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的那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在山的那边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1课在山的那边打牢基础1.给加线字注音。
凝成( ) 诱惑( ) 瞬间( ) 隐秘( )2.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2)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3.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一句中的“种子”是指面无私。
(2)“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句中的“失望”是指。
4.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毛泽东有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本诗中,与马克思、毛泽东的名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5.仿照例句,补充句子。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力,让人。
发掘潜力阅读课文第二节第二段,回答文后问题。
6.选段中押韵的三个词语分别是:(1) (2) (3)7.理解诗句,回答“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的原因是什么?8.诗句中的“漫湿”改为“浸湿”好不好?为什么?创新应用9.(浙江杭州中考题)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让人奋发;;。
10.读下面一则小幽默,回答其后面的问题。
在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这本书提出批评。
”厨师反驳道:“。
”根据以上情境,选出最适合厨师作答的一句话,将答案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对某一作品提出批评,是每一个读者的权利。
B.我没有从事过写作,就不能对你的作品提意见吗?C.即使你从来未做过厨师,我也允许你对我做的饭菜说三道四。
D.我从未下过一个蛋,可我能品尝出炒鸡蛋的滋味,母鸡行吗?11.下面语句的语序调整后,意思没有什么变化的一项是( )A.屡战屡败——屡败屡战B.我要那种带小花点的布——我要那种布,带小花点的C.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情有可原,事出有因D.你吃了饭再回来——你回来再吃饭1.níng yòu shùn mì2.(1)可以强调出内心的失望程度。
1 《在山的那边 》
在山的那边教材分析《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困惑和成功的喜悦,成年的感悟和信念。
这首新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美,意蕴丰富,在诗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学情分析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学习诗歌有一定的难度,但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写,而且孩子对未来也充满希望和幻想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新的学习阶段也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应该借助它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的信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如“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并活用新词;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学会正确朗读诗歌,掌握重音,有准确停顿和语气。
3.理解“山”与“海”所蕴含的意味,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与探讨中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作用;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①诵读法。
②联想想像法。
③讨论与点拨法。
④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体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艰苦跋涉的人生哲理,学会正确对待困难;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朗诵课文;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谈“梦”导入新课(5`)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各抒己见,各抒己梦)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山里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呢?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解析
1.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问题研究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愿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青色的山,好像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无意中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而且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说是飘来的。
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这里的“信念”指的是妈妈给我含义的信心这里的“信念”指的是妈妈给我含义的信心,,而这里的“海”指的是作者在不断追求的目标而这里的“海”指的是作者在不断追求的目标. .7.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不畏艰难险阻,热烈向往理想。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课文解析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课文解析研讨与练习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海”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
“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
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在山的那边》教案(通用15篇)
《在山的那边》教案(通用15篇)《在山的那边》教案篇1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但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在山的那边》,相信这首诗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启示。
二、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学习生字词:痴想chī隐秘yǐn 铁青tiě凝成níng 诱惑yòu喧腾xuān 扎下zhā漫湿màn 一瞬shǜn间注意:扎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分别是zhā(刺,钻)、zhá(挣扎)、zā(捆,缠束:扎辫子),在诗中应读zhā,“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
同学们回去以后还要去查查字典,记在你的笔记本上。
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三、朗读1、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2、在诗人王家新笔下,那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有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吗?3、大家评评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指导: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
四、内容分析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
《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在山的那边
【作者】王家新
【朝代】现代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边》赏析
《在山的那边》赏析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在山的那边》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
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
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
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
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
疑问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它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主要思想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作为意象,用大海比作思想,用群山表示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征途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
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
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
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
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
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
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
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
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201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9)、《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2019)、《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等。
1、在山的那边
一、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芋元中学赵文文知识目标: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诗句的深刻含义。
理解“山”和“海”所蕴含的意思,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相信理想可以实现,要为之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顺畅地朗读这首诗,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海”和“山”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重点是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朗读、齐读,讨论第1节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1:同学们,如果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由同学的回答,导入新课: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2、作者简介和题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区---武当山下,一直到1978年读大学才走出大山。
1982年毕业,到师专任教。
后来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国,1994年回国到北京教育学院任教。
本诗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投影)提出齐读课文的要求。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漫湿màn 一瞬shùn间3、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出语气,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
(如何读出语气和感情)同学回答,互相补充。
第1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中“山”和“海”;第2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山”和“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读、分析第1节1、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2、投影出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在山的那边》课件
喧腾: 喧闹奔腾
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王家新(1957-):1957年 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 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 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 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 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 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 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 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50年)、 《游动悬崖》(1997年)等。
文本分析(三)
7.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 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 是什么意思?
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 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五、合作探究,交流解疑。{继续目标3 的学习}
1.难句赏析:“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 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 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
三、有感情地朗读
•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 3.学生一对一练习朗读、学生齐读诗歌。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 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 那边//就是海呀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 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 那边//就是海呀
一、日积月累,反复吟读 二、知人读诗鉴赏法
三、关键词句推敲法 .学完本课,你想到了哪些古今中外的关于理想的名言,或名人事迹请写在笔记本上。
字
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 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润泽、红杏满园……
如宋祁的《玉楼春》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
1《《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 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 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 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 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山”与“海”所蕴涵 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诗中大海象征理想,群山象征重重困难。 (1)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被人们赋 予了象征意义,你能举出这样的事物,并 说出它的象征意义吗? 示例: “小草” 1 象征 顽强的生命 2 “ 蜡烛” 象征 无私的奉献 3 “太阳” 象征 光明 (2)是人在诗里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人 全诗表达 生哲理?用自己的活说说 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 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 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知识大盘点
【易读错的字】给加粗的字注音。 痴想 凝成 喧腾 诱惑 一瞬间 隐秘 攀上 枯干 (chī ní xuān yòu shùn mì pān kū ) ng 【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zā)扎腿 (zhǎng)种子 (bēn)奔腾 (shén)什么 扎(zhā) 扎实中 奔 什 (zhá) 挣扎 (zhòng)种植 (bèn)奔头 (shí )什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ní ) 喧腾 ( ) xuān 痴想 (chī )凝成( ng yòu 诱惑 ( ) 一瞬间( shùn ) 隐秘( mì) 攀上 ( pān ) 枯干( kū )
2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 发呆地想。 隐秘: 隐蔽,不外露 铁青: 青黑色。多形容人的恐惧、或怒或 患病是发青的脸色。 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信念: 吸引,招引。 诱惑: 喧闹沸腾 喧腾: 水过满,向外流出而打湿 漫湿: 一眨眼之间。 一瞬间:
《在山的那边》的阅读答案
《在山的那边》的阅读答案导读:《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入选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入选,略有改动。
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在山的那边》的阅读答案,供参考阅读!《在山的那边》阅读原文(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二)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在山的那边》阅读题目1.这首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呢?诗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说“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
爬上一座山已是非常吃力了,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结合全诗,表明了“群山”在诗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诗人把想望山那边的海说成是“隐秘的想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7.“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8.“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在山的那边》阅读答案1.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理想的境界2.理想的实现所要历尽的千辛万苦的重重困难3.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向往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10篇)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精选10篇〕《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精选10篇〕《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的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山”和“海”的深化含义。
2、联络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p《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新诗。
这首诗歌以大海和群山为喻,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此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学情分析^p :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十二三岁的少年,对将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妙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的,但同时也将面对种种困难。
《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学生对新诗的理解可能很少,因此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上会有很大的难度。
结合诵读训练,学生读懂诗意即可,主要让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学法指导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并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
学习准备1、查阅作者相关资料2、认真预习诗歌内容,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将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妙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的。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妙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仍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仍然遥不可及。
1在山的那边(教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童年刚刚过去并不陌生,你还能回忆起童年的一些趣事吗?(唤起童年的回忆)你还记得童年时你的那个最大的梦想吗?(同学们争先回答)的确,几乎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幻想和心愿,可能就是这些幻想和心愿吸引着我们,带我们走进另一个世界,哪怕为之付出代价,也不放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写得就是童年时代追求梦想得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童年梦想吧!
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可以是阴郁的……
要求:1在300字以上。
2可以发挥想像,要有议论抒情。
3预习第二课。
2.朗诵此诗(2遍)
第一遍:了解本诗的内容
第二遍: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读此诗(自己练习)
3.找同学起来朗读
4.针对中朗读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
①读准字音②普通话标准
③自然流畅,不读破句④有感情的朗读
5.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
6.再找学生起来朗读
小结:经过教师的教读,学生们的朗诵水平明显提高。(给予鼓励和表扬)课下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巩固朗读能力。
4.创作背景:《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三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作者出生于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教师,从小随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检,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检查预习情况(投影)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
《在山的那边》(郑建)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寻读:找出相应的词句
一次又一次 经历多次失望 一座座 面对很多困难 又一次次 始终不放弃不灰心
体验反思
讨论交流: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
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 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 首诗给你的启示。
理想与奋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 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 可是(要
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我/却几 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延长), 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
延长),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 /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 延长,体现出挫折感)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
丽的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 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 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 会想到什么呢?
大山挡住了我们的
视线,大山里的的世界 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 大海则是一个更为广阔 的天地。
海的世界
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大海是如此的雄伟壮阔!
作者简介:
王家新 ,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丹江 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 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陨阳师专任 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 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 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 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 崖》等.
初一 语文上册 第一课 在山的那边
1.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ng):凝结成。
(5)诱惑(yu):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导语。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正课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
的那边》课件
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山的画面
山对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登高眺望,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感慨万千。
而恰恰就是在这大山之中,有那幺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无言的大山中,从孩提时他们就怀有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断的追求。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去倾听有关“山”和“海”的
诉说。
导语设计一
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
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幺东西呢?
导语设计2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蕴涵哲理.
2.品位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及蕴涵意味.
诗歌:文学的一种,“五四”以来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
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偏重于抒情言志。
特点: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语文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题:在山的那边课型:新授课时间:2010-8-23
主备人:张怀昌审核人:王学奇吴银霞
课文简析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歌,通过对“山”与“海”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3.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优美含蓄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
学法指导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像法:诗中的意象(即所描写的事物)都有独特的含义。
要学会通过联想和想像,体会“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自己的思维,以求深层理解。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一边(带拼音)。
痴.()想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2.分别写出古诗中描写山和海的诗句(各两句)。
描写山的诗句
描写海的诗句
3.为下列各词分别配上两个同义词。
诱惑()()喧腾()()
隐秘()()凝成()()
4.查资料,简单介绍下作者的情况。
本文的作者是,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出版的诗集有《》、《》等。
5.欣赏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
请反复诵读课文,说说下面的诗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或者语调朗读,理由是什么。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语气语调:
理由: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语气语调:
理由:
(3)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语气语调:
理由:
(4)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语气语调:
理由:
6.如果你认真地完成了上面这个题目,相信你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请你说说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朗读课文,检查预习1、5、6,总体感知课文。
(3)结合朗读和预习5、6,梳理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的主题。
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是:
“海”的寓意是:
“山”的寓意是:
“爬山”的寓意是:
全诗的寓意是:
(4)精彩词句品读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的“零分”是什么意思?
3.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里的三个数量词“一次”和“一次次”有什么含义?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你怎么理解这个句子?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5)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成长经历,就“理想与奋斗”的主题,说说你的感悟。
三、课后拓展
(1)我国的女作家冰心奶奶、印度诗人泰戈尔都是一位写短诗的高手,请你查找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短诗抄写下来,并简单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短诗
我喜欢的理由:
(2)拓展阅读。
池塘里的诗
我的诗,
写在摇曳的花瓣上,穿着粉色的红妆,
扑入莲叶的胸膛。
我的诗,
写在滚动的露珠上,莲叶轻轻舞呀,
池塘里添了新诗一行。
我的诗,
写在透明的塘面上,
荷花、莲叶、露珠、游鱼,是精美的篇章。
下雨了!
我的诗在满塘里跳荡。
1.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押韵就是韵律美的体现。
请你依次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2.诗的第3节列举了池塘中的荷花、莲叶、露珠、游鱼。
请你结合全诗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分别给这四个词语前面各加上一个双音节的词(词性不限,可以从诗句中选择)。
的荷花的莲叶的露珠的游鱼
3.诗就是画,画就是诗。
你认为作者通过对池塘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请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课文的阅读欣赏的文章,欣赏角度自选,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