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
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
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前瞻性原则。
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趋势且具有前瞻性。
(三)区划范围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特征;2.诊断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3.分析不同生态因子和生态过程对人类活动胁迫的敏感性特点;4.评价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5.制定全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6.揭示重庆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7.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生态功能分区根据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在全国大尺度范围内,天津市分为两个生态区,分别为蓟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和城镇及城郊平原农业生态区,分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生态地区与环渤海城镇及城郊农业两个生态区,此两区作为本次生态功能区划的一级区。
二级生态亚区的划分主要根据地貌,典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来划分。
根据天津市地形、地貌图、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将天津市划分为7个生态亚区,即蓟北中低山丘陵森林生态亚区、于桥水库湿地与农果生态亚区、津西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津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中部城市综合发展生态亚区、津南平原旱作农业生态亚区、海岸带综合利用生态亚区。
按区划规程,进一步细划为22个生态功能区。
附图25:生态区附图26:生态亚区附图27:生态功能区Ⅰ蓟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属华北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区)Ⅰ1 蓟北中低山丘陵森林生态亚区Ⅰ1-1泃河谷地林果生态功能区Ⅰ1-2八仙山-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Ⅰ1-3丘陵育林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Ⅰ1-4官庄林果生态功能区Ⅰ2于桥水库湿地与农果生态亚区Ⅰ2-1于桥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功能区Ⅰ2-2山前盆地农果蔬生态功能区Ⅱ城镇及城郊平原农业生态区(属环渤海城镇及城郊农业生态区)Ⅱ1津西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Ⅱ1-1蓟南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Ⅱ1-2牛道口农业生产与土壤沙化控制生态功能区Ⅱ1-3津西固沙林生态功能区Ⅱ1-4武清中部蔬菜生产生态功能区Ⅱ1-5武清南部农果林生态功能区Ⅱ2津北平原农业生态亚区Ⅱ2-1宝坻东部农业生态功能区Ⅱ2-2宁北农业生态功能区Ⅱ2-3大黄堡-七里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Ⅱ3中部城市综合发展生态亚区Ⅱ3-1城郊综合发展与土壤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Ⅱ3-2都市核心区热岛与地面沉降控制生态功能区Ⅱ4津南平原旱作农业生态亚区Ⅱ4-1静海农业生态功能区Ⅱ4-2团泊洼-北大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Ⅱ5海岸带综合利用生态亚区Ⅱ5-1汉沽化工工业与海淡水养殖生态功能区Ⅱ5-2塘沽化工工业生态功能区Ⅱ5-3滩涂保护与水产增殖生态功能区Ⅱ5-4天津港生态功能区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本(最终)
目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一)指导思想 (1)(二)区划原则 (1)(三)区划目标 (2)四)数据来源及标准 (2)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4)(一)自然环境状况 (4)(二)经济社会及资源利用概况 (8)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一)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12)(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三)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4)(四)自然灾害频繁 (14)(五)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15)(六)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滞后 (16)(七)土地退化加速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 (18)(一)土壤侵蚀敏感性 (18)(二)石漠化敏感性 (18)(三)生境敏感性 (19)五、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 (20)(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20)(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21)(三)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评价 (21)(四)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1)(五)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评价 (22)(六)社会生产功能评价 (22)(七)营养物质保持功能评价 (23)六、生态功能区划 (24)(一)分区方法 (24)(二)区划系统 (25)七、分区特征概述 (30)(一)生态区 (30)(二)生态亚区 (34)(三)生态功能区 (46)(四)生态功能区类型 (68)八、生态功能区划实施 (75)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云南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云南省生态安全有重要重要意义的区域,为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区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党和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对进一步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2008年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保护工作的加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生态安全与保护的形势,主要问题:一是近10多年来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变化剧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格局已经改变;二是现行划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范围不能满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保护比例普遍较低;三是受当时多种因素影响,生态功能区划分不完善,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地区未能纳入重要生态功能区范围。
为此,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决定,以2014年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与评估为基础,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对《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修编,完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修订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布局。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分区等级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
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
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
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
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
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
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
江苏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江苏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前⾔重要⽣态功能保护区指在保持流域、区域⽣态平衡,防⽌和减轻⾃然灾害,具有重要⽣态服务功能和保护价值的,在维护区域⽣物多样性和⽣态安全等⽅⾯有重要作⽤的,依照规定程序划定,有明确界线,需要实施严格保护的⾃然地域。
江苏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是根据全省⽣态环境调查、⽣态功能区划,在分析⽣态特征、⽣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态功能,提出全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名录、范围及保护措施。
划分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态⽂明理念,建⽴与健全全省⽣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区域⽣态安全,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基础,对促进⼈与⾃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度重视⽣态功能区划⼯作。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了⽣态保护的指导思想、⽬标和任务,要求开展全国⽣态功能区划⼯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持。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开展全国⽣态区划和规划⼯作,增强各类⽣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
”为构建全省⽣态安全保障体系,对在保持流域、区域⽣态平衡,维持⽣物多样性、减轻⾃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态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的区域建⽴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对⼈类资源开发和⾏为活动采取有限禁⽌,⼒求确保区域⾃然⽣态环境不受破坏,保障其主导⽣态功能得到永续发挥,⼜为⽣产⼒合理布局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好⼜快发展。
2004年8⽉,江苏省环保厅正式启动全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作。
规划采取地⽅政府编制和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法进⾏。
在江阴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省规划⼯作⽅案和技术⽅案。
2005年4⽉,规划⼯作在全省全⾯开展。
江苏省环保厅对规划⽂稿先后组织3次专家论证,3次书⾯征求各市⼈民政府意见,共6易其稿。
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是⽣态保护⼯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项重⼤基础性⼯作,是科学开展⽣态环境保护⼯作的重要⼿段,可以作为指导全省产业合理布局、资源有序开发的重要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精品资料
4. 生态功能区划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
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
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
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
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
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
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方案
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压力。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功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方案的相关内容。
背景分析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多重挑战,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来保护和修复生态功能。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修复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和修复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如湿地、森林、草地等;2. 提高土地的生态恢复能力,减少土地的荒漠化和退化;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4. 促进物种多样性保护,保护珍惜物种的栖息地;5. 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方案内容本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功能需求,制定生态功能区划,将土地划分为湿地保护区、森林保护区、草地保护区等不同类型区域。
保护和修复这些生态功能区域,推动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耕地逐步转化为森林和草地,提高土地的生态恢复能力。
3. 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修复受损湿地,增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4.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改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5. 物种多样性保护加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禁止野生动植物的非法捕捞和破坏行为,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
6.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生态环境的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保护修复工作,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实施计划本规划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2022-2025年):制定生态功能区划,修复重要生态功能区域;2. 第二阶段(2026-2030年):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动水生态系统的恢复;3. 第三阶段(2031-2035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土地的生态恢复能力;4. 第四阶段(2036-2040年):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增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5. 第五阶段(2041-2045年):加强物种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6. 第六阶段(2046-2050年):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和评估生态环境的状况。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这是区划的基础,需要收集和研究相关数据,了解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和特点。
2.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这是区划的关键,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的生态状况和发展趋势。
3.制定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前两步的研究结果,制定出相应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这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因素。
4.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具体的区划工作。
这包括确定各区域的生态功能、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等。
5.评估与调整:完成区划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这包括对区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以及对区划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在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划应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2.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3.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
4.统一性原则:确保区划标准的一致性,以便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进行有效的比较和整合。
5.动态性原则:由于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因此区划也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6.科学性原则:区划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不应基于主观臆断或偏见。
7.实用性原则:区划的结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为政策制定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8.完整性原则:确保区划覆盖了整个研究区域,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9.相互尊重原则:在多地区或跨部门的合作中,要尊重各方利益和意见,寻求共识。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思想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省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规划与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指导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全省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综合、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综合、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进行区划时,必须用综合性、系统性、多层面的复合指标,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区域单位整体特征,视其相似和差异程度来划分区域、确定界线,以正确地反映区域分异情况;生态功能区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衔接。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并保证各生态功能区的功能独特性。
伊春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5 , 0 北纬4 。 8 3 ~4 。 6 5 。 6 2 0 9 2 伊春 地 貌 属 低 I 丘 陵 , 兴 安 岭 纵 贯 伊 春 市 全 l l 小 境, 西北 与大 兴 安 岭 相接 , 东部 突 人 三 江 平 原, 东北 部 抵 黑 龙 江右 岸 , 南 部 延 伸 至松 东 花 江 谷 地 与张 , 才 岭 相 望 , 南 部 与 松 嫩 一 西 平 原 相 连 。 于 新 华 夏 构 造 体 系 第 二 隆 起 处 带 一 张 广 才 岭 隆起 之 北 侧 , 兴 安 岭 隆 起 小 带 的东 南 端 。 地 质 力学 划 分 , 质构 造 与 按 地 构造形式亦多样化 。 伊 春 市 天 气 气 候 总 特 点是 年 平 均 气温 比常年略高 , 四季 气 温 分 布 特 点 是 : 、 冬 春 气 温 略 低 , 、 气 温 明 显 偏 高 ; 降水 量 夏 秋 年 接近 常年 , 时空分布不均 匀, 旱有涝 , 但 有 表 现 为 冬 、 季 多 , 、 季 少 ; 日照时 数 夏 春 秋 年 比常 年 偏 多 ; 初冬 霜略 早 。 伊春 市年 平 均 气温 1 0 1 2 , . ~ . ℃ 伊春 市 从 北 到 南 年平 均相 对 湿 度 为 7 %~7 %。 l 2 伊 春 境 内 山 峦 起 伏 , 寒 温 带 大 陆 性 属 季 风 气候 。 2 2 主要生 态环境 问题 . () 1农业 污 染 加 重 , 面源 问题 突 出 ;2 森 () 林可 采 资 源濒 临 枯 竭 , 态功 能 减 弱 ;3 水 生 () 土流 失 严 重 , 壤 质量 下 降 ;4 珍 稀 濒危 动 土 () 植物 减 少 , 生物 多样 性 受 到破 坏 ;5 水资 源 () 缺 乏 , 发 利 用程 度 较低 ;6 不 合理 开 发 矿 开 () 产资 源 , 态 破 坏 加 剧 。 生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以襄樊市为例
以 襄劈 韦为 例
张 游 ’ 陈若夫 陶 荣 。
( . 国 地 质大 学 ( 汉 )资 源 学 院 ;2. 州 市土 地 勘 测 规 划 院 ,3. 北 省 土 地 勘 测 规 划 院 ) 1 中 武 荆 湖
摘 要:本文通过将土地利 用现状 图、 地形地貌 图、土壤 图等若干 图件叠置分析 ,运 用M P I等先进信息技术 ,采用定 A GS 性 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襄樊市进行二级功 能划分 ,得到 4 个一级生态 区,1 个二级生态亚 区,该划分方案为襄樊市维护 1 市域生态安 全、保育市域 生态环境提供科 学依据 。 关键 词 :生态功能 区划 分 区方 案 襄樊市
圜囊 鐾
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 , 划分成不同生态功 能区的过程。 本文以襄樊市为划分对象 , 依据市域生态功能区划 的 目的、原则和方法 ,得到襄樊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生态功能 区划原则 .方法 11原则:①生态安全 原则。包含两重含义:一是生态 . 系统 自身 结 构 是 否 受 到破 二 是 生 态 系统 所 提 供 的 服 务 是 否 满 足 人 类 的 生 存需 要; ②区 域 共 轭 性 原 则 。即分 区单 元 是 个体的 、不重复出现的 ,在空问上是连续 的;③相似性与差 异性原则 。在同一均质区域内 ,其 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 ,不 同区域之间 ,生态因素具有差异性;④刚性与弹性 结 合 原 则 。 态 功 能 区 划 应 以 可 持 续 发 展观 作 长远 的刚 性 指 生 导原则 ,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及适宜的 调整 。 1 . 2方法:本次规划分区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手段,主导标 志 、聚类分析和图形叠置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 。具体为采用土 地 利用 现状 图 、地形 图 、土壤 侵蚀 分级 图 、植 被 类型 图和 土壤 类 型 图等 图件进 行 图形 叠置 , 过G S 通 I处理 , 得到 区划 界线 。 从而 2研 究 区概 况 襄樊市位于湖北 省最北部 ,是连接 中原大地和汉江平原 的纽带 , 土地总面积占湖北省总面积的 1. 地处我国地貌 06 ‰ 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地带 , 其地势 自西北 向东南倾斜 , 中部低平 , 呈不规则矩形 。 地貌类型多样 , 地形复杂多样 , 分 为西部 山地 、 中部 岗地平原和东部低 山丘陵三个地形区。 全境 呈现 山区面积大 、 平原面积小的特点。 其有着特殊的地形—— 湖北著名的 “ 鄂北 岗地” 其坡度在 l 。一 1 。之间 , , 0 5 漫岗起 伏,遇到暴雨易 引起水土流失现象 ,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3生态功 能区划分方案 襄樊市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案在国家环饿 局编制的 中国综 合生态区划方案》基础上进行的, 参考傅伯杰等人 中国生态区 划方案)所划分的区域,襄樊位于 3 ) 级区的 I 、 长江中游平原 农业湿地生态区。 在此基础上, 对襄樊市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划分。 31 态 1 区 — — 生 态 区 .生 级 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规 程要 求 l 区划应维持区内气候特 级 征 的 相似 性 与地 貌 单 元 的 完 整 性 。 区域 的 界 定 办 法 为 :在 其 统 计 各 区地 貌 类 型面 积 的 基 础 上 ,确定 其 主导 属 性 类 型 , 并 按面积比值 大小进一步确定辅助属性类型 。 由于襄樊市内主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科学确定特定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目标,并进行相应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措施的过程。
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是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服务,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生态功能区划过程中,需要科学调查和评估,了解该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通过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力和相互联系,确定生态保护和恢复目标。
其次,根据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划。
这包括建立适当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生态功能区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要求,确保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资源。
另外,生态功能区划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生态功能区规划时,需要考虑区域内的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功能区划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总的来说,生态功能区划是对特定区域的综合评估和管理规划,旨在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依据,也是政府决策和管理的工具,能够有效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五年六月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我国政府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函》(环办函[2003]408号),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本区划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指导,结合海南的实际,对海南省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措施。
本区划旨在为海南省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业、林业、旅游业、工业等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海南省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依据。
本区划已2005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批准实施。
目录一、概况 (1)(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二)社会经济概况 (6)二、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7)(一)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7)(二)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8)三、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0)(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0)(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21)(一)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21)(二)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22)(三)气象灾害受损敏感性评价 (22)(四)海南岛近岸海洋水环境污染敏感性评价 (23)(五)海南岛海岸带退化敏感性评价 (24)(六)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 (24)(七)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 (25)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26)(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26)(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7)(三)水源保护重要性评价 (27)(四)、洪水调蓄重要性评价 (27)(五)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28)(六)海南岛海岸带防护重要性评价 (28)(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29)六、生态功能区划及分区概述 (29)(一)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0)(二)海南海岸带生态区 (33)(三)海南岛环岛台地/平原生态区 (40)(四)海南中部山地生态区 (47)(五)南海海洋与南海诸岛生态区 (49)七、生态功能区分类汇总概述 (53)(一)严格保护生态区 (54)(二)控制性开发利用区 (55)(三)资源开发利用区 (55)八、重要生态功能区 (58)(一)各类功能区的数量、面积与分布 (58)(二)重要生态功能区 (59)九、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对策和措施 (61)(一)法律的对策和措施 (61)(二)行政的对策和措施 (62)(三)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64)(四)技术的对策和措施 (65)附表: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65)附图: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图一、概况(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1. 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部,陆地面积约3.42×104km2,地处北纬3°20′~20°18′,东经107°50′~119°10′之间,在我国所处的纬度最低。
生态功能分区
三、生态环境功能区划1、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它是研究和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2、区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发生学原则与主导性原则(3)前瞻性原则(4)区域相关性原则(5)相对一致性原则(6)区域共轭性原则3、区划依据(1)划分的区域其总体功能的发挥与全国、省级主体功能区相匹配、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
(2)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
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区或河流及其岸带、海域及其岸带等。
(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
如绿色食品基地、名贵花卉基地等。
(4)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划分。
如工业区、居住区、科技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
(5)根据行政辖区划分。
(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
如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4、规划区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师大社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区按环境要素分为三类,即水、大气和声环境功能区。
(1)水环境功能区根据师大社区各水体的使用功能,师大社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饮用水源功能区和观赏用水功能区两大类型。
饮用水源功能区,是指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和规划中的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范围内的水体,主要是岳麓山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
观赏用水功能区主要为景观提供多样性的水体,主要是桃子湖、岳王亭等景区内供游客观赏的自然湖泊和人工湖泊。
(2)大气环境功能区师大社区的大气环境功能区可分成两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居住混合区、文化区和农村地区。
两类分区分别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相应的一级至二级标准。
一类区:主要包括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生态功能分区和重点保护区域
三、生态功能分区和重点保护区域(一)生态动能分区按照区域生态特点及主导生态功能将全省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采取保护、恢复和治理等措施,维持和恢复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将全省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见附件2)。
1.鲁东丘陵生态区鲁东丘陵生态区位于潍河、沭河以东,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临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
东、南、北三面临海,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山东省生态条件最好、森林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区域。
区内植被为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为全省乃至华北最丰富的地区,是我国温带水果和花生生产基地之一。
黄金、石墨、滑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半岛诸河流的水源涵养、径流调节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
主要生态问题一是河流源短流急,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河流干涸、断流或受到污染;二是超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三是幼中龄针叶林所占比例大,森林生态功能低。
保护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加强次生天然林保护,积极推进封山育林,实施退耕还林,加速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科学、适度调水,缓解用水矛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遏制海水入侵;建设沿海防护林带;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河流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快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建设以山海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基地;建设高水平的我国第三个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半岛城市群建设进程,充分加强和完善青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地位。
2.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包括济南、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莱芜、临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
是全省地势最高的地区,水系较发达,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也比较丰富。
该区水热充足,地貌类型多样,已形成山东粮、油、干果、烤烟等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本(最终)
目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一)指导思想 (1)(二)区划原则 (1)(三)区划目标 (2)四)数据来源及标准 (2)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4)(一)自然环境状况 (4)(二)经济社会及资源利用概况 (8)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一)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12)(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三)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4)(四)自然灾害频繁 (14)(五)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15)(六)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滞后 (16)(七)土地退化加速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 (18)(一)土壤侵蚀敏感性 (18)(二)石漠化敏感性 (18)(三)生境敏感性 (19)五、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 (20)(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20)(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21)(三)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评价 (21)(四)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1)(五)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评价 (22)(六)社会生产功能评价 (22)(七)营养物质保持功能评价 (23)六、生态功能区划 (24)(一)分区方法 (24)(二)区划系统 (25)七、分区特征概述 (30)(一)生态区 (30)(二)生态亚区 (34)(三)生态功能区 (46)(四)生态功能区类型 (68)八、生态功能区划实施 (75)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云南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云南省生态安全有重要重要意义的区域,为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区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
摘要: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定义和意义
二、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三、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及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四、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正文: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定义和意义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区域,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对于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划分: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汇等,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生态功能区。
2.生态环境敏感性: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等,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生态功能区。
3.生态环境承载力: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生态功能区。
三、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及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旨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
1.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生态安全。
2.实施生态补偿制度,促进区域间生态利益共享。
3.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投资,推动绿色发展。
4.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生态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我国自2000 年开始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区划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生态功能区划
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
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
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
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
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
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
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
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
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
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
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
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
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
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
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
——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冰川退缩、水源补给不足、气候失调、易导致各种干旱、风灾、洪涝等自然灾害。
主要保护措施:保护冰川、森林、草场及各种植被,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及时得到降雨降雪补给,禁止发展冰川旅游项目。
适宜发展方向:加强东天山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力度,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林产品生产、生态旅游。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林地退缩、水土流失、旅游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
主要保护目标:保护森林、林草植被、河谷林、水源及林区生境。
主要保护措施:封山育林、适度采伐、进行森林人工抚育更新、加强旅游规划管理、禁止猎捕野生动物、加强保护区管理。
适宜发展方向: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保护区管理,维护森林景观,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维护、畜产品及中草药产地。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药材和经济植物、资源植物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草原虫鼠害严重、开矿、筑路、旅游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主要保护目标:保护草场及林灌草植被、保持水土。
主要保护措施:围栏封育,恢复草场植被,以草定畜,防止草场过牧。
制定合理的草原药材及经济植被利用计划,限制开采或超采。
禁止毁草开荒、退耕还草、加大人工种草力度。
治蝗灭鼠、保护珍稀野生物种,旅游规划管理。
适宜发展方向:利用天然草场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人工草地,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圈养。
——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水文调畜、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化工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栖息地。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湿地退缩、生物多样性受损、化工区污染。
主要保护目标:草地植被、野生动物、自然景观、恢复湿地、生态修复。
主要保护措施:草场围栏封育、化工区污染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注入生态水等。
适宜发展方向:保证水文调畜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工农业产品生产、荒漠化控制、煤炭资源开发。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缺水、地下水位下降、工业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和盐碱化、风沙危害、干热风危害。
主要保护目标:保护绿洲农田、保护坎儿井、保护城镇人居环境。
主要保护措施:节水灌溉、建设防护林、改土培肥、污染控制、三废治理、城市绿化。
适宜发展方向:发展特色种植业,建设生态示范区,合理发展煤炭产业。
——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护、矿产资源开发。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干旱缺水、风沙危害铁路公路、地表形态破坏、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
主要保护目标:保护砾幕、保护野骆驼、保护雅丹地貌、保护荒漠植被、保护铁路公路、保护戈壁泉眼及盐碱滩。
主要保护措施:减少公路管道工程破坏地表植被、铁路公路沿线防风固沙、减少人类干扰范围、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区生态、保护野骆驼的水源、食源,加强保护区管理。
适宜发展方向:建设好野骆驼保护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荒漠自然景观,维护生态平衡。
——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农畜产品生产、水土保持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草原退化、农田土壤盐渍化、毁草开荒。
主要保护目标: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山地草甸、草原。
主要保护措施:节水灌溉、以草定畜、休牧、轮牧、防治土壤盐渍化、退耕还草。
适宜发展方向:发展节水农业,建成东疆畜牧及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护。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干旱缺水、土壤风蚀、荒漠植被遭破坏。
主要保护目标:保护砾幕、保护荒漠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小绿洲及零星低地草甸与戈壁泉眼。
主要保护措施:减少人为干扰、保护野生动物饮水地。
适宜发展方向:维持戈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保护荒漠自然景观,发展淖毛湖和三塘湖的商品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