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4ce3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0.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而被翻牌成电视剧就有几个版本,相信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给朋友们留下了极为深刻之印象,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先生,阴险狡诈的曹操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那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典型代表。
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刘备: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关羽: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张飞: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赵云: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周瑜: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吕布: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曹操: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马谡: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三国演义人物短评
![三国演义人物短评](https://img.taocdn.com/s3/m/92bcaf4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17.png)
三国演义人物短评
1. 刘备:仁德君主,忠肝义胆,可惜英年早逝,难以建立长治久安的大一统王朝。
2. 关羽:武勇无双,忠义耿耿,可惜性格直爽,难免被人利用。
3. 张飞:骁勇善战,忠心耿耿,但性情暴躁,屡屡失言失德。
4. 诸葛亮:鬼神才智,运籌帷幄,可惜生不逢时,未能一统天下。
5. 司马懿:阴狠奸诈,权谋狡诈,最终建立魏晋政权。
6. 曹操:雄才大略,富有远见,可惜子嗣无能,大业难以永续。
7. 周瑜:英勇智谋,忠心耿耿,可惜英年早逝,沉沦江东。
8. 甘宁:忠心耿耿,勇猛过人,可惜武勇无谋,最终身死黄泉。
9. 黄盖:骁勇善战,忠心耿耿,可惜轻举妄动,最终身陷囹圄。
10. 赵云:勇猛无双,忠心耿耿,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建大功勋。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与人物评价400字(十篇)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与人物评价400字(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563c2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d.png)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与人物评价400字(十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与人物评价400字(精选篇1)书?我家多的是,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那本厚厚的《三国演义》了。
不知……看了多少遍,每一遍都是那么的精彩、激烈、紧张,每一遍我都又能读懂前一遍没能明白的某些情节。
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分归一统”共计一百二十回明代的罗贯中用小说的方式记录下这用无数英雄豪杰的智慧、生命谱写的历史,留给我们后人多少阅读的乐趣啊!《三国演义》里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代表人物,比如:阴险狡诈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情有义的关羽、善用能人的刘备、心胸狭窄的周瑜、扶不起的阿斗……等等举不胜举。
在这么多的人物里我最喜欢崇拜的是诸葛亮。
记得在我们家里曾经讨论过有关各自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我爸爸最喜欢关羽、我妈妈最喜欢曹操(这……有点另类!)。
我喜欢诸葛亮的理由有太多啦!其中最让我信服他的是他空城计,就是诸葛亮在没有足够的兵力又连败失去几座城的前提之下,面临司马懿重兵兵临城下他能独自站在城门上捂琴退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独特的智谋以及对于司马懿弱点的掌握。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与人物评价400字(精选篇2)三国演义是中国的第一部代体古典名著小说,这书上的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期间,在这战火不断中出现了三个大国——魏、蜀、吴他们三国,他们经常争锋相对发生了许多令人惊叹不已的故事,有火烧赤壁、三英战吕布、刮过疗毒等等的故事。
那么有些功劳都归功于谁呢?当然是蜀国的军师诸葛亮了!就举一个例子诸葛亮在城里只有三千兵力,而司马懿却有是万精兵,诸葛亮的兵吓的东跑西窜乱了手脚,而诸葛亮却很淡定,他想起了一个计发,那就是空城计,只见他一声令下:“把城门打开,你们藏在房子里,而我在城楼上弹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别出来。
”只见不远的天空全是尘土,十万大军就在不远处,只见诸葛亮在优雅的弹琴,城门前有两位士兵在扫地,他们的心情很好嘴上充满了笑容,司马懿心想我了解诸葛亮他一定会在城里设下重重机关,然我们大伤体力,最后再发动总攻那可就不好了,有一位大将说道:“这诸葛亮一定没有多少兵力我们就杀过去吧!”司马懿又说道:“安全第一撤退!”之间地上的尘土再次飞起。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ce134f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f.png)
三国演义的⼈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三国演义的⼈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发送到⼿机 | 收藏全屏阅读模式字体:⼩ | ⼤⼀提起“三国”故事⾥的曹操,⼈们⼤都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脸奸相的⽩脸。
可是⼆⼗世纪五⼗年代以来,在有些戏剧或影视剧当中,曹操的形象发⽣了很⼤变化,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为什么有⼈说他是“奸雄”呢?观众对曹操的认知和印象很多来⾃于⽂学作品,如果将曹操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该如何对他进⾏评价呢?曹操字孟德,⼩名阿瞒。
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学家,安徽亳州⼈。
曹操出⽣在官宦世家,⽗亲曹嵩原是夏侯⽒的后裔。
曹操⽂武双全,史书《魏略》中说,他“才⼒绝⼈,⼿射飞鸟,躬禽猛兽”。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
曹操官⾄丞相,封魏王,谥武王,享年65岁。
曹操的⼉⼦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中国的史书如何评论曹操呢?《三国志》⾥说他是“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
在《三国演义》这部⼩说⾥,对曹操这个⼈物的刻画是偏重于反⾯的奸诈?还是倾向于正⾯的英雄呢?(⽤当代视⾓,审视三国纷争;⽤史家眼光,论说是⾮成败。
北京语⾔⼤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物。
三国时期,像曹操这样的⼈物不少。
也就是说,有不少英雄,或者简单地说,有许多“雄”。
可是,曹操这个“雄”和别的英雄,别的雄,他的区别就在于:曹操奸。
可是话⼜说回来了,我们在第⼀讲⾥⾯讲了刘备。
刘备不也有⼈称他为奸雄吗?但是刘备这个奸雄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有⼈认为他是奸雄,甚⾄认为他是⼤奸雄,但是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第⼆点更重要,就是认为刘备是奸雄,刘备的奸其中⼀点就表现在他的虚伪。
我们上次讲过,他到底虚伪还是忠厚。
也就是说,有些“雄”,雄杰,豪杰,他的奸是出于政治⽃争和军事⽃争的需要。
他和曹操的奸雄有⼀个什么区别在什么地⽅?曹操的奸雄带有⼀点品质性问题,有品质性因素,⽽且这个品质性的因素,他⼩时候就这样,这⼩⼦⼩时侯就⽐较坏。
《三国志》⾥⾯有记载:曹操少年的时候,任侠放荡,不治⾏业。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d696f2763231126fdb1117.png)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他聪明、狡猾、善于分析。
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
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
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
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
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
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黄月英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赵云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原效力公孙瓒,因见其无远大志向,改投刘备。
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73faa9e458fafab068dc026b.png)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笔者是古典名著的酷爱者,二十岁之前已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通读完毕,其中《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笔者最迟阅读的,也是笔者至今为止最为喜爱的古典名著,尤其对其中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及写作方法尤其感兴趣,至今已通读不下二十遍,依然兴致盎然。
在阅读之余,常与他人讨论,并对书报上对此书的有关评论倍加关注,这更使笔者受益匪浅。
阅读之余,笔者也对这部名著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将这些观点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本文将分《王者篇》、《谋士篇》、《统帅篇》和《武将篇》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予以分别点评。
当然,由于笔者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在文学修养及功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对书中人物之评价必定存在不足和谬误之处,而写这篇文章的实际目的是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补充,如能达到此目的,笔者则甚感欣慰。
一、王者篇本篇仅点评《三国》中三位主要领导人,即曹操、刘备和孙权。
而在点评过程中会采取相互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以下的《谋士篇》和《武将篇》也会采用同样的方法。
(一)孙权在《三国》这部小说中,孙权是出场最晚的领导人,直到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时,才登上政治舞台。
而且这个人物也是三位主要领导人中被作者着笔最少的一位。
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首先,孙权比曹操和刘备所经历的风浪要少,因为刘备和曹操的江山都是亲手打下的:其中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几经风浪终成大器;而曹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成就霸业也是靠其多年的东征西讨获得的。
而孙权占据江东基本上属于坐享其成,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而获得,多年来他的疆土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扩展,只是到了后来才从刘备(严格说是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自此再未发展。
有的文章认为孙权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很中肯。
众所周知,《三国》中这三位主要领导人三分天下,依靠的是不同的条件:其中曹操依仗天时,刘备依仗人和,孙权依仗地利。
《三国演义》的七大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
![《三国演义》的七大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fdaf40fbb14e852458fb57a9.png)
《三国演义》的七大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义绝——关羽:(青龙偃月刀)1、英雄虎胆且有过人机智单刀赴会、淹七军2、武艺绝伦,有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3、忠义之气,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气概。
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义释曹操5、有过人的勇气和毅力刮骨疗毒6、顾全大局挥泪斩马谡7、刚愎自用,自负大意失荆州奸绝——曹操:1、胸怀大志,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视天下群雄如草芥。
青梅煮酒论英雄2、爱才且智力过人官渡之战当年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当袁绍的谋士许攸发现自己的主公没有远见的时候决心投靠曹操许攸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正准备休息听说许攸来了连鞋子、衣服都没穿好就去迎接他当时许攸感动到流泪以后为曹操出谋略提出偷袭袁绍的粮库“乌巢”结果曹操大胜这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从这可以看出曹操的人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对敌方来投靠自己的人推心置腹慧眼识英雄曹操的诗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疑是他对自己雄心壮志的表现扫平四海,称霸天下的英雄之志;心系天下,虎视群雄的英雄气魄。
曹操下江南时宴长江之短歌行智绝——诸葛亮1、聪明绝顶,料事如神,熟知天下大势;有超人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
隆中对、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死诸葛吓走活仲达2、过人的口才与匡扶汉室的决心舌战群儒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忠君爱国的优秀品质白帝城托孤名垂青史的千古名相周瑜:1、不仅才智过人,更有礼贤下士的国者之风和宽阔的胸怀程普对其的评价淡泊名利,有儒者之风和忠义的气概2、气量狭小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吕布——三国第一武将1、飞将本色,勇武过人三英战吕布2、见利忘义,全无信义,贪生怕死连环美人计赵云:1、勇武过人,浑身是胆,英气勃发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幼主2、正直君子气概赵云拒婚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戳)性如烈火,疾恶如仇成语:借东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青梅煮酒论英雄——望梅止渴、纵虎归山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三顾茅庐、乐不思蜀、老当益壮(宝刀未老)、言过其实、鞠躬尽瘁、七擒七纵、七步成诗、一身是胆、三让徐州、割须弃袍1 关羽原文:操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关之如土鸡瓦犬尔。
三国主要人物
![三国主要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0505efc2ad51f01dc281f17a.png)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诸葛亮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诸葛亮](https://img.taocdn.com/s3/m/240cf1c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4.png)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诸葛亮《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是世界一流小说中成书最早的经典性作品。
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可以说是极具有可读性的。
本书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我国明朝伟大的文学家。
而《三国演义》讲述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它是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百年,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故事。
全书主要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为主要人物,而今天我要讲的是诸葛亮这个人物。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话三国,必先说诸葛”,这足可见诸葛亮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性。
那么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现在就让我来做个简单的人物介绍吧。
诸葛亮,蜀国丞相兼军师,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琅伢阳都人,善计谋,精通兵法,留心世事,常自比管仲、乐毅,自号“卧龙先生”。
而小说中第一次写他外貌时,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把他、给人的印象给定格了,哪二十四个字呢?“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从这二十四个字来看,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呢?做完人物简介,那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近诸葛亮吧!诸葛亮,自小父母双亡,于是与弟诸葛谨在叔父诸葛玄的照顾下成长。
十五岁随诸葛玄到豫州,后投靠荆州刘表安家于襄阳,后来两兄弟便躬耕于南阳,过着闲人雅士的生活。
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处出茅庐的第一功。
诸葛亮还建议刘备联孙抗吴,并亲赴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赤壁大战前夕,周瑜欲借十日造十万支箭杀诸葛亮,而诸葛亮草船借箭完成了任务,之后周瑜又多次设计要害诸葛亮,可都被其一一躲过。
在周瑜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时,诸葛亮又在七星坛借来东风,从而有了火烧赤壁的一段佳话,随后便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1855a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0.png)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一、刘备。
1. 基本信息。
- 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室宗亲。
2. 性格特点。
- 仁德宽厚。
他非常注重百姓的安危,在当阳长坂坡之战时,即使面临曹操追兵的危险,也不忍舍弃跟随他的百姓。
例如,他曾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重义气。
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三人情同手足,终生不渝。
关羽被东吴杀害后,他不顾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
- 坚韧不拔。
刘备一生坎坷,早期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兴复汉室的理想。
他从一个卖草鞋的小贩逐步发展成为一方诸侯,建立蜀汉政权。
3.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
与关羽、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从此三人开始了共同的事业。
- 三顾茅庐。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诸葛亮外出未归;第二次去,又未见到;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恭敬地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所打动,于是出山相助,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
- 建立蜀汉。
刘备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先占据荆州,后进取益州,再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二、诸葛亮。
1. 基本信息。
-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2. 性格特点。
- 足智多谋。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地运用智谋,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一系列操作,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 谨慎。
诸葛亮做事非常谨慎,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时,每次进军都考虑周全。
例如,在街亭之战中,他深知街亭战略地位重要,虽然马谡主动请战,但他还是再三叮嘱马谡要当道扎营,并且安排了王平辅助马谡,还准备了后手以防万一。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5b4df022af90242a895e5ef.png)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那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典型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他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故事1
![【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故事1](https://img.taocdn.com/s3/m/83775fd3aaea998fcd220e99.png)
《三国演义》复习指导一、《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故事:1、曹操:谋略过人,才华横溢,残酷冷血“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生在三国,是幸运,才有了雄霸天下的机遇,让自己名留千古;也是不幸,背负了汉贼奸雄的骂名,受着人民的唾弃。
然而曹操的才华是不可掩盖的,“建安七子”之一,其名作《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都是学子耳熟能详的杰作;在军事领域也是辉煌出彩,“望梅止渴”集中体现他的机智,“官渡之战”以寡胜众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然而曹操也是有缺陷的,其凶残在演义中也给人深刻影响,“错杀伯奢”,“借刀杀人除祢衡”,“杀孔融崔琰”。
总之,作为乱世的霸主,他具备了超群的智慧,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才能,铁腕的手段。
无愧“奸绝”“英豪”之名。
2、关羽:武艺超群,谋略高深,骄傲自大“武圣关公”在武艺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去鬼神般神勇的吕布,当属关刀称雄。
后世受尽顶礼膜拜。
黑道爱其义,白道尊其忠。
武品,人品都是顶级的。
关羽已经武功盖世却依旧注重谋略,对于《春秋》,甚至手不释卷。
文武兼备的良将,曾经水淹七军功盖华夏.可是却过于优秀,让他的傲气滋长,目空一切,小视陆逊,最终痛失荆州,败走麦城.3、诸葛亮(孔明):智绝天下,鞠躬尽瘁,谨慎胆小“空城计”,”三气周瑜",“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八卦阵”,这些都是“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奇谋,让刘备得以站住脚跟促成三国鼎立的“蜀汉张良”.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使他形象高大,可以取代却毅然辅佐昏庸的皇帝,在秋风萧瑟的五丈原孤寂了光辉的灵魂。
然而先生虽为人谨慎,却在第一次出祁山的时候错用马谡,并拒绝魏延从子午谷出奇兵的险计,使得宏大出征,败兴而归.4、赵云:枪霸天下,文武双全,英俊潇洒“白马将军"赵云首次出场就是威风八面,相比武圣,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人挑战河北双雄颜良文丑。
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轻取桂阳,老迈之躯力斩五将,位列五虎上将,一条钢枪独步天下“七探盘蛇",“落地金钱”曾经在新野“砖打许褚,血溅张辽,吓退曹洪"。
三国演义人物点评
![三国演义人物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c700591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b.png)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主要人物的点评:1.刘备:刘备是一个仁慈、有雄心壮志、重情义的人物。
他的最大特点是仁政爱民,重情义,具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他始终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信任。
他的智慧和领导能力也让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领袖。
2.诸葛亮:诸葛亮是蜀国丞相,被誉为“卧龙先生”,是一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法纪严明、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的谋略家。
他的智慧和才能让他在三国时期成为了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3.关羽:关羽是蜀国名将,武艺高强、忠诚勇敢。
他被描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有时也表现出骄傲自大的倾向。
他的忠诚和勇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形象。
4.张飞:张飞是蜀国名将,勇猛刚强、粗犷豪放。
他与关羽一同被尊称为“万人敌”,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5.周瑜:周瑜是吴国都督,足智多谋、风度翩翩。
他与诸葛亮有着激烈的智斗,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
他的聪明才智和决断力使他成为了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6.曹操:曹操是魏国领袖,多疑善变、雄心勃勃。
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同时也具有文学才华。
他的领导力和才智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7.孙权:孙权是吴国君主,能干而有远见、善于用人。
他继承了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事业,成为了江东的一代明主。
他的才智和领导力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行为和思想都深深地刻划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印记。
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568a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d.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曹操作为该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形象复杂多面,深入人心。
本文旨在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历史背景,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本文首先概述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包括其家族背景、政治经历以及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
接着,文章从性格特征、行为方式、政治智慧、军事才能等多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曹操形象在历史上的变迁和演变,以及《三国演义》对曹操形象的塑造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这一文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本文也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推动对《三国演义》和曹操形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二、曹操的政治才能与战略眼光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不仅以武勇著称,更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曹操的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他对国家大事的精准判断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上。
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软硬兼施,都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能够审时度势,见微知著,因此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的战略眼光,更是他成就霸业的关键。
他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天下大势,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顶住压力,坚持与袁绍决战,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他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他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他大力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这使得他的帐下聚集了众多杰出的谋士和将领,如荀彧、郭嘉、程昱、夏侯惇等,他们的存在,为曹操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著名作家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著名作家对《三国演义》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3fd4c5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d.png)
著名作家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文学经典巨作,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喜爱。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所包含的三国历史、人物、事件、故事等,展示了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特点和精髓。
因此,它深受许多著名作家的喜爱与高度评价。
本文主要介绍几位著名作家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鲁迅:认为《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表现力最高、最为传统的一部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认为,《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
他对小说文学的观点是,小说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它可以描绘社会现实,并能够表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他认为,小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中国小说。
而《三国演义》在这方面表现极为突出。
鲁迅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表现力最高的小说,因为它充分地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如典故、意象、象征、比喻等,使得小说的形象鲜明而全面。
此外,他还认为,《三国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体现之一,它能够让读者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唤起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认识与感受。
金庸:《三国演义》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写照,也是中国文学的典范之一”。
金庸是中国20世纪的文学巨匠,他的文学作品被广泛阅读,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对《三国演义》的评价是,它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完备写照,也是中国文学的典范之一。
他认为,《三国演义》的价值在于它描绘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世界,展示了人们之间的权力、财富、爱情、信仰等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作为一位武侠小说大师,他对小说中武功、武器等的描写也十分赞赏。
金庸还认为,《三国演义》的语言非常精妙,充满了诗意,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精神文化。
他认为,《三国演义》的语言韵味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即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此外,他还强调了《三国演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认为它是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学巨著。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daa1b79704a1b0717fd5ddb2.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故事情节一、“仁”的代表——刘备1.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2.精彩片段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简析“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答:“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9c517d516fc700aba68fcd2.png)
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一直被大家所传颂和喜爱的人物,被人称为智慧的化身。
特别是蜀汉的兴衰,三国之间的每一次重大军事、政治斗争,几乎都与诸葛亮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充分显示了诸葛亮不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在技术发明上有巧妙的构想,而且在文学素养上也无不体现着他的高尚情操。
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扼要的分析:一、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在辅助刘备建立蜀国之后,他采取了打击豪强、任人唯贤、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方针政策,这些方针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帮助刘备确定联孙抗曹的方案。
联孙抗曹是诸葛亮一贯的主张,所以诸葛亮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层关系,建立起了联盟从而在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初步形势。
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从政治利益角度向孙权说出了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为联刘抗曹奠定了基础从而取得了战役胜利。
在赤壁之战以后,刘备总算有了荆州作为立足之地,诸葛亮又开始将眼光投向了益州,益州的谋取将会进一步巩固赤壁之战后的成果。
蜀国建立之后诸葛亮做为蜀国的丞相,更是以吸引人才、团结内部、激励群臣、搞好民族关系为主要政治手段。
其中选贤任能是诸葛亮治国的首要措施,他坚决摈除用人唯亲的做法,为了招纳贤士,他在成都筑起了招贤台,广揽人才,他先后提拔了杨洪、何祗等人,当时是最受老百姓称道的。
诸葛亮也把严明法令、整顿吏治放在首位,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政治局面。
经过诸葛亮大力整治,蜀汉朝廷法威大振,政令严明,官吏不敢作恶,百姓人人向善,“道不拾遗,风化肃然” ,从而提高了各级官吏的积极性。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民思念他,几十年不曾稍减,史家说:犹如西周人民思念召公。
诸葛亮的品质作风,无疑在政治上产生了极其良好的作用和影响。
《三国演义》《水浒传》主要人物性格及事件
![《三国演义》《水浒传》主要人物性格及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54ce8db4daa58da1114a1c.png)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主要事件1、诸葛亮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见木象魏都破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2、关羽性格;正气凛然。
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3、张飞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当阳吓死夏侯杰,义释严颜,怒抽邮督。
4、刘备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刘备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托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5、赵云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6、太史慈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
7、曹操性格;奸诈狡猾自私残暴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目光敏锐煮酒论英雄华容道官渡之战许田打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杀人杀杨修杀华佗8、庞统性格;敢于冒险自负倔强自信沉着丑陋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9、吕布性格;有勇无谋忘恩负义刚愎自用莽撞唯利是视三英战吕布吕布戏貂蝉辕门射戟濮阳烧曹操10、袁绍性格;文武双全多疑优柔寡断好谋无断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混战中势力扩大成为兵将最多的豪强11、甘宁性格;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智勇双全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12、周泰性格;胆气绝伦服事恭敬胆气倍人讨黄祖有功。
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
荆州平定,将兵屯岑13、董卓性格;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董卓乱政14、陶谦性格;刚直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狂放不羁陶谦三让徐州15、陆逊性格;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品质高尚。
擒杀关羽,夺取荆州,16、周瑜性格;心胸狭窄、妒贤忌能周瑜打黄盖17、张辽性格;脾气刚烈果敢勇猛智谋过人处乱不惊威震逍遥津18、许褚性格;智勇双全粗犷不善用计太祖讨伐黄劭、何仪,褚生擒仪19、鲁肃性格;老实忠烈办事仔细单刀赴会草船借箭20、马超性格;枪法凶狠武艺高强许诸裸衣斗马超马超飞挑灯夜战水浒传人物性格特点花和尚鲁智深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有时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三国演义精彩摘抄点评大全
![三国演义精彩摘抄点评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e9d12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b.png)
三国演义精彩摘抄点评大全一、战略计谋“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经典战略。
点评:这十六字诀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为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赤壁之战中的连环计、反间计、苦肉计、走为上计等战略的运用。
点评:这些战略的运用展现了《三国演义》在战略决策上的高超艺术,同时也使得这场战役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
二、武勇关羽的“温酒斩华雄”、“刀斩大将颜良、文丑”等勇猛表现。
点评:关羽作为《三国演义》中的武勇代表人物,其勇猛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也体现了古代武将的勇猛和忠诚。
张飞的“大战吕布”、“义释严颜”等豪勇行为。
点评:张飞在《三国演义》中以勇猛著称,他的豪勇行为不仅彰显了他的武勇,也展现了他的忠诚和仁义。
三、人物塑造诸葛亮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他的智谋、忠诚和担当。
点评: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人物之一,他的智谋、忠诚和担当使得他成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刘备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他的仁义、忠诚和宏图大志。
点评: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的仁义、忠诚和宏图大志使得他成为了古代帝王中的典范。
四、忠义关羽的忠义表现,他对刘备的忠诚和仁义的坚守。
点评: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忠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忠诚和仁义使得他成为了古代忠臣的楷模。
赵云的忠义表现,他对刘备和国家的忠诚和担当。
点评:赵云在《三国演义》中以忠诚和担当著称,他的忠义表现也使得他成为了古代忠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五、智慧孔明的智慧表现,他的智谋和战略眼光。
点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智慧的代表人物,他的智慧表现使得他成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周瑜的智慧表现,他的谋略和战略眼光。
点评:《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以谋略和战略眼光著称,他的智慧表现也使得他成为了古代谋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笔者是古典名著的酷爱者,二十岁之前已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通读完毕,其中《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笔者最迟阅读的,也是笔者至今为止最为喜爱的古典名著,尤其对其中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及写作方法尤其感兴趣,至今已通读不下二十遍,依然兴致盎然。
在阅读之余,常与他人讨论,并对书报上对此书的有关评论倍加关注,这更使笔者受益匪浅。
阅读之余,笔者也对这部名著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将这些观点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本文将分《王者篇》、《谋士篇》、《统帅篇》和《武将篇》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予以分别点评。
当然,由于笔者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在文学修养及功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对书中人物之评价必定存在不足和谬误之处,而写这篇文章的实际目的是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补充,如能达到此目的,笔者则甚感欣慰。
一、王者篇本篇仅点评《三国》中三位主要领导人,即曹操、刘备和孙权。
而在点评过程中会采取相互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以下的《谋士篇》和《武将篇》也会采用同样的方法。
(一)孙权在《三国》这部小说中,孙权是出场最晚的领导人,直到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时,才登上政治舞台。
而且这个人物也是三位主要领导人中被作者着笔最少的一位。
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首先,孙权比曹操和刘备所经历的风浪要少,因为刘备和曹操的江山都是亲手打下的:其中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几经风浪终成大器;而曹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成就霸业也是靠其多年的东征西讨获得的。
而孙权占据江东基本上属于坐享其成,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而获得,多年来他的疆土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扩展,只是到了后来才从刘备(严格说是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自此再未发展。
有的文章认为孙权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很中肯。
众所周知,《三国》中这三位主要领导人三分天下,依靠的是不同的条件:其中曹操依仗天时,刘备依仗人和,孙权依仗地利。
而地利这一优势利在坚守,对于进攻的作用就不甚明显了,而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要进攻,就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放弃固有的地利这一优势。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东吴方面占据长江天堑是主要原因,由于这一仗完全是水战,因此熟悉水战的东吴战胜不熟悉水战的曹军就不足为奇了。
但要看到,争夺天下过程中的大部分战争都是陆战的,也就是说,要争夺天下就要从家门口走出去,就不能长期依赖长江天堑这一优势,但久居江东的孙权早已对长江天堑这一优势有了相当重的依赖感,不仅孙权本人如此,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如此,纵观东吴取胜的战争,无不是在家门口获得的。
因此,不夸张的说,东吴方面的将帅都是水战内行、陆战外行之辈。
有人认为,甘宁百骑劫曹营、吕蒙取荆州及彝陵之战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寨不都是陆战取胜吗?不错,这确实是陆战取胜,但要看到,这些战役的取胜,无不存在着一定的侥幸成分:甘宁劫营成功的前提是曹军未加防范;吕蒙取荆州在于关羽轻敌大意而偷袭得手;而陆逊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更是因为刘备在排兵布阵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就连陆逊本人也说:“若孔明在此,他定能识破我计……”并心悦诚服地感慨道:“孔明真卧龙,我不能及也。
”也就是说,就连陆逊本人都认为此战的胜利有着相当侥幸的成分。
更何况这几战的胜利正象笔者前面所提到的,都是在家门口获得的,换句话说,这几战的胜利同样仰仗于地利。
而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要走出去,决不能只依靠地利这一优势,更不能只靠偷袭的手段取胜,因为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不是泛泛之辈,这两方无论哪一方,只要在作战中谨慎小心并且严加防范,都不会轻易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的,这样以东吴将帅之能力是很难取胜的。
从三方的领导上看,曹操和刘备,无论是在雄心壮志方面还是在能力韬略方面,均胜于孙权。
而孙权所倚仗之人也是孙策临终前所嘱托之人,即“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后来虽然又出现了吕蒙陆逊等人,但这些人的智谋还不及张昭和周瑜;而曹操手下则谋士众多,如郭嘉、荀彧等,更何况曹操本人就是足智多谋之人;而刘备手下仅诸葛亮一人之智慧就足以胜过东吴所有谋士,更不用说刘备还曾得过庞统及后来的法正等人的协助。
在武将方面,孙权手下能征善战之人更是少得可怜,仅有太史慈、甘宁等有限几人,甘宁百骑袭曹营后,孙权曾言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匹敌也。
”但要看到,曹操手下决非只有张辽一员大将:论武艺,典韦、许褚及后来的庞德,都在张辽之上;而夏候惇、夏候渊、徐晃、张颌、曹仁、曹洪等人,无论是统帅才能还是武艺,均不在张辽之下,而李典、文聘、于禁等人,也决非等闲之辈,而甘宁可以说是孙权手下顶尖的武将,其能力也仅仅是刚可以与张辽一人相抗衡,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此,在武力方面,对比曹操而言,孙权无疑就处于劣势了;与刘备相比,也可以看到孙权的劣势:刘备手下的战将虽然不如曹操多,但其勇猛程度却在众曹将之上:其中五虎上将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赵云赵子龙、马超马孟起、黄忠黄汉升个个有万夫不挡之勇,其武艺在当时仅次于吕布,曹操手下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许褚及很早就在宛城之战中战死的典韦;更何况刘备手下的魏延、周仓、廖化、关平等将,也都是一等一的上将,其整体实力决不在曹操之下,更不用说孙权了。
曹操虽曾有过“生子当如仲谋”及“东吴决非甘于久居人下之辈”的言论,但那也仅是看到一个方面而已。
总体而言,孙权在宽厚方面莫如刘备,在机谋方面又在曹操之下,因此,即使孙权有争夺天下之心,也无有与曹操刘备抗衡之力,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以上部分是笔者对孙权及东吴方面的分析,那是不是说孙权就毫无可取之处呢?当然不是。
客观的说,孙权决不是一个无道的昏君,更不是一个凶残的暴君。
在他统治东吴期间,广施仁政于江东百姓,使江东一带国富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孙权是居功至伟的。
再者,孙权也不完全是一个胆小怕事懦弱的人,虽然孙权占据地利的优势,但要保住这片疆土,没有一定的胆识和韬略也是办不到的。
在赤壁之战前东吴的形势危如累卵,双方不仅兵力悬殊,而且荆州也由于刘琮的不战而降被曹操兵不血刃的得到,要知道,长江天堑是东吴唯一的资本,而得到荆州的曹军,意味着已经与东吴共同拥有地利这个优势,起码表面上如此。
众文臣皆劝孙权投降,而孙权最初的反应是反感,后来听了鲁肃和诸葛亮及众武将尤其是周瑜的分析后,下定决心与曹操战斗到底,这一点就远胜于荆州群臣。
他先调集了三万精兵供周瑜调遣,并陆续为周瑜发援兵、补充粮草,使周瑜无后顾之忧,还嘱咐周瑜:“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
孤当亲与曹贼决战,更无他疑。
”最后终于取得了赤壁这战的胜利。
这些事实,说明孙权还是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的。
总而言之,笔者对孙权的评价是:太平时期可为造福一方之父母官,战乱时期可为割据一方之诸候,但其不具备统一天下之能力。
(二)刘备与孙权不同,刘备是《三国》中最早出现的领导人,也是作者罗贯中着笔最多的人物之一。
应该说,刘备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出场时已然二十八岁,并且在当时众诸候中起点最低,开始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小贩,在赤壁之战前甚至没有自己固定的领地和基业,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汉室宗亲即“汉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空白头衔。
据史学家考证,当时类似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多如牛毛,其中也不乏有比刘备起点高得多的人(如荆州刘表、西川刘璋等),但最终只有刘备成了气候,与曹操和孙权长期对垒,的确有其独到之处。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笔者认为,客观的说,应该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结果。
首先,刘备虽然起点低,但常以抱国救民、兴复汉室为己任。
他的一片致诚,首先赢得了关羽、张飞之心,使二人愿为其效死命;也是他的一片致诚,使天下的一些英雄(如赵云、魏延等)贤才(如孙乾、糜竺等)纷纷主动前来投奔;更是他的一片致诚,打动了原本不打算出头的诸葛亮,使其为自己开辟基业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其次,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如刘备助陶谦解除了曹操的威胁,陶谦想将徐州让与刘备,经过三次相让刘备方肯接受;再如刘表在病入膏肓之际,想将荆州之地让与刘备,而刘备则坚决不受……都说明了刘备是一个看重信义的正人君子。
而当关羽父子命丧江东后,刘备又以倾国之兵杀向东吴,决心为关羽报仇雪恨,说明了刘备是一个重情之人。
总之,从为人的角度而言,刘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但刘备能在诸候并起、群雄争霸之时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占据一席之地并长期矗立不倒,仅靠以上优点显然是不够的。
首先,他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每当他介绍到自己时,常会重点提及自己是“汉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点,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看重人的出身背景的:有一位研究《三国》的日本同仁说过这样一句话:“诸葛亮之所以投奔刘备,就是看中了皇叔这块金字招牌。
”此言可以说有相当的道理,按当时人们的观念,只有汉王朝也就是刘氏家族才是苗红根正的统治者,其余欲取天下者皆为乱臣贼子。
而整部《三国》的主导思想之一便是褒刘贬曹,也正是源于此。
其次,刘备非常会笼络人心,这一点与其说是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如说是源于其仁厚的性格。
他所到之处,无不受老百姓称颂:如在曹操攻打新野县城之时,刘备宁可放慢行军速度,也要带上百姓同行。
须知“兵贵神速”,更何况当时刘备是在自身难保的前提下去逃难的,有人因此便认为刘备这是多此一举,他们的依据是曹操此行的目的是追杀刘备,不是屠杀百姓,而刘备当时如果抛弃百姓,便可顺利脱离危险。
笔者认为此言差矣:首先,曹操曾杀掉吕伯奢一家,不久后又因徐州牧陶谦的部下杀了其父而兴兵攻打徐州,在此过程中大肆屠杀百姓以泄私愤,在百姓心目中已留下了残暴的印象。
更何况即使曹操并非是为杀老百姓而来,在进军过程中也难保不伤及百姓。
而且从老百姓都愿意跟随刘备这一点也说明,刘备确实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更为重要的是,刘备争夺天下必须依靠人和,因为天时和地利已分别被曹操和孙权所占据,而人和则是刘备争夺天下的唯一资本,一旦失去人和,灭亡便是刘备唯一的结果了。
因此,刘备此举虽然使行军速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换回的却是更为重要的人心。
而当时诸葛亮就在刘备身边,也是他出主意让刘备张贴告示号召老百姓随军同行的,而其手下的关羽、张飞等人也没有太多异议,可见这是一种长远之见。
诚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文中还有一个片段令笔者倍受感动:长坂坡一战,赵云为救刘备家眷杀奔曹营,有人误认为赵云是去投降曹操了,连张飞都信以为真,只有刘备坚信赵云不会降曹。
事实果然未出刘备所料,赵云非但没有降曹,还救回了甘夫人、简雍和阿斗,刘备倍受感动,感激之情一时无以言表,将儿子阿斗掷于地上,言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感动得赵云这样一位万夫难当的英雄泪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