,可按
选择冲压设备,实际选用 2500kN 压力机。
(4) 第四道工序——二次弯曲成形(图 3-18 )
该工序所需压力,有自由弯曲力、校正弯曲力和压料力等。因校正弯曲力大于自由弯曲力和压料力,且在
(2) 第二道工序——冲孔(图 3-19 )
(a) 冲压两个
孔,冲孔力 <,/DIV>
(b) 冲压
孔,冲孔力
(c ) 腰圆孔冲孔力
(d) 选用冲压设备 工序总的冲孔力
故可选用 1000kN 压力机。 (3) 第三道工序——首次弯曲成形(图 3-17 ) 该工序冲压力,包括自由弯曲力,校正弯曲力和压料力(或推件力)。 (a) 自由弯曲力
的。因此, 中
表示刃口部分的长度(如果模具刃口全部做成斜口的,则
),如图 3-16 所示。图
平刃口长度

斜刃口长度


则 (b) 推件力
设同时梗塞在凹模内的零件数
,查表系数
,代入上式,得
(c ) 选用冲压设备 这一工序的落料力
&n,bsp; &,nbsp;
,推件力
,因此,工序所需的总压力
从总压力出发,应选用 1000kN 压力机,但是 1000kN 压力机的工作台,对加固板落料模尺寸偏小,不能安 装,故应选择 1600kN 压力机。
图 3-17 务轮架加固板第一次弯曲模
图 3-18 备轮架支架加固板第二次弯曲模
图 3-19 加固板冲孔模 1-下模板、 2-导柱、 3-导套、 4-上模板、 5、7、9-凹模、
6、8、 10-凸模、 11、18、20-定位销、 12-垫板、
13-凸模固定板 14、 16、 17-紧固螺钉、 15-卸料板、 19-凹模固定板、 21-定程柱、 22-挡料销
方案二:
(a)落料和冲 2 个腰圆孔。
( b)冲底部两个
孔、壁部六个
孔和
孔。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 3-17 。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 3-18 。
方案三:
( a )落料和冲零件上的全部孔。
(c )首次弯曲成形,见图 3-17 。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 3-18 。
方案四: (a)落料,见图 3-16 。
3-14 所示的弯曲毛坯的形状和尺寸。
(2) 确定排样方式和计算材料利用率
图 3-14 的毛坯形状和尺寸较大,为便于手工送料,选用单排冲压。有三种排样方式,见图
3-15a、
b、 c。由表查得沿送料进方向的搭边
,侧向搭边
,因此,三种单排样方式产
材料利用率分别为 64%、64%和 70%。第三种排样方式, 落料时需二次送进, 但材料利用率最高, 为此,本实例可选用第三种排样方法。
方案四,壁部六个
孔安排在弯曲后进行,可以提高孔距精度,保证零件质量,但是壁部冲孔的操作不便,同
时弯曲后二次冲孔的模具费用也较高。
方案五,全部冲孔工序安排在弯曲成形后进行,缺点是成形后冲孔,模具结构复杂,刃磨和修理比较困难,上、
下料操作也不方便。
方案六,情况与方案四基本相同,但壁部六个
孔改为钻孔,可以保证孔间尺寸,提高了零件精度,同时可减
( d)冲底部两个
孔和一个
孔。
( e)冲腰圆孔。
(f )冲侧壁六个
孔。
方案六: (a)落料,见图 3-16 。
( b)冲底部两个
孔、一个
孔和两个腰圆孔,见图 3-19 。
(c )首次弯曲成形,见图 3-17 。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 3-18 。
( e)钻壁部六个
孔。
对以上六种方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上式中, 安全系数:
宽度: 弯曲半径:
08
钢抗拉强度:
则 (b) 校正弯曲力 冲压件在行程终了时受到的校正弯曲力,可按
近似计算。加固板冲压件首次弯曲的投影面积
查表得单位校正力
,代入上式得,
(c ) 压料力
, &nb,sp;
&am,p;am,p;am,p;am,p;am,p;am,p;nb,sp;
四. 计算各工序冲压力和选择冲压设备
(1) 第一道工序——落料 (a) 平刃口模具冲裁时,落料力按下式计算:
将加固板毛坯的周长 式,得
,厚度
以及 08 钢材料的抗剪强度
代入上
为了降低落料力,改用斜刃口模具,落料力
上式中, 为模具斜刃口部分长度。考虑到落料时条料容易安置和定位,模具的部分刃口可以设计成平口
构比方案一复杂,同时多凸模厚板冲孔模容易磨损,刃磨次数增多,模具寿命低。二次弯曲工序均在冲孔后进行,
产生与方案一相同的缺点。
方案三,落料和零件上的孔采用复合模组合冲压,优点是节省了工序和设备,可以提高和生产效率,但模具结构
复杂,且壁部六个
孔处的孔边与落料外缘间距仅 8mm,模壁强度较差,模具容易磨损或破坏,因此不宜采用。
,相
对圆角半径 为
,大于表相关资料所示的最小弯曲半径值, 因此可以弯曲成形。

八个小孔和两个腰圆孔分别均布在零件的三个平面上,
孔距有们置要求,但孔径无公差配合。 圆
孔精度不高,弯曲角为
,也无公差要求。
通过上述工艺分析,可以看出该零件为普通的厚板弯曲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主要是轮廓成形 问题,又属大量生产,因此可以用冲压方法生产。
少两套冲孔模,有利于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缺点是增加了钻孔工序,增加工序时间。
通过以上的方案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生产批量条件下,选用方案六是比较合理的。确定了工艺方案以后,
就可以进行该方案的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各工序的冲压力计算和冲压设备的选用。
图 3-16 加固板落料模 1-下模板、 2-导柱、 3-导套、 4-卸料板、 5-螺钉、 6-螺钉、 7-凹模、 8-上模板、 9-销钉、 10-挡料销、
11-螺钉、 12-凸模、 13-销钉、 14-销钉
三. 各工序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上面的工艺方案分析和比较中,已选用了模具种类,如选用落料模、冲孔模、首次弯曲模和二次弯曲模等,在最 佳工艺方案六选定后,再确定各工序模具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例为便于介绍和分析,在各工艺方案分析和比较 时,已给出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见图 3-16 、17、 18、 19 等,因此,这里不再另述。
图 3-14 加固板冲压件展开图
a)材料利用率 64%
b)材料利用率 64%
c)材料利用率 70%
图 3-15 加固板的排样方式
(3) 冲压工序性质和工序次数的选择
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和次数有: (a) 落料; (b) 冲 孔 6 个;
(c) 冲底部
孔 2 个;
(d) 冲
孔;
(e) 冲 2 个腰圆孔;
二. 确定工艺方案
(1) 计算毛坯尺寸 该零件的毛坯展开尺寸可按式下式计算:
上式中
圆角半径

板料厚度

为中性层系数,由表查得

, 为直边尺寸,由图 3-13 可知,
将这些数值代入,得毛坯宽度方向的计算尺寸
考虑到弯曲时板料纤维的伸长,经过试压修正,实际毛坯尺寸取

同理,可计算出其他部位尺寸,最后得出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