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版——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2重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2重要知识点在高一历史必修2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并提升我们的学习成绩。
一、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1. 封建制度:指的是以地主贵族和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等级制度。
地主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资源,农民则以劳动力交换生活必需品。
2. 农业经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农民以种植粮食和经营农田为主要生产方式。
二、中国古代经济制度1. 商代经济: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周代经济:周代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典型时期,农业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三、秦代统一中国1. 秦始皇:秦朝的第一位皇帝,统一中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
2. 郡县制度: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多个郡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四、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1. 中央集权:汉朝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各地方官员由中央派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土地制度:汉朝实行的土地制度,包括均田制和丞相制等,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土地基础。
五、罗马帝国的兴衰1. 帝制的建立:罗马帝国在共和时期逐渐演变为帝国制度,由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集权统治。
2. 经济与军事:罗马帝国的经济以农业和商业为基础,军事强大是其长期繁荣的重要保障。
六、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1. 分裂局面: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政权,南北争斗不断,国家元气大伤。
2. 文化繁荣:尽管南北朝时期政权多变,但文化繁荣,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突厥帝国与回纥帝国1. 突厥帝国:突厥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建立了突厥帝国,对中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回纥帝国:回纥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回纥帝国,与中国保持了一定的联系。
八、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1. 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他传播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信仰。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二主要涵盖了经济发展的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农业1、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主要供皇室和官府使用。
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
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三)商业1、商业发展: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打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2、城市发展: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得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的手工业受到冲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二)洋务运动1、背景:内忧外患。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
4、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1、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沿海地区,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曲折发展: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汇总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汇总一、明清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变革1.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1.1 人口增长与农业生产明代人口逐渐增长,清代更加迅速。
为了满足人口的需求,农业生产变得更加发达。
1.2 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例如:丝绸、陶瓷、烟草、棉花等产业逐步兴起。
1.3 海外贸易的开展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逐步开展,促使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得以发展。
2. 明清社会的变革2.1 明代社会的变革明代社会存在一些重要的变革,例如:农田水利的治理、浙江绍兴的丝绸产业、明神宗时期的缩编。
2.2 清代社会的变革清代社会也存在了一些变革,例如汉族民间商业的兴起、科举制度的继续、农民起义的爆发等。
二、晚清的政治变革与民主思潮1. 晚清政治的变革1.1 戊戌变法1900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了戊戌变法,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推进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的变革。
1.2 维新派的诞生戊戌变法后,不少青年学生赞同维新思想,力图以各种方式改变中国的政治模式。
2. 民主思潮2.1 民主思潮的形成晚清时期,市民对普选、言论自由等民主要求逐渐增多,走向了一个民主意识较为广泛的时代。
2.2 民主派的活动新民学会、光复会等团体的成立以及报刊的创办,激活了中国的民主运动。
三、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1. 中日战争1.1 日本的侵华行为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部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于是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1.2 中日战争的影响中日战争的影响非常广泛,有导致长达8年的抗日阻力战争,也给台湾、香港的归属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2. 抗日战争2.1 全民抗战的开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各地的人民和军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形成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2.2 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为中国提供了国家统一和统治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汇总的详细内容,对于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民主主义思潮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 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民主主义思潮始于欧洲的启蒙运动,强调个体的平等自由权利,主张限制政府权力,保护人民权益。
•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
•思潮影响:启发人民觉醒,对封建专制统治提出质疑,为民主制度的形成奠定基础。
2. 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发展为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无产阶级革命。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等。
二、近代民主主义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革命1. 近代民主主义革命1.1. 美国独立革命(1776年)•革命原因:受英国殖民统治剥削,民众反抗。
•革命过程:美国人民宣告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
•革命影响:启示其他殖民地国家追求独立与自由,对欧洲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促进作用。
1.2. 法国大革命(1789年)•革命原因:法国绝对君主制度腐败,社会不平等。
•革命过程:巨大的社会动荡,最终推翻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革命影响:传播民主原则和人权思想,推动全球民主革命浪潮,为资产阶级奠定统治地位。
1.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1689年)•革命原因:国王专制统治,经济制约。
•革命过程:爆发内战,最终议会胜利,建立君主立宪制。
•革命影响:确立了国民立宪制度,保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后来的美国、法国革命提供了经验。
2. 科学社会主义革命2.1.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革命原因:沙俄封建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压迫。
•革命过程:工人阶级、农民起义,推翻沙皇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影响: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了全球无产阶级革命。
2.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革命原因:列强侵略、封建地主压迫。
•革命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次革命斗争,最终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建立新中国。
•革命影响: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面貌,启示了其他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二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包括了从黄帝时期到明朝结束的历史发展阶段。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后来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2.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会学习到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特点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1.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诸侯争霸,这一时期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秦朝的统一和法家思想,以及汉朝的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对外交往的繁荣。
第三部分: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化与社会经济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了解了南北朝时期帝国统一的失败,以及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政治、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差异。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并重点讲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与外交关系。
第四部分:宋朝与元朝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我们将学习到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例如科举制度的建立。
2.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元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重点讲述了蒙古族的统治和元朝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第五部分: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1. 明朝的政治制度这一部分将介绍明朝的政治制度,重点讲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制度的改革和内外政策。
2. 明朝的社会经济我们将学习到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还会了解到明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通过对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五篇】高中历史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历史学习非常有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②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3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汇总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汇总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明朝产生(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2.清朝发展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2)分工更细(3)雇工数量增多(4)部门和地区增广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二、“重农抑商”政策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海禁”的表现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_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6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6篇)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②枢密院——负责军事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二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演变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了解古代中国的书法家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主要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
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
王羲之(“书圣”)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希腊1. 基本概念和特点•希腊城邦制度•希腊的民主制度•希腊的奴隶制度2. 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帕台农神殿•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3. 斯巴达•斯巴达的军国主义精神•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二、古代罗马1. 基本概念和特点•罗马的共和制度•罗马的行省制度•罗马的奴隶制度2. 罗马的扩张•罗马的征服战争•罗马的地方自治制度•罗马的土地问题3.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改革•罗马法的代表作•城市罗马的建设三、近代欧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起因•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法国的大革命•德国的统一3.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表现•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十九世纪中国的社会状况•农民起义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封建性质•外国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2.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的目标和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未来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近代欧洲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和影响,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概括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概括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概括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统一战线: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与各方面力量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2.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全民抗战、统一战线的策略,包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策原则。
3. 全面抗战时期的敌我力量:分析了全面抗战时期的国内外敌我力量对比,以及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 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情况,包括红军长征、武装斗争和军事训练。
5.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包括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和军事指挥系统等。
6.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包括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在根据地内开展的经济、教育、卫生等工作。
7. 人民解放军对台湾的解放战争: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对台湾的解放战争,包括战争的起因、斗争的经过和最终的胜利。
8. 解放战争后的中国:探讨了解放战争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和重建工作,包括政治制度改革、经济建设和外交事务等。
9. 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并分析了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农业文明、礼仪文明、玺印制度、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矛盾-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农业为基础、天朝上国、封建等级制度、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农民起义等-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君欲民望、上下阶级对立、富人与穷人的矛盾、文人与武将的矛盾等3. 周朝的兴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周朝的兴起和承继商代文明-封建分封制的建立和晋灭秦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危局和兼并争霸的局面4.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统一帝国的特点-秦始皇的创业和征服六国-秦统一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评价5.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权巩固-刘邦的夺权和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政权巩固和南征北战-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成就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技1. 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仁、礼、义、孔、孟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孔子、孟子、荀子等2. 道家思想和道家学派-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道、德、无为而治等-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老子、庄子等3. 法家思想和法家学派-法家思想的基本观点:法治、权术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韩非子等4. 兵法和军事思想-孙子兵法的思想和影响-兵家四大家:孙子、吴起、尉缭、李牧5. 科技发展和中国古代的巨大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农桑之术:水利工程、农具和耕作方法的改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等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和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危机-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社会动荡-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社会动荡-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的对立和社会经济的变迁3.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隋朝对南北政权的统一-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4. 科举制和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科举制的实行和官僚制度的建立-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文人雅集的兴盛5. 北方民族对中国的侵袭和南宋时期的抗金斗争-北方民族的侵袭和辽、金对中国的统治-南宋反金斗争和抗金英雄的兴起四、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和改革2.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改革-明朝的建立和建文帝的改革-靖难之役和朱棣夺位3. 明朝中期社会和经济的变迁-明朝中期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明朝中期经济变迁和海外贸易的兴起4. 清朝的建立和封建统一-满清入主中原和清朝的建立-康雍乾盛世和中央集权的加强5. 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洋务运动-清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对外侵略的影响五、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和国人抗争的启示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主革命的挫败3.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北伐战争的胜利和矛盾的加剧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5.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六、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唐氏治国和改革开放-毛泽东时期的政治运动和唐氏治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经济改革的探索和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问题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4.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地区合作-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5.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改革的难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探索。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古代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西汉的耦犁、耧车,隋唐的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垄作法、代田法等耕作方法的进步;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等灌溉工具的演变。
商业贸易: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了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朝时期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唐代的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明清时期,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手工业:纺织业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原料使用先后顺序为麻葛丝棉,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是主要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一五”计划:1953年到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年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形势,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以上仅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至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主要成就:手工业代替官营业(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两种中国本章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中国,即中央国家和诸侯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国家指的是以卫、齐、晋、楚、燕、韩、秦、魏八国为主体的地区,又称为"八国之地"。
中央国家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到了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秦、楚、齐、韩、魏、赵、燕、鲁、齐九国并立的局面。
诸侯国家指的是在中央国家的周围,由王公贵族分封的地方国家。
这些诸侯国家的大小、疆域、国力不一而足。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数百个国家,大大小小的国家有好几百个。
这些国家按照君主制的原则进行统治,君主通过封地方式,由王公贵族分封大量的诸侯国家。
这些诸侯国家因为彼此之间的势力对比和地域位置的差异展开了不断的争斗和战争。
第二章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本章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秦始皇在位时,通过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开创了秦朝的独特之路,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普遍使用法治思想和手段,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并且建立了统一的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等等。
同时,秦始皇发动了统一战争,先后征服了齐国、楚国、燕国、赵国,将这些国家纳入了秦朝的疆域。
最终,完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本章主要介绍了秦朝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
在政治制度方面,秦朝奠定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严密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地方政权。
其中最重要的是设立三府九卿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
在文化建设方面,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等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倡导法治,推崇法家学说,废除了儒家思想,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西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本章主要介绍了西汉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 山脉与河流的作用:山脉分割了地形,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区域;河流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交通便利。
b.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渔业发展。
c. 地质地貌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改变:大量开垦农田、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城市化导致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b.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善了水资源的供应,但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c.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
二、现代世界的形成1. 商业革命与海上贸易a. 商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商业革命标志着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重要阶段。
b.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更加畅通,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哥伦布和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辟了美洲新大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2.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a.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文艺复兴是一场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发展。
b. 科学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从迷信和权威主义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近代世界的动荡与发展1.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a. 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b.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近代殖民主义是西方国家实施军事、政治和经济控制的手段,对殖民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c.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以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推动了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与变革a.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危机: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社会遭受外国侵略的导火索,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古代史。
1.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其代表有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建立了城邦制度,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巴比伦人建立了赫梯帝国,亚述人则以军事手段征服了苏美尔和巴比伦。
2. 埃及文明。
埃及文明是指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其代表有古埃及王国和新王国。
古埃及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发展了象形文字和荷鲁斯神教。
新王国时期的图特摩斯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扩张了埃及的疆域,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3. 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其代表有希腊城邦时期的雅典和斯巴达、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
古希腊人发展了民主制度、哲学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人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发展了罗马法、拉丁文和基督教。
4. 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是指印度次大陆的古代文明,其代表有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和恒河流域的吠舍文明。
哈拉帕文明发展了印度教的宗教体系和梵文,建立了城市文明。
吠舍文明发展了佛教和锡克教,建立了古印度的政治体系。
5. 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是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其代表有夏、商、周、秦、汉、唐和宋等朝代。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了汉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总结。
古代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起点,各大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多样性。
同时,古代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9课)1)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①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②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③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①背景:面临内忧外患②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⑤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⑥活动:A.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B.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C筹划海防D创办新式学堂⑦失败标志: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⑧积极作用:A.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B.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0课)(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①原因: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②主要表现:A.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
B.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此外,还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加以总结改造,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时受到沉重打击;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_治的需要。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简洁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简洁高一必修二历史课程主要包括了中国古代史的学习。
本文将以简洁的方式介绍高一必修二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早时期,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王朝。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春秋时期则是西周后半段的一个时期,被称为诸侯分封的时代。
二、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春秋时期后的一个分裂时代,在这个时期,七个大国争霸,直到最后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
三、秦朝和汉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王朝,秦始皇作为秦国的君主,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国。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长期存在、统治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四、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东汉末年,中国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即魏、蜀、吴。
三国时期历经了魏、蜀、吴三国争霸,最终被晋朝取代。
五、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期,南朝和北朝同时存在,南朝分为刘宋、南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则分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六、隋朝和唐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短暂但有较强一统力量的封建王朝,隋朝统一了中国南北,随后被唐朝取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统治时间长达289年,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之一。
七、宋朝、元朝和明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封建王朝,又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族政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
明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实行了五代十国后,统一了中国。
八、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
清朝建立之初是由满洲人建立的政权,最后被辛亥革命推翻。
以上是高一必修二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的简洁介绍,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开辟新航路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A、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B、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3、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引起了“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主要影响)②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③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④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2)对欧洲:①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传统社会覆灭,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5、荷兰垄断性贸易公司的权力有:贸易垄断权、建立武装、管理殖民地。
7、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8、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3)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
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4)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
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12、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商品输出)(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13、★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提示:破坏性、建设性对殖民国家而言(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2)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4)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有:(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5)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
(直接原因)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3、提高了织布速度的发明创造是:1733年凯伊发明的飞梭。
4、工业革命起迄时间是: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
5、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提高了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2)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产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3)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还可以这样回答;(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2)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5、垄断组织的出现:(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方式:兼并或联合。
部门:最先出现在新兴工业部门和钢铁工业。
1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7、中心:美国和德国。
8、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9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