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进化规律(杨少杰)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1 质量管理的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管理也随之发展而来。

经历了一个从“简单质量管理”到“高级质量管理”的演变过程,其发展至今可分
为五个阶段。

2 “简单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是“质量思想”最初发展形成的阶段。

主要方法是对产
品进行简单检查来检验质量,重点开始着重于量的控制,要求产品达
到质量标准。

3 “改良式质量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发现质量的最低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系统,将质量提高到比规定标准更高的水平,以提高竞争优势。

4 “总体质量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被认为是质量管理上最重要的阶段,把管理制度、技术
改进和质量改善全面融入团队的各种管理程序,实现企业的制造结果
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5 “高级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将质量管理的范围扩展到服务和信息等领域,旨在创造满足变化各种市场需求的更高质量的产品,并全面改善与终身客户服务等活动有关的组织行为,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总之,质量管理的演变从“简单质量管理”到“改良式质量管理”,再到“总体质量管理”,以及最终形成“高级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概念也逐渐更新,从追求实现质量较高的单位成本发展到注重实现终身服务的综合质量管理,使企业的质量竞争力得以提升,达到更高的发展目标。

下一个阶段管理的核心命题是“集成”(杨少杰)

下一个阶段管理的核心命题是“集成”(杨少杰)

杨少杰:下一个阶段管理的核心命题是“集成”为何说下一个阶段管理的核心命题是“集成”?因为上一个阶段管理的核心命题是“分工”。

在“分工”的助力下,企业迎来高速发展期,无论中西。

“分工”让企业极大提高了技术专业水平,摆脱了简单、粗放式的价值创造模式,“分工”之后进行“协作”更让企业有能力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财富,“分工”也充分体现在管理学领域,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概念都是“分工”之后陆续出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工业2.0时代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商业时代后,“分工”被集成所代替,因为“分工”再持续进行下去的话,各领域的边界越来越强大,隔阂越来越明显,协同则越来越差,最后将纷纷变成“孤岛”,因此“分工”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开始“集成”,集成有助于融合、实现创新,更让企业有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集成”也充分体现在管理学领域,项目管理、流程管理、JIT、ABC、“HR 三支柱模型”、全面薪酬管理、IPD、OKR、数字化管理等都是“集成”之后陆续出现,而且未来的管理理念也都是“集成”产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新商业时代的必然要求。

中国企业这次变革就是从“分工”转变为“集成”,“集成”将成为下一个阶段组织管理的核心命题,而集成业务管理(IBM)也将成为企业基本管理方式,这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受阻,也是因为很多功能未能实现“集成”,或根本无法“集成”。

在这一过程中,“分工”并未彻底消失,而是被“集成”兼容,如同操作系统升级,高版本不仅能够兼容低版本,而且功能更加强大,更适应未来发展,“分工”由于技术含量越来越低,不再作为一种主流形式,我们开发的管理工具都是基于“集成”而不是“分工”,如果中国企业未能跟上这一变化趋势,将会停滞变革的脚步。

《大转型——新组织变革方略》3月26-27日,深圳班开课,报名请到公号“组织形态管理”后台留言,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企业大变革:进化(中)杨少杰

企业大变革:进化(中)杨少杰

杨少杰2014——以人性角度揭示组织的发展与变革规律企业大变革:进化杨少杰——学者、合伙人、顾问、讲师——第一位系统研究组织形态管理的独立学者——组织形态管理理论、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的提出者——学者、合伙人、顾问、讲师⏹学者:完善组织形态管理理论,进行专业研究⏹合伙人:参与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开展商务活动⏹顾问:应用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实践研究成果⏹讲师:宣传组织形态管理理论,推广研究成果⏹BP(Best Pattern)工作室负责人⏹北京、清华、人大等高校高级研修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咨询机构、培训机构合作讲师⏹LG电子商学院特聘专家⏹多家企业变革指导顾问——第一本系统的从人性角度揭示组织发展与变革规律的专业著作⏹第一次提出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第一次阐述生态组织人性关系⏹第一次剖析组织价值形态构成⏹第一次诠释十类组成结构演变⏹第一次描绘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第一次揭示管理危机系统本质⏹第一次论证中外企业演变过程⏹第一次解读未来组织形态特征组织形态管理专业著作——《进化:组织形态管理》——最新研究案例:《从海尔革命看中国企业路在何方?》组织形态诊断工具——《DR.企业形态全景分析系统》——第一套从组织形态角度系统对企业进行全景诊断与分析的软件系统⏹通过九要素、四十六维度全景分析,描述企业管理特征⏹通过结构平衡性比较,指出关键问题所在⏹通过数量化企业形态管理标准,便于标杆对比⏹通过组织形态价值指数分析,明确未来变革方向集团型企业变革期人力资源管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第一本系统的提出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专业著作——精英价值形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首次提出变革时期二元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理念=集团特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控思想⏹完善集团关键人才管理机制,填补单体企业管理真空地带⏹打造集分权管理界面,实现集团化高效运行⏹一个中心、二元基础、一个平台、三个线条、四项职能组织形态管理交流(1+2+3+N)1个中心:组织形态管理理论2个基点:⏹专业著作:《进化:组织形态管理》⏹学术网站:3种方式:⏹QQ专业交流群:随时交流企业变革问题,采他山之石以攻玉⏹公共微信平台:定期解读企业变革热点问题,传播前沿管理理念⏹语音交流平台:(测试中),临时线上交流,专题内容讲解N个接触:与所有对组织形态管理有兴趣的朋友接触掌握企业进化规律(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的价值⏹理解市场生态发展规律⏹理解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理解人性特征演变规律⏹回顾过去:总结企业历史发展中经验(成败在哪里?)⏹审视当下:诊断企业现实中健康状态(问题在哪里?)⏹展望未来:明确企业发展与变革方向(方向在哪里?)⏹掌握企业发展“瓶颈”(危机)特征,便于采取有针对性变革措施⏹掌握企业变革节奏,即防止“瞻前顾后”,又避免“大跃进”出现⏹掌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生态法则组织变革最终的目标是变形变革变形何谓“变化”?——《礼记·中庸》:“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变化”分为“变”与“化”两个状态。

我的《进化》第三部曲——《人力资源管理演变:揭示企业发展与变革基本规律》(杨少杰)

我的《进化》第三部曲——《人力资源管理演变:揭示企业发展与变革基本规律》(杨少杰)

人力资源管理演变:揭示组织发展与变革基本规律《人力资源管理演变:揭示组织发展与变革基本规律》终于出版,这本书是《进化》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角度阐述新组织管理系统基本特点,以及如何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顺利实现转变。

其他管理功能,如财务管理,也是以同样的逻辑进行演变,因此本书更希望揭示出组织管理系统发展与变化的基本规律。

进入新商业时代,几乎所有企业都能感受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效用降低,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否则根本无法支撑组织持续发展,这时传统功能并不是被抛弃,而是成为一种基础条件,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在这些基础功能上进行集成,从而体现更强大的效果。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演变规律,有助于推进中国企业现阶段的转型进程。

目录第一章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第一节全新管理学视角——组织形态管理第二节中国处于工业?.0时代第三节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使命第一节企业、人与管理的逻辑关系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使命第三节企业发展制胜之道第四节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规律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规律第二节 1.0时代最佳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第三节 2.0时代最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第四节 3.0时代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第五节 4.0时代最佳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管理第六节四种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第四章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第一节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第二节建立职位管理基础之上第三节划分六个专业功能模块第四节与传统管理模式相匹配第五节职业经理人制度最重要第六节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缺陷第五章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第一节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第二节体现战略管理的基本属性第三节建立在角色管理基础之上第四节与新组织管理模式相匹配第五节提升团队的价值创造能力第六节进入人力资源自管理时代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与升级第一节“四角色模型”与“HR三支柱模型”第二节“HR三支柱模型”如何创造价值第三节“HR三支柱模型”是一次流程革命第四节“HR三支柱模型”在中国实践现状第五节“HR三支柱模型”如何发挥作用?第六节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误区第七章人才管理体系变革第一节人才管理的演变规律第二节传统人才管理逻辑与利弊第三节让人才尽快取得成功第四节重塑企业人才价值观第五节内部人才市场建设第六节人才转型是最后一战第八章绩效管理体系变革第一节绩效管理的演变规律第二节传统绩效管理逻辑与利弊第三节绩效循环对中国企业的误导第四节新战略路径下的绩效管理第五节项目管理也是绩效管理第六节 OKR第一次把“创新”写进制度第九章薪酬管理体系变革第一节薪酬管理的演变规律第二节传统薪酬管理逻辑与利弊第三节角色薪酬是一套解决方案第四节宽带薪酬推动骨干崛起第五节薪酬管理的变革趋势第六节多层次股权激励系统附录一:组织形态管理知识系统研究成果附件二:参考文献后记:变革需要科学而不是经验与感悟。

[整理]企业进化规律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杨少杰)

[整理]企业进化规律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杨少杰)

企业进化规律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应用文/杨少杰何谓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运行的框架,是企业内部进行价值创造的秩序,任何一个组织必然有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支撑组织有序的运行。

组织结构是构成企业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企业形态演变时,组织结构必然发生演变。

由于组织结构是企业形态特征最直观的感知,企业变革首先反应在组织结构变化上,组织结构变化程度也能说明企业变革程度,不是优化、调整,就是重塑、再造。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如下图所示。

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八边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

其中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这也是中国的主流企业形态特征。

企业发展“瓶颈”即为企业形态演变的边界点,处于这个阶段需要通过“变形”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与企业进化规律相同。

当企业形态不断进化时,组织结构也发生演变,不同企业形态采取不同组织结构形式。

在企业进化过程中,组织结构经历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流程型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等四种形式。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当企业从股东价值形态进化到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时,企业组织结构从花瓶型组织结构演变到圆球型组织结构。

直线型组织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一种比较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便于企业进行垂直管理,企业内部尚未出现职能分工,职能部门尚未形成,中国微小型企业多采用这种组织结构,管理虽然灵活,但规模扩张受限。

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如三角形,一般采取单人决策模式,最高决策者处于三角形顶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容易形成“能人管理”,这是股东价值形态的首选。

直线型组织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如股东价值形态形状。

绩效管理进化规律课纲(杨少杰)

绩效管理进化规律课纲(杨少杰)

绩效管理演变规律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绩效管理演变规律
一、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二、绩效管理演变规律
三、索尼为何兵败“绩效主义”
四、什么是绩效管理?
五、不要被绩效循环所禁锢
第二部分 基于产品的绩效管理——传统企业绩效管理
一、以职位管理为基础
二、绩效计划最重要
三、KPI指标特点与分解原则
四、没有沟通就没有传统绩效管理
五、强制分布与绩效加权
六、传统绩效管理“硬伤”
第三部分 基于项目的绩效管理——转型企业绩效管理
一、项目管理的“前生”与“后世”
二、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宿命
三、价值创造环节
四、价值评价环节
五、价值分配环节
六、二元人力资源管理
七、四角色与三支柱模型
第四部分 基于流程的绩效管理——未来企业绩效管理
一、基于流程的战略实现路径
二、何谓能力素质?
三、基于流程的能力管理体系
四、流程组织结构的特点
五、全流程绩效管理——角色绩效管理
六、合弄制管理模式特点
【培训讲师】
杨少杰,独立管理学者、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资深顾问、培训讲师。

北大、清华、人大高级研修班特聘讲师,现为多家企业担任变革指导顾问。

第一位系统的研究组织形态管理的学者,组织形态管理理论、企业进化规律的提出者,致力于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成果:《进化:组织形态管理》《集团人力资源管控》《DR.企业形态全景分析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国银行业》《首席人才官》《人力资源》等期刊杂志发表数十篇专业文章。

组织形态管理之解读管理三大定律(杨少杰)

组织形态管理之解读管理三大定律(杨少杰)

组织形态管理之解读管理三大定律——摘自《进化:组织形态管理》文\杨少杰管理新理念——组织形态管理传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对运动状态中的企业组织进行研究,工业革命之后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系统,企业组织成为其中主角,这时西方管理学告别早期的管理思想,逐步形成系统管理学学科,到今天为止经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这个过程始终与企业组织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新的管理思想也不断涌现,与组织管理实践相互印证,相互促进,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始终是以一种动态视角研究组织发展变化、功能特征以及与市场生态的关系。

组织形态管理主要是对静止状态下的企业组织进行研究,把组织形态锁定在特定环境中,研究组成结构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形态特征与市场生态之间的关系、形态特征与人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寻找组织形态之间的演变规律,依据这种变化规律提出构建最佳的组织形态方案,可以看出组织形态管理即管理组织形态。

无论是以动态的还是静态的角度,其实都是在研究生态、组织、人三者之间的价值关系,只是组织形态管理借鉴了生态学和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组织管理。

如果把组织形态置于一个坐标区间中,传统管理思想主要是从横坐标研究组织发展,组织形态管理主要是从纵坐标研究组织发展,无论哪种视角研究组织,组织在生态中的基本特征相同,如果通过两种视角看企业组织,其形态特征会更清晰。

何谓组织形态管理?组织形态管理即管理组织的形态,是以人性特征演变规律为基础, 研究组织形态与经济生态、价值创造者三者之间的价值平衡关系, 探索组织形态在经济生态中的进化规律,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变革实现组织形态最佳,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

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看企业管理,会发现管理存在三大定律:价值守恒定律、价值平衡定律、最佳形态定律。

定律一:价值守恒定律自然界中存在着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能量的总量不变。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一)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虽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我们可以确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果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是天然产品或天然材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双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为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

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

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二)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

论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论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质量管理 ; 阶段; 发展趋 势


质量载体及质量管理的发展
1 .质 量管理体 系的标准化管理新时期。随着 I S 0 9 0 0 0系
应 该说 , 人 类 自从有 了商 品生 产 , 就 有 了质 量 的 概 念 , 并 开 列标准 的逐渐完善 以及其被世界绝大多数 国家所采用 ,不合 面 , 美国和 日本各有特色 。
格 产品的产生, 并且也检验产 品质量 。这一阶段 由事后检验改
为预测、 预防质量 问题的发生 , 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过程控制 。
( 三)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发展 起 来 的 。费根 堡 姆 于 1 9 6 1 年在 《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一 书 中最 先 提 出 了全 面 质量 管 理 的 概 念 。这 一 时期 , 科学 技 术 的加 速 发
指产 品的使用价值 , 并把质量管理理解为对产品质量 的事后把 量 管 理 和 质 量 文 化 的 形 成 ,其 在 管 理 对 象 上 突 破 了 以 产 品 质 关或事 后控制 , 即靠检验人 员根据技术文件规定 , 使用一定 的 量 、 工序质 量和 工作质量为 中心 , 开始 强调 以人 为中心 , 通过人
都 纳入质量 管理的轨道并保持其系统 、 协调的运作 , 才能确保 调强有力的领 导作用和突出的企业价值观念 。美国企业对质量
产 品 的质 量 。
方面 的改善主要集 中在关键程 序、 主要 问题 , 而且要 能在财务
上体现 出来, 或 者寻求整体大 的突破 或创新 , 因此美 国比较 重
特别 是在西方工业化 国家中 , 具有 全面质量管理大约是从 2 0世纪 5 0 年代末 、 6 0年代初 开始 界各 国都产生很大 的影 响,

U型、H型、M型都是什么型组织结构(杨少杰)

U型、H型、M型都是什么型组织结构(杨少杰)

U型、H型、M型都是什么型组织结构U型、H型、M型组织结构形式经常出现在一些公开资料中,很多读者曾经问过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关系。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U型、H型、M型不仅印证了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更为组织形态演变规律添加了佐证。

西方学者威廉姆森根据钱德勒的考证将公司内部管理的组织形式分为U型(一元结构)、H型(控股结构)和M型(多元结构)三种基本类型,这种结构形式的划分,是从资产关系、产权结构角度进行说明,没有与组织自身建立必然联系,因此从这个角度很难详细解构一个企业组织,但却能够对组织结构演变规律进行有效补充。

一、U型组织结构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西方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一种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垂直)一体化的职能结构,即U型结构,这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结构形式,直到60年代U型组织架构都是主流形态。

U型组织结构通常分为三种形式:(1)直线结构(Line structure)。

直线结构指沿着指令链进行各种作业,每个人只向一个上级负责,必须服从这个上级的命令。

直线结构适用于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简单,且要管理者具备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全部知识经验。

管理者应当是“全能式”的人物,特别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2)职能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

职能结构是按职能专业分工的管理办法来取代直线结构的全能式管理。

下级既要服从上级主管人员的指挥,也要听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

(3)直线职能制结构(line and function system)。

直线职能制结构形式是保证直线统一指挥,充分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

U型组织结构最大特点是垂直管理模式。

到了直线职能型结构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各部门独立性很小,企业实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每个部门或系统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

U型结构最早由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至1917年,美国制造业236家公司有80%采用了这种结构。

企业进化规律之四种典型组织形态(杨少杰)

企业进化规律之四种典型组织形态(杨少杰)

企业进化规律之四种典型组织形态——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应用文/杨少杰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在《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用四种典型的组织形态阐述出了企业形态进化的轨迹,如下图所示。

企业进化规律示意图在市场生态发展过程中,种四种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依次出现,体现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每一次进化,企业形态特征发生一次根本改变。

四种典型的企业形态是一种静止状态下的理想形态,由于其形态特征非常明显,所以能够清晰的识别,现实中企业形态多数处于过渡形态,特征表现将会比较复杂。

接下来介绍一下四种典型的企业形态,这是组织形态管理理论、企业进化规律的基础内容之一。

第一种企业形态:股东价值形态股东价值形态是一种企业组织形态,一般出现在产业发展初期,资本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种企业一般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有控股股东,企业以维护和体现股东价值为主要原则,因此称之为股东价值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第一种组织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示意图股东价值形态构成比较简单,通常采用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

企业内部主要以情感、奖惩、纪律为主要管理手段;客户通常是被企业的独特资源所吸引,企业提供的产品相对成熟,通过占领市场的速度为主要竞争手段;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现在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由于创造价值的方式比较简单,因此企业规模扩张受到限制。

中国很多企业处于股东价值形态,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这种企业形态受到的冲击最大。

2.历史演变资本让企业成为工业社会中主要价值创造组织,使人类第一次能够有效的聚集社会资源主动的进行大规模的价值创造活动,从此人类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人类逐渐摆脱低层次缺失需求。

但是资本无法直接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资本只能以间接的形式创造价值,这种间接性体现在资本能够在市场中获取独特资源,从而使资本收益力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股东价值形态由农业社会的手工作坊、手工工场逐渐演变过来,经历了初期的业主制公司形式,然后又演变到了公司制企业,主要出现在产业生态初期,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企业形态又将逐渐发生演变。

企业进化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杨少杰)

企业进化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杨少杰)

企业进化规律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应用文/杨少杰何谓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运行的框架,是企业内部进行价值创造的秩序,任何一个组织必然有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支撑组织有序的运行。

组织结构是构成企业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企业形态演变时,组织结构必然发生演变。

由于组织结构是企业形态特征最直观的感知,企业变革首先反应在组织结构变化上,组织结构变化程度也能说明企业变革程度,不是优化、调整,就是重塑、再造。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如下图所示。

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八边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

其中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这也是中国的主流企业形态特征。

企业发展“瓶颈”即为企业形态演变的边界点,处于这个阶段需要通过“变形”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与企业进化规律相同。

当企业形态不断进化时,组织结构也发生演变,不同企业形态采取不同组织结构形式。

在企业进化过程中,组织结构经历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流程型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等四种形式。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当企业从股东价值形态进化到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时,企业组织结构从花瓶型组织结构演变到圆球型组织结构。

直线型组织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一种比较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便于企业进行垂直管理,企业内部尚未出现职能分工,职能部门尚未形成,中国微小型企业多采用这种组织结构,管理虽然灵活,但规模扩张受限。

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如三角形,一般采取单人决策模式,最高决策者处于三角形顶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容易形成“能人管理”,这是股东价值形态的首选。

直线型组织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如股东价值形态形状。

企业进化规律之企业形态DNA(杨少杰)

企业进化规律之企业形态DNA(杨少杰)

企业进化规律之企业形态DNA——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应用文/杨少杰在生物学中,生物基本形态与DNA结构密切相关,而基因片段决定生命的特征。

对于企业而言,价值创造能力结构就是决定其形态特征的DNA,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创造能力即组成DNA的基因,价值创造能力的不同组合方式导致企业形态出现差异。

对于一个企业组织而言,价值创造能力是决定其形态特征的基因片段,而价值创造能力结构(组合)就是企业形态DNA,不同的价值创造能力结构将决定不同价值形态的特征。

在《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四种价值创造能力:资本收益力、精英领导力、团队创新力、企业人格力,这四种价值创造能力组合形成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结构,即企业形态DNA,如下图所示。

企业形态DNA企业形态DNA与企业形态特征、企业进化规律紧密相关。

在企业进化过程中,企业以四种典型形态出现,四种典型形态: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如图所示。

企业进化的决定因素是价值创造能力结构发生改变,不同阶段不同的价值创造能力发挥作用。

四种价值创造能力分别由不同的价值创造主体承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对企业价值贡献不同,同时也体现出人类的不同价值特征。

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即价值创造能力的竞争。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资本收益力股东价值形态是资本收益力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

股东价值形态示意图在市场生态中,企业依靠资本获得了生命力,没有资本就不会有企业诞生,股东的资本为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可能。

资本之所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是因为资本占有独特的资源,这些独特资源与劳动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

只有资本才能刺激人类的价值创造本能,进行大规模价值创造活动,这时其他价值主体的创造能力根本无法与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相比。

在股东价值形态下,人类为了追求较高资本收益而产生了资本收益力,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时企业形态特征主要由资本收益力决定。

管理创新之力作《进化:组织形态管理》(杨少杰)

管理创新之力作《进化:组织形态管理》(杨少杰)

——如果你是高管,该书为中国企业转型指明了方向 ——如果你是高官,该书为组织管理提供创新型思维 ——如果你是学者,该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 ——如果你是学生,该书将助力于理解中西方管理学 ——如果你是顾问,该书为管理实践提供大量方法论 ——如果你是讲师,该书有助于重塑管理学知识结构《进化:组织形态管理》——第一本系统的从人性角度揭示组织发展与变革规律的专业著作——第一本系统阐述工业1.0到工业4.0时代最佳企业形态以及最佳管理模式的专业著作作者从人性角度对企业进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并对未来组织形态特征以及最佳管理模式进行了判断。

如今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时代、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层出不穷的理念,都在一步步印证本书提到的理论以及规律。

——这是一本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过滤概念获得思想的著作 ——属于管理学专业著作,非畅销书前言提示当中国刚刚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气息,还没有搞清“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时代”这些概念时,“工业4.0”“工业互联网”又跑了出来,国人思维立刻处于“换挡期”,感觉跟不上时代节奏成了“新常态”,在众说纷纭之中不得不被动思考未来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在作者看来,无论4.0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终究是“人”的时代,就怕不是“人”的时代,因此只要把握“人”的变化规律,就能掌握时代发展的解码。

本书特点1.第一次提出组织形态管理理论2.第一次阐述生态、组织、人性关系3.第一次剖析组织价值形态构成4.第一次诠释十类组成结构演变规律5.第一次描绘企业形态进化规律6.第一次揭示组织管理危机本质7.第一次论证中外企业演变过程8.第一次预测未来组织形态特征9.第一次解读最佳组织管理模式图书介绍《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从人性的角度揭示了组织发展与变革的规律,系统的阐述组织形态管理理论,用10S (价值创造能力结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价值单元结构、管理基础结构、人才结构、客户结构、需求结构、文化结构)描绘出企业形态特征;并用四种典型企业形态体现工业化时代的进化规律:掌握企业进化规律有助于企业总结过去的成败经验,诊断当前的健康状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便于掌握变革节奏,即防止“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又避免“大跃进”出现,促使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顺利实现企业形态的演变。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蔡祖超(11营养,20110805132)摘要: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它是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质量管理共有八大原则:一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是领导作用,三是全员参与,四是过程方法,五是管理的系统方法,六是持续改进,七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八是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管理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它应用了管理学、技术、数学等各门学科的成就和方法。

总之,质量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离不开它.关键词:质量管理,历史,现状,发展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蔡祖超(11营养,20110805132)Abstract:Quality management is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policy, objectives and responsibilities,all the activities and by quality system planning,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all management functions to its implementation. The history of quality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es three stages, which are the quality inspection stage,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tage,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tage, it is the product of the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具体应用
——新组织管理模式构建方略
质量管理的进化规律
难道质量管理也在进化吗?是的,企业一直在进化,质量管理自然也会进化,只不过进化的是质量管理形式,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并没有改变。

理解质量管理的进化规律,有助于把握企业变革的方向与节奏,推动各项变革措施顺利实现。

企业形态的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见《图解工业时代四种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

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一般采取直线型组织结构;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一般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条形(八边形),一般采取流程型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一般采取网络型组织结构。

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这也是中国传统企业形态。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可以称之为新组织形态,西方一些先进企业已经进化到这一组织形态。

从传统企业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企业将从封闭型组织进化为开放型组织,组织形态特征、管理模式都将是一种颠覆式的变化,进化难度不言而喻。

企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必然导致管理模式的改变,用10S企业形态分析模型可以清晰的发现这种变化规律,这是组织形态管理理论中用来分析、构建新组织管理模式重要工具,产品结构的演变规律则是本文需要说明的内容。

10S企业形态分析模型
产品结构的进化规律
产品结构是构成企业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企业形态进化时,产品结构必然发生演变。

产品结构是指一种产品组合,而不是单一产品,只不过在不同的企业形态中,其产品结构的特征不同,产品结构的变化与企业形态的进化规律具有一致性。

与客户结构的分散度、变化度相对应,我也从两方面描述价值创造的特征,一是产品的品种,二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产品结构的变化与客户结构的变化规律相同,价值需求越集中,产品种类越少,产品更新换代越慢,相反的是价值需求越分散,产品种类越多,产品更新换代越快。

在企业形态进化过程中,产品结构分别经历了成熟型产品、标准化产品、创新型产品和个性化产品四种类型。

这四种产品类型恰好对应四种客户类型。

一般情况下,四种产品类型同时存在于企业中,并且构成了一种结构形式,并且随着不同的企业形态的演变,这种结构形式将发生改变。

产品(服务)结构演变规律
企业的产品管理与质量管理关系最为密切,产品结构发生演化时必然导致质量管理的变化,这就是质量管理的进化规律,这一规律在西方管理学中能够找到大量的例证。

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一般来说是对价值创造活动及成果的管理过程,以符合客户的价值需求。

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实现最佳的价值创造活动,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质量管理的进化规律
到目前为止,西方管理学中质量管理理念经历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中能够看出企业形态以及产品结构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

最早的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我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我的质量管理”,这是一种自我检验的行为,显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随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促使产品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由操我转移给其管理者——工长,成为一种“工长的质量管理”。

这两种产品质量控制方式是股东价值形态的典型特征。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品生产工艺复杂性提升,企业内部开始出现职能分工与专业化协作,产品逐渐有了各项技术标准,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企业设置专门的检验部门,这时成为了“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这种质量管理的方式出现在股东价值形态向精英价值形态的转变过程中。

以上三种质量管理都是在产品生产结束之后进行质量检验,均属于一种事后检验方式。

在股东价值形态中,对于简单化、成熟型的产品可以通过这种检验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当企业提供的是规模化标准化产品时,这些方式显然不能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

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把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在质量管理中,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

同时期美国贝尔研究所也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自此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得到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军工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工序控制产生显著效果,后来被推广到民用产品之中。

这个阶段质量管理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建立各项质量管理标准与流程,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预防产生不合格品并检验产品的质量。

在精英价值形态下,对质量的控制从检验技术人员到专业职能部门,从依靠检测设备到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流程,这标志着质量管理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质量的预防性控制。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TQM)起源于美国,后来陆续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尤其对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产生过重要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不再局限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而是要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必须始于识别客户的质量要求,终于客户对产品的满意。

这个阶段质量管理已经不满足于内部的质量系统,不但强调全员参与,还要有客户积极配合,使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价值创造过程。

这代表质量管理从过程控制转变为系统化管理。

系统化的质量管理需要多种工具的综合运用,为人所熟悉的是“QC七种工具”,随着又出现一些新变化,有了“新七种”与“旧七种”工具之分。

这个阶段企业处于客户价值形态,为客户提供创新型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体现出客户与创新型团队共同创造价值的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企业根本无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基本运行环境(流程型组织结构、角色管理基础与流程管理方式,详见《新组织设计:从“三支柱模型”再到“三支柱模型”》), 因此很多企业虽然早已建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但效果不佳,只有当传统企业进入转型期后,通过构建“三引擎模型”
会有所改观(矩阵型组织结构、二元管理基础于项目管理方式,详见《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

产品质量管理进化规律与产品结构进化规律相同,并体现出不同组织形态的功能特征,我虽然无法预测未来质量管理理念发展何种程度,但是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产品结构进化规律推导,未来的质量管理应该是对独特价值创造过程的管理,这是一种即时质量管理方式,强调价值需求与价值创造的同步性,价值型客户将是产品使用者也是产品生产者,产品的质量将完全处于客户的控制过程中,这时客户对质量管理满意度达到最佳,显然比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更具先进性。

《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设计》公开课即将开课,欢迎关注与咨询。

近期《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全网断货,有需要的朋友可在后台留言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