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笔者是古典名著的酷爱者,二十岁之前已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通读完毕,其中《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笔者最迟阅读的,也是笔者至今为止最为喜爱的古典名著,尤其对其中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及写作方法尤其感兴趣,至今已通读不下二十遍,依然兴致盎然。在阅读之余,常与他人讨论,并对书报上对此书的有关评论倍加关注,这更使笔者受益匪浅。阅读之余,笔者也对这部名著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将这些观点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本文将分《王者篇》、《谋士篇》、《统帅篇》和《武将篇》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予以分别点评。当然,由于笔者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在文学修养及功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对书中人物之评价必定存在不足和谬误之处,而写这篇文章的实际目的是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补充,如能达到此目的,笔者则甚感欣慰。

一、王者篇

本篇仅点评《三国》中三位主要领导人,即曹操、刘备和孙权。而在点评过程中会采取相互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以下的《谋士篇》和《武将篇》也会采用同样的方法。

(一)孙权

在《三国》这部小说中,孙权是出场最晚的领导人,直到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时,才登上政治舞台。而且这个人物也是三位主要领导人中被作者着笔最少的一位。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首先,孙权比曹操和刘备所经历的风浪要少,因为刘备和曹操的江山都是亲手打下的:

其中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几经风浪终成大器;而曹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成就霸业也是靠其多年的东征西讨获得的。而孙权占据江东基本上属于坐享其成,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而获得,多年来他的疆土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扩展,只是到了后来才从刘备(严格说是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自此再未发展。有的文章认为孙权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很中肯。众所周知,《三国》中这三位主要领导人三分天下,依靠的是不同的条件:其中曹操依仗天时,刘备依仗人和,孙权依仗地利。而地利这一优势利在坚守,对于进攻的作用就不甚明显了,而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要进攻,就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放弃固有的地利这一优势。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东吴方面占据长江天堑是主要原因,由于这一仗完全是水战,因此熟悉水战的东吴战胜不熟悉水战的曹军就不足为奇了。但要看到,争夺天下过程中的大部分战争都是陆战的,也就是说,要争夺天下就要从家门口走出去,就不能长期依赖长江天堑这一优势,但久居江东的孙权早已对长江天堑这一优势有了相当重的依赖感,不仅孙权本人如此,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如此,纵观东吴取胜的战争,无不是在家门口获得的。因此,不夸张的说,东吴方面的将帅都是水战内行、陆战外行之辈。有人认为,甘宁百骑劫曹营、吕蒙取荆州及彝陵之战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寨不都是陆战取胜吗?不错,这确实是陆战取胜,但要看到,这些战役的取胜,无不存在着一定的侥幸成分:甘宁劫营成功的前提是曹军未加防范;吕蒙取荆州在于关羽轻敌大意而偷袭得手;而陆逊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更是因为刘备在排兵布阵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就连陆逊本人也说:“若孔明在此,他定能识破我计……”并心悦诚服地感慨道:“孔明真卧龙,我不能及也。”也就是说,就连陆逊本人都认为此战的胜利有着相当侥幸的成分。更何况这几战的胜利正象笔者前面所提到的,都是

在家门口获得的,换句话说,这几战的胜利同样仰仗于地利。而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要走出去,决不能只依靠地利这一优势,更不能只靠偷袭的手段取胜,因为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不是泛泛之辈,这两方无论哪一方,只要在作战中谨慎小心并且严加防范,都不会轻易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的,这样以东吴将帅之能力是很难取胜的。从三方的领导上看,曹操和刘备,无论是在雄心壮志方面还是在能力韬略方面,均胜于孙权。而孙权所倚仗之人也是孙策临终前所嘱托之人,即“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后来虽然又出现了吕蒙陆逊等人,但这些人的智谋还不及张昭和周瑜;而曹操手下则谋士众多,如郭嘉、荀彧等,更何况曹操本人就是足智多谋之人;而刘备手下仅诸葛亮一人之智慧就足以胜过东吴所有谋士,更不用说刘备还曾得过庞统及后来的法正等人的协助。在武将方面,孙权手下能征善战之人更是少得可怜,仅有太史慈、甘宁等有限几人,甘宁百骑袭曹营后,孙权曾言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匹敌也。”但要看到,曹操手下决非只有张辽一员大将:论武艺,典韦、许褚及后来的庞德,都在张辽之上;而夏候惇、夏候渊、徐晃、张颌、曹仁、曹洪等人,无论是统帅才能还是武艺,均不在张辽之下,而李典、文聘、于禁等人,也决非等闲之辈,而甘宁可以说是孙权手下顶尖的武将,其能力也仅仅是刚可以与张辽一人相抗衡,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此,在武力方面,对比曹操而言,孙权无疑就处于劣势了;与刘备相比,也可以看到孙权的劣势:刘备手下的战将虽然不如曹操多,但其勇猛程度却在众曹将之上:其中五虎上将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赵云赵子龙、马超马孟起、黄忠黄汉升个个有万夫不挡之勇,其武艺在当时仅次于吕布,曹操手下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许褚及很早就在宛城之战中战死的典韦;更何况刘备手下的魏延、周仓、廖化、关平等将,也都是一等一的上将,其整体实力决不在

曹操之下,更不用说孙权了。曹操虽曾有过“生子当如仲谋”及“东吴决非甘于久居人下之辈”的言论,但那也仅是看到一个方面而已。总体而言,孙权在宽厚方面莫如刘备,在机谋方面又在曹操之下,因此,即使孙权有争夺天下之心,也无有与曹操刘备抗衡之力,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以上部分是笔者对孙权及东吴方面的分析,那是不是说孙权就毫无可取之处呢?当然不是。客观的说,孙权决不是一个无道的昏君,更不是一个凶残的暴君。在他统治东吴期间,广施仁政于江东百姓,使江东一带国富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孙权是居功至伟的。再者,孙权也不完全是一个胆小怕事懦弱的人,虽然孙权占据地利的优势,但要保住这片疆土,没有一定的胆识和韬略也是办不到的。在赤壁之战前东吴的形势危如累卵,双方不仅兵力悬殊,而且荆州也由于刘琮的不战而降被曹操兵不血刃的得到,要知道,长江天堑是东吴唯一的资本,而得到荆州的曹军,意味着已经与东吴共同拥有地利这个优势,起码表面上如此。众文臣皆劝孙权投降,而孙权最初的反应是反感,后来听了鲁肃和诸葛亮及众武将尤其是周瑜的分析后,下定决心与曹操战斗到底,这一点就远胜于荆州群臣。他先调集了三万精兵供周瑜调遣,并陆续为周瑜发援兵、补充粮草,使周瑜无后顾之忧,还嘱咐周瑜:“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亲与曹贼决战,更无他疑。”最后终于取得了赤壁这战的胜利。这些事实,说明孙权还是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的。

总而言之,笔者对孙权的评价是:太平时期可为造福一方之父母官,战乱时期可为割据一方之诸候,但其不具备统一天下之能力。

(二)刘备

与孙权不同,刘备是《三国》中最早出现的领导人,也是作者罗贯中着笔最多的人物之一。应该说,刘备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出场时已然二十八岁,并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